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移胶带领域,具体为一种无基材的可移无痕胶带。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胶带作为常用的材料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双面、单面胶带已广泛应用。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胶带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胶带既可以方便粘在物品上,又希望能够不留痕迹的取下,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普通胶带无法达到这种功能。胶带在从被黏物品表面撕下时,往往会有部分胶黏剂残留,胶带本身报废的同时,被黏物品也会因为表面的的胶黏剂残留导致后续使用上的不便。
在现有市面上也有一些可移无痕胶带,这种胶带多是基层胶带,由于基材的存在,其在移除过程中,基带边缘位置依然容易存在少量胶黏剂残留,且在胶带的厚度方面,由于必须加上基材的厚度,在超薄方面空间太少,难以做到真正的无痕,同时,现有的有基材胶带相对于无基材的胶带还存在挺度和透明度较差的缺陷,且胶带本身柔韧性也不如无基材双面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移无痕胶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移无痕胶带,包括树脂膜,所述树脂膜上均匀开有直径为1~3mm的点阵状细孔,而在树脂膜的一侧涂装有一层永久型压敏胶层和一层离型膜或者离型纸,而另一侧则在其胶带带面上沿胶带方向成型有3~5条树脂膜条,树脂膜条通过永久型压敏胶层成型在树脂膜上,而在树脂膜条之间以及树脂膜条上表面则成型有夹带气泡或者玻璃纤维丝的可移除型压敏胶层,并通过此可移除型压敏胶层粘接有一层离型膜或者离型纸。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树脂膜条的表面积为无痕胶带表面积的1/3~1/2,且相邻的两条树脂膜条之间间距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永久型压敏胶层为高粘度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移除型压敏胶层为丙烯酸压敏胶层、有机硅压敏胶层、橡胶压敏胶层中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树脂膜为氨基树脂膜、环氧树脂膜、酚醛树脂膜或者丙烯酸树脂膜,其厚度为20μm至40μ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两面的胶水渗透到树脂膜中,与树脂膜融为一体,形成无基材状态,减少了双面胶带的厚度,并且具有很好的挺度及透明度,柔韧性能佳,且其一面是由可转移胶体制成的可移胶层可反复粘贴,其粘接面粘接性能优秀,且在剥离时不残留双面胶的胶迹,不破坏被粘物表面的光洁度,表面保持清洁可反复多次粘贴,清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离型纸;2、可移除型压敏胶层;3、树脂膜条;4、树脂膜;5、永久型压敏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可移无痕胶带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胶带主体为一树脂膜4,此树脂膜4为氨基树脂膜,厚度为30μm,其上开有点阵孔,其点阵孔的直径为2mm,而在树脂膜4的下表面上涂有一层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作为永久型压敏胶层5,永久型压敏胶层5通过涂胶机渗入树脂膜4的点阵孔中。
而在树脂膜4的上表面上通过永久型压敏胶层5成型有四条树脂膜条3,树脂膜条3的表面积为无痕胶带表面积的1/2,且相邻的两条树脂膜条3之间的间距一致。而在树脂膜条3与离型纸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条树脂膜条3之间成型有夹带气泡或者玻璃纤维丝的丙烯酸压敏胶层作为可移除型压敏胶层2。
在本实施例中,在无痕胶带上下表面的永久型压敏胶层5的下表面以及可移除型压敏胶层2的表面上均成型有一层格拉辛离型纸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