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及其应用.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937120.9 (22)申请日 2015.12.14 C08F 12/08(2006.01) C08F 2/01(2006.01) C08F 2/22(2006.01) (71)申请人 天津汇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01726 天津市滨海新区逸仙科学工业 园翠鸣道 5 号服务中心 1 号门 131 室 (72)发明人 杨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2214 代理人 王秀奎 (54) 发明名称 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及其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
2、模板, 上 模板与下模板对称设置, 上模板与下模板活动的 设在模板轨道上 ; 在上模板本体上设有上微球聚 合腔组, 上微球聚合腔组包括四个上微球聚合腔, 四个上微球聚合腔两两平行设置, 在各个上微球 聚合腔顶端设有上开口流道, 上开口流道一端设 在上微球聚合腔顶端, 上开口流道另一端设在上 模板本体顶端或上微球聚合腔底端, 上滑动器通 过上滑动器安置架设在上模板本体底端, 上滑动 器设在模板轨道内, 上加热外壳设在上模板本体 外侧, 在上加热外壳外侧设有加热槽, 在加热槽内 设有加热丝, 在上模板本体与上加热外壳之间设 有温度传感器。通过向模板内加入聚苯乙烯微球 乳液, 使其在模板内进行生长,。
3、 操作简单。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6866857 A 2017.06.20 CN 106866857 A 1/1 页 2 1.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上模板、 下模板以及模板轨道, 所述 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对称设置, 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模板轨道上 ; 所述上模板包括上加热外壳、 上模板本体、 上微球聚合腔组、 上滑动器以及上滑动器安 置架, 在所述上模板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上微球聚合腔组, 所述上微球聚合腔组包括四个上 微球聚合腔, 所述四个上。
4、微球聚合腔两两平行设置, 所述上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结构, 在 各个所述上微球聚合腔顶端设置有上开口流道, 所述上开口流道一端设置在所述上微球聚 合腔顶端, 所述上开口流道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模板本体顶端或所述上微球聚合腔底端, 所述上滑动器通过所述上滑动器安置架设置在所述上模板本体底端, 所述上滑动器设置在 所述模板轨道内, 所述上加热外壳设置在所述上模板本体外侧, 在所述上加热外壳外侧设 置有加热槽, 在所述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丝, 在所述上模板本体与所述上加热外壳之间设 置有温度传感器 ; 所述下模板包括下加热外壳、 下模板本体、 下微球聚合腔组、 下滑动器以及下滑动器安 置架, 在所述下模。
5、板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组, 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组包括四个下 微球聚合腔, 所述四个下微球聚合腔两两平行设置, 所述下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结构, 在 各个所述下微球聚合腔顶端设置有下开口流道, 所述下开口流道一端设置在所述下微球聚 合腔顶端, 所述下开口流道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模板本体顶端或所述下微球聚合腔底端, 所述下滑动器通过所述下滑动器安置架设置在所述下模板本体底端, 所述下滑动器设置在 所述模板轨道内, 所述下加热外壳设置在所述下模板本体外侧, 在所述下加热外壳外侧设 置有加热槽, 在所述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丝 ;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丝的电源开关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 。
6、1 所述的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微球聚合 腔与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的直径为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边长的 1/2-3/4。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开口流道 与所述下开口流道的长度为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边长的 1/4-1/2, 所述开口的直径为 3-6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在聚苯乙烯荧光微球中 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6866857 A 2 1/3 页 3 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
7、及一种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 热模板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聚苯乙烯胶晶模板已开始被应用于合成各种用途的三维多孔材料 , 借助于 其合成的多孔材料具有均匀的孔道和较高的孔体积, 而且孔径可调, 操作简便, 快捷。 然而, 以往聚苯乙烯胶晶模板的制备主要以载玻片为基片, 通过将聚苯乙烯微球乳液滴涂到载玻 片上或者将载玻片垂直浸入到盛有聚苯乙烯微球乳液的烧杯中来进行, 这样每次制备的聚 苯乙烯胶晶模板数量少而且面积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现有的模板制备浪费材料, 且制备时间过长, 提 供了一种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及其应用, 通过向模板内加入聚苯乙烯。
8、微球乳液, 使 其在模板内进行生长, 操作简单。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 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 包括上模板、 下模板以及模板轨道, 所述上模板与所 述下模板对称设置, 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模板轨道上 ; 0006 所述上模板包括上加热外壳、 上模板本体、 上微球聚合腔组、 上滑动器以及上滑动 器安置架, 在所述上模板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上微球聚合腔组, 所述上微球聚合腔组包括四 个上微球聚合腔, 所述四个上微球聚合腔两两平行设置, 所述上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结 构, 在各个所述上微球聚合腔顶端设置有上开口流道, 所述上开口流道一端设置在所。
9、述上 微球聚合腔顶端, 所述上开口流道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模板本体顶端或所述上微球聚合腔 底端, 所述上滑动器通过所述上滑动器安置架设置在所述上模板本体底端, 所述上滑动器 设置在所述模板轨道内, 所述上加热外壳设置在所述上模板本体外侧, 在所述上加热外壳 外侧设置有加热槽, 在所述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丝, 在所述上模板本体与所述上加热外壳 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 0007 所述下模板包括下加热外壳、 下模板本体、 下微球聚合腔组、 下滑动器以及下滑动 器安置架, 在所述下模板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组, 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组包括四 个下微球聚合腔, 所述四个下微球聚合腔两两平行设置, 所述下。
10、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结 构, 在各个所述下微球聚合腔顶端设置有下开口流道, 所述下开口流道一端设置在所述下 微球聚合腔顶端, 所述下开口流道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模板本体顶端或所述下微球聚合腔 底端, 所述下滑动器通过所述下滑动器安置架设置在所述下模板本体底端, 所述下滑动器 设置在所述模板轨道内, 所述下加热外壳设置在所述下模板本体外侧, 在所述下加热外壳 外侧设置有加热槽, 在所述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丝 ; 0008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丝的电源开关相连。 说 明 书 CN 106866857 A 3 2/3 页 4 0009 所述上微球聚合腔与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的直径为所述上模板和所。
11、述下模板边长 的 1/2-3/4。 0010 所述上开口流道与所述下开口流道的长度为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边长的 1/4-1/2, 所述开口的直径为 3-6mm。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于设置有上模板和下模板, 且上下模 板采用活动相连, 待微球制备完成后, 通过模板轨道的作用, 将上模板和下模板打开能够轻 易的将制备完成微球取出 ; 且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设置有开口流道, 通过开口流道的作 用, 将聚合乳液通入设置在上下模板上的微球聚合腔组内, 使其在微球聚合腔组内, 在微球 聚合腔组内进行聚合反应, 能够有效控制聚合的速率以及聚合反应生成微球的形态, 使生 。
12、成的微球大小均匀, 形态稳定 ; 采用多组微球聚合腔, 使得该模板能够同时制备多个聚合微 球 ; 在上下模板外侧设置有加热外壳, 在加热外壳上设置有加热丝, 通过加热丝的加热作 用, 能够使得该聚合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 ; 在加热外壳与模板之间设置有温 度传感器, 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感应作用实时的控制反应温度, 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启动加 热丝对其进行加热, 当温度达到预设值后切断电源, 停止加热。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2 是本发明中上加热外壳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 1 为上模板本体, 2 为下模板本体, 3 为模板轨道, 。
13、4 为上微球聚合腔, 5 为上 滑动器, 6 为上滑动器安置架, 7 为下微球聚合腔, 8 为下滑动器, 9 为下滑动器安置架, 10 为 上开口流道, 11 为下开口流道, 12 为上加热外壳, 13 为加热槽, 14 为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其中, 1 为上模板本体, 2 为下模板本体, 3 为模板轨道, 4 为上 微球聚合腔, 5为上滑动器, 6为上滑动器安置架, 7为下微球聚合腔, 8为下滑动器, 9为下滑 动器安置架, 10 为上开口流道, 11 为下开口流道, 12 为上加热外。
14、壳, 13 为加热槽, 14 为加热 丝。 0017 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加热模板, 包括上模板、 下模板以及模板轨道, 上模板与下模板 对称设置, 上模板与下模板活动的设置在模板轨道上 ; 0018 上模板包括上加热外壳、 上模板本体、 上微球聚合腔组、 上滑动器以及上滑动器安 置架, 在上模板本体上设置有上微球聚合腔组, 上微球聚合腔组包括四个上微球聚合腔, 四 个上微球聚合腔两两平行设置, 上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结构, 在各个上微球聚合腔顶端 设置有上开口流道, 上开口流道一端设置在上微球聚合腔顶端, 上开口流道另一端设置在 上模板本体顶端或上微球聚合腔底端, 上滑动器通过上滑动器安置架设置。
15、在上模板本体底 端, 上滑动器设置在模板轨道内, 在上加热外壳外侧设置有加热槽, 在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 丝, 在上模板本体与上加热外壳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 0019 下模板包括下加热外壳、 下模板本体、 下微球聚合腔组、 下滑动器以及下滑动器安 置架, 在下模板本体上设置有下微球聚合腔组, 下微球聚合腔组包括四个下微球聚合腔, 四 说 明 书 CN 106866857 A 4 3/3 页 5 个下微球聚合腔两两平行设置, 下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结构, 在各个下微球聚合腔顶端 设置有下开口流道, 下开口流道一端设置在下微球聚合腔顶端, 下开口流道另一端设置在 下模板本体顶端或下微球聚合腔底端。
16、, 下滑动器通过下滑动器安置架设置在下模板本体底 端, 下滑动器设置在模板轨道内, 下加热外壳设置在下模板本体外侧, 在下加热外壳外侧设 置有加热槽, 在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丝 ; 0020 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加热丝的电源开关相连。 0021 上微球聚合腔与下微球聚合腔的直径为上模板和下模板边长的 1/2-3/4。 0022 上开口流道与下开口流道的长度为上模板和下模板边长的 1/4-1/2, 开口的直径 为 3-6mm。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于设置有上模板和下模板, 且上下模板采用活动相连, 待微球 制备完成后, 通过模板轨道的作用, 将上模板和下模板打开能够轻易的将制备完成微球取。
17、 出 ; 且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设置有开口流道, 通过开口流道的作用, 将聚合乳液通入设置 在上下模板上的微球聚合腔组内, 使其在微球聚合腔组内, 在微球聚合腔组内进行聚合反 应, 能够有效控制聚合的速率以及聚合反应生成微球的形态, 使生成的微球大小均匀, 形态 稳定 ; 采用多组微球聚合腔, 使得该模板能够同时制备多个聚合微球 ; 在上下模板外侧设 置有加热外壳, 在加热外壳上设置有加热丝, 通过加热丝的加热作用, 能够使得该聚合反应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 ; 在加热外壳与模板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通过温度传感 器的感应作用实时的控制反应温度, 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启动加热丝对其进行加热, 当温 度达到预设值后切断电源, 停止加热。 0024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不能被认 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 均应仍归 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6866857 A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6866857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