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526024.4 (22)申请日 2018.04.13 (73)专利权人 浙江耶大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经济开发区沚 京街639号 (72)发明人 潘雨堃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53 代理人 冯子玲 (51)Int.Cl. C12Q 1/6869(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 片, 包括: 依次设置并密封连接的上盖、 中。
2、间通道 板以及底板, 上盖的正面具有注入孔和排液孔, 上盖的背面具有多个注入头和多个排液头, 上盖 两端的内部具有两个U型通道, 第一U型通道的上 部具有第一上开口, 第一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 一横向管道, 第一上开口与注入孔相通, 多个注 入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横向管道上, 并与之相 通, 第二U型通道的结构与第一U型通道相同, 中 间通道板上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条形通道, 注入头和排液头伸入条形通道的两端。 本实用新 新型与进液装置相接的上开口的数量缩减到一 至两个, 大大减小了漏液的可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234923 U 2018.12.14 CN 2。
3、08234923 U 1.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依次设置并密封连接的上盖、 中间通道板以及底板, 上盖的正面具有注入孔和排液孔, 上盖的背面具有多个注入头和多个排液头, 上盖两端的内部具有两个U型通道, 第一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一上开口, 第一U型通道 的底部具有第一横向管道, 所述第一上开口与所述注入孔相通, 所述多个注入头均匀的分 布在所述第一横向管道上, 并与之相通, 第二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二上开口, 第二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二横向管道, 所述第 二上开口与所述排液孔相通, 所述多个排液头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横向管道上, 并与之 相通, 中间通道板上具有多个。
4、平行排列的第一条形通道, 所述注入头和排液头伸入所述条形通道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注入孔的数量为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注入孔的数量为两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上盖的背面还平行设置有多条第二条形通道, 所述第二条形通道的位置和 形状与所述第一条形通道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上盖、 中间通道板以及底板的厚度比例为2: 1: 1。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
5、芯片,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第二条形通道的深度与所述上盖的厚度比例为3: 2。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8234923 U 2 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属于核酸测序芯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核酸测序芯片广泛的用于测序领域。 现有的核酸测序芯片通常为三层结构, 在上 盖上开有与内部通道数量相同的进液口和出液, 然而, 在进行测序的时候, 需要将芯片与进 液和出液设备的接口相接, 此时, 由于进液口的数量较多, 容易出现个别进液口封闭不严, 导致漏液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6、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依次设置并密封连接的上盖、 中 间通道板以及底板, 上盖的正面具有注入孔和排液孔, 上盖的背面具有多个注入头和多个 排液头, 上盖两端的内部具有两个U型通道, 第一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一上开口, 第一U型 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一横向管道, 第一上开口与注入孔相通, 多个注入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一 横向管道上, 并与之相通, 第二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二上开口, 第二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 二横向管道, 第二上开口与排液孔相通, 多个排液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二横向管道。
7、上, 并与之 相通, 中间通道板上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条形通道, 注入头和排液头伸入条形通道的 两端。 0006 进一步, 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 注入孔的数 量为一个。 0007 进一步, 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 注入孔的数 量为两个。 0008 进一步, 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 上盖的背面 还平行设置有多条第二条形通道, 第二条形通道的位置和形状与第一条形通道相对应。 0009 进一步, 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 上盖、 中间通 道板以及底板的厚度。
8、比例为2: 1: 1。 0010 进一步, 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 第二条形通 道的深度与上盖的厚度比例为3: 2。 0011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由于在上盖中设置有U型通道, U型通道上 开口与注入孔相通, 多个注入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横向管道上, 并与之相通。 使得与进液装 置相接的上开口的数量缩减到一至两个, 大大减小了漏液的可能。 0013 进一步, 从前的上盖中间通道和底板的厚度比为1: 1: 1, 而本实用新型的上盖、 中 间通道板以及底板的厚度比例为2: 1: 1, 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了上盖。
9、的厚度, 同时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8234923 U 3 第二条形通道的深度与上盖的厚度比例为3: 2, 使得在保证上盖的强度的情况下, 第一条形 通道上方的盖板厚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从而提高了透光度, 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的三层结构图, 0015 图2是另一视角下的三层结构图, 0016 图3是上盖在U型通道处的剖面图, 0017 图4是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至图4所示, 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 包括: 依次设置并密。
10、封连接的上盖11、 中间通道板12以及底板13。 三层结构均为透明的玻璃材质或者塑料材质。 0020 如图1所示, 上盖11的正面具有注入孔15和排液孔16。 如图2所示, 上盖11的背面具 有多个注入头17和排液头22。 如图3所示, 上盖11两端的内部具有两个U型通道, 分别称为第 一U型通道20和第二U型通道。 由于两个U型通道的结构相同, 因此只以第一U型通道20为例 来说明其结构。 注入孔15供测序装置中带有的进液装置的出口进行压紧连接, 并注入液体。 测序装置和进液装置均为现有的设备, 此处不再赘述。 0021 如图3所示, 第一U型通道20的上部具有第一上开口21, 第一U型通道。
11、20的底部具有 第一横向管道19, 第一上开口21与注入孔15相通, 多个注入头17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横向管 道19上, 并与之相通。 0022 第二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二上开口, 第二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二横向管道, 第 二上开口与排液孔16相通, 多个排液头22均匀的分布在第二横向管道上, 并与之相通, 中间 通道板12上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条形通道14, 注入头17和排液头22伸入条形通道的两 端。 0023 本实施方式中注入孔15的数量为两个。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注入孔15的数量可以 为一个, 与两个第一上开口21中的任何一个相通, 同样也可以实现注入的目的。 当注入孔15 的数量为一。
12、个时, 两个第一上开口21中不与注入孔15相通的那个应该处于封闭状态。 试剂 从注入孔15中注入, 流经第一U型通道20, 从各个注入头17中流出, 注入到第一条形通道14 中, 并与底板上预先附着的核酸链进行反应。 然后从排液头22第二U型通道, 并从排液孔16 排出。 0024 上盖11的背面还平行设置有多条第二条形通道18, 第二条形通道18的位置与第一 条形通道14相对应。 0025 上盖11、 中间通道板12以及底板13的厚度比例为2: 1: 1。 0026 现有的三层结构的测序芯片, 通常三层的厚度基本相同。 为了方便对比, 假设现有 的三层结构的厚度均分别为3mm, 则本实施方式。
13、中的上盖11的厚度为4.5mm, 2.25mm, 2.25mm, 总的厚度均为9mm。 而第二条形通道18的深度为上盖11的三分之二, 因此第二条通 道上方的玻璃盖板的厚度为1.5mm。 仅为原来的一半, 通道上方的玻璃盖板厚度变薄, 有利 于对通道中荧光的观察, 提高清晰度。 而能够供液体通过的总的通道深度为2.25mm加上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8234923 U 4 3mm, 为5.5mm, 之前的供液体通过的深度为3mm。 使得液体的通量增加, 能够提高清洗液的通 过量, 提高清洗效果。 同时, 由于上盖11的厚度增加了, 因此提高了上盖的抗压能力, 使得上 盖中第二条形通道上方虽然变薄, 但也不会影响到上盖的强度。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8234923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08234923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08234923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