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连续发酵生产L-乳酸的方法.pdf

  • 上传人:柴****2
  • 文档编号:8775594
  • 上传时间:2021-01-02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13.9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24057.0

    申请日:

    20101231

    公开号:

    CN102174600A

    公开日:

    201109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P7/56,C12R1/225

    主分类号:

    C12P7/56,C12R1/225

    申请人: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荣杰,崔刚,杨丽

    地址:

    233030 安徽省蚌埠市胜利西路北侧

    优先权:

    CN201010624057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加岭;张庆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发酵生产L-乳酸的方法。该方法以农作物废弃物糖化液为碳源通过乳酸菌(Lactobacillus)连续发酵生产L-乳酸,一次接种增殖,菌体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菌种制备的工作量,简化了发酵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另外,菌种经过连续发酵驯化,L-乳酸发酵周期由50~55小时缩短至24~30小时,L-乳酸的发酵强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本发明过程简单,连续性强,易应用于工业生产,可显著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连续发酵生产L-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农作物废弃物粉碎后,采用稀碱液、稀酸液、纤维素酶依次处理,制得含糖质量百分比为10%~20%的糖化液;2)将乳酸菌(Lactobacillus)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5~10%,发酵温度为30~50℃,200rpm进行厌氧搅拌发酵,当乳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发酵结束,停止搅拌,放出80%~85%体积的发酵液,补入新发酵培养基继续发酵,按上述步骤连续发酵5~10批次作为第一代;其中,以步骤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一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如下:总糖10%、酵母膏0.2%~0.4%、牛肉膏0.3%~0.5%、磷酸二氢钾0.03%~0.05%、磷酸氢二钾0.03%~0.05%、氯化钠0.02%~0.03%、硫酸镁0.04%~0.06%、碳酸钙3%~5%;3)以上一代的发酵液按5~10%的接种量接种到新鲜的发酵培养基中,按步骤2)的方法连续发酵5~10批次;连续发酵驯化3~4代;其中,以步骤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二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如下:总糖15%、酵母膏0.2%~0.4%、牛肉膏0.3%~0.5%、磷酸二氢钾0.03%~0.05%、磷酸氢二钾0.03%~0.05%、氯化钠0.02%~0.03%、硫酸镁0.04%~0.06%、碳酸钙3%~5%;以步骤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三或四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如下:总糖20%、酵母膏0.2%~0.4%、牛肉膏0.3%~0.5%、磷酸二氢钾0.03%~0.05%、磷酸氢二钾0.03%~0.05%、氯化钠0.02%~0.03%、硫酸镁0.04%~0.06%、碳酸钙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废弃物为秸秆或玉米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1)糖化液的制备方法为,按固液比1∶4~6(w/w)向粉碎的农作物废弃物加入2%(w/v)的稀碱液并置于反应器中,封口后在125℃条件下加热处理50分钟,所得浆液于2000rpm离心;所得固相经水洗后加入容器中,按固液比1∶5~8(w/w)加入2%(v/v)的稀酸液,调节温度到50℃处理1小时,再按照20单位/g纤维素加入纤维素酶,搅拌转速100rpm,酶解时间控制在60~70小时,将料液离心过滤,液相为酶解糖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碱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或氨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酸液为盐酸、硫酸、醋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为Lactobacillus 1.2131。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温度为35~4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发酵生产L-乳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学名α-羟基丙酸,在分子结构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乳酸存在两种异构体,即L-(+)乳酸和D-(-)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工原料,L-乳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现代农业、日用化工、有机化工等领域,覆盖大量产品。

    乳酸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碳水化合物发酵得到,但是基于发酵法能够专一性地得到L-乳酸或D-乳酸,因此发酵法被广泛用于L-乳酸的生产。乳酸杆菌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光学纯度高、发酵强度显著提高等特点,因此,利用乳酸杆菌发酵生产乳酸成为大规模生产L-乳酸的趋势。

    目前用于L-乳酸生产的原料主要有淀粉、糖蜜、乳清水等。为了降低L-乳酸的制备成本,提高乳酸生产质量,国内外对乳酸生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价原料的开发利用、提高发酵强度、优化乳酸分离提取工艺这三个方面。

    农作物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玉米芯等可作为低价原料的开发对象。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玉米纤维资源浪费大国,仅玉米芯每年就浪费掉1000万吨,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发酵生产L-乳酸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乳酸生产发酵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农作物废弃物的糖化液为碳源,利用乳酸菌(Lactobacillus)连续发酵生产L-乳酸。具体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农作物废弃物粉碎后,采用稀碱液、稀酸液、纤维素酶依次处理,制得含糖质量百分比为10%~20%的糖化液;

    2)将乳酸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5~10%,发酵温度为30~50℃,200rpm进行厌氧搅拌发酵;当乳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发酵结束,停止搅拌,放出80%~85%体积的发酵液,补入新发酵培养基继续发酵,连续循环发酵5~10批次作为一代;其中,以步骤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一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如下:总糖10%、酵母膏0.2%~0.4%、牛肉膏0.3%~0.5%、磷酸二氢钾0.03%~0.05%、磷酸氢二钾0.03%~0.05%、氯化钠0.02%~0.03%、硫酸镁0.04%~0.06%、碳酸钙3%~5%;

    3)以上一代的发酵液按5~10%的接种量接种到新鲜的发酵培养基中,按步骤2)的方法连续发酵5~10批次;连续发酵驯化3~4代;其中,以步骤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二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如下:总糖15%、酵母膏0.2%~0.4%、牛肉膏0.3%~0.5%、磷酸二氢钾0.03%~0.05%、磷酸氢二钾0.03%~0.05%、氯化钠0.02%~0.03%、硫酸镁0.04%~0.06%、碳酸钙3%~5%;以步骤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三或四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如下:总糖20%、酵母膏0.2%~0.4%、牛肉膏0.3%~0.5%、磷酸二氢钾0.03%~0.05%、磷酸氢二钾0.03%~0.05%、氯化钠0.02%~0.03%、硫酸镁0.04%~0.06%、碳酸钙3%~5%。

    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培养基中未注明的其它成分为水。

    所述农作物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作物秸秆、玉米芯等。

    所述步骤1)制备糖化液的方法为,于反应器中按固液比1∶4~6(w/w)向粉碎的农作物废弃物中加入2%(w/v)的稀碱液,封口后在125℃条件下加热处理50分钟,所得浆液在2000rpm离心机内离心;所得固相经水洗后加入容器中,按固液比1∶5~8(w/w)加入2%(v/v)的稀酸液,调节温度到50℃处理1h,再按照20单位/g纤维素加入纤维素酶,搅拌转速100rpm,酶解时间控制在60~70小时。

    所述稀碱液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或氨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稀酸液可以是盐酸、硫酸、醋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优选的发酵条件是:按8%的接种量接入乳酸菌种子液,在35~45℃、200rpm厌氧条件下发酵,发酵至乳酸含量不再增加,结束发酵。

    其中,乳酸菌种子液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平板培养:将乳酸菌种接种到活化培养基中,30℃培养40小时;

    摇瓶种子培养:将平板培养的乳酸菌种接种到种子液体培养基中,38℃厌氧培养20小时,摇床转速200rpm,检测OD600为4.0。

    其中,以上述步骤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平板培养使用的活化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制为:总糖1%、酵母膏0.5%、蛋白胨0.5%、琼脂2%;

    其中,以上述步骤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摇瓶种子培养使用的液体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制为:总糖3%、酵母膏0.5%、蛋白胨0.5%、玉米浆0.5%、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06%、硫酸锰0.003%。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以大量的农作物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L-乳酸,显著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其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2)采用乳酸菌(Lactobacillus 1.2131)一次接种增殖,菌体多次重复利用生产L-乳酸,减少菌种制备,简化发酵工艺,降低劳动强度。

    (3)菌种经过连续发酵驯化,L-乳酸发酵周期由50~55小时缩短至24~26小时,L-乳酸的发酵强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

    (4)本发明不仅实现了秸秆糖化液连续发酵生产乳酸的目的,而且在发酵过程中达到了驯化菌种的目的,过程简单,连续性强,易于工业放大应用于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农作物废弃物糖化液的制备

    将玉米芯粉碎,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按固液比1∶5(w/w)的比例加入2%(w/v)的NaOH,封好口后,在125℃条件下加热处理50分钟,得到的浆液在2000rpm离心机内离心,离心后的黑液经膜处理以回收其中的碱;所得固相经水洗后加入容器中,按固液比1∶6(w/w)加入2%(v/v)的稀HCl,调节温度到50℃处理1h,再按照20单位/g纤维素加入纤维素酶,搅拌转速100rpm,酶解时间控制在65小时,酶解终点后,将料液离心过滤,液相为酶解糖液,利用DNS法测酶解液的总糖浓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酶解液中的葡萄糖及木糖浓度。结果总糖浓度达10~20%(w/v)。

    实施例2第一代L-乳酸连续发酵

    以乳酸菌(Lactobacillus 1.2131)(购自中科院微生物所)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发酵过程。

    对于保藏的乳酸菌,首先经过如下过程制备种子液:

    平板培养:将乳酸菌种接种活化培养基中,30℃培养40小时;

    摇瓶种子培养:将平板培养的乳酸菌种接种到种子液体培养基中,38℃厌氧培养20小时,摇床转速200rpm,检测OD600为4.0。

    其中,以实施例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平板培养使用的活化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制为:总糖1%、酵母膏0.5%、蛋白胨0.5%、琼脂2%;

    其中,以实施例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摇瓶种子培养使用的液体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制为:总糖3%、酵母膏0.5%、蛋白胨0.5%、玉米浆0.5%、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06%、硫酸锰0.003%。

    通过上述培养得到发酵种子液,检测种子液OD600为4.0即可。

    以实施例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一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为:总糖10%、酵母膏0.3%、牛肉膏0.4%、磷酸二氢钾0.04%、磷酸氢二钾0.04%、氯化钠0.02%、硫酸镁0.05%、碳酸钙4%。

    L-乳酸连续发酵:将发酵种子液中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1.2131)接种至上述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8%,在40℃、200rpm进行厌氧搅拌发酵;发酵至乳酸含量不再增加,结束发酵,停止搅拌,放出5/6体积的发酵液,补入上述配方新发酵培养基继续发酵;连续循环发酵10批次,发酵周期为50~55小时,平均53小时。

    实施例3第二代L-乳酸连续发酵

    使用实施例2中发酵10批次后的乳酸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其中,以实施例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二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为:总糖15%、酵母膏0.2%~0.4%、牛肉膏0.3%~0.5%、磷酸二氢钾0.03%~0.05%、磷酸氢二钾0.03%~0.05%、氯化钠0.02%~0.03%、硫酸镁0.04%~0.06%、碳酸钙3%~5%,在40℃、200rpm进行厌氧搅拌,连续发酵;发酵至乳酸含量不再增加,结束发酵,停止搅拌,放出5/6体积的发酵液,补入新发酵培养基继续发酵;连续循环发酵10批次,发酵周期为40~45小时,发酵周期缩短为平均42小时。

    实施例4第三代L-乳酸连续发酵

    使用实施例3中发酵10批次后的乳酸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其中,以实施例1制得的糖化液为碳源,第三代连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比配置为:总糖20%、酵母膏0.2%~0.4%、牛肉膏0.3%~0.5%、磷酸二氢钾0.03%~0.05%、磷酸氢二钾0.03%~0.05%、氯化钠0.02%~0.03%、硫酸镁0.04%~0.06%、碳酸钙3%~5%,在40℃、200rpm进行厌氧搅拌,连续发酵;发酵至乳酸含量不再增加,结束发酵,停止搅拌,放出5/6体积的发酵液,补入新发酵培养基继续发酵;再连续循环发酵10批次,发酵周期为26~32小时,发酵周期缩短为平均28小时。

    实施例5第四代L-乳酸连续发酵

    使用实施例4中发酵10批次后的乳酸菌接种至实施例4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在40℃、200rpm进行厌氧搅拌,连续发酵;发酵至乳酸含量不再增加,结束发酵,停止搅拌,放出5/6体积的发酵液,补入新发酵培养基继续循环发酵20批次,发酵周期为24~30小时;发酵周期缩短为平均25小时。

    上述四代连续发酵培养的结果表明,在经过三代连续发酵培养驯化后,菌种就能基本保持其发酵特性,菌种性能比较稳定,可作为进一步连续发酵生产的菌种。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连续发酵 生产 乳酸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连续发酵生产L-乳酸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77559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