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标记用油墨.pdf

  • 上传人:姓***
  • 文档编号:8628698
  • 上传时间:2020-10-11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670.5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06059.1

    申请日:

    20100126

    公开号:

    CN102300942B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D11/328,C09D11/36

    主分类号:

    C09D11/328,C09D11/36

    申请人:

    东海染工株式会社,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武藤真理子,镰田毅,杉村惠吾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9-01753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金龙河;樊卫民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记用油墨,用于标记至少外表面由树脂形成的物品的该外表面,标记后的耐磨损性及耐弯曲性优良。一种标记用油墨,含有有机溶剂、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其中,上述油溶性树脂,混合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上述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中,至少一种树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上述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中,其他的至少一种树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标记用油墨,为含有有机溶剂、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的油性油墨,用于标记聚烯烃树脂形成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树脂通过混合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而成,所述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中,至少一种丙烯酸树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所述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中,其他的至少一种丙烯酸树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用油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的各混合比率计算出的所述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在40~60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记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至少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记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至少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且分子结构中具有极性调节基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记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至少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且分子结构中具有极性调节基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记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调节基团为选自由羧基及其盐、以及羟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记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调节基团为选自由羧基及其盐、以及羟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标记包覆电线或该包覆电线用连接器等物品的外 表面的标记用油墨。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这种标记用油墨,在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物品的自 动标记方法中,公开了为了识别构成线束的包覆电线而用于对该包覆 电线的外表面进行标记的油墨。

    作为该油墨,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涂料、油墨(染料类、颜料类) 或UV油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4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工业上实际制造线束时,作为标记用油墨所要求的性能,特别是 标记后的识别性是很重要的。即,需要具备:在组装线束时用于确认 包覆电线与连接器的连接的识别性、以及在将组装到汽车等中的线束 进行整理或修理时用于拆卸确认的识别性。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当包覆电线之间的摩擦或包覆电线与连接器 的摩擦、或者线束的组装时、拆卸时包覆电线的弯曲等对标记后的包 覆电线进行处理时,如果油墨的耐磨损性及耐弯曲性不充分,则会产 生标记用油墨从包覆电线脱落而使识别性下降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油墨,存在如下问题:对于上述 的标记后的包覆电线的处理时非常重要的油墨的耐磨损性和耐弯曲性 没有任何考虑,使用通常的油墨无法满足上述性能。

    因此,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对至少外 表面由树脂形成的物品的该外表面进行标记、且标记后的耐磨损性及 耐弯曲性优良的标记用油墨。

    解决上述课题时,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对于 标记用油墨中作为油溶性树脂而含有的多种丙烯酸树脂,通过调节它 们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即,根据第一方面的记载,本发明为一种标记用油墨,含有有机 溶剂、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其特征在于,上述油溶性树脂通过 混合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而成,上述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中,至少一 种丙烯酸树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上述至少两种丙烯酸 树脂中,其他的至少一种丙烯酸树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

    由此,通过将标记用油墨中所含的上述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的酸 值及羟值的合计值分别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同时实现该标记用 油墨的耐磨损性和耐弯曲性。

    因此,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能够提供用于对至少外表面由树脂 形成的物品的该外表面进行标记、且标记后的耐磨损性及耐弯曲性优 良的标记用油墨。

    另外,根据第二方面的记载,本发明为第一方面所述的标记用油 墨,其特征在于,由上述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的各混合比率计算出的 上述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在40~60的范围内。

    由此,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第三方面的记载,本发明为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 的标记用油墨,其中,上述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 脂可以至少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

    另外,根据第四方面的记载,本发明为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 面所述的标记用油墨,其中,上述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 烯酸树脂,可以至少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 且分子结构中具有极性调节基团。

    另外,根据第五方面的记载,本发明为第四方面所述的标记用油 墨,其中,上述极性调节基团可以为选自由羧基及其盐、以及羟基组 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标记用油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标记用油墨,是通过喷墨方式对作为线束的 构成构件采用的包覆电线的包覆构件的外表面进行标记时使用的油 墨。

    上述包覆电线通过将裸电线用包覆构件包覆而构成。该包覆构件 通过利用挤出法等将具有热塑性的电绝缘性树脂成形而制作。该电绝 缘性树脂中,含有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或聚烯烃树 脂等。特别是在包覆电线的包覆构件中所采用的电绝缘性树脂,以往 广泛采用聚氯乙烯树脂。

    另外,近年来,对于汽车用线束中采用的包覆电线要求脱卤化, 因此开始采用聚烯烃树脂来代替现有的聚氯乙烯树脂。采用该聚烯烃 树脂的包覆构件,特别难以进行标记,用现有的标记用油墨不能充分 标记。

    在此,作为聚烯烃树脂,可以列举: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 烯、高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类、均聚丙烯、嵌段聚丙烯、无规聚丙烯 等聚丙烯类树脂等。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墨方式的喷出形式,可以是按需形式或连 续形式的任意一种。采用该连续形式的情况下,需要添加对油墨赋予 适当的导电性的成分,此时,必须在不影响本发明的范围内添加赋予 导电性的成分。

    另外,作为喷出的方式,可以采用例如:热喷墨方式、气泡喷墨(バ ブルジエツト)(注册商标)方式、压电方式、静电驱动器方式等中的任 意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以喷墨方式喷出后的标记用油墨的干燥没有特别 限制。干燥温度可以任意,可以是室温下的自然干燥或者利用规定温 度的热风、传导或辐射等的强制干燥。

    本实施方式中,标记用油墨含有有机溶剂、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 树脂。即,通过将油溶性染料和油溶性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得到。 另外,上述油溶性树脂中混合有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

    在此,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苄 醇等醇类溶剂、乙二醇、甘油等多元醇类溶剂;乙二醇单甲醚、乙二 醇单乙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剂;乙酸乙酯等酯类溶 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溶剂;正己烷、环 己烷、苯、甲苯、矿物油精等烃类溶剂;乙腈等腈类溶剂等,但不限 于以上这些溶剂。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丙酮。

    另外,标记用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可以根据其与所采用的油溶性染 料、油溶性树脂的关系适当混合使用。

    以下,作为油溶性染料,可以列举例如:C.I.溶剂黄2、13、14、 16、21、25、33、56、60、88、89、93、104、105、112、113、114、 157、160、163;C.I.溶剂红3、18、22、23、24、27、49、52、60、111、 122、125、127、130、132、135、149、150、168、179、207、214、 225、233;C.I.溶剂蓝7、14、25、35、36、59、63、67、68、70、78、 87、94、95、132、136、197;C.I.溶剂黑3、7、28、29;C.I.溶剂紫8、 13、31、33、36;C.I.溶剂橙11、55、60、63、80、99、114;C.I.溶剂 棕42、43、44;C.I.溶剂绿3、5、20等,但不限于以上的油溶性染料。

    此外,除油溶性染料以外,也可以使用能够用于本目的的分散染 料、颜料、还原染料、碱性染料等。可以列举例如:C.I.分散黄54、82、 160、C.I.分散红22、60、C.I.分散蓝14、197、C.I.分散紫13、28、31、 33、57、C.I.颜料黄147、C.I.颜料红181、C.I.还原红41、C.I.碱性蓝7 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未标注C.I.号的市售的油溶性染料。

    另外,标记用油墨中的油溶性染料,可以根据所要求的标记的色 调而适当混合使用。另外,该油溶性染料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标记的浓 度适当确定。

    以下,对油溶性树脂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标记用 油墨通过将油溶性染料和油溶性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得到,该油 溶性树脂中混合有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另外,上述油溶性树脂中, 除上述丙烯酸树脂以外,可以混合有其他树脂。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丙烯酸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丙烯酸 酯(甲酯、乙酯、羟乙酯、丙酯等各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甲酯、乙酯、 羟乙酯、丙酯等各酯)的均聚物、或这些单体的两种以上的共聚物、或 者这些单体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在此,作为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 有:乙烯、乙烯醇、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苯乙烯、丁 二烯、丙烯腈、丙烯酰胺等。上述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根据油墨的粘 度和被膜的强度等适当选择。

    另外,在丙烯酸树脂中混合的上述其他树脂,是在用于标记用油 墨的有机溶剂中溶解的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氯乙烯 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 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聚酰亚胺树脂、 脲树脂、ABS树脂、AS树脂、NBR、SBR、聚乙烯醇、聚乙烯醚等树 脂,但不限于以上这些树脂。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调节油溶性树脂中混合的各丙烯酸树 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丙烯酸树脂的酸值是指,中和该丙烯酸树脂1克中所含的 羧基(-COOH基)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参考标准:JIS K 0070)。 其中,在该羧基的全部或一部分为其盐(例如,-COONa)的状态时,是 指先恢复到酸(-COOH)的状态后再将其进行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 克数。因此,丙烯酸树脂的酸值与该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羧基及其盐 的数目相对应。

    另一方面,丙烯酸树脂的羟值是指,中和将该丙烯酸树脂1克中 所含的羟基(-OH基)乙酰化后水解生成的乙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 克数(参考标准:JIS K 0070)。因此,丙烯酸树脂的羟值与该丙烯酸树 脂中所含的羟基(-OH基)的数目对应。

    这样,上述酸值的单位与上述羟值的单位相同,可以进行比较。 因此,上述酸值和羟值的合计值,与该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羧基 (-COOH基)及其盐(例如,-COONa)的数目以及羟基(-OH基)的数目的 合计相对应。

    在此,羧基及其盐和羟基等均为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存在于丙烯 酸树脂的分子结构中,作为极性调节基团起作用。这些极性调节基团 在丙烯酸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大量存在时,会打乱该丙烯酸树脂的分子 排列,其结果,使该丙烯酸树脂具有柔软性。

    作为上述极性调节基团起作用的有:羧基及其盐、羟基、磺基及 其盐、磷酸基及其盐、烷氧基甲硅烷基等,本实施方式中,在其中优 选羧基及其盐、以及羟基。

    在此,在丙烯酸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引入羧基或其盐、或者羟基等 极性调节基团的方法,可以是已知方法中的任意方法,例如,可以在 丙烯酸树脂的聚合阶段作为单体所具有的极性基团而引入,另外,也 可以通过聚合后的某种反应向由聚合得到的丙烯酸树脂引入。

    作为前一种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使用丙烯酸或丙烯酸盐作为 丙烯酸树脂的聚合时的单体进行聚合,从而作为来自该丙烯酸或丙烯 酸盐的结构单元所具有的极性基团引入羧基或其盐。

    另一方面,作为后一种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使用丙烯酸酯或 乙酸乙烯酯作为丙烯酸树脂的聚合时的单体进行聚合,之后将聚合后 的树脂中所含的上述丙烯酸酯或乙酸乙烯酯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皂 化,从而引入羧基或其盐、或者羟基。

    在此,丙烯酸树脂的分子结构可以是直链高分子,也可以是支链 高分子。另外,在丙烯酸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引入的羧基或其盐、或者 羟基等极性调节基团,可以引入到丙烯酸树脂的主链中,也可以引入 到支链中。另外,上述极性调节基团可以引入到丙烯酸树脂的分子结 构的内部,也可以引入到分子末端。另外,羟基可以直接引入到丙烯 酸树脂的主链或支链中,也可以经由烷基等以羟烷基等的形式引入到 主链或支链中。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油溶性树脂中混合的至少两种丙烯酸树脂中, 至少一种丙烯酸树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 这表示:上述丙烯酸树脂中极性调节基团少,该丙烯酸树脂的分子排 列未被打乱。即,上述丙烯酸树脂是保持了硬度的丙烯酸树脂。

    这样的丙烯酸树脂是未积极地进行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羧基或其 盐、或者羟基等极性调节基团的操作、或者极轻度地进行了上述操作 的丙烯酸树脂。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丙烯酸树脂中,优选为 至少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丙烯酸树脂。即, 上述丙烯酸树脂,以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作为主 要的分子结构,在其分子结构中仅存在少量的极性调节基团,由此是 分子排列未被打乱、确保硬度的丙烯酸树脂。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对包覆电线的包覆 构件中所采用的电绝缘性树脂的胶粘性良好,并且,使被标记的部分 的耐磨损性提高的效果大。另外,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5以下的丙 烯酸树脂,对聚烯烃树脂的胶粘性更好,并且,使聚烯烃树脂上被标 记的部分的耐磨损性提高的效果更大。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油溶性树脂中混合的至少两种丙 烯酸树脂中,上述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以外 的丙烯酸树脂中,至少一种丙烯酸树脂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 上。这表示:上述丙烯酸树脂中引入了大量的极性调节基团,该丙烯 酸树脂的分子排列被明显打乱。即,上述丙烯酸树脂为柔软的丙烯酸 树脂。

    这样的丙烯酸树脂是积极地进行了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羧基或其 盐、或者羟基等极性调节基团的操作的丙烯酸树脂。另外,本实施方 式中,在上述丙烯酸树脂中,优选为至少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 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且具有选自由羧基及其盐、以及羟基组成的组中 的至少一种作为分子结构中的极性调节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即,上述 丙烯酸树脂,以来自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作为主要的 分子结构,且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极性调节基团,由此是分子排列 被明显打乱因而柔软的丙烯酸树脂。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这些丙烯酸树脂,在它们单独使 用的情况下,对包覆电线的包覆构件中所采用的电绝缘性树脂的胶粘 性并不太好,但是通过与上述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 树脂并用,可作为使标记用油墨中所含的油溶性树脂整体柔软的成分 起作用,特别是提高耐弯曲性而不使被标记的部分的耐磨损性下降的 效果大。

    由以上可知,本实施方式的标记用油墨中所含的油溶性树脂中, 为了提高对包覆电线的包覆构件中所采用的电绝缘性树脂的胶粘性和 耐磨损性,混合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另一 方面,为了提高耐弯曲性而不使油溶性树脂的耐磨损性下降,混合有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其结果是,上述标记用 油墨能够同时实现耐磨损性和耐弯曲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由上述油溶性树脂中混合的至少两种 丙烯酸树脂的各混合比率计算出的该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 合计值在40~60的范围内。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 40以下时,与该合计值在40~60的范围内时相比,有时耐弯曲性稍有 下降。相反地,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60以上时, 与该合计值在40~60的范围内时相比,有时耐磨损性稍有下降。

    因此,通过使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在40~60的 范围内,耐磨损性与耐弯曲性两种性能的平衡更加良好,从而可以进 一步提高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与上述相对,作为标记用油墨中所含的油溶性树脂,考虑使用酸 值及羟值的合计值具有大于10且小于70的值的单一的丙烯酸树脂。 进一步考虑使用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在40~60范围内的单一的丙烯酸 树脂。但是,这些情况下耐磨损性和耐弯曲性均不充分,不能达到本 发明的目的。

    另外,上述各丙烯酸树脂的使用量,可以根据由标记用油墨的粘 度、标记的色调和色浓度等求出的耐磨损性及耐弯曲性来适当确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标记用油墨,优选其粘度在0.3~3.5(mPa· s)的范围以内。标记用油墨的粘度在上述范围以内时,自喷墨喷嘴滴射 时的油墨的稳定性更良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用于对包覆电线的包覆构 件的外表面进行标记、且标记后的耐磨损性及耐弯曲性优良的标记用 油墨。

    由此,在包覆电线之间的摩擦或包覆电线与连接器的摩擦、或者 线束的组装时、拆卸时包覆电线的弯曲等对标记后的包覆电线进行处 理时,标记用油墨不会从上述外表面脱落,被标记的部分的识别性良 好。

    另外,能够提供在采用以现有的标记用油墨不能充分标记的聚烯 烃树脂而得到的包覆电线的包覆构件上进行标记后耐磨损性及耐弯曲 性也优良的标记用油墨。

    实施例1

    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标记用油墨,制造各实施例及其相对的 各比较例的油墨,评价它们的性能。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实施例3:

    A.油溶性树脂的准备

    准备聚合物A(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制、ダイヤナ一ルBR113)作为 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 聚合物A是主要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树脂,是分子量 为3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5℃、酸值为3.5、羟值为0的室温 下为固态的树脂。因此,是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3.5的丙烯酸树脂。

    另外,准备聚合物B(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アクトフロ一 UME-2005)作为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 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B是主要具有来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并 且具有羟基作为极性调节基团的树脂,是分子量为3000、酸值为0、 羟值为89.6、粘度为15000~20000(mPa·s)的室温下为液态的树脂。因 此,是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89.6的丙烯酸树脂。

    另一方面,为了进行比较,准备聚合物C(星光PMC株式会社制、 ハイロスX·HE-1018)作为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酸值及羟值的合 计值不在10以下并且也不在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C是主要 具有来自丙烯酸酯和苯乙烯的结构单元、并且具有羧基的盐作为极性 调节基团的树脂,是有效成分51%的乳液状态的树脂。乳液状态的树 脂的分子量难以测定,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理论值计为75℃, 乳液状态的表观酸值为23.0,羟值为0。因此,作为以有效成分换算、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45.1的丙烯酸树脂来处理。

    B.标记用油墨的制备

    使用1g C.I.溶剂蓝70作为油溶性染料,使用3g聚合物A和3g 聚合物B作为油溶性树脂,将它们在丙酮溶剂中充分搅拌、溶解,并 调节总量为100g后,用1.0μm的膜滤器过滤,得到实施例1的蓝色标 记用油墨。该实施例1的标记用油墨同时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 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A)和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 烯酸树脂(聚合物B)。

    另外,除了改变实施例1中聚合物A或聚合物B的使用量以外,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实施例2及实施例3的各蓝色标记 用油墨。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3的各标记用油墨,将其中使用的油溶 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以及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 合计值(酸值+羟值)示于表1。

    另一方面,为了进行比较,使用1g C.I.溶剂蓝70作为油溶性染 料,使用3g聚合物A作为油溶性树脂,并且不使用聚合物B,通过与 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例1的蓝色标记用油墨。该比较例1的 标记用油墨,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 A),但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

    另外,使用表1所示的油溶性染料和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通过 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例2~比较例8的各蓝色标记用油墨。 比较例2与比较例1同样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 酸树脂。比较例3和比较例4与比较例1相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 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B),但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 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比较例5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 以下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A),但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 上的丙烯酸树脂,取而代之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45.1的丙烯酸 树脂(聚合物C)。比较例6和比较例7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 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B),但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 下的丙烯酸树脂,取而代之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45.1的丙烯酸 树脂(聚合物C)。比较例8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 烯酸树脂和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的任一种,取 而代之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45.1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C)。对于 比较例1~比较例8的各标记用油墨,将其中使用的油溶性染料及油溶 性树脂的使用量、以及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酸值+ 羟值)示于表1。表1中,聚合物C的使用量是以有效成分换算的值。

    表1

    实施例4~实施例7:

    A.油溶性树脂的准备

    准备聚合物D(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制、ダイヤナ一ルBR64)作为 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 聚合物D是主要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树脂,是分子量 为6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酸值为2.0、羟值为0的室温 下为固态的树脂。因此,是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2.0的丙烯酸树脂。

    另外,准备聚合物E(星光PMC株式会社制、ハイロスX·F-52) 作为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 树脂。聚合物E是主要具有来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并且具有羧基 的盐作为极性调节基团的树脂,是有效成分40.5%的乳液状态的树脂。 乳液状态的树脂的分子量难以测定,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理论 值计为0℃,乳液状态的表观酸值为31.0、羟值为0。因此,作为以有 效成分换算、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6.5的丙烯酸树脂来处理。

    另一方面,为了进行比较,准备上述比较例5~比较例7的标记用 油墨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物C(星光PMC株式会社制、ハイロスX· HE-1018)作为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不在10以 下并且也不在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如上所述,聚合物C作为以有效 成分换算、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45.1的丙烯酸树脂来处理。

    B.标记用油墨的制备

    使用1g C.I.溶剂红233作为油溶性染料,使用2g聚合物D和以 有效成分换算为2.4g的聚合物E作为油溶性树脂,将它们在丙酮溶剂 中充分搅拌、溶解,并调节总量为100g后,用1.0μm膜滤器过滤,得 到实施例4的红色标记用油墨。该实施例4的标记用油墨同时含有酸 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D)和酸值及羟值的 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E)。

    另外,除了改变实施例4中聚合物D或聚合物E的使用量以外,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实施例5及实施例6的各红色标记 用油墨。另外,在实施例4中使用1g聚合物D、以有效成分换算为3g 的聚合物E、以及以有效成分换算为2g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45.1 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C),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实施例7 的红色标记用油墨。对于实施例4~实施例7的各标记用油墨,将其中 使用的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以及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 值及羟值的合计值(酸值+羟值)示于表2。表2中,聚合物E及聚合物C 的使用量是以有效成分换算的值。

    另一方面,为了进行比较,使用1g C.I.溶剂红233作为油溶性染 料,使用3g聚合物D作为油溶性树脂,并且不使用聚合物E和聚合物 C,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例9的红色标记用油墨。该 比较例9的标记用油墨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 脂(聚合物D),但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

    另外,使用表2所示的油溶性染料和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通过 与实施例4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例10~比较例14的各红色标记用油 墨。比较例10与比较例9同样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 的丙烯酸树脂。比较例11和比较例12与比较例9相反,含有酸值及 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E),但不含有酸值及羟 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比较例13和比较例14含有酸值 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D),但不含有酸值及 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取而代之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 计值为45.1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C)。对于比较例9~比较例14的各标 记用油墨,将其中使用的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以及油 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酸值+羟值)示于表2。表2中, 聚合物E及聚合物C的使用量是以有效成分换算的值。

    表2

    实施例8~实施例15:

    A.油溶性树脂的准备

    准备上述实施例4~实施例7的标记用油墨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物 D(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制、ダイヤナ一ルBR64)作为混合在油溶性树 脂中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如上所述,聚 合物D是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2.0的丙烯酸树脂。

    另外,准备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的标记用油墨的制造中使用的 聚合物B(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アクトフロ一UME-2005)和上述实施 例4~实施例7的标记用油墨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物E(星光PMC株式 会社制、ハイロスX·F-52)这两种树脂作为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如上所述,聚合物B是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89.6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E作为以有效成分 换算、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6.5的丙烯酸树脂来处理。

    B.标记用油墨的制备

    使用1g C.I.溶剂紫33作为油溶性染料,使用1g聚合物D、1g聚 合物B和以有效成分换算为1.2g的聚合物E作为油溶性树脂,将它们 在丙酮溶剂中充分搅拌、溶解,并调节总量为100g后,用1.0μm的膜 滤器过滤,得到实施例8的紫色标记用油墨。该实施例8的标记用油 墨同时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D)和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B及聚合物E)。

    另外,除了改变实施例8中聚合物D、聚合物B、聚合物E的各 使用量以外,通过与实施例8同样的操作,得到实施例9~实施例15的 各紫色标记用油墨。对于实施例8~实施例15的各标记用油墨,将其中 使用的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以及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 值及羟值的合计值(酸值+羟值)示于表3。表3中,聚合物E的使用量 是以有效成分换算的值。

    另一方面,为了进行比较,使用1g C.I.溶剂紫33作为油溶性染 料,使用3g聚合物B和以有效成分换算为1.2g的聚合物E作为油溶 性树脂,不使用聚合物D,通过与实施例8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例 15的紫色标记用油墨。该比较例15的标记用油墨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 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B及聚合物E),但不含有酸值及 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对于比较例15的标记用油墨, 将其中使用的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以及油溶性树脂整 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酸值+羟值)示于表3。表3中,聚合物E的 使用量是以有效成分换算的值。

    表3

    实施例16~实施例18:

    A.油溶性树脂的准备

    准备聚合物F(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制、ダイヤナ一ルBR116)作为 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 聚合物F是主要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树脂,是分子量 为4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0℃、酸值为7.0、羟值为0的室温 下为固态的树脂。因此,是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的丙烯酸树脂。

    另外,准备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及上述实施例8~实施例15的 标记用油墨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物B(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アクトフ ロ一UME-2005)、以及上述实施例4~实施例7及上述实施例8~实施例 15的标记用油墨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物E(星光PMC株式会社制、ハ イロスX·F-52)这两种树脂作为混合在油溶性树脂中的、酸值及羟值 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如上所述,聚合物B是酸值及羟值 的合计值为89.6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E作为以有效成分换算、酸值 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6.5的丙烯酸树脂来处理。

    B.标记用油墨的制备

    使用1g C.I.溶剂紫33作为油溶性染料,使用1.5g聚合物F、1.5g 聚合物B和以有效成分换算为1.5g的聚合物E作为油溶性树脂,将它 们在丙酮溶剂中充分搅拌、溶解,并调节总量为100g后,用1.0μm的 膜滤器过滤,得到实施例16的紫色标记用油墨。该实施例16的标记 用油墨同时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 F)和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B及聚合物 E)。

    另外,除了改变实施例16中聚合物F、聚合物B、聚合物E的各 使用量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6同样的操作得到实施例17~实施例18的 各紫色标记用油墨。对于实施例16~实施例18的各标记用油墨,将其 中使用的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以及油溶性树脂整体的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酸值+羟值)示于表4。表4中,聚合物E的使用 量是以有效成分换算的值。

    另一方面,为了进行比较,使用1g C.I.溶剂紫33作为油溶性染 料,使用3g聚合物F作为油溶性树脂,并且不使用聚合物B和聚合物 E,通过与实施例16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例16的紫色标记用油墨。 该比较例16的标记用油墨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 酸树脂(聚合物F),但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 树脂。

    另外,使用表4所示的油溶性染料和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通过 与实施例16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例17及比较例18的各紫色标记用 油墨。比较例17与比较例16同样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 上的丙烯酸树脂。比较例18与比较例16相反,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 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B及聚合物E),但不含有酸值及 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对于比较例16~比较例18的各 标记用油墨,将其中使用的油溶性染料及油溶性树脂的使用量、以及 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酸值+羟值)示于表4。表4中, 聚合物E的使用量是以有效成分换算的值。

    表4

    然后,对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8及比较例1~比较例18的各标记 用油墨,评价其性能。使用上述各标记用油墨在包覆电线上标记,对 标记后的耐磨损性和耐弯曲性进行评价。以下,对标记试验、耐磨损 性试验及耐弯曲性试验的各方法进行说明。

    标记试验:

    使用压电方式的喷墨装置(喷嘴径:0.1mm),将各标记用油墨喷出 到聚烯烃树脂包覆电线(外径:1.3mm)的包覆构件的白色外表面上,在 室温下干燥。在标记部分,沿着与包覆电线的轴方向的垂直方向在整 个外周标记约3mm宽度的线。线上的油墨的喷出量约为40μl,干燥后 的标记部分的被膜的厚度约为2μm。

    耐磨损性试验:

    将一根标记后的包覆电线水平放置,在标记部分上载置20mm见 方的白色毛毡试验片,以20N的力从上部对其加压。在该状态下沿电 线轴方向以20mm的振幅往返20次,对标记部分进行磨损。目视观察 磨损后的标记部分的状态和毛毡试验片的状态,按照以下记载的“○、 △、×”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另外,对3根包覆电线进行评价,将它 们中最差的结果作为评价结果。

    ○:保持标记部分,几乎不发生脱落、延伸(因磨损导致的蹭落产 生的油墨向白色部分的延伸)、向毛毡试验片上的转移,容易识别标记。

    △:在标记部分观察到轻微的脱落或延伸(因磨损导致的蹭落产生 的油墨向白色部分的延伸),也存在向毛毡上的转移,但仍可以识别标 记。

    ×:标记部分的脱落或延伸(因磨损导致的蹭落产生的油墨向白色 部分的延伸)严重,难以识别标记。

    耐弯曲性试验:

    在以2mm的间隔在平板上垂直地固定的两根钉之间插入一根标 记后的包覆电线,使标记部分恰好为弯曲点,左右各弯曲180°。重复 5次该动作后,将弯曲后的包覆电线从两根钉之间取出,在用拇指和食 指抓住包覆电线的标记部分的状态下,沿电线轴方向以5N的力抽拔, 从而在指间进行摩擦。目视观察重复5次该动作后的标记部分的状态, 按照以下记载的“○、△、×”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另外,对3根包 覆电线进行评价,将它们中最差的结果作为评价结果。

    ○:保持标记部分,没有出现破坏、脱落、向手指上的转移,容 易识别标记。

    △:没有出现标记部分的破坏、脱落,不过一部分上可观察到裂 纹、折痕,也存在向手指上的转移。但是,仍可以识别标记。

    ×:出现标记部分的破坏、脱落,由手指摩擦导致的脱落严重, 难以识别标记。

    将如上所述进行的耐磨损性试验及耐弯曲性试验的评价结果示于 表5。在此,耐磨损性试验和耐弯曲性试验这两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均以 ○和△为合格,以×为不合格。

    另外,关于各标记用油墨,在表5中示出这些标记用油墨所使用 的丙烯酸树脂中,是否含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 脂和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以及油溶性树脂整 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酸值+羟值)的值。

    表5

    根据该表5,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18的各标记用油墨,为混合有 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1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和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 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作为其中所含有的油溶性树脂的油墨。可知,这 些实施例的各标记用油墨的标记后的耐磨损性及耐弯曲性均优良,均 不会发生标记用油墨从包覆电线的外表面脱落的情况,标记部分的识 别性均良好。

    与这些实施例相对,比较例1~比较例18的各标记用油墨的耐磨 损性或耐弯曲性的任何一种性能均不充分,评价结果均为×。

    另外,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8中,实施例1、2、4、5、7、8、 11、12、13、14的各标记用油墨,均为混合有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 5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和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为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 并且油溶性树脂整体的酸值及羟值的合计值在40~60的范围内的标记 用油墨。可以看出这些标记用油墨对于聚烯烃树脂包覆电线在标记后 的耐磨损性及耐弯曲性这两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均为○,能够更好地确 认到本发明的效果。

    即可知,上述实施例1、2、4、5、7、8、11、12、13、14的各标 记用油墨,在用现有的标记用油墨标记不充分的、采用聚烯烃树脂而 形成的包覆电线的包覆构件上,其标记后的耐磨损性及耐弯曲性优良, 标记用油墨不会从上述外表面脱落,被标记的部分的识别性良好。

    另外,实施本发明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列举以下的各 种变形例。

    (1)除了可以用于作为线束的构成构件而采用的包覆电线以外,也 可以用于连接器、管、带、罩或夹头等物品的标记。

    (2)本发明除了可以用于汽车用线束以外,也可以用于建筑物用、 住宅用的线束等。

    (3)本发明的标记用油墨,除了可以通过喷墨方式使用以外,也可 以在辊式涂布、浸渍方式的浸渍施加等各种施加方法中使用。

    关 键  词:
    标记 油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标记用油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6286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