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手术室空气动态条件下的菌落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 地说,涉及一种培养皿支架。
背景技术
手术室空气动态的菌落数,是反映的手术中最真实的空气质量,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是重要的指标,关系到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好 坏。培养皿支架处的空气流动情况、距回风口距离、高度、与回风口 呈的水平夹角对手术室空气动态条件下的菌落数直接相关,对菌落培 养非常重要。由于动态的空气培养,对距离、高度及水平夹角要求甚 高,而国家标准只对距回风口的距离、高度、与回风口呈的水平夹角 作了要求,并没有具体给出如何检测的方法,故大部份医院都只做静 态的空气培养,不作动态的空气培养。少部份在做动态的空气培养的 医院,也只是在做的时候临时找几个盒子放置培养皿,其距回风口的 距离、高度、与回风口呈的水平夹角完全不能达到国家空气动态菌落 培养的规定。由于每次都是临时搭建培养皿支架,高度、距离、夹角 都不一样,故检测得到的菌落数的误差较大,没有可比性,不利于对 手术切口感染的追踪。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达到国家空气动态菌落培养 的规定,适合手术室空气动态菌落培养的培养皿支架,是目前本领域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培养皿支架,以实现提供一种适合 菌落生长的培养皿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培养皿支架,包括架体,架体上部的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平 面与地面夹角为25度至35度。
可选的,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下边缘设置有防止培养皿放置时下 滑的挡板。
可选的,架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可选的,架体上部的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平面与地面夹角为30 度。
可选的,架体为利于确保空气流动的条状结构架体。
本申请所提供的培养皿支架,包括架体,架体上部的放置培养皿 的台面区平面与地面夹角为25度至35度。培养皿支架放置在手术室 回风口处时,其背部紧挨墙壁设置,台面区平面与地面夹角为25度至 35度,使培养皿支架通风情况更好,有利于菌落生长,实现了提供一 种适合菌落生长的培养皿支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 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 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培养皿支架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培养皿支架的主视图;
上图中:1为架体、2为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3为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培养皿支架,实现了提供一种适合菌落生长的 培养皿支架。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培养皿支架的侧视图;图2为本申请所提 供的培养皿支架的主视图。
一种培养皿支架,包括架体1,架体1上部的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 2平面与地面夹角为25度至35度。培养皿支架放置在手术室回风口 处时,其背部紧挨墙壁设置,台面区2平面与地面夹角为25度至35 度,使培养皿支架通风情况更好,有利于菌落生长,实现了提供一种 适合菌落生长的培养皿支架。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架体1上部的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2 平面与地面夹角为25度至35度。经过大量实践表明,放置培养皿的 台面区2的平面与地面夹角为30度为最优的选择,最有利于空气流动, 有利于菌落培养,当然,位于30度夹角周边的角度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例如25度、35度。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架体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设置万向 轮方便移动架体1。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2下边缘设置有 防止培养皿放置时下滑的挡板3。挡板3可以防止培养皿下滑造成损 失。挡板3可以是不锈钢条。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架体1为利于确保空气流动的条状结 构架体。架体1不能做实心的,可以为空心或条状,以保证空气的流 动。
本申请所提供的手术室空气动态条件下的菌落培养皿支架,包括 架体和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架体呈长方形,背部垂直放置在手术室 墙壁回风口处(下面简称:回风口),通过架体的厚度、高度,达到国 家空气动态菌落培养距回风口的距离要求;放置培养皿的台面区呈三 角形,与回风口水平夹角为30°,达到国家空气动态菌落培养距回风 品的要求。这样,空气培养皿放置在三角形的台面区上,其中心位置 正好是满足:国家空气动态菌落培养的规定的培养皿距回风口的距离 50mm、二分之一的回风口高度和与回风口呈30°水平夹角的要求。 实现了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适合手术室空气动态菌落培养的培养 皿支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 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 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 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 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 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 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 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