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南***
  • 文档编号:8645099
  • 上传时间:2020-10-19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97.9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719754.0

    申请日:

    20180630

    公开号:

    CN108794680A

    公开日:

    201811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F220/14,C08F212/08,C08F222/06,C08F220/06,C08F2/44,C08K9/06,C09K8/588

    主分类号:

    C08F220/14,C08F212/08,C08F222/06,C08F220/06,C08F2/44,C08K9/06,C09K8/588

    申请人:

    福州兴创云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素兰,何琳

    地址:

    350500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凤城镇马祖西路2号

    优先权:

    CN20181071975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物理复配方法制备出稠油降粘剂,其所用原料按以下重量份配比:3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15份苯乙烯,5~11份丙烯酰胺,3~5份马来酸酐。本发明通过引发剂引发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得到一种油溶性聚合物,在原油中加入少量该产品就可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提高稠油开采率,适用于稠油油田的开发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100重量份甲苯置于反应釜中,然后加入3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15份苯乙烯,超声分散30min后再依次加入5~11份马来酸酐,3~5份丙烯酰胺,将反应釜升温至60℃恒温搅拌1~2h待单体完全溶解后向反应釜中充入60%氮气和40%氖气30min,再将温度升至75~80℃,向反应釜中缓慢加入0.8份过氧化苯甲酰,保温反应4h后将温度降至65~70℃,加入16份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继续保温反应2~3h,出料,得到新型稠油降粘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釜为陶瓷电加热反应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搅拌速度为300~40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在烧瓶中加入75份无水乙醇,30份去离子水,磁力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再加入8份硅烷偶联剂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在超声波震荡仪下超声处理2h,加入45份纳米CMK-3纳米粉,剧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在80℃、氮气氛围下恒温油浴搅拌反应3h后将产物离心分离,用乙醇洗涤3~5次,65℃真空干燥12h,得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称取20份十八酸溶于50份二甲苯中,然后将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在搅拌下均匀分散于其中,在60℃下恒温反应3h,离心分离后在微波消解仪下140℃微波处理2h,65℃真空干燥12h,得到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助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原油可采量和产量的不断下降,其开采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稠油的开采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稠油的组成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蜡质、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及少量重金属,使其密度和粘度都远大于轻质原油,常温下流动性较差,开采和运输极为困难,工业成本昂贵。因此降低稠油粘度,增强稠油流动性成为近年来油田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目前,常用的降粘方法主要是物理和化学降粘法。物理降粘法存在固定投资大、能耗高、降粘有效期短等缺点。化学降粘法耐温、耐盐性差,采出的稠油破乳脱水困难、处理量大,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普通的聚丙烯胺类聚合物,表面活性较低、分子与稠油亲和作用能力差、乳化降粘效果差。本发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物理复配方法制备出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在原油中加入少量该产品就可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提高稠油开采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该降粘剂是一种油溶性聚合物,在原油中加入少量该产品就可有效降低原油粘度。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100重量份甲苯置于反应釜中,然后加入3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15份苯乙烯,超声分散30min后再依次加入5~11份马来酸酐,3~5份丙烯酰胺,将反应釜升温至60℃恒温搅拌1~2h待单体完全溶解后向反应釜中充入60%氮气和40%氖气30min,再将温度升至75~80℃,向反应釜中缓慢加入0.8份过氧化苯甲酰,保温反应4h后将温度降至65~70℃,加入16份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继续保温反应2~3h,出料,得到新型稠油降粘剂。

    所述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在烧瓶中加入75份无水乙醇,30份去离子水,磁力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再加入8份硅烷偶联剂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在超声波震荡仪下超声处理2h,加入45份纳米CMK-3纳米粉,剧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在80℃、氮气氛围下恒温油浴搅拌反应3h后将产物离心分离,用乙醇洗涤3~5次,65℃真空干燥12h,得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称取20份十八酸溶于50份二甲苯中,然后将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在搅拌下均匀分散于其中,在60℃下恒温反应3h,离心分离后在微波消解仪下140℃微波处理2h,65℃真空干燥12h,得到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该剂生产流程简单,原料相对容易获取,制备过程中引入酰胺基团,其能够与沥青质胶质及其他极性物质形成氢键,降粘剂分子可形成氢键的作用渗透、分散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的片状分子之间,拆散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的聚集体,降低原油结构粘度,且降粘剂聚合物分子链能够在油中很好地舒展,破坏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的引入,纳米颗粒利用特殊的表面效应能够作为成核点吸附蜡质在表面结晶、析出,改变蜡质的结晶行为,破坏蜡晶原有的H维网状结构;同时纳米颗粒表面所引入的强极性基团通过氮键作用吸附胶质、衡青质在其表面形成溶剂化层,溶剂化层的存在既能阻止蜡晶之间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又能拆散原稠油体系中胶质和巧青质的平面重叠堆硕结构,从而使稠油粘度大幅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100重量份甲苯置于反应釜中,然后加入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份苯乙烯,超声分散30min后再依次加入5份马来酸酐,3份丙烯酰胺,将反应釜升温至60℃恒温搅拌1~2h待单体完全溶解后向反应釜中充入60%氮气和40%氖气30min,再将温度升至75~80℃,向反应釜中缓慢加入0.8份过氧化苯甲酰,保温反应4h后将温度降至65~70℃,加入16份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继续保温反应2~3h,出料,得到新型稠油降粘剂。

    上述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在烧瓶中加入75份无水乙醇,30份去离子水,磁力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再加入8份硅烷偶联剂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在超声波震荡仪下超声处理2h,加入45份纳米CMK-3纳米粉,剧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在80℃、氮气氛围下恒温油浴搅拌反应3h后将产物离心分离,用乙醇洗涤3~5次,65℃真空干燥12h,得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称取20份十八酸溶于50份二甲苯中,然后将中间产物纳米KH550/CMK-3在搅拌下均匀分散于其中,在60℃下恒温反应3h,离心分离后在微波消解仪下140℃微波处理2h,65℃真空干燥12h,得到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加入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份苯乙烯,11份马来酸酐,4份丙烯酰胺。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加入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苯乙烯,8份马来酸酐,5份丙烯酰胺。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加入4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份苯乙烯,8份马来酸酐,3份丙烯酰胺。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加入4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份苯乙烯,11份马来酸酐,5份丙烯酰胺。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加入4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苯乙烯,5份马来酸酐,4份丙烯酰胺。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加入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份苯乙烯,11份马来酸酐,3份丙烯酰胺。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加入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份苯乙烯,5份马来酸酐,4份丙烯酰胺。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加入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苯乙烯,8份马来酸酐,5份丙烯酰胺。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不加入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用纳米CMK-3纳米粉代替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制备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时不加入无水乙醇。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制备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时不进行超声处理。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制备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时不在微波消解仪下进行微波处理。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制备稠油降粘剂时用丙烯酸十八酯代替甲基丙烯酸甲酯。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制备稠油降粘剂时不加入马来酸酐。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制备稠油降粘剂时不充入60%氮气和40%氖气。

    对比例9

    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只是制备稠油降粘剂时将温度始终保持在65~70℃。

    按下述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1~9与对比例1~9制备的稠油降粘剂进行性能测试:

    稠油降粘剂降粘性能测试

    取两份1000ml的稠油,其中一份不加降粘剂,另一份加入50mg的降粘剂,同时放入 50℃水浴锅中恒温搅拌,分别测定两份稠油的粘度。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降粘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表1 稠油降粘剂降粘性能测试

    实施例1-9可以发现,当在实施例1所处于配比环境中,制得的稠油降粘剂效果最好,达到了79.2,而实施例2-9制备的稠油降粘剂不是特别理想,仅仅只有20-60%之间,可见其原料的配比对于整个产物的降粘率有着巨大的影响,实施例1的配比产生了出乎意料的降黏效果,可见在实施例1所述的原料配比下制备的稠油降粘剂分子量适中,在原油中的溶解性最好,此时的降粘剂聚合物与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间协同作用最好,因而得到的稠油降粘剂降粘性能最优异,另外对比例1~5说明在降粘剂聚合物中添加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可显著提高降粘剂降粘性能,说明纳米KH550-CMK-3复合材料与合成的聚合物能够协同降粘,对比例6~9说明制备稠油降粘剂时条件及原料的选择对其降粘性能有突出影响。

    关 键  词:
    一种 新型 稠油降粘剂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6450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