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治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经治疗仪.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24929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6.08 CN 101249297 B *CN101249297B* (21)申请号 200810023380.5 (22)申请日 2008.04.03 A61N 1/36(2006.01) A61N 1/08(2006.01) (73)专利权人 合肥工业大学 地址 230009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 193 号 (72)发明人 鲍远仕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 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 何梅生 (54) 发明名称 循经治疗仪 (57) 摘要 循经治疗仪, 其特征是由产生治疗脉冲的振 荡。
2、电路、 记数控制模块和顺序通断模块构成 ; 设 置多个治疗输出端口, 振荡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 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各输出端口中循环输 出。本发明可以通过将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 输出的多个治疗端口, 连接患者的多个穴位, 流动 刺激穴位, 获得 “动态刺激, 导流扩散” 的电针效 果。这时患者的得气感随着治疗仪的端口顺序依 次输出脉冲, 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向病灶方向传 递, 将得气感自远侧穴位催赶至病灶部位, 得气感 传递迅速, 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改善。 (51)Int.Cl. 审查员 王丹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3、 页 CN 101249297 B1/1 页 2 1. 循经治疗仪, 其特征是由产生治疗脉冲的振荡电路、 记数控制模块和顺序通断模块 构成 ; 设置多个治疗输出端口, 振荡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各输 出端口中循环输出 ; 在所述振荡电路的振荡输出 A 和振荡输出 B 之间并联设置控制输出的八只电位器 W1-W8, 以各电位器的中心抽头作为八路循环输出端口 A1-A8, 各电位器的一端与振荡输出 A 之间分别串联设置用于控制本回路接通的继电器触点 K1-K8 ; 在所述记数控制模块的各输出电路中, 分别设置各开关管 BG1-BG8, 所述记数控制模块 按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其八个。
4、输出端脚上循环呈高电平, 以此控制连接在其输出电路中的各 开关管 BG1-BG8 依次循环导通 ; 所述顺序通断模块是由所述开关管 BG1-BG8 和设置在各开关管集电极中的各继电器 线圈 J1-J8 构成的八路输出通断控制电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249297 B1/3 页 3 循经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针仪, 是一种模拟针剌疗法的电针仪。 背景技术 0002 针刺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 简便、 经济, 疗效显著。 0003 在针灸临床上, 不论采用何种穴位,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也不论依照哪种原则取 穴, 都必须产生一定的得气感才能有效。 所谓得气感, 就。
5、是患者获得的酸、 胀、 重、 麻等感觉。 这些感觉可延着经络缓慢前进, 当到达病灶部位时临床效果最好。 0004 灵枢小针解 指出 :“为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 针经指南标幽赋 则指出 : “气速至而速效, 气迟至而不治” 。说明得气与否以及气达病灶的速度直接关系针刺的治疗 效果。 0005 有经验的针灸师都很注重针刺时使患者得气, 并使得气感到达病灶。他们在能到 达病灶部位的经络选择若干穴位, 用针灸针针刺使之得气, 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由远端穴 位向近端穴位顺序捻针, 将得气感不断的由远至近催赶到病灶部位。 0006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传统针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出现了电针治疗仪器。。
6、电 针疗法就是用电针仪的输出脉冲电流代替手法捻针刺激人体穴位, 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 法。 0007 目前已有的电针仪的输出所能刺激的穴位都是固定的 ; 这种基于 “静态刺激, 定位 扩散” 的方式使刺激远端穴位的得气感仅局限在穴位周围而很难达到病灶部位 ; 并且脉冲 波持续固定刺激的穴位易产生适应 ; 这些均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基于 “动态刺激, 导流 扩散” 的电针方式的循经治疗仪, 以提高治疗效果。 0009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10 本发明循经治疗仪的结构特点是由产生治疗脉冲的振荡电路、。
7、 记数控制模块和顺 序通断模块构成 ; 设置多个治疗输出端口, 振荡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 依次在各输出端口中循环输出。 0011 本发明循经治疗仪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 0012 在振荡电路的震荡输出 A 和震荡输出 B 之间并联设置控制输出的八只电位器 W1-W8, 以各电位器的中心抽头作为八路循环输出端口 A1-A8, 各电位器的一端与震荡输出 A 之间分别串联设置用于控制本回路接通的继电器触点 K1-K8。 0013 在所述记数控制模块的各输出电路中, 分别设置各开关管 BG1-BG8, 所述记数控制 模块按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其八个输出端脚上循环呈高电平, 以此控制连接在其输。
8、出电路中 的各开关管 BG1-BG8 依次循环导通。 0014 顺序通断模块是由所述开关管 BG1-BG8 和设置在各开关管集电极中的各继电器 说 明 书 CN 101249297 B2/3 页 4 线圈 J1-J8 构成的八路输出通断控制电路。 0015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 0016 本发明可以通过将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输出的多个治疗端口连接患者的多 个穴位, 流动刺激穴位, 获得 “动态刺激, 导流扩散” 的电针效果。这时患者的得气感随着治 疗仪的端口顺序依次输出脉冲电流, 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向病灶方向传递, 将得气感自远 侧穴位催赶至病灶部位, 得气感传递迅速。
9、, 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为本发明电路原理图。 0018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参见图 1, 本实施例共设置九个输出端口, 包括一路中心线端线, 即振荡电路的振 荡输出 B 端和八路循环输出端线 A1-A8, 治疗时分别连接各治疗电极。 0020 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电路结构包含三个电路模块 : 0021 振荡电路 : 用于产生治疗脉冲, 其震荡输出 A 和震荡输出 B 之间并联控制输出的 8 个电位器, 并且, 在各路电位器一端与脉冲电流输出端线 A 之间分别串联设置用于控制本 回路接通的继电器触。
10、点。 0022 记数控制模块 : 用于分针间隔控制, 由六反相器集成芯片 IC1 产生振荡脉冲, 以其 产生的脉冲信号在 14 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即集成芯片 IC2 中进行计数, 并由集成芯片 IC2 将脉冲分频, 产生定时脉冲输出, 触发后继 DCD- 十进制译码器即集成芯片 IC3。集成芯片 IC3 依据 IC2 的频率依次在八个输出端脚即 3 脚、 1 脚、 2 脚、 15 脚、 14 脚、 6 脚、 7 脚和 4 脚上 循环呈高电平, 以此控制连接在其输出电路中的各开关管 BG1-BG8 循环依次导通。 0023 顺序通断模块 : 用于分针通断控制, 由开关管 BG1-BG8、 设置在。
11、各开关管集电极中 的各继电器线圈 J1-J8 构成八路输出通断控制。 0024 为了实现每个治疗电极电流大小的独立控制, 八路循环输出端线 A1-A8 分别接电 位器 W1-W8 的中心抽头。调节各电位器即可调节对应输出端线上的输出电量大小。 0025 本实施例中, 九个端口输出九根导线, 第一根导线 B 是中心线端线, 第二 - 第八根 导线在治疗时依次输出脉冲电流。各输出电流功率可调, 输出脉冲和循环的频率也可调。 0026 使用时, 自病灶的有关经络穴位上刺上针灸针 ( 或压上电极板 ), 然后将中心输出 端线接在病灶部位(或病灶附近)的针灸针上, 以其为中心, 将第二至第八根输出导线自。
12、远 至近依次接到针灸针上。接通电源, 逐一调整好各输出导线的刺激强度, 即可进行治疗。 0027 具体操作方法 : 0028 取穴 : 按照传统的经络联系, 视病变部位所属经络选择穴位, 每个经络选择 2 4 个穴位。每次可选 1 个经络的穴位, 也可同时选 2 3 个经络的穴位。 0029 配置电极 : 根据所选穴位的数量, 9 根输出端线可全部接用, 也可选择其中若干。 在选好穴位接上针灸针后, 第 1 根输出导线通常接在病灶部位 ( 或邻近病灶 ) 的针灸针上, 第 2 第 8 根输出导线依次自远端穴位的针灸针接至近端穴位的针灸针上。 0030 电刺激 : 接好输出导线后, 接通电源, 逐一调节控制输出刺激强度的电位器, 以达 说 明 书 CN 101249297 B3/3 页 5 到需要的刺激强度。每次刺激时间为 20 30 分钟, 每周期频率以 5-10 秒钟较为合适。 0031 治疗结束 : 逐一回调控制输出刺激强度的电位器, 使之输出强度为零。 说 明 书 CN 101249297 B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