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组合物、含有所述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特别是涉及一种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组合物、以及含有所述组合物且具有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TN)模式、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模式、共面切换(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边缘场切换(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模式、或者电场感应光反应取向(field-induced photo-reactive alignment,FPA)模式的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AM)元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元件中,基于液晶分子的运作模式的分类为:相变(phase change,PC)、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TN)、超扭转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STN)、电控双折射(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ECB)、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共面切换(in-plane switching,IPS)、垂直取向(vertical alignment,VA)、边缘场切换(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电场感应光反应取向(field-induced photo-reactive alignment,FPA)等模式。基于元件的驱动方式的分类为无源矩阵(passive matrix,PM)与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AM)。PM被分类为静态式(static)与多路复用式(multiplex)等,AM被分类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金属-绝缘体-金属(metal insulator metal,MIM)等。TFT的分类为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以及多晶硅(polycrystal silicon)。后者根据制造步骤而分类为高温型及低温型。基于光源的分类为利用自然光的反射型、利用背光的透过型、以及利用自然光与背光这两者的半透过型。
液晶显示元件含有具有向列相的液晶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具有适当的特性。通过提高所述组合物的特性,可获得具有良好特性的AM元件。将两者的特性中的关联归纳于下述表1中。基于市售的AM元件来对组合物的特性进一步进行说明。向列相的温度范围与元件可使用的温度范围相关联。向列相的优选的上限温度为约70℃以上,而且向列相的优选的下限温度为约-10℃以下。组合物的粘度与元件的响应时间相关联。为了以元件显示动态图像,优选为响应时间短。理想为短于1毫秒的响应时间。因此,优选为组合物的粘度小。更优选为低的温度下的粘度小。组合物的弹性常数与元件的对比度比相关联。为了提高元件中的对比度比,更优选为组合物的弹性常数大。
表1.组合物与AM元件的一般特性
组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与元件的对比度比相关联。根据元件的模式,而需要大的光学各向异性或者小的光学各向异性,即适当的光学各向异性。组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Δn)与元件的单元间隙(d)的积(Δn×d)被设计成使对比度比成为最大。适当的积值依存于运作模式的种类。在TN之类的模式的元件中,适当的值为约0.45μm。所述情况下,对单元间隙小的元件而言优选为具有大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组合物。组合物的大的介电各向异性有助于元件中的低阈电压、小的消耗电力及大的对比度比。因此,优选为大的介电各向异性。
组合物的大的比电阻有助于元件的大的电压保持率及大的对比度比。因此,优选为在初始阶段中不仅在室温下,并且在接近于向列相的上限温度的温度下也具有大的比电阻的组合物。且优选为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仅在室温下,并且在接近于向列相的上限温度的温度下也具有大的比电阻的组合物。组合物对紫外线及热的稳定性与液晶显示元件的寿命相关联。所述稳定性高时,所述元件的寿命长。此种特性对于液晶投影仪、液晶电视等中使用的AM元件而言优选。
在具有TN模式的AM元件中使用具有正的介电各向异性的组合物。在具有VA模式的AM元件中使用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组合物。在具有IPS模式或者FFS模式的AM元件中使用具有正或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组合物。在聚合物稳定取向(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PSA)型的AM元件中使用具有正或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组合物。具有正的介电各向异性的组合物的例子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有所揭示。
若长时间使用液晶显示元件,则有时会在显示画面上产生闪烁(flicker)。经推定:所述闪烁与图像的残像相关联,且当以交流来驱动时,因在正图框(frame)的电位与负图框的电位之间产生差而产生所述闪烁。为了减少闪烁的产生,就元件的结构或组合物的成分的观点而言来尝试改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0-13159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为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具有短的响应时间、大的电压保持率、低的阈电压、大的对比度比、长寿命、小的闪烁率等特性。另一目的为此种元件中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另一目的为一种液晶组合物,其在向列相的高上限温度、向列相的低下限温度、小的粘度、适当的光学各向异性、大的正介电各向异性、大的比电阻、对紫外线的高稳定性、对热的高稳定性、大的弹性常数等特性中,满足至少一种特性。又一目的为关于至少两种特性而具有适当平衡的液晶组合物。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元件、所述元件中所含有的液晶组合物及所述组合物中所含有的液晶性化合物,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配置于这些基板之间且具有正的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组合物,并且闪烁率为0%至1%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优点为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具有短的响应时间、大的电压保持率、低的阈电压、大的对比度比、长寿命、小的闪烁率等特性。另一优点为此种元件中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另一优点为在向列相的高上限温度、向列相的低下限温度、小的粘度、适当的光学各向异性、大的正介电各向异性、大的比电阻、对紫外线的高稳定性、对热的高稳定性、大的弹性常数等特性中,满足至少一种特性的液晶组合物。又一优点为关于至少两种特性而具有适当平衡的液晶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说明书中的用语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有时将“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的用语分别简称为“组合物”以及“元件”。“液晶显示元件”为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模块的总称。“液晶性化合物”是具有向列相、层列相等液晶相的化合物,以及虽不具有液晶相,但出于调节向列相的温度范围、粘度、介电各向异性之类的特性的目的而混合于组合物中的化合物的总称。所述化合物具有例如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之类的六元环,且其分子结构为棒状(rod like)。“聚合性化合物”是出于使组合物中生成聚合物的目的而添加的化合物。
液晶组合物是通过将多种液晶性化合物混合来制备。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含量)是由基于所述液晶组合物的重量的重量百分率(重量%)所表示。在所述液晶组合物中视需要来添加光学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色素、消泡剂、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聚合抑制剂之类的添加物。添加物的比例(添加量)是与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同样地,由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的重量百分率(重量%)所表示。有时也使用重量百万分率(ppm)。聚合引发剂以及聚合抑制剂的比例是例外地基于聚合性化合物的重量来表示。
有时将“向列相的上限温度”简称为“上限温度”。有时将“向列相的下限温度”简称为“下限温度”。“比电阻大”是指组合物在初始阶段中不仅在室温下,而且在接近于向列相的上限温度的温度下也具有大的比电阻,而且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仅在室温下,而且在接近于向列相的上限温度的温度下也具有大的比电阻。“电压保持率大”是指元件在初始阶段中不仅在室温下,而且在接近于向列相的上限温度的温度下也具有大的电压保持率,而且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仅在室温下,而且在接近于向列相的上限温度的温度下也具有大的电压保持率。关于“提高介电各向异性”的表述,当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组合物时,是指其值正向地增加,当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组合物时,是指其值负向地增加。
“至少一个‘A”’的表述是指‘A’的数量为任意。“至少一个‘A’可经‘B’所取代”的表述是指当‘A’的数量为1个时,‘A’的位置为任意,当‘A’的数量为2个以上时,它们的位置也可无限制地选择。所述规则也适用于“至少一个‘A’经‘B’所取代”的表述。例如,“烷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或-S-所取代”的表述中包含-OCH3、-CH2OCH3、-CH2OCH2CH2OCH3、-SCH2CH2CH3、-CH2CH2SCH3、-CH2OCH2CH2SCH3等基团。此外,连续的2个-CH2-经-O-所取代而成为-O-O-的情况欠佳。烷基等中,甲基部分(-CH2-H)的-CH2-经-O-所取代而成为-O-H的情况也欠佳。
式(1)至式(3)中,由六角形包围的A、B、C等记号分别与环A、环B、环C等对应。六角形表示六元环或缩合环。有时将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简称为“化合物(1)”。有时将“选自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简称为“化合物(1)”。“化合物(1)”是指式(1)所表示的1种化合物或者2种以上的化合物。其它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也同样如此。
成分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将末端基R1的记号用于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任意的2个R1所表示的2个基团可相同,或者也可不同。例如,有化合物(1-1)的R1为乙基,且化合物(1-2)的R1为乙基的情况。也有化合物(1-1)的R1为乙基,且化合物(1-2)的R1为丙基的情况。所述规则也适用于R2、Y1等记号。式(1)中,m为2时,存在2个环A。所述化合物中,2个环A所表示的2个环可相同,或者也可不同。当m大于2时,所述规则也适用于任意的2个环A。所述规则也适用于Z1、环B等。
2-氟-1,4-亚苯基是指下述2种二价基。化学式中,氟可为朝左(L),或者也可为朝右(R)。所述规则也适用于四氢吡喃-2,5-二基之类的通过自环中去除2个氢而生成的非对称的二价基。所述规则也适用于羰基氧基(-COO-及-OCO-)之类的键结基。
本发明为下述项等。
项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配置于这些基板之间的、具有向列相且具有正的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组合物,并且闪烁率为0%至1%的范围。
项2.根据项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组合物含有选自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第一成分,
式(1)中,R1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或者碳数2至12的烯基;环A为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2,3-二氟-1,4-亚苯基、2,5-二氟-1,4-亚苯基、2,6-二氟-1,4-亚苯基、2,3,5-三氟-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1,3-二恶烷-2,5-二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者萘-2,6-二基;Z1为单键、亚乙基、亚乙烯基、亚甲基氧基、羰基氧基、或者二氟亚甲基氧基;X1及X2独立地为氢或氟;Y1为氟、氯、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2至12的烯基氧基;m为0、1、2、3或4。
项3.根据项2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组合物的第一成分为选自式(1-1)至式(1-2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1-1)至式(1-21)中,R1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或者碳数2至12的烯基;X1至X14独立地为氢或氟;Y1为氟、氯、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氧基。
项4.根据项2或项3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液晶组合物的第一成分的比例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范围。
项5.根据项1至项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组合物含有选自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第二成分,
式(2)中,R2及R3独立地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碳数2至12的烯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2至12的烯基;环B及环C独立地为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或者2,5-二氟-1,4-亚苯基;Z2为单键、亚乙基、或者羰基氧基;n为1、2或3。
项6.根据项5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组合物的第二成分为选自式(2-1)至式(2-13)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2-1)至式(2-13)中,R2及R3独立地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碳数2至12的烯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2至12的烯基。
项7.根据项5或项6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液晶组合物的第二成分的比例为40重量%至80重量%的范围。
项8.根据项1至项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组合物含有选自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第三成分,
式(3)中,R4及R5独立地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碳数2至12的烯基、碳数2至12的烯基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环D及环F独立地为1,4-亚环己基、1,4-亚环己烯基、1,4-亚苯基、至少一个氢经氟或氯所取代的1,4-亚苯基、或者四氢吡喃-2,5-二基;环E为2,3-二氟-1,4-亚苯基、2-氯-3-氟-1,4-亚苯基、2,3-二氟-5-甲基-1,4-亚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者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Z3及Z4独立地为单键、亚乙基、羰基氧基、或者亚甲基氧基;e为1、2或3,f为0或1;而且e与f的和为3以下。
项9.根据项8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组合物的第三成分为选自式(3-1)至式(3-19)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3-1)至式(3-19)中,R4及R5独立地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碳数2至12的烯基、碳数2至12的烯基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
项10.根据项8或项9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液晶组合物的第三成分的比例为3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
项11.根据项1至项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组合物中,向列相的上限温度为70℃以上,波长589nm下的光学各向异性(在25℃下测定)为0.07以上,而且频率1kHz中的介电各向异性(在25℃下测定)为2以上。
项12.根据项1至项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显示元件的运作模式为TN模式、ECB模式、OCB模式、IPS模式、FFS模式、或者FPA模式,液晶显示元件的驱动方式为有源矩阵方式。
项13.根据项1至项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液晶显示元件的运作模式为IPS模式或者FFS模式,液晶显示元件的驱动方式为有源矩阵方式。
项14.一种液晶组合物,其含有于根据项1至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中。
项15.一种根据项14所述的液晶组合物的用途,其用于液晶显示元件中。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各项。(a)所述组合物,其还含有光学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色素、消泡剂、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聚合抑制剂等添加物的至少一种。(b)一种AM元件,其含有所述组合物。(c)一种聚合物稳定取向(PSA)型的AM元件,其含有还包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所述组合物。(d)一种聚合物稳定取向(PSA)型的AM元件,其含有所述组合物,且所述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进行聚合。(e)一种元件,其含有所述组合物,而且具有PC模式、TN模式、STN模式、ECB模式、OCB模式、IPS模式、FFS模式、或者FPA模式。(f)一种透过型的元件,其含有所述组合物。(g)将所述组合物作为具有向列相的组合物的用途。(h)通过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光学活性化合物而作为光学活性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配置于这些基板之间且具有正的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组合物,并且液晶显示元件的闪烁率为0%至1%的范围。闪烁率(%)可由(|施加正的电压时的亮度-施加负的电压时的亮度|)/平均亮度)×100来表示。经推定:闪烁与图像的残像相关联,且当以交流驱动时,因在正图框的电位与负图框的电位之间产生差而产生闪烁。可通过适当选择元件中所含的组合物的成分来抑制闪烁的产生。
以如下顺序对本发明的组合物进行说明。第一,对组合物中的成分化合物的构成进行说明。第二,对成分化合物的主要特性、以及所述化合物给组合物带来的主要效果进行说明。第三,对组合物中的成分的组合、成分的优选比例以及其根据进行说明。第四,对成分化合物的优选形态进行说明。第五,示出优选的成分化合物。第六,对可添加于组合物中的添加物进行说明。第七,对成分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最后,对组合物的用途进行说明。
第一,对组合物中的成分化合物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被分类为组合物A及组合物B。组合物A除了含有选自化合物(1)、化合物(2)及化合物(3)中的液晶性化合物以外,也可还含有其他的液晶性化合物、添加物等。“其他的液晶性化合物”是与化合物(1)、化合物(2)及化合物(3)不同的液晶性化合物。此种化合物是出于进一步调整特性的目的混合于组合物中。添加物为光学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色素、消泡剂、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聚合抑制剂等。
组合物B实质上仅包含选自化合物(1)、化合物(2)及化合物(3)中的液晶性化合物。“实质上”是指组合物虽可含有添加物,但不含其他的液晶性化合物。与组合物A相比较,组合物B的成分的数量少。就降低成本的观点而言,组合物B优于组合物A。就可通过混合其他的液晶性化合物来进一步调整特性的观点而言,组合物A优于组合物B。
第二,对成分化合物的主要特性、以及所述化合物给组合物的特性带来的主要效果进行说明。基于本发明的效果,将成分化合物的主要特性归纳于表2中。表2的记号中,L是指大或高,M是指中等程度的,S是指小或低。记号L、M、s是基于成分化合物之间的定性比较的分类,0(零)是指值为零,或者接近于零。
表2.化合物的特性
特性 化合物(1) 化合物(2) 化合物(3) 上限温度 S~L S~L S~M 粘度 M~L S~M M 光学各向异性 M~L M~L M~L 介电各向异性 S~L1) 0 M~L2) 比电阻 L L L
1)介电各向异性的值为正。
2)介电各向异性的值为负,记号表示绝对值的大小。
当将成分化合物混合于组合物中时,成分化合物给组合物的特性带来的主要效果如下所述。第一成分为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化合物(1)。化合物(1)降低下限温度,而且提高介电各向异性。第二成分为介电各向异性为零、或接近于零的化合物(2)。化合物(2)降低粘度、或者提高上限温度。第三成分为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化合物。化合物(3)提高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
第三,对组合物中的成分的组合、成分化合物的优选比例以及其根据进行说明。组合物中的成分的组合为第一成分+第二成分、第一成分+第二成分+第三成分、第一成分+第三成分。成分的优选组合为第一成分+第二成分。成分的优选组合也为第一成分+第二成分+第三成分。
为了提高介电各向异性,第一成分的优选比例为约15重量%以上,为了降低下限温度、或者为了降低粘度,第一成分的优选比例为约60重量%以下。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15重量%至约50重量%的范围。特别优选的比例为约15重量%至约40重量%的范围。
为了提高上限温度、或者为了降低粘度,第二成分的优选比例为约40重量%以上,为了提高介电各向异性,第二成分的优选比例为约80重量%以下。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40重量%至约75重量%的范围。特别优选的比例为约40重量%至约70重量%的范围。若增加化合物(2-1)、化合物(2-2)、化合物(2-3)之类的第二成分的比例,则元件的阈电压升高且粘度降低。因此,只要满足元件中的阈电压的规格(spec),则理想的是第二成分的比例多。
为了提高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第三成分的优选比例为约3重量%以上,为了降低下限温度,第三成分的优选比例为约20重量%以下。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5重量%至约20重量%的范围。特别优选的比例为约5重量%至约15重量%的范围。
第四,对成分化合物的优选形态进行说明。对化合物(1)、化合物(2)及化合物(3)一并加以说明。这些情况也适用于相对应的下位式。R1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或者碳数2至12的烯基。为了提高对紫外线或热的稳定性,优选的R1为碳数1至12的烷基。R2及R3独立地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碳数2至12的烯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2至12的烯基。为了提高对紫外线或热的稳定性等,优选的R2或R3为碳数1至12的烷基,为了降低下限温度或者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R2或R3为碳数2至12的烯基。R4及R5独立地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碳数2至12的烯基、碳数2至12的烯基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为了提高稳定性,优选的R4或R5为碳数1至12的烷基,为了提高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优选的R4或R5为碳数1至12的烷氧基。
R1至R5中,烷基为直链状或者分支状,不包含环己基之类的环状烷基。直链状烷基优于分支状烷基。这些情况也适用于烷氧基、烯基、烯基氧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等。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优选的卤素为氟或氯。进而优选的卤素为氟。
优选的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或者辛基。为了降低粘度,进而优选的烷基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者庚基。
优选的烷氧基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或者庚氧基。为了降低粘度,进而优选的烷氧基为甲氧基或者乙氧基。
优选的烯基为: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或者5-己烯基。为了降低粘度,进而优选的烯基为乙烯基、1-丙烯基、3-丁烯基或者3-戊烯基。这些烯基中的-CH=CH-的优选立体构型依存于双键的位置。出于为了降低粘度等原因,在1-丙烯基、1-丁烯基、1-戊烯基、1-己烯基、3-戊烯基、3-己烯基之类的烯基中优选为反式构型。在2-丁烯基、2-戊烯基、2-己烯基之类的烯基中优选为顺式构型。
优选的烯基氧基为:乙烯基氧基、烯丙基氧基、3-丁烯基氧基、3-戊烯基氧基、或者4-戊烯基氧基。为了降低粘度,进而优选的烯基氧基为烯丙基氧基或者3-丁烯基氧基。
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烷基的优选例为:氟甲基、2-氟乙基、3-氟丙基、4-氟丁基、5-氟戊基、6-氟己基、7-氟庚基、或者8-氟辛基。为了提高介电各向异性,进而优选的烷基为2-氟乙基、3-氟丙基、4-氟丁基、或者5-氟戊基。
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烯基的优选例为:2,2-二氟乙烯基、3,3-二氟-2-丙烯基、4,4-二氟-3-丁烯基、5,5-二氟-4-戊烯基、或者6,6-二氟-5-己烯基。为了降低粘度,进而优选的例为2,2-二氟乙烯基或者4,4-二氟-3-丁烯基。
环A为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2,3-二氟-1,4-亚苯基、2,5-二氟-1,4-亚苯基、2,6-二氟-1,4-亚苯基、2,3,5-三氟-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1,3-二恶烷-2,5-二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者萘-2,6-二基。为了降低闪烁率,优选的环A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2,3-二氟-1,4-亚苯基、2,5-二氟-1,4-亚苯基、2,6-二氟-1,4-亚苯基、2,3,5-三氟-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1,3-二恶烷-2,5-二基、或者四氢吡喃-2,5-二基,为了提高光学各向异性,优选的环A为1,4-亚苯基或者2-氟-1,4-亚苯基。
环B及环C独立地为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或者2,5-二氟-1,4-亚苯基。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环B或环C为1,4-亚环己基,为了提高光学各向异性,优选的环B或环C为1,4-亚苯基。
环D及环F独立地为1,4-亚环己基、1,4-亚环己烯基、1,4-亚苯基、至少一个氢经氟或氯所取代的1,4-亚苯基、或者四氢吡喃-2,5-二基。“至少一个氢经氟或氯所取代的1,4-亚苯基”的优选例为2-氟-1,4-亚苯基、2,3-二氟-1,4-亚苯基或者2-氯-3-氟-1,4-亚苯基。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环D或环F为1,4-亚环己基,为了提高介电各向异性,优选的环D或环F为四氢吡喃-2,5-二基,为了提高光学各向异性,优选的环D或环F为1,4-亚苯基。
环E为2,3-二氟-1,4-亚苯基、2-氯-3-氟-1,4-亚苯基、2,3-二氟-5-甲基-1,4-亚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者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环E为2,3-二氟-1,4-亚苯基,为了降低光学各向异性,优选的环E为2-氯-3-氟-1,4-亚苯基,为了提高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优选的环E为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
为了提高上限温度,对于与1,4-亚环己基有关的立体构型而言是反式构型优于顺式构型。四氢吡喃-2,5-二基为
或者优选为
Z1为单键、亚乙基、亚乙烯基、亚甲基氧基、羰基氧基、或者二氟亚甲基氧基。为了提高介电各向异性,优选的Z1为二氟亚甲基氧基。Z2为单键、亚乙基或者羰基氧基。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Z2为单键。Z3及Z4独立地为单键、亚乙基、羰基氧基、或者亚甲基氧基。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Z3或Z4为单键,为了提高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优选的Z3或Z4为亚甲基氧基。
X1及X2独立地为氢或氟。为了提高介电各向异性,优选的X1或X2为氟。与X1及X2为氢的化合物相比,X1为氢且X2为氟的化合物的介电各向异性大。X1及X2为氟的化合物具有更大的介电各向异性。
Y1为氟、氯、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1至12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碳数2至12的烯基氧基。为了降低下限温度,优选的Y1为氟、氯、三氟甲基、或者三氟甲氧基。进而优选的Y1为氟、三氟甲基、或者三氟甲氧基。特别优选的Y1为氟。
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烷基的优选例为三氟甲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烷氧基的优选例为三氟甲氧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所取代的烯基氧基的优选例为三氟乙烯基氧基。
m为1、2、3或4。优选的m为1、2或3。为了降低下限温度,进而优选的m为2,为了提高介电各向异性,进而优选的m为3。n为1、2或3。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n为1,为了提高上限温度,优选的n为2或3。进而优选的n为1或2。进而优选的n也为2或3。e为1、2或3,f为0或1,而且e与f的和为3以下。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e为1,为了提高上限温度,优选的e为2或3。为了降低粘度,优选的f为0,为了降低下限温度,优选的f为1。e与f的优选的和为1或2。
第五,示出优选的成分化合物。第一成分为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化合物(1)。优选的化合物(1)为根据项3所述的化合物(1-1)至化合物(1-21)。就抑制闪烁的观点而言优选的化合物如下所述。具有单键或二氟亚甲基氧基的化合物优于具有亚乙基或羰基氧基的化合物。具有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2,3-二氟-1,4-亚苯基、2,5-二氟-1,4-亚苯基、2,6-二氟-1,4-亚苯基、2,3,5-三氟-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1,3-二恶烷-2,5-二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者萘-2,6-二基的化合物优于具有1,4-亚环己基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中,优选为第一成分的至少一种为化合物(1-6)、化合物(1-9)、化合物(1-10)、化合物(1-11)、化合物(1-12)、化合物(1-13)、化合物(1-15)、化合物(1-17)、化合物(1-18)、化合物(1-19)、化合物(1-20)、或者化合物(1-21)。基于第一成分的重量,这些化合物的合计优选为50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这些化合物的合计优选为10重量%至80重量%的范围。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这些化合物的合计进而优选为20重量%至60重量%的范围。
第二成分为介电各向异性为零或接近于零的化合物(2)。优选的化合物(2)为根据项6所述的化合物(2-1)至化合物(2-13)。这些化合物中,优选为第二成分的至少一种为化合物(2-1)、化合物(2-3)、化合物(2-5)、化合物(2-6)、或者化合物(2-7)。优选为第二成分的至少两种为化合物(2-1)及化合物(2-3)、或者化合物(2-1)及化合物(2-5)的组合。
第三成分为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化合物(3)。优选的化合物(3)为根据项9所述的化合物(3-1)至化合物(3-19)。就抑制闪烁的观点而言优选的化合物如下所述。具有单键或亚乙基的化合物优于具有亚甲基氧基的化合物。具有1,4-亚环己基或者1,4-亚苯基的化合物优于具有四氢吡喃-2,5-二基的化合物。进而优选的化合物为化合物(3-1)、化合物(3-2)、化合物(3-4)、化合物(3-6)、化合物(3-7)、化合物(3-9)、化合物(3-13)、化合物(3-16)、及化合物(3-17)。
第六,对可添加于组合物中的添加物进行说明。此种添加物为光学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色素、消泡剂、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聚合抑制剂等。出于引起液晶分子的螺旋结构来赋予扭转角(torsion angle)的目的,而将光学活性化合物添加于组合物中。此种化合物的例子为化合物(4-1)至化合物(4-5)。光学活性化合物的优选比例为约5重量%以下。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0.01重量%至约2重量%的范围。
为了防止由大气中的加热所引起的比电阻下降,或者为了在长时间使用元件后,不仅在室温下,而且在接近于上限温度的温度下也维持大的电压保持率,而将抗氧化剂添加于组合物中。抗氧化剂的优选例是t为1至9的整数的化合物(5)等。
化合物(5)中,优选的t为1、3、5、7或9。进而优选的t为7。t为7的化合物(5)由于挥发性小,故而对于在长时间使用元件后,不仅在室温下,而且在接近于上限温度的温度下也维持大的电压保持率而言有效。为了获得所述效果,抗氧化剂的优选比例为约50ppm以上,为了不降低上限温度,或者为了不提高下限温度,抗氧化剂的优选比例为约600ppm以下。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100ppm至约300ppm的范围。
紫外线吸收剂的优选例为:二苯甲酮衍生物、苯甲酸酯衍生物、三唑衍生物等。另外,具有位阻的胺之类的光稳定剂也优选。为了获得所述效果,这些吸收剂或稳定剂的优选比例为约50ppm以上,为了不降低上限温度,或者为了不提高下限温度,这些吸收剂或稳定剂的优选比例为约10000ppm以下。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100ppm至约10000ppm的范围。
为了适合于宾主(guesthost,GH)模式的元件,而将偶氮系色素、蒽醌系色素等之类的二色性色素(dichroic dye)添加于组合物中。色素的优选比例为约0.01重量%至约10重量%的范围。为了防止鼓泡,而将二甲基硅酮油、甲基苯基硅酮油等消泡剂添加于组合物中。为了获得所述效果,消泡剂的优选比例为约1ppm以上,为了防止显示不良,消泡剂的优选比例为约1000ppm以下。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1ppm至约500ppm的范围。
为了适合于聚合物稳定取向(PSA)型的元件而对组合物添加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的优选例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化合物、乙烯基氧基化合物、丙烯基醚、环氧化合物(氧杂环丙烷、氧杂环丁烷)、乙烯基酮等化合物。进而优选例为丙烯酸酯或者甲基丙烯酸酯的衍生物。为了获得所述效果,聚合性化合物的优选比例为约0.05重量%以上,为了防止显示不良,聚合性化合物的优选比例为约10重量%以下。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0.1重量%至约2重量%的范围。
聚合性化合物通过紫外线照射而聚合。也可在光聚合引发剂等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用以进行聚合的适当条件、引发剂的适当类型、以及适当的量己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且记载于文献中。例如作为光引发剂的艳佳固(Irgacure)651(注册商标;巴斯夫(BASF))、艳佳固(Irgacure)184(注册商标;巴斯夫(BASF))、或者德牢固(Darocure)1173(注册商标;巴斯夫(BASF))适合于自由基聚合。基于聚合性化合物的重量,光聚合引发剂的优选比例为约0.1重量%至约5重量%的范围。进而优选的比例为约1重量%至约3重量%的范围。
保管聚合性化合物时,为了防止聚合,也可添加聚合抑制剂。聚合性化合物通常是以未去除聚合抑制剂的状态添加于组合物中。聚合抑制剂的例子为对苯二酚、甲基对苯二酚之类的对苯二酚衍生物、4-叔丁基邻苯二酚、4-甲氧基苯酚、吩噻嗪等。
第七,对成分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这些化合物可利用已知的方法来合成。例示合成方法。化合物(1-2)及化合物(1-7)是利用日本专利特开平2-23362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化合物(2-1)是利用日本专利特开昭59-176221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化合物(2-13)是利用日本专利特开平2-237949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化合物(3-1)及化合物(3-6)是利用日本专利特表平2-503441号公报中登载的方法来合成。式(5)的t为1的化合物可自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Sigma-Aldrich Corporation)获取。t为7的化合物(5)等是利用美国专利3660505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未记载合成方法的化合物可利用以下成书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有机合成(Organic Syntheses)》(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Sons,Inc))、《有机反应(Organic Reactions)》(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Sons,Inc))、《综合有机合成(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培格曼出版公司(Pergamon Press))、《新实验化学讲座》(丸善)等。组合物是利用公知的方法,由以所述方式获得的化合物来制备。例如,将成分化合物进行混合,然后通过加热而使其相互溶解。
最后,对组合物的用途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主要具有约-10℃以下的下限温度、约70℃以上的上限温度、以及约0.07至约0.20的范围的光学各向异性。也可通过控制成分化合物的比例,或者通过混合其他的液晶性化合物,来制备具有约0.08至约0.25的范围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组合物。也可通过反复试验来制备具有约0.10至约0.30的范围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组合物。含有所述组合物的元件具有大的电压保持率。所述组合物适合于AM元件。所述组合物特别适合于透过型的AM元件。所述组合物可用作具有向列相的组合物,且可通过添加光学活性化合物而用作光学活性组合物。
所述组合物可用于AM元件。进而也可用于PM元件。所述组合物可用于具有PC、TN、STN、ECB、OCB、IPS、FFS、VA、FPA等模式的AM元件及PM元件。特别优选为用于具有TN模式、OCB模式、IPS模式或者FFS模式的AM元件。在具有IPS模式或者FFS模式的AM元件中,当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排列可为与玻璃基板平行,或者也可为垂直。这些元件可为反射型、透过型或者半透过型。优选为用于透过型元件。也可用于非晶硅-TFT元件或者多晶硅-TFT元件。也可用于对所述组合物进行微胶囊化而制作的向列曲线排列相(nematic curvilinear aligned phase,NCAP)型元件、或使组合物中形成有三维网状高分子的聚合物分散(polymer dispersed,PD)型元件。
实施例
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包含实施例1的组合物与实施例2的组合物的混合物。本发明还包含将实施例的组合物的至少两种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是通过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析等方法来鉴定。化合物、组合物以及元件的特性是利用下述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NMR分析:测定时使用布鲁克拜厄斯宾(Bruker BioSpin)公司制造的DRX-500。1H-NMR的测定中,使试样溶解于CDCl3等氘化溶剂中,在室温下以500MHz、累计次数为16次的条件进行测定。使用四甲基硅烷作为内部标准。19F-NMR的测定中,使用CFCl3作为内部标准,以累计次数24次来进行。核磁共振光谱的说明中,s是指单峰(singlet),d是指双重峰(doublet),t是指三重峰(triplet),q是指四重峰(quartet),quin是指五重峰(quintet),sex是指六重峰(sextet),m是指多重峰(multiplet),br是指宽峰(broad)。
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时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GC-14B型气相色谱仪。载体气体为氦气(2mL/min)。将试样气化室设定为280℃,将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设定为300℃。进行成分化合物的分离时,使用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 Inc.)制造的毛细管柱DB-1(长度30m、内径0.32mm、膜厚0.25μm;固定液相为二甲基聚硅氧烷;无极性)。所述管柱在200℃下保持2分钟后,以5℃/min的比例升温至280℃。将试样制备成丙酮溶液(0.1重量%)后,将其1μL注入至试样气化室中。记录计为岛津制作所制造的C-R5A型色谱仪组件(Chromatopac)、或者其同等品。所得的气相色谱图显示出与成分化合物相对应的峰值的保持时间以及峰值的面积。
用以稀释试样的溶剂可使用氯仿、己烷等。为了将成分化合物分离,可使用如下的毛细管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HP-1(长度30m、内径0.32mm、膜厚0.25μm)、瑞斯泰克公司(Restek Corporation)制造的Rtx-1(长度30m、内径0.32mm、膜厚0.25μm)、澳大利亚SGE国际公司(SGE InternationalPty.Ltd)制造的BP-1(长度30m、内径0.32mm、膜厚0.25μm)。出于防止化合物峰值的重叠的目的,可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毛细管柱CBP1-M50-025(长度50m、内径0.25mm、膜厚0.25μm)。
组合物中所含有的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可利用如下所述的方法来算出。利用气相色谱法(FID)来对液晶性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分析。气相色谱图中的峰值的面积比相当于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使用上文记载的毛细管柱时,可将各种液晶性化合物的修正系数视为1。因此,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重量%)可根据峰值的面积比来算出。
测定试样:测定组合物或元件的特性时,将组合物直接用作试样。测定化合物的特性时,通过将所述化合物(15重量%)混合于母液晶(85重量%)中来制备测定用试样。根据由测定而获得的值,利用外推法来算出化合物的特性值。(外推值)={(试样的测定值)-0.85×(母液晶的测定值)}/0.15。当在所述比例下,层列相(或者结晶)在25℃下析出时,将化合物与母液晶的比例以10重量%:90重量%、5重量%:95重量%、1重量%:99重量%的顺序变更。利用所述外推法来求出与化合物相关的上限温度、光学各向异性、粘度、以及介电各向异性的值。
使用下述母液晶。成分化合物的比例是以重量%表示。
测定方法:利用下述方法来进行特性的测定。这些方法大多是社团法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称为JEITA)所审议制定的JEITA标准(JEITA·ED-2521B)中记载的方法、或者将其加以修饰而成的方法。用于测定的TN元件上未安装薄膜晶体管(TFT)。
(1)向列相的上限温度(NI;℃):在具备偏光显微镜的熔点测定装置的热板上放置试样,以1℃/min的速度进行加热。测定试样的一部分自向列相变化为各向同性液体时的温度。
(2)向列相的下限温度(TC;℃):将具有向列相的试样放入玻璃瓶中,在0℃、-10℃、-20℃、-30℃及-40℃的冷冻器中保管10天后,观察液晶相。例如,当试样在-20℃下为向列相的状态,而在-30℃下变化为结晶或者层列相时,将TC记载为<-20℃。
(3)粘度(体积粘度;η;在20℃下测定;mPa·s):测定时使用东京计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型旋转粘度计。
(4)粘度(旋转粘度;γ1;在25℃下测定;mPa·s):依据M.今井(M.Imai)等人的《分子晶体与液晶(Molecular Crystals and Liquid Crystals)》第259期第37页(1995)中记载的方法来进行测定。在扭转角为0°、而且两块玻璃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为5μm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在16V至19.5V的范围内,以0.5V为单位来阶段性地施加电压。不施加电压0.2秒后,以仅施加1个矩形波(矩形脉冲;0.2秒)与不施加(2秒)的条件反复施加。测定通过所述施加而产生的暂态电流(transient current)的峰值电流(peak current)及峰值时间(peak time)。由这些测定值与M.今井等人的论文中第40页记载的计算式(8)来获得旋转粘度的值。所述计算所需要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值是使用测定了所述旋转粘度的元件且利用以下所记载的方法求出。
(5)光学各向异性(折射率各向异性;Δn;在25℃下测定):使用波长为589nm的光,利用在接目镜上安装有偏光板的阿贝折射计来进行测定。将主棱镜的表面向一个方向摩擦后,将试样滴加于主棱镜上。折射率n//是在偏光的方向与摩擦的方向平行时测定。折射率n⊥是在偏光的方向与摩擦的方向垂直时测定。光学各向异性的值是根据Δn=n∥-n⊥的式子来计算。
(6)介电各向异性(Δs;在25℃下测定):在两块玻璃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为9μm、而且扭转角为80度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正弦波(10V、1kHz),2秒后测定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ε∥)。对所述元件施加正弦波(0.5V、1kHz),2秒后测定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ε⊥)。介电各向异性的值是根据Δε=ε//-ε⊥的式子来计算。
(7)阈电压(Vth;在25℃下测定;V):测定时使用大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LCD5100型亮度计。光源为卤素灯。在两块玻璃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为0.45/Δn(μm)、且扭转角为80度的常白模式(normally white mode)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的电压(32Hz、矩形波)是以0.02V为单位,自0V阶段性地增加至10V。此时,自垂直方向对元件照射光,测定透过元件的光量。制成当所述光量达到最大时透过率为100%,且当所述光量为最小时透过率为0%的电压-透过率曲线。阈电压是由透过率达到90%时的电压来表示。
(8)电压保持率(VHR-1;在25℃下测定;%):测定中使用的TN元件具有聚酰亚胺取向膜,而且两块玻璃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为5μm。加入试样后,利用以紫外线而硬化的粘接剂将所述元件密封。对所述TN元件施加脉冲电压(5V、60微秒)来充电。利用高速电压计在16.7毫秒之间测定所衰减的电压,求出单位周期中的电压曲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A。面积B为未衰减时的面积。电压保持率是由面积A相对于面积B的百分率来表示。
(9)电压保持率(VHR-2;在80℃下测定;%):除了代替25℃而在80℃下进行测定以外,以与所述相同的顺序来测定电压保持率。将所得的值以VHR-2来表示。
(10)电压保持率(VHR-3;在25℃下测定;%):照射紫外线后,测定电压保持率,来评价对紫外线的稳定性。测定中使用的TN元件具有聚酰亚胺取向膜,而且单元间隙为5μm。在所述元件中注入试样,照射光20分钟。光源为超高压水银灯USH-500D(牛尾(Ushio)电机制造),元件与光源的间隔为20cm。VHR-3的测定中,在16.7毫秒之间测定所衰减的电压。具有大的VHR-3的组合物对紫外线具有大的稳定性。VHR-3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
(11)电压保持率(VHR-4;在25℃下测定;%):将注入有试样的TN元件在80℃的恒温槽内加热500小时后,测定电压保持率,评价对热的稳定性。VHR-4的测定中,在16.7毫秒之间测定所衰减的电压。具有大的VHR-4的组合物对热具有大的稳定性。
(12)响应时间(τ;在25℃下测定;ms):测定时使用大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LCD5100型亮度计。光源为卤素灯。低通滤波器(Low-pass filter)设定为5kHz。在两块玻璃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为5.0μm、且扭转角为80度的常白模式(normally white mode)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矩形波(60Hz、5V、0.5秒)。此时,自垂直方向对元件照射光,测定透过元件的光量。当所述光量达到最大时视作透过率为100%,当所述光量为最小时视作透过率为0%。上升时间(τr:rise time;毫秒)是透过率自90%变化为10%所需要的时间。下降时间(τf:fall time;毫秒)是透过率自10%变化为90%所需要的时间。响应时间是由以所述方式求出的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的和来表示。
(13)弹性常数(K;在25℃下测定;pN):测定时使用横河·惠普(Yokogawa·Hewlett-Packard)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HP4284A型LCR计。在两块玻璃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为20μm的水平取向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0伏特至20伏特电荷,测定静电电容以及施加电压。使用《液晶装置手册》(日刊工业新闻社)第75页的式(2.98)、式(2.101),对所测定的静电电容(C)与施加电压(V)的值进行拟合,由式(2.99)获得K11及K33的值。继而在所述《液晶装置手册》第171页的式(3.18)中,使用刚才求出的K11及K33的值来算出K22。弹性常数是由以所述方式求出的K11、K22及K33的平均值来表示。
(14)比电阻(p;在25℃下测定;Ωcm):在具备电极的容器中注入试样1.0mL。对所述容器施加直流电压(10V),测定10秒后的直流电流。根据下式来算出比电阻。(比电阻)={(电压)×(容器的电容)}/{(直流电流)×(真空的介电常数)}。
(15)闪烁率(在25℃下测定;%):测定时使用横河电机(股)制造的多媒体显示器测试仪(multimedia display tester)3298F。光源为LED。两块玻璃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为3.5μn,在摩擦方向为反平行的常黑模式(normally blackmode)的FFS元件中放入试样。使用以紫外线而硬化的粘接剂将所述元件密封。对所述元件施加电压,测定透过元件的光量达到最大的电压。一边对元件施加所述电压,一边使传感器部接近元件,读取所显示的闪烁率。
(16)螺旋节距(P;在室温下测定;μm):螺旋节距是利用楔法来测定。参照《液晶便览》第196页(2000年发行,丸善)。将试样注入至楔形单元中,在室温下静置2小时后,利用偏光显微镜(尼康(Nikon)(股),商品名MM40/60系列)来观察向错线(disclination line)的间隔(d2-d1)。螺旋节距(P)是根据将楔单元的角度表示为θ的下述式来算出。P=2×(d2-d1)×tanθ。
(17)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ε⊥;在25℃下测定):在两块玻璃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为9μm、而且扭转角为80度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正弦波(0.5V、1kHz),2秒后测定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ε⊥)。
实施例中的化合物是基于下述表3的定义,由记号来表示。表3中,与1,4-亚环己基相关的立体构型为反式构型。位于记号后的括弧内的编号与化合物的编号相对应。(-)的记号是指其他的液晶性化合物。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百分率)是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的重量百分率(重量%)。最后,归纳组合物的特性值。
表3使用记号的化合物的表述方法
R-(A1)-Z1-……-Zn-(An)-R′
[比较例1]
为了进行比较而制备不含化合物(1)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的成分以及特性如下所述。
NI=106.9℃;Tc<-20℃;Δn=0.140;Δε=8.8;Vth=1.97V;η=22.0mPa·s;闪烁率=1.66%.
[实施例1]
NI=86.2℃;Tc<-30℃;Δn=0.102;Δε=7.8;Vth=1.56V;η=13.0mPa·s;闪烁率=0.56%.
[实施例2]
NI=79.9℃;Tc<-30℃;Δn=0.129;Δε=16.5;Vth=1.23V;η=22.7mPa·s;闪烁率=0.50%.
[实施例3]
NI=92.7℃;Tc<-20℃;Δn=0.092;Δε=3.4;Vth=2.25V;η=10.9mPa·s;闪烁率=0.11%.
[实施例4]
NI=84.8℃;Tc<-25℃;Δn=0.104;Δε=8.2;Vth=1.55V;η=13.7mPa·s;闪烁率=0.03%.
[实施例5]
NI=98.3℃;Tc<-30℃;Δn=0.100;Δε=7.1;Vth=1.77V;η=21.6mPa·s;闪烁率=0.91%.
[实施例6]
NI=92.3℃;Tc<-30℃;Δn=0.096;Δε=4.8;Vth=2.15V;η=15.7mPa·s;闪烁率=0.51%.
[实施例7]
NI=86.4℃;Tc<-30℃;Δn=0.121;Δε=5.6;Vth=1.83V;η=14.0mPa·s;闪烁率=0.77%.
[实施例8]
NI=86.0℃;Tc<-30℃;Δn=0.099;Δε=7.5;Vth=1.61V;η=12.8mPa·s闪烁率=0.48%.
[实施例9]
NI=78.0℃;Tc<-30℃;Δn=0.114;Δε=5.7;Vth=1.81V;η=14.4mPa·s;闪烁率=0.39%.
[实施例10]
NI=117.5℃;Tc<-30℃;Δn=0.120;Δε=4.3;Vth=2.41V;η=14.2mPa·s;闪烁率=0.25%.
[实施例11]
NI=75.8℃;Tc<-10℃;Δn=0.168;Δε=3.8;Vth=2.45V;η=25.1mPa·s;闪烁率=0.13%.
[实施例12]
NI=87.2℃;Tc<-30℃;Δn=0.120;Δε=3.1;Vth=2.44V;η=16.5mPa·s;闪烁率=0.23%.
[实施例13]
NI=106.1℃;Tc<-30℃;Δn=0.105;Δε=3.2;Vth=2.49V;η=11.8mPa·s闪烁率=0.68%.
[实施例14]
NI=86.5℃;Tc<-30℃;Δn=0.095;Δε=5.4;Vth=1.79V;η=12.8mPa·s;闪烁率=0.39%.
[实施例15]
NI=83.2℃;Tc<-25℃;Δn=0.103;Δε=6.7;Vth=1.70V;η=12.8mPa·s;闪烁率=0.08%.
[实施例16]
NI=86.1℃;Tc<-30℃;Δn=0.111;Δε=7.1;Vth=1.63V;η=13.5mPa·s;闪烁率=0.11%.
含有实施例1至实施例16的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中,闪烁率为0.03%至0.91%的范围。另一方面,含有比较例1的组合物的元件的闪烁率为1.66。如上所述,与比较例的闪烁率相比,实施例的闪烁率小,进入0%至1%的范围。因此结论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具有优异的特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短的响应时间、大的电压保持率、低的阈电压、大的对比度比、长寿命、小的闪烁率等特性,闪烁率为0%至1%的范围。因此所述元件可用于液晶投影仪、液晶电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