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一种包含基孔肯雅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DNA分子及其用途.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8716489
  • 上传时间:2020-12-29
  • 格式:PDF
  • 页数:21
  • 大小:3.03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71749.4

    申请日:

    20140916

    公开号:

    CN105483139A

    公开日:

    201604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15/34,C12N15/63,C12N15/66,C12N7/01,C12Q1/70,C12Q1/68,C12R1/93

    主分类号:

    C12N15/34,C12N15/63,C12N15/66,C12N7/01,C12Q1/70,C12Q1/68,C12R1/93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发明人:

    李晓峰,秦成峰,邓永强,姜涛

    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20号

    优先权:

    CN201410471749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婉婉;金迪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的DNA分子及其用途,包括标记基孔肯雅病毒DRDE-06株的方法、含有该DNA分子的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基因组RNA对应的c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的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的DNA分子或重组质粒能够用于构建性能与野生型病毒相近的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性克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包含基孔肯雅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该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2.一种重组质粒,其特征在于,该重组质粒含有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组质粒,其中,所述重组质粒为在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依次连接有启动子序列、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多聚腺苷酸序列以及选择性含有的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的重组质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质粒,其中,所述启动子为Sp6启动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重组质粒,其中,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如SEQIDNO:3所示。 6.一种构建重组质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DNA片段F1和DNA片段F2,其中,DNA片段F1的序列由启动子序列和SEQIDNO:1第1-7733位核苷酸所示的序列组成,DNA片段F2的序列由SEQIDNO:1第7310-11774位核苷酸所示的序列、多聚腺苷酸序列和选择性含有的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组成;(2)使用SbfI和SapI对DNA片段F1进行酶切,从而将酶切后的DNA片段F1插入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pUC18-5,使用SbfI和SapI对DNA片段F2进行酶切,从而将酶切后的DNA片段F2插入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pUC18-3;(3)使用BssHII和SapI对pUC18-5和pUC18-3进行酶切,进一步连接酶切所得的大片段,得到重组质粒pCHIKV-FL。 7.一种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其特征在于,该感染性克隆的基因组RNA对应的c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8.一种构建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性克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重组质粒进行体外转录,将得到的转录体RNA转染敏感细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敏感细胞为BHK-21细胞。 10.一种标记基孔肯雅病毒DRDE-06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基孔肯雅病毒DRDE-06株基因组RNA对应的cDNA的第7522-7523位核苷酸由TT突变为GG。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DNA分子及其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基孔肯雅 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DNA分子、标记基孔肯雅病毒DRDE-06株的方法、 含有该DNA分子的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及 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 (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该属的成员还包括罗斯河病毒(Ross Riverviruses),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forestvirus)和辛德毕斯病毒 (Sindbisvirus)等。CHIKV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Aedesaegypti) 和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可导致基孔肯雅热,其发病特征表现为发热, 肌肉痛和关节痛。尽管基孔肯雅热的死亡率较低,但是近50年来其传播范 围迅速扩大,已经由起初流行的东非地区迅速传播至欧洲、亚洲和大洋洲地 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家,近10年 来屡有基孔肯雅热的爆发流行。我国在2006-2008年间仅有散发的输入性病 例的报道,但是2010年广东东莞地区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因此,基孔肯雅热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再发传染病,但是目前仍 然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

    CHIKV是一种包膜病毒,基因组是长度约为12kb的单股正链RNA, 含有两个读码框,分别编码3个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E1和E2) 和4个非结构蛋白(nsP1-4)。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经体外转 录后可获得具有感染性的病毒RNA,再转染细胞后获得拯救病毒。这极大 方便了我们对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定向改造,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突变病 毒。通过比较野生病毒与突变病毒生物学性质的变化,可以确定病毒关键的 毒力位点,筛选出病毒关键的抗原表位,为疫苗设计提供靶点。因此,病毒 的感染性全长cDNA克隆是深入研究病毒复制及致病机制的基础。

    合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基因组数据库获得拟合成的目的基因信 息,再采用体外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而将其导入特定细 胞或组织中,最终拯救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生命体。合成生物学为病毒的 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方法开辟了新的方向,如通过全基因合成的方法获得了造 成1918年大流感病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并成功拯救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流 感病毒,有力地推动了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质的研究。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得一个生命体的基因序列已成为目前生命科学领 域的研究热点,极大地方便研究生命本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人工 合成一个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全新序列,其生物学性质不得而知,生物安全性 评价亟待解决。一旦发生生物泄漏事故,如何区分人工合成序列与自然进化 的序列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获取有效的区分方法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突变的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cDNA,从而获得 能够与野生的基孔肯雅病毒相区分的感染性克隆。

    为了区分人工合成和自然进化的生物基因序列,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 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在特定位点引入了两个核苷酸突变(第7522-7523位 突变为TT),不会影响病毒的感染性等特征。进一步通过序列比对发现,上 述突变在自然进化的序列中均未出现,因此是区分人工合成和自然进化的标 签,便于对该序列生物安全性的评价。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基孔肯雅 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 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DNA分子可用作基孔肯雅病毒的基因组感染性全长 cDNA克隆,且能够获得感染性与野生病毒相当的基孔肯雅病毒。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含有SEQIDNO: 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重组质粒可以包括启动子等元件,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 述重组质粒为在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依次连 接有启动子序列、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多聚腺苷酸序列以及 选择性含有的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的重组质粒。

    更优选地,所述启动子为Sp6启动子(序列为5’-GATTCCAATCTCGA GATTTAGGTGACACTATAG-3’,SEQIDNO:2)。

    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是方便PCR检测的一段序列,属于重组质粒 中选择性含有的序列,进一步优选地,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如SEQID NO:3(5’-CCTCGACTGTGCCTTCTAAAT-3’)所示。

    所述多聚腺苷酸序列可以为常规的多聚腺苷酸序列,如SEQIDNO:4 (5’-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TAAT-3’) 所示的序列。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重组质粒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DNA片段F1和DNA片段F2,其中,DNA 片段F1的序列由启动子序列和SEQIDNO:1第1-7733位核苷酸所示的序 列组成,DNA片段F2的序列由SEQIDNO:1第7310-11774位核苷酸所示 的序列、多聚腺苷酸序列和选择性含有的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组成;

    (2)使用SbfI和SapI对DNA片段F1进行酶切,从而将酶切后的DNA 片段F1插入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 pUC18-5,使用SbfI和SapI对DNA片段F2进行酶切,从而将酶切后的 DNA片段F2插入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得 到pUC18-3;

    (3)使用BssHII和SapI对pUC18-5和pUC18-3进行酶切,进一步连 接酶切所得的大片段,得到重组质粒pCHIKV-FL。本发明的重组质粒 pCHIKV-FL中,在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依次 连接有启动子序列、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多聚腺苷酸序列以 及选择性含有的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

    其中,启动子序列、多聚腺苷酸序列以及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的 具体选择如前所述。化学合成DNA片段的方法包括液相合成法和固相合成 法,通常可委托专门的公司(如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合成,在 此不再赘述。通过酶切法在质粒的特定酶切位点之间插入目的片段的具体操 作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也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性克隆,该感染性克 隆的基因组RNA对应的c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性克隆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将第二方面所述的重组质粒进行体外转录,将得到的转录体RNA 转染敏感细胞。优选地,所述敏感细胞为BHK-21细胞。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标记基孔肯雅病毒DRDE-06株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将基孔肯雅病毒DRDE-06株基因组RNA对应的cDNA的第 7522-7523位核苷酸由TT突变为GG。基孔肯雅病毒DRDE-06株已在 “Santhosh,S.R.etal,ComparativefullgenomeanalysisrevealedE1:A226V shiftin2007IndianChikungunyavirusisolates,VirusRes.135(1):36-41 (2008)”中公开。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基于化学合成技术构建了基孔肯雅病毒全长感染性cDNA 克隆,并成功拯救出具有感染性的基孔肯雅病毒。本发明描述的方法具有构 建流程短,忠实病毒基因组原序列等特点,可作为构建单股正链RNA病毒 感染性克隆的通用手段,为病毒复制机理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 具。本发明从GenBank数据库中选取一株基孔肯雅病毒的全基因序列,通过 体外化学合成法获得了相应的DNA片段,并将其连入常用的克隆质粒 pUC18,最终获得了含有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的克隆。与传统构 建cDNA克隆的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全基因合成技术完全基于基因数据 库中的病毒序列,无需以病毒基因组模板进行PCR或RT-PCR扩增,避免了 该过程可能引入的突变,因此能够获得完全忠实于原序的病毒基因片段。同 时,本发明可以一次性合成长度约为7000nt的长DNA片段,避免了常规感 染性克隆构建过程中将短片段连接为中长片段的繁琐流程,显著提高了构建 全长cDNA克隆的效率。

    (2)本发明以体外合成的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获得 了具有感染性的基孔肯雅病毒。该恢复病毒含有基孔肯雅病毒特异RNA序 列,能够使敏感细胞产生于野生型病毒相似的病变,同时还能形成与野生型 病毒类似的空斑。这表明,本发明所用的全基因合成手段获得的全长cDNA 克隆能够成功拯救出病毒,预示着该方法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方 面是可行和高效的,为其他基孔肯雅病毒株的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开辟了新的 方向。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 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 附图中:

    图1为基孔肯雅病毒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重组质粒)构建示意图;

    图2为基孔肯雅恢复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基因组的 RT-PCR检测结果图,其中,泳道1:以恢复病毒cDNA为模板扩增所得DNA 片段,大小约为1200bp;泳道2:不加cDNA模板的空白对照;泳道3:以 野生型病毒cDNA为模板扩增所得DNA片段,大小约为1200bp;泳道4: 以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重组质粒)为模板扩增所得的DNA片段;泳道 M:DNAMarkerDL2000;

    图3为基孔肯雅恢复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结果图;

    图4为基孔肯雅恢复病毒的空斑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 发明。

    以下实施例中,基孔肯雅野生型病毒GD05/2010株已在“Li,X.F.etal, Completegenomesequenceofachikungunyavirusisolatedinguangdong,China. J.Virol.86(16):8904-8905(2012)”中公开;Sp6启动子序列如SEQIDNO: 2所示;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如SEQIDNO:3所示;多聚腺苷酸序列 如SEQIDNO:4所示;使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均购自NEB公司;感受态大 肠杆菌DH5α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为CB101-01; BHK-21细胞购自ATCC,产品目录号为CCL-10;使用的培养液(OPTI-MEM 和DMEM)均购自LifeTechnologies;化学合成DNA片段和DNA测序委托 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来说明本发明构建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 方法。

    (1)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DNA片段F1和DNA片段F2,其中,DNA 片段F1的序列由启动子序列和SEQIDNO:1第1-7733位核苷酸所示的序 列组成,DNA片段F2的序列由SEQIDNO:1第7310-11774位核苷酸所示 的序列、多聚腺苷酸序列和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组成;

    (2)使用SbfI和SapI对DNA片段F1进行酶切,从而将酶切后的DNA 片段F1插入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 pUC18-5,使用SbfI和SapI对DNA片段F2进行酶切,从而将酶切后的 DNA片段F2插入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得 到pUC18-3,将pUC18-5和pUC18-3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质粒经 DNA测序鉴定为正确序列;

    (3)使用BssHII和SapI对pUC18-5和pUC18-3进行酶切,进一步连 接酶切所得的大片段,得到重组质粒pCHIKV-FL。得到的重组质粒 pCHIKV-FL中,在质粒pUC18的SbfI酶切位点和SapI酶切位点之间依次 连接有启动子序列、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多聚腺苷酸序列以 及用于PCR鉴定的特异序列。将重组质粒pCHIKV-FL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 菌DH5α,经DNA测序鉴定为含有序列如SEQIDNO:1所示的序列(突变 的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的重组质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来说明利用全长cDNA克隆拯救基孔肯雅恢复病毒的方法。

    (1)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体外转录

    用质粒中提试剂盒(Qiagen公司产品)抽提质粒pCHIKV-FL,经SacI 酶切后再用酚氯仿抽提,将线性化质粒定量并分装后-20℃冻存待用。以线 性化后的全长cDNA克隆质粒为模板,用SP6RiboMAXExpressLarge ScaleRNAProductionSystems(Promega公司产品)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体 外转录。进一步依照RNeasyMiniKit(Qiagen公司产品)操作说明纯化体外 转录体RNA后并定量,分装置-80℃冻存待用。

    (2)基孔肯雅恢复病毒的拯救

    用脂质体Lipofectamin2000(购自Invitrogen公司)将步骤(1)获得的 转录体RNA转染单层BHK-21细胞(汇合度为80%),方法如下:首先将 50μl的OPTI-MEM与4μl脂质体混匀,于室温放置5min后再与10μl的 RNA(5μg)和50μl的OPTI-MEM混合,室温放置20min。将上述混合液 加入到6孔板中的1孔,同时补加450μl的OPTI-MEM。37℃、5%CO2孵 育6h。移去上清,补加含有2体积%的FBS的DMEM培养基,置37℃、 5%CO2孵箱中。转染后第4天,细胞出现病变,离心收集培养液上清。将 上清重新接种于BHK-21细胞,接种后第3天细胞出现病变,离心收集上清。 冻存于-80℃,作为恢复病毒种子液,命名为R-CHIKV。

    测试例1

    本测试例用来检测基孔肯雅恢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1)基孔肯雅恢复病毒RNA的提取

    按照RNeasy试剂盒(Qiagen公司产品)说明提取恢复病毒种子液 R-CHIKV基因组RNA。提取步骤如下:将210μl病毒悬液与700μl的RLT (RNeasyLysisBuffer)和7μl的β-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的混合液 震荡混匀,加490μl无水乙醇后剧烈混匀,得到裂解液,将裂解液加入吸附 柱,12000rpm离心15s;700μl的RW1(RNeasyWashBuffer)洗柱一次, 12000rpm离心15s;500μlRPE(RPE是RNeasy试剂盒中的洗涤液)洗柱 2次,10000rpm离心30s;空柱10000rpm离心1min。加50μl无RNase 的水,静置2min,12000rpm离心1min。加2μl的RNase抑制剂。混匀后 置-80℃待用。

    (2)基孔肯雅恢复病毒RNA的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以反转录引物R-11777(序列为5’-TTTGTGTGGTTTCGAAATCGT-3’, SEQIDNO:5)制备基孔肯雅恢复病毒R-CHIKV基因组的cDNA。反转录 反应的组分如下:R-CHIKV基因组RNA15μl;R-11777(10μM)1.25μl; dNTP(2.5mMeach)10μl;水(不含RNase)6.25μl。将上述反应组分混合 均匀,置65℃下5min,冰浴2min。补加如下组分:5×first-strandbuffer10μl; DDT(0.1mM)2.5μl;RNase抑制剂2.5μl;SuperScriptIII2.5μl。55℃下 60min;70℃下15min。加1μl(2U)RNaseH,37℃下20min。-20℃保存 待用。

    用获得的cDNA作为模板,用LATaqDNA聚合酶(TaKaRa公司产品) 进行PCR扩增。所用上下游引物分别为CHIKV-F6 (5’-GACAATGGCAGAAGGAATTTC-3’,SEQIDNO:6)和CHIKV-R6 (5’-TGTGTGTCGCCCCGTCGTCTA-3’,SEQIDNO:7)。上述引物扩增基 孔肯雅病毒的非结构蛋白编码区。PCR反应体系组成如下:10×LABuffer5μl; 上游引物(10μM)2μl;下游引物(10μM)2μl;dNTP(2.5mMeach)8μl; cDNA3μl;LATaqDNA聚合酶0.5μl;水29.5μl。反应条件如下:94℃变性 4min,94℃30s、60℃退火30s、72℃延伸3min50s,30个循环,再置于 72℃下10min。1%琼脂糖凝胶检测PCR产物长度,用PCR纯化试剂盒回收 所得的PCR片段并测序。琼脂糖凝胶的检测结果显示,以恢复病毒cDNA, 野生型病毒cDNA以及全长感染性克隆质粒为模板,均可以扩增获得大小约 为1200bp的特异的DNA片段,与预期一致(如图2所示)。测序的结果也 显示,上述片段为基孔肯雅病毒的非结构蛋白特异的编码区。这些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恢复病毒含有基孔肯雅病毒特异的基因序列。

    测试例2

    本测试例用来说明基孔肯雅恢复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

    将基孔肯雅恢复病毒种子液R-CHIKV以及基孔肯雅野生型病毒 GD05/2010株(CHIKV-GD05/2010)分别接种于铺于6孔板的单层BHK-21 细胞(汇合度为90%)。吸附1h后,移去病毒液,弃去病毒液,添加含2 体积%的FBS的DMEM培养基,置于37℃、5%CO2的孵箱中培养。每天 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BHK-21细胞在感染恢复病毒或野生型病 毒后的第3天均出现细胞圆缩、裂解和脱落(如图3所示)。这表明恢复病 毒能够使敏感细胞产生细胞病变,病变进程与野生型病毒相似。

    测试例3

    本测试例用来说明基孔肯雅恢复病毒的空斑形态。

    用2%的FBS的DMEM将病毒种子液以10倍比稀释为10-4,以500μl/ 孔接种于铺于6孔板的单层BHK-21细胞(汇合度为90%)。吸附2h后, 弃去病毒液,添加含有DMEM培养基(含2体积%的FBS)的1%(1g/100mL) 的琼脂盖,置于37℃、5%CO2的孵箱中培养。3天后用4%甲醛室温固定1h, 弃琼脂盖,结晶紫室温染色10min,观察空斑形态。以相同方法对基孔肯雅 野生型病毒GD05/2010株的空斑进行分析。空斑试验的结果如图4所示,基 孔肯雅恢复病毒和野生型病毒均能形成大小均一,边缘清晰的空斑。上述结 果表明,基孔肯雅恢复病毒与野生型病毒具有相似的增殖特征。

    从以上测试例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DNA分子或重组质粒能够用 于拯救获得与野生型病毒相近的基孔肯雅病毒。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 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关 键  词:
    一种 包含 基孔肯雅 病毒 基因组 cDNA DNA 分子 及其 用途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包含基孔肯雅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DNA分子及其用途.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71648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