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泰地唑胺的合成方法.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8744082
  • 上传时间:2020-12-31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953.2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79172.7

    申请日:

    20150213

    公开号:

    CN104592218B

    公开日:

    201511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D413/14

    主分类号:

    C07D413/14

    申请人:

    江苏欧信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本顺,周长岳,戴娟

    地址: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院内

    优先权:

    CN201510079172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徐冬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泰地唑胺的合成方法,属于药物合成领域。本发明以4-溴-3-氟苯胺为起始原料,反应制备得到新型抗菌药物泰地唑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业化合成选择方式,同时由于反应原料易于得到,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污染小,有益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泰地唑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化合物I与氯甲酸苄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第二步,所述的化合物II与硼酸三异丙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I;第三步,所述的化合物III经过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V;第四步,所述的化合物V与(R)-(-)-丁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得到化合物VII;第五步,所述的化合物VII与叠氮钠反应,得到化合物VIII;第六步,所述的化合物VIII经甲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IX。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反应中,化合物I在缚酸剂作用下与氯甲酸苄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反应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丙酮、乙腈和水中的至少一种,反应温度为0~100℃,缚酸剂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反应中,化合物II在正丁基锂的作用下与硼酸三异丙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I;反应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丙酮、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反应温度为-1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反应中,在路易斯碱存在的条件下,以钯为催化剂,化合物III与5-溴-2-氰基吡啶反应得到化合物V;路易斯碱选自碳酸钠、碳酸钾、磷酸钾中的任意一种,反应溶剂选自甲醇、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二甲苯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反应中,将化合物V在正丁基锂的作用下与(R)-(-)-丁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得到化合物VII;反应溶剂选自四氢呋喃和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反应温度为-1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反应中,化合物VII在氯化铵的作用下与叠氮钠反应,得到化合物VIII;反应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聚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六步反应中,化合物VIII在碱性试剂的作用下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得到化合物IX;反应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碱性试剂选自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中的任意一种,甲基化试剂为碘甲烷或硫酸二甲酯,反应温度为0~4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泰地唑胺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泰地唑胺,英文名:Tedizolid,化学名:(R)-3-(4-(2-(2-甲基四唑-5-基)吡啶-5-基)-3-氟苯 基)-5-羟甲基噁唑烷-2-酮,化学结构式为:

    该药物是由Cubist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恶唑烷酮类抗生素,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和各种链球菌属和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 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

    泰地唑胺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二代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和一代产品利奈唑胺相 比,该药物对一些细菌的体外抑制活性要高2~8倍,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提高。因 此,其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二代恶唑烷酮类抗生素。

    但是现有制备泰地唑胺的工艺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成本高、工艺设备复杂、副产物多等缺 陷。因此,研究、开发新的合成路线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泰地唑胺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所用反应原料 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污染小,有益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泰地唑胺的合成方法,该方法的合成路线如下:

    一种泰地唑胺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化合物I与氯甲酸苄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

    第二步,所述的化合物II与硼酸三异丙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I;

    第三步,所述的化合物III与化合物IV 5-溴-2-氰基吡啶经过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V;

    第四步,所述的化合物V与化合物VI(R)-(-)-丁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得到化合物VII;

    第五步,所述的化合物VII与叠氮钠反应,得到化合物VIII;

    第六步,所述的化合物VIII经甲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IX。

    第一步反应为化合物I与氯甲酸苄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化合物 I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与氯甲酸苄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将缚酸 剂和化合物I混合,之后在温度为0~5℃的条件下缓慢加入氯甲酸苄酯,加入完毕后反应得 到化合物II。

    第一步反应中,反应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丙酮、乙腈和水中的至少一种,优 选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缚酸剂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和碳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缚酸剂为碳酸氢钠;反应温度为0~100℃,优选反应温度为0~50℃,进一步优选反应温 度为0~30℃;所述化合物I:氯甲酸苄酯: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3:1~3,优选所述化合 物I:氯甲酸苄酯: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2:1~2。

    第二步反应为化合物II与硼酸三异丙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I。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化 合物II在正丁基锂的作用下与硼酸三异丙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I。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中,在氮气或者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硼酸三异丙酯和化合物II混合得到混合液,将 正丁基锂缓慢加入到所述的混合液中反应,得到化合物III。

    一种合成化合物III的具体过程为:在氮气或者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硼酸三异丙 酯和化合物II混合得到混合液,在温度为-100~-60℃条件下将正丁基锂缓慢加入到所述的混 合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III。

    第二步反应中,反应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丙酮和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反应溶剂为 四氢呋喃;反应温度为-100~0℃,优选反应温度为-80~0℃,进一步优选反应温度为-80~-60 ℃;化合物II:正丁基锂:硼酸三异丙酯的摩尔比为1:1~5:1~5,优选化合物II:正丁基 锂:硼酸三异丙酯的摩尔比为1:1.5~2.5:1~2。

    第三步反应为化合物III经过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V。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在路易斯 碱存在的条件下,以钯为催化剂,化合物III与化合物IV反应得到化合物V。在一种优选的 技术方案中,在氮气或者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化合物IV、路易斯碱和催化剂加入到 溶解有化合物III的反应溶剂中,之后在回流温度下进行回流反应,得到化合物V。

    第三步反应中,反应溶剂选自甲醇、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二甲苯和水中的 至少一种,优选反应溶剂为二甲苯;路易斯碱选自碳酸钠、碳酸钾、磷酸钾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路易斯碱为碳酸钾;反应温度回流温度;化合物III:化合物IV:路易斯碱:钯催化剂 的摩尔比为1:1~3:1~3:0.01~0.1,优选化合物III:化合物IV:路易斯碱:钯催化剂的摩 尔比为1:1~2:1~2:0.03~0.06。

    第四步反应为所述的化合物V与(R)-(-)-丁酸缩水甘油酯(化合物VI)反应,得到化合 物VII。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化合物V在正丁基锂的作用下与化合物VI反应,得到化合物 VII。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氮气或者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正丁基锂缓慢加入 到化合物V中,之后缓慢加入化合物VI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VII。

    一种合成化合物VII的具体过程为: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正丁基锂在温度 为-80~-60℃的条件下缓慢加入到化合物V中,加入完毕后搅拌均匀,之后再缓慢加入化合 物VI,加入完毕后先在温度为-80~-70℃的条件下反应0.5~1.5h,再在温度为0~40℃条件下 进行反应4~8h,得到化合物VII。

    第四步反应中,反应溶剂选自四氢呋喃、正己烷、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反应溶 剂为四氢呋喃;反应温度为-100~40℃,优选反应温度为-80~40℃;化合物V:化合物VI: 正丁基锂的摩尔比为1:1~3:1~3,优选化合物V:化合物VI:正丁基锂的摩尔比为1: 1~1.5:1~1.5。

    第五步为化合物VII与叠氮钠反应,得到化合物VIII。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化合物VII 在氯化铵的作用下与叠氮钠反应,得到化合物VIII。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化合物VII 在氯化铵的作用下与叠氮钠在回流温度下反应,得到化合物VIII。

    第五步反应中,反应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聚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水的 一种或相溶的几种,优选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化合物 VI:氯化铵:叠氮钠的摩尔比为1:1~3;1~3,优选化合物VI:氯化铵:叠氮钠的摩尔比 为1:1~2:1~2。

    第六步反应为化合物VIII经甲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IX。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化合物 VIII在碱性试剂的作用下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得到化合物IX。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 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将碱性试剂加入到化合物VIII中并搅拌均匀,之后再加入甲基 化试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IX。

    第六步反应中,反应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 种,优选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碱性试剂选自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中的任 意一种,优选碱性试剂氢氧化钠;反应温度为0~100℃,优选反应温度为0~40℃;化合物 VIII:甲基化试剂:碱性试剂的摩尔比为1:1~3:1~3,优选化合物VIII:甲基化试剂:碱 性试剂的摩尔比为1:1~2:1.5~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泰地唑胺新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4-溴-3-氟苯胺为起始原料,通过 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泰地唑胺产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第一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I(10g,52.63mmol)溶于THF(100ml)中, 加入碳酸氢钠(6.63g,78.94mmol),降温至0℃,滴加氯甲酸苄酯(10.77g,63.15mmol) 的THF溶液(60ml),约1h滴加完毕,控制温度20℃反应2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 向体系中加入水(50ml),搅拌30min,用乙酸乙酯(100ml*3)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 得到化合物II 16.21g,收率95%。

    1H NMR(500MHz,CDCl3):δ9.01(s,1H),7.57~7.59(dd,J=7.5,5.0Hz,1H), 7.41~7.43(dd,J=8.0,1.5Hz,1H),7.35~7.36(dt,J=3.6,1.8Hz,2H),7.29~7.31(t,J= 7.2Hz,2H),7.24~7.27(m,1H),7.05~7.06(dd,J=7.5,1.6Hz,1H),4.76(s,2H)。

    第二步:氮气保护下,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II(16.21g,50.01mmol)溶于干 燥THF(150ml)中,加入硼酸三异丙酯(11.29g,60.01mmol),体系降温至-78℃。滴加 2.5M n-BuLi(40ml,100mmol)的正己烷溶液,约30min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至-65℃, 反应3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向体系中缓慢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50ml),体系缓慢 升温至0℃。静置分层,浓缩有机层,得到化合物III 12.61g,产率93%。

    第三步:氮气保护下,于250ml三口瓶中将化合物III(11.25g,41.50mmol)溶于二甲 苯(100ml)中,加入化合物IV(9.11g,49.80mmol),碳酸钾(8.59g,62.25mmol)和钯催 化剂(2mmol)。回流反应1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将体系降至室温,加入饱和食盐 水(50ml),搅拌10min,分液,水相用乙酸乙酯(100ml*2)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干 燥、浓缩,得到化合物V 13.84g,产率96%。

    1H NMR(500MHz,CDCl3):δ9.10~9.11(d,J=1.6Hz,1H),9.02(s,1H),8.40~8.41 (dd,J=7.4,1.5Hz,1H),7.82~7.84(dd,J=7.5,4.3Hz,2H),7.42~7.47(dd,J=7.9, 1.4Hz,1H),7.36~7.39(dt,J=4.0,2.0Hz,2H),7.26~7.33(m,4H),4.77(s,2H)。

    第四步:氮气保护下,于500ml三口瓶中将化合物V(13.84g,39.84mmol)溶于干燥 THF(150ml)中,降温至-78℃,滴加2.5M n-BuLi(17ml,43.83mmol)的正己烷溶液,约 30min滴加完毕,控制温度-78℃搅拌30min。滴加化合物VI(6.32g,43.83mmol)的THF 溶液(50ml),滴加完毕后,于-78℃反应1h。缓慢升至室温,反应6h。TLC点板,原料完 全反应。向体系中缓慢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70ml),用乙酸乙酯(150ml*3)萃取,有机相 干燥、浓缩,得到化合物VII 11.73g,产率94%。

    1H NMR(500MHz,CDCl3):δ9.08~9.09(d,J=1.6Hz,1H),8.36~8.37(dd,J=7.5, 1.4Hz,1H),8.05~8.06(dd,J=7.9,1.4Hz,1H),7.83~7.84(dd,J=7.5,5.0Hz,1H), 7.78~7.79(d,J=7.5Hz,1H),7.40~7.42(dd,J=7.5,1.4Hz,1H),5.28~5.33(p,J=5.6 Hz,1H),4.04~4.08(dd,J=12.3,6.0Hz,1H),3.83(s,1H),3.77~3.83(m,2H), 3.70~3.74(dd,J=12.5,5.3Hz,1H)。

    第五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VII(10.11g,32.27mmol)溶于DMF(100ml) 中,加入氯化铵(2.07g,38.72mmol)和叠氮钠(2.52g,38.72mmol),回流反应5h。TLC 点板,原料完全反应。体系降至室温,缓慢倒至冰水(150ml)中,用2N HCl调pH=1~2, 有固体析出,抽滤,滤饼用水(10ml)洗涤,于50℃鼓风干燥4h,得到化合物VIII 11.27g,产率98%。

    1H NMR(500MHz,CDCl3):δ9.33(s,1H),8.96~8.97(d,J=1.5Hz,1H),8.19~8.21 (dd,J=7.5,1.6Hz,1H),8.09~8.10(d,J=7.5Hz,1H),8.02~8.04(dd,J=8.1,1.4Hz, 1H),7.80~7.83(dd,J=7.5,5.0Hz,1H),7.37~7.39(dd,J=7.5,1.4Hz,1H),5.27~5.32 (p,J=5.8Hz,1H),4.11(s,1H),4.04~4.08(dd,J=12.3,6.0Hz,1H),3.77~3.83(m, 2H),3.70~3.74(dd,J=12.4,5.4Hz,1H)。

    第六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VIII(10.35g,29.05mmol)溶于DMF (100ml)中,降温至-10℃,缓慢加入氢氧化钠(2.32g,58.09mmol),控制温度在0℃,搅 拌10min。加入碘甲烷(4.54g,31.95mmol)。缓慢升至室温,反应3h。TLC点板,原料完 全反应。将体系倒入冰水(150ml)中,用乙酸乙酯(100ml*3)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 得到化合物IX 10.22g,产率95%。

    1H NMR(500MHz,CDCl3):δ8.84~8.85(d,J=1.4Hz,1H),8.19~8.21(dd,J=7.5, 1.6Hz,1H),8.05~8.06(d,J=7.5Hz,1H),7.80~7.82(dd,J=7.5,5.1Hz,1H), 7.66~7.69(m,2H),5.29~5.34(tt,J=8.2,5.3Hz,1H),4.04~4.08(dd,J=12.4,8.2Hz, 1H),3.72(s,1H),3.97(s,3H),3.72~3.83(m,3H)。

    实施例2

    第一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I(8.8g,46.31mmol)溶于乙酸乙酯(80ml) 中,加入碳酸氢钠(5.83g,69.47mmol),降温至0℃,滴加氯甲酸苄酯(9.48g, 55.57mmol)的THF溶液(50ml),约1h滴加完毕,控制温度20℃反应2h。TLC点板,原 料完全反应。向体系中加入水(50ml),搅拌30min,用乙酸乙酯(100ml*3)萃取,有机相 干燥、浓缩,得到化合物II 13.96g,收率93%。

    第二步:氮气保护下,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II(16.05g,49.51mmol)溶于干 燥THF(150ml)中,加入硼酸三异丙酯(11.18g,59.41mmol),体系降温至-78℃。滴加 2.5M n-BuLi(28ml,69.77mmol)的正己烷溶液,约30min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至-65 ℃,反应3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向体系中缓慢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50ml),体系 缓慢升温至0℃。静置分层,浓缩有机层,得到化合物III 11.81g,产率88%。

    第三步~第六步反应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第一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I(10.21g,53.72mmol)溶于THF(100ml) 中,加入碳酸钠(8.54g,80.59mmol),降温至0℃,滴加氯甲酸苄酯(11.0g,64.46mmol) 的THF溶液(70ml),约1h滴加完毕,控制温度0℃反应2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 向体系中加入水(50ml),搅拌30min,用乙酸乙酯(100ml*3)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 得到化合物II 15.85g,收率91%。

    第二步:氮气保护下,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II(14.43g,44.51mmol)溶于干 燥THF(150ml)中,加入硼酸三异丙酯(7.45g,44.51mmol),体系降温至-78℃。滴加 2.5M n-BuLi(36ml,89mmol)的正己烷溶液,约30min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至-65℃,反 应3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向体系中缓慢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50ml),体系缓慢升 温至0℃。静置分层,浓缩有机层,得到化合物III 10.86g,产率90%。

    第三步~第六步反应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第三步:氮气保护下,于250ml三口瓶中将化合物III(11.14g,41.09mmol)溶于乙腈 (100ml)中,加入化合物IV(9.02g,49.30mmol),碳酸钾(8.50g,61.63mmol)和钯催化 剂(2mmol)。60℃反应1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将体系降至室温,加入饱和食盐水 (50ml),搅拌10min,分液,水相用乙酸乙酯(100ml*2)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干 燥、浓缩,得到化合物V 13.70g,产率95%。

    第四步:氮气保护下,于500ml三口瓶中将化合物V(13.42g,38.64mmol)溶于干燥 THF(150ml)中,降温至-78℃,滴加2.5M n-BuLi(14.5ml,38.64mmol)的正己烷溶液, 约30min滴加完毕,控制温度-78℃搅拌30min。滴加化合物VI(5.57g,38.64mmol)的 THF溶液(50ml),滴加完毕后,于-78℃反应1h。缓慢升至室温,反应6h。TLC点板,原 料完全反应。向体系中缓慢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70ml),用乙酸乙酯(150ml*3)萃取,有 机相干燥、浓缩,得到化合物VII 10.90g,产率90%。

    第一步~第二步、第五步~第六步反应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第三步:氮气保护下,于250ml三口瓶中将化合物III(10.92g,40.27mmol)溶于甲苯 (100ml)中,加入化合物IV(8.84g,48.31mmol),碳酸钾(8.33g,60.40mmol)和钯催化 剂(2mmol)。回流反应1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将体系降至室温,加入饱和食盐水 (50ml),搅拌10min,分液,水相用乙酸乙酯(100ml*2)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干 燥、浓缩,得到化合物V 13.14g,产率93%。

    第四步:氮气保护下,于500ml三口瓶中将化合物V(10.74g,30.91mmol)溶于干燥 叔丁醇(100ml)中,降温至-78℃,滴加2.5M n-BuLi(13ml,34.0mmol)的正己烷溶液, 约30min滴加完毕,控制温度-78℃搅拌30min。滴加化合物VI(4.90g,34.0mmol)的THF 溶液(50ml),滴加完毕后,于-78℃反应1h。缓慢升至室温,反应6h。TLC点板,原料完 全反应。向体系中缓慢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70ml),用乙酸乙酯(150ml*3)萃取,有机相 干燥、浓缩,得到化合物VII 11.14g,产率92%。

    第一步~第二步、第五步~第六步反应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第五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VII(9.0g,28.68mmol)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 (80ml)中,加入氯化铵(1.84g,34.46mmol)和叠氮钠(2.24g,34.46mmol),回流反应 5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体系降至室温,缓慢倒至冰水(150ml)中,用2N HCl调 pH=1~2,有固体析出,抽滤,滤饼用水(10ml)洗涤,于50℃鼓风干燥4h,得到化合物 VIII 11.04g,产率96%。

    第六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VIII(9.11g,25.56mmol)溶于DMF(80ml) 中,降温至-10℃,缓慢加入碳酸钾(7.07g,51.12mmol),控制温度在0℃,搅拌10min。 加入碘甲烷(4.0g,28.12mmol)。缓慢升至室温,反应3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将 体系倒入冰水(120ml)中,用乙酸乙酯(100ml*3)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得到化合物 IX 10.0g,产率93%。

    第一步~第四步反应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第五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VII(8.80g,28.07mmol)溶于聚乙二醇 (100ml)中,加入氯化铵(1.80g,35.49mmol)和叠氮钠(2.19g,33.69mmol),回流反应 5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应。体系降至室温,缓慢倒至冰水(130ml)中,用2N HCl调 pH=1~2,有固体析出,抽滤,滤饼用水(10ml)洗涤,于50℃鼓风干燥4h,得到化合物 VIII 9.40g,产率94%。

    第六步:于250ml三口烧瓶中将化合物VIII(10.93g,30.67mmol)溶于DMF (100ml)中,降温至-10℃,缓慢加入碳酸钾(7.63g,55.21mmol),控制温度在0℃,搅拌 10min。加入碘甲烷(4.8g,33.74mmol)。缓慢升至室温,反应3h。TLC点板,原料完全反 应。将体系倒入冰水(150ml)中,用乙酸乙酯(100ml*3)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得到 化合物IX 11.61g,产率90%。

    第一步~第四步反应同实施例1。

    关 键  词:
    一种 合成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泰地唑胺的合成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74408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