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5R)-(-)-3-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R5R)-(-)-3-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391088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3.05 CN 102391088 B (21)申请号 201110261873.4 (22)申请日 2011.09.06 C07C 49/747(2006.01) C07C 49/753(2006.01) C07C 49/697(2006.01) C07C 45/74(2006.01) C07D 307/46(2006.01) A61K 8/49(2006.01) A61K 8/35(2006.01) A61Q 17/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地址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2、龙蟠路 159 号 专利权人 福建省清流县闽山化工有限公司 赣州市林业局 (72)发明人 王石发 兰蓝 杨益琴 黄敬怡 徐徐 鲍名凯 赖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2204 代理人 邱兴天 US 5178852 A,1993.01.12, 第 1-2 栏、 第 8 栏 . US 5178852 A,1993.01.12, 第 1-2 栏、 第 8 栏 . US 5730960 A,1998.05.24, 全文 . 刘兵等 . 左旋 - 蒎烯选择性氧化合成右旋 诺蒎酮的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 .2010, 第 34 卷 ( 第 2。
3、 期 ), 第 89-94 页 . (54) 发明名称 (1R, 5R)-(-)-3-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 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1R,5R)-(-)-3- 芳亚甲 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紫外 线吸收剂为 (1R,5R)-(-)-3-(4 - 羟基亚苄基 ) 诺蒎酮、 (1R,5R)-(-)-3-(4 - 羟基 -3 - 甲 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 (1R,5R)-(-)-3-(2 - 羟 基 -3 - 甲 氧 基 亚 苄 基 ) 诺 蒎 酮、 (1R,5R)-(-)-3-(4 - 氯 亚 苄 基 ) 诺 蒎 酮 或 (1R,5R)-(-。
4、)-3-(呋喃-2-基亚甲基)诺蒎酮。 本发明以廉价易得的 - 蒎烯为原料, 经选择性 氧化制得具有与樟脑相似的双环结构的诺蒎酮, 再与不同结构的芳香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 合成 紫外线吸收剂。具有合成路线简单、 操作简便经 济、 得率高、 污染少等优点, 克服了樟脑合成路线 长、 价格高等不足。 所合成的紫外线吸收剂具有紫 外吸收效果好、 紫外吸收光谱范围广以及稳定性 好等优点, 在吸收紫外线中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 景。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李虎强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
5、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391088 B CN 102391088 B 1/1 页 2 1.(1R,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其特征在于, 结构通式为 : 式中, Ar 为。 2.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1R,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 蒎烯经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转化成诺蒎酮 ; 在碱催化作用下, 诺 蒎酮与芳香族醛进行羟醛缩合生成 (1R,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 反 应式为 : 。 3.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1R,5R)-(。
6、-)-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在吸收紫外线 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91088 B 2 1/7 页 3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 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 (1R, 5R)-(-)-3- 芳亚甲 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紫外线辐射量随着臭氧层的破坏不断增加, 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已被世界范围所认 识。 皮肤科学界将太阳光中所含紫外线分为200280nm的短波紫外线(UVC)、 280320nm 的中波长紫外线(UVB)和320400nm的。
7、长波紫外线(UVA), 其中280nm以下的紫外线被臭 氧层吸收而不能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会给人们的皮肤带来各种影响, UVB 能引起 皮肤产生红斑或水疱, 促进黑色素形成, 使皮肤产生色素沉着, 致使褐斑的形成, 是主要的 防范对象。以前曾认为 UVA 对皮肤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但通过电子显微镜或组织化学的方 法均已证明接受过量的 UVA 照射会给皮肤带来一定的影响, UVA 段紫外光与 UVB 不同, 其能 量可以达到皮肤真皮层, 给血管壁或结合组织中的弹性纤维带来缓慢的变化, 从而引起皮 肤的褐色化、 皮肤弹性下降, 促进皱纹的发生, 使人急剧老化, 另外还能促进红斑反应甚至 引发。
8、光毒性或光敏反应。敏感皮肤在日光下连续经过 UVB 和 UVA 的辐射还能损伤 DNA 使免 疫力下降, 甚至诱发皮肤癌。所以防御过量的 UVA、 UVB 照射保护人体免受伤害、 延缓衰老显 得尤为重要。化妆品用理想紫外线吸收剂应具备如下性质 : 能够吸收 280 360nm 的紫外 光 ; 消光系数高, 用量少 ; 不受化妆品中溶剂的影响 ; 水溶性小 ; 无毒无光毒性 ; 不和皮肤及 化妆品组分起反应, 且相溶性好 ; 不引起皮肤干燥, 无异味, 价格低廉等特点。 0003 可用于化妆品的紫外线吸收剂有 60 多种, 但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各国对紫外线吸 收剂的使用均有严格的限定。其中, 。
9、美国 FDA 于 1993 年批准可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有 16 种, 欧盟于 2000 年批准允许使用的有 24 种, 日本 2001 年允许使用的有 27 种。我国 2007 年 化妆品卫生规范 中规定, 化妆品组中可用的化学防晒剂包括樟脑类、 桂皮酸酯类、 水杨 酸类、 苯甲酸类、 苯酮类、 三嗪类、 苯唑类等。 0004 目前用作紫外线吸收剂的萜烯类化合物主要是樟脑衍生物, 包括 3- 亚苄基樟脑、 4- 甲基苄亚基樟脑、 亚苄基樟脑磺酸、 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等衍生物。( 叔丁基 ) 亚苄 基樟脑衍生物不仅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 同时也可作抗氧剂和药物用于治疗皮肤过敏、 消 炎等, 而。
10、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是一种广谱紫外线吸收剂, 吸光范围在 290 390nm 之 间, 且在 345nm 处具有最高的吸收峰。合成樟脑作为萜烯类化合物, 其合成过程存在合成路 线长、 环境污染大等缺点, 而天然樟脑则存在价格高、 来源少等不足之处。 为此, 开发新型的 萜烯类紫外线吸收剂尤显紧迫。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目的 :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使其具有吸收紫外线谱广、 稳定性强、 制备简 说 明 书 CN 102391088 B 3 2/7 页 4 单等优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
11、上述一种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 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 0006 技术方案 :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0007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结构通式为 : 0008 0009 式中, Ar 为或或或或(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具体结构和名称如下 : 0010 (1R, 5R)-(-)-3-(4 - 羟基亚苄基 ) 诺蒎酮, (1) ; 0011 (1R, 5R)-(-)-3-(4-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诺 蒎酮, (2) ; 0012 (1R, 5R)-(-)-3。
12、-(2 - 羟基 -3 - 甲氧基亚苄基 ) 诺 蒎酮, (3) ; 0013 (1R, 5R)-(-)-3-(4 - 氯亚苄基 ) 诺蒎酮, (4) ; 0014 (1R, 5R)-(-)-3-( 呋喃 -2 - 基亚甲基 ) 诺蒎酮, (5) ; 0015 一种制备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 具体过程为 : - 蒎烯经高酸性锰酸钾氧化, 转化成诺蒎酮 ; 在碱催化作用下, 诺蒎酮与芳香族醛进行 羟醛缩合生成系列诺蒎酮衍生物。诺蒎酮为无色油状诺蒎酮液体, 得率为 83.9, 纯度为 95.04, 比旋光度 a +27.3 (c 1.0, CCl3)。
13、。 0016 上述的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在吸收紫外线中的应 用。 0017 上述的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在吸收紫外线中的应 用 ; 其中,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为 (1R, 5R)-(-)-3-(4 - 羟 说 明 书 CN 102391088 B 4 3/7 页 5 基亚苄基 ) 诺蒎酮、 (1R, 5R)-(-)-3-(4 - 羟基 -3 - 甲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 (1R, 5R)-(-)-3-(2 - 羟基 -3 - 甲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 (1R, 5R)。
14、-(-)-3-(4 - 氯亚苄基 ) 诺蒎酮、 (1R, 5R)-(-)-3-( 呋喃 -2 - 基亚甲基 ) 诺蒎酮或它们的混合物。 0018 有益效果 :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 线吸收剂具有的突出优点是 : 本发明以廉价易得的 - 蒎烯为原料, 经选择性氧化制得具 有与樟脑相似的双环结构的诺蒎酮, 再与不同结构的芳香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 合成紫外 线吸收剂, 具有合成路线简单、 操作简便经济、 得率高、 污染少等优点, 克服了樟脑合成路线 长、 价格高等不足。 所合成的紫外线吸收剂具有紫外吸收效果好、 紫外吸收光谱范围广等优 点,。
15、 在吸收紫外线中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是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的光降解测定结果图 ; 0020 图 2 是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的吸光度值变化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 0022 实施例 1 : 诺蒎酮的制备 0023 诺蒎酮的制备方法, 可以参照文献 左旋 - 蒎烯选择性氧化合成右旋诺蒎酮的 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0, 34(2), 89-94 中公开的方法进行。也可以使 用以下方法 : 0024 在配有搅拌器、 温度计、。
16、 恒压加料漏斗和回流冷凝管的 10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丙 酮、 硫酸和 - 蒎烯, 冰浴冷却至 15左右, 分批加入充分碾细的 KMnO4, 在 1 1.5h 内 加完。移去冰浴, 在室温下继续反应 5 6h。反应结束后, 用砂芯漏斗过滤除去 MnO2, 再 用丙酮洗涤固体残渣。用旋转浓缩仪回收丙酮, 剩余物中加入环己烷, 用饱和食盐水洗 涤至中性后, 用无水 Na2SO4干燥有机层, 常压下蒸去环己烷后, 再减压精馏, 收集 100 102 /2.7kPa 馏分, 得到无色油状液体的中间产物诺蒎酮, 纯度为 95.3, 比旋光度为 0025 实施例 2 : (1R, 5R)-(-)-3- 。
17、芳亚甲基诺蒎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制备 0026 在碱催化作用下, 取实施例 1 制备的 (1R, 5S)-(+)- 诺蒎酮, 分别与对羟基苯 甲醛、 香兰素、 邻香兰素、 对氯苯甲醛、 糠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 进一步脱水后得到 (1R, 5R)-(-)-3-(4 - 羟基亚苄基 ) 诺蒎酮 (1)、 (1R, 5R)-(-)-3-(4 - 羟基 -3 - 甲氧基亚 苄基 ) 诺蒎酮 (2)、 (1R, 5R)-(-)-3-(2 - 羟基 -3 - 甲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 (3)、 (1R, 5R)-(-)-3-(4 - 氯亚苄基 ) 诺蒎酮 (4)、 (1R, 5R)-(-)-3-( 呋喃 -。
18、2 - 基亚甲基 ) 诺蒎 酮 (5)。 0027 (1R, 5R)-(-)-3-(4 - 羟基亚苄基 ) 诺蒎酮 (1) 的制备 : 0028 将 1.38g(0.01mol) 诺 蒎 酮、 浓 度 为 10 的 叔 丁 醇 钾 叔 丁 醇 溶 液 30ml 和 1.83g(0.015mol) 对羟基苯甲醛加入配有搅拌器、 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 100mL 三口烧瓶 中, 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 7 8h 至诺蒎酮转化率达 95以上 (GC 跟踪检测 )。反应液经 乙酸乙酯萃取 3 次, 合并的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 经无水 Na2SO4干燥、 过滤、 说 明 书 CN 1023910。
19、88 B 5 4/7 页 6 浓缩后得到黄色固体粗产物, 再用丙酮溶解, 回流至溶液透明、 经过滤后滤液放置数天进行 重结晶, 得到无色透明的 (1R, 5R)-(-)-3-(4- 羟基亚苄基 ) 诺蒎酮晶体, 得率为 38.8, GC 纯度 97.4 ; m.p.199.6 200.6 ;(c 0.6, CCl3) ; FT-IR(KBr)n(cm-1) : 3378(nO-H), 2962 2911(nC-H), 1669(nC O), 1607 1469( 苯环, nasC C), 987 647( 单取 代苯环, tC-H) ; EI-MS m/z( ) : 242(M+, 100),。
20、 227(M+-15, 31), 199(227-C2H4, 42), 186(22), 171(47), 132(56), 107(54), 83(35), 55(53), 41(34)。 0029 (1R, 5R)-(-)-3-(4 - 羟基 -3 - 甲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 (2) 的制备 : 0030 将 1.38g(0.01mol) 诺 蒎 酮、浓 度 为 10 的 叔 丁 醇 钾 甲 苯 溶 液 30ml 和 1.824g(0.012mol) 香兰素 (3- 甲氧基 -4- 羟基苯甲醛 ) 加入配有搅拌器、 温度计和回流 冷凝器的 100mL 三口烧瓶中, 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 1。
21、0 12h, 诺蒎酮转化率达 70 80, 其中有约 10 15的副产物和 70 75的主产物。反应液经乙酸乙酯萃取 3 次, 合 并的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 经无水 Na2SO4干燥、 过滤、 浓缩后得到黄色固体 粗产物, 再用丙酮溶解, 加少许乙醇并回流至溶液透明、 经过滤后滤液放置数天进行重结 晶, 得到无色透明的 (1R, 5R)-(-)-3-(4- 羟基 -3- 甲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晶体, 得率为 19.2, GC 纯度 95.3, m.p.173.5 1742,(c 0.32, CCl3)。FT-IR(KBr) v(cm-1) : 3238(vO-H), 2966 2。
22、901(vC-H), 1674(vC O), 1593 1440( 苯环, vasC C), 1307 1130(vO-CH3), 856 619(C-H) ; EI-MS m/z( ) : 272(M+, 100), 257(19), 229(18), 203(30), 162(26), 137(24), 115(21), 91(20), 83(16), 55(33), 41(19)。 0031 (1R, 5R)-(-)-3-(2 - 羟基 -3 - 甲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 (3) 的制备 : 0032 将 2.76g(0.02mol) 诺 蒎 酮、浓 度 为 20 的 叔 丁 醇 钾 甲。
23、 苯 溶 液 30ml 和 3.65g(0.024mol)邻香兰素(3-甲氧基-2-羟基苯甲醛)加入配有搅拌器、 温度计和回流冷 凝器的 100mL 三口烧瓶中, 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 20 22h, 诺蒎酮转化率为 50。反应液 经甲苯萃取3次, 合并的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 经无水Na2SO4干燥、 过滤、 浓缩 后得到黄色固体粗产物, 再用丙酮溶解, 加少许乙醇并回流至溶液透明、 经过滤后滤液放置 数天进行重结晶, 得到无色透明的 (1R, 5R)-(-)-3-(2- 羟基 -3- 甲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晶 体, 得率为 47.1, GC 纯度 96.8, m.p.195.2 。
24、195.6,(c 0.24, CCl3) ; FT-IR(KBr)v(cm-1) : 3246(vO-H), 2959 2935(vC-H), 1673(vC O), 1597 1440( 苯环, vasC C), 13011201(vO-CH3), 795726(C-H) ; EI-MS m/z() : 272(M +, 30), 231(100), 213(14), 197(13), 161(24), 137(21), 128(12), 115(21), 91(21), 55(33), 41(19)。 0033 (1R, 5R)-(-)-3-(4 - 氯亚苄基 ) 诺蒎酮 (4) 的制备 。
25、: 0034 将 1.38g(0.01mol) 诺 蒎 酮、浓 度 为 10 的 甲 醇 钠 叔 丁 醇 溶 液 30ml 和 1.68g(0.012mol) 对氯苯甲醛加入配有搅拌器、 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 100mL 三口烧瓶 中, 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 5 8h, 诺蒎酮转化率达 100。反应液加入饱和食盐水并用乙 酸乙酯萃取 3 次, 合并的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 经无水 Na2SO4干燥、 过滤、 浓 缩后得到黄色固体粗产物, 再用丙酮溶解, 加少许乙醇并回流至溶液透明、 经过滤后滤液放 置数天进行重结晶, 得到黄色透明的 (1R, 5R)-(-)-3-(4- 氯亚苄基 ) 。
26、诺蒎酮晶体, 得率为 85.5, GC 纯度 97.8, m.p.109.7 110.7,(c 0.31, CCl3) ; FT-IR(KBr) v(cm-1) : 2984 2874(vC-H), 1686(vC O), 1686 1407( 苯环, vasC C), 979 686( 苯环对取 代 ) ; EI-MSm/z( ) : 260(M+, 97), 245(54), 217(54), 204(21), 189(39), 165(31), 150(48), 说 明 书 CN 102391088 B 6 5/7 页 7 141(47), 125(48), 115(100), 83(7。
27、8), 55(89)。 0035 (1R, 5R)-(-)-3-( 呋喃 -2 - 基亚甲基 ) 诺蒎酮 (5) 的制备 : 0036 将 1.38g(0.01mol) 诺 蒎 酮、浓 度 为 10 的 NaOH 乙 醇 溶 液 30ml 和 1152g(0.012mol) 糠醛加入配有搅拌器、 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 100mL 三口烧瓶中, 氮气保 护下回流反应 4 4.5h, 诺蒎酮转化率达 93.6。反应液加入饱和食盐水并用乙酸乙酯 萃取 3 次, 合并的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 经无水 Na2SO4干燥、 过滤、 浓缩后得 到黄色固体粗产物, 经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后 V石油醚 V。
28、乙酸乙酯 6 1, 得到黄色液体 (1R, 5R)-(-)-3-( 呋喃 -2- 基亚甲基 ) 诺蒎酮, 得率为 85.5, GC 纯度 97.1,(c 0.5, CCl3) ; FT-IR(KBr)v(cm-1) : 3435(v C-H), 2935(vC-H), 1691(vC O), 1610 1548( 呋 喃环, vCC), 12971195(vC-O-C), 744(cc面外弯曲振动) ; EI-MS m/z() : 216(M+, 86), 201(27), 173(100), 145(35), 131(15), 115(21), 106(37), 91(31), 78(24)。
29、, 65(14), 55(38), 41(16), 39(18)。 0037 比较制备的 5 种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结果如表 1 所示。 0038 表 1(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0039 0040 从表 1 可知 : 合成所得 5 种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均具有较 高的光学活性, 但芳基结构不同及相同芳基所带不同取代基所得产物的旋光性各有不同, 其中 (1R, 5R)-(-)-3-(2- 羟基 -3- 甲氧基亚苄基 ) 诺蒎酮的比旋光度最高, 其次是 (1R, 5R)-(-)。
30、-3-(4- 羟基亚苄基 ) 诺蒎酮, 而 (1R, 5R)-(-)-3-( 呋喃 -2- 基亚甲基 ) 诺蒎酮最 小。 0041 实施例 3(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的吸光能力测定 0042 将实施例 2 所合成的 5 种化合物溶于 55乙醇中, 配置成质量分数约为 0.0015 左右的溶液, 在 200 700nm 范围内进行全紫外扫描, 测定其吸光度范围和最大吸收波长。 并根据下式计算出各化合物摩尔吸光系数 , 结果如表 2 所示。 0043 A/CL 0044 A- 吸光度 0045 - 摩尔吸光系数, L/mol.cm 0046 C- 样品的浓度, mol/。
31、L, 0047 L- 光路的长度, cm 说 明 书 CN 102391088 B 7 6/7 页 8 0048 表 2(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的紫外吸收范围及最大吸收波长 0049 化合物 紫外吸收范围 最大吸收波长 max(nm) 摩尔吸光系数 (L/molcm) 1 240 360 322.5 29400 2 200 390 335.0 23430 3 280 390 306.0 24780 4 240 350 295.0 34110 5 270 370 322.5 22290 0050 由表 2 可知 : 化合物 1-5 均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化合物 3 和。
32、 5 的紫外吸收范围 分别为 280 390nm 和 270 370nm, 最大吸收波长 max和吸光值分别为 306nm、 24780L/ molcm 和 322.5nm、 22290L/molcm, 具备了作为 UV-A 型紫外吸收剂的条件 ; 化合物 2 则 具有最宽的紫外吸收范围, 并且最大吸收波长 max达 335nm, 具有同时能吸收 UV-A 和 UV-B 的功能 ; 从摩尔吸光系数可知, 各化合物对吸收紫外线的能力顺序为 : (4) (1) (3) (2) (5)。 0051 实施例 4(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的光降解测定 0052 各取实施例 3 。
33、所配的 5 种溶液 50ml 分别注入 3 只相同规格的具塞锥形瓶中, 1 只 避光保存, 1 只置于室内, 1 只置于太阳光下。以同样乙醇质量分数的水溶液为参比, 每天测 定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 计算各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率, 比较各紫外吸收 剂的光稳定性。 0053 试验结果如图 1 所示, 实施例 2 所制备的 5 种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 衍生物在光照下的其吸光度的变化各有不同, 化合物 1 和 2 的吸光度在前两天的变化比较 明显, 第二天与第一天相比, 吸光度分别下降了 6.2和 7.0, 而在二天以后它们的吸光 度基本不发生变化, 均在 0.。
34、35以内 ; 化合物 3 和 4 的吸光度在前两天变化较小, 分别为为 1.7和 1.0; 而化合物 5 的吸光度几乎没有变化, 第二天比第一天仅下降 0.1。所有 5 种化合物在第三天以后的吸光度几乎都不发生变化。由此表明 : 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5 4 3 1 2, 总体看来, 这 5 种化合物的均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 0054 以同样的方法, 对所合成的 5 种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在室内和避光条件下的吸 光度变化也进行测定, 与直接太阳光照射相比, 在室内和避光条件下, 这些化合物的光降解 现象减弱, 光稳定性增强。在室内和避光条件下, 紫外吸收剂的光降解趋势减慢, 且紫外吸 收剂对甲。
35、基苯甲醛还表现出吸光度有所增加的趋势。可见在室内和避光条件下, 其光稳定 性更好。对比室内和避光条件下的光稳定性, 可知, 在避光条件下, 光稳定性更好。 0055 将合成的 5 种 (1R, 5R)-(-)-3- 芳亚甲基诺蒎酮衍生物, 按等质量比进行复配, 并 用 55的乙醇作溶剂配成溶液, 在 200 400nm 条件下进行全扫描, 测定其紫外吸收范围, 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 ; 将复配物分别放置在光照、 室内和避光等三种条件下, 每天测定其在 最大吸收波长下得吸光值的变化, 从而测定复配物的光稳定性。 说 明 书 CN 102391088 B 8 7/7 页 9 0056 将 5 种紫外。
36、吸收剂按照均等的比例配置成溶剂, 在 200 400nm 条件下进行全扫 描, 发现该复配溶剂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变的更加广泛, 且在不同的波长位置, 其紫外吸收 强度各不相同。单个的紫外吸收剂的最大吸收峰在 289.5 322.5 之间, 经过复配以后, 紫 外吸收全扫描显示, 其最强紫外吸收峰在307nm处, 所以选用307nm处的光稳定性来考察复 配物的光稳定性变化特征。 0057 将配置好的复配溶液, 按照相同的方法, 分别放置在光照, 室内, 避光条件下, 每天 检测其吸光度值的变化, 结果如图 2 所示, 不同条件下的复配物的吸光度从第三天和第四 天开始, 下降幅度逐级减小, 开始趋。
37、于稳定。因此考察复配物的光稳定性从第四天开始比 较。选取后四天的吸光度的变化数值, 计算其下降率, 比较复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光稳定 性。由实验数据可得, 在三种条件下, 复配物的光稳定性比单个产物的稳定性要高, 且仍然 满足在光照下降解速度最快, 密闭环境中, 降解速度最慢, 稳定性最好。 0058 综上所述, 对于不同的取代基, 该系列产物均具有很广泛的紫外吸收范围, 且消光 系数高, 稳定性好, 水醇溶液的降解率较低, 具有很好的紫外光吸收曲线。且该系列产物在 复配条件下, 紫外吸收范围更广, 稳定性更佳。同时, 作为紫外吸收剂的物质, 最宜避光保 存。 说 明 书 CN 102391088 B 9 1/1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91088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