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Fesup3+/sup、Cosup2+/sup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检测Fesup3+/sup、Cosup2+/sup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及制备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990072.9 (22)申请日 2017.10.23 (71)申请人 德州学院 地址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 路566号 (72)发明人 陈玉婷张英张秀玲张瑜 姚艺伟黄莎莎 (51)Int.Cl. C09K 11/06(2006.01) C07F 7/10(2006.01) G01N 21/64(2006.01) (54)发明名称 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 分子探针及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技术领域。
2、, 公 开了一种可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 氟荧光分子探针, 其制备过程为, 利用8-(3-羟 基-4-硝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与NH2NH2- H2O制备前驱体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 咯硼氟化合物; 然后利用8-(3-羟基-4-氨基苯甲 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与2-羟基-1-萘醛制取获 得前述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 该萘醛- 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在检测Fe3+与Co2+的使 用中, 其具有选择性好, 识别性与灵敏度高等优 点, 进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 景; 在其制备工艺中, 反应条件温和, 产率高, 制 备过程中不需借助特殊设备, 。
3、易于推广实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08865113 A 2018.11.23 CN 108865113 A 1.一种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 其结构式为: 2.一种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如下步 骤: 1)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的制备 在反应容器中, 将 mmol 8-(3-羟基-4-硝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利用适量甲醇 进行溶解, 依次加入 mL NH2NH2-H2O(80)、 mg Pd/C, 在氮气保护、 加热、 搅拌条件下充分 反应, 经冷。
4、却、 过滤、 蒸干获得固态物质, 将固态物质进行硅胶色谱分离, 以二氯甲烷/甲醇 (49:1)作展开剂, 得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化合物, 呈紫红色晶状; 其中 : :为5:7:100; 2)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 将 mmol 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和 mmol 2-羟基-1-萘醛放入 反应容器中, 用适量无水乙醇进行溶解, 加入 mL冰醋酸, 其中 : : 为2:2:1; 在氮气保护 下, 将反应混合液升温至75度, 反应38小时, 得红色悬浊液, 将该红色悬浊液冷却、 过滤、 无水乙醇洗涤、 真空干燥, 得到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
5、分子探针。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8865113 A 2 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及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检测Fe3+、 Co2+的荧光 分子探针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 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例如, 铅、 镉、 汞等金属离子在当前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但当 它们以阳离子形式随工业废水或者烟尘排放到自然界后, 对大气及整个水系造成严重的污 染, 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另外, 在许。
6、多生命过程中阳离子也起着重要 作用, 比如, 铁是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其在机体造血、 增强抵抗力等方面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当细胞内铁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神经机能 紊乱等各种疾病。 因此, 发展高效、 便捷的离子检测方法对生命科学、 化学化工以及环境科 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0003 在诸多的分析检测方法中,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易操作的荧光分子探针已成为人 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荧光分子探针是在分子识别和荧光技术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由荧 光信号基团与目标受体通过特定的方式连接而成。 目前, 人们根据测定目标的需求, 通过对 光学信号基团的修饰。
7、和受体基元的设计, 基于光致电子转移、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共振能 量转移等信号转换机制, 已合成数目众多、 功能各异的荧光分子探针。 但是, 目前已制备的 荧光探针绝大多数仅对单一离子(或分子)具有识别性能, 基于多重底物识别性能的荧光分 子探针研究较少, 而在实际的化学或生物体系中, 多种阴、 阳离子及中性小分子同时存在, 往往不仅一个物种是我们关注及检测的目标(底物)。 因此, 设计制备具有多重检测性能的 荧光分子探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0004 双吡咯硼氟荧光体是通过硼桥键和甲川桥键固定两个吡咯环而成的刚性共轭平 面结构, 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 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和荧光量。
8、子产率、 可调的激发和发射波 长、 分子结构易于修饰等优点, 是目前最常用的荧光信号基团之一。 人们通过对双吡咯硼氟 荧光团周围不同位点的共轭调控及取代修饰, 在其周边引入各种给受电子基团和识别基 团, 合成了系列具有不同识别性能及光学转变机制的荧光探针N.Boens,V.Leen and W.Dehaen,Chem.Soc.Rev.,2012,41,1130-1172。 但双吡咯硼氟荧光团构筑的、 能同时对 Fe3+、 Co2+具有检测性能的荧光分子探针还没被报道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Fe3+、 Co2+具有稳定识别性能的萘醛-双吡咯硼 氟荧光分子探针。 0。
9、006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8-(3-羟基-4-硝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 合物及2-羟基-1-萘醛作为反应原料, 制备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的方法。 说明书 1/5 页 3 CN 108865113 A 3 0007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 其结构式为: 0009 0010 一种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如 下步骤: 0011 1)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的制备 0012 在反应容器中, 将 mmol。
10、 8-(3-羟基-4-硝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利用适量 甲醇进行溶解, 依次加入 mL NH2NH2-H2O(80)、 mg Pd/C, 在氮气保护、 加热、 搅拌条件下 充分反应, 经冷却、 过滤、 蒸干获得固态物质, 将固态物质进行硅胶色谱分离, 以二氯甲烷/ 甲醇(49:1)作展开剂, 得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化合物, 呈紫红色晶状; 其中 : :为5:7:100; 0013 2)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 0014 将 mmol 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和 mmol 2-羟基-1-萘醛 放入反应容器中, 用适量无水乙醇进行溶解,。
11、 加入 mL冰醋酸, 其中 : : 为2:2:1; 在氮气保 护下, 将反应混合液升温至75度, 反应38小时, 得红色悬浊液, 将该红色悬浊液冷却、 过 滤、 无水乙醇洗涤、 真空干燥, 得到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 呈红色粉末状, 其结构 式为: 0015 0016 上述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的合成路线图为: 0017 说明书 2/5 页 4 CN 108865113 A 4 0018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 (1)在本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过程中, 以8-(3-羟基-4-氨基苯甲 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和2-羟基-1-萘醛为原料, 乙醇为溶剂,。
12、 反应温度为75度, 反应条件温 和, 产率高, 易于操作, 实用性强, 制备过程中不需借助特殊设备, 易于实施; 0020 (2)在本发明制备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中, 双吡咯硼氟荧光信号基团 通过CN基团与羟基萘醛桥连, 既增加了荧光分子探针信号的传递, 又增强了荧光分子探 针对检测离子的络合性能; 0021 (3)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发射光谱法分析检测本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 子探针对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发现其对Fe3+与Co2+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双重信号响应特 性; 作为检测Fe3+与Co2+的荧光分子探针使用, 其具有选择性好, 识别性与灵敏度高等优点, 进而具有重要的。
13、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2 图1实施例1-3所得化合物的核磁氢谱图。 0023 图2实施例1-3所得化合物的质谱图。 0024 图3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在DMF中加入不同金属离子后的紫外吸收光 谱。 0025 图4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在DMF中加入不同金属离子后的荧光发射光 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 其结构式为: 0027 0028 上述的用于检测Fe3+、 Co2+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制备过程为, 首先利 用8-(3-羟基-4-硝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与NH2NH2。
14、-H2O制备前驱体8-(3-羟基-4-氨 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 然后利用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与2- 羟基-1-萘醛作为反应原料来制备前述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 整个制备过程的合 成路线图为: 说明书 3/5 页 5 CN 108865113 A 5 0029 0030 实施例1 0031 1)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制备 0032 在装有回流管、 氮气保护装置的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 放入0.5mmol的8-(3-羟基- 4-硝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 用25mL甲醇溶解, 依次加入0.7mL的NH2NH2-H2O(80。
15、)、 10mg的Pd/C; 在氮气氛围下升温至回流, 磁力搅拌反应6小时后停止, 经冷却、 过滤、 蒸干溶 剂获得呈黑红色的固态物质, 对该固态物质用硅胶色谱分离, 以二氯甲烷/甲醇(49:1)作展 开剂, 得8-(3-羟基-4-氨基苯甲基)硼氟二吡咯化合物131mg, 产率74, 呈紫红色晶状; 0033 2)化合物A的制备 0034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 将0.2mmol的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和 0.2mmol的2-羟基-1-萘醛放入装有回流管、 氮气保护装置的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 用15mL 无水乙醇进行溶解, 并加入0.1mL的冰醋酸; 随后将反应混合液在。
16、磁力搅拌下迅速升温至75 度, 反应3小时, 将得到的红色悬浊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依次进行过滤、 无水乙醇洗涤、 真空 干燥, 得化合物A 58mg, 产率57, 呈红色粉末状。 0035 实施例2 0036 1)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制备, 与实施例1制备方法相同; 0037 2)化合物B的制备 0038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 将0.2mmol的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和 0.2mmol的2-羟基-1-萘醛放入装有回流管、 氮气保护装置的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 用15mL 无水乙醇进行溶解, 并加入0.1mL冰醋酸; 随后将反应混合液在磁力搅。
17、拌下迅速升温至75 度, 反应6小时, 将得到的红色悬浊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依次进行过滤、 无水乙醇洗涤、 真空 干燥, 得化合物B 59mg, 产率58, 呈红色粉末状。 0039 实施例3 0040 1)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制备, 与实施例1制备方法相同; 0041 2)化合物C的制备 0042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 将0.2mmol的8-(3-羟基-4-氨基苯甲基)双吡咯硼氟化合物和 0.2mmol的2-羟基-1-萘醛放入装有回流管、 氮气保护装置的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 用15mL 无水乙醇进行溶解, 并加入0.1mL的冰醋酸; 随后将反应混合液在磁力搅拌下。
18、迅速升温至75 度, 反应8小时, 将得到的红色悬浊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依次进行过滤、 无水乙醇洗涤、 真空 说明书 4/5 页 6 CN 108865113 A 6 干燥, 得化合物C 58mg, 产率57, 呈红色粉末状。 0043 对实施例1-3分别获得的化合物A、 化合物B及化合物C进行分析测定, 三者的核磁 氢谱图一致, 数据如下: 在1H NMR(CDCl3,400MHz)中, 包含1个-NCH基质子信号峰: 15.77 (d,1H); 1个苯环-OH质子信号峰: 10.73(s,1H),1个萘环-OH质子信号峰: 9.52(d,1H),11个 芳香环质子信号峰: 8.37(d,1。
19、H),8.07(s,1H),7.75(d,1H),7.61(d,1H),7.38(t,1H),7.21 (t,1H),7.13(d,1H),6.99(d,1H),6.75(d,1H),6.13(s,2H); 6个CH3-质子信号峰: 2.44(s, 3H),1.51(s,3H)。 三者质谱图一致, 化合物实测离子峰(m/e)为509.06。 可确认化合物A、 化 合物B及化合物C的分子结构为: 0044即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 0045 实施例4 0046 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对不同金属离子选择性的检测。 0047 在浓度为10 M的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DMF溶液中, 。
20、分别加入10倍摩尔量 的不同金属离子, 由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发现, 加入Na+、 K+、 Mg2+、 Ba2+、 Ca2+、 Mn2+、 Cd2+、 Ni2+、 Hg2+、 Cu2+、 Zn2+等金属离子后, 其在502nm位置处最大吸收峰没有明显的变化; 加入Fe3+后, 萘 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在502nm处的吸收峰稍微红移并伴随着吸光度稍微降低, 同时 其在310nm和360nm处出现两个强吸收峰; 加入Co2+后, 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在 300nm-500nm之间无较强吸收; 这些数据表明, 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对Fe3+、 Co2+ 离子具有不同的紫外吸收谱学。
21、响应, 对它们具有一定的检测潜能。 0048 实施例5 0049 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对不同金属离子荧光谱学响应的检测。 0050 在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的DMF溶液中, 分别加入10倍摩尔量的不同金属离 子, 由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可发现, 加入Na+、 K+、 Mg2+、 Ba2+、 Ca2+、 Mn2+、 Cd2+、 Ni2+、 Hg2+、 Cu2+、 Zn2+等金属离子后, 萘醛-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在515nm位置的最大荧光发射光谱几乎没有 变化; 而加入Fe3+后, 导致该荧光分子探针在515nm处的荧光发射峰稍红移, 且强度明显增 强; 当加入Co2+后, 荧光分子探针探针的最大荧光发射几乎被完全淬灭; 由此表明, 本萘醛- 双吡咯硼氟荧光分子探针对Fe3+、 Co2+离子分别具有显著且不同的荧光发射谱学响应, 对这 两种金属离子具有特定的荧光分析检测性能。 说明书 5/5 页 7 CN 108865113 A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8 CN 108865113 A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9 CN 108865113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