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循经治疗仪.pdf

  • 上传人:汲墨****o
  • 文档编号:8571662
  • 上传时间:2020-08-27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433.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23380.5

    申请日:

    20080403

    公开号:

    CN101249297B

    公开日:

    2011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N1/36,A61N1/08

    主分类号:

    A61N1/36,A61N1/08

    申请人:

    合肥工业大学

    发明人:

    鲍远仕

    地址:

    230009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优先权:

    CN200810023380A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何梅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循经治疗仪,其特征是由产生治疗脉冲的振荡电路、记数控制模块和顺序通断模块构成;设置多个治疗输出端口,振荡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各输出端口中循环输出。本发明可以通过将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输出的多个治疗端口,连接患者的多个穴位,流动刺激穴位,获得“动态刺激,导流扩散”的电针效果。这时患者的得气感随着治疗仪的端口顺序依次输出脉冲,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向病灶方向传递,将得气感自远侧穴位催赶至病灶部位,得气感传递迅速,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改善。

    权利要求书

    1.循经治疗仪,其特征是由产生治疗脉冲的振荡电路、记数控制模块和顺序通断模块构成;设置多个治疗输出端口,振荡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各输出端口中循环输出;在所述振荡电路的振荡输出A和振荡输出B之间并联设置控制输出的八只电位器W1-W8,以各电位器的中心抽头作为八路循环输出端口A1-A8,各电位器的一端与振荡输出A之间分别串联设置用于控制本回路接通的继电器触点K1-K8;在所述记数控制模块的各输出电路中,分别设置各开关管BG1-BG8,所述记数控制模块按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其八个输出端脚上循环呈高电平,以此控制连接在其输出电路中的各开关管BG1-BG8依次循环导通;所述顺序通断模块是由所述开关管BG1-BG8和设置在各开关管集电极中的各继电器线圈J1-J8构成的八路输出通断控制电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针仪,是一种模拟针剌疗法的电针仪。

    背景技术

    针刺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简便、经济,疗效显著。

    在针灸临床上,不论采用何种穴位,不论采用何种方法,也不论依照哪种原则取穴,都必须产生一定的得气感才能有效。所谓得气感,就是患者获得的酸、胀、重、麻等感觉。这些感觉可延着经络缓慢前进,当到达病灶部位时临床效果最好。

    《灵枢·小针解》指出:“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经指南·标幽赋》则指出:“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说明得气与否以及气达病灶的速度直接关系针刺的治疗效果。

    有经验的针灸师都很注重针刺时使患者得气,并使得气感到达病灶。他们在能到达病灶部位的经络选择若干穴位,用针灸针针刺使之得气,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由远端穴位向近端穴位顺序捻针,将得气感不断的由远至近催赶到病灶部位。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针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出现了电针治疗仪器。电针疗法就是用电针仪的输出脉冲电流代替手法捻针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目前已有的电针仪的输出所能刺激的穴位都是固定的;这种基于“静态刺激,定位扩散”的方式使刺激远端穴位的得气感仅局限在穴位周围而很难达到病灶部位;并且脉冲波持续固定刺激的穴位易产生适应;这些均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动态刺激,导流扩散”的电针方式的循经治疗仪,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循经治疗仪的结构特点是由产生治疗脉冲的振荡电路、记数控制模块和顺序通断模块构成;设置多个治疗输出端口,振荡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各输出端口中循环输出。

    本发明循经治疗仪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振荡电路的震荡输出A和震荡输出B之间并联设置控制输出的八只电位器W1-W8,以各电位器的中心抽头作为八路循环输出端口A1-A8,各电位器的一端与震荡输出A之间分别串联设置用于控制本回路接通的继电器触点K1-K8。

    在所述记数控制模块的各输出电路中,分别设置各开关管BG1-BG8,所述记数控制模块按时间和顺序依次在其八个输出端脚上循环呈高电平,以此控制连接在其输出电路中的各开关管BG1-BG8依次循环导通。

    顺序通断模块是由所述开关管BG1-BG8和设置在各开关管集电极中的各继电器线圈J1-J8构成的八路输出通断控制电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可以通过将按设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输出的多个治疗端口连接患者的多个穴位,流动刺激穴位,获得“动态刺激,导流扩散”的电针效果。这时患者的得气感随着治疗仪的端口顺序依次输出脉冲电流,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向病灶方向传递,将得气感自远侧穴位催赶至病灶部位,得气感传递迅速,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路原理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共设置九个输出端口,包括一路中心线端线,即振荡电路的振荡输出B端和八路循环输出端线A1-A8,治疗时分别连接各治疗电极。

    图1所示,本实施例电路结构包含三个电路模块:

    振荡电路:用于产生治疗脉冲,其震荡输出A和震荡输出B之间并联控制输出的8个电位器,并且,在各路电位器一端与脉冲电流输出端线A之间分别串联设置用于控制本回路接通的继电器触点。

    记数控制模块:用于分针间隔控制,由六反相器集成芯片IC1产生振荡脉冲,以其产生的脉冲信号在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即集成芯片IC2中进行计数,并由集成芯片IC2将脉冲分频,产生定时脉冲输出,触发后继DCD-十进制译码器即集成芯片IC3。集成芯片IC3依据IC2的频率依次在八个输出端脚即3脚、1脚、2脚、15脚、14脚、6脚、7脚和4脚上循环呈高电平,以此控制连接在其输出电路中的各开关管BG1-BG8循环依次导通。

    顺序通断模块:用于分针通断控制,由开关管BG1-BG8、设置在各开关管集电极中的各继电器线圈J1-J8构成八路输出通断控制。

    为了实现每个治疗电极电流大小的独立控制,八路循环输出端线A1-A8分别接电位器W1-W8的中心抽头。调节各电位器即可调节对应输出端线上的输出电量大小。

    本实施例中,九个端口输出九根导线,第一根导线B是中心线端线,第二-第八根导线在治疗时依次输出脉冲电流。各输出电流功率可调,输出脉冲和循环的频率也可调。

    使用时,自病灶的有关经络穴位上刺上针灸针(或压上电极板),然后将中心输出端线接在病灶部位(或病灶附近)的针灸针上,以其为中心,将第二至第八根输出导线自远至近依次接到针灸针上。接通电源,逐一调整好各输出导线的刺激强度,即可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

    取穴:按照传统的经络联系,视病变部位所属经络选择穴位,每个经络选择2~4个穴位。每次可选1个经络的穴位,也可同时选2~3个经络的穴位。

    配置电极:根据所选穴位的数量,9根输出端线可全部接用,也可选择其中若干。在选好穴位接上针灸针后,第1根输出导线通常接在病灶部位(或邻近病灶)的针灸针上,第2~第8根输出导线依次自远端穴位的针灸针接至近端穴位的针灸针上。

    电刺激:接好输出导线后,接通电源,逐一调节控制输出刺激强度的电位器,以达到需要的刺激强度。每次刺激时间为20~30分钟,每周期频率以5-10秒钟较为合适。

    治疗结束:逐一回调控制输出刺激强度的电位器,使之输出强度为零。

    关 键  词:
    治疗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循经治疗仪.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5716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