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 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现阶段城市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居住以及办公等公共场所多为 高层建筑,人员大量聚集,一旦发生公共安全紧急事件人员不易疏散, 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公共安全应当备受关注。在高层建 筑中火灾的发生是一大安全隐患,当火灾发生时火焰的蔓延需要一段 时间,人们在逃生过程中被火直接烧死的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由 于燃烧产生大量浓烟进入人体,导致窒息死亡。
目前,市场上防火防毒头套多为硬质,耐高温的材料组成,当遇 火温较高时容易变形,且市场上的聚乙烯燃烧速度快,放热量大,不 能有效降低废气的排出。而防烟性面罩大多通过活性炭来过滤,但是 较为笨重,还有部分头套采用碳纤维滤片,虽然减轻重量,但是耐火 性较差,且成本较高。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缺点,市场 急需一种能同时具备防火性能和防烟性能都高的头套,能在特殊场合 使人们得到有效保护。
本发明针对火灾时烟雾对人体的伤害,制备出一种含有光触媒的 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后形成简易的头套,可以在火 灾发生时帮助人们在一定时间内自助急救。这种含有光触媒的材料可 以使人避免吸入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烧伤和烫 伤,从而赢得逃生时间,减少伤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光触媒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由其复合材料制成的隔火防烟头套。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复合材料,该材料包括如下原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其中,该材料所需涂覆两种溶液,一种为光触媒溶液;另一种为 一种混合溶液,其配比关系为: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 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 聚乙烯醇。
在上述原料中,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 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光触 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纳米二氧化 钛光触媒溶液。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 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氢氧化铝 (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 为5nm-8μm,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 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 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 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 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在上述原料中,还可以加入淀粉。其中,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 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 0.01-0.25重量份。
一种光触媒型隔烟防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氢氧化铝(Al(OH)3)颗粒、氢 氧化镁(Mg(OH)2)颗粒、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 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将混合树脂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 烯薄膜。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 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形成的混合溶液均匀涂 覆到聚乙烯薄膜表面上,然后再将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即 得。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 液、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 光触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纳米二 氧化钛光触媒溶液。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 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氢氧化铝 (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 为5nm-8μm,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 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 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 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 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在上述原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加入淀粉。其中,所述淀粉为土豆 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 量为0.01-0.25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淀粉0.01-0.25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A:将熔融指数为2-6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 径为5nm-8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 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 淀粉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体积分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 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 聚乙烯薄膜表面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 的喷涂量为1-50ml/m2;
D:将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即得, 其中,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一种隔烟防火头套,其材料包括如下原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其中,该材料所需涂覆两种溶液,一种为光触媒溶液;另一种为 一种混合溶液,其配比关系为: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 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 聚乙烯醇。
在上述原料中,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 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光触 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纳米二氧化 钛光触媒溶液。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 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氢氧化铝 (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 为5nm-8μm,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 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 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 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 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在上述原料中,还可以加入淀粉。其中,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 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 0.01-0.25重量份。
一种光触媒型隔烟防火头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氢氧化铝(Al(OH)3)颗粒、氢 氧化镁(Mg(OH)2)颗粒、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 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将混合树脂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 烯薄膜,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 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形成的混合溶液均匀涂 覆到聚乙烯薄膜上,然后再将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喷涂 一侧作为头套的内表面即得。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 液、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 光触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纳米二 氧化钛光触媒溶液。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 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氢氧化铝 (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 为5nm-8μm,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
其中,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 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 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1-50ml/m2。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加入淀粉。其中,所述淀粉为土豆淀 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 为0.01-0.25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的重量份/体积份分别指g/ml。
本材料中添加了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兼具填充、阻 燃、抑烟等多重功能,而且燃烧后的产物无毒无害,如遇明火,本材 料比普通的聚乙烯燃烧速度慢,放热量少,并且能有效的降低有害气 体的放出。在体系中还加入了DowCorning公司开发的D-CRM系列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这种改性剂在用于含大量非卤素类阻燃剂塑料体 系中时,可有效减少热量及烟的释放,抑制烟的产生,增强冲击强度、 改善体系的加工性能,并降低阻燃剂用量。纳米CaCO3有较好的红 外线阻透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红外线强烈的热效应对人 体的伤害。综上将本材料加工成头套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减少烟雾进入 人体的呼吸系统,降低面部周围的温度,从而达到自助急救的目的。 同时,内表面涂有光触媒,使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即使有水汽的 存在也可以使薄膜保持良好的透光性,而且可以有效的去除有害气体 和微生物。由于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到体系中本材料还具有一定的 冲击强度,作为头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为支撑保护头部。
由于本产品大量使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处备用量会更大,为 了保护环境并且使废弃或失效的产品方便回收我们在本材料中加入 一定量的淀粉有利于生物降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 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原料及试剂:
产品 生产商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北京燕山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氢氧化铝(Al(OH)3)颗粒 万达阻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氢氧化镁(Mg(OH)2)颗粒 万达阻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 石家庄盖尔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淀粉 市售产品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 Dow Corning公司 甘油脂肪酸酯 化学纯,上海露露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羧甲基纤维素钠 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聚乙烯醇 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纳米光触媒 上海伟复科技环保有限公司
实施例1: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25g
A:将粒径为5nm、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 树脂、粒径为8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氢氧化 镁(Mg(OH)2)颗粒、粒径为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 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0.1g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15g羧甲基纤维素 钠、0.01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 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50ml/m2;
D:将浓度为1g/L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 即得,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50g/m2。
实施例2: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9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g
A:将粒径为8μm、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 树脂、粒径为5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8μm氢氧化 镁(Mg(OH)2)颗粒、粒径为5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 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0.1g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15g羧甲基纤维素 钠、0.01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 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1ml/m2。
D:将浓度为50g/L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 即得,其中,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1g/m2。
实施例3: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2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2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125g
A:将粒径为6μm、熔融指数为4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 树脂、粒径为7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7μm氢氧化 镁(Mg(OH)2)颗粒、粒径为4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 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5g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8g羧甲基纤维 素钠、3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 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25ml/m2。
D:将浓度为25g/L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 即得,其中,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25g/m2。
实施例4: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2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2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125g
淀粉0.15g
A:将粒径为6μm、熔融指数为4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 树脂、粒径为7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7μm氢氧化 镁(Mg(OH)2)颗粒、粒径为5-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 淀粉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5g三聚甘油油酸三酯、8g羧甲基纤维素钠、 3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 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ml/m2。
D:将浓度为25g/L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 上即得,其中,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25g/m2。
实施例5:一种光触媒型的防火防烟复合头套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2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2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125g
A:将粒径为6μm、熔融指数为4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 树脂、粒径为7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7μm氢氧化 镁(Mg(OH)2)颗粒、粒径为4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 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5g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8g羧甲基纤维 素钠、3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 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ml/ m2。
D:将浓度为25g/L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 即得,其中,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 25g/m2。
按常规方法制成头套,喷涂一侧作为头套的内表面即得。
实施例6:一种光触媒型的防火防烟复合头套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2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2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125g
淀粉0.15g
A:将粒径为6μm、熔融指数为4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 树脂、粒径为7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7μm氢氧化 镁(Mg(OH)2)颗粒、粒径为5-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 淀粉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制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制比例为,在每 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5g三聚甘油油酸三酯、8g羧甲基纤维素钠、 3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 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ml/m2。
D:将浓度为25g/L光触媒溶液(由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和 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组成)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即得,其中,光触 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g/m2。
按常规方法制成头套,喷涂一侧作为头套的内表面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