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17369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3.28 CN 202173691 U *CN202173691U* (21)申请号 201120241836.2 (22)申请日 2011.07.05 A61N 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有限公司 地址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镇青松路 1 号 (72)发明人 王智彪 赵纯亮 敬李 杨征 曾德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罗建民 邓伯英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57) 摘要 本实。
2、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包括主机和超声治疗头, 所述超声治疗头包括 外壳(1)和设于外壳中的超声换能器(3), 所述外 壳中还设有负压罐, 所述负压罐设置在外壳内的 前端, 负压罐的一端为敞口, 通过所述敞口能将人 体皮下的脂肪组织层 (11) 吸附于负压罐中, 所述 超声换能器 (3) 在外壳中的安装位置设置为使其 发出的超声波能够聚焦于所述负压罐内。本实用 新型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通过利用负压作用将脂 肪组织层吸附到负压罐内超声换能器的聚焦区域 进行治疗, 不仅单次治疗范围增大, 而且避免了对 皮下的人体组织层的损伤, 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体 外无创超声减脂设备。 (51)In。
3、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3 页 CN 202173691 U1/1 页 2 1. 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包括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超声治疗头, 所述超声治疗头 包括外壳 (1) 和设于外壳中用于发射聚焦超声波的超声换能器 (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 中还设有负压罐, 所述负压罐设置在外壳内的前端, 负压罐的一端为敞口, 通过所述敞口能 将人体皮下的脂肪组织层(11)吸附于所述负压罐中, 所述超声换能器(3)在外壳中的安装 位置设置为使其发出的超声波能够聚焦。
4、于所述负压罐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波塑身减脂设 备中还包括有使负压罐产生负压吸附功能的负压装置, 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设于负压罐敞口 处用于密封所述敞口的密封膜、 充盈于负压罐内的液体、 以及与负压罐连通的液压缸 (21), 所述液压缸 (21) 用于抽吸负压罐中的液体或者将液体输送到负压罐中。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膜采用透声膜 (7), 所述透声膜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负压罐中的液体采用液态耦合剂 (15)。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
5、缸 (21) 与负压 罐之间通过导液管(18)连通, 所述负压装置中还包括有出液管(17), 所述出液管(17)与负 压罐连通, 所述出液管 (17) 上还设有单向阀 (19), 当液压缸 (21) 向负压罐中输出液体时, 所述单向阀 (19) 导通 ; 当液体充满负压罐时, 所述单向阀 (19) 截止。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装置中还包括 有储液罐(23), 所述储液罐(23)中存储有液体, 储液罐(23)中所存储的液体与负压罐中的 液体为相同的液体, 所述出液管 (17) 的一端与负压罐连通, 另一端与储液罐 (23) 连通。 6. 根据。
6、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罐 (23) 与导液 管 (18) 之间通过供液管连通, 在所述供液管上还设置有泵 (22) 和第二单向阀 (24)。 7. 根据权利要求 1-6 之一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换能器 (3) 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 所述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波阵 面为半径相同的球面, 该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同时具有反射超声波的功能, 所述一个 超声发射单元形成一个球面共振腔 / 或所述多个超声发射单元共同构成一个球面共振腔, 所述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的形状为包含球心在内的截球壳形, 所述一个或多个超。
7、声发射单 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聚焦区域为所述球面共振腔的球心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面共振腔的内腔 体的形状为包含球心在内的截球壳形, 该截球壳形的内腔体采用球缺截球壳形内腔体或球 台截球壳形内腔体。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发射单元采用 球壳聚焦晶片制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罐的外表面形 状为球冠状, 所述超声换能器套装在所述负压罐的外表面上, 超声换能器内腔体的形状与 负压罐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 负压罐被超声换能器所覆盖的部分采用。
8、透声材料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173691 U1/7 页 3 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声治疗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肥胖问题已成为困扰现代社会人群的一大难题, 因为肥胖而造成的各种疾 病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减脂方法和减脂手段, 在多种减脂方 法中, 采用器械来进行减脂是目前最主要的减脂方法。 0003 采用器械进行减脂的方法主要包括有创减脂方法和无创减脂方法。 有创减脂方法 主要是采用抽脂术, 这种方法有效性好, 且效果直观, 但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痛苦, 且具有。
9、相当大的手术风险, 而且还可能使患者留下后遗症。 0004 无创减脂方法有多种形式, 包括采用中医拔罐、 针灸等经络治疗方式、 机械振动减 脂方式、 体外超声减脂方式等。 经络治疗方式是通过对经络进行刺激以改善人体的内循环, 从而达到减脂的目的, 由于这种方式不是即刻、 直观的破坏脂肪细胞, 因而其有效性无法得 到直接的证明 ; 而机械振动减脂方式是一种对脂肪细胞进行物理破坏的减脂方式, 具有一 定的减脂效果, 但是不明显, 而且低频的振动对于人体的内部器官组织有一定的危害性, 长 期使用会使人身体不适 ; 体外超声减脂方式对于脂肪细胞的破坏比较明显、 有效, 这种方式 具体可分为平面超声方式。
10、和聚焦超声方式。在有效性上, 平面超声方式的减脂效果不如聚 焦超声方式的效果好 ; 在安全性上, 平面超声方式对于声通道路径上的组织会有破坏作用, 因而其不及聚焦超声方式的安全性好。可见, 聚焦超声方式在减脂应用中较平面超声方式 更具有优势。 0005 目前, 聚焦超声方式中所采用的聚焦超声减脂设备, 通常是使超声治疗头紧贴治 疗部位的皮肤表面, 超声换能器所发射的聚焦超声波在脂肪组织层形成聚焦区域, 以破坏 脂肪细胞, 达到减脂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减脂所产生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可 能会使脂肪组织层之后的人体组织吸收超声波而遭受一定的损伤, 尤其是当声能量过强时 将会造成组织损伤。 0。
11、006 图 4 所示为现有的聚焦超声塑身减脂设备的工作示意图。如图 4 所示, 治疗过程 中, 使超声治疗头 8 紧贴皮肤表面, 超声治疗头 8 中的超声换能器 3 发射一定频率的聚焦超 声波, 超声波经声通道 9 穿过皮肤组织层 10, 在脂肪组织层 11 形成聚焦区域 13, 利用超声 波震荡产生的 “空穴效应” 将处于聚焦区域 13 范围内的脂肪组织破坏, 然后排出体外, 从而 达到减脂的治疗目的。但是与此同时, 在聚焦区域 13 经过聚焦后的超声波继续前进, 进入 人体内部, 从而形成一个后场区域 14, 后场区域 14 的范围不仅分布在脂肪组织层 11, 并且 还可能分布在人体组织层。
12、 12( 包括肌肉、 血管等组织器官 ), 这部分人体组织可能因吸收超 声波而受到一定的损伤, 因此采用这种设备进行减脂存在有使人体其他组织受到伤害的风 险。 0007 另外, 从图 4 中还可看出, 采用上面的减脂设备对脂肪进行破坏性治疗, 由于在脂 肪组织层11所形成的聚焦区域13很小, 因而每次治疗的脂肪组织范围有限, 而对后场区域 说 明 书 CN 202173691 U2/7 页 4 14 中的肌肉、 血管等人体组织层 12 的损伤却不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超声塑身减脂设备所存在的 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不会对人体组织层造成损伤、 安。
13、全可靠, 且减脂效果好的超声波塑身减 脂设备。 0009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包括主机 和与主机相连的超声治疗头, 所述超声治疗头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中用于发射聚焦超声波 的超声换能器, 其中, 所述外壳中还设有负压罐, 所述负压罐设置在外壳内的前端, 负压罐 的一端为敞口, 通过所述敞口能将人体皮下的脂肪组织层吸附于负压罐中, 所述超声换能 器在外壳中的安装位置设置为使其发出的超声波能够聚焦于所述负压罐内。 0010 优选的是, 所述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中还包括有使负压罐产生负压吸附功能的负 压装置, 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设于负压罐敞口处用于密封所述敞口的密封。
14、膜、 充盈于负压罐 内的液体、 以及与负压罐连通的液压缸, 所述液压缸用于抽出负压罐中的液体或者将液体 输送到负压罐中。 0011 进一步优选的是, 所述密封膜采用透声膜, 所述透声膜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负 压罐中的液体采用液态耦合剂。由于该透声膜兼具密封性和良好的透声性, 可使负压罐形 成一密闭空间, 并保证在治疗时透声膜能与人体皮肤紧密贴合 ; 在此密封空间中灌注的液 态耦合剂, 一方面作为透声介质, 以便于超声传递 ; 另一方面作为提供负压的液体。 0012 优选的是, 所述液压缸与负压罐之间通过导液管连通, 所述负压装置中还包括有 出液管, 所述出液管与负压罐连通, 所述出液管上还。
15、设有单向阀, 当液压缸向负压罐中输出 液体时, 所述单向阀导通 ; 当液体充满负压罐时, 所述单向阀截止。由于负压罐处于相对密 封的状态, 在液体通过导液管进入负压罐的过程中, 负压罐中多余的空气不能够被完全排 除掉, 设置出液管的目的在于, 当出液管与负压罐连通后, 可以使得负压罐能顺利地被液体 所填充, 当负压罐中充满液体以后, 再关闭设置在出液管上的单向阀, 进行负压抽吸时, 再 通过导液管抽走填充在负压罐中的液体时, 使得负压罐处于真空状态。 0013 更优选的是, 所述负压装置中还包括有储液罐, 所述储液罐中存储有液体, 储液罐 中存储的液体与负压罐中的液体为相同的液体, 所述出液管。
16、一端与负压罐连通, 另一端与 储液罐连通。 0014 进一步优选的是, 所述储液罐与导液管之间通过供液管连通, 在所述供液管上还 设置有泵和第二单向阀。 负压罐中的液体在使用过程中, 难免会存在损耗, 比如首次使用时 对负压罐中的液体进行填充或在日常维护中由于更换透声膜等部件而产生液体损耗时, 因 液体发生损耗会使得负压罐不能被填充满, 影响负压吸附的效果, 因而通过在导液管与储 液罐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 当负压罐中的液体不足以充满负压罐时, 第二单向阀导通, 通过 所述泵将储液罐中的液体补充到负压罐中。另外, 储液罐中所存储的液体不能预先全部装 满, 并且储液罐的上端部还需留有气孔, 以便储。
17、液罐内的空气和外界空气保持流通。 0015 当然, 本实用新型聚焦超声塑声减脂设备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负压装 置。 0016 优选的是, 所述超声换能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 所述一个或多个超声 说 明 书 CN 202173691 U3/7 页 5 发射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波阵面为半径相同的球面, 该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同时具 有反射超声波的功能, 所述一个超声发射单元形成一个球面共振腔 / 或所述多个超声发射 单元共同构成一个球面共振腔, 所述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的形状为包含球心在内的截球壳 形, 所述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聚焦区域为所述球面共振腔的球心位 置。
18、。 0017 优选的是, 所述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的形状为包含球心在内的截球壳形, 该截球 壳形的内腔体采用球缺截球壳形内腔体或球台截球壳形内腔体。 0018 所述超声发射单元采用球壳聚焦晶片制成。 0019 优选的是, 所述负压罐的外表面形状为球冠状, 所述超声换能器套装在所述负压 罐的外表面上并与所述负压罐的外表面贴合, 也就是说, 超声换能器内腔体的形状与负压 罐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 即负压罐采用与超声换能器相适配的形状, 由于所述超声换能器 的聚焦区域为其球心位置, 而超声换能器的内腔体覆盖(即贴合)在负压罐的外表面上, 因 而可以消除超声换能器与负压罐的外球面之间可能存在的空气对超声波。
19、的阻隔作用, 并且 使得球冠状的负压罐的球心位置与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聚焦区域重合。 所述负压罐被超声换 能器所覆盖的部分采用透声材料制成。 0020 在上述超声换能器中, 由于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所形成的球面共振腔的内腔 体的形状为球壳形或者为包含球心在内的截球壳形, 且整个球面共振腔的腔体表面既是超 声波的发射面又是超声波的反射面, 从而使有效的超声发射面积得到增大, 并且能够增加 反射的次数。同时, 每个超声发射单元的波阵面上的球面超声波按原发射路径的反方向反 射回来后, 由于反射的超声波与发射的超声波频率相同, 这两列超声波在球面共振腔内部 形成共振, 又由于这两列超声波到达球心处的时间。
20、相同, 整个球面共振腔的腔体内产生多 个共振点, 当球面共振腔内的介质对超声波吸收很小且超声发射单元具有良好的反射超声 波的性能时, 则超声发射单元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此球面共振腔内发生多次反射, 从而使 超声波在此球面共振腔内多次发生共振。由于该球面共振腔的球心处也是共振点, 从球面 共振腔腔体表面发出的超声波和其相对面上反射的超声波在球心处形成了一个共振增强 的聚焦区域, 因此也就提高了球心处的超声波强度, 大大提高了超声波的利用率。并且, 由 于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能量以及反射的超声波能量都集中于球心位 置时, 球心处再经过多次共振加强, 能量得到成倍的增长, 从而进一步加。
21、强了球心位置的共 振, 也就进一步提高了聚焦区域的能量。因而该超声换能器的聚焦能力要远远高于现有的 超声换能器, 当该超声换能器所发射的超声波为低频超声波时, 其聚焦能力仍然可以达到 现有的高频超声波的治疗效果。所述超声换能器的工作频率范围为 0.1MHz-0.8MHz。而采 用低频超声波进行治疗, 相对于采用高频超声波而言, 其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0021 所述超声换能器套装在负压罐上, 超声换能器的声通道以及聚焦区域都分布在负 压罐的环形区域内部, 由于该超声换能器的聚焦能力特别强, 超声换能器在工作过程中产 生共振聚焦现象, 克服了传统的超声换能器对低频超声波难以聚焦的不足, 并使。
22、超声换能 器所发射的超声能量都分布在负压罐内, 这样, 处于负压罐内聚焦焦点处的脂肪组织内产 生温热效应 (37 -45 )、 空化效应、 机械效应和声化效应等, 使处于焦点处的脂肪细胞的 细胞膜破裂, 并析出脂滴, 产生不可逆的脂肪细胞个数减少, 从而实现焦点处减脂的目的, 并且超声换能器所发射的超声波不会逸散到其他区域, 因而该塑身减脂设备不会对人体的 说 明 书 CN 202173691 U4/7 页 6 组织层造成损伤。 0022 优选的是, 所述超声换能器的底端与所述负压罐敞口处的端面对齐, 通过使超声 换能器设置在负压罐上的高度尽量低, 以保证脂肪组织吸入负压罐中的高度达到超声换能。
23、 器的焦点位置。 0023 在本实用新型中, 负压罐中的液态耦合剂兼做冷却剂。当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 的时候, 超声换能器会积聚一定量的热量, 而液态耦合剂能吸收其中的一部分热量, 通过负 压罐中的液态耦合剂与储液罐中的液态耦合剂的循环交流, 从而实现与储液罐中的液态耦 合剂进行热量交换。 0024 采用本实用新型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进行治疗时, 将超声治疗头端部的负压罐贴 近治疗部位的皮肤, 使透声膜和皮肤紧密贴合, 导液管作为连接负压罐与液压缸的连通装 置, 将负压罐中充盈的液态耦合剂抽吸到液压缸内, 随着负压罐内的液态耦合剂的减少, 负 压罐内的负压作用逐渐增大 ; 由于负压罐为一密闭空间。
24、, 而透声膜具有良好的弹性, 负压作 用迫使透声膜连同人体皮肤一起被吸入负压罐内 ; 再由超声换能器对吸入负压罐中的人体 皮下的脂肪组织层进行治疗。治疗完毕后, 液压缸通过导液管将液态耦合剂再次注入负压 罐内, 由于负压罐逐渐被液态耦合剂所填充, 负压罐内的负压作用逐渐减小, 透声膜和人体 皮肤随之被负压罐所释放。 对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重复实施上述治疗过程, 如此循环, 从而 完成对整个脂肪部位的治疗。 0025 可见, 本实用新型超声塑身减脂设备通过循环使用液态耦合剂, 利用负压作用将 人体皮下的脂肪组织层吸附到负压罐内, 由于该环形超声换能器所发射的超声波只存在于 负压罐中, 而脂肪组织层。
25、也被吸附于负压罐中, 因此既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同时又可避免对 脂肪层以下的人体组织造成损伤。 002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有效避免聚焦超声波的后场效应对脂肪组织层以 下的人体组织器官产生损伤, 因而该设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无创超声减脂设备。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中超声治疗头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 ;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中超声治疗头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 ; 0029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中超声治疗头的工作示意图 ; 0030 图 4 是现有技术中聚焦超声塑身减脂设备中超声治疗头的工作示意图。
26、 ; 0031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 中超声换能器 3 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 : 1- 外壳 ; 2- 透镜上罩 ; 3- 超声换能器 ; 4- 透镜下罩 ; 5- 密封圈压环 ; 6- 密 封圈 ; 7- 透声膜 ; 8- 超声治疗头 ; 9- 声通道 ; 10- 皮肤组织层 ; 11- 脂肪组织层 ; 12- 人体组 织层 ; 13- 聚焦区域 ; 14- 后场区域 ; 15- 液态耦合剂 ; 16- 透波片 ; 17- 出液管 ; 18- 导液管 ; 19- 单向阀 ; 20- 二通接头 ; 21- 液压缸 ; 22- 泵 ; 23- 储液罐 ; 24- 第二单向阀。。
27、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说 明 书 CN 202173691 U5/7 页 7 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 实施例 1 : 0035 如图 1、 3 所示, 本实施例中, 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包括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超声 治疗头, 所述超声治疗头包括外壳1, 外壳1中主要有发射聚焦超声波的超声换能器3、 负压 罐、 以及使负压罐具有负压吸附作用的负压装置。 负压罐设置在外壳内的前端部, 负压罐的 前端为敞口, 通过该敞口可将人体皮下的脂肪组织层 11 吸附在负压罐中。 0036 其中,。
28、 所述超声换能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 所述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 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波阵面为半径相同的球面, 该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同时具有反 射超声波的功能, 所述一个超声发射单元形成一个球面共振腔 / 或所述多个超声发射单元 共同构成一个球面共振腔, 该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的形状为包含球心在内的截球壳形, 所 述一个或多个超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聚焦区域为所述球面共振腔的球心位置。 0037 本实施例中, 该截球壳形的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采用包含球心在内的球台截球壳 形。 0038 如图 5 所示, 本实施例中, 该超声换能器 3 由一个超声发射单元构成, 该超声发射 单元同时具有。
29、反射超声波的功能。该超声发射单元的内腔体的形状为一个完整的球台形 状, 所述球台的上底面 S1 和下底面 S2 平行, 且上底面 S1 到球心的距离与下底面 S2 到球心 O 的距离相等。该超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聚焦区域为所述球台的球心位置。 0039 本实施例中, 所述超声发射单元采用球壳聚焦晶片制成, 其所发射的超声波的频 率范围为 100-800kHz。 0040 本实施例中, 负压罐的形状为球冠形, 负压罐包括透波片 16、 透镜上罩 2 和透镜下 罩 4 三个部分。其中透波片 16 与透镜下罩 4 构成负压罐的下半部分, 透镜上罩 2 构成负压 罐的上半部分。其中, 透镜上罩 。
30、2 和透波片 16 共同形成负压罐的球冠外形。透镜下罩 4 与 透波片 16 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隙, 所述超声换能器 3 卡合在该间隙之间, 且超声换能器 3 形 状与透波片 16 的外形相适, 从而使超声换能器 3 与透波片 16 紧密贴合在一起, 因而, 超声 换能器的球心位置与球冠形负压罐的球心位置重合, 即超声换能器 3 的聚焦焦点为球冠状 负压罐的球心位置。透波片 16 不仅具有良好的超声波穿透性, 能使聚焦超声波顺利通过, 而且可以兼作声匹配层。超声换能器固定在透波片 16 的外部, 并与透波片 16 紧密贴合, 以 消除超声换能器 3 与负压罐的外球面之间可能存在的空气对超声波的阻。
31、隔作用。 0041 本实施例中, 负压装置包括设于负压罐前端敞口处用于密封所述敞口的密封膜、 充盈于负压罐内的液体、 导液管 18、 与负压罐通过导液管 18 连通的液压缸 21。所述液压缸 21 用于抽吸负压罐中的液体或者将液体输送到负压罐中。 0042 所述密封膜采用高弹性的透声膜 7, 负压罐中的液体采用作为透声介质的液态耦 合剂 15。本实施例中, 透声膜 7 采用硅胶、 乳胶或亚聚氨酯制成。在透镜下罩 4 上固定有密 封圈压环 5, 密封圈压环 5 通过密封圈 6 压紧透声膜 7, 从而将负压罐前端的敞口密封, 使所 述负压罐内形成一密闭空间, 在该密闭空间中充盈有液态耦合剂 15。。
32、 0043 在本实施例中, 负压装置中还包括有补液装置, 所述补液装置中包括有储液罐 23, 所述储液罐 23 与负压罐通过出液管 17 连通。其中, 储液罐 23 与导液管 18 之间通过供液 管连通, 并且在供液管上还设置有泵22和第二单向阀24。 储液罐23用于储存液体, 储液罐 23 中存储的液体与所述负压罐中充盈的液体为相同液体, 即液体耦合剂 15。使第二单向阀 说 明 书 CN 202173691 U6/7 页 8 24导通, 再通过泵22将储液罐23中的液体送至负压罐中, 以补充负压罐中液体的损耗。 而 通过出液管 17 可将负压罐内多余的液体输送到储液罐 23 中进行存储。储。
33、液罐 23 中所存 储的液体不能预先全部装满, 并且储液罐23的上端部还需留有气孔, 以便储液罐23内的空 气和外界空气保持流通。 0044 在具体设置上, 负压罐的顶部还开有一个通孔, 该通孔用于连接一个二通接头 20, 所述二通接头20分别连接导液管18和出液管17, 导液管18的另一端与液压缸21连通, 出 液管 17 的另一端与储液罐 23 连通, 出液管 17 上还设有单向阀 19。当液压缸 21 向负压罐 中输出液体时, 单向阀 19 导通, 以排出负压罐中的空气或多余的液体 ; 当液体充满负压罐 时, 负压罐中的空气已排出完毕, 单向阀 19 截止。 0045 所述液压缸 21 。
34、和储液罐 23 均设置在该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的主机中。 0046 如图 1 所示, 当首次采用本实施例聚焦超声塑身减脂设备对人体进行治疗时, 应 先对负压罐进行充液, 具体如下 : 启动主机, 主机驱动泵22运动, 此时单向阀19和第二单向 阀 24 都处于导通的状态, 通过导液管 18 将储液罐 23 中的液态耦合剂 15 输送到负压罐内, 随着负压罐内液态耦合剂 15 的增加, 液态耦合剂 15 会通过导通的单向阀 19 溢出到储液罐 23内, 此时单向阀19和第二单向阀24截止, 以保证负压罐内不会有空气存在。 当负压罐中 的液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耗时, 比如因更换透声膜等部件而造成液体。
35、损耗时, 为避免液 体发生损耗而使得负压罐不能被填充满, 从而影响负压吸附的效果, 也通过这种方式对负 压罐中的液体进行补充。 0047 如图 1、 3 所示, 采用本实施例聚焦超声塑身减脂设备进行治疗时, 将超声治疗头 贴近治疗部位的人体皮肤, 使透声膜 7 和人体皮肤紧密贴合, 然后启动液压缸 21, 将负压罐 中充盈的液态耦合剂 15 抽吸到液压缸 21 内, 随着负压罐内液态耦合剂 15 的减少, 负压罐 内的负压逐渐增大, 由于负压罐内为一密闭空间, 而透声膜 7 具有良好的可舒展性, 负压作 用迫使透声膜7连同与之所贴合的皮肤组织层10一起被吸入负压罐内 ; 然后主机驱动超声 换能。
36、器 3 发射球面聚焦超声波, 所述超声波聚焦于吸附于负压罐中的人体皮下的脂肪组织 层 11, 其中超声波经声通道 9 透过皮肤组织层 10, 进入脂肪组织层 11, 并在脂肪组织层 11 中形成聚焦区域 13, 对所述脂肪组织产生温热效应、 空化效应、 机械效应和声化效应, 使聚 焦区域 13 处的脂肪细胞的细胞膜破裂, 并析出脂滴, 产生不可逆的脂肪细胞个数减少, 以 完成对该部位皮下脂肪的治疗, 达到减脂的治疗目的 ; 对此部位皮下脂肪治疗完毕以后, 超 声换能器 3 停止发射超声波, 主机驱动液压缸 21 反向动作, 通过导液管 18 将暂存于液压缸 21 中的液态耦合剂 15 再次注入。
37、负压罐内, 注入的过程中, 单向阀 19 和第二单向阀 24 都处 于截止的状态, 负压罐逐渐被填充, 负压罐中的负压逐渐减小, 透声膜 7 和人体皮肤随之被 释放。如此循环, 可以对人体皮肤逐个部位进行治疗, 直至整个脂肪部位都完成治疗。 0048 从图 3 中还可看出, 本实施例中的超声塑身减脂设备在进行治疗时, 由于超声换 能器套装在与之形状相适的球冠状的负压罐上, 因而超声换能器 3 的声通道以及聚焦区域 都分布在负压罐的球心位置, 也就是说, 超声换能器所发射的超声能量都分布在负压罐内, 而不会逸散到其他区域, 因而不会对人体组织层 12 造成损伤。 0049 可见, 本实施例中的聚。
38、焦超声塑身减脂设备通过循环使用液态耦合剂, 利用负压 作用将人体的脂肪组织层吸附到负压罐内超声换能器的聚焦区域进行治疗, 不仅使单次治 疗范围增大, 而且避免了对脂肪层以下的人体组织的损伤, 因而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体外无 说 明 书 CN 202173691 U7/7 页 9 创超声减脂设备。 0050 实施例 2 : 005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 负压装置中不设有出液管17、 储液罐23、 单向阀 19、 泵 22 和第二单向阀 24, 因此二通接头 20 相应地改为与导液管 18 连通的通孔。 0052 如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的负压装置包括设于负压罐前端敞口处用于密封所。
39、述敞口 的密封膜、 充盈于负压罐内的液体、 以及与负压罐通过导液管 18 连通的液压缸 21。 0053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和使用都与实施例 1 相同, 这里不再赘述。 0054 本实施例中, 当负压罐内的液体出现损耗的时候需手工进行补液。 0055 实施例 3 : 005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 的区别在于 : 超声换能器 3 的形状不相同。 0057 本实施例中, 超声换能器 3 包括多个超声发射单元, 所述多个超声发射单元所发 射的超声波的波阵面为半径相同的球面, 并且所述多个超声发射单元同时具有反射超声波 的功能, 该多个超声发射单元共同构成一个球面共振腔, 该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的形。
40、状为 包含球心在内的截球壳形, 所述多个超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聚焦区域为所述球面 共振腔的球心位置。 0058 本实施例中, 该截球壳形的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采用包含球心在内的球台截球壳 形。 0059 其中, 多个超声发射单元所形成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的形状为一个完整的球台形 状, 所述球台的上底面 S1 和下底面 S2 平行, 且上底面 S1 到球心的距离与下底面 S2 到球心 O的距离不相等, 其中, 球台的下底面S2的圆心位置可以与球心O重合。 所述多个超声发射 单元所发射的超声波的聚焦区域为所形成的球台形的球面共振腔的球心区域。 0060 与此相适, 本实施例中, 负压罐的形状为与。
41、所述球面共振腔内腔体形状相适配的 球冠形或半球冠形。因而, 超声换能器 3 的球心位置与球冠形负压罐的球心位置重合, 即使 得超声换能器 3 的聚焦焦点为球冠状负压罐的球心位置。 0061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和使用都与实施例 1 相同, 这里不再赘述。 0062 当然, 超声换能器所形成的球面共振腔的内腔体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描 述的形状, 其他任何能满足要求的合适的形状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63 可以理解的是,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 实施方式, 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在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 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 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173691 U1/3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73691 U2/3 页 11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73691 U3/3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