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炉具用主副燃烧器.pdf

  • 上传人:111****112
  • 文档编号:88639
  • 上传时间:2018-01-24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553.5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5898.9

    申请日:

    2004.08.05

    公开号:

    CN1580634A

    公开日:

    2005.02.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3D23/00

    主分类号:

    F23D23/00

    申请人:

    林内株式会社

    发明人:

    富浦英行; 猪股匡顺; 赤木万之; 佐藤裕康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3.08.08 JP 2003-290630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汪惠民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具有环状的主燃烧器(3)以及配置在主燃烧器内侧的副燃烧器(4),主燃烧器(3),由在内周部形成有内朝向开口的多个火焰孔(31)的内焰式燃烧器构成,副燃烧器(4),由在上端部形成有上朝向开口的火焰孔(41)的上焰式燃烧器构成。另外,使主燃烧器(3)的火焰孔(31)朝向径向内侧并倾斜于周方向一方及上方,以抑制主燃烧器(3)的火焰朝向内侧延伸。这种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即使缩小主燃烧器的内径,也不会产生主燃烧器与副燃烧器的火焰发生干扰的问题,从而实现燃烧器的小型化。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具有环状的主燃烧器、以及配置在主燃烧器内侧的副燃烧器,主燃烧器,由在内周部形成有内朝向开口的多个火焰孔的内焰式燃烧器构成,其特征在于:
    副燃烧器,由在上端部形成有上朝向开口的多个火焰孔的上焰式燃烧器构成,而且使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朝向径向内侧且倾斜于周方向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为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切口状,各火焰孔朝向上方且倾斜于所述周方向一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使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朝向径向内侧且倾斜于上方。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使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朝向径向内侧且倾斜于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使开设有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的内周上的火焰孔开口面、朝向上方且形成为扩径的圆锥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使开设有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的内周上的火焰孔开口面、朝向上方且形成为扩径的圆锥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以使副燃烧器的上端部与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的下端等同的高度或者在其之下的高度、设定副燃烧器的配置高度。

    说明书

    炉具用主副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环状的主燃烧器以及配置在主燃烧器内侧的副燃烧器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主副燃烧器上,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在外周部上形成有朝向外开口的多个火焰孔的外焰式燃烧器来构成主燃烧器与副燃烧器。在此,在提高热效率方面,虽然希望尽可能地确保燃烧排气流出到火撑子之上的烹饪容器底面的外侧的接触时间长一些,但是,由于当主燃烧器是由外焰式燃烧器构成时、主燃烧器的火焰与所接触到的烹饪容器底面是靠近外周的部分,因此,对于烹饪容器,燃烧排气的接触时间较短,这样就很难提高热效率。
    因此,根据日本特开平10-220715号公报可知,以往的主副燃烧器,众所周知,作为主燃烧器,使用了在内周部形成有内朝向开口的多个火焰孔的内焰式燃烧器。然而,在这种燃烧器中,副燃烧器是由外焰式燃烧器构成,为了防止从主燃烧器的火焰孔延伸至内朝向一侧的火焰与从副燃烧器的火焰孔延伸至外朝向一侧的火焰发生相互干扰,从而不得已增大主燃烧器的内径。这样,也就产生了主副燃烧器被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其主燃烧器以内焰式燃烧器构成并且可以提高热效率、还能实现小型化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具有环状的主燃烧器、以及配置在主燃烧器内侧的副燃烧器,主燃烧器由在内周部形成有内朝向开口的多个火焰孔的内焰式燃烧器构成;副燃烧器是由在上端部形成有上朝向开口的多个火焰孔的上焰式燃烧器构成,而且使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朝向径向内侧且倾斜于周方向一侧。
    根据上述的构成,副燃烧器的火焰,是在主燃烧器的内侧中央部位置而延伸至上方,与使用形成朝向主燃烧器并延伸至外侧的火焰的外焰式副燃烧器的以往的主副燃烧器相比,不容易产生主燃烧器与副燃烧器的火焰的相互干扰的问题。而且,通过使主燃烧器的火焰孔倾斜于周方向,则可以对主燃烧器的火焰施加朝向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成份,从而可以抑制火焰向内侧的延伸。由此,即使相对较小地缩小主燃烧器的内径,也不会产生主燃烧器与副燃烧器的火焰的相互干扰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主燃烧器的小型化。
    另外,虽说越增大主燃烧器的火焰孔朝向周方向的倾斜角,火焰也就不容易延伸至内侧,但是,由于加工方面的制约,增大倾斜角也就存在有一定的限度。在此,当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为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切口状的情况时,如果使火焰孔朝向上方且倾斜于所述周方向一侧,如图4所示,则从火焰孔的上端引出的燃气喷出轴线A2相对于从火焰孔的下端引出的燃气喷出轴线A1偏离于径向外侧,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火焰朝向内侧的延伸。而且,由于对应于切口状的火焰孔、使于上下方向较薄地扩展的火焰躺向外侧,因此,增加了与从上方来的二次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良好燃烧。
    另外,如果使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朝向径向内侧且倾斜于上方,则可以进一步抑制主燃烧器的火焰朝向内侧的延伸,并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这种情况,如果使开设有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的内周上的火焰孔开口面、朝向上方且形成为扩径的圆锥面,则在主燃烧器的火焰的上侧地外表面与火焰孔开口面之间确保了朝向上方扩展的空间,这样二次空气被从上方顺利地供给到火焰孔的附近部分。由此,可以抑制火焰为获得二次空气而伸展到外侧的问题,从而提高热效率。
    另外,如果以使副燃烧器的上端部与主燃烧器的各火焰孔的下端等同的高度或者在其之下的高度,来设定副燃烧器的配置高度,则可以更有效地防止主燃烧器与副燃烧器的火焰的相互干扰的问题,还可以防止因主燃烧器的火焰所引起的副燃烧器的过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具有本发明中的主副燃烧器的炉具的一例的剖面侧视图。
    图2表示主副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3表示主副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4表示主燃烧器的燃烧器头部的部分的局部剖的俯视图。
    图5表示按图4中的V-V线进行剖开并展开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1为炉具主体,在炉具主体1上,设置有具有环状的主燃烧器3以及配置在主燃烧器3内侧的副燃烧器4的主副燃烧器2,使主副燃烧器2介入覆盖炉具主体1上表面的面板5上所开设的燃烧器用开口5a内。在面板5上,以覆盖燃烧器用开口5a的开口缘部的形式载放环状的遮盖部件6,而且还载放有火撑子7,该火撑子7,由在环状的遮盖部件6的外侧、落座于面板5上的圆棒状材料制的环状的火撑架7a以及固定在火撑架7a上的多个火撑爪7b构成。
    主副燃烧器2的主燃烧器3,由在内周部上形成有内朝向开口的多个火焰孔31的内焰式燃烧器构成,副燃烧器4是由在上端部形成有上朝向开口的火焰孔41的上焰式燃烧器构成。参照图2、3,详细进行说明。
    主燃烧器3,通过与混合管部32一体地形成的环状的燃烧器本体33、以及载放在燃烧器本体33上的环状的燃烧器头34构成。燃烧器头34,具有内周壁部341、外周壁部342以及封堵内外两周壁部341、342之间的上端且与外周壁部342相比突出到外侧的上壁部343。而且,在作为主燃烧器3内周部的燃烧器头34的内周壁部341上,于周方向上存在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内朝向开口且于上下方向上为较长的切口状的火焰孔31。另外,为了防止因二次空气不足所引起的燃烧不良的发生,以间隔2个的形式而将火焰口31形成为小的火焰孔31′。
    如图4所示,各火焰孔31朝向主燃烧器3的径向内侧并以规定的转角α倾斜于周方向一侧(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由此,可以对由火焰孔31出来的喷出燃气的燃烧所生成的火焰施加朝向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成份,从而可以抑制火焰向内侧的延伸。即,火焰不容易延伸到与从火焰孔31引出的燃气喷出轴线所邻接的主燃烧器3的环状中心相同心的圆(以下记作燃气喷出轴线的内接圆)的内侧。这种情况,最好是以燃气喷出轴线的内接圆与副燃烧器4相比为大直径的形式来设定火焰孔31的转角α为宜。
    另外,如图5所示,各火焰孔31,朝向上方并倾斜于上述周方向一侧(顺时针方向)。由此,从火焰孔31的上端引出的燃气喷出轴线A2相对于从火焰孔31的下端引出的燃气喷出轴线A1而言偏离于径向外侧,上端的燃气喷出轴线A2的内接圆S2与下端的燃气喷出轴线A1的内接圆S1相比为大直径,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火焰朝向内侧的延伸。而且,由于对应于切口状的火焰孔31、于上下方向较薄地扩展的火焰躺向外侧,因此,增加了与从上方来的二次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良好燃烧。
    另外,各火焰孔31朝向径向内侧且倾斜于上方,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火焰朝向内侧的延伸。而且,开设有火焰孔31的火焰孔开口面344(内周壁部341的内周面)朝向上方且形成为扩径的圆锥面。由此,在火焰孔31的火焰F1的上侧的外表面与火焰孔开口面344之间,确保了朝向上方扩展的空间,二次空气被从上方顺利地供给到火焰孔31的附近部分。由此,可以抑制火焰F1为获得二次空气而伸展到外侧,其结果,可以抑制与火撑子7上的烹饪容器P的底面相接触的火焰的位置偏离到外侧,从而可以提高热效率。
    以其外径稍微大于环状的遮盖部件6的内径的形式形成燃烧器头34的上壁部343。而且,使上壁部343的上表面从其内周上所形成的环状的突条345朝向外侧地倾斜向下方,以使得落到上壁部343上的煮沸溢出的汤汁顺着环状的遮盖部件6而流下。
    副燃烧器4,通过具有混合管部42的环状的燃烧器本体43以及载放在燃烧器本体43上的燃烧器头44构成。燃烧器头44,具有内周壁部441、外周壁部442以及封堵内外两周壁部441、442之间的上端的上壁部443。而且,在作为副燃烧器4上部的燃烧器头44的上壁部443上,放射线状地形成有多个的上朝向开口且于上下方向上为较长的切口状的火焰孔41。
    这样,通过由具有上朝向的火焰孔41的上焰式燃烧器来构成副燃烧器4,使得副燃烧器4的火焰F2在主燃烧器3的内侧中央部向上方延伸,再结合如上述的、主燃烧器3的火焰F1朝向内侧的延伸被抑制,从而,即使相对地缩小主燃烧器3的内径,主燃烧器3与副燃烧器4的火焰F1、F2也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由此,可以实现主副燃烧器2的小型化。
    另外,以副燃烧器头44的上壁部443与主燃烧器3的火焰孔31的下端等同高度的形式来配置副燃烧器4。若上壁部443位于主燃烧器3的火焰孔31的下端的上方位置,则在上壁部443附近,主燃烧器3的火焰F1将延伸向副燃烧器4的火焰F2的径部较大的部分,这样将不利于避免火焰F1、F2的相互干扰,此外,也容易产生因主燃烧器3的火焰F1所引起的燃烧器头44的过热。另一方面,如果上壁部443的配置高度与主燃烧器3的火焰孔31的下端等高的话,则由于使得在副燃烧器4的火焰F2呈某种程度的狭窄部分处、主燃烧器3的火焰F1为最接近状态,因此,可以有利地避免火焰F1、F2的相互干扰,而且还可以抑制燃烧器头44的过热。另外,虽然可以使上壁部443位于主燃烧器3的火焰孔31的下端的下方位置,但是,在提高热效率方面,还是使得火焰孔41与烹饪容器P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较短为宜,由此,最好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以上壁部443与主燃烧器3的火焰孔31的下端等高的形式来配置副燃烧器4为宜。
    在副燃烧器头44的外周壁部442的周方向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面向点火电极45的点火用火焰孔444以及面向作为火焰检测元件的热电藕46的火焰检测用火焰孔445(参照图2)。在副燃烧器头44上,还设置有庇护部446,该庇护部446位于点火用火焰孔444的正上方并突出到外方,以作为煮沸溢出汤汁的对策之用,通过在庇护部446的下表面形成的点火标的447与点火电极45之间的火花放电,从点火用火焰孔444出来的喷出燃气被点火。而且,通过从点火用火焰孔444的火焰、延烧至火焰检测用火焰孔445上的火焰,来进行朝向副燃烧器4的火焰孔41与主燃烧器3的火焰孔31的火焰延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燃烧器3与副燃烧器4虽然是分别通过燃烧器本体33、43与燃烧器头34、44的两个部件来构成的,但是,也可以将燃烧器本体与燃烧器头一体化。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得主燃烧器3与副燃烧器4的燃烧器本体33、43为铸件制的,但是也可以使用薄金属板制成燃烧器本体。

    关 键  词:
    炉具 用主副 燃烧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炉具用主副燃烧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863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