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NB12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枯草芽孢杆菌NB12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43328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5.01 CN 102433282 B *CN102433282B* (21)申请号 201110423435.3 (22)申请日 2011.12.16 CGMCC No.5383 2011.10.24 C12N 1/20(2006.01) A01N 63/00(2006.01) A01N 63/02(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P 1/00(2006.01) C12R 1/125(2006.01) (73)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4。
2、83 号 (72)发明人 周而勋 舒灿伟 杨媚 周登博 张德涛 曹琦琦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林丽明 (54) 发明名称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及其培养 方法和应用, 该菌株于 2011 年 10 月 24 日保藏于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 心, 保藏编号 CGMCCNo.5383。经研究发现, 该菌 株对立枯丝核菌、 香蕉炭疽病菌、 稻瘟病菌、 小麦 赤霉病菌、 香蕉枯萎病菌、 荔枝霜疫霉菌、 甘蔗黑 腐病菌、 番茄叶霉病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
3、 菌性条斑病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为广谱拮 抗菌, 可用于多种植物病害的防治, 尤其是对水稻 纹枯病和豆角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且具 有对人畜无害、 绿色安全、 环境兼容性好、 不容易 产生抗性等优点, 能够进行商业开发, 应用前景广 阔。 (83)生物保藏信息 (51)Int.Cl. 审查员 黄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序列表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序列表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433282 B CN 102433282 B *CN102433282B* 1/1。
4、 页 2 1.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NB12, 于 2011 年 10 月 24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 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编号 CGMCC No.5383。 2. 权利要求 1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 16S rDNA 序列如 SEQ ID NO:1 所示。 3.一种生物菌剂, 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枯草芽孢杆菌NB12或含有枯草 芽孢杆菌 NB12 发酵液经过滤后的无菌滤液。 4. 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 NB12 的扩大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培养条件如 下 : 以 LB 培养基或者 B。
5、PY 培养基为培养基, 在 30、 转速 180 r/min 条件下培养 48h ; LB 培养基配方 : 酵母浸出粉 5 g、 胰蛋白胨 10 g、 NaCl 10 g、 琼脂 15 18 g、 水 1000 mL ; BPY 培养基配方 : 牛肉膏 5g 、 酵母膏 5g 、 葡萄糖 5g 、 蛋白胨 10g 、 NaCl 5g 、 琼脂 20g 、 蒸馏水 1000 mL , 调节 pH 至 7.2。 5. 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原真菌或植物病原细菌 引起的植物病害菌剂中的应用 ; 所述植物病原真菌为立枯丝核菌、 香蕉炭疽病菌、 稻瘟病菌、 小。
6、麦赤霉病菌、 香蕉枯萎 病菌、 荔枝霜疫霉菌、 甘蔗黑腐病菌或番茄叶霉病菌 ; 所述植物病原细菌为水稻白叶枯病菌或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33282 B 1/7 页 3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 (微生物农药) 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NB12及其培 养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植物病原菌 (包括真菌、 细菌、 病毒等) 引起的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 经济损失。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hn) 是一种经济上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真 菌。 在我国, 由立枯丝核。
7、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已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 该病菌除了可引起水 稻、 玉米等纹枯病外, 还可引起其它很多植物 (蔬菜、 果树、 林木、 花卉等) 的苗期立枯病。目 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学农药 (杀菌剂) , 而杀菌剂多是单作用位点的内吸性药剂, 长期使用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并且会污染环境, 而残留的杀菌剂会影响到食品安全。 0003 植物周围不仅存在病原菌, 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非病原菌, 其中有的还是病原菌 的拮抗微生物。 这些拮抗微生物可通过与病原菌的抗生作用、 竞争作用、 重寄生作用及诱导 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等机理来抑制病原菌, 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目的。 此外, 拮抗微生物对环 境安。
8、全, 不像化学农药那样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对人畜的毒害, 同时拮抗微生物不易使病原 菌产生耐药性, 有些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且实际生产工艺简单。因此, 利用拮抗微 生物来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目前, 人们已经分离到多种对各 种不同植物病害有不同程度防治效果的拮抗微生物, 其中有些己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产 生了相当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0004 人们对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pp.) 的研究较多, 该菌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 质, 如枯草菌素、 多粘菌素、 制霉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对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自身还 可以合成 - 淀粉酶、 脂肪酶和纤维素。
9、酶等, 可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 在消化道中与动物体 内的消化酶类一同发挥作用 ; 同时该菌种还可以刺激植物生长发育。 0005 关于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其它病害方面也 有报道,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410014484.1(公开号 CN1590535)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 杆菌 JA, 对水稻纹枯病菌、 小麦赤霉病菌、 西瓜枯萎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都具有抑制作 用 ; 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910212779.2(公开号 CN101697737A) 公开了将枯草芽孢杆菌和 三环唑复配后作为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防治效果最高达 84.67% 。
10、; 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010175797.0(公开号 CN101857848A) 公开了一种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 WJ-1 及菌剂与应用, 该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体接种防治效果明显, 最高可达 95.74% ; 此外, 相关的文献还有 : 陈志谊等. 枯草芽孢杆菌B-916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 中国生物 防治, 1997 ; 陈志谊等 .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 B-916 培养条件与发酵配方的研究 . 西南农 业学报, 1999 ; 陈卫良等 . 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is A30 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 徐汉虹等 . 枯。
11、草杆菌 BS04 菌株抑真菌素的初步研究 . 农药, 2007 ; 张丽霞等 .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说 明 书 CN 102433282 B 2/7 页 4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株具有可抑制包括水稻纹枯病菌和豆角苗期立枯病菌 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广谱拮抗菌菌株。 0007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 0008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于 2011 年 10 月 24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地址 : 北京市 朝阳。
12、区北辰西路 1 号院 3 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保藏编号 CGMCC No.5383。该菌株 的 16S rDNA 序列如 SEQ ID NO:1 所示。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菌剂, 该生物菌剂含有枯草芽孢杆菌 NB12 或含有枯草 芽孢杆菌NB12发酵液 (即培养液) 经过滤后的无菌滤液, 所述无菌滤液优选用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培养液经过离心取得的上清再经过细菌过滤器过滤获得。 0010 该枯草芽孢杆菌 (B. subtilis) NB12 的培养方法, 发酵 (培养) 条件如下 : 培养基 为 LB(酵母浸出粉 5 g、 胰蛋白胨 10 g、 NaCl 10 g、。
13、 琼脂 15 18 g、 水 1000 mL) 或 BPY 培养基 (牛肉膏 5g 、 酵母膏 5g 、 葡萄糖 5g 、 蛋白胨 10g 、 NaCl 5g 、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 调 pH 至 7.2) , 在 30、 转速 180 r/min 条件下培养 48h 即可。优选初始 pH 值为 7.0, 40 mL/250 mL(种子 / 培养基) 装液量。 0011 枯草芽孢杆菌 (B. subtilis) NB12 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 害菌剂中的应用。所述植物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 香蕉炭 疽 病 菌 (Coll。
14、etotrichum musae) 、 稻 瘟 病 菌 (Pyricularia oryzae) 、 小 麦 赤 霉 病 菌 (Gibberella zeae) 、 香蕉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 荔枝霜疫霉 菌 (Peronophythora litchii) 、 甘蔗黑腐病菌 (Ceratocystis adiposum) 、 番茄叶霉病菌 (Fulvia fulva) 、 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和水稻细菌性条斑 病菌 (X. oryzae pv. oryzicola) 。 。
15、0012 枯草芽孢杆菌 (B. subtilis) NB12 在防治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引起的植物病 害中的应用, 尤其对水稻纹枯病和豆角苗期立枯病防治效果较好。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14 本发明公布的枯草芽孢杆菌 (B. subtilis) NB12 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高, 特别是对于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菌 核是水稻纹枯病初侵染的重要来源, 抑制菌核的萌发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这是本 发明的特点之一。 同时, 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 (B. subtilis) NB12菌株对其它。
16、多种植物病 原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与中国专利公开的其它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的防治对象不一样, 尤其是能够用于蔬菜上防治苗期立枯病 (R. solani) ,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这在以 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 0015 经过实验证实, 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 (B. subtilis) NB12 发酵液 (菌剂) 对水稻 纹枯病和豆角苗期立枯病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中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的防效达 86.2%, 对该病菌菌核萌发抑制率达 84.52%, 对盆栽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 57.51%, 对豆角苗 期立枯病的防效为 65.38%。由此可见, 该生防细菌 NB12 菌株在防治立枯丝。
17、核菌病害方面 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菌剂的制备方法成熟, 可开发成微生物农药, 是化学农药的替代 品, 可用于水稻纹枯病等立枯丝核菌病害和其它植物病害的防治, 对减少化学农药残留和 说 明 书 CN 102433282 B 3/7 页 5 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是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倡导的发展方向, 符合我国现代 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 在工业生产中, 只需较简单的微生物发酵和制剂设备, 就能进行规 模化推广应用, 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菌株 NB12 的序列与相近菌株序列的系统发育树。 0017 图2. 。
18、枯草芽孢杆菌NB1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其中接种GD-118对照为不防 治对照, CK 为正常水稻对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 1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的筛选及鉴定 0019 1、 菌株的筛选 0020 (1) 土壤样品的采集 0021 本实验从华南农业大学农场果园采集土样, 根据采集地的地形等采用 5 点法取 样, 每个点取样深度为耕作层或地表以下 15 cm, 取量 200 250 g, 每个地点采集的 5 个样 本均匀混合, 装入灭菌的封口聚乙烯袋, 带回实验室马上分离。 0022 (2) 样品悬浮液的制备 0023 将土壤样品加入灭菌水中激烈震荡。样品 : 水 =1。
19、 : 9(质量与体积比) , 如 : 10 g 土 壤加入装有90 mL灭菌水的三角瓶中所得悬浮液浓度为10-1, 每种样品各准备5支装有9mL 灭菌水的试管按10倍梯度稀释法, 将上述浓度为10-1的悬浮液稀释成10-210-6的系列浓 度悬浮液, 即从 1 号试管中吸取 1 mL 悬浮液放入 2 号试管 (盛有 9 mL 灭菌水) 中, 充分震荡 混匀, 再从 2 号试管中吸取 1 mL 悬浮液放入 3 号试管 (盛有 9 mL 灭菌水) 中, 依此类推, 直 至第 6 支试管为止。 0024 (3) 分离方法 0025 采用 LB 培养基 (酵母浸出粉 5 g、 胰蛋白胨 10 g、 N。
20、aCl 10 g、 琼脂 15 18 g、 水 1000 mL) 。用移液器分别吸取上述不同稀释度的溶液 0.5mL, 滴加于培养基平板上 (每个稀 释度做 3 个重复) , 用灭菌的 L 型玻棒涂布均匀, 稍晾干, 作好标记和日期, 培养皿倒置, 于 2528温箱中培养23 d, 把平板上长出的单菌落挑出到新的培养基上纯化培养, 对全 部分离到的菌株 (称为待测菌株) 进行编号, 然后对其拮抗活性进行初筛和复筛, 以获得本 专利菌株。 0026 (4) 拮抗菌的初筛和复筛 0027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 检测上述各种待测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等病原菌的抑菌活 性。用打孔器在培养好的立枯丝核菌等病原。
21、菌的菌落边缘打取直径 5 mm 的菌丝块, 接种 在 PDA 平板中央, 再将已经活化的各种待测菌株接种在立枯丝核菌等病原菌的菌丝块四周 23cm 处, 每个 PDA 平板接种 4 个待测菌株, 设置不接种待测菌株的对照, 每处理 3 次重复。 在 2528下培养 35 d, 然后测量待测菌株与立枯丝核菌等病原菌之间的抑菌带宽度, 作 为拮抗活性强弱的指标。 0028 经过上述初筛和复筛, 获得一株对立枯丝核菌等多种病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 的菌株, 编号为 NB12, 保存备用。 说 明 书 CN 102433282 B 4/7 页 6 0029 、 NB12 菌株的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和生理。
22、生化鉴定 0030 (1) NB12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0031 NB12菌株在LB培养基上培养3 d后观察, 其单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 乳白色, 表面 粗糙有褶皱状突起, 不透明, 无光泽, 粘质, 不易乳化 ; 在 LB 液体培养基中, 轻度浑浊, 色暗, 表面形成完整白色粘质膜。 0032 (2) NB12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0033 经克隆和测序, 得到 NB12 菌株的 16S rDNA 序列长度为 1044bp, 其序列如 SEQ ID NO:1 所示。 0034 将 NB12 菌 株 的 16S rDNA 序 列 用 Blast 软 件 与 GenBank 中 已 登 陆 的。
23、 Bacillus subtilis (FJ595878.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J641035.1)、 Bacillus polyfermenticus (EF178464.1)、Bacillus pumilus (EF178456.1)、Bacillus licheniformis (FJ713021.1) 和Bacillus velezensis (AB245422.1) 的 16SrDNA 序列进 行同源性比较, 构建系统发育树 (图 1) 和相似系数表 (表 1) 。 0035 表 1 菌株 NB12 和其它不同菌株间 16S rDNA 序列相。
24、似系数的比较 0036 1 234567 1 * 99.7 10098.7 99.8 99.9 97.7 2 *99.9 98.9 99.6 99.7 97.6 3 *10010099.9 97.6 4 *99.7 9997.6 5 *99.7 97.7 6 *97.6 7 * 0037 注 : 1.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J641035.1 ; 2. Bacillus licheniformis FJ713021.1 ; 3. Bacillus polyfermenticus EF178464.1 ; 4. Bacillus pumilus EF178456。
25、.1 ; 5. Bacillus subtilis FJ595878.1 ; 6. Bacillus velezensis AB245422.1 ; 7. NB12 菌株。 0038 由 系 统 发 育 树 (图 1)和 相 似 系 数 表 (表 1)可 看 出, 该 菌 株 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J641035.1 和Bacillus subtilis FJ595878.1 的同源性最高, 为 97.7%。 0039 (3) NB12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 0040 根据 伯杰氏细菌学手册 和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 测得枯草芽孢杆菌 NB12 菌株的生理。
26、生化实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0041 表 2 菌株 NB12 的生理生化性状 0042 生理生化性状反应 接触酶+ 淀粉水解+ 柠檬酸盐利用+ V-P 实验+ 甘露醇产酸+ 卵磷脂酶 水解明胶+ 说 明 书 CN 102433282 B 5/7 页 7 5生长 0043 注 : + 表示呈阳性 ; 表示呈阴性 0044 经过形态、 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 最终将菌株NB12鉴定为枯草 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0045 实施例 2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0046 1、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苗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实。
27、验 0047 (1) 水稻纹枯病菌供试菌株 0048 本实验供试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株 GD-118 为本实验室保存的强致病力菌株。 0049 (2) 苗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试验 0050 将感病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催芽播于白色的大面包箱中, 每盆 6 排, 每排 10 株, 共 播10盆。 当水稻秧苗长到3叶1心时, 采用谷粒接种体进行接种, 即将稻谷粒平铺在接有菌 株 GD-118 菌丝块的 PDA 平板上, 待菌丝布满谷粒后, 每株苗的基部接种 2 粒带菌稻谷。次 日进行喷施处理, 共设置4个组, NB12菌液组喷施浓度为1010 CFU/mL的菌液100mL, NB12无 菌滤液组喷施无菌。
28、滤液 (30、 转速 180 r/min 条件下培养 48h 后的培养液离心收集上清, 用细菌过滤器过滤, 获得无菌滤液) 100mL, 井冈霉素对照组喷施浓度为 40 g/mL 的井冈霉 素溶液 100 mL, 另外选择一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阴性对照 (即只接种 GD-118 的对照组) , 还 有一组正常植株组 (CK) 。喷施后用塑料薄膜将水稻盖住, 10 d 左右待对照发病到合适程度 后调查水稻秧苗的发病率和相对病斑高度, 并计算病级和病情指数。病害分级 (9 级) 标准 采用 (唐芳 . 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广州 :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 2009:。
29、 189.) 的方法, 病情指数计算参照文献 (方中达 . 植病研究方法 (第三 版) .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 1112) 的方法。病级和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0051 病级 =(病斑高度 植株高度) 9 级 0052 病情指数 = ( 各级病株数 相应级数 )/ 调查总株数 最高级别值 100 0053 防治结果见表 3 和图 2。由表 3 可见,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的防效达 59.91%。 0054 表 3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0055 处理发病率 (%) 病情指数防效 (%) NB12 菌液组63.4619.39ed59.91。
30、 NB12 无菌滤液组71.7422.69d53.09 井冈霉素对照组67.3914.99e69.00 阴性对照组10048.37a0 0056 注 : 表中数据采用 Duncan 氏新复极差法 (DMRT) 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同列数据后 具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在 5% 水平上 (P=0.05) 差异不显著。 0057 、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无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制实验 0058 (1)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无菌发酵液的制备 0059 将枯草芽孢杆菌 NB12 菌株活化, 挑取单菌落在 LB 液体培养基上培养, 在 180 r/ min、 30 和 pH 7.0 条件下。
31、培养 2 d, 将发酵得到的菌液在 6 000 r/min 下离心 10 min, 上 清液用细菌过滤器 (0.22 m) 过滤, 即得到 NB12 的无菌发酵液 (即无菌滤液) 。 0060 (2)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无菌发酵液对菌核萌发的抑制实验 0061 将GD-118菌株在PDA 平板上培养14 d左右直到菌核成熟, 收集大小一致 (平均直 说 明 书 CN 102433282 B 6/7 页 8 径 0.25 cm) 的菌核进行如下处理 (每处理 50 粒菌核) : 常温下将菌核在枯草芽孢杆菌 NB12 的无菌发酵液、 LB 培养基和无菌水中浸泡 30 min ; 取出晾干后,。
32、 按 10 粒 / 平板、 每处理做 5 个平板的重复的规格, 用 PDA 平板进行菌核萌发实验。待无菌水对照的菌核完全萌发时, 调 查各处理的菌核萌发数和菌落直径。以菌落直径比菌核直径大 0.1 cm 视为萌发。试验结 果见表 4。 0062 表 4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影响 0063 处理菌核萌发率 (%)菌落直径 (cm)菌丝生长抑制率 (%) NB12 无菌滤液240.220.1571.42 LB 液体培养基1000.830.27 无菌水1000.770.27 0064 注 : 表示无抑制作用 0065 3、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豆角苗期立枯病的防治实。
33、验 0066 (1) 供试菌株 0067 用于接种豆角的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菌种系由本实验室从罹病豆角上分离获 得。 0068 (2)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豆角苗期立枯病的防治 0069 在育苗盘中播种豆角, 待豆角分化出两片子叶时, 首先将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发酵 滤液 5mL 喷施于植株茎基部, 1d 后接种直径 6 mm 的立枯丝核菌菌丝块 (该组标记为 NB12) , 同时设置 BPY 液体培养基、 五氯硝基苯 (PCNB) 药液、 灭菌水做以上相同处理进行对照 (按顺 序分别标记为 NB12 对照、 PCNB 和 CK1) , 再设置空白对照 (不接种任何菌。
34、, 标记为 CK2) 。以 上各组每个处理接种30株菌, 28恒温室内, 控制湿度70%左右, 5 d后调查发病情况, 计算 每个处理的发病率。 0070 (3)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豆角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0071 由表 5 可见,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发酵滤液可以明显抑制豆角苗立枯病的发生, 防 效达 65.38%, 比五氯硝基苯 (PCNB) 药液的防效 (61.54%) 略高一些, 但两者相比差异不显 著。 0072 表 5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豆角苗期立枯病的防效 0073 处理发病率 (%)防治效果 (%) NB12300.0065.380.00a PCNB33.。
35、335.7761.546.66a NB12 对照 86.6711.55 CK186.675.77 CK20.000.00 0074 注 : 表中数据是三个重复的平均值标准误, 同列数据应用SPSS软件采用LSR法 进行方差分析, 具有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CK1 为灭菌水对照, CK2 为不接种 任何菌的空白对照。 0075 、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其它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抑制实验 0076 (1) 供试病原菌菌株 0077 本实验所用的植物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菌株均为本实验室保存的菌株。 0078 (2) 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说 明 书 CN 10243328。
36、2 B 7/7 页 9 0079 用灭菌的接种针将枯草芽孢杆菌 NB12 接种于 PDA 培养基平板一边, 同时将稻 瘟病菌 (P. oryzae) 、 小麦赤霉病菌 (G. zeae) 、 香蕉枯萎病菌 (F. oxysporum f. sp. cubense) 、 香蕉炭疽菌 (C. musae) 、 荔枝霜疫霉菌 (P. litchii) 、 甘蔗黑腐病菌 (C. adiposum) 和番茄叶霉病菌 (C. fulvum) 等病原真菌的菌丝块接种于 PDA 培养基平板另一 边, 进行对峙培养 (每个平板接种一种病原菌与枯草芽孢杆菌 NB12 进行对峙) , 培养皿置于 生化培养箱中、 在。
37、 28 下培养 2 3 d, 观察抑菌状况及抑菌圈大小 (表 6) 。 0080 (3) 对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 0081 用灭菌的接种针将枯草芽孢杆菌 NB12 接种于 PSA 平板 (去皮马铃薯 200g, 蔗糖 20g, 琼脂 1520g, 蒸馏水 1000ml) 中心, 37 下培养到菌落约为 5 mm 大小 (24 48 h)。 在培养皿盖上加 3.0 mL 氯仿, 反扣培养皿 2 h 以杀死细菌。在通风厨抽去氯仿后在培养皿 中倒入约 200 L 水稻白叶枯病菌 (X. oryzae pv. oryzae) 或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X. oryzae pv. oryzicola) 等 。
38、(见表 6) 菌液, 均匀铺于培养基表面, 在超净台上吹干, 然后 28 下培养 24 h 左右, 观察抑菌状况及抑菌圈大小 (表 6) 。 0082 表 6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抑制结果 0083 病原菌枯草芽孢杆菌 NB12 抑菌圈半径 (cm) 香蕉炭疽病菌 (Cm)1.680.15 稻瘟病菌 (Po)2.050.19 小麦赤霉病菌 (Gz)1.210.06 香蕉枯萎病 (Foc)1.400.07 荔枝霜疫霉 (Pl)1.270.06 甘蔗黑腐病菌 (Ca)0.890.10 番茄叶霉病 (Cf)1.280.06 水稻白叶枯菌 (Xooe)1.330.12 水稻细。
39、菌性条斑病菌 (Xooa)1.390.12 0084 综上所述,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对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 香蕉炭疽菌 (C. musae) 、 稻瘟病菌 (P. oryzae) 、 小麦赤霉病菌 (G. zeae) 、 香蕉枯萎病菌 (F. oxysporum f. sp. cubense) 、 荔枝霜疫霉菌 (P. litchii) 、 甘蔗黑腐病菌 (C. adiposum) 和番茄叶霉病菌 (C. fulvum) 等重要经济作物病原真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同时, 该拮抗菌对水稻白叶 枯病菌 (X. oryzae pv. oryzae) 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
40、(X. oryzae pv. oryzicola) 等植 物病原细菌也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因此,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为广谱拮抗菌, 可用于多种植 物病害的防治, 尤其是对水稻纹枯病和豆角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说 明 书 CN 102433282 B 1/2 页 10 SEQUENCE LISTING 华南农业大学 枯草芽孢杆菌 NB12 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1 PatentIn version 3.3 1 1044 DNA 16S rDNA 1 tgcctaatac atgcaagtcg agcggacaga tgggagcttg ctccctgatg ttagcggcgg 60 a。
41、cgggtgagt aacacgtggg taacctgcct gtaagactgg gataactccg ggaaaccggg 120 gctaataccg gatggttgtt tgaaccgcat ggttcagaca taaaaggtgg cttcggctac 180 cacttacaga tggacccgcg gcgcattagc tagttggtga ggtaacggct caccaaggcg 240 acgatgcgta gccgacctga gagggagatc gctcttactg ggactgagac acggcccaga 300 ctcctacggg aggcagcagt。
42、 agggaatctt ccgcaatgga cgaaagtctg acggagcaac 360 gccgcgtgag tgatgaaggt tttcggatcg taaagctctg ttgttaggga agaacaagtg 420 ccgttcaaat agggcggcac cttgacggta cctaaccaga aagccacggc taactacgtg 480 ccagcagccg cggtaatacg taggtggcaa gcgttgtccg gaattattgg gcgtaaaggg 540 ctcgcaggcg gtttcttaag tctgatgtga aagccccc。
43、gg ctcaaccggg gagggtcatt 600 序 列 表 CN 102433282 B 2/2 页 11 ggaaactggg gaacttgagt gcagaagagg agagtggaat tccacgtgta gcggtgaaat 660 gcgtagagat gtggaggaac accagtggcg aaggcgactc tctggtctgt aactgacgct 720 gaggagcgaa agcgtgggga gcgaacacga ttagataccc tggtagtcca cgccgtatac 780 gatgagtgct aagtgttagg gggtttccg。
44、c cccttagtgc tgcagctaac gcattaagaa 840 ctccgcctgg ggagtacggg cgcaagactg aaactctaag gaattgactg gggcccgcac 900 aagcggagga gcatgtggtt aattcgaagc aacgcgaaga accatacagg tctggcatct 960 ctgacatcta gagatagacg tgcatcggcg gcagagtgac aagtggagca tggttgtcgt 1020 cagctcgatc gtgcgagttg gtag 1044 序 列 表 CN 102433282 B 1/1 页 12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33282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