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及检测方法.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8856187
  • 上传时间:2021-01-08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97.1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318958.3

    申请日:

    20180411

    公开号:

    CN108559300A

    公开日:

    201809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B57/00,C07D209/12,G01N21/78,G01N21/33

    主分类号:

    C09B57/00,C07D209/12,G01N21/78,G01N21/33

    申请人:

    燕山大学

    发明人:

    王丽秋,刘洋,侯亚娟,郭晨晓

    地址: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优先权:

    CN201810318958A

    专利代理机构: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续京沙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其分子结构式为:上述方酸菁铜离子探针主要是通过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与2‑卤乙基甲基醚反应制成中间体,然后将中间体与方酸在正丁醇、甲苯和吡啶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反应而制得;将探针溶于乙腈溶液中,加入含有铜离子的待测溶液,对其紫外‑吸收光谱进行测试,若吸收光谱在642nm处的吸收强度降低,同时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淡黄色,则说明待测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本发明可实现对铜离子的特异性识别,且方法简便、快速及检测结果肉眼可见,可望在生物及环境铜离子的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分子式为: 2.权利要求1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间体的合成:按每克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加入0.5-0.75mL2-卤乙基甲基醚的比例,将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和2-卤乙基甲基醚混合,再按每克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加入10-20mL邻二氯苯的比例,将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和2-卤乙基甲基醚混合溶液加入到邻二氯苯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10-140℃下反应8-16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按每1g所得固体加入1.2-2.0mL异丙醇的比例进行研磨至固体呈细粉末状,过滤,得到红色固体即为中间体;(2)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合成:按每克中间体加入0.18-0.19g方酸和10-30mL混合溶剂的比例,将步骤(1)中所制备的中间体和方酸加入到混合溶剂中,所述混合溶剂体积比为正丁醇:甲苯:吡啶=4:4:5,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10-130℃下反应5-10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溶于甲醇中,加入异丙醇至有蓝色金属光泽固体析出,分离提纯后得蓝色固体即为相应方酸菁铜离子探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卤乙基甲基醚为2-氯乙基甲基醚或2-溴乙基甲基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5.使用权利要求1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于CHCN溶液中,配制成10-10M的溶液,取4mL所配溶液于比色皿中,测试其吸收光谱,然后再向其中加入10-40μL的待测溶液,混合均匀,再对其吸收光谱进行测试;记录和对比铜离子待测溶液加入前后,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64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强度,并观察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溶液颜色变化,若吸收光谱642nm处的吸收强度降低,同时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淡黄色,则说明待测溶液中含有铜离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与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离子探针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铜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对铜离子的识别和检测是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检测Cu2+的技术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检测Cu2+,一般需要借助具有特定吸收的显色剂来实现,如生物分子检测试剂盒或纳米颗粒[1-3],凝胶显色剂[4]和有机染料[5-7]等。但其制备成本相对较高,检测方法和操作相对比较繁琐,且检测等待结果的时间较长。

    本发明设计合成了一种方酸菁染料,可作为探针用于铜离子的检测,其制作成本低廉,检测方法简单,对铜离子具有肉眼可辩的颜色响应信号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实现了对铜离子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检测方法简单、检测灵敏度较高及检测快速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与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分子结构式为:

    上述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如下:

    (1)中间体的合成:

    按每克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加入0.5-0.75mL 2-卤乙基甲基醚的比例,将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和2-卤乙基甲基醚混合,再按每克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加入10-20mL邻二氯苯的比例,将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和2-卤乙基甲基醚混合溶液加入到邻二氯苯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10-140℃下反应8-16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按每1g所得固体加入1.2-2.0mL异丙醇的比例进行研磨至固体呈细粉末状,过滤,得到红色固体即为中间体;

    所述2-卤乙基甲基醚为2-氯乙基甲基醚或2-溴乙基甲基醚;

    (2)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合成:

    按每克中间体加入0.18-0.19g方酸和10-30mL混合溶剂的比例,将步骤(1)中所制备的中间体和方酸加入到混合溶剂中,所述混合溶剂体积比为正丁醇:甲苯:吡啶=4:4:5,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10-130℃下反应5-10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溶于甲醇中,加入异丙醇至有蓝色金属光泽固体析出,分离提纯后得蓝色固体即为相应方酸菁铜离子探针。

    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或氩气。

    上述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对铜离子的检测方法:

    将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于CH3CN溶液中,配制成10-4-10-6M的溶液,取4mL所配溶液于比色皿中,测试其吸收光谱,然后再向其中加入10-40μL的待测溶液,混合均匀,再对其吸收光谱进行测试;记录和对比铜离子待测溶液加入前后,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64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强度,并观察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溶液颜色变化,若吸收光谱642nm处的吸收强度降低,同时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淡黄色,则说明待测溶液中含有铜离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合成路线简单、原料易得及后处理简单方便。

    2、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乙腈溶液中对铜离子有特异的识别能力,且响应速度较快,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结果具有明显的肉眼可识的颜色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合成路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质谱(ESI-MS)图,其主峰为[M-2K]2-(m/z)=334.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加入Cu2+前后CH3CN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CH3CN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CH3CN溶液中加入Cu2+后的竞争柱状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CH3CN溶液中对铜离子的紫外-可见吸收滴定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

    1)中间体合成:将2g 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和1.2mL 2-溴乙基甲基醚加入到20mL邻二氯苯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10℃下反应8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用2.4mL异丙醇研磨至固体呈细粉末状,过滤,得到红色固体即为中间体。

    2)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合成:将步骤1)中所制备的中间体1g和0.18g方酸加入到10mL混合溶剂(体积比为4:4:5的正丁醇、甲苯和吡啶的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于110℃下反应5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溶于甲醇中,加入异丙醇至有蓝色金属光泽固体析出,分离提纯后得蓝色固体即为相应方酸菁铜离子探针。

    如图2所示,制备的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其主峰为[M-2K]2-(m/z)=334.9。

    CH3CN溶液中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对铜离子的检测:

    将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于CH3CN溶液中,配制成10-5M的溶液。取4mL所配溶液于比色皿中,测试其吸收光谱,然后再向其中加入20μL含有铜离子的10-2M Cu2+(5当量)乙醇待测溶液,混合均匀,再对其吸收光谱进行测试。记录和对比铜离子待测溶液加入前后,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642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强度,并观察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溶液颜色变化,若吸收光谱642nm处的吸收强度降低,同时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淡黄色,则说明待测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探针在乙腈中的吸收峰在642nm,加入铜离子后,642nm处吸收强度大幅降低。

    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方酸菁铜离子探针CH3CN溶液的吸收响应:

    将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于CH3CN溶液中,配制成10-5M的溶液,取4mL所配溶液于比色皿中,再向其中加入20μL 10-2M不同金属离子(Ag+,Al3+,Ca2+,Cd2+,Ce3+,Co3+,Cr3+,Cu+,Fe3+,Hg2+,K+,Mg2+,Mn2+,Na+,Ni2+,Pb2+,Sn2+,Sn4+,Zn2+,Cu2+)的乙醇溶液(5当量),测试其吸收光谱,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CH3CN溶液加入Cu2+后的竞争:

    将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于CH3CN溶液中,配制成10-4M的溶液,分别取4mL所配溶液于比色皿中,加入20μL 10-2M不同金属离子乙醇溶液(5当量)测试其吸收光谱,记录642nm处吸收峰强度,再加入20μL 10-2M Cu2+乙醇溶液(5当量)测试其吸收光谱,记录642nm处吸收峰强度。将两次记录吸收峰强度对不同金属离子作柱状图,结果如图5所示,不同金属离子包括:Ag+,Al3+,Ca2+,Cd2+,Ce3+,Co3+,Cr3+,Cu+,Fe3+,Hg2+,K+,Mg2+,Mn2+,Na+,Ni2+,Pb2+,Sn2+,Sn4+,Zn2+,加入铜离子为5当量,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在CH3CN溶液中Ag+,Cu+,Hg2+,K+,Mg2+,Ni2+,Sn2+,和Sn4+存在下642nm处吸收强度无变化,在Al3+,Ca2+,Cd2+,Ce3+,Co3+,Cr3+,Fe3+,Mn2+,Na+,Pb2+和Zn2+存在下642nm处吸收强度有微小降低,加入铜离子后642nm处吸收峰完全消失。

    CH3CN溶液中方酸菁铜离子探针对铜离子的吸收滴定:

    将方酸菁铜离子探针溶于CH3CN溶液中,配制成10-6M的溶液,取4mL所配溶液于比色皿中,测试其吸收光谱,分批次加入10-2M Cu(NO3)2溶液,每次加入4μL(0.1当量)并测试其吸收光谱,最终加入至3当量。取测试结果642nm处的吸收强度值对铜离子当量做图,即探针对铜离子的吸收滴定图谱,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

    1)将2g 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1.5mL 2-氯乙基甲基醚和40mL邻二氯苯加入至烧瓶中,在氮气保护下于140℃下反应8小时氩气保护下。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用4mL异丙醇研磨至固体呈细粉末状,研磨,过滤,得红色固体即中间体。

    2)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合成:将步骤1)中所制备的中间体1g和0.19g方酸加入到30mL混合溶剂(体积比为4:4:5的正丁醇、甲苯和吡啶的混合溶剂)中,在氩气保护下于130℃下反应10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溶于甲醇中,加入异丙醇至有蓝色金属光泽固体析出,分离提纯后得蓝色固体即为相应方酸菁铜离子探针。

    实施例3:

    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

    1)将2g 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和1mL 2-氯乙基甲基醚加入到30mL邻二氯苯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20℃下反应16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用3.2mL异丙醇研磨至固体呈细粉末状,过滤,得到红色固体即为中间体。

    2)将步骤1)中所制备的中间体1g和0.18g方酸加入到13mL混合溶剂(体积比为4:4:5的正丁醇、甲苯和吡啶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于120℃下反应8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溶于甲醇中,加入异丙醇至有蓝色金属光泽固体析出,分离提纯后得蓝色固体即为相应方酸菁铜离子探针。

    实施例4:

    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合成

    1)将2g 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和1.1mL 2-溴乙基甲基醚加入到30mL邻二氯苯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30℃下反应10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用3.2mL异丙醇研磨至固体呈细粉末状,过滤,得到红色固体即为中间体。

    2)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合成:将步骤1)中所制备的中间体1g和0.19g方酸加入到15mL混合溶剂(体积比为4:4:5的正丁醇、甲苯和吡啶的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于130℃下反应6小时,冷却后移去溶剂,所得固体溶于甲醇中,加入异丙醇至有蓝色金属光泽固体析出,分离提纯后得蓝色固体即为相应方酸菁铜离子探针。

    关 键  词:
    一种 方酸菁铜 离子 探针 制备 检测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方酸菁铜离子探针的制备及检测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85618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