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760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9.19 CN 102676062 A *CN102676062A* (21)申请号 201210149937.6 (22)申请日 2012.05.15 C09F 1/04(2006.01) C09J 193/04(2006.01) (71)申请人 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 地址 665000 云南省思茅市宁洱县宁洱镇园 东路 161 号 申请人 江西金安林产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科茂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科茂林化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徐社阳 胡灿 陈就记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
2、2 代理人 郝传鑫 (54) 发明名称 一种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 其制备方法及用 途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制备 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在惰性气体保护 下, 将松香熔化后,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多元醇反 应, 在 200-290下反应 4-24 小时, 出料, 得多元 醇改性松香酯, 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将所述多 元醇改性松香酯与高级脂肪酸在 200-290下反 应, 反应 4-24 小时后出料, 得松香增粘树脂 ; 或 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将松香熔化后, 加入催化 剂、 多元醇以及高级脂肪酸, 在 200-290下反应 4-24 小时, 出料, 得松。
3、香增粘树脂。采用本发明所 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松香增粘树脂, 软化点和粘度 低, 耐寒性较高。同时, 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 方法制备的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及其在制备热熔 压敏胶中的用途。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在惰性气体保 护下, 将松香熔化后,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多元醇反应, 在 200-290下反应 4-24 小时, 出料, 得多元醇改性松香酯, 。
4、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将所述多元醇改性松香酯与高级脂肪酸在 200-290下反应, 反应 4-24 小时后出料, 得松香增粘树脂 ; 或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将松 香熔化后, 加入催化剂、 多元醇以及高级脂肪酸, 在 200-290下反应 4-24 小时, 出料, 得松 香增粘树脂。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醇与 松香的质量百分比为 5%-30%。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级脂肪 酸与松香的质量百分比为 1%-100%。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高级脂肪酸为碳原子数为 6-22 的一元羧酸。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级脂 肪酸为癸酸、 月桂酸、 棕榈酸、 硬脂酸和油酸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多元醇为乙二醇、 甘油、 三羟甲基丙烷、 季戊四醇、 一缩二乙二醇、 二缩三乙二醇和聚乙二醇 中的至少一种。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 为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 4,4 - 硫代双 -(2- 甲。
6、基 -6- 特丁基酚) 、 2,2 - 硫代双 (4- 特辛基苯酚 ) 或聚烷基苯酚二硫化物, 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松香重量的 0.05%-0.3%。 8. 采用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松香增粘树脂。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松香增粘树脂在制备热熔压敏胶中的用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76062 A 2 1/6 页 3 一种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香增粘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尤其是一种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松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 一种可再生资源, 常用在涂料、 油墨、 胶黏剂等。
7、 领域。但松香分子中存在羧基及共轭双键, 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在应用中存在很大缺陷, 如酸值较高、 耐酸、 耐碱能力差。为拓宽松香应用途径, 常常对松香进行改性。 0003 松香增粘树脂是热熔压敏胶 (HMPSA) 的重要组成之一, 它可以赋予 HMPSA 优良的 力学性能和不同的温度使用范围。 传统的经多元醇改性后得到的松香酯, 软化点较高, 粘度 大。制备 HMPSA 时使用温度通常在 160-180之间。在此温度范围涂布 HMPSA, 不仅消耗大 量的能量, 增加施工的难度与成本, 会造成对 PE 膜烫伤的同时, 还带来部分 HMPSA 的老化, 机器的损耗退化。 再有传统热熔压敏胶中松。
8、香增粘树脂软化点往往较高, 在低温环境时, 分 子运动变的迟缓, 难以快速湿润被粘表面, 同时低温下压敏胶变硬模量增大, 施加同样的压 力时, 胶的形变较小, 有效接触面积较常温下偏小, 最终导致粘接强度偏低, 出现黏性下降、 粘接失效等问题。而且我国地域广阔、 东潮西燥、 南热北寒的气候多样性的特点, 很多胶只 能在南方较为温和的环境下使用, 到达北方的寒冷天气, 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粘结性能。 所以 研制一种低软化点, 低粘度, 高耐寒性的松香增粘树脂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低软化点、 低粘度、 高耐 寒性的松香增粘树脂的制备方。
9、法 ; 同时, 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耐低温 松香增粘树脂及其用途。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 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将松香熔化后,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多元醇反应, 在 200-290下反应 4-24 小时, 出料, 得多元醇改性松香酯, 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将所 述多元醇改性松香酯与高级脂肪酸在 200-290下反应, 反应 4-24 小时后出料, 得松香增 粘树脂 ; 或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 将松香熔化后, 加入催化剂、 多元醇以及高级脂肪酸, 在 200-290下反应 6-24 小时, 出。
10、料, 得松香增粘树脂。 0006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多元醇与 松香的质量百分比为5%-30%。 多元醇的用量对产物的性能影响很大, 用量太少, 合成时高级 脂肪酸可反应的量少, 产物软化点、 粘度偏高。用量过多, 醇过量, 产物出现不透明、 模糊现 象。 0007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的高级脂 肪酸与松香的质量百分比为1%-100%。 高级脂肪酸的用量少时, 接枝到松香甘油酯分子上的 长链烷基少, 改性作用不大 ; 用量过多时, 未参与反应的高级脂肪酸残留在体系, 分离困难, 说 明 书 CN 10267。
11、6062 A 3 2/6 页 4 且会造成后期热熔压敏胶力学性能的减弱。 0008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的高级脂 肪酸为碳原子数为 6-22 的一元羧酸。优选地, 所述的高级脂肪酸为癸酸、 月桂酸、 棕榈酸、 硬脂酸和油酸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 所述的高级脂肪酸为棕榈酸。本发明对高级脂肪 酸种类进行大量的筛选, 发现采用碳原子数为 6-22 的一元羧酸, 所得产品的性能较好 ; 当 选用癸酸、 月桂酸、 棕榈酸或油酸, 所得产品的性能较采用其他碳原子数为 6-22 的一元羧 酸时软化点、 粘度较低, 耐低温性能较好 ; 最后发现用棕榈酸改性松香甘油。
12、酯, 具有更低的 软化点, 可以得到粘度更低, 耐低温性能更好的增粘树脂。 0009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多元醇为乙 二醇、 甘油、 季戊四醇一缩二乙二醇、 二缩三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 所述 的多元醇为一缩二乙二醇、 二缩三乙二醇或甘油。 0010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耐低温松香增粘树脂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的催化 剂可以为含硫酚类化合物, 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 4,4 - 硫代 双 -(2- 甲基 -6- 特丁基酚) 、 2,2 - 硫代双 (4- 特辛基苯酚 ) 或聚烷基苯酚二硫化物。
13、等 等, 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松香重量的 0.05%-0.3%。更优选地, 所述步骤 (1) 中的催化剂为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 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松香重量的 0.15%。 0011 同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如上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松香增粘树脂。 0012 作为本发明所述松香增粘树脂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高级脂肪酸为棕榈酸, 所述 松香增粘树脂为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13 本发明所述松香增粘树脂的酸值最大为30mg KOH/g ; 采用环球法测得所述松香增 粘树脂的软化点小于 66 ; 在 100时, 所述松香增粘树脂的粘度小于 4000mPa.s。 。
14、0014 另外,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松香增粘树脂在制备热熔压敏胶中的用途。 0015 本发明所述方法采用化学改性法改变增粘树脂的分子结构, 在多元醇改性松香酯 分子上接枝长链烷基, 以降低松香酯的软化点及粘度。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松 香增粘树脂, 具有低软化点、 低粘度、 透明性好、 高耐寒性的特点, 所述松香增粘树脂利用长 链烷基的柔顺性, 提高压敏胶的粘弹性, 增强其低温时的浸润能力。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发明所述松香增粘树脂对热熔压敏胶耐寒性的影响试验对比图。图 2 为 本发明所述松香增粘树脂 (c) 与普通的松香甘油酯 (a) 、 普通松香季戊四醇酯 (b) 的。
15、红外对 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8 实施例 1 0019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0020 称取300g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4,4-硫代双(6-叔 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50g 甘油, 260下保温 6h 说 明 书 CN 102676062 A 4 3/6 页 5 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酯 ; 称取棕榈酸 40g、 前述所得的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到四口烧 瓶中, 充氮气升温。
16、, 250保温 7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21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 入棕榈酸 60g, 催化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50g 甘油, 250下保温 8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22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增粘树脂 (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40.55(采用环球 法测得) , 酸值为 4.9mgKOH/g, 在 100时的粘度为 557.6mPa.s。 0023 实施例 2 0024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
17、方法制备 : 0025 称取300g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4,4-硫代双(6-叔 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50g 甘油, 260下保温 6h 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酯 ; 称取肉豆蔻酸 35.62g、 前述所得的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到四 口烧瓶中, 充氮气升温, 250保温 7h 后出料, 得肉豆蔻酸松香甘油酯。 0026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 入肉豆蔻酸 53.43g、 催化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0.。
18、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50g 甘油, 250下保温 8h 后出料, 得肉豆蔻酸松香甘油酯。 0027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增粘树脂 (肉豆蔻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48(采用环球 法测得) , 酸值为 4.7mgKOH/g, 在 100时的粘度为 790mPa.s。 0028 实施例 3 0029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0030 称取300g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4,4-硫代双(6-叔 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50g 甘油, 260下保温 6h 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酯 。
19、; 称取月桂酸 31.2g、 前述所得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到四口烧 瓶中, 充氮气升温, 250保温 7h 后出料, 得月桂酸松香甘油酯。 0031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 入月桂酸46.8g、 催化剂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50g 甘油, 250下保温 8h 后出料, 得月桂酸松香甘油酯。 0032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增粘树脂 (月桂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52(采用环球法 测得) , 酸值为 4.5mgKOH/g, 在 100时的粘度为 101。
20、5mPa.s。 0033 实施例 4 0034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0035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 4,4 - 硫代 双 -(2- 甲基 -6- 特丁基酚) 0.1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00时开始滴加 90g 甘油, 260下 保温 8h 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酯 ; 称取棕榈酸 10g、 前述所得的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到 四口烧瓶中, 充氮气升温, 260保温 4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36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 入棕榈酸 15。
21、g, 催化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00时开始滴加 90g 甘油, 260下保温 10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37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增粘树脂 (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66(采用环球法 说 明 书 CN 102676062 A 5 4/6 页 6 测得) , 酸值为 1.5mgKOH/g, 在 100时的粘度为 3767mPa.s。 0038 实施例 5 0039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0040 称取300g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2,2-硫代双(4-特 辛。
22、基苯酚 )0.9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00时开始滴加 60g 甘油, 275下保温 6h 后出料, 得 松香甘油酯 ; 称取棕榈酸 30g、 前述所得的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到四口烧瓶中, 充氮 气升温, 275保温 8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41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 入棕榈酸 45g, 催化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00时开始滴加 60g 甘油, 275下保温 8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42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
23、增粘树脂 (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48(采用环球法 测得) , 酸值为 2mgKOH/g, 在 100时的粘度为 885.4mPa.s。 0043 实施例 6 0044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0045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聚烷基苯酚二硫化物 0.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160时开始滴加75g甘油, 210下保温7h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酯 ; 称取棕榈酸 50g、 前述所得的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到四口烧瓶中, 充氮气升温, 280 保温 5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46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24、 :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 入棕榈酸 75g, 催化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160时开始滴加 75g 甘油, 280下保温 8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47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增粘树脂 (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36(采用环球法 测得) , 酸值为 15mgKOH/g, 在 100时的粘度为 458.7mPa.s。 0048 实施例 7 0049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0050 称取300g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4,4-硫代。
25、双(6-叔 丁基 -3- 甲基苯酚 )0.1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45g 甘油, 260下保温 4h 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酯 ; 称取棕榈酸 40g、 前述所得的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到四口烧 瓶中充氮气升温, 290保温 7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51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 入棕榈酸 60g, 催化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45g 甘油, 290下保温 9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
26、052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增粘树脂 (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55(采用环球法 测得) , 酸值为 45mgKOH/g, 在 100时的粘度为 1203mPa.s。 0053 实施例 8 0054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0055 称取300g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4,4-硫代双(6-叔 丁基 -3- 甲基苯酚 )0.9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180时开始滴加 ,30g 甘油, 20g 一缩二乙二 醇, 270下保温 5h 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和一缩二乙二醇混合酯 ; 称取棕榈酸 60g、 前述所得 说 明 书 CN 102676062 A 。
27、6 5/6 页 7 的混合酯 200g, 一次投料到四口烧瓶中, 充氮气升温, 270保温 7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 甘油一缩二乙二醇酯。 0056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2)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 加入棕榈酸90g, 催化剂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180时开始滴加 30g 甘油, 20g 一缩二乙二醇, 270下保温 9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 一缩二乙二醇酯。 0057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增粘树脂 (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39(采用环球法 测得) , 酸值为 30mgKOH/g,。
28、 在 100时的粘度为 493.2mPa.s。 0058 实施例 9 0059 一种松香增粘树脂,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0060 称取300g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4,4-硫代双(6-叔 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150时开始滴加 60g 甘油, 270下保温 7h 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酯 ; 称取棕榈酸 40g、 硬脂酸 20g, 前述所得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 到四口烧瓶中, 充氮气升温, 270保温 6h 后出料, 得棕榈酸硬脂酸松香甘油酯。 0061 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
29、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 入棕榈酸 40g, 硬脂酸 20g, 催化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 升温, 到达 150时开始滴加 60g 甘油, 270下保温 8h 后出料, 得棕榈酸硬脂酸松香甘油 酯。 0062 本实施例所得松香增粘树脂 (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的软化点为 48(采用环球法 测得) , 酸值为 16mgKOH/g, 在 100时的粘度为 880.5mPa.s。 0063 实施例 10 不同种类高级脂肪酸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0064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松香增粘树脂 : 0065 (1) 称取 300g 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30、, 同时加入催化剂 4,4 - 硫代双 (6-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60g 甘油, 260下保 温 6h 后出料, 得松香甘油酯 ; 0066 (2) 称取棕榈酸 40g、 第 (1) 步所得松香甘油酯 200g, 一次投料到四口烧瓶中, 充氮 气升温, 230保温 6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67 采用上述方法制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然后分别用肉豆蔻酸 40g、 月桂酸 40g 替换 上述方法步骤 (2) 中的棕榈酸 40g, 分别制得肉豆蔻酸松香甘油酯、 月桂酸松香甘油酯。 0068 分别测定上述所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31、、 肉豆蔻酸松香甘油酯和月桂酸松香甘油酯 的酸值、 软化点和粘度, 结果如下 : 0069 0070 0071 由上表可知, 当高级脂肪酸选用棕榈酸时, 所得产品的酸值较大、 软化点较低, 粘 度较小。 说 明 书 CN 102676062 A 7 6/6 页 8 0072 实施例 11 棕榈酸与松香甘油酯不同质量比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0073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松香增粘树脂 : 0074 称取300g松香, 将其粉碎装入四口烧瓶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4,4-硫代双(6-叔 丁基 -3- 甲基苯酚 )0.45g, 棕榈酸 10g 充氮气升温, 到达 220时开始滴加 60g 甘油, 260 下保温 。
32、8h 后出料, 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0075 采用上述方法制得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然后分别将棕榈酸的量替换成 30g 和 50g, 得到另外两种棕榈酸松香甘油酯。 对上述所得三种不同的棕榈酸松香甘油酯分别检测其酸 值、 软化点和粘度, 结果如下 : 0076 0077 实施例 12 本发明所得松香增粘树脂的耐低温性能试验 0078 以同一配方, 制备两组相同类型的热熔压敏胶, 不同之处只在于第一组添加 10% 的本发明松香增粘树脂, 而第二组不添加不发明的松香增粘树脂。用流变仪分别测定第一 组和第二组所得的热熔压敏胶的温度 - 损耗因子曲线, 如附图 1 所示。通常热熔压敏胶的 最低使用温度。
33、为曲线峰处所对应的温度, 由图 1 可看出, 第一组所得热熔压敏胶由于添加 了10%的本发明松香增粘树脂, 其温度-损耗因子曲线向左移动, 相对应的最低使用温度下 降了, 耐寒性增强了。 0079 实施例 13 本发明所得松香增粘树脂与普通的松香甘油酯和普通的松香季戊四醇 酯的红外对比试验 0080 将本发明所得的松香增粘树脂与普通的松香甘油酯、 普通的松香季戊四醇酯进行 红外对比, 见附图 2, 其中 a 为普通的松香甘油酯, b 为普通的松香季戊四醇酯, c 为本发明 所述松香增粘树脂。由附图 2 可看出, 本发明的高级脂肪酸改性松香增粘树脂在 721cm-1处 有较强的吸收峰, 说明高级脂肪酸链已经反应到松香酯分子中 ; 而普通松香甘油酯和普通 松香季戊四醇酯在 721cm-1处只有弱的吸收峰。 0081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 护范围的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 和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676062 A 8 1/1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76062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