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3669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16 CN 202036695 U *CN202036695U* (21)申请号 201120059461.8 (22)申请日 2011.03.09 201010599454.7 2010.12.22 CN A61N 5/06(2006.01) (73)专利权人 江阴市霖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415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祝塘镇祝 璜路 98 号 (72)发明人 陆文昌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代理人 唐纫兰 曾丹 (54) 实用新型名称 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57) 摘要 。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 片, 其特征在于 : 该理疗芯片包括远红外芯片 (1) 、 导线 (2) 和电池组件 ; 所述远红外芯片 (1) 包 括六层结构, 自上而下依次为上表层 (1.1)、 第一 胶粘层 (1.2)、 PET 保护膜层 (1.3)、 远红外基片 (1.4)、 第二胶粘层 (1.5) 和下表层 (1.6) ; 所述 远红外基片 (1.4) 包括 PET 基片 (1.4.1)、 导电银 浆涂层(1.4.2)、 导电油墨涂层(1.4.3)和导电条 (1.4.4) ; 所述导电条 (1.4.4) 通过导线 (2) 与电 池组件相连。 其体积小, 重量轻, 可随身携带, 。
3、不影 响起居使用。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CN 202036695 U1/1 页 2 1. 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该理疗芯片包括远红外芯片 (1) 、 导线 (2) 和电池组件 ; 所述远红外芯片 (1) 包括六层结构, 自上而下依次为上表层 (1.1)、 第一胶粘层 (1.2)、 PET 保护膜层 (1.3)、 远红外基片 (1.4)、 第二胶粘层 (1.5) 和下表层 (1.6) ; 所述远红。
4、外基片 (1.4) 包括 PET 基片 (1.4.1), 所述 PET 基片 (1.4.1) 表面靠近上、 下两边边缘处设置有两条导电银浆涂层 (1.4.2), 所述 PET 基片 (1.4.1) 中部涂覆有导电 油墨涂层 (1.4.3), 所述导电油墨涂层 (1.4.3) 的上、 下两边边缘分别与两条导电银浆涂 层 (1.4.2) 搭接, 所述两条导电银浆涂层 (1.4.2) 外贴覆有导电条 (1.4.4) ; 所述导电条 (1.4.4) 通过导线 (2) 与电池组件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表层 (1.1) 和下表层 (1.6) 。
5、为含麻纤维布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表层 (1.1) 和下表层 (1.6) 为亚麻布层。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PET 基片 (1.4.1) 表面纵向设置有若干无导电油墨涂覆层的空白区 (1.4.5), 所述空白区将所述导 电油墨涂层 (1.4.3) 分隔为多块 ; 所述 PET 保护膜层 (1.3) 上设置有长槽孔 (1.3.1), 所述 长槽孔 (1.3.1) 的位置与空白区 (1.4.5) 位置相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6、 所述涂覆有导电油 墨涂层 (1.4.3) 的远红外基片 (1.4) 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 PET 保护膜层 (1.3) 的相应位置 上也开设有与之对应的通孔。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PET 保护膜层 (1.3) 的完全覆盖所述两导电银浆涂层 (1.4.2) 和导电油墨涂层 (1.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电条(1.4.4) 为铜箔或铝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电条(1.4.4) 与电池组件之间串联有过热保护器。 9.根据权利要求。
7、8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远红外芯片(1) 的周边设置有胶边。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过热保护器 外设置有密封胶, 所述密封胶与胶边连接成一整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36695 U1/4 页 3 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理疗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以远红外电热理疗芯 片。 背景技术 0002 自 1800 年德国科学家哈逊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红外线以来, 红外线相关 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生产, 医学诊断、 检测、 治疗和预防保健上。 0003 根据生物学特。
8、点可将医用红外线分为近红外线、 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远红外线 是指波长在 3-1000 微米的红外线, 其中波长 4-20 微米这一波段的红外线对人类的生存与 生物的生长极为重要, 远红外线对人体作用主要有远红外线的三个主要特性所决定 (一是 放射、 二是强烈的渗透力, 三是吸收、 共振和共鸣) 。人体表面接受远红外线, 并由表及里传 导渗透, 被吸收产生温热效应, 与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共振、 共鸣, 促进了活性。 并且由于产生 温热效应, 使人体微血管扩张, 自律性加强, 血液循环加快, 加速了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 从而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 同时, 远红外线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有利于。
9、慢性炎症的 吸收、 消散, 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 如神经炎、 肌炎、 关节炎及内脏的一些慢性炎 症。热能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 并通过缓解肌肉痉挛、 消肿、 消炎和改善血液循环而治 疗各种疼痛, 如神经痛以及痉挛痛、 炎症性和缺血性疼痛等。 因此, 在医学上被专家称为 “生 命光波” 。 0004 市场上红外线相关的理疗保健产品多种多样, 罗布麻为代表的纺织产品因其无热 源作用, 其产生的远红外线的强度和持续性受到质疑 ; 医疗中所使用的远红外治疗仪, 因其 温度高, 交流电供能, 不利于方便使用。且其体积较大、 重量较重, 需要到特定的场所, 如医 院, 才能使用, 限制了其适用。
10、范围。 有热源的、 便携式的、 纳米材料做成的远红外电热理疗芯 片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 重量轻, 可随身携带, 不 影响起居的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用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 其 特征在于 : 该理疗芯片包括远红外芯片、 导线和电池组件 ; 0007 所述远红外芯片包括六层结构, 自上而下依次为上表层、 第一胶粘层、 PET 保护膜 层、 远红外基片、 第二胶粘层和下表层 ; 0008 所述远红外基片包括PET基片, 所述PET基片表面靠近上、 下两边边缘处设置有两 条。
11、导电银浆涂层, 所述 PET 基片中部涂覆有导电油墨涂层, 所述导电油墨涂层的上、 下两边 边缘分别与两条导电银浆涂层搭接, 所述两条导电银浆涂层外贴覆有导电条 ; 所述导电条 通过导线与电池组件相连。 0009 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为含麻纤维布层。 说 明 书 CN 202036695 U2/4 页 4 0010 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为亚麻布层。 0011 所述 PET 基片表面纵向设置有若干无导电油墨涂覆层的空白区, 所述空白区将所 述导电油墨涂层分隔为多块 ; 所述 PET 保护膜层上设置有长槽孔, 所述长槽孔的位置与空 白区位置相对应。 0012 所述涂覆有导电油墨涂层的远红外基片上开设有。
12、通孔, 所述 PET 保护膜层的相应 位置上也开设有与之对应的通孔。 0013 所述 PET 保护膜层的完全覆盖所述两导电银浆涂层和导电油墨涂层。 0014 所述导电条为铜箔或铝箔。 0015 所述导电条与电池组件之间串联有过热保护器。 0016 所述远红外芯片的周边设置有胶边。 0017 所述过热保护器外设置有密封胶, 所述密封胶与胶边连接成一整体。 0018 一种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的制备方法,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19 PET 基片的裁切 ; 0020 在裁切好的 PET 基片上表面的上、 下两边距边缘 3-6mm 处分别涂上两条导电银浆 涂层, 0021 经干燥后, 在 P。
13、ET 基片中部涂覆导电油墨涂层, 并使得导电油墨涂层的上、 下两边 缘与上、 下两导电银浆涂层的边缘搭接, 烘烤 ; 0022 然后在 PET 基片的下表面通过胶粘层与布料压合在一起 ; 0023 再在两导电银浆涂层上贴覆一层宽 5-8mm 的导电条作为电极 ; 0024 然后在制备好的远红外基片上表面覆盖一层与导电银浆涂层外围尺寸一致的 PET 保护膜层, 然后 PET 保护膜层的上表面覆盖胶粘层和布料, 通过热合的方法使各层复合在 一起 ; 0025 然后打孔, 电源线连接, 使得导线一端的两根引线也分别与所述两导电条连接, 其 中一条引线上串联过热保护器。 0026 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红外。
14、电热理疗芯片的制备方法, 通过注塑的方式, 将远红外芯 片的周边和过热保护器密封。 0027 上述密封时所有的密封材料为苯乙烯 - 丁二烯树脂熔胶。 0028 本实用新型当理疗芯片温度加热到 60时, 过热保护器工作, 使电源断开, 避免高 温对人体皮肤的灼伤。 0029 通过微电脑控制, 加热芯片以可调的功率被加热, 导电油墨涂层发射出 4-20m 的远红外线, 对人体部位及周围组织进行理疗, 达到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不适症状的作用。 0030 PET 保护膜上的通孔和长槽孔的设置, 使得各层之间连接更牢固。 0031 其体积小, 重量轻, 可随身携带, 不影响起居。其还有以下优点 : 00。
15、32 韧度高 : 电热膜的抗拉力 20kg ; 运行安全 : 电热膜工作时表面最高温度不超 过 60; 健康舒适。经国家红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 该芯片热辐射性能好, 节能 省电, 不含对人体有害的射线。所产生的远红外线不仅对人体无害, 而且有益健康。 附图说明 003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2036695 U3/4 页 5 0034 图 2 为图 1 的俯视图。 0035 图 3 为图 1 中远红外基片的俯视图。 0036 图 4 为图 1 中 PET 保护膜层的俯视图。 0037 其中 : 0038 远红外芯片 1、 导线 2 ;。
16、 0039 上表层 1.1、 第一胶粘层 1.2、 PET 保护膜层 1.3、 远红外基片 1.4、 第二胶粘层 1.5、 下表层1.6 ; 长槽孔1.3.1 ; PET基片1.4.1、 导电银浆涂层1.4.2、 导电油墨涂层1.4.3、 导电 条 1.4.4、 空白区 1.4.5。 0040 具体实施方式 : 0041 结合附图对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作进一步的说明 : 0042 本实用新型理疗芯片包括远红外芯片 1, 导线 2 和电池组件所构成, 导线 2 的一 端与远红外芯片 1 连接, 另一端与电池组件连接。 0043 所述远红外芯片 1 包括六层结构, 自上而下依次为上表层 1.1、 第。
17、一胶粘层 1.2、 PET 保护膜层 1.3、 远红外基片 1.4、 第二胶粘层 1.5 和下表层 1.6 ; 0044 所述远红外基片 1.4 包括 PET 基片 1.4.1, 所述 PET 基片 1.4.1 表面靠近上、 下两 边边缘处设置有两条导电银浆涂层 1.4.2, 所述 PET 基片 1.4.1 中部涂覆有导电油墨涂层 1.4.3, 所述导电油墨涂层1.4.3的上、 下两边边缘分别与两条导电银浆涂层1.4.2搭接, 所 述两条导电银浆涂层 1.4.2 外贴覆有导电条 1.4.4 ; 所述导电条 1.4.4 通过导线 2 与电池 组件相连。 0045 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为含麻纤维布层。
18、, 优选为亚麻布。 0046 所述 PET 基片表面纵向设置有若干无导电油墨涂覆层的空白区, 所述空白区将所 述导电油墨涂层分隔为多块 ; 所述 PET 保护膜层上设置有长槽孔, 所述长槽孔的位置与空 白区位置相对应。 0047 所述涂覆有导电油墨涂层的远红外基片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 PET 保护膜层的相应 位置上也开设有与之对应的通孔。 0048 所述 PET 保护膜层的完全覆盖所述两导电银浆涂层和导电油墨涂层。 0049 所述导电条为铜箔或铝箔。 0050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的制备过程 : 0051 远红外电热芯片的制备 : 0052 PET 基片的裁切 ; 0053。
19、 在裁切好的 PET 基片上表面的上、 下两边距边缘 3-6mm 处分别涂上两条导电银浆 涂层, 所述导电银浆涂层的宽度为 5-8mm, 厚度为 2-10m, 在 120隧道炉中干燥, 然后, 在 PET 基片中部涂覆导电油墨, 并使得导电油墨涂层的上、 下两边缘与上、 下两导电银浆涂层 的边缘搭接, 烘烤, 烘烤温度 170-190, 时间 60-90min ; 0054 然后在 PET 基片的下表面通过胶粘层与亚麻布料压合在一起 ; 0055 再在两导电银浆涂层上贴覆一层宽 5-8mm 的铜箔作为电极 ; 0056 然后在制备好的远红外基片上表面覆盖一层与导电银浆涂层外围尺寸一致的 PET。
20、 保护膜层, 然后 PET 保护膜层的上表面覆盖胶粘层和亚麻布料, 通过热合的方法使各层复 合在一起 ; 说 明 书 CN 202036695 U4/4 页 6 0057 然后打孔, 用铜铆钉套上铜垫圈穿入打好的圆孔中, 铜铆钉直接与远红外基片上 的铜箔相连接, 连接好导线和过热保护器, 最后将过热保护器与复合后的芯片边缘用射出 式注塑机塑封, 制成远红外电热芯片。 0058 上述 PET 保护膜上的圆孔和长槽孔, 在高温模压时可排除空气, 从而增强粘合力。 说 明 书 CN 202036695 U1/2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36695 U2/2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