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1217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0.12 CN 102212177 A *CN102212177A* (21)申请号 201110085771.1 (22)申请日 2011.04.07 C08F 290/12(2006.01) C08F 212/36(2006.01) C08F 212/08(2006.01) C08F 2/20(2006.01) C08F 222/14(2006.01) C08F 220/14(2006.01) C08F 218/08(2006.01) C08F 220/18(2006.01) C08F 220/32(2006。
2、.01) C08J 9/28(2006.01) B01J 20/26(2006.01) B01J 20/28(2006.01) B01J 20/30(2006.01) A61M 1/36(2006.01) (71)申请人 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0027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石化园区 凯旋街 969-6 申请人 南开大学 (72)发明人 阎虎生 杨婵 张燕 路延龄 马玉新 于浩峰 阎宇 崔强 (54) 发明名称 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 这类树脂是由非水溶性的单烯单体、 双烯或多烯 交联剂、 致孔剂和自由基引发剂所组成的油相, 在 。
3、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作为水相中进行悬 浮聚合, 将聚合所得的树脂中的致孔剂去除后得 到的多孔树脂。 由于树脂表面为亲水性的, 这类树 脂具有很好的血液相容性。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CN 102212184 A1/2 页 2 1. 一种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 其特征在于多孔树脂的表面共价附着聚乙烯醇。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孔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由不溶于或微溶于水的单 烯单体、 不溶于或微溶于水的双烯或多烯交联剂、 不溶于或微溶于水且不参与或不影响自 由基聚合的有机化合物作。
4、为致孔剂和油溶性自由基引发剂所组成的油相, 在带有双键的聚 乙烯醇的水溶液作为水相中进行悬浮聚合, 将聚合所得的树脂中的致孔剂去除后得到所述 的多孔树脂。 3.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孔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悬浮聚合的水相中的带有 双键的聚乙烯醇可以是如下结构中的任何一种 : 其中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即 m+n 100 3000, 取代度即 n/(m+n) 5 20。 4. 按照权利要求 2 和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多孔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悬浮聚合的 水相中的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的浓度为 0.1 1。 5.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孔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悬浮聚合的油相中的单。
5、烯 单体可以是下列单体的一种或几种 : 苯乙烯、 氯甲基苯乙烯、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已酯、 丙烯酸辛 酯、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已 酯、 甲基丙烯酸辛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丙烯腈、 乙酸乙烯酯。 6.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多孔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悬浮聚合的油相中的交联剂 可以是下列交联剂的一种或几种 : 二乙烯苯、 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双丙烯酸乙二醇酯、 衣康酸二烯丙基酯, 异氰酸三 烯丙基酯、 1, 3, 5- 三聚氰酸三烯丙基酯。 7.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孔树脂的制备。
6、方法, 其特征在于悬浮聚合的油相中的致孔 剂可以是下列致孔剂的一种或几种 : 甲苯、 乙苯、 己烷、 庚烷、 辛烷、 壬烷、 癸烷、 液体石蜡、 固体石蜡、 溶剂汽油、 4 个碳以上的 醇 ( 如丁醇、 戊醇、 己醇、 十二碳烷醇 )、 4 个碳以上的醚 ( 如丁醚 )、 6 个碳以上的酯 ( 如乙 酸丁酯、 丁酸乙酯 )。 8.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孔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悬浮聚合的油相中的自由 基引发剂可以是偶氮二异丁腈或者过氧化苯甲酰。 9. 按照权利要求 2、 权利要求 5、 权利要求 6、 权利要求 7 和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多孔树脂 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油相中单烯单。
7、体与交联剂的比例为 0 100 100 6, 单体与致 孔剂的比例为 1 0.5 1 2, 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为 100 0.5 100 2。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12177 A CN 102212184 A2/2 页 3 10.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孔树脂的用途, 表面共价附着聚乙烯醇的多孔树脂可以 作为血液灌流的吸附剂的原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12177 A CN 102212184 A1/6 页 4 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多孔树脂, 具体地说是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 此类树脂具有好的血 液相容性。 【技术背景】 00。
8、02 多孔树脂也称大孔树脂, 一般是指珠状或粒状的多孔性交联聚合物。多孔树脂最 常用的合成方法是由非水溶性的单烯基单体、 含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烯基的交联剂、 致孔剂 和自由基引发剂组成的油相分散于含有分散剂的水相中进行悬浮自由基聚合, 然后将致孔 剂抽提掉后得到的多孔性的聚合物。常用的分散剂包括聚乙酸乙烯酯部分水解得到的聚 乙烯醇、 明胶等。在聚合过程中, 经过搅拌使油相变成小油珠分散于水相中, 分散剂的疏水 部分吸着于油珠表面, 而分散剂的亲水部分伸展于水相中, 起到分散稳定油珠的作用。聚 合完成后通过水洗涤将物理吸着的分散剂去掉, 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或淋洗将致孔剂去除 后树脂内留下孔。
9、。多孔树脂用作水介质中的吸附的吸附剂时, 一般使用非极性到中极性的 聚合物骨架的多孔树脂, 可以吸附水中非极性到中进行的物质。多孔树脂广泛应用于血液 灌流中 ( 雷海波, 高保娇 . 血液灌流用高分子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 中北大学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 2007,28(3), 241-245 ; 魏斌, 袁直, 何炳林 . 血液灌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 展 . 高分子通报 1997,(2), 102-108), 血液灌流是将血液引出体外, 利用特殊的吸附剂如多 孔树脂吸附除去有毒物质后, 再返回体内。是一种适应性广、 治疗成本低, 发展前景好的血 液净化疗法。临床上用于抢救重症药物。
10、中毒, 也用于治疗许多慢性、 顽固性和疑难疾病, 如 血液灌流在脓毒血症、 肺间质疾病和急性肺损失、 尿毒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重型肝炎等疾 病的治疗上都有很好的效果。当非极性到中极性的多孔树脂用于血液灌流时, 其疏水性的 表面使其血液相容性较差, 如表面吸附血液中的蛋白质、 使蛋白质变性进而产生免疫反应、 使红血球、 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等。通过用亲水性的合成聚合物或天然聚合物在多孔树脂 表面包膜可以解决多孔树脂血液相容性很差的问题 ( 潘继伦, 童明容, 陈长治, 俞耀庭 . 高 吸附量树脂去除胆汁酸的研究 . 离子交换与吸附 1994,10, 55-60 ; Nakayi, S. ; H。
11、ayashi, N.Bilirubin Adsorption Column Medisorba BL-300, Ther.Apheresis Dial.2003,7, 98-103)。 但这种物理包膜存在包膜较厚因而显著降低吸附树脂的吸附动力学性能、 包膜易 脱落、 不易规模化生产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多孔树脂作为血液灌流吸附剂时的缺点, 发明了一种 表面亲水的多孔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这种多孔树脂具有共价连接的单层亲水性表面包膜、 制备方法简单和易规模化生产的优点。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以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作为分散 剂进。
12、行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多孔树脂, 其制备方法与上述在 【技术背景】 中描述的已有的通 过悬浮聚合方法合成多孔树脂的制备方法相同, 只是用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代替普通的部 说 明 书 CN 102212177 A CN 102212184 A2/6 页 5 分水解的聚乙烯醇作为分散剂。在聚合过程中, 附着于由单体 ( 包括交联剂 ) 和致孔剂形 成的油珠表面的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上的双键与油珠中靠近表面的单体发生共聚合, 因此 聚合完成后聚乙烯醇共价附着于树脂的表面, 即形成亲水性的薄膜。 0005 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是在聚乙烯醇链上部分羟基通过酯键或醚键连接双键, 其结 构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结构式 。
13、: 0006 0007 上面结构中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即 m+n 100 3000, 取代度即 n/(m+n) 5 20。 0008 合成多孔树脂所用的交联剂可以是任何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且不溶于或微溶于水 的含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烯基的化合物, 包括但不限于二乙烯苯、 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双 丙烯酸乙二醇酯、 衣康酸二烯丙基酯, 异氰酸三烯丙基酯、 1, 3, 5- 三聚氰酸三烯丙基酯 ; 单 烯单体可以是任何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且不溶于或微溶于水的单烯化合物, 包括但不限于苯 乙烯、 氯甲基苯乙烯、 丙烯酸酯 ( 如甲酯、 乙酯、 丁酯、 已酯、 辛酯、 缩水甘油酯等 )、 甲基丙烯 酸酯 (。
14、 如甲酯、 乙酯、 丁酯、 已酯、 辛酯、 缩水甘油酯等 )、 丙烯腈、 乙酸乙烯酯 ; 致孔剂可以 是任何不溶于或微溶于水的不参与或不影响自由基聚合的有机化合物, 包括但不限于芳香 烃 ( 如甲苯、 乙苯 )、 6 个碳以上的烷烃 ( 如己烷、 庚烷、 辛烷、 壬烷、 癸烷、 液体石蜡、 固体石 蜡 )、 溶剂汽油、 4 个碳以上的醇 ( 如丁醇、 戊醇、 己醇、 十二碳烷醇等 )、 4 个碳以上的醚 ( 如 丁醚 )、 6 个碳以上的酯 ( 如乙酸丁酯、 丁酸乙酯等 ) ; 引发剂可以是任何油溶性自由基引发 剂, 包括但不限于偶氮二异丁腈、 过氧化苯甲酰。悬浮聚合反应的水相为含有 0.1 。
15、1 的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 上面结构式的 I、 II、 III 或 IV) 的水溶液, 油相是由单体 ( 包括 交联剂和单烯单体 )、 致孔剂和引发剂组成的溶液, 单烯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为 0 100 100 6, 单体与致孔剂的比例为 1 0.5 1 2, 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为 100 0.5 100 2。其中交联剂可以是上述的交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单烯单体可以是上述的单烯单 体的一种或几种, 致孔剂可以上述的致孔剂的一种或几种, 引发剂可以是偶氮二异丁腈或 过氧化苯甲酰。经搅拌、 升温进行悬浮聚合, 聚合完成后用适当的溶剂淋洗或提取所得树 脂, 将树脂中的致孔剂去除, 得到了表面共价附。
16、着亲水性聚乙烯醇的多孔树脂。 0009 本发明通过一步悬浮自由基聚合即可得到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 较现有的包膜 树脂技术相比具有合成方法简便、 合成成本低和易规模化生产的优点。本发明制备的多孔 树脂由于其表面具有亲水性的聚乙烯醇, 树脂具有很好的血液相容性。与普通多孔树脂相 比, 本发明所合成的树脂与血液接触时, 血液中的主要成分白血球、 红血球和血小板的破坏 程度明显地低。 说 明 书 CN 102212177 A CN 102212184 A3/6 页 6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其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 容。 应当理解, 本发明的内容不。
17、应局限于实施例的范围,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 书的范围确定。 0011 实施例 1 0012 含双键聚乙烯醇 (I) 的制备 : 将 1 克聚乙烯醇 ( 聚合度为 500 水解度为 99 ) 溶 于 15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0.2 克 4- 二甲基氨基吡啶和 2 克 N, N- 二异丙基碳二亚 胺, 最后加入 0.6 克丙烯酸, 室温搅拌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液滴加到 150 毫升丙酮中, 滴加 过程中不断搅拌, 有沉淀形成, 过滤收集沉淀, 真空干燥, 得到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I)。通 过核磁共振谱的双键所连接的质子峰 (5.5 6.7ppm) 和聚乙烯醇主链上与氧。
18、相连的碳上 的质子峰 (4.2 4.7ppm) 的积分可计算得到的取代度 n/(m+n) 为 15.5。 0013 实施例 2 0014 含双键聚乙烯醇(I)的制备 : 将1克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700水解度为99)溶 于 15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0.2 克 4- 二甲基氨基吡啶和 2 克 N, N- 二异丙基碳二亚 胺, 最后加入 0.8 克丙烯酸, 室温搅拌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液滴加到 150 毫升丙酮中, 滴加 过程中不断搅拌, 有沉淀形成, 过滤收集沉淀, 真空干燥, 得到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I)。通 过核磁共振谱的双键所连接的质子峰 (5.5 6.7ppm) 和聚乙。
19、烯醇主链上与氧相连的碳上 的质子峰 (4.2 4.7ppm) 的积分可计算得到的取代度 n/(m+n) 为 10.5。 0015 实施例 3 0016 含双键聚乙烯醇 (II) 的制备 : 将 2 克聚乙烯醇 ( 聚合度为 200 水解度为 99 ) 溶于 15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0.1 克 4- 二甲基氨基吡啶和 2 克 N, N- 二异丙基碳二 亚胺, 最后加入 0.5 克甲基丙烯酸, 室温搅拌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液滴加到 150 毫升丙酮 中, 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有沉淀形成, 过滤收集沉淀, 真空干燥, 得到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II)。通过核磁共振谱的双键所连接的质。
20、子峰 (5.5 6.7ppm) 和聚乙烯醇主链上与氧相 连的碳上的质子峰 (4.2 4.7ppm) 的积分可计算得到的取代度 n/(m+n) 为 5.5。 0017 实施例 4 0018 含双键聚乙烯醇 (II) 的制备 : 将 1 克聚乙烯醇 ( 聚合度为 1700 水解度为 99 ) 溶于 15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0.2 克 4- 二甲基氨基吡啶和 2 克 N, N- 二异丙基碳 二亚胺, 最后加入 1 克甲基丙烯酸, 室温搅拌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液滴加到 150 毫升丙酮 中, 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有沉淀形成, 过滤收集沉淀, 真空干燥, 得到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II。
21、)。通过核磁共振谱的双键所连接的质子峰 (5.5 6.7ppm) 和聚乙烯醇主链上与氧相 连的碳上的质子峰 (4.2 4.7ppm) 的积分可计算得到的取代度 n/(m+n) 为 11.2。 0019 实施例 5 0020 含双键聚乙烯醇 (III) 的制备 : 将 1 克聚乙烯醇 ( 聚合度为 500 水解度为 99 ) 溶于 15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加入 0.5 克 4- 二甲基氨基吡啶, 然后加入 0.7 克丙烯酸缩水甘 油酯, 室温搅拌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液滴加到 150 毫升丙酮中, 滴加过程中剧烈搅拌, 有沉 淀形成, 过滤收集沉淀, 真空干燥, 得到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I。
22、II)。通过核磁共振谱的双 键所连接的质子峰 (5.5 6.7ppm) 和聚乙烯醇主链上与氧相连的碳上的质子峰 (4.2 说 明 书 CN 102212177 A CN 102212184 A4/6 页 7 4.7ppm) 的积分可计算得到的取代度 n/(m+n) 为 19.6。 0021 实施例 6 0022 含双键聚乙烯醇 (III) 的制备 : 将 1 克聚乙烯醇 ( 聚合度为 2600 水解度为 99 ) 溶于 15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加入 0.5 克 4- 二甲基氨基吡啶, 然后加入 0.4 克丙烯酸缩水甘 油酯, 室温搅拌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液滴加到 150 毫升丙酮中, 滴。
23、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有沉 淀形成, 过滤收集沉淀, 真空干燥, 得到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III)。通过核磁共振谱的双 键所连接的质子峰 (5.5 6.7ppm) 和聚乙烯醇主链上与氧相连的碳上的质子峰 (4.2 4.7ppm) 的积分可计算得到的取代度 n/(m+n) 为 10.1。 0023 实施例 7 0024 含双键聚乙烯醇 (IV) 的制备 : 将 1 克聚乙烯醇 ( 聚合度为 500 水解度为 99 ) 溶于 15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加入 0.5 克 4- 二甲基氨基吡啶, 然后加入 0.4 克甲基丙烯酸缩 水甘油酯, 室温搅拌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液滴加到 150 毫升丙酮中。
24、, 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有沉淀形成, 过滤收集沉淀, 真空干燥, 得到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IV)。通过核磁共振谱的 双键所连接的质子峰 (5.5 6.7ppm) 和聚乙烯醇主链上与氧相连的碳上的质子峰 (4.2 4.7ppm) 的积分可计算得到的取代度 n/(m+n) 为 9.8。 0025 实施例 8 0026 含双键聚乙烯醇 (IV) 的制备 : 将 1 克聚乙烯醇 ( 聚合度为 1700 水解度为 99 ) 溶于 15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加入 0.5 克 4- 二甲基氨基吡啶, 然后加入 0.5 克甲基丙烯酸缩 水甘油酯, 室温搅拌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液滴加到 150 毫升丙酮。
25、中, 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有沉淀形成, 过滤收集沉淀, 真空干燥, 得到带有双键的聚乙烯醇 (IV)。通过核磁共振谱的 双键所连接的质子峰 (5.5 6.7ppm) 和聚乙烯醇主链上与氧相连的碳上的质子峰 (4.2 4.7ppm) 的积分可计算得到的取代度 n/(m+n) 为 10.5。 0027 实施例 9 0028 多孔树脂的制备 : 在250mL的三口瓶中, 将0.1克实施例1所得含双键聚乙烯醇溶 于 4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100 毫升蒸馏水作为水相。油相包括 8 克二乙烯苯 ( 含 量为 55.4 )、 2 克苯乙烯、 6.7 克液体石蜡、 13.3 克甲苯和 0.1g 。
26、过氧化苯甲酰。待油相加 入水相后, 调节搅拌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 以 0.5 /min 的速度升温到 80, 保温 8 小时 ; 然后升温至90反应2小时, 降温至室温。 将所得树脂用水洗涤3次, 自然晾干后置于索氏 提取器中, 用石油醚提取 12h, 所得树脂晾干后, 真空干燥, 得到多孔树脂, 命名为树脂 -1。 0029 实施例 10 0030 多孔树脂的制备 : 在250mL的三口瓶中, 将0.8克实施例2所得含双键聚乙烯醇溶 于 4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100 毫升蒸馏水作为水相。油相包括 10 克二乙烯苯 ( 含 量为 55.4 )、 10 克苯乙烯、 10 克正庚烷和 。
27、0.1g 偶氮二异丁腈。待油相加入水相后, 调节 搅拌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 以0.5/min的速度升温到70, 保温8小时 ; 然后升温至80 反应 2 小时, 降温至室温。将所得树脂用水洗涤 3 次, 所得树脂晾干后, 真空干燥, 得到多孔 树脂, 命名为树脂 -2。 0031 实施例 11 0032 多孔树脂的制备 : 在250mL的三口瓶中, 将0.5克实施例3所得含双键聚乙烯醇溶 于 4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100 毫升蒸馏水作为水相。油相包括 7 克双甲基丙烯酸 说 明 书 CN 102212177 A CN 102212184 A5/6 页 8 乙二醇酯、 3 克甲基丙烯。
28、酸甲酯、 7 克正丁醇和 0.05g 偶氮二异丁腈。待油相加入水相后, 调 节搅拌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 以 0.5 /min 的速度升温到 70, 保温 8 小时 ; 然后升温至 80反应 2 小时, 降温至室温。将所得树脂用水洗涤 3 次, 自然晾干后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用乙醇提取 12h, 所得树脂晾干后, 真空干燥, 得到多孔树脂, 命名为树脂 -3。 0033 实施例 12 0034 多孔树脂的制备 : 在250mL的三口瓶中, 将0.2克实施例4所得含双键聚乙烯醇溶 于 4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100 毫升蒸馏水作为水相。油相包括 5 克二乙烯苯 ( 含 量为 55.4 )。
29、、 5 克甲基丙烯酸甲酯、 5 克正丁醇、 5 克甲苯和 0.1g 偶氮二异丁腈。待油相加 入水相后, 调节搅拌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 以 0.5 /min 的速度升温到 70, 保温 8 小时 ; 然后升温至80反应2小时, 降温至室温。 将所得树脂用水洗涤3 次, 自然晾干后置于索氏 提取器中, 用乙醇提取 12h, 所得树脂晾干后, 真空干燥, 得到多孔树脂, 命名为树脂 -4。 0035 实施例 13 0036 多孔树脂的制备 : 在250mL的三口瓶中, 将0.1克实施例5所得含双键聚乙烯醇溶 于4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100毫升蒸馏水作为水相。 油相包括4克二乙烯苯(含量 为5。
30、5.4)、 2克异氰酸三烯丙基酯、 4克丙烯腈、 10克甲苯和0.1g偶氮二异丁腈。 待油相加 入水相后, 调节搅拌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 以 0.5 /min 的速度升温到 70, 保温 8 小时 ; 然后升温至80反应2小时, 降温至室温。 将所得树脂用水洗涤3次, 自然晾干后置于索氏 提取器中, 用乙醇提取 12h, 所得树脂晾干后, 真空干燥, 得到多孔树脂, 命名为树脂 -5。 0037 实施例 14 0038 多孔树脂的制备 : 在250mL的三口瓶中, 将0.2克实施例6所得含双键聚乙烯醇溶 于 4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100 毫升蒸馏水作为水相。油相包括 3 克异氰酸三。
31、烯丙 基酯、 7 克乙酸乙烯酯、 10 克乙酸丁酯和 0.1g 偶氮二异丁腈。待油相加入水相后, 调节搅拌 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 以 0.5 /min 的速度升温到 70, 保温 8 小时 ; 然后升温至 80反 应 2 小时, 降温至室温。将所得树脂用水洗涤 3 次, 自然晾干后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用乙醇 提取 12h, 所得树脂晾干后, 真空干燥, 得到多孔树脂, 命名为树脂 -6。 0039 实施例 15 0040 多孔树脂的制备 : 在250mL的三口瓶中, 将0.2克实施例7所得含双键聚乙烯醇溶 于 4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100 毫升蒸馏水作为水相。油相包括 7 克双甲基。
32、丙烯酸 乙二醇酯、 3克甲基丙烯酸辛酯、 5克苯乙烯、 5克正庚烷和0.1g偶氮二异丁腈。 待油相加入 水相后, 调节搅拌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 以 0.5 /min 的速度升温到 70, 保温 8 小时 ; 然 后升温至80反应2小时, 降温至室温。 将所得树脂用水洗涤3次, 自然晾干后置于索氏提 取器中, 用石油醚提取 12h, 所得树脂晾干后, 真空干燥, 得到多孔树脂, 命名为树脂 -7。 0041 实施例 16 0042 多孔树脂的制备 : 在250mL的三口瓶中, 将0.2克实施例8所得含双键聚乙烯醇溶 于 4 毫升二甲基亚砜中, 然后加入 100 毫升蒸馏水作为水相。油相包括 10。
33、 克二乙烯苯 ( 含 量为 55.4 )、 5 克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0 克正庚烷、 5 克甲苯和 0.1g 偶氮二异丁腈。 待油相加入水相后, 调节搅拌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 以0.5/min的速度升温到70, 保温 8 小时 ; 然后升温至 80反应 2 小时, 降温至室温。将所得树脂用水洗涤 3 次, 自然晾干后 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用石油醚提取 12h, 所得树脂晾干后, 真空干燥, 得到多孔树脂, 命名为 说 明 书 CN 102212177 A CN 102212184 A6/6 页 9 树脂 -8。 0043 实施例 17 0044 血液相容性试验 : 将 15 毫升依次用酒精和纯水洗涤过的树脂装入已硅烷化的玻 璃柱中, 将含有 625 国际单位的肝素的 50 毫升新鲜健康人血以 4 毫升 / 分钟的流速循环流 经树脂柱 2 小时。测定流经树脂柱前、 后的血样中血小板、 白血球和红血球计数, 计算流经 树脂柱后血小板、 白血球和红血球数的保持率。结果见表 1。同时测定了 Amberlite XAD-4 的血液相容性作为对比。 0045 表 1. 血液与多孔树脂动态接触 2 小时后血液中主要 3 种成分的计数的保持率 0046 说 明 书 CN 10221217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