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pdf(2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779194.5 (22)申请日 2017.12.19 (73)专利权人 孙英杰 地址 261431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文峰路 街道宝石路157号 (72)发明人 孙英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100 代理人 刘淑风 (51)Int.Cl. C12C 1/1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 炉, 属于精酿啤酒原料加工领域。 麦芽焙炒炉结 构包括: 。
2、焙炒转鼓, 焙炒转鼓一端的料门处设有 料仓, 焙炒转鼓经水平设置的转轴与外部驱动组 件连接。 焙炒转鼓外侧设置封闭的热风腔室, 其 一, 依靠热风腔室中的热风间接加热焙炒转鼓内 的物料, 尤其适用于燃烧炉直接加热方式无法满 足特定工艺需要的情况, 也便于温度控制。 其二, 焙炒转鼓远离料门的一端还设计有筛板, 筛板上 开设筛孔, 热风腔室内、 筛板的前端连有转向管 段, 热风腔室通过转向管段、 筛板与焙炒转鼓相 通, 热风经转向管段换向后, 经筛板进入焙炒转 鼓内, 穿过物料层, 起到加热和翻动物料的目的、 保持物料相对湿度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0页 CN 2084549。
3、19 U 2019.02.01 CN 208454919 U 1.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焙炒转鼓、 及用于支撑焙炒转鼓的 机架; 所述焙炒转鼓一端的料门处设有料仓, 焙炒转鼓经水平设置的转轴与外部驱动组件 连接驱动, 焙炒转鼓内壁面处设有搅拌片; 所述焙炒转鼓外侧设置封闭的热风腔室, 并依靠热风腔室中的热风间接加热焙炒转鼓 内的物料; 所述焙炒转鼓远离料门的一端还设计有筛板, 筛板上开设筛孔, 热风腔室内、 筛板的前 端连有转向管段, 热风腔室通过转向管段、 筛板与焙炒转鼓相通, 并依靠热风腔室中的热风 内穿过焙炒转鼓直接加热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酿。
4、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腔室入口 外接新风换热设备, 新风换热设备包括: 燃烧室, 燃烧室上设有烟气口与热交换器相通, 并 在热交换器上设有新风进口、 与热风腔室入口相通的热风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腔室 外侧设置封闭的烟气腔室, 烟气腔室与热风腔室彼此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气腔室具有 相分隔的上腔与下腔, 下腔一端设烟气进口, 上腔对应烟气进口的一端设烟气出口, 下腔远 离烟气进口的一端与上腔远离烟气出口的一端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 2或4所述的一种。
5、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板的 后端设有镂空支撑板, 镂空支撑板通过轴套套接在转轴上, 并与焙炒转鼓内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 2或4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板的 后端设有物料挡板, 筛板与物料挡板之间预留有一定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为采 用一级或相串接的两级列管换热器, 其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换热管, 烟气走管程, 新风走壳 程。 8.根据权利要求1、 2、 4或7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 片分长叶片和短叶片, 长叶片与短叶片旋向相反、 并呈相。
6、间分布, 其中, 长叶片贯穿焙炒转 鼓长度设置, 长叶片分靠近料门的前段和远离料门的后段; 短叶片位于焙炒转鼓内壁中部, 其根部与焙炒转鼓内壁不完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焙炒转鼓中部 为直筒段、 前后两端为内径渐缩的喇叭筒段, 长叶片前段为短螺距锥螺旋, 后段为长螺距直 螺旋, 短叶片为长螺距直螺旋。 10.根据权利要求1、 2、 4、 7或9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焙 炒转鼓外壁设有环形带, 环形带处设有石墨盘根, 焙炒转鼓与热风腔室之间通过环形带处 的石墨盘根旋转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 2、 4、 。
7、7或9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焙 炒转鼓内设喷淋管, 喷淋管与中空的转轴相通, 并通过中空转轴外接水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 2、 4、 7或9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 仓与料门通过上下两段下料管可分离相连, 料门通过料门支架连接在机架上, 料门支架处 设有滑轨、 滑动气缸, 滑动气缸拉动料门沿滑轨滑动, 实现料门的启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仓下方的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08454919 U 2 下料管处设有至少设两个下料阀。 14.根据权利要求2、 7或13。
8、所述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 腔室中热风直接或间接加热物料后, 一路直接外排, 一路经热交换器返回热风腔室内, 形成 热风内循环。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08454919 U 3 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酿啤酒原料加工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 炉。 背景技术 0002 啤酒是以谷物、 水为主要原料, 加啤酒花 (或酒花制品) 经酵母发酵酿造而成, 含有 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发酵酒。 啤酒根据原料和发酵工艺, 通常可以分为精酿啤酒和工业啤 酒, 常见的百威、 喜力、 青岛和雪花等都是工业啤酒。 0003。
9、 从原料上看, 工业啤酒采用大米、 玉米、 淀粉等取代麦芽来控制成本, 成本低、 辅料 多, 所酿出的啤酒麦芽汁浓度非常低, 口感偏淡。 0004 而精酿啤酒通常只使用麦芽、 啤酒花、 酵母和水进行酿造, 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 剂。 与工业啤酒相比, 麦芽含量更多, 啤酒花添加更多, 所酿造出来的麦芽汁浓度更高, 具有 浓郁的香气, 厚重饱满的口感, 营养价值更高, 因此正迅速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 0005 在国内, 精酿主要以进口啤酒为主。 麦芽是精酿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 麦芽焙炒品 质的好坏, 对精酿啤酒的口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目前尚无专用的麦芽焙炒炉设备和成 熟的麦芽焙炒工艺。 麦芽在。
10、焙炒时, 多以人工操作为主, CN 2307792公开了一种麦芽焙炒炉 的简易设备, 在使用时, 还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 物料进料时, 需先将导料罩转到开口朝上, 上接加料漏斗, 出料时, 需打开出料口盖, 将导料罩转到开口朝下, 启动电机使物料经导料 罩流出, 其二, 焙炒滚筒内螺旋导料板的旋向朝向一个方向, 无法实现物料的均匀搅拌, 也 无法确保完全进出料。 其三, 燃烧炉直接加热方式无法满足除黑麦芽以外的产品工艺生产 的需要。 其四, 对焙炒转鼓外壁加热来对物料进行传热的方式, 无法达到物料均匀加热的目 的。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精酿。
11、啤酒用麦芽焙炒 炉。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 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包括: 焙炒转鼓、 及用于支撑焙炒 转鼓的机架; 所述焙炒转鼓一端的料门处设有料仓, 焙炒转鼓经水平设置的转轴与外部驱 动组件连接驱动, 焙炒转鼓内壁面处设有搅拌片; 0009 所述焙炒转鼓外侧设置封闭的热风腔室, 并依靠热风腔室中的热风间接加热焙炒 转鼓内的物料; 0010 所述焙炒转鼓远离料门的一端还设计有筛板, 筛板上开设筛孔, 热风腔室内、 筛板 的前端连有转向管段, 热风腔室通过转向管段、 筛板与焙炒转鼓相通, 并依靠热风腔室中的 热风内穿过焙炒转鼓。
12、直接加热物料。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热风腔室入口外接新风换热设备, 新风换热 说明书 1/7 页 4 CN 208454919 U 4 设备包括: 燃烧室, 燃烧室上设有烟气口与热交换器相通, 并在热交换器上设有新风进口、 与热风腔室入口相通的热风出口。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热风腔室外侧设置封闭的烟气腔室, 烟气腔 室与热风腔室彼此独立。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烟气腔室具有相分隔的上腔与下腔, 下腔一 端设烟气进口, 上腔对应烟气进口的一端设烟气出口, 下腔远离烟气进口的一端与上腔远 离烟气出口的一端相通。 0014 作为本。
13、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筛板的后端设有镂空支撑板, 镂空支撑板通 过轴套套接在转轴上, 并与焙炒转鼓内壁相连接。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筛板的后端设有物料挡板, 筛板与物料挡板 之间预留有一定空间。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热交换器为采用一级或相串接的两级列管换 热器, 其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换热管, 烟气走管程, 新风走壳程。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搅拌片分长叶片和短叶片, 长叶片与短叶片 旋向相反、 并呈相间分布, 其中, 长叶片贯穿焙炒转鼓长度设置, 长叶片分靠近料门的前段 和远离料门的后段; 短叶片位于焙炒转鼓内壁中部,。
14、 其根部与焙炒转鼓内壁不完全相连。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焙炒转鼓中部为直筒段、 前后两端为内径渐 缩的喇叭筒段, 长叶片前段为短螺距锥螺旋, 后段为长螺距直螺旋, 短叶片为长螺距直螺 旋。 0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焙炒转鼓外壁设有环形带, 环形带处设有石 墨盘根, 焙炒转鼓与热风腔室之间通过环形带处的石墨盘根旋转配合。 002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焙炒转鼓内设喷淋管, 喷淋管与中空的转轴 相通, 并通过中空转轴外接水源。 0021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料仓与料门通过上下两段下料管可分离相 连, 料门通过料门支架连接在机架。
15、上, 料门支架处设有滑轨、 滑动气缸, 滑动气缸拉动料门 沿滑轨滑动, 实现料门的启闭。 0022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料仓下方的下料管处至少设两个下料阀, 其 中, 上端的下料阀用于切断料斗出料, 其余下料阀用于避免潮气上串。 0023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 所述热风腔室中热风直接或间接加热物料后, 一 路直接外排, 一路经热交换器返回热风腔室内, 形成热风内循环; 烟气腔室中流出的烟气直 接外排。 002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是: 0025 针对麦芽焙炒转鼓: 0026 1) 焙炒转鼓内壁设搅拌片, 搅拌片分长短两。
16、种, 长叶片与短叶片旋向相反, 正转进 料时, 长叶片与短叶片一正一反, 使物料在焙炒转鼓内搅拌均匀; 长叶片与短叶片相间分 布, 物料在焙炒转鼓内从正转反转再正转再反转, 循环往复, 使物料在较短时间搅拌 均匀; 正转进料时, 搅拌片一长一短、 一正一反, 其一, 长叶片正转力矩短叶片反转力矩, 可保证进料完全, 其二, 因正转进料时, 短叶片反转, 使物料不会堆积在焙炒转鼓的一侧; 反 说明书 2/7 页 5 CN 208454919 U 5 转出料时, 长叶片与短叶片一长一短、 一反一正, 其一, 长叶片反转力矩短叶片正转力矩, 可保证出料完全, 其二, 因反转出料时, 短叶片正转, 会。
17、阻碍物料出料, 故其根部与焙炒转鼓 内壁不完全相连, 削弱正转力, 保证出料完全。 0027 2) 长叶片前段为短螺距锥螺旋, 后段为长螺距直螺旋, 短叶片为长螺距直螺旋,采 用以上结构, 便于物料在焙炒转鼓内搅拌均匀, 螺旋过渡设计, 便于实现快速进出料。 0028 3) 焙炒转鼓中部为直筒段、 前后两端为内径渐缩的喇叭筒段, 相对于直筒结构, 该 设计使物料集中在中部直筒段, 防止出现加热不均, 具体如下: 1) 前端喇叭筒形成一定斜度 的过渡, 其一, 便于进出料, 其二, 正转进料时, 配合盘旋的螺旋形叶片, 起到阻挡物料的作 用, 防止物料在前端堆积; 2) 后端喇叭筒形成一定斜度的。
18、过渡, 防止物料在后端侧堆积, 出 料时, 配合短叶片, 保证出料完全。 0029 2、 针对麦芽焙炒炉: 0030 1) 在焙炒转鼓外侧设置封闭的热风腔室, 并依靠热风间接加热焙炒转鼓内的物 料, 尤其适用于燃烧炉直接加热方式无法满足特定工艺需要的情况, 也便于温度控制; 设计 有转向管段、 筛板, 筛板上开设筛孔, 热风经转向管段换向后, 经筛板进入焙炒转鼓内, 穿过 物料层, 起到加热和翻动物料的目的、 保持物料相对湿度的目的。 优选方案1) , 在热风腔室 外侧设置封闭的烟气腔室, 燃烧室所产生的烟气送入热交换器内, 与新风口进入的新风进 行热交换后自烟气口进入烟气腔室, 热交换后的新。
19、风进入热风腔室。 设计烟气腔室旨在充 分利用烟气余热, 进一步加热热风, 间接加热物料。 优选方案2) , 烟气腔室中上腔、 下腔、 烟 气进口、 烟气出口的优化设计, 对烟气形成导向作用, 确保烟气在整个腔室中的合理分配, 具体的: 烟气自下腔一端进入, 逐渐弥漫在整个下腔中, 再经连接管由下腔的另一端进入上 腔的另一端, 逐渐弥漫在整个上腔中, 最后由上腔的一端流出。 优选方案3) , 热风外排之前 接入烘焙旋风器, 由烘焙旋风器除尘后外排, 烘焙旋风器连接烘焙风机, 借助烘焙风机使热 交换后的新风强制流动。 优选方案3) , 烟气外排之前接入烟气风机, 借助烟气风机使烟气强 制流动。 0。
20、031 2) 筛板的后端设有镂空支撑板, 优选由六块筋板拼接连接而成, 镂空设计旨在保 证通风顺畅, 支撑板设计旨在增加整体强度, 并为转轴提供支撑力。 优选方案, 在筛板前端 增设收集槽, 加热后的新风内穿过程中, 若有物料从筛板中带出, 则汇于收集槽中, 再由收 集槽出料口直接出料。 0032 3) 筛板的后端设有物料挡板, 物料挡板设计时, 尺寸不得小于筛板的尺寸, 并且不 能影响通风效果。 设计物料挡板目的在于: 其一, 防止焙炒转鼓内物料直接接触筛板, 减少 物料磨损, 其二, 防止物料将筛孔堵塞, 保证通风顺畅。 0033 4) 新风交换设备的热交换器为列管换热器, 包括壳体和壳体。
21、内的换热管, 烟气走 管程, 新风走壳程, 互不干涉。 多根换热管平行设置, 壳体中部设有折流隔板, 换热管轴向穿 接在折流隔板预留的管孔中, 多根换热管形成换热管束, 增强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效果。 0034 5) 焙炒转鼓外壁设有环形带, 设计环形带的目的在于, 其一, 可以增加焙炒转鼓的 整体强度, 其二, 环形带便于加工成一定的光滑度, 方便与耐高温石墨盘根形成旋转密封, 避免热风热量散失, 增强密封效果。 0035 6) 焙炒转鼓内设喷淋管, 喷淋管呈中心辐射状设于焙炒转鼓内部, 并与中空的转 轴相通, 喷淋管通过中空转轴外接水源, 保证焙炒过程中, 物料相对湿度的保持。 说明书 3/7。
22、 页 6 CN 208454919 U 6 0036 7) 新风交换设备的热交换器采用一级或相串接的两级热交换方式, 用户采用一级 还是两级热交换方式, 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必须满足以下两点, 其一, 确保烟气排放温度 达到环保要求, 其二, 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 若采用两级热交换方式, 烟气从末一级热交换 器排出, 新风自末一级热交换器进入。 0037 8) 料仓与料门通过上下两段下料管可分离相连, 料门通过料门支架连接在机架 上, 料门支架处设有滑轨、 滑动气缸, 滑动气缸拉动料门沿滑轨滑动, 实现料门的启闭。 进出 料在同一口, 下料管分上下两段, 料门与滑动气缸连接, 实现启闭的自动。
23、控制。 附图说明 0038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麦芽焙炒转鼓焙炒转鼓的主视图; 0039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麦芽焙炒转鼓焙炒转鼓的主视剖视图; 0040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麦芽焙炒转鼓焙炒转鼓的立体透视图; 0041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麦芽焙炒炉的立体图; 0042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麦芽焙炒炉的另一立体图; 0043 附图6是图5麦芽焙炒炉料门开启时的结构图; 0044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麦芽焙炒炉除去机壳的立体图; 0045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麦芽焙炒炉的剖视图 (箭头代表新风外排) ; 0046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麦芽焙炒炉的剖视图 (箭头代表新风内穿焙炒转鼓) ; 0047 附图10是本。
24、实用新型新风交换设备的结构图; 0048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转轴、 喷水管、 焙炒转鼓、 热风腔室、 烟气腔室的连接示意图; 0049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转轴、 喷水管及焙炒转鼓的连接示意图; 0050 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新风交换设备与麦芽焙炒炉的连接示意图; 0051 附图14是本实用新型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工艺流程图。 0052 图中, 1、 环形带, 2、 焙炒转鼓, 3、 直筒段, 4、 喇叭筒段, 5、 短叶片, 6、 长叶片, 7、 外部 驱动组件, 8、 料仓, 9、 机壳, 10、 机架, 11、 转向管段, 12、 料门, 13、 下料管, 14、 轴承, 15、 热交 。
25、换器, 1500、 一级热交换器, 1501、 二级热交换器, 16、 折流隔板, 17、 转轴, 18、 燃烧器, 19、 燃 烧室, 20、 风阀一, 21、 下料阀, 22、 喷淋管, 23、 筛板, 24、 物料挡板, 25、 镂空支撑板, 26、 料门 支架, 27、 托轮, 28、 风阀二, 29、 收集槽, 30、 烘焙旋风器, 31、 烘焙风机, 32、 烟气风机, 33、 连 接管, 34、 烟气出口, 35、 烟气进口, 36、 热风腔室, 37、 烟气腔室, 38、 新风交换设备。 图8、 9、 10 中箭头代表新风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结合附图1-14。
26、,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作以下详细说 明。 0054 1.1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0055 如附图4、 5、 6、 7、 8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包括: 机壳9、 机壳9的焙炒转鼓2、 及用于支撑焙炒转鼓2的机架10。 焙炒转鼓2一端的料门12处设有料仓 8, 焙炒转鼓2经水平设置的转轴17与外部驱动组件7连接驱动。 转轴17一端由机架10上的轴 承14支撑, 另一端由托轮27支撑, 外部驱动组件7包括电机、 电机输出端的减速机。 说明书 4/7 页 7 CN 208454919 U 7 0056 结合附图11, 针对焙炒转鼓2及物料加热方式优化。
27、设计, 其一, 在焙炒转鼓2外侧设 置封闭的热风腔室36, 并依靠热风腔室36中的热风间接加热焙炒转鼓2内的物料 (新风流向 见附图8) 。 其二, 在焙炒转鼓2远离料门12的一端还设计有筛板23, 筛板23上开设筛孔, 热风 腔室36内、 筛板23的前端连有转向管段11, 热风腔室36通过转向管段11、 筛板23与焙炒转鼓 2相通, 并依靠热风腔室36中的热风内穿过焙炒转鼓2直接加热物料 (新风流向见附图) 。【设 计意图: 在焙炒转鼓2外侧设置封闭的热风腔室36, 并依靠热风间接加热焙炒转鼓2内的物 料, 尤其适用于燃烧炉直接加热方式无法满足特定工艺需要的情况, 也便于温度控制; 设计 有。
28、转向管段11、 筛板23, 筛板23上开设筛孔, 热风经转向管段11换向后, 经筛板23进入焙炒 转鼓2内, 穿过物料层, 起到加热和翻动物料、 保持物料相对湿度的目的】 0057 结合附图10、 13, 针对热风来源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利用可燃物 燃烧所产生的烟气间接加热新风所得的洁净空气。 具体的: 热风腔室36入口外接新风换热 设备38, 新风换热设备38包括: 燃烧室19, 燃烧室19一侧设有燃烧器18, 可燃物在燃烧室19 内充分燃烧产生烟气, 燃烧室19上设有烟气口与热交换器15相通, 并在热交换器15上设有 新风进口、 与热风腔室入口相通的热风出口。【需说明, 。
29、本实施例设计有燃烧室19, 燃烧室19 供可燃物燃烧, 利用可燃物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加热新风,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 产 生热量加热新风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可燃物燃烧这一种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 还可以采用 如电热棒加热新风的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替代方式, 用户采用电热棒加热新风方式时, 只保留新风流通结构, 除去烟气流通结构】 0058 优选热交换器15为列管换热器, 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换热管, 多根换热管平行设 置, 壳体中部设有折流隔板16, 换热管轴向穿接在折流隔板16预留的管孔中, 多根换热管形 成换热管束, 烟气走管程, 新风走壳程。 0059 结合附图7、 11, 为充。
30、分利用新风换热设备38烟气余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 例中, 在热风腔室36外侧设置封闭的烟气腔室37, 烟气腔室37与热风腔室36彼此独立、 互不 干扰。 烟气腔室37具有相分隔的上腔3700与下腔3701, 下腔3701一端设烟气进口36, 上腔 3700对应烟气进口36的一端设烟气出口34, 下腔3701远离烟气进口36的一端与上腔3700远 离烟气出口34的一端通过连接管33相通。【工作流程: 如附图9、 10、 11、 13所示, 燃烧室19所 产生的烟气送入热交换器15内, 与新风口进入的新风进行热交换后自烟气口进入烟气腔室 37, 热交换后的新风进入热风腔室36。 设计意图:。
31、 设计烟气腔室37旨在充分利用烟气余热, 进一步加热热风, 间接加热物料, 如附图7所示, 烟气腔室37中上腔3700、 下腔3701、 烟气进 口36、 烟气出口34的优化设计, 对烟气形成导向作用, 确保烟气在整个腔室中的合理分配, 具体的: 烟气自下腔3701一端进入, 逐渐弥漫在整个下腔3701中, 再经连接管33由下腔3701 的另一端进入上腔3701的另一端, 逐渐弥漫在整个上腔3700中, 最后由上腔3700的一端流 出】 0060 结合附图14, 针对热风腔室36中热风、 和烟气腔室37中烟气去向设计, 在本实用新 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热风腔室36中热风直接或间接加热物料后, 。
32、一路直接外排, 一路返回热 交换器15内, 形成热风内循环; 烟气腔室37中流出的烟气直接外排。 0061 结合附图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热交换器15为一级或相串接的两级 热交换器15。【设计意图: 用户采用一级还是两级热交换方式, 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必须满 足以下两点, 其一, 确保烟气排放温度达到环保要求, 其二, 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 若采用两 说明书 5/7 页 8 CN 208454919 U 8 级热交换方式, 烟气从二级热交换器1501排出, 新风二级热交换器1501进入】 0062 结合附图14, 针对烟气和热风在自然状态下气流缓慢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
33、 个实施例中, 热风外排之前接入烘焙旋风器30, 由烘焙旋风器30除尘后外排, 烘焙旋风器30 连接烘焙风机31, 借助烘焙风机31使热风强制流动。 烟气外排之前接入烟气风机32, 借助烟 气风机32使烟气强制流动。 0063 结合附图8、 9、 11, 针对物料可能从筛板23中带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其一, 在筛板23前端增设收集槽29, 加热后的新风内穿过程中, 若有物料从筛板23中带出, 则汇于收集槽29中, 再由收集槽29出料口直接出料。 其二, 筛板23的后端设有物料挡板24, 筛板23与物料挡板24之间预留有一定空间。【设计意图: 物料挡板24设计时, 尺寸不得小于 。
34、筛板23的尺寸, 并且不能影响通风效果。 设计物料挡板24目的在于: 其一, 防止焙炒转鼓2内 物料直接接触筛板23, 减少物料磨损, 其二, 防止物料将筛孔堵塞, 保证通风顺畅】 0064 结合附图11、 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物料挡板23的后端设有镂空支撑 板25, 镂空支撑板25由六块筋板拼接连接而成, 镂空支撑板25通过轴套套接在转轴17上, 并 与焙炒转鼓2内壁相连接。【设计意图: 镂空设计旨在保证通风顺畅, 支撑板设计旨在增加整 体强度, 并为转轴17提供支撑力】 0065 结合附图1、 2、 3, 焙炒转鼓2内壁面处设有搅拌片, 针对搅拌片结构优化设计, 在本 实。
35、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搅拌片分长叶片6和短叶片5, 长叶片6与短叶片5旋向相反、 并呈 相间分布, 其中, 长叶片6贯穿焙炒转鼓2长度设置, 长叶片6分靠近料门12的前段和远离料 门12的后段; 短叶片5位于焙炒转鼓2内壁中部, 其根部与焙炒转鼓2内壁不完全相连。【设计 意图: 长叶片6与短叶片5旋向相反, 正转进料时, 长叶片6与短叶片5一正一反, 使物料在焙 炒转鼓2内搅拌均匀; 长叶片6与短叶片5相间分布, 物料在焙炒转鼓2内从正转反转再 正转再反转, 循环往复, 使物料在较短时间搅拌均匀; 正转进料时, 搅拌片一长一短、 一正 一反, 其一, 长叶片6正转力矩短叶片5反转力矩, 可保。
36、证进料完全, 其二, 因正转进料时, 短叶片5反转, 使物料不会堆积在焙炒转鼓的一侧; 反转出料时, 长叶片6与短叶片5一长一 短、 一反一正, 其一, 长叶片6反转力矩短叶片5正转力矩, 可保证出料完全, 其二, 因反转 出料时, 短叶片5正转, 会阻碍物料出料, 故其根部与焙炒转鼓2内壁不完全相连, 削弱正转 力, 保证出料完全】 0066 结合附图2、 3, 针对长短叶片结构优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长叶 片6前段为短螺距锥螺旋, 后段为长螺距直螺旋, 短叶片5为长螺距直螺旋。【设计意图: 搅拌 片采用以上结构, 便于物料在焙炒转鼓2内搅拌均匀, 螺旋过渡设计, 便于实现。
37、快速进出料】 0067 结合附图1、 3, 针对焙炒转鼓2结构优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焙炒 转鼓2中部为直筒段3、 前后两端为内径渐缩的喇叭筒段4。【设计意图: 焙炒转鼓2设计为中 部圆筒、 两端渐缩的喇叭筒结构, 相对于直筒结构, 该设计使物料集中在中部直筒段3, 防止 出现加热不均, 具体如下: 1) 前端喇叭筒形成一定斜度的过渡, 其一, 便于进出料, 其二, 正 转进料时, 配合盘旋的螺旋形叶片, 起到阻挡物料的作用, 防止物料在前端堆积; 2) 后端喇 叭筒形成一定斜度的过渡, 防止物料在后端侧堆积, 出料时, 配合短叶片5, 保证出料完全】 0068 结合附图1、。
38、 2、 3、 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焙炒转鼓2外壁设有环形带1, 环形带1处设有耐高温石墨盘根, 焙炒转鼓2与热风腔室36之间通过环形带处的耐高温石墨 盘根旋转配合。【设计意图: 设计环形带1的目的在于, 其一, 可以增加焙炒转鼓2的整体强 说明书 6/7 页 9 CN 208454919 U 9 度, 其二, 环形带1便于加工成一定的光滑度, 方便与耐高温石墨盘根形成旋转密封, 避免热 风热量散失, 增强密封效果】 0069 结合附图5、 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料仓8与料门12通过上下两段下料 管13可分离相连, 料门12通过料门支架26连接在机架9上, 料门支架。
39、26处设有滑轨、 滑动气 缸 (未图示) , 滑动气缸拉动料门12沿滑轨滑动, 实现料门12的启闭。【设计意图: 进出料在同 一口, 下料管13分上下两段, 料门12与滑动气缸连接, 实现启闭的自动控制】 0070 结合附图4、 5、 6、 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料仓8下方的下料管13处设有 三个下料阀21。 其中, 上端的下料阀21用于切断料斗出料, 其余两个下料阀21用于避免潮气 上串。 007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酿啤酒用麦芽焙炒炉, 其焙炒工艺如下: 0072 外部驱动组件7的电机启动, 焙炒转鼓2正转, 燃烧器18点火, 烟气风机32启动, 烘 焙风机31启动, 焙炒转。
40、鼓2开始预热, 焙炒炉下料阀21开启, 物料进入焙炒转鼓2, 进料完毕, 下料阀21关闭。 燃烧器18点火时, 可燃物在燃烧室19内燃烧, 燃烧所产生的烟气送入热交换 器15内, 与新风口进入的新风进行热交换后自烟气口进入烟气腔室37, 热交换后的新风进 入热风腔室36。 0073 如附图7、 11、 14所示, 烟气流通工艺: 在烟气风机32作用下, 烟气经一级热交换器 1500进入烟气腔室37, 由下腔3701一端进入, 逐渐弥漫在整个下腔3701中, 再经连接管33由 下腔3701的另一端进入上腔3701的另一端, 逐渐弥漫在整个上腔3700中, 最后由上腔3700 的一端流出, 后经二。
41、级热交换器1501与新风发生热交换后, 再经烟气风机32排出室外。 0074 如附图8、 9、 11、 14所示, 热风循环工艺: 热风进入热风腔室36内, 物料加热方式分 两种: 0075 方式一: 风阀一20开启, 风阀二28关闭时, 热风流向如附图8所示, 此时, 热风间接 加热焙炒转鼓2外壁; 0076 反之, 方式二: 风阀一20关闭, 风阀二28开启时, 热风流向如附图9所示, 热风经转 向管段11、 筛板23进入焙炒转鼓2内直接加热物料, 然后经料门12处的排风管排出。 0077 热风腔室36热风直接或间接加热物料后, 一路进入烘焙旋风器30, 除尘后直接外 排, 一路经二级热交。
42、换器1501、 一级热交换器1502返回热风腔室36内进入内循环。 其中, 物 料挡板24防止焙炒转鼓2内物料直接接触筛板23, 减少物料磨损, 还可以防止物料堵塞筛 孔, 保证通风顺畅。 0078 焙炒期间, 根据焙炒工艺需要, 打开喷淋管22喷水适量。 热风经料门12处的排风管 排出, 一路进入烘焙旋风器30, 除尘后外排, 在焙炒初期, 主要是外排潮气。 0079 焙炒结束后, 料门12开启, 外部驱动组件7的电机启动, 焙炒转鼓2反转出料, 完成 本次焙炒流程。 说明书 7/7 页 10 CN 208454919 U 10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10 页 11 CN 208。
43、454919 U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2/10 页 12 CN 208454919 U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3/10 页 13 CN 208454919 U 13 图6 说明书附图 4/10 页 14 CN 208454919 U 14 图7 说明书附图 5/10 页 15 CN 208454919 U 15 图8 说明书附图 6/10 页 16 CN 208454919 U 16 图9 图10 说明书附图 7/10 页 17 CN 208454919 U 17 图11 图12 说明书附图 8/10 页 18 CN 208454919 U 18 图13 说明书附图 9/10 页 19 CN 208454919 U 19 图14 说明书附图 10/10 页 20 CN 208454919 U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