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抗癌药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丹参是我国传统医学药学中应用最早而且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具有菲醌结构,其菲环可与DNA结合,呋喃环和醌类结构可产生自由基,引起DNA损伤,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丹参酮IIA还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5μg/mL的丹参酮IIA,对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为50.05%(NicholsonDW.Nature,2001,410:33-34),可诱导HL60细胞DNA裂解成小的片段。
对具有抗癌作用的氮芥类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研究中发现,该类药物是通过转变为亚乙基亚胺活性中间体而发挥烷基化作用的,由此,开发出了低毒的亚乙基亚胺磷酰胺衍生物替派和塞替派,这两种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膀胱癌的治疗。
本发明在丹参酮IIA的菲环、呋喃环和醌类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利用拼合原理,将具有烷基化功能的亚乙基亚胺活性中间体拼接到丹参酮IIA的结构中,得到了抗癌效果好的、毒性低的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其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并且毒性较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的用途。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通式(I)、(II)和(III)的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结构如下所示:
式中,X为O,S。
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的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选自如下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通式(I)、(II)和(II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式中,X为O,S。
本发明的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和较低毒性。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发明,但应注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化合物(1)的制备:
将0.95g(0.022mol)乙撑亚胺和2.22g(0.022mol)Et3N溶于15mL二氯甲烷中,冷至0℃,滴加1.52g(0.01mol)的POCl3或1.68g(0.01mol)的PSCl3与5mL二氯甲烷的溶液,滴加完毕,室温反应3小时,过滤,浓缩,减压蒸馏,得到二乙撑亚胺磷酰氯或二乙撑亚胺硫磷酰氯,收率分别为79%和81%。
将3.10g(0.01mol)1-羟基丹参酮IIA溶于溶于15mL二氯甲烷中,加入1.11g(0.011mol)Et3N,冷至0℃,滴加1.83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磷酰氯与8mL二氯甲烷的溶液,滴加完毕,室温反应7小时,过滤,浓缩,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1),收率81%。1HNMR(300MHz,CDCl3)δ7.70-7.60(m,2H),7.22(s,1H),5.01(m,1H),2.07(m,1H),1.94(s,3H),1.84(m,1H),1.66(m,1H),1.63(t,J=4.2Hz,8H),1.40(m,1H),1.38(s,6H)。
实施例2
化合物(2)的制备:
将实施例1中1.83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磷酰氯用2.00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硫磷酰氯代替,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得到化合物(2),收率83%。1HNMR(300MHz,CDCl3)δ7.70-7.60(m,2H),7.22(s,1H),4.97(m,1H),2.07(s,3H),1.90(m,1H),1.63-1.65(m,2H),1.63(t,J=4.2Hz,8H),1.40(m,1H),1.38(s,6H)。
实施例3
化合物(3)的制备:
将3.10g(0.01mol)17-羟基丹参酮IIA溶于溶于15mL二氯甲烷中,加入1.11g(0.011mol)Et3N,冷至0℃,滴加1.83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磷酰氯与7mL二氯甲烷的溶液,滴加完毕,室温反应7小时,过滤,浓缩,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3),收率78%。1HNMR(300MHz,CDCl3)δ7.69-7.56(m,2H),7.24(s,1H),5.29(s,2H),3.05(m,2H),1.67(t,J=4.2Hz,8H),1.63(m,2H),1.57(m,2H),1.30(s,6H)。
实施例4
化合物(4)的制备:
将实施例3中1.83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磷酰氯用2.00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硫磷酰氯代替,其它操作同实施例3,得到化合物(4),收率80%。1HNMR(300MHz,CDCl3)δ7.69-7.55(m,2H),7.24(s,1H),5.11(s,2H),3.05(m,2H),1.67(t,J=4.2Hz,8H),1.63(m,2H),1.56(m,2H),1.30(s,6H)。
实施例5
化合物(5)的制备:
将3.24g(0.01mol)15-亚甲羟基丹参酮IIA溶于溶于15mL二氯甲烷中,加入1.11g(0.011mol)Et3N,冷至0℃,滴加1.83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磷酰氯与7mL二氯甲烷的溶液,滴加完毕,室温反应8小时,过滤,浓缩,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5),收率81%。1HNMR(300MHz,CDCl3)δ7.62-7.53(m,2H),5.17(s,2H),2.95(m,2H),2.09(s,3H),1.67(t,J=4.2Hz,8H),1.64(m,2H),1.56(m,2H),1.30(s,6H)。
实施例6
化合物(6)的制备:
将实施例5中1.83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磷酰氯用2.00g(0.011mol)的二乙撑亚胺硫磷酰氯代替,其它操作同实施例5,得到化合物(6),收率78%。1HNMR(300MHz,CDCl3)δ7.62-7.53(m,2H),4.97(s,2H),2.95(m,2H),2.09(s,3H),1.67(t,J=4.2Hz,8H),1.63(m,2H),1.56(m,2H),1.30(s,6H)。
实施例7
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
C57BL/6小鼠,雌雄各半,18-20g。右前肢腋下皮下接种Lewis肺癌实体肿瘤。接种后第一天,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给模型组腹腔注射0.4mL/只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1mg/kg的顺铂、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组腹腔注射20mg/kg的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连续注射5天,第十一天剖取各组动物肿瘤,称取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表明,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瘤质量显著降低(表1)。
实施例8
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
实验选MDA-MB-231细胞,其细胞浓度为5×105/mL对数生长期肿瘤细胞,按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4h后,分别加入0.25μg/mL浓度的丹参酮IIA和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设丹参酮IIA0μg/mL为空白对照,每种化合物设4各复孔,作用48h后,加入新配置的MTT液,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6h后加入DMSO,作用15min,置酶标仪中,选择波长570nm,测量各组的吸光度A570。计算细胞抑制率。抑制率(%)=(1-实验组A570/对照组A570)×100%。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呈正常对数增长,各实验组丹参酮IIA和丹参酮IIA亚乙基亚胺磷酸酯衍生物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