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pdf

  • 上传人:凯文
  • 文档编号:8727794
  • 上传时间:2020-12-30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498.9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526024.4

    申请日:

    20180413

    公开号:

    CN208234923U

    公开日:

    201812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Q1/6869

    主分类号:

    C12Q1/6869

    申请人:

    浙江耶大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雨堃

    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经济开发区沚京街639号

    优先权:

    CN201820526024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冯子玲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包括:依次设置并密封连接的上盖、中间通道板以及底板,上盖的正面具有注入孔和排液孔,上盖的背面具有多个注入头和多个排液头,上盖两端的内部具有两个U型通道,第一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一上开口,第一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一横向管道,第一上开口与注入孔相通,多个注入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横向管道上,并与之相通,第二U型通道的结构与第一U型通道相同,中间通道板上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条形通道,注入头和排液头伸入条形通道的两端。本实用新新型与进液装置相接的上开口的数量缩减到一至两个,大大减小了漏液的可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并密封连接的上盖、中间通道板以及底板,上盖的正面具有注入孔和排液孔,上盖的背面具有多个注入头和多个排液头,上盖两端的内部具有两个U型通道,第一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一上开口,第一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一横向管道,所述第一上开口与所述注入孔相通,所述多个注入头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横向管道上,并与之相通,第二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二上开口,第二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二横向管道,所述第二上开口与所述排液孔相通,所述多个排液头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横向管道上,并与之相通,中间通道板上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条形通道,所述注入头和排液头伸入所述条形通道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注入孔的数量为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注入孔的数量为两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盖的背面还平行设置有多条第二条形通道,所述第二条形通道的位置和形状与所述第一条形通道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盖、中间通道板以及底板的厚度比例为2:1:1。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条形通道的深度与所述上盖的厚度比例为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属于核酸测序芯片领域。

    背景技术

    核酸测序芯片广泛的用于测序领域。现有的核酸测序芯片通常为三层结构,在上盖上开有与内部通道数量相同的进液口和出液,然而,在进行测序的时候,需要将芯片与进液和出液设备的接口相接,此时,由于进液口的数量较多,容易出现个别进液口封闭不严,导致漏液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并密封连接的上盖、中间通道板以及底板,上盖的正面具有注入孔和排液孔,上盖的背面具有多个注入头和多个排液头,上盖两端的内部具有两个U型通道,第一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一上开口,第一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一横向管道,第一上开口与注入孔相通,多个注入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横向管道上,并与之相通,第二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二上开口,第二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二横向管道,第二上开口与排液孔相通,多个排液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二横向管道上,并与之相通,中间通道板上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条形通道,注入头和排液头伸入条形通道的两端。

    进一步,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注入孔的数量为一个。

    进一步,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注入孔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盖的背面还平行设置有多条第二条形通道,第二条形通道的位置和形状与第一条形通道相对应。

    进一步,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盖、中间通道板以及底板的厚度比例为2:1:1。

    进一步,本发明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条形通道的深度与上盖的厚度比例为3:2。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由于在上盖中设置有U型通道,U型通道上开口与注入孔相通,多个注入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横向管道上,并与之相通。使得与进液装置相接的上开口的数量缩减到一至两个,大大减小了漏液的可能。

    进一步,从前的上盖中间通道和底板的厚度比为1:1:1,而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中间通道板以及底板的厚度比例为2:1:1,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上盖的厚度,同时第二条形通道的深度与上盖的厚度比例为3:2,使得在保证上盖的强度的情况下,第一条形通道上方的盖板厚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从而提高了透光度,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的三层结构图,

    图2是另一视角下的三层结构图,

    图3是上盖在U型通道处的剖面图,

    图4是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包括:依次设置并密封连接的上盖11、中间通道板12以及底板13。三层结构均为透明的玻璃材质或者塑料材质。

    如图1所示,上盖11的正面具有注入孔15和排液孔16。如图2所示,上盖11的背面具有多个注入头17和排液头22。如图3所示,上盖11两端的内部具有两个U型通道,分别称为第一U型通道20和第二U型通道。由于两个U型通道的结构相同,因此只以第一U型通道20为例来说明其结构。注入孔15供测序装置中带有的进液装置的出口进行压紧连接,并注入液体。测序装置和进液装置均为现有的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第一U型通道20的上部具有第一上开口21,第一U型通道20的底部具有第一横向管道19,第一上开口21与注入孔15相通,多个注入头17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横向管道19上,并与之相通。

    第二U型通道的上部具有第二上开口,第二U型通道的底部具有第二横向管道,第二上开口与排液孔16相通,多个排液头22均匀的分布在第二横向管道上,并与之相通,中间通道板12上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条形通道14,注入头17和排液头22伸入条形通道的两端。

    本实施方式中注入孔15的数量为两个。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注入孔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与两个第一上开口21中的任何一个相通,同样也可以实现注入的目的。当注入孔15的数量为一个时,两个第一上开口21中不与注入孔15相通的那个应该处于封闭状态。试剂从注入孔15中注入,流经第一U型通道20,从各个注入头17中流出,注入到第一条形通道14中,并与底板上预先附着的核酸链进行反应。然后从排液头22第二U型通道,并从排液孔16排出。

    上盖11的背面还平行设置有多条第二条形通道18,第二条形通道18的位置与第一条形通道14相对应。

    上盖11、中间通道板12以及底板13的厚度比例为2:1:1。

    现有的三层结构的测序芯片,通常三层的厚度基本相同。为了方便对比,假设现有的三层结构的厚度均分别为3mm,则本实施方式中的上盖11的厚度为4.5mm,2.25mm,2.25mm,总的厚度均为9mm。而第二条形通道18的深度为上盖11的三分之二,因此第二条通道上方的玻璃盖板的厚度为1.5mm。仅为原来的一半,通道上方的玻璃盖板厚度变薄,有利于对通道中荧光的观察,提高清晰度。而能够供液体通过的总的通道深度为2.25mm加上3mm,为5.5mm,之前的供液体通过的深度为3mm。使得液体的通量增加,能够提高清洗液的通过量,提高清洗效果。同时,由于上盖11的厚度增加了,因此提高了上盖的抗压能力,使得上盖中第二条形通道上方虽然变薄,但也不会影响到上盖的强度。

    关 键  词:
    防漏 核酸 芯片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防漏液的核酸测序芯片.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72779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