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19754.0 (22)申请日 2018.06.30 (71)申请人 福州兴创云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50500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凤城镇 马祖西路2号 (72)发明人 张素兰何琳 (51)Int.Cl. C08F 220/14(2006.01) C08F 212/08(2006.01) C08F 222/06(2006.01) C08F 220/06(2006.01) C08F 2/44(2006.01) C08K 9/06(2006.01) C09K 8。
2、/58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 方法,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丙烯酰胺, 马 来酸酐为原料, 通过水溶液聚合、 物理复配方法 制备出稠油降粘剂, 其所用原料按以下重量份配 比: 3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915份苯乙烯, 5 11份丙烯酰胺, 35份马来酸酐。 本发明通过引发 剂引发单体发生聚合反应, 得到一种油溶性聚合 物, 在原油中加入少量该产品就可有效降低原油 粘度, 提高稠油开采率, 适用于稠油油田的开发 利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8794680 A 2018.。
3、11.13 CN 108794680 A 1.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100重量份甲苯置于反应釜中, 然后加入3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915份苯乙烯, 超声分散30min后再依次加入511份马来酸酐, 35份丙烯酰胺, 将反应釜升温至60恒温 搅拌12h待单体完全溶解后向反应釜中充入60%氮气和40%氖气30min, 再将温度升至7580 , 向反应釜中缓慢加入0.8份过氧化苯甲酰, 保温反应4h后将温度降至6570, 加入16份 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继续保温反应23h, 出料, 得到新型稠油降粘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
4、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反应釜 为陶瓷电加热反应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中搅拌速 度为30040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KH550- CMK-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在烧瓶中加入75份无水乙醇, 30份去离子水, 磁力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 再加入8份 硅烷偶联剂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在超声波震荡仪下超声处理2h, 加入45份纳米 CMK-3纳米粉, 剧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 在80、 氮气氛围下恒温油浴搅拌反应3h后将产物 离心分离,。
5、 用乙醇洗涤35次, 65真空干燥12h, 得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 称取20份十 八酸溶于50份二甲苯中, 然后将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在搅拌下均匀分散于其中, 在60 下恒温反应3h, 离心分离后在微波消解仪下140微波处理2h, 65真空干燥12h, 得到纳 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8794680 A 2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助剂制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常规原油可采量和产量的不断下降, 其开采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资源的。
6、需求, 稠油的开采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稠油的组成比较复杂, 含有大量的蜡质、 胶质、 沥青 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及少量重金属, 使其密度和粘度都远大于轻质原油, 常温下流动性较差, 开采和运输极为困难, 工业成本昂贵。 因此降低稠油粘度, 增强稠油流动性成为近年来油田 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0003 目前, 常用的降粘方法主要是物理和化学降粘法。 物理降粘法存在固定投资大、 能 耗高、 降粘有效期短等缺点。 化学降粘法耐温、 耐盐性差, 采出的稠油破乳脱水困难、 处理量 大, 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普通的聚丙烯胺类聚合物, 表面活性较低、 分子与稠油 亲和作用能力差、 乳化降粘。
7、效果差。 本发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丙烯酰胺, 马来酸酐 为原料, 通过水溶液聚合、 物理复配方法制备出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在原油中加入少量 该产品就可有效降低原油粘度, 提高稠油开采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该降粘剂是一种油溶性 聚合物, 在原油中加入少量该产品就可有效降低原油粘度。 0005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100重量份甲苯置于反应釜中, 然后加入3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915份苯乙烯, 超声分散30min后再依次加入511份马来酸酐, 35份丙烯酰胺, 将反应釜升温至。
8、60恒温 搅拌12h待单体完全溶解后向反应釜中充入60%氮气和40%氖气30min, 再将温度升至7580 , 向反应釜中缓慢加入0.8份过氧化苯甲酰, 保温反应4h后将温度降至6570, 加入16份 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继续保温反应23h, 出料, 得到新型稠油降粘剂。 0006 所述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在烧瓶中加入75份无水乙醇, 30份去离子水, 磁力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 再加入8份 硅烷偶联剂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在超声波震荡仪下超声处理2h, 加入45份纳米 CMK-3纳米粉, 剧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 在80、 氮气氛围。
9、下恒温油浴搅拌反应3h后将产物 离心分离, 用乙醇洗涤35次, 65真空干燥12h, 得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 称取20份十 八酸溶于50份二甲苯中, 然后将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在搅拌下均匀分散于其中, 在60 下恒温反应3h, 离心分离后在微波消解仪下140微波处理2h, 65真空干燥12h, 得到纳 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0007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该剂生产流程简单, 原料 相对容易获取, 制备过程中引入酰胺基团, 其能够与沥青质胶质及其他极性物质形成氢键, 降粘剂分子可形成氢键的作用渗透、 分散进入胶质和沥青质。
10、的片状分子之间, 拆散平面重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8794680 A 3 叠堆砌而成的聚集体, 降低原油结构粘度, 且降粘剂聚合物分子链能够在油中很好地舒展, 破坏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 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的引入, 纳米颗粒利用特殊的表面 效应能够作为成核点吸附蜡质在表面结晶、 析出, 改变蜡质的结晶行为, 破坏蜡晶原有的 维网状结构; 同时纳米颗粒表面所引入的强极性基团通过氮键作用吸附胶质、 衡青质在其 表面形成溶剂化层, 溶剂化层的存在既能阻止蜡晶之间连接形成网状结构, 又能拆散原稠 油体系中胶质和巧青质的平面重叠堆硕结构, 从而使稠油粘度大幅降低。 具体实施。
11、方式 0008 实施例1 称取100重量份甲苯置于反应釜中, 然后加入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9份苯乙烯, 超声分 散30min后再依次加入5份马来酸酐, 3份丙烯酰胺, 将反应釜升温至60恒温搅拌12h待单 体完全溶解后向反应釜中充入60%氮气和40%氖气30min, 再将温度升至7580, 向反应釜 中缓慢加入0.8份过氧化苯甲酰, 保温反应4h后将温度降至6570, 加入16份纳米KH550- CMK-3复合材料继续保温反应23h, 出料, 得到新型稠油降粘剂。 0009 上述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在烧瓶中加入75份无水乙醇, 30份去离子水, 磁力搅拌30m。
12、in使其混合均匀, 再加入8份 硅烷偶联剂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在超声波震荡仪下超声处理2h, 加入45份纳米 CMK-3纳米粉, 剧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 在80、 氮气氛围下恒温油浴搅拌反应3h后将产物 离心分离, 用乙醇洗涤35次, 65真空干燥12h, 得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 称取20份十 八酸溶于50份二甲苯中, 然后将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在搅拌下均匀分散于其中, 在60 下恒温反应3h, 离心分离后在微波消解仪下140微波处理2h, 65真空干燥12h, 得到纳 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0010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
13、同在于: 加入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12份苯乙烯, 11份马来酸 酐, 4份丙烯酰胺。 001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加入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15份苯乙烯, 8份马来酸酐, 5份丙烯酰胺。 0012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加入4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12份苯乙烯, 8份马来酸酐, 3份丙烯酰胺。 0013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加入4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9份苯乙烯, 11份马来酸酐, 5份丙烯酰胺。 0014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加入4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15份苯乙烯, 5份马来酸酐, 4份丙。
14、烯酰胺。 0015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加入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9份苯乙烯, 11份马来酸酐,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8794680 A 4 3份丙烯酰胺。 0016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加入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12份苯乙烯, 5份马来酸酐, 4份丙烯酰胺。 0017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加入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15份苯乙烯, 8份马来酸酐, 5份丙烯酰胺。 0018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只是不加入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0019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15、 不同在于: 只是用纳米CMK-3纳米粉代替纳米KH550-CMK-3复合材 料。 0020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只是制备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时不加入无水乙 醇。 0021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只是制备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时不进行超声处 理。 0022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只是制备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时不在微波消解 仪下进行微波处理。 0023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只是制备稠油降粘剂时用丙烯酸十八酯代替甲基丙烯 酸甲酯。 0024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完全相。
16、同, 不同在于: 只是制备稠油降粘剂时不加入马来酸酐。 0025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只是制备稠油降粘剂时不充入60%氮气和40%氖气。 0026 对比例9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 只是制备稠油降粘剂时将温度始终保持在6570。 0027 按下述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19与对比例19制备的稠油降粘剂进行性能测试: 稠油降粘剂降粘性能测试 取两份1000ml的稠油, 其中一份不加降粘剂, 另一份加入50mg的降粘剂, 同时放入 50 水浴锅中恒温搅拌, 分别测定两份稠油的粘度。 平行测定3次, 取平均值, 降粘率的计算方 法如下。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
17、8794680 A 5 0028 表1 稠油降粘剂降粘性能测试 实施例1-9可以发现, 当在实施例1所处于配比环境中, 制得的稠油降粘剂效果最好, 达 到了79.2, 而实施例2-9制备的稠油降粘剂不是特别理想, 仅仅只有20-60%之间, 可见其原 料的配比对于整个产物的降粘率有着巨大的影响, 实施例1的配比产生了出乎意料的降黏 效果, 可见在实施例1所述的原料配比下制备的稠油降粘剂分子量适中, 在原油中的溶解性 最好, 此时的降粘剂聚合物与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间协同作用最好, 因而得到的稠油 降粘剂降粘性能最优异, 另外对比例15说明在降粘剂聚合物中添加纳米KH550-CMK-3复合 材料可显著提高降粘剂降粘性能, 说明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与合成的聚合物能够协 同降粘, 对比例69说明制备稠油降粘剂时条件及原料的选择对其降粘性能有突出影响。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8794680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