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pdf(1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373488.7 (22)申请日 2015.06.30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9278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9.23 (73)专利权人 山东大学 地址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 17923号 (72)发明人 郝京诚李洪光朱洪霞陈孟军 周升菊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21 代理人 崔苗苗 (51)Int.Cl. C09K 11/06(2006.01) C07D 233/。
2、61(2006.01) C07D 213/04(2006.01) 审查员 周劼聪 (54)发明名称 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 制备方法。 本发明在二氯亚砜作用下将羧基功能 化萘(芘)转化为萘(芘)基羰酰氯, 并使其与氨基 咪唑(吡啶)作用, 生成中间体萘(芘)酰咪唑(吡 啶)胺; 在三苯基膦和四溴化碳存在下, 将支化烷 基醇转化为支化烷基卤代烃, 进而使两者发生季 铵化反应, 生成含萘(芘)环的光致发光室温离子 液体。 所得目标产物结构新颖、 热稳定性高、 熔点 低、 粘度和溶解度可调, 在溶液中和无溶剂条件 下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
3、适用于荧光标签、 光电器 件等领域。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CN 104927843 B 2017.03.22 CN 104927843 B 1.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首先, 以二氯亚砜和羧基功能 化萘/芘为原料制取萘/芘基羰酰氯, 并将萘/芘基羰酰氯与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进行酰化 反应, 生成中间体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 然后, 在三苯基膦和四溴化碳溴化作用 下, 将支化烷基醇转化为支化烷基卤代烃; 最后, 将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与支化 烷基卤代烃进行季铵化反应, 即得含萘/芘环的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 所述支化烷基醇为2-丁基。
4、-1-辛醇、 2-己基-1-癸醇、 2-辛基-1-十二醇或2-癸基-1-十 四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 以下步骤: 1)萘/芘酰氯的制备 向含羧基功能化萘/芘中加入二氯亚砜, 室温搅拌4-10小时, 减压除去二氯亚砜, 得萘/ 芘酰氯; 2)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的制备 将步骤1)中得到的萘/芘酰氯溶解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的二氯甲 烷溶液和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室温搅拌10-14小时, 分液除去水相, 收集二氯甲烷相, 减压除去二氯甲烷, 加入冷水和氯仿, 萃取三次, 合并氯仿相, 干燥、 抽滤。
5、, 减压除去氯仿后 进行硅胶柱层析, 得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 3)支化烷基卤代烃的制备 于惰性气体环境中, 将三苯基膦和四溴化碳溶于四氢呋喃, 再加入支化烷基醇的四氢 呋喃溶液, 室温搅拌15-45分钟, 抽滤, 保留滤液, 减压除去四氢呋喃, 加入正己烷, 再次抽 滤, 保留滤液, 减压浓缩后进行硅胶柱层析, 得支化烷基卤代烃; 4)萘/芘酰烷基-支化烷基-咪唑/吡啶溴盐的制备 将步骤2)中所得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 步骤3)中所得支化烷基卤代烃、 碳 酸钾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 于60-100下搅拌2-8天, 减压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 加 入冷水和氯仿, 。
6、萃取三次, 合并氯仿相, 干燥、 抽滤, 减压除去氯仿后进行硅胶柱层析, 得萘/ 芘酰烷基-支化烷基-咪唑溴盐或萘/芘酰烷基-支化烷基-吡啶溴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 中, 所述羧基功能化萘/芘为1-萘甲酸、 1-萘乙酸、 1-萘丙酸、 1-萘丁酸、 2-萘甲酸、 2-萘乙 酸、 2-萘丙酸、 2-萘丁酸、 1-芘甲酸、 1-芘乙酸、 1-芘丙酸或1-芘丁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 中, 所述含羧基功能化萘/芘和二氯亚砜的质量比为0.5-5: 10-40。 5.根据。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 中, 所述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为1-(2-氨基乙基)-3-甲基咪唑、 1-(3-氨基丙基)-3-甲基咪 唑、 1-(4-氨基丁基)-3-甲基咪唑、 1-(3-氨基丙基)-3-乙基咪唑、 2-氨基吡啶、 2-氨基甲基 吡啶、 2-氨基乙基吡啶、 2-氨基丙基吡啶或2-氨基丁基吡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 中, 所述二氯甲烷、 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的二氯甲烷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5-20: 10-20:5-15; 所述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的二氯甲烷溶液中, 。
8、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与二氯甲 烷的体积比为0.1-1:5-10。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4927843 B 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中, 所述三苯基膦、 四溴化碳、 四氢呋喃和支化烷基醇的四氢呋喃溶液的质量比为5-15:4- 12:25-75:5-15; 所述支化烷基醇的四氢呋喃溶液中, 支化烷基醇与四氢呋喃的浓度为0.6- 6mmol/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 中, 硅胶柱层析所选用的洗脱剂为CH3OH/CH2Cl2混合溶剂, 其中CH3OH的体积。
9、百分含量为 5-30, 并含0.2-2的氨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 中, 所述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 支化烷基卤代烃、 碳酸钾、 N,N-二甲基甲酰胺的 质量比为1.2-4.8:2.1-8.6:0.2-0.7:15-60。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4927843 B 3 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 特别涉及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具有光致发光特性的有机材料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实际应用, 尽管近年来一系列新的。
10、光致发光材料如稀土配合物、 金属纳米团簇和各种量子点等不断涌 现, 基于 -共轭结构的有机分子在光致发光材料中仍然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般来说, 此 类有机分子只有在溶液状态下才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行为, 而无溶剂条件下, 由于 -共轭 基团之间较强的 - 相互作用而导致发光猝灭, 从而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范围。 开发 能够在无溶剂条件下具有良好光致发光行为的新型有机分子一直是化学与材料学家孜孜 追求的目标。 0003 室温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一类有机熔融盐, 它具有环境友好、 热稳定性高、 无挥发等诸多优点, 在有机合成、 催化、 分离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若 能够。
11、将 -共轭基团引入室温离子液体, 便有望获得一类新的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然而, 由于 上面提及的 -共轭基团之间较强的 - 相互作用, 引入 -共轭基团会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 导致离子液体的粘度和熔点升高, 很难得到真正意义的室温离子液体。 已有一些科技文献 报道了含 -共轭基团如苯并咪唑、 甲基橙、 二苯基乙烯、 石蕊、 萘、 偶氮苯、 紫罗碱等离子液 体的制备(J.Am.Chem.Soc.,2007,129,14450-14451; Chem.Commun.,2009,6204-6206; Chem.Lett.,2010,39,240-241; Chem.Commun.,2011,47,4。
12、775-4777; J.Mater.Chem.,2011, 21,16335-16338; Chem.Commun.,2011,47,6641-6643; ACS Appl.Mater.Interfaces,2013, 5,55-62), 但大多数情况下, 所得产物的熔点高于室温, 只有在反离子为体积较大的甲基硫 酸根、 有机磷或有机硫阳离子、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阴离子时, 才能得到真正的室温离子 液体。 由于这些例子中, 往往需要附加离子交换过程, 增加了分子制备的周期和难度, 因此, 发展简便可行的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光致发光室温离子。
13、液体熔点偏高、 简单可行的制备方法缺乏等缺点, 本发明提 供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 所制备的离子液体 在溶液状态和无溶剂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发光行为, 且热稳定性高、 熔点低、 粘度和 溶解度可调。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首先, 以二氯亚砜和羧基功能化萘/芘为 原料制取萘/芘基羰酰氯, 并将萘/芘基羰酰氯与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进行酰化反应, 生成 中间体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 然后, 在三苯基膦和四溴化碳溴化作用下, 将支化 烷基醇转化为支化烷基卤代烃; 最后, 将萘/芘。
14、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与支化烷基卤代 烃进行季铵化反应, 即得含萘/芘环的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 说明书 1/7 页 4 CN 104927843 B 4 0007 上述的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萘/芘酰氯的制备 0009 向含羧基功能化萘/芘中加入二氯亚砜, 室温搅拌4-10小时, 减压除去二氯亚砜, 得萘/芘酰氯; 0010 2)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的制备 0011 将步骤1)中得到的萘/芘酰氯溶解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的二 氯甲烷溶液和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室温搅拌10-14小时, 分液除去水相, 收集。
15、二氯甲 烷相, 减压除去二氯甲烷, 加入冷水和氯仿, 萃取三次, 合并氯仿相, 干燥、 抽滤, 减压除去氯 仿后进行硅胶柱层析, 得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 0012 3)支化烷基卤代烃的制备 0013 于惰性气体环境中, 将三苯基膦和四溴化碳溶于四氢呋喃, 再加入支化烷基醇的 四氢呋喃溶液, 室温搅拌15-45分钟, 抽滤, 保留滤液, 减压除去四氢呋喃, 加入正己烷, 再次 抽滤, 保留滤液, 减压浓缩后进行硅胶柱层析, 得支化烷基卤代烃; 0014 4)萘/芘酰烷基-支化烷基-咪唑/吡啶溴盐的制备 0015 将步骤2)中所得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 步骤3)中所得支化烷基。
16、卤代 烃、 碳酸钾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 于60-100下搅拌2-8天, 减压除去N,N-二甲基甲酰 胺, 加入冷水和氯仿, 萃取三次, 合并氯仿相, 干燥、 抽滤, 减压除去氯仿后进行硅胶柱层析, 得萘/芘酰烷基-支化烷基-咪唑溴盐或萘/芘酰烷基-支化烷基-吡啶溴盐。 0016 优选地是, 步骤1)中, 所述羧基功能化萘/芘为1-萘甲酸、 1-萘乙酸、 1-萘丙酸、 1- 萘丁酸、 2-萘甲酸、 2-萘乙酸、 2-萘丙酸、 2-萘丁酸、 1-芘甲酸、 1-芘乙酸、 1-芘丙酸或1-芘丁 酸。 0017 优选地是, 步骤1)中, 所述含羧基功能化萘/芘和二氯亚砜的质量比为0.5-5: 1。
17、0- 40。 0018 优选地是, 步骤2)中, 所述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为1-(2-氨基乙基)-3-甲基咪唑、 1-(3-氨基丙基)-3-甲基咪唑、 1-(4-氨基丁基)-3-甲基咪唑、 1-(3-氨基丙基)-3-乙基咪 唑、 2-氨基吡啶、 2-氨基甲基吡啶、 2-氨基乙基吡啶、 2-氨基丙基吡啶或2-氨基丁基吡啶。 0019 优选地是, 步骤2)中, 所述二氯甲烷、 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的二氯甲烷溶液和氢氧 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5-20:10-20:5-15; 所述氨基咪唑或氨基吡啶的二氯甲烷溶液中, 氨基 咪唑或氨基吡啶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0.1-1:5-10。 0020 优选地是, 步骤3。
18、)中, 所述支化烷基醇为2-丁基-1-辛醇、 2-己基-1-癸醇、 2-辛基- 1-十二醇或2-癸基-1-十四醇。 0021 优选地是, 步骤3)中, 所述三苯基膦、 四溴化碳、 四氢呋喃和支化烷基醇的四氢呋 喃溶液的质量比为5-15:4-12:25-75:5-15; 所述支化烷基醇的四氢呋喃溶液中, 支化烷基 醇与四氢呋喃的浓度为0.6-6mmol/L。 0022 优选地是, 步骤4)中, 硅胶柱层析所选用的洗脱剂为CH3OH/CH2Cl2混合溶剂, 其中 CH3OH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30, 并含0.2-2的氨水。 0023 优选地是, 步骤4)中, 所述萘/芘酰咪唑胺或萘/芘酰吡啶胺、 。
19、支化烷基卤代烃、 碳 酸钾、 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2-4.8:2.1-8.6:0.2-0.7:15-60。 0024 优选地是, 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硅胶柱层析所选用的洗脱剂为CH3OH/CH2Cl2混合 说明书 2/7 页 5 CN 104927843 B 5 溶剂, 其中CH3OH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30, 且含0.2-2的氨水。 0025 优选地是, 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硅胶柱层析所选用的洗脱剂为正己烷。 0026 优选地是, 制备方法的步骤4)中硅胶柱层析所选用的洗脱剂为CH3OH/CH2Cl2混合 溶剂, 其中CH3OH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30, 且含0.2-2的氨水。。
20、 0027 本发明描述了一类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技术要点有以下 三个方面: 1)在二氯亚砜作用下将羧基功能化萘(芘)转化为萘(芘)基羰酰氯, 并使其与氨 基咪唑(吡啶)作用, 生成中间体萘(芘)酰咪唑(吡啶)胺; 2)在三苯基膦和四溴化碳存在下, 将枝化烷基醇转化为支化烷基卤代烃; 3)使萘(芘)酰咪唑(吡啶)胺与支化烷基卤代烃作用 发生季铵化反应, 生成含萘(芘)环的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 0028 本发明的突出特色是: 1)制备方法简易可行、 可设计性强、 产率高且易于规模化; 2)所制备的离子液体结构新颖、 热稳定性高、 熔点低、 粘度和溶解度可调; 3)所制备的离。
21、子 液体不仅在二氯甲烷、 乙醇等溶剂中具有光致发光行为, 且无溶剂条件下在多种固体基底 上亦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发光特性。 0029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在上述光致发光室温离子液体中, 目标产物仅需三步反应便 可制备得到, 所涉及的有机反应操作简便、 产率高; 其光致发光特性可通过改变发色团种类 (萘或芘)进行调节; 其粘度可通过改变间隔基和末端支化烷基的长度进行调节; 其溶解度 可通过改变极性基团的种类(咪唑或吡啶)进行调节; 这样, 就可以针对特定需求调节离子 液体的分子结构, 以满足实际需要。 0030 现有文献中关于室温离子液体的定义比较宽泛, 凡熔点低于100摄氏度的都统称 为室温离子液。
22、体。 而本发明中, 所得离子液体的熔点低于室温, 已被差示扫描量热、 样品照 片和流变结果等证实, 是真正意义上的室温离子液体。 附图说明 0031 图1-图4为本发明中四种代表性离子液体, 即1-(3-(2-萘甲酰)丙基)-3-(2-丁基 辛基)-1H-咪唑-3-溴盐、 1-(3-(2-萘甲酰)丙基)-3-(2-己基癸基)-1H-咪唑-3-溴盐、 1-(3- (2-萘甲酰)丙基)-3-(2-辛基十二烷基)-1H-咪唑-3-溴盐、 1-(3-(2-萘甲酰)丙基)-3-(2- 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以下分别简记为1, 2, 3, 4)的1H核磁共振谱图。 0032 图5-图8为1。
23、-4的电喷雾质谱图。 0033 图9为1-4的热重分析谱图。 0034 图10为1-4的差式扫描量热测定结果。 0035 图11为25下3用药匙挑动(a)和在玻璃瓶中倒置(b)时的照片。 0036 图12为25下1-4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 0037 图13为25, 振荡频率为1.0Hz下1-4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与所施加应力的关 系, 其中空心点表示弹性模量, 实心点表示粘性模量。 0038 图14为25, 所施加应力为5000Pa时1-4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与振荡角频率的 关系, 其中空心点表示弹性模量, 实心点表示粘性模量。 0039 图15为不同温度下1的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的。
24、变化。 0040 图16为不同温度下1的复合粘度随振荡角频率的变化。 0041 图17为2的乙醇溶液(0.1mol/L)在室光(a)、 254nm紫外灯激发(b)和365nm紫外光 说明书 3/7 页 6 CN 104927843 B 6 激发(c)时的照片。 0042 图18a-d分别为1-4在流变测试结束后, 椎板抬起时室光(上)和365nm紫外光激发 (下)下所拍摄的照片。 e和f分别为石英瓶中的3在室光(上)、 254nm紫外灯激发(e下)和 365nm紫外光激发(f下)时的照片。 0043 图19a为2的乙醇溶液(0.1mol/L)在石英比色皿中浸满、 倾倒、 自然风干后在室光 (左。
25、)和365nm紫外光激发(右)时的照片。 b、 c分别为同一溶液用毛笔在锡纸(b)和钛片(c)上 面写字后在室光(左)、 254nm紫外灯激发(中)和365nm紫外光激发(右)时的照片。 d-h分别为 同一溶液用毛笔在滤纸(d)、 塑料薄膜(e)、 硅胶板(f)、 花生叶(g)和吊兰叶(h)上面写字后 在室光(上)、 254nm紫外灯激发(中)和365nm紫外光激发(下)时的照片。 0044 具体的实施方式 0045 实施例1 0046 向含2.0克2-萘甲酸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毫升二氯亚砜, 室温搅拌6小时, 减压 除去二氯亚砜, 加入10毫升二氯甲烷, 搅拌下加入N-(3-氨基丙基)咪唑的。
26、二氯甲烷溶液 (1.4毫升溶解于15毫升二氯甲烷)和1摩尔每升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毫升), 室温搅拌12小 时, 分液除去水相, 收集二氯甲烷相, 减压除去二氯甲烷, 加入50毫升冷水, 用氯仿萃取三次 (每次20毫升), 合并氯仿相, 无水硫酸镁干燥、 抽滤, 减压除去氯仿后以CH3OH/CH2Cl2(VCH3OH 15, 含0.1氨水)混合溶剂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层析, 得2-萘甲N-(3-氨基丙基)咪 唑胺, 产率为74。 0047 向两口反应瓶中加入10.0克三苯基膦和8.0克四溴化碳, 抽真空充氩气, 重复三 次后加入50毫升四氢呋喃, 搅拌下加入2-丁基-1-辛醇的四氢呋喃溶液(1。
27、7mmol溶解于10毫 升四氢呋喃), 室温搅拌30分钟, 抽滤, 保留滤液, 减压除去四氢呋喃, 加入正己烷, 再次抽 滤, 保留滤液, 减压浓缩后以正己烷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层析, 得2-丁基1-辛基溴代烷, 产 率大于90。 0048 将上述2-萘甲N-(3-氨基丙基)咪唑胺(2.4克)、 2-丁基1-辛基溴代烷(4.3克) 和碳酸钾(0.35克)溶解于3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 83摄氏度下搅拌3天, 减压除去N,N-二 甲基甲酰胺, 加入40毫升冷水, 用氯仿萃取三次(每次20毫升), 合并氯仿相, 无水硫酸镁干 燥、 抽滤, 减压除去氯仿后以CH3OH/CH2Cl2(VCH3OH。
28、6, 含0.1氨水)混合溶剂为洗脱剂进 行硅胶柱层析, 得1-(3-(2-萘甲酰)丙基)-3-(2-丁基辛基)-1H-咪唑-3-溴盐, 产率为40。 0049 所得产物的1H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结果分别示于图1和图5, 热重分析结果示于 图9a, 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示于图10a, 流变学测量结果示于图12-图16, 其无溶剂条件下 的光致发光行为示于图18a。 0050 实施例2 0051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2-丁基-1-辛醇换为2-己基-1-癸醇, 步骤中 的反应时间调整为4天, 其它条件不变, 得1-(3-(2-萘甲酰)丙基)-3-(2-己基癸基)-1H-咪 唑-3-溴盐,。
29、 产率为38, 其1H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结果分别示于图2和图6, 热重分析结 果示于图9b, 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示于图10b, 流变学测量结果示于图12-图14, 乙醇溶液 中(0.1mol/L)的光致发光行为示于图17, 无溶剂条件下及各固体基底上的光致发光行为示 于图18b和图19。 0052 实施例3 说明书 4/7 页 7 CN 104927843 B 7 005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2-丁基-1-辛醇换为2-辛基-1-十二醇, 步骤 中的反应时间调整为5天, 其它条件不变, 得1-(3-(2-萘甲酰)丙基)-3-(2-辛基十二烷基)- 1H-咪唑-3-溴盐, 产率为。
30、37, 其1H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结果分别示于图3和图7, 热重分 析结果示于图9c, 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示于图10c, 流变学测量结果示于图12-图14, 室温 下的流体特性示于图11, 无溶剂条件下的光致发光行为示于图18c,d,e。 0054 实施例4 005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2-丁基-1-辛醇换为2-癸基-1-十四醇, 步骤 中的反应时间调整为6天, 其它条件不变, 得1-(3-(2-萘甲酰)丙基)-3-(2-癸基十四烷基)- 1H-咪唑-3-溴盐, 产率为35, 其1H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结果分别示于图4和图8, 热重分 析结果示于图9d, 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示。
31、于图10d, 流变学测量结果示于图12-图14, 无溶 剂条件下 的光致发光行为示于图18d。 0056 实施例5 0057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2-萘甲酸换为2-萘乙酸, 其它条件不变, 得1- (3-(2-萘乙酰)丙基)-3-(2-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 0058 实施例6 0059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2-萘甲酸换为2-萘丙酸, 其它条件不变, 得1- (3-(2-萘丙酰)丙基)-3-(2-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 0060 实施例7 0061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2-萘甲酸换为2-萘丁酸, 其它条件不变, 得1- (3-。
32、(2-萘丁酰)丙基)-3-(2-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 0062 实施例8 0063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2-萘甲酸换为1-萘甲酸, 其它条件不变, 得1- (3-(1-萘甲酰)丙基)-3-(2-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 0064 实施例9 006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2-萘甲酸换为1-芘甲酸, 其它条件不变, 得1- (3-(1-芘甲酰)丙基)-3-(2-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 0066 实施例10 0067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N-(3-氨基丙基)咪唑换为N-(3-氨基乙基)咪 唑, 其它条件不变, 得1-。
33、(3-(1-萘甲酰)乙基)-3-(2-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 0068 实施例11 0069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N-(3-氨基丙基)咪唑换为N-(3-氨基丁基)咪 唑, 其它条件不变, 得1-(3-(1-萘甲酰)丁基)-3-(2-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 0070 实施例12 0071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将步骤中的N-(3-氨基丙基)咪唑换为N-(3-氨基丙基)吡 啶, 其它 条件不变, 得1-(3-(1-萘甲酰)丙基)-3-(2-癸基十四烷基)-1H-吡啶-3-溴盐。 0072 下面对附图进行阐述和分析。 0073 图1-图4为本发明中四种代表。
34、性离子液体, 即1-(3-(2-萘甲酰)丙基)-3-(2-丁基 辛基)-1H-咪唑-3-溴盐、 1-(3-(2-萘甲酰)丙基)-3-(2-己基癸基)-1H-咪唑-3-溴盐、 1-(3- (2-萘甲酰)丙基)-3-(2-辛基十二烷基)-1H-咪唑-3-溴盐、 1-(3-(2-萘甲酰)丙基)-3-(2- 说明书 5/7 页 8 CN 104927843 B 8 癸基十四烷基)-1H-咪唑-3-溴盐(以下分别简记为1, 2, 3, 4)的1H核磁共振谱图, 其中分子 中各位置的氢均能在谱图中找到对应的信号, 表明目标产物已成功合成。 0074 图5-图8为1-4的电喷雾质谱图, 均能找到对应的分子离。
35、子峰, 进一步表明目标产 物已成功合成。 0075 图9为1-4的热重分析谱图, 从中可以看出1-4的热分解温度均大于300, 表明其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0076 图10为1-4的差式扫描量热测定结果, 给出的是第二次升温的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 1-4的熔点均小于-15, 证明了1-4室温下的液体属性。 0077 图11为25下3用药匙挑动(a)和在玻璃瓶中倒置(b)时的照片, 从中可以直观地 看出3的液体属性(棕黄色粘稠液体)。 0078 图12为25下1-4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 离散的点为实测数据, 直线 为拟合结果。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近似成线性关系, 表明1-4为类牛顿。
36、流体。 同时, 直线斜率 从1到4持续减小, 表明随烷基链长度的增加, 离子液体的粘度持续下降。 0079 图13为25, 振荡频率为1.0Hz下1-4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与所施加应力的关 系, 其中空心点表示弹性模量, 实心点表示粘性模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1-4的流变学特性以 粘性为主, 其粘性模量比相应的弹性模量大约两个数量级。 同时, 相同应力下, 粘性模量从1 到4持续减小, 表明随烷基链长度的增加, 离子液体的粘度持续下降, 与图12所展示的规律 一致。 0080 图14为25, 所施加应力为5000Pa时1-4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与振荡角频率的 关系, 其中空心点表示弹性模量,。
37、 实心点表示粘性模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整个频率范围 内, 1-4的粘性模量均比相应的弹性模量大, 表明其流变学特性以粘性为主, 与图13所展示 的规律一致。 同时, 相同角频率下, 粘性模量从1到4持续减小, 表明随烷基链长度的增加, 离 子液体 的粘度持续下降, 与图12图13所展示的规律一致。 0081 图15为不同温度下1的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温度的升 高, 1的粘度持续下降。 0082 图16为不同温度下1的复合粘度随振荡角频率的变化, 从中可以看出, 随温度的升 高, 1的粘度持续下降, 与图15所展示的规律一致。 0083 图17为2的乙醇溶液(0。
38、.1mol/L)在室光(a, 淡黄色)、 254nm紫外灯激发(b, 蓝色)和 365nm紫外光激发(c, 黄色)时的照片, 从中可以看出溶液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0084 图18a-d分别为1-4在流变测试结束后, 椎板抬起时室光(上, 棕黄色)和365nm紫外 光激发(下, 蓝色)下所拍摄的照片。 e和f分别为石英瓶中的3在室光(上, 棕黄色)、 254nm紫 外灯激发(e下, 蓝色, 依样品厚度和照射角度颜色有所不同)和365nm紫外光激发(f下, 棕 黄、 亮白, 依样品厚度和照射角度颜色有所不同)时的照片, 表明本发明中所制备萘基室温 离子液体无溶剂条件下亦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0085。
39、 图19a为2的乙醇溶液(0.1mol/L)在石英比色皿中浸满、 倾倒、 自然风干后在室光 (左, 淡黄)和365nm紫外光激发(右, 蓝色)时的照片。 b、 c分别为同一溶液用毛笔在锡纸(b) 和钛片(c)上面写字后在室光(左)、 254nm紫外灯激发(中)和365nm紫外光激发(右)时的照 片。 d-h分别为同一溶液用毛笔在滤纸(d)、 塑料薄膜(e)、 硅胶板(f)、 花生叶(g)和吊兰叶 (h)上面写字后在室光(上)、 254nm紫外灯激发(中)和365nm紫外光激发(下)时的照片。 所书 说明书 6/7 页 9 CN 104927843 B 9 写字符均表现出蓝色荧光, 依据基底和照。
40、射角度的不同蓝色略有差别。 上述结果再次表明 本发明中所制备的室温离子液体无溶剂条件下的光致发光特性, 与图18所展示的结果一 致。 0086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 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 围的限制, 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 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04927843 B 10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9 页 11 CN 104927843 B 11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9 页 12 CN 104927843 B 12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9 页 13 CN 104927843 B 13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4/9 页 14 CN 104927843 B 14 图9 图10 图11 说明书附图 5/9 页 15 CN 104927843 B 15 图12 图13 说明书附图 6/9 页 16 CN 104927843 B 16 图14 图15 说明书附图 7/9 页 17 CN 104927843 B 17 图16 图17 说明书附图 8/9 页 18 CN 104927843 B 18 图18 图19 说明书附图 9/9 页 19 CN 104927843 B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