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38782.6 (22)申请日 2016.10.19 (73)专利权人 南京九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 区柴山路1号 (72)发明人 李加友 (51)Int.Cl. C12G 3/1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 置, 包括电磁阀、 温度传感器、 冷凝器和循环水 管, 所述出酒口固定安装于桶体的底。
2、部, 且出酒 口与桶体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支架固定安装于桶 体的底部, 所述桶体上设有法兰, 所述法兰的外 侧设有锁紧手柄, 所述控制面板固定安装于桶体 的外壁,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桶体的底部, 且温 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 所述冷凝 器安装于桶体的内部, 所述进水管道与循环水管 上的进水口相连接, 所述回水管道与循环水管上 的出水口相连接, 所述散热片与循环水管相连 接。 该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采用阵列式排布的冷 凝器, 大大增加了热交换的面积, 提高了冷却的 效果, 智能控制循环水的流量, 有利于节约水资 源。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CN 206266557 U 。
3、2017.06.20 CN 206266557 U 1.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包括进汽管道(1)、 桶体(2)、 出酒口(3)、 支架(4)、 锁紧手 柄(5)、 法兰(6)、 控制面板(7)、 电磁阀(8)、 温度传感器(9)、 进水管道(10)、 回水管道(11)、 冷凝器(12)、 散热片(13)、 循环水管(14)、 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汽 管道(1)固定安装于桶体(2)的顶部, 且进汽管道(1)与桶体(2)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出酒口 (3)固定安装于桶体(2)的底部, 且出酒口(3)与桶体(2)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支架(4)固定安 装于桶体(2)。
4、的底部, 所述桶体(2)上设有法兰(6), 所述法兰(6)的外侧设有锁紧手柄(5), 所述控制面板(7)固定安装于桶体(2)的外壁, 所述温度传感器(9)设于桶体(2)的底部, 且 温度传感器(9)与控制面板(7)之间为电性连接, 所述冷凝器(12)安装于桶体(2)的内部, 所 述进水管道(10)与循环水管(14)上的进水口(15)相连接, 所述回水管道(11)与循环水管 (14)上的出水口(16)相连接, 所述散热片(13)与循环水管(1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水管(14)共 设有九组, 且每组循环水管(14)对应一处散热片(13。
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桶体(2)的顶部 和底部均为弧形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水管(14)为 S型结构的铜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道(10)上 设有电磁阀(8), 且电磁阀(8)与控制面板(7)之间为电性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266557 U 2 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酒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酿酒行业中, 特别是在白酒酿造时。
6、, 蒸馏冷却装置是白酒蒸馏过程中的重要设备, 起到冷却酒蒸汽的作用。 通常, 白酒蒸馏冷却器为水桶形, 内部酒蒸气冷凝管为蛇形或柱 形, 整个冷却装置俗称冰桶。 冷却水由冷却器下部进入, 经与酒蒸汽热交换后被加热, 从冷 却器上部流出, 酒蒸气则从冷凝管的上部进入, 经热交换后从冷凝管的底部流出液态的白 酒。 然而, 目前水桶形的冰桶仍存在一些问题, 没有自动控制功能, 冷却效果不稳定, 热交换 效率不高, 水资源消耗较大, 冷却效果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现有的酿酒装置冷却效果差, 水资源消耗较大的问。
7、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包括 进汽管道、 桶体、 出酒口、 支架、 锁紧手柄、 法兰、 控制面板、 电磁阀、 温度传感器、 进水管道、 回水管道、 冷凝器、 散热片、 循环水管、 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汽管道固定安装于桶体的顶 部, 且进汽管道与桶体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出酒口固定安装于桶体的底部, 且出酒口与桶体 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支架固定安装于桶体的底部, 所述桶体上设有法兰, 所述法兰的外侧设 有锁紧手柄, 所述控制面板固定安装于桶体的外壁,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桶体的底部, 且温 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 所述。
8、冷凝器安装于桶体的内部, 所述进水管道与循 环水管上的进水口相连接, 所述回水管道与循环水管上的出水口相连接, 所述散热片与循 环水管相连接。 0005 优选的, 所述循环水管共设有九组, 且每组循环水管对应一处散热片。 0006 优选的, 所述桶体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弧形设计。 0007 优选的, 所述循环水管为S型结构的铜管。 0008 优选的, 所述进水管道上设有电磁阀, 且电磁阀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通过控制电 磁阀的开启来控制冷却水的流量, 智能化控制的同时节约大量水资源, 提高了酒水的品质, 该循环冷却式酿。
9、酒装置将传统的冷凝管改为阵列式排布的冷凝器, 大大增加了热交换的面 积, 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循环水管共设有九组, 且每组循环水管对应一处散热片, 设置多组 循环水管有利于减小冷凝器不同位置的温度差, 有利于酒蒸汽的冷却。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6266557 U 3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水管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1、 进汽管道, 2、 桶体, 3、 出酒口, 4、 支架, 5、 锁紧手柄, 6、 法兰, 7、 控制。
10、面板, 8、 电磁阀, 9、 温度传感器, 10、 进水管道, 11、 回水管道, 12、 冷凝器, 13、 散热片, 14、 循环水 管, 15、 进水口, 16、 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请参阅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包括进 汽。
11、管道1、 桶体2、 出酒口3、 支架4、 锁紧手柄5、 法兰6、 控制面板7、 电磁阀8、 温度传感器9、 进 水管道10、 回水管道11、 冷凝器12、 散热片13、 循环水管14、 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 进汽管道1 固定安装于桶体2的顶部, 且进汽管道1与桶体2的内部相连通, 桶体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弧 形设计, 出酒口3固定安装于桶体2的底部, 且出酒口3与桶体2的内部相连通, 支架4固定安 装于桶体2的底部, 桶体2上设有法兰6, 法兰6的外侧设有锁紧手柄5, 控制面板7固定安装于 桶体2的外壁, 温度传感器9设于桶体2的底部, 且温度传感器9与控制面板7之间为电性连 接, 冷凝器1。
12、2安装于桶体2的内部, 进水管道10与循环水管14上的进水口15相连接, 进水管 道10上设有电磁阀8, 且电磁阀8与控制面板7之间为电性连接, 回水管道11与循环水管14上 的出水口16相连接, 散热片13与循环水管14相连接, 循环水管14为S型结构的铜管, 循环水 管14共设有九组, 且每组循环水管14对应一处散热片13。 0017 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时, 酒蒸汽通过进汽管道1进入桶体2内 部, 并与冷凝器12充分接触, 调节控制面板7, 打开电磁阀8, 循环水通过进水管道10进入循 环水管14内部, 循环水管14为S型结构的铜管, 可使冷凝器12更有效的与酒蒸汽进行。
13、热量交 换, 循环水管14共设有九组, 且每组循环水管14对应一处散热片13, 使冷凝器12不同位置的 温差降低到最小, 有利于酒蒸汽的凝结, 循环过的水经过回水管道11排出到桶体2外部, 凝 结的酒蒸汽通过冷凝器12落到桶体2的底部, 并通过出酒口3排出, 温度传感器9可感知凝结 的酒水的温度, 并将信息传递到控制面板7, 若酒水的温度超过设定值, 控制面板7控制电磁 阀8增加循环水的流量, 反之则减小循环水的流量, 可自由控制并实现节约水的目的, 桶体2 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弧形设计, 有利于酒蒸汽均匀分布到冷凝器12上, 并且有利于凝结后的 酒水排出。 0018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6266557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5 CN 206266557 U 5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6 CN 206266557 U 6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7 CN 20626655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