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2

干粉吸入器组件和容器.pdf

  • 上传人:梁腾
  • 文档编号:8555681
  • 上传时间:2020-08-12
  • 格式:PDF
  • 页数:82
  • 大小:6.7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20567.X

    申请日:

    20110421

    公开号:

    CN102869402A

    公开日:

    2013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5/00,A61M11/00

    主分类号:

    A61M15/00,A61M11/00

    申请人:

    3M创新有限公司

    发明人:

    大卫·S·哈里斯,马修·D·艾伦,阿曼达·J·富勒,尼古拉斯·哈里森,卡尔·J·休森,彼得·D·霍德森,斯克特·A·刘易斯,汤姆·A·奥克利,萨曼莎·A·帕特森,西蒙·J·史密斯,雷切尔·V·斯特利比格,亚当·J·斯图尔特

    地址:

    美国明尼苏达州

    优先权:

    61/327,60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梁晓广;关兆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干粉吸入器、用于为干粉吸入器携带一定剂量的干粉药物颗粒的容器,以及可用于此类吸入器、同时享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的铰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干粉吸入器,包括:第一构件,包括第一配合表面、第一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以及第二构件,包括适于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配合表面接合的第二配合表面,以及至少部分地被形成用于其中的反旋流的室,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在所述配合表面被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配合表面相接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所述第一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中的每一个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构件的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一构件还包括覆盖物穿刺元件,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的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反旋流绕轴线发生,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轴向平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反旋流绕沿着所述室的中心线延伸的轴线发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或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对齐特征,当所述构件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对齐特征确保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沿着所述轴线的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室上具有覆盖物,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首先在所述覆盖物的中心处接触所述覆盖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反旋流绕沿着所述室的中心线延伸的轴线发生,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落在所述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首先接触所述覆盖物,所述第三位置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分别在所述第一、第三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并且其中所述枢转绕铰链轴线进行,所述铰链轴线垂直于所述室的所述反旋流绕其发生的轴线,所述铰链轴线定位于所述第一构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的高度之间大约一半的高度处,所述高度均平行于所述室的轴线测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主体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构件的室包括能够与所述主体部分分离的容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接纳座,所述接纳座被成形用于接纳并保持所述容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接纳座和所述容器以如下方式成形和布置,使得不止一种内部尺寸的容器能够适当地接纳和保持于所述接纳座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容器包括杯状部分和密封在其上的覆盖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二空气入口,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空气入口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构件的室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空气入口形成为用于对从该空气入口进入所述室的空气限定螺旋流动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形成为用于对所述室内的空气限定分层螺旋流动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被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能够被夹在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处于其第二位置时,通过弹簧构件以可操作方式促使所述第二配合表面邻近所述第一配合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弹簧构件为金属卷簧。 19.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多个空气入口通道,其中每一入口通道包括相对于穿过该入口通道并进入所述室的空气流的方向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其中所述上游部分相对于所述轴线部分地倾斜,并具有第一线性段和第二弧形段,其内表面由出口管的的外周表面限定,并且其中所述下游部分为环形同轴延伸段,其内表面由所述出口管的外周表面限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室具有内环形肩部,并且所述空气入口通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与所述室内的所述内环形肩部配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用于递送干粉药物颗粒的吸入装置。更具体地讲, 本发明涉及用于干粉吸入器的容器。

    背景技术

    干粉吸入器(DPI)是一种形式的药物递送装置,其用于向使用者 的肺部递送粉末形式的药物,以治疗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干粉吸 入器的使用者将吸入器固定到他或她的口部并通过该装置吸气,从而 在该装置内产生夹带干粉药物颗粒的空气流,使得这些颗粒被吸入使 用者的呼吸系统。所述药物可为游离粉末的形式,或者更常见地,所 述药物被束缚至载体颗粒,例如乳糖。

    干粉吸入器包括容纳药物的储存隔室,其在使用之前常常密封。 使用者打开该密封,然后经由使用者的吸气,穿过干粉吸入器的环境 空气搅动药物,使得药物颗粒变得浮空。已发现,形成反旋流以用于 空气对药物的搅动处理效率更高。使用反旋不仅有效地在空气流内夹 带药物,而且经由反旋中所形成的空气流模式使药物颗粒与载体颗粒 分离。实际上,使用者的吸气使得空气被吸入反旋形成室中,从而形 成反旋流。该空气流夹带干粉药物和载体颗粒,高气旋剪力使得较小 的药物颗粒从较大的载体颗粒脱落。理想的是,大部分较小的药物颗 粒通过患者的吸气被带入患者的肺中,而大部分较大的载体颗粒留在 反旋室内。采用这种反旋颗粒搅动和分离的干燥颗粒吸入器的例子公 开于国际专利申请公布WO2006/061637 A2中(其整体以引用方式并入 本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粉吸入器、其元件(包括用于干粉药物的容器) 的关系和结构、以及可用于此类干粉吸入器(同时享有更广泛的适用 性)的铰链。

    在一个方面,干粉吸入器中包括室,其中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 颗粒可绕轴线循环。所述吸入器还包括出口管,所述出口管可连接地 与所述室流体连通以沿着所述轴线并远离所述室同轴延伸,所述管包 括:与所述室相邻的的第一圆柱形段,其中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颗 粒可在远离所述室的方向上绕所述轴线螺旋形移动;与所述第一段流 体连通的第二段,其中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颗粒可在大致平行于所 述轴线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室移动。

    在另一方面,为干粉吸入器携带一定剂量的干粉药物颗粒的容器 包括具有闭合底部和开放顶部的室,所述室具有包括扰流器的第一下 部、适于容纳反旋流的第二中间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部分相邻的第 三上部,所述第三上部部分地由所述室内向外径向延伸的环形肩部限 定。

    在另一方面,干粉吸入器包括:第一构件,其包括第一配合表面、 第一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第二构件,其包括适于选择性地与所述第 一配合表面接合的第二配合表面,以及至少部分地被形成用于其中的 反旋流的室。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在所述配合表面被 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配合表面相接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 所述第一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中的每一个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构件的室 内。

    在另一方面,干粉吸入器包括:位于其中的室,其中空气和夹带 的干粉颗粒可绕轴线循环;与所述室流体连通的多个空气入口通道, 其中每一入口通道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以对从该入口通道进入所述室 的空气限定螺旋流动流,并且其中所述入口通道对齐以使得其相应的 螺旋流动流在轴向遍历所述室时分层。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铰链,可绕其铰链轴线发生旋转, 其中所述铰链的元件具有在大致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挠曲的能力以 允许第一铰链组装步骤,并且其中第二铰链组装步骤防止或显著降低 所述挠曲能力。

    本发明的主题(以其设备或方法形式的各种组合)的特征在于下 面所列实施例:

    1.一种干粉吸入器,包括:

    位于其中的室,其中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颗粒能够绕轴线循环;

    出口管,其可连接地与所述室流体连通以沿着所述轴线并远离所 述室同轴延伸,所述管包括与所述室相邻的的第一圆柱形段以及与所 述第一段流体连通的第二段,在所述第一段中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 颗粒可在远离所述室的方向上绕所述轴线螺旋形移动,在所述第二段 中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颗粒可在大致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远离 所述室移动。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出口管的第一段 由单个第一管道限定。

    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单个第一管道具 有圆柱形内壁表面。

    4.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单个第一管道包 括圆柱形外壁表面。

    5.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单个第一管道包 括截头锥形外壁表面。

    6.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出口管的 第二段由多个第二管道限定。

    7.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二段中的每一 所述第二管道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内具有相同的形状。

    8.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二段包括四个 第二管道。

    9.根据实施例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出 口管的第二段由多个第二管道限定,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单个 第一管道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段的所 述多个第二管道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内的组合横截面积。

    10.根据实施例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所 述第二管道的长度大于所述出口管的所述第一段的内径。

    11.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出口管的 第一段具有第一末端,并包括从其向外延伸的覆盖物穿刺元件。

    12.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 沿着所述轴线延伸。

    13.根据实施例11或1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覆盖物穿 刺元件包括中心穿刺点和多个覆盖物分离翼。

    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 的中心穿刺点沿着所述轴线延伸,并且其中每一覆盖物分离翼从所述 覆盖物穿刺元件径向向外延伸。

    15.根据实施例1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覆盖物分离翼的 上部轴向远离所述室延伸到所述出口管的第二段中。

    16.根据实施例1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覆盖物分离翼在 所述出口管的第二段中的所述上部进一步径向向外延伸,以接合所述 出口管的内表面。

    17.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覆盖物分离翼的 进一步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上部限定将所述出口管的第二段分成多个 管道的壁。

    18.根据实施例16或17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覆盖物分 离翼的进一步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上部没有沿着所述出口管的第二段 的整个长度延伸。

    19.根据实施例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 覆盖物分离翼的进一步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上部在所述出口管的第二 段中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内形成十字形。

    20.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覆盖物分离翼的 进一步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上部沿着所述轴线位置错开。

    21.根据实施例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 覆盖物分离翼相对于所述轴线至少部分地成螺旋形表面形式。

    22.根据实施例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 出口管的第一末端具有从其延伸的多个覆盖物管理凸起。

    23.根据实施例2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覆盖物管理凸起 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

    24.根据实施例22或2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覆盖物管 理凸起相对于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上的相邻覆盖物分离翼对齐。

    25.根据实施例2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 的中心穿刺点沿着所述轴线延伸,其中每一覆盖物分离翼从所述覆盖 物穿刺元件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其中每一覆盖物管理凸起相对于每一 相邻覆盖物分离翼绕所述轴线成介于三十和六十度之间的关系角度设 置。

    26.根据实施例2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关系角度为约四 十五度。

    27.根据实施例1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 覆盖物分离翼为直的翅片的形式。

    28.根据实施例1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 覆盖物分离翼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内以十字形式设置。

    29.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出口管的 第一段具有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末端具有波浪形边缘。

    30.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围绕所述出 口管的一部分延伸并进入所述室中的空气入口通道。

    31.根据实施例30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出口管的第一段 具有第一末端,所述空气入口通道具有第一末端,并且其中相比于所 述空气入口通道的第一末端,所述出口管的第一段的第一末端进一步 延伸到所述室中。

    32.根据实施例30或3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空气入口 通道被成形为使得单个螺旋流动空气流从该入口通道螺旋形地进入所 述室。

    33.根据实施例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 室具有内环形肩部,所述空气入口通道的末端形成为选择性地与所述 室内的所述肩部配合。

    34.根据实施例3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空气入口通道的 末端包括大致截头锥形的外表面。

    35.根据实施例3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弹簧构件将所述空气 入口通道和所述室推在一起。

    36.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多个空气入 口通道,其中每一入口通道围绕所述出口管的相应部分延伸并进入所 述室中。

    37.根据实施例3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多个空气入口通 道包括大致截头锥形的外包络。

    38.根据实施例3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被成形 为对从该入口通道进入所述室的空气限定螺旋流动流。

    39.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室在其与 所述出口管相对的端壁上具有内部凸起,并且其中所述凸起大致为圆 柱形栓的形式。

    40.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室包括大 致与所述出口管相对的基本上平的端壁。

    41.根据实施例38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入口通道围绕所 述出口管周向间隔开,以使得所述螺旋流动流在轴向遍历所述室时分 层。

    42.根据实施例36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 入口通道被成形为对从该入口通道进入所述室的空气限定空气流,并 且其中来自每一入口通道的空气流在进入所述室时基本上穿过相邻入 口通道的空气流下方。

    43.根据实施例38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来自 每一入口通道的空气流螺旋形地进入所述室,而基本上不与从其他入 口通道进入所述室的空气流发生碰撞。

    44.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多个空气入 口通道,其中每一入口通道包括相对于穿过该入口通道并进入所述室 的空气流的方向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其中所述上游部分相对于所 述轴线部分地倾斜,并具有第一线性段和第二弧形段,其内表面由所 述出口管的外周表面限定,并且其中所述下游部分为环形同轴延伸段, 其内表面由所述出口管的所述外周表面限定。

    45.根据实施例4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室具有内环形肩 部,并且所述空气入口通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与所述室内的所述内环 形肩部配合。

    46.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内环形肩部包括 大致截头锥形的内部形式。

    47.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多个空气入口通 道具有包括外部形式的外包络,所述外部形式为大致截头锥形。

    48.根据实施例36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 入口通道由上气道元件和下气道元件的部分限定。

    49.根据实施例36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 入口通道形成在单个气道元件内。

    50.根据实施例4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空气入口通道包 括在其整个宽度上变化的节距。

    51.根据实施例50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距所述纵向轴线越远 的位置,所述节距越大。

    52.根据实施例48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接口管,其中所述 上气道元件与所述接口管相邻,所述下气道元件与所述室相邻。

    53.根据实施例5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旁路通 道,其中所述旁路通道将至少一部分吸入空气在不经过所述室的情况 下引导到所述接口管。

    54.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旁路 通道将所述至少一部分吸入空气引导到围绕所述接口管的环形通道 中。

    55.根据实施例5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环形通道与所述 出口管大致同轴。

    56.根据实施例5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被引导到所述环形通 道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吸入空气与流过所述出口管的其他吸入空气分 离。

    57.根据实施例48或5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下气道元 件为具有覆盖物穿刺元件的模制的单个一体塑料元件。

    58.根据实施例48或5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包括覆盖物穿 刺元件的所述上气道元件为一体模制的塑料元件。

    59.根据实施例48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 入口通道设置在所述上气道元件和下气道元件之间。

    60.根据实施例5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的一部 分在相对于穿过该入口通道的入口空气流的方向的横向截面中具有大 致矩形的横截面,具有顶部、底部和侧壁。

    61.根据实施例60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部分的 所述顶部由所述上气道元件限定,所述底部和侧壁由所述下气道元件 限定。

    62.根据实施例60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部分的 所述顶部和侧壁由所述上气道元件限定,每一入口通道部分的所述底 部由所述下气道元件限定。

    63.根据实施例48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接 口管,其中所述下气道元件夹到所述上气道元件上,并且其中所述上 气道元件夹到所述接口管上。

    64.根据实施例48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接 口管,其中所述下气道元件夹到所述接口管上。

    65.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渐缩的涡旋 形入口通道,其中空气可穿过所述渐缩的涡旋形入口通道进入所述室。

    66.根据实施例1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轴线 与所述室的纵向轴线正交的切向入口通道,其中空气穿过所述切向入 口通道进入所述室。

    67.一种为干粉吸入器携带一定剂量的干粉药物颗粒的容器,所 述容器包括具有闭合底部和开放顶部的室,所述室具有包括扰流器的 第一下部、适于在其中容纳反旋流的第二中间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 部分相邻的第三上部,所述第三上部由所述室内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环 形肩部部分地限定。

    68.根据实施例67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成形为截头锥 形。

    69.根据实施例67或68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三部分为大致 圆柱形。

    70.根据实施例67或68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三部分的内部 为大致截头锥形。

    71.根据实施例67或68所述的容器,其中当沿着所述容器的纵 向轴线看时,所述第三部分具体包括四个壁的正方形构型。

    72.根据实施例7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四个壁在朝着所述开放 顶部的方向上向外倾斜。

    73.根据实施例67或68所述的容器,其中当沿着所述容器的纵 向轴线看时,所述第三部分具有不对称构型。

    74.根据实施例67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二部 分比所述第三部分深。

    75.根据实施例67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三部 分沿着所述轴线的长度为其直径的至少40%。

    76.根据实施例67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三部 分沿着所述轴线的长度为其直径的至少50%。

    77.根据实施例67至7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空气 穿过渐缩的涡旋形入口通道进入所述室。

    78.根据实施例67至7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空气 穿过入口通道进入所述室,所述入口通道包括相对于所述室的纵向轴 线正交取向的轴线。

    79.根据实施例67至78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还包括覆盖物, 所述覆盖物密封地延伸在所述室的开放顶部上方。

    80.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覆盖物具有覆盖物对齐 凸块。

    81.根据实施例80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覆盖物对齐凸块从所述 容器的中心轴线径向伸出。

    82.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覆盖物包括可穿刺的箔 层。

    83.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覆盖物包括低透湿性的 塑料膜层。

    84.根据实施例79或83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覆盖物包括可剥 离的层。

    85.根据实施例67至84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还包括轴向延伸 的边缘表面,其围绕所述室的开放顶部设置。

    86.根据实施例85所述的容器,还包括密封到所述边缘表面以延 伸在所述容器的开放顶部上方的覆盖物。

    87.根据实施例67至8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还包括对齐确认 特征,其设置在所述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上。

    88.根据实施例67至87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在其外表面 上,所述环形肩部具有轴向延伸的凸起。

    89.根据实施例88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轴向延伸的凸起为环形。

    90.根据实施例88或89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轴向延伸的凸起 为可变形的。

    91.根据实施例67至90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在其外表面 上,所述环形肩部具有径向壁形式的多个轴向延伸的凸起。

    92.根据实施例67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还包括封盖,其 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所述室的开放顶部。

    93.根据实施例92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封盖附连到所述室上, 并能够在相对于所述室的开放顶部的第一打开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室的 开放顶部的第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94.根据实施例93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封盖经由铰链附连到所 述室上。

    95.根据实施例94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室和封盖为单个一体注 模的塑料元件,并且其中所述铰链是活动铰链。

    96.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容器,还包括封盖,其用于选择性地覆 盖所述覆盖物,而不使所述覆盖物破裂。

    97.根据实施例96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封盖基本上在与所述覆 盖物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以便选择性地覆盖所述覆盖物。

    98.根据实施例97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封盖滑动。

    99.根据实施例97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封盖旋转。

    100.一种干粉吸入器,包括:

    第一构件,其包括第一配合表面、第一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

    第二构件,其包括适于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配合表面接合的第二 配合表面、以及至少部分地被形成用于其中的反旋流的室,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在所述配合表面被间隔 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配合表面相接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所述 第一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中的每一个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构件的室内。

    101.根据实施例100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一构件还包 括覆盖物穿刺元件,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 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的室内。

    102.根据实施例100或10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第一构 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103.根据实施例100或10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反旋流 绕轴线发生,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在所 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轴向平移。

    104.根据实施例10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反旋流绕沿着 所述室的中心线延伸的轴线发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或所述第二构 件包括对齐特征,当所述构件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 对齐特征确保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沿着所述轴线的轴向移动。

    105.根据实施例101或10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室上具 有覆盖物,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移动, 使得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首先在所述覆盖物的中心处接触 所述覆盖物。

    106.根据实施例101或10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反旋流 绕沿着所述室的中心线延伸的轴线发生,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 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处于所述第 二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落在所述轴线上。

    107.根据实施例10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构件相 对于所述第二构件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 首先接触所述覆盖物,所述第三位置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彼此分别在所述第一、第三 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并且其中所述枢转绕铰链轴线进行,所述铰链 轴线垂直于所述室的所述反旋流绕其发生的轴线,所述铰链轴线定位 于所述第一构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的所述引导 部分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覆盖物穿刺元件 的前端部分的高度之间大约一半的高度处,所述高度均平行于所述室 的轴线测量。

    108.根据实施例100至10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第二构件具有主体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构件的室包括能够与所 述主体部分分离的容器。

    109.根据实施例108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 接纳座,所述接纳座被成形用于接纳并保持所述容器。

    110.根据实施例10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接纳座和所述 容器以如下方式成形和布置,使得不止一种内部尺寸的容器能够适当 地接纳和保持于所述接纳座中。

    111.根据实施例108至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容器包括杯状部分和密封在其上的覆盖物。

    112.根据实施例100至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二空气入口,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处于 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空气入口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构件的室 内。

    113.根据实施例11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空气入口形成 为用于对从该空气入口进入所述室的空气限定螺旋流动流。

    114.根据实施例11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形成 为用于对所述室内的空气限定分层螺旋流动流。

    115.根据实施例100至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第一和第二构件被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能 够被夹在一起。

    116.根据实施例11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 构件处于其第二位置时,通过弹簧构件以可操作方式促使所述第二配 合表面邻近所述第一配合表面。

    117.根据实施例11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弹簧构件为金 属卷簧。

    118.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多个空气入 口通道,其中每一入口通道包括相对于穿过该入口通道并进入所述室 的空气流的方向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其中所述上游部分相对于所 述轴线部分地倾斜,并具有第一线性段和第二弧形段,其内表面由所 述出口管的外周表面限定,并且其中所述下游部分为环形同轴延伸段, 其内表面由所述出口管的外周表面限定。

    119.根据实施例1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室具有内环形肩 部,并且所述空气入口通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与所述室内的所述内环 形肩部配合。

    120.根据实施例11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弹簧构件为压 缩弹簧。

    121.根据实施例11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弹簧构件为金 属卷簧。

    122.一种干粉吸入器,包括:

    位于其中的室,其中空气和夹带的干粉颗粒可绕轴线循环;以及

    与所述室流体连通的多个空气入口通道,其中每一入口通道相对 于所述轴线倾斜以对从该入口通道进入所述室的空气限定螺旋流动 流,并且其中所述入口通道对齐以使得其相应的螺旋流动流在轴向遍 历所述室时分层。

    123.根据实施例122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来自每一空气入口 通道的流动流在进入所述室时基本上穿过相邻空气入口通道的流动流 下方。

    124.根据实施例122或12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来自每一入 口通道的流动流螺旋形地进入所述室,而基本上不与从其他入口通道 进入所述室的流动流发生碰撞。

    125.根据实施例122至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室具有内环形肩部,并且所述空气入口通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与所 述室内的所述内环形肩部配合。

    126.根据实施例12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空气入口通道 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部分包括截头锥形外壁表面。

    127.根据实施例12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空气入口通道 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包括截头锥形内壁表面。

    128.根据实施例122至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 一入口通道由上气道元件和下气道元件的部分限定。

    129.根据实施例122至12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 接口管,其中所述上气道元件与所述接口管相邻,所述下气道元件与 所述室相邻。

    130.根据实施例12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述下气道元件为 具有覆盖物穿刺元件的模制的单个一体塑料元件。

    131.根据实施例122至130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空气入口通道在其基本上整个长度上大致螺旋地成形。

    132.根据实施例122至131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空气入口通道为一体模制的塑料元件。

    133.根据实施例13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空气入口通道 包括在其整个宽度上变化的节距。

    134.根据实施例13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距所述纵向轴线越 远的位置,所述节距越大。

    135.根据实施例128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设置 在所述上气道元件和下气道元件之间。

    136.根据实施例135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的一 部分在相对于穿过该入口通道的入口空气流的方向的横向截面中具有 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具有顶部、底部和侧壁。

    137.根据实施例13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部分 的所述顶部由所述上气道元件限定,所述底部和侧壁由所述下气道元 件限定。

    138.根据实施例136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部分 的所述顶部和侧壁由所述上气道元件限定,每一入口通道部分的所述 底部由所述下气道元件限定。

    139.根据实施例128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接口管,其中所 述下气道元件夹到所述上气道元件上,并且其中所述上气道元件夹到 所述接口管上。

    140.根据实施例128所述的干粉吸入器,还包括接口管,其中所 述下气道元件夹到所述接口管上。

    141.根据实施例128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每一入口通道包括 相对于穿过该入口通道并进入所述室的空气流的方向的上游部分和下 游部分,其中所述上游部分相对于所述轴线部分地倾斜,并具有第一 线性段和第二弧形段,其内表面由所述出口管的的外周表面限定,并 且其中所述下游部分为环形同轴延伸段,其内表面由所述出口管的外 周表面限定。

    142.根据实施例122至141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室包括内部圆柱形凸起,其同轴地安装在大致与所述出口管相对的 端壁上。

    143.根据实施例122至141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所 述室包括大致与所述出口管相对的基本上平的端壁。

    144.一种铰链,可绕其铰链轴线发生旋转,其中所述铰链的元件 具有在大致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挠曲的能力以允许第一铰链组装步 骤,并且其中第二铰链组装步骤防止或显著降低所述挠曲能力。

    145.根据实施例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分离的 吸入空气流绕过所述室。

    146.根据实施例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绕过所 述室的所述分离的吸入空气流在沿着所述出口管的中途遇到来自所述 室的所述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颗粒。

    147.根据实施例1至29或145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中 绕过所述室的所述分离的吸入空气流和来自所述室的所述空气和夹带 的干粉药物颗粒保持分离,直到所述出口管的末端下游。

    提供本发明内容从而以简化的形式介绍概念选择,还在以下具体 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该概念选择。本发明内容并非意图辨识要求保 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基本特征,并非意图描述本发明所公开的各实施 例或要求保护主题的每种实施方式,而且并非意图作为确定要求保护 主题的范围的辅助手段。随着描述的展开,多个其他的新颖优点、特 征和关系将显而易见。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将对示例性实施例进 行更加具体的举例说明。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进一步阐述所公开的主题,其中相同的结构由若干视 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是进出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的反旋室的空气流的示意性侧视 图。

    图2是进出图1的反旋室及在其内的空气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A是沿图2的线3a--3a截取的进出图2的反旋室的空气流的 示意性俯视图。

    图3B是沿图2的线3b--3b截取的进出反旋室的空气流的示意性 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干粉药物容器的俯视等轴视图,其中封盖 处于打开位置。

    图5是图4的示例性干粉药物容器的俯视等轴视图,其覆盖物在 使用后破裂,但其封盖仍处于打开位置。

    图6是图4的示例性干粉药物容器的俯视等轴视图,其封盖处于 破裂的覆盖物上方的闭合位置。

    图7是图4的示例性干粉药物容器的仰视等轴视图,其封盖处于 闭合位置。

    图8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俯视等轴视图。

    图9是图8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俯视等轴视图,示出固定干粉药 物容器的基座构件,其中药物容器穿刺和接口管组件可移动地附接到 其并枢转至打开的容器插入/移除位置,用于基座构件的帽构件可移动 地附接到其并枢转至打开位置。

    图10是图8的干粉组件的俯视等轴视图,其中容器穿刺和接口管 组件枢转至基座构件上的闭合位置,帽构件处于其打开位置。

    图11是图8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俯视分解等轴视图。

    图12是图8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侧视分解剖视图。

    图13是图8的干粉组件的俯视剖视等轴视图,其基座构件、药物 容器穿刺和接口管组件以及帽构件如图9所示布置。

    图14-25以剖视图示出图8的示例性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使用顺序, 其中干粉吸入器组件闭合(图14),打开(图15-16),装载干粉药物 容器(图17),用于触及容器中的药物(图18-21),再次打开(图 22)以便于移除用过的容器(图23),闭合以便于储存和/或运输(图 24-25)。

    图26是与相关的干粉药物容器结合的图8-25的下气道元件的放 大剖视图,示出穿过其的一些空气流,其中一些部件被移除和脱离以 便于清晰说明。

    图27是图26的元件的俯视放大剖视等轴视图。

    图28是图8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基座构件中的接纳座的局部放大 俯视剖视等轴视图,示出接纳座如何用于接纳干粉药物容器。

    图29是例如图28所示接纳座的局部放大侧视剖视图,示出容器 如今设置在接纳座内。

    图30是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俯视等轴 视图。

    图31是图30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俯视分解等轴视图。

    图32和图33以剖视图示出处于使用之前的打开位置(图32)和 处于准备好使用的闭合位置(图33)的图30和图31的干粉吸入器组 件。

    图34A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容器穿刺和反旋空气入口和出口组件的 俯视分解等轴视图。

    图34B是图34A的元件的俯视组件等轴视图。

    图35A是图34A的元件的仰视分解等轴视图。

    图35B是图35A的元件的仰视组件等轴视图。

    图36A是图34A的元件的侧视分解等轴视图。

    图36B是图36A的元件的侧视组件等轴视图。

    图36C是图36B的组件绕其中心轴线向左旋转90°的侧视图。

    图37是图34A-36C所示下气道元件的仰视平面图。

    图38是图37的下气道元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38A是沿图38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38B是沿图38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38C是沿图38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39是本发明的干粉药物容器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俯视等轴视 图。

    图40是图39的干粉药物容器的仰视等轴视图。

    图41A-41B示出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干粉吸入器组件中图39和图 40的干粉药物容器的穿刺。

    图41C是类似于图12的侧视分解剖视图,但包括图39和图40 的可供选择的干粉药物容器。

    图42示意性地示出覆盖物穿刺元件的前端部分相对于干粉吸入器 组件的中心轴线A和干粉吸入器组件的铰链轴线B的运动的关系。

    图43是图9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主体部分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俯 视等轴视图。

    图44是图9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两个元件的俯视分解等轴视图。

    图45是图9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子组件的俯视等轴视图。

    图46是图9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下构件的局部放大俯视等轴视 图。

    图47是图9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第二子组件的俯视等轴视图。

    图48是示例性空气入口通道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9是空气入口通道的可供选择的构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0是本发明的可供选择的干粉药物容器的俯视等轴视图。

    图51A和51B分别是本发明的另一干粉药物容器的俯视等轴视图 和俯视平面图。

    图52是本发明的另一干粉药物容器的俯视等轴视图。

    图53是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等轴视图。.

    图54是图53的干粉吸入器的剖视图。

    图55是可用于图53-54的干粉吸入器的内气道元件的俯视等轴视 图。

    图56是图55的内气道元件的俯视等轴视图,其下外鞘被切去(未 示出)以示出螺旋气道隔离壁。

    图57是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分解等轴视图。

    图58是图57的干粉吸入器的俯视剖视等轴组装图。

    图59是图57-58的干粉吸入器的剖视图。

    图60是图57-59的干粉吸入器的修改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1是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下构件、下气道 元件和上气道元件的剖视图。

    图62是图61的干粉吸入器的下构件,下气道元件和上气道元件 的俯视剖视等轴视图。

    图63是图61-62的干粉吸入器的下构件和下气道元件的俯视剖视 等轴视图。

    图64是图61-63的下气道元件的俯视等轴视图。

    图65是图61-64的下气道元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66是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下构件和下气道元件 的俯视剖视等轴视图。

    图67是图66的下气道元件的俯视等轴视图。

    图68是图66-67的下气道元件的俯视平面图。

    尽管上述各图列出了本发明所公开主题的若干实施例,例如本公 开中所提到的那些,还可以想到其他实施例。在所有情况下,本公开 通过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介绍本发明所公开的主题。附图为示意 图,因此不同结构的构型及其相对尺寸仅起到示例性的目的。本领域 内的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大量其他修改形式和实施例,所述其他修改 形式和实施例也在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用,术语“吸入器”或“吸入器组件”是指适用于向肺 部进行干粉形式的药剂的给药的任何装置。

    如本文所用,术语“上游”和“下游”是指使用过程中穿过吸入 器的空气流的方向。

    当使用下列术语,例如“上”和“下”、“顶部”和“底部”、 “右”和“左”、“水平”和“垂直”或类似相对表达时,这些术语 仅是指附图,而非实际使用情况。

    图1-3B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干粉吸入器组件的反旋室10(图1-2) 及其相关入口和出口的结构。室10限定在外壳12内,所述外壳具有 底壁14、截头锥形直立壁部分16(图1-2)以及壁部分16顶上的大致 圆柱形壁部分18。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内部凸起(例如,具有 扰流器顶面21的圆柱形栓)形式的扰流器(flow disruptor)20设置在 底壁14上,并向上延伸到室10中,从而限定壁部分16的第一下段22 (具有截头锥形形状,并围绕扰流器20)和壁部分16的第二上段24 (也具有截头锥形形状)。室10、其相应的外壳12和扰流器20设置 在公共轴线A上(即,同轴布置)。

    一定量的干粉药物颗粒在使用之前驻留在室10内,如图1中的颗 粒填充线26所示。室10的底部经由底壁14封闭,而室10的顶部开 放,与一个或多个入口通道30a和30b流体连通。每一入口通道30a、 30b分别具有相对于穿过该入口通道进入室10的空气流方向(如空气 流箭头36a、36b和38a、38b所示)的上游部分32a、32b和下游部分 34a、34b(图3B)。每一空气入口通道30a、30b的的上游部分32a、 32b相对于轴线A(如图1和图2所示)成锐角(例如,角α)部分地 倾斜。每一上游部分32a、32b通向弧形开口40a、40b,所述弧形开口 限定每一空气入口通道30a、30b的上游部分32a、32b与下游部分34a、 34b之间的流体连通口。

    出口管50同轴地设置在轴线A上,并具有延伸到室10中的第一 末端52,出口管50向上方远离室10延伸的第二末端53延伸。出口管 50设置在空气入口通道30a和30b之间。

    从图3A可以看出,每一空气入口通道30a、30b的上游部分32a、 32b具有第一线性段41a、41b和第二弧形段42a、42b,后者的内表面 由出口管50的外周表面43限定。每一空气入口通道30a、30b的下游 部分34a、34b是环形同轴延伸段44,其内表面由出口管50的外周表 面43限定(参见图3B)。如图所示,每一空气入口通道30a、30b的 下游部分34a、34b共享公共的环形段44,但如下面所说明的,来自空 气入口通道的空气流基本上彼此不干扰,因为其遍历环形段44,随后 进入室10的接头锥部分。环形段44延伸到外壳12的壁部分18中, 并围绕出口管50的一部分延伸。因此,每一空气入口通道30a、30b 围绕出口管50的相应部分延伸并进入室10中。每一空气入口通道30a、 30b被成形为将从其相应的入口通道进入室10的空气限定为螺旋流动 流。入口通道30a、30b围绕出口管50周向间隔开,以使得螺旋流动流 在向下围绕轴线A遍历室10时分层。图2示出入口空气的螺旋流动流 的这种分层,其中来自空气入口通道30a的空气流由气流箭头38a(实 线)指示,来自入口通道30的空气流由空气流箭头38b(虚线)指示。 如图所示,来自每一入口通道的空气流在进入室10时基本上经过相邻 入口通道的空气流下方。来自每一入口通道的空气流螺旋形地进入室 10中,而基本上没有与从其他入口通道进入室10的空气流发生碰撞。 每一空气入口通道被成形为使得单个空气螺旋流动流从该入口通道螺 旋形地进入室10中。

    随着来自入口通道的螺旋空气流沿着室10的内壁(具体地讲,截 头锥形部分16)向下螺旋形运动,在室10中建立反旋流模式。本文所 称反旋流模式具有不同于本领域中术语气旋的一般用途(表示任何形 式的循环空气)的特定含义。反旋流是指空气在相反的轴向上成两个 大致同轴的气柱循环。这两个气柱包括向外向下螺旋形运动的“自由” 涡旋和向内向上螺旋形运动的“强制”涡旋。这两个对抗的气旋在室 10的整个宽度上形成显著的切向速度波动。切向进入的空气和圆柱形 上壁部分18围绕室10的周边形成空气的整体循环。由于从空气入口 通道30a、30b进入的空气向下倾斜,空气流呈现平缓向下的螺旋形, 如空气流箭头38a、38b、46a、46b和48b(图2)所示。由于角动量的 守恒,该自由涡旋的的旋转速度随着空气流受到室10的截头锥形部分 16的渐缩内表面的约束而增大。当自由涡旋到达扰流器20的顶面21 时,其被有效地反射以在自由涡旋内部形成强制涡旋,并在相同的方 向(如空气流箭头56所表示的)上旋转的同时返回沿着室10的轴线A 向上移动。

    出口管50的第一末端52形成溢流口,其有效地限定夹带的颗粒 离开室10的最大截止循环半径。以大于溢流口(出口管50)的半径循 环的颗粒将不会逸出,而是将落回到旋流器中或落到室10的底部。

    出口管50具有第一圆柱形下段58和第二上段60。第一圆柱形下 段58与室10相邻,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颗粒可在第一下段58内在 远离室10的方向上绕轴线A螺旋形移动,如这里的箭头56所示。

    第一下段58由单个空气出口管道62限定,这可从图3B看出。单 个出口管道62具有圆柱形内壁表面63,其在相对于轴线A垂直的平 面内具有圆形横截面。

    出口管50的第二上段60与第一段58流体连通,并由一个或多个 第二管道64限定。在选择的实施例中,存在多个第二管道64。如图 3A所示,在实施例中,出口管50的第二段60中的每一第二管道64 在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内具有相同的形状。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二段60包括四个第二管道64。在实施例中,出口管50的第一段58 的单个第一管道62在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内的面积大于出口管50的 第二段60的多个第二管道64在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内的组合面积。 在实施例中,每一第二管道64的长度大于出口管50的第一段58的内 径。如已经提及的,出口管50的第二段60与其第一段58流体连通。 在第二段60,空气和夹带的干粉药物颗粒可在大致平行于轴线A的方 向上远离室10移动,如图2和图3A中的空气流箭头65所示。

    在出口管50的第二段60中,第二管道64由出口管50的内周壁 63以及横跨第二段60的内部延伸的一个或多个隔离壁66限定。在实 施例中,隔离壁66以十字的形式设置,如从图3A看到的。从其第二 末端53处离开出口管50的空气流由空气流箭头70表示,并且被布置 为(例如,经由合适的接口管)经由吸气直接进入使用者的呼吸系统。

    由于发生在室10内的反旋搅动和分离活动的效果,进入使用者的 呼吸系统的空气流70内所夹带的干粉药物颗粒数增加。利用扰流器20 来进一步增加反旋的效果。还通过图1-3B所示的独特空气流入口布置 方式的效果来进一步增强反旋的效果,从而允许来自两个或更多个空 气流入口的向下流入空气流的分层。通过两级出口管50来进一步提高 干粉颗粒分布的效果,其中向上螺旋形运动的空气流56被转变为大致 平行于轴线A移动的空气流65。

    在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组件的实施例中,室10限定于单次使用和 一次性的干粉容器80内,如图4-7所示。容器80中具有室110(参见 图5),所述室具有封闭的底部114(参见图7)和开放的顶部115(参 见图5)。以与图1-4所示相同的一般方式,容器80的室110具有包 括扰流器120(参见图4)的第一下部、用于容纳反旋流的第二中间部 分(截头锥形)、以及大致圆柱形的第三上部118。在容器80中,第 三部分118部分地由环形肩部119限定,所述环形肩部与第二部分的 顶部相邻地在室内径向向外延伸(参见图5)。在实施例中,第二部分 比第三部分118深(沿着轴线A设置时)。

    在实施例中,容器具有径向延伸的边缘表面82,其围绕室110的 开放顶部115设置。覆盖物84被密封到边缘表面82,以在容器80的 开放顶部115上方延伸。因此,覆盖物在室110的开放顶部115上方 密封地延伸。在实施例中,覆盖物84为箔层。在其他实施例中,覆盖 物84为低透湿性的塑料膜层。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覆盖物旨在为其相 应的室上方提供物理屏障和水分屏障,以将药物颗粒保持在室内以及 保持其干燥。然而,覆盖物84能够以受控方式破裂(例如,刺穿或以 其他方式移除),以允许触及容器80内的干粉药物。图5示出在干粉 吸入器的使用过程中破裂的覆盖物84,其中一个或多个覆盖物翼片 86a、86b被分离并按向室110的第三部分118的内壁(图5中无法看 见另外的覆盖物翼片;但在图21中可看到覆盖物翼片86d)。第三部 分118的深度在轴向上足够长,以适应合理预期将从容器80的边缘82 垂落的覆盖物翼片的长度,以使得该覆盖物翼片的所有部分均不会在 使用过程中延伸到室110中(参见例如图21中覆盖物翼片86d和86b 与容器80的关系)。在实施例中,在轴向方向上,第三部分的深度为 第三部分在其顶部处的直径的至少4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部分 的深度为所述直径的最少50%。

    在实施例中,容器80具有封盖90以用于选择性地封闭室110的 开放顶部115。封盖90附连到容器80及其室110,并且能够在相对于 室110的开放顶部115的第一打开位置(如图4和图5所示)和相对 于室110的开放顶部115的第二闭合位置(如图6和图7所示)之间 移动。在实施例中,封盖90经由铰链92附连到室。在实施例中,室 110和封盖90被形成为单个一体的注模塑料元件,其中铰链92为活动 铰链。因此,封盖90允许选择性地在覆盖物84已破裂时将其覆盖, 以防止触及室110中剩余的载体颗粒和药物颗粒,和/或防止在干粉吸 入器组件中的容器80使用之后室110中剩余的此类颗粒释放或溢出。 在图示实施例中,封盖90具有从其下侧延伸的环93,其中所述环93 被成形为被接纳在室110的开放顶部115内并与其接合。在其他实施 例中,封盖没有这样的环,而是沿其下侧大致平坦,以使得在覆盖物 84仍未受损时,封盖也可折叠以选择性地将覆盖物84覆盖。可提供诸 如棘爪耦接头、摩擦件或粘合剂之类的合适装置以允许将封盖90保持 在仍未受损的覆盖物84上方。

    如图4-7所示,容器80可包括暴露于容器80的至少一部分的外 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对齐确认特征,例如翅片或叶片94。翅片或叶片 94被成形为适形于干粉吸入器组件中的相应接纳腔或狭槽,以确保容 器80在其中正确对齐以便于使用。

    图8-10中示出组装形式的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图11-12示出其 分解图形式。图8示出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处于其闭合位置以便于运 输和储存。在该位置,干粉吸入器组件125通常不包含干粉药物颗粒 的容器。在图8所示的其完全闭合位置,干粉吸入器组件125为大致 盘形。

    如图9和图10所示,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具有大致“蛤壳”构型, 其中蛤壳式上盖126经由第一铰链127可枢转地连接至下构件128。当 蛤壳式上盖126绕第一铰链127枢转以接合下构件128时,干粉吸入 器组件125闭合(可从图8看出)。在优选实施例中,提供机构以将 那些可移动元件保持在该闭合位置,例如偏置弹簧、棘爪耦接头、摩 擦件、粘合剂等。在实施例中,为该目的,一个元件(如,蛤壳式上 盖126)上的一个或多个凸构件129选择性且可移除地与耦合到另一元 件(如,下构件128)的凹构件130接合。

    当蛤壳式上盖126远离下构件128移动时,那么被指定为上构件 131的另一构件也能够选择性地远离下构件128移动,例如沿着第二铰 链132(与第一铰链127同轴设置)移动。上构件131在其顶侧包括患 者接口管133,在其底侧包括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

    可从图9看出,下构件128具有耦合至其的主体部分135,所述主 体部分包括接纳座,所述接纳座被成形为接纳和保持一次性的干粉容 器80(例如之前图4-7所示)。当容器80设置在下构件128的主体部 分135内时,下构件128中因此包括容器80的室110。室110内的干 粉药物利用容器80上的覆盖物84密封地保持在其中。如下面所说明 的,当上构件131枢转至闭合位置时,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 接合,穿刺并将覆盖物84移到一边,以能够触及室110中的干粉药物, 如图10所示。提供合适的装置以将上构件131相对于下构件128保持 在其闭合位置,例如偏置弹簧、棘爪耦接头、摩擦件、粘合剂等。在 实施例中,为该目的,一个元件(如,上构件131)上的一个或多个凸 构件136选择性且可移除地与耦合到另一元件(如,下构件128)的凹 构件130接合。

    图11和图12以沿着容器80的轴线A轴向分解的视图示出干粉吸 入器组件125的元件。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中,药物容器 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由两件,上气道元件136和下气道元件137构 成。在组件中,上气道元件136套叠在下气道元件137和上构件131 之间,这两个元件通过合适的接合元件相互固定,例如棘爪元件或协 同接合凸元件和凹元件、摩擦件,或者经由诸如粘合剂的其他合适的 手段。当组装时,上构件131和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呈现 图9和图13所示的组装构型。上构件131和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 件134通过合适的接合元件固定在一起,例如棘爪元件或协同接合凸 元件和凹元件、摩擦件,或者经由诸如粘合剂的其他合适的手段。

    图14-25示出图8-13的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在储存、容器插入/ 移除、以及使用过程中,其元件的构造。图14类似于图8,但以纵剖 面示出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图15-25中示出同样的取向)。在图14 中,蛤壳式上盖126枢转至下构件128顶上其闭合位置,上构件131 固定在两者间。图14中,在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内没有干粉药物颗粒 容器(示出其用于储存和运输的构型)。

    图15示出干粉组件125的蛤壳式上盖126移至其打开位置,类似 于图10所示构型。上构件131仍与下构件128接合,但接口管133现 在暴露。箭头15a示出蛤壳式上盖126相对于下构件128的枢转运动。 图16示出构型类似于图9所示构型的干粉吸入器组件125,但不存在 容器80,其中上构件131在一端与下构件128分离并相对于其移至打 开位置,如箭头16a所示。这完全暴露了主体部分135中的接纳座140, 以及相对于轴线A从其径向延伸的相关的容器对齐狭槽142(狭槽142 的一部分也见于图11)。

    在图17中,容器80已插入接纳座140中(大致沿箭头17a所示 的轴向方向),使得容器80上的叶片94被接纳在与接纳座140相邻 的狭槽142内。这使容器80相对于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对齐,以便于 使用。这还使组件125内的容器80的封盖90对齐,使得其被药物容 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的下气道元件137的底部上的凹陷部144(参 见图9)容纳。

    一旦容器80被正确安置于接纳座140中,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就 准备使其上构件131相对于其下构件128移至其闭合位置,从而使容 器80上的覆盖物84破裂,并将组件125置于便于患者使用以吸入其 中的干粉药物颗粒145(如上所述,其可在使用之前与也在室110中的 载体颗粒混杂在一起)的状态(图18)。图18、图19、图20和图21 示出经由上构件131相对于下构件128的移动,覆盖物84接合、破裂 和捕获的顺序(但在那些图以及图22和图23中,仅部分地示出蛤壳 式上盖126)。具体地讲,下气道元件137的覆盖物穿刺元件146具有 其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首先在其中心处接触覆盖物84(即,沿着轴 线A,如图19所示)。随着经由上构件131相对于下构件128的向下 运动继续穿透,覆盖物穿刺元件146穿过覆盖物84,下气道元件137 的出口管50的第一末端52接合覆盖物84的分离部分,如图20所示。 这帮助将覆盖物84的那些分离部分推向容器80的内壁表面,从而清 除对进出容器80的室110的空气流的可能阻碍。覆盖物84的分离部 分(图21中指定为翼片86d和86b)被捕获在室110的内周表面(具 体地讲,其第三上部)和环形段44的壁44a的圆柱形外表面之间,所 述环形段部分地限定一个或多个空气入口通道,其也由下气道元件137 生成。图18-21中上构件131相对于下构件128的运动分别由箭头 18a-21a示出。

    一旦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已置于图21所示的构型,其就准备好由 患者使用以吸入其中的干粉药物。这通过上面讨论并参照图1-3B示出 的空气流来完成。图26和图27部分地示出这样的空气流以及图21所 示的一些可操作元件的示意图。在图26和图27的图示中使用与图1-3B 的图示类似的标号,以指示结构以及穿过该结构的空气流的共性。为 了图示清晰,图26和图27中仅示出了来自一个空气入口通道30a的空 气流。如果需要,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组件可仅构造有一个空气入口 通道。然而,图21的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具有两个对称地相对成形的 空气入口通道(如图1-3B中示意性示出的)。

    上构件131设置有开口,或者作为另外一种选择,设置有与下构 件128或其主体部分135相邻的协作切口,如可从图10和图11看出 的切口开口150所示。这样的开口150设置在上构件131的两侧。

    在使用时,患者将他或她的嘴唇置于接口管133周围并吸气。然 后,环境空气穿过开口150被吸入上构件131中,穿过其中的内部空 气流开口151(参见图9),然后进入空气入口通道30a、30b的开口端, 如图1、图2、图3A、图26和图27中的空气流箭头36a和36b所示。 这样的空气流(经由空气入口通道的独特形成)被抽吸成容器80的室 110内的自由涡旋,如图2、图26和图27中的空气流箭头38a、38b、 46a、46b、48a、48b和49a所示。如上所述,来自一个空气入口通道 的空气流与来自相邻空气入口通道的空气流成分层方式设置,如图2 所示(为了图示清晰,图26和图27中为示出这样的分层)。

    通过空气在室110中的向下螺旋形运动形成的自由涡旋被底壁14 和室110内的扰流器20的组合打断并反转。结果,由空气流箭头56 指示的强制涡旋在自由涡旋内向上螺旋形运动,在出口管50的尺寸所 允许的程度上,在出口管50的第一段58内继续向上。在沿着出口管 50内部的某一点,强制涡旋遇到一个或多个隔离壁66,所述隔离壁打 断其向上穿过出口管50的螺旋流,并将这样的气流转换为在大致平行 于轴线A的方向上的空气流,如空气流箭头65所示。出口管50中的 空气流过部分地由出口管50的第二段60内的隔离壁66限定的一个或 多个管道64。在实施例中,隔离壁66和相关的管道64整个沿着出口 管50的第二段60延伸至其第二末端53(参见图27)。在可供选择的 实施例中,在图27中由虚线边缘66a指示,隔离壁66仅沿着出口管 50的第二段60的一部分延伸。另外,尽管每一隔离壁66被示出为大 致线性且连续,但也可想到可供选择的构型。另外,相邻的壁可错开 地沿着出口管的第二段设置,或者一个或多个隔离壁可至少部分地具 有弯曲或螺旋形表面以便于空气流沿其转向(或扰乱)。另外,尽管 图中示出四个管道64,出口管50的第二段60中可具有任何数量的管 道,只要强制涡旋的螺旋流(由空气流箭头56表示)被打断并在其到 达出口管50的第二末端53时被转换为大致平行于轴线A前进的气流 (或者至少其螺旋能明显降低并被明显转换为沿着大致轴向对齐方向 的运动)。离开出口管50的第二末端53的空气流由空气流箭头70表 示,其进入接口管133内的导管152(参见图21)。导管152在干粉 吸入器组件125使用时直接通向患者的口部,并且与室110的轴线A 大致同轴对齐。在使用后,大部分较大的载体颗粒留在室110中,以 与使用过的容器80一起丢弃。

    通过将其插入步骤反转来触及容器80并将其从干粉吸入器组件 125上移除。首先,如图22所示,上构件131远离下构件128移动, 从而暴露使用过的容器80及其破裂的覆盖物84(通过覆盖物翼片86a、 86b和86d来表示)。上构件131(例如)经由箭头22a的方向上的枢 转来相对于下构件128移动。当容器80处于图5-7所示的形式时,其 封盖90在干粉吸入器组件125的使用过程中被置于容器旁的打开位 置。为了防止触及或溢出容器80内剩余的颗粒,使用者现在可将封盖 90闭合到室110上,从而将容器的室重新密封。然后,将使用过的容 器80从接纳座140移除(例如,沿图23中的移动箭头23a的方向), 从而使得接纳座140可根据需要用于插入另一装满的容器80。然而, 如果在移除使用过的容器80之后,患者的药物剂量完成,则可将上构 件131移回与下构件128的接合和配合位置(例如,图23中的箭头23b 以及图24中的箭头24a的方向)以再次呈现图15所示的构型。为了完 成干粉吸入器组件125的封闭处理和准备以便于运输和/或储存,可同 样将蛤壳式上盖126移回至与下构件128接合,从而将上构件131包 封于两者间(如图25所示),将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再次置于图14 所示的构型。

    从图14-25中的元件移动顺序容易看出,上构件131具有第一配 合表面、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一空气出口。下构件128具有适于与第一 配合表面选择性地接合的第二配合表面,并固定其中至少部分地形成 有反旋流的室110。上构件131和下构件128相对于彼此可在配合表面 间隔开的的第一位置(参见例如图9、图13、图16、图17、图18、图 19、图20、图22和图23)和配合表面接合的第二位置(参见例如图 10、图14、图15、图21、图24、图25、图26和27)之间移动。上 构件131和下构件128上的相应配合表面可为这些元件上的任何表面, 其在第一位置时间隔开,然后在第二位置时以某种方式接合(即,接 触)(包括例如相对于下构件128,下构件128内所保持的容器80的 一个或多个表面)。当如此接合时,第一空气入口(即,其环形段44) 和空气出口(即,出口管50的第一段58的一部分)中的每一个的部 分在上构件131的室110内。上构件131包括覆盖物穿刺元件146,当 上构件131和下构件128处于第二位置时覆盖物穿刺元件146的至少 一部分设置在下构件128的室110内(例如,如图26和图27所示)。

    在实施例中,上构件131和下构件128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 上构件131和下构件128处于其第二位置时,引导部分(如,覆盖物 穿刺元件146的顶端154;参见图26和图27)落在室110的中心线(即, 轴线A)处。在实施例中,覆盖物穿刺元件146的顶端154首先在覆 盖物84的中心处(即,沿着轴线A)接触覆盖物84。

    图42示意性地示出这种布置方式,其中A是吸入器组件的室的轴 线,B表示上构件131和下构件128之间的铰链的轴线,其垂直于轴线 A延伸。弧700示出当上构件131和下构件128处于其第二位置时(即, 当覆盖物穿刺元件146在容器80的室110内,并且组件125准备好吸 入时),覆盖物穿刺元件146的顶端154随其向下移动(在覆盖物84 穿刺的过程中)至其最终位置702而遍历的路径。在该位置,顶端154 设置在轴线A上。此时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在图42中示出为平面704。 同样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706示出覆盖物84的顶面。如图42所示, 顶端154所遍历的弧700首先在点708(也沿着轴线A设置)处接合 覆盖物84。平面710也垂直于轴线A,并且包括轴线B。平面710在 平面704和706之间的一半处。铰链轴线B和相关的可移动元件与轴 线A有关,使得当顶端154接合覆盖物84时(平面706处)以及当顶 端154处于其完全插入容器80的室110中的位置时(平面704处)顶 端154所遍历的弧700与轴线A相交。即使顶端154在遍历弧700的 其他路径(例如,沿着弧700的点712处)时没有沿着轴线A对齐也 满足这一条件。就这一点而言,当上构件131相对于下构件128处于 第三位置时,覆盖物穿刺元件146的引导部分或顶端154首先接触覆 盖物84。该第三位置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其中上构件131和 下构件128分别相对于彼此在第一、第三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这样 的枢转绕铰链轴线B(图42)进行,其定位于上构件131处于第三位 置时覆盖物穿刺元件146的顶端154的高度(图42中由点708示出) 和上构件131处于第二位置时覆盖物穿刺元件146的顶端154的高度 (图42中由点702示出)之间大约一半的高度处,这些高度均平行于 轴线A测得。

    在实施例中,上构件包括第二空气入口(例如空气入口通道30b), 当上构件131和下构件128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空气入口的一部分 (同样,其环形段44)处于下构件128的室110内(如图21所示)。

    尽管接纳座140被成形为接纳容器80,其构型也可被成形和布置 为使得具有可供选择的内部尺寸(即,不同的室大小)的容器可适当 地接纳并保持在接纳座140内(参见例如图39-41C,如下面进一步讨 论的)。无论其尺寸如何,接纳座内接纳的每一容器包括杯状部分和 密封在其上的覆盖物。

    如图26和图27所示,容器80的环形肩部119形成为选择性地与 空气入口通道的下端(即,与环形段44)配合。空气入口通道的环形 段44部分地由具有下端44b的圆柱形外壁44a限定。可从图26最佳看 出,相比于由环形段44表示的空气入口通道的第一末端44b,出口管 50的第一末端52更远地延伸到室110中。

    在实施例中,容器80的环形肩部119在其外表面上具有轴向延伸 的凸起155,如图7所示。凸起155可围绕环形肩部119连续(即,凸 起155可为环形),或其可以是不连续的。在实施例中,凸起155被 限定为环形翅片。外壳140通常形成有环形、径向延伸的肩部,例如 图28和图29中所示的环形肩部156。一个或多个凸起或凸块158设置 在接纳座140的环形肩部156上(如图28和图29所示)。当容器80 设置在接纳座140内时,其上的凸起155接合每一凸块158的上表面。 形成凸起155的材料能够变形,以使得当向下压容器80时(例如,当 干粉吸入器组件125如图21所示置于其闭合位置以便于使用时),凸 起155抵住每一凸块158并在其上变形,从而形成偏置力,所述偏置 力将容器80相对于接纳座140在轴向方向上向上推,并抵住药物容器 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接合容器80并至少部分地延伸到其室110中的 那些部分。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理解,重要的是入口空气通道和出口管相对于 反旋流室置于已知位置。除了已经示出和讨论的那些之外,另外实现 这样的对齐的一种手段是使用设置在上构件131的内表面上的引导肋。 这样的引导肋在图9、图12、图16-20、图22和图23中示出为肋159。 每一肋159具有相对于轴线A周向对齐的表面,以用于随着上构件131 相对于下构件128移至其第二位置,围绕容器80(具体地讲,围绕容 器的边缘表面82的外周边缘)接合并向下引导上构件131。这样用于 将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相对于容器80对齐的附加引导装置 可采取许多形式,并且可包括容器本身上、组件134上、或组件125 的单独部件上的引导特征。

    在图8-25所示的干粉吸入器组件实施例中,蛤壳式上盖126、下 构件128和上构件131经由同轴铰链127和132可枢转地连接。该铰 链结构由下面的特征实现,如图43-47所示的干粉吸入器组件125的铰 链127、132。

    可从图43最佳看出,主体部分135具有沿着铰链轴线405间隔开 的一对突出的金属圈400。每一金属圈具有细长柄406,其通过所述细 长柄附接到主体部分135的主要部分上。狭槽401设置在柄406之间, 以便柄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为突出金属圈和柄的移动提供柔性。具体地 讲,相对于从狭槽401的内端到金属圈400的最远突出端测得的组合 长度,金属圈400和柄406具有较小的横向厚度(即,在平行于铰链 轴线405的方向上)。参照主体部分135的材料的物理特性来适当选 择狭槽401的横向厚度和长度。通常,注模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 将用于主体部分135。在金属圈和柄组合长度为大约13mm的情况下, 图示纵横比通常适用于这样的材料。

    由于刚才描述的特征,金属圈和柄的长度和柔性允许在吸入器装 置组装过程中,干粉吸入器上构件131上的毂402容易地推到两个金 属圈400之间(参见图44)。当毂402与金属圈400相互作用时,柄 406和金属圈400沿着铰链轴线405的总体方向向一侧(成对地向外远 离彼此)挠曲。这使得毂402的每一侧上的中心轴特征403按扣到每 一金属圈400的中心处的孔404中。随着每一轴特征403设置到其对 应的孔404中,金属圈400和柄406自由地弹性返回其初始位置(即, 在与铰链轴线405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主体部分135变直)。通过狭 槽401赋予金属圈400的大幅度的向外(即,成对地远离彼此,通常 沿着铰链轴线405)柔性使得能够使用尺寸结实且稳固的轴特征403, 其沿着铰链轴线405的线与金属圈400具有很好程度的尺寸重叠。当 经由铰链132如此组装时,上构件131和主体部分135现在形成子组 件S1,如图45所示。

    蛤壳式上盖126可在这一阶段组装到金属圈400的外侧,或者可 作为此铰链结构的组装中的最后步骤添加。蛤壳式上盖126具有轴特 征,该轴特征安装在具有显著长度和柔性的臂上,以允许与主体部分 135的金属圈400的外侧充分接合。

    在组装蛤壳式上盖126之前或之后,将下构件128组装到图45所 示的子组件S1上。如图46所示,下构件128具有两个大的肋407,所 述肋在组装之后配合在主体部分135的金属圈400的下侧。其还具有 多个(如,四个)较小的突出肋408,当下构件128组装到图45的子 组件S1上时,所述肋配合到主体部分135中的相应狭槽401中。随着 四个肋408进入狭槽401,其有效地将柄406和金属圈400横向锁定就 位,即,防止大致沿着铰链轴线405的方向的明显挠曲。当下构件128 组装到主体部分135和上构件131上时,如图47所示,铰链组件失去 其横向柔性,因此为图47所示的装置子组件S2赋予重要的尺寸和位置 刚性。简言之,该铰链结构在组装的第一阶段允许柔性,然后在组装 的第二阶段赋予刚性。

    图30-33示出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组件225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 先前所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干粉吸入器组件125被设计为与干粉药物颗 粒的可更换容器80一起使用。干粉吸入器组件225被设计为单次使用 的吸入器。一旦组件225内部的干粉药物颗粒被使用,整个组件225 就被丢弃,其任何部分均不重复使用。换言之,没有与组件225相关 的可更换容器。

    干粉吸入器组件225具有第一上构件231和第二下构件228。上构 件231具有接口管233,所述接口管适于经由插入患者口部来由患者使 用以便于吸入。接口管233同样包括导管252,所述导管绕组件225的 中心轴线AA同轴设置。上构件231具有径向突出的凸缘261,以方便 在使用过程中抓握干粉吸入器组件225。上构件231具有轴向延伸的壁 262,所述壁在其至少相对侧上具有第一对下内肩部263a和第二对上内 肩263b(参见图32-33),垂直狭槽298、299在其任一侧延伸(参见 图31)。这两对狭槽(在轴向延伸的壁262的每一相对侧上各一对) 赋予壁的中部柔性,从而允许内肩部263a和263b在需要时向外挠曲。 沿着壁262的底部边缘265,上构件具有相对的向上延伸的切口266, 以方便干粉吸入器组件225的操作,如下面所说明的。

    下构件228由具有竖直壁267的轴向延伸的外壳限定,其具有底 壁表面268(参见图32-33)。下构件228还包括形成于其中的容器280, 所述容器相对于轴线AA同轴对齐。容器280的内部形式类似容器80, 并且如图所示,其开放顶部被可穿刺的材料层覆盖,以在其上形成覆 盖物284。因此,容器280限定形成于其中的室210,以方便反旋空气 流搅动并分离密封于其中的干粉药物和载体颗粒,如图32中的药物颗 粒281所示。

    下构件228的壁267在其相对侧上(并与上构件231的壁262的 相对侧对齐)具有面向下的边缘部分269,所述边缘部分对齐以选择性 地接合壁262的下肩部263a或上肩部263b。在图32中,边缘部分269 被示出为与下肩部263a接合,而在图33中,边缘部分269被示出为与 上肩部263b接合。壁262的承载肩部263a和263b的部分足够弹性, 以允许下构件228相对于上构件231在第一打开位置(如图32所示) 和第二闭合位置(如图33所示)之间的轴向运动。在打开位置,每一 边缘部分269接合相应的下肩部263a。在闭合位置,每一边缘部分269 接合相应的上肩部263b。下部分228的壁267具有上边缘270,当处 于其打开位置时(如图32所示),所述上边缘接合与每一上肩部263b 相邻的坡道271。因此,通过这些元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将下构件228保 持在打开位置。然而,当下构件228相对于上构件231被向上推动时, 上边缘270通过壁262的相对侧的狭槽298和299之间的中部的变形 而滑过坡道271。这一变形允许下内肩部263a向外移动。这允许下构 件128和上构件131在相对于彼此轴向平移时相对滑动。上构件131 上的切口266和凸缘261方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抓握操纵可移动的 下构件128和上构件131。

    如图31-33所示,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通过合适的接合 装置,例如棘爪耦接头、凸配件和凹配件、摩擦件、粘合剂粘结等) 安装到上构件231的内表面。在实施例中,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 234由两个件,上气道元件236和下气道元件237构成。在组件中,上 气道元件236套叠在下气道元件237内并通过合适的接合元件固定到 其上,例如棘爪元件、协同接合凸元件和凹元件、摩擦件,或者经由 诸如粘合剂的其他合适的手段。在组装时,上构件231和药物室穿刺 和空气流组件234呈现图32-33所示的组装构型。

    在功能上,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以类似于图9和图11-29 所示的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的方式操作。如下面参照图 34A-38C更详细说明的,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具有至少一个 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并且包括用于接合、穿刺和分离室210上方的 覆盖物284的覆盖物穿刺结构。图33示出处于相对于室210使用的位 置的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其中组件234的部分(包括空气入 口、空气出口和穿刺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室210内。

    图示实施例中的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包括两个空气入口 通道230a和230b(参见例如图34B、图35B和图36B)。每一空气入 口通道部分地由上气道元件236和下气道元件237的部分限定。例如, 在图示实施例中,每一空气入口通道在相对于穿过该入口通道的入口 空气流的方向的横向段中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其具有顶部、底部 和侧壁。这一结构示意性地示出于示例性空气入口通道的图48中,其 中下气道元件237具有底部900和侧壁902a和902b(还在一定程度上 示出于图34a、图35a、图36A和图37-38C中)。上气道元件236具 有顶部904。顶部904具有在侧壁902a、902b的上内边缘之间从顶部 904向下延伸的肋906,以防止侧壁向内扭曲。顶部904还有向下垂的 翼部908a和908b,所述翼部分别部分地沿着侧壁902a和902b的上部 延伸,以提供与侧壁902a和902b的一些重叠,以避免大量空气泄漏到 下气道元件237和上气道元件236之间的入口空气通道中。图49中示 意性地示出空气入口通道构造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其中上气道元件 和下气道元件的部分的关系反转。这里,下气道元件237a具有底部800。 肋802从所述底部向上延伸。上气道元件236a具有顶部804和侧壁806a 和806b。下气道元件237a的底部800包括向上延伸的翼部808a和808b, 所述翼部分别部分地沿着侧壁806a和806b的下部延伸,以提供与侧壁 806a和806b的一些重叠,以避免大量空气泄漏到它们之间。肋802设 置在侧壁806a、806b的下内边缘之间,以防止侧壁向内扭曲。

    在实施例中,下气道元件237是模制的单个一体塑料元件,其上 具有覆盖物穿刺元件,如图35A、图35B、图36A-36C、图37和图 38A-38C中的覆盖物穿刺元件246所示。同样,上气道元件可为模制 的单个一体塑料元件。当组合以形成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时, 上气道元件236和下气道元件237经由合适的装置耦合在一起,例如 下气道元件上的多个竖直弹性插针915,其被接纳在上气道元件上的对 应凹陷部917内,其上具有相对的接合夹片表面。

    在图示实施例中,出口管250也设置在下气道元件237上。覆盖 物穿刺元件246从出口管250的第一末端252向外延伸。覆盖物穿刺 元件246沿着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的轴线AA延伸,例如,如 图36A和图38A所示。覆盖物穿刺元件246具有中心穿刺点或顶端254 以及多个覆盖物分离翼285(参见图38A-38C)。在实施例中,提供四 个覆盖物分离翼285,其按照十字形构型对齐。覆盖物穿刺元件246的 顶端254沿着轴线AA延伸,每一覆盖物分离翼从覆盖物穿刺元件246 径向向外延伸,如下气道元件237的仰视图(图37)以及图35A和图 35B所示。出口管250具有第一下段258和第二上段260。每一覆盖物 分离翼285的上部285a轴向远离室210延伸到出口管250的第二段260 中。出口管250的第二段中的每一覆盖物分离翼285的上部285a进一 步径向向外延伸,以接合出口管250的内表面,如图38A和图38C所 示。进一步径向向外延伸的覆盖物分离翼285的上部285a限定壁266, 所述壁将出口管250的第二段260分成多个管道264。在实施例中,覆 盖物分离翼285的上部285a没有沿着出口管250的第二段260的整个 长度延伸。这一构型由(例如)图38A中的虚线边缘266a示出。虚线 边缘266a表示上部285a(及其所得壁266b)的顶部边缘,因此示出隔 离壁266仅沿着出口管250的第二段266的一部分延伸。在覆盖物分 离翼285及其相应的上部285a为线性,并且在出口管250的第一段258 和第二段260的至少部分上连续延伸的构型中,上部285a在出口管250 的第二段260中同样为十字形,类似出口管250的第一段258中的覆 盖物分离翼285。可从图37和图38最佳看出,所述十字形在垂直于轴 线AA的平面内。在实施例中,每一覆盖物分离翼285为直的翅片或叶 片的形式。

    类似于首先公开的实施例的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图 34A-38C中所示的组件234及其相应的下气道元件237被构造为方便 空气流进出反旋室(即,室210;图32-33)及在其内。如相对于上述 类似组件134所讨论的,覆盖物穿刺元件246及其相关的顶端254和 翼部285被成形为接合、穿刺和分离室210上方的覆盖物284,从而允 许触及其中的干粉药物颗粒。另外,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的 部分延伸到室210中并驻留于其内(包括覆盖物穿刺元件246、(例如) 部分地由出口管250的第一段258的外周表面和外圆柱形壁244a的内 周表面限定的一个或多个空气入口的下部、以及部分地由延伸穿过出 口管250的第一段258的管道62a(图38A-38C)限定的空气出口)。

    为了进一步方便管理破裂和分离的室覆盖物284的翼片覆盖物, 出口管250的第一段258沿其第一边缘251具有波浪形状,如图 35A-36C和图38A-38C所示。所述波浪形状通过从出口管250的第一 末端251延伸的多个覆盖物管理凸起251a来形成。每一覆盖物管理凸 起251a平行于轴线AA延伸,并且在实施例中,相对于覆盖物穿刺元 件246上的相邻覆盖物分离翼285对齐。例如,每一覆盖物管理凸起 251a可围绕轴线AA相对于每一相邻的覆盖物分离翼285成介于30和 60度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设置。在实施例中,所述关系角度为约45度。 出口管250的第一末端251的波浪形状及其与覆盖物穿刺元件246的 关系示出于图35A-36C和图38A-38C中。

    可容易地理解,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234的形式和功能均类 似于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进出和穿过组件234和134及其 相应室210和110的空气流如图1-3B所示。

    如上所述,可以想到干粉药物室(包括其容器及其覆盖物)的可 供选择的构型。例如,图50示出具有密封的覆盖物384的容器380。 覆盖物384具有一个或多个凸块387,所述凸块相对于容器380的中心 轴线从所述覆盖物径向突出。每一凸块387可用作覆盖物对齐特征(帮 助将覆盖物384与容器380组装(参见例如图31),或者关于携带覆 盖物384的容器380在干粉吸入器组件中的合适接纳座内对齐)。作 为另外一种选择,凸块387可用作便于使用者抓住覆盖物384的一部 分并将其从容器380的边缘382剥离的装置,以允许触及其中的干粉 药物颗粒。如图所示,容器380不包括附接的封盖。

    其他容器替代形式包括形式和操作不同于图4-7所示容器80的封 盖90的封盖。例如,图51A和图51B示出容器480,其具有密封地附 连到边缘482的覆盖物484。封盖490以合适的方式设置并可枢转地附 连到边缘482的一部分上,例如枢转连接装置或活动铰链,其在平行 于容器480内的反旋室的轴线A的轴线H上对齐。封盖490的下侧为 平面,以使得其可绕轴线H从打开位置(图51A中以虚线示出,还示 出于图51B)枢转至闭合位置,在该闭合位置,封盖490对齐在覆盖物 484(可能已破裂,或者可能还未破裂)上方。可提供诸如棘爪耦接头 或粘合剂的合适装置,以允许封盖490保持在容器480的室及其相关 的边缘482上方。

    图52中示出另一可供选择的容器580。容器580的边缘582被放 大并形成为平坦凸缘582a,所述凸缘沿其相对侧具有平行的线性边缘 582b。覆盖物584密封到边缘582,如前所述。封盖590具有相对的线 性侧边590a,每一侧边上形成有下垂通道590b。通道590b被成形为适 形于凸缘582的侧边582b并与其可滑动地配合。因此,封盖590能够 在封盖移动箭头591的方向上沿着凸缘582的纵向长度滑动。当封盖 590移至凸缘582的末端592处的位置时,其在覆盖物584上方延伸, 当其滑动到凸缘582a的相对端593时,覆盖物584暴露。可由使用者 手动进行上盖590相对于凸缘582的移动以暴露覆盖物584以便于使 用容器580,并且如果需要,在覆盖物584已破裂之后覆盖容器580的 室,或在其破裂之前保护覆盖物584。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响应于吸 入器(其中设置有容器580以便于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的位 置改变来进行上盖590相对于覆盖物584的移动。在这种具体构型中, 封盖590因此基本上在与覆盖物584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以便 于选择性地覆盖和暴露覆盖物584。

    图39-41C示出另一可供选择的容器680。容器680中具有室610 以用于限定反旋流和其他内部特征以方便这样的气流,并在其中接纳 药物室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a(非常类似图41A-41C所示的组件134) 并与其接合。容器680具有上第三部分618,其成形为在其他方面与容 器80的第三部分118相同。然而,容器680限定其室610的部分的容 积尺寸小于容器80的室110,例如其轴向和径向尺寸中的一者或两者。 第三部分618在其底部边缘处包括环形肩部619,但肩部619由多个轴 向延伸的凸起621支撑并通过其与容器680的室形成部分间隔开,如 图40所示。当容器680设置在干粉吸入器组件125a(操作上与先前讨 论的组件125相同)的接纳座140内时,这样的凸起为第三部分618 及其环形肩部619提供支撑(由于容器680中的反旋流室610的内径 小于容器80的室110,药物容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a被修改(相对 于组件134)以改变入口空气流(即,以更小的直径引入每一向下螺旋 形运动的流入空气流))。容器680的环形肩部619的内侧因此形成 为选择性地与延伸到室610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入口通道的下端配合, 并接合接纳座140的环形肩部156(或其上的偏置特征)以使容器680 围绕轴线A正确对齐和居中以便于使用(参见图41B)。如图41A和 图41B所示,接纳座140的部分140a没有被容器680的室610填充,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容器680仍能够与干粉吸入器组件125a的药物容 器穿刺和空气流组件134a结合操作以起到搅动和分离干粉药物颗粒的 作用,以便有效递送给患者。可选地,该较小的容器680也可具有封 盖,类似于容器80的封盖90。

    图53-56示出干粉吸入器的另一实施例。参照图53-54,在此实施 例中,干粉吸入器1225包括下构件228、上构件231和气道元件1234。

    在此实施例中,可使用图30-33所示的下构件228。下构件228包 括容器280,所述容器具有顶部284和限定于其中的室210,所述室具 有基本平坦的底壁214和从其突出的扰流器220。如上所述,可选地, 室210(以及本文示出并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室)可不包括底壁214上 的扰流器。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可使用图30-33所示的上构件231。 上构件231包括接口管233,所述接口管具有内壁233a和径向突出的 凸缘261以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允许干粉吸入器组件1225的抓握。

    气道元件1234是本文所述的各种其他实施例中的双元件气道元件 的单元件替代形式。例如,气道元件1234可执行组合元件236和237 的功能,如图34A所示。在实施例中,单气道元件1234可为一体的塑 料元件,并利用诸如模制的制造工艺形成。

    参照图54-55,气道元件1234包括具有上端1251和入口端1252 的中心递送管1250。在中心递送管1250的第一入口端1252处的是带 有相关的顶端1254的覆盖物穿刺元件1246。覆盖物穿刺元件1246通 过四个隔离壁1066(图53)连接至中心递送管1250的内部。气道元 件1234还包括外环1948,其具有上表面1950以及上表面1950中的一 个或多个凹陷部1996(示出四个)。还可从外环1948延伸出两个配件 1998。

    气道元件1234还包括围绕中心递送管1250的入口端1252的圆柱 形外壁1244a。凸缘1990从圆柱形外壁1244a径向向外突出,当干粉 吸入器组件1225组装时(图53-54)时,在将下构件228相对于上构 件231向上推以便于使用时,所述凸缘邻接容器280的顶部284。参照 图53-54,圆柱形外壁1244a通过一个或多个螺旋形肋1994(示出两个) 接合到中心递送管1250的外侧。

    参照图53-54,中心递送管1250穿过干粉吸入器1225的接口管 233形成室210的出口。参照图53,当干粉吸入器1225组装时,上表 面1950可邻接接口管233的内壁233a。上表面1950中的凹陷部1996 可形成空气旁路入口,其使得干净空气能够经由中心递送管1250和接 口管的内壁233a之间所形成的环形旁路通道1988进入接口管233(图 53)。该干净空气绕过粉末容纳室210,从而使得与不包括旁路时相比, 干粉吸入器的总流动阻力能够被调至较低水平。这继而提高了患者的 舒适度。

    在图8-25所示的干粉吸入器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2和图14中 所标记的)、图30-33中所示的干粉吸入器实施例中(例如,如图32 和33所示)、以及图41A-41C所示的干粉吸入器实施例中(例如,如 图41A和41C中所标记的)也设置有干净空气旁路199、299。在这些 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除图53-54之外),干净空气旁路199、299可 以是四个孔的形式,其使干净旁路空气从空气流组件134、234外部的 区域进入来自室110、210、610的载满粉末的空气流中然后到达接口 管133、233的外端。因此,这些旁路空气构型可使得在到达接口管的 下游外端之前,干净空气流和载满粉末的空气流混在一起。然而,在 图53-54的实施例中,干净旁路空气经由由凹陷部1996形成的空气旁 路入口,然后经由环形旁路通道1988前进,因此在到达接口管的下游 外端的过程中一直与载满粉末的空气流保持分离。

    再参照图53和图54,中心递送管1250的上端1251可延伸至接口 管233的末端。这可防止中心递送管1250内的干粉颗粒的气雾与经由 由凹陷部1996形成的四个空气旁路进入接口管233的旁路空气混合。 另外,配件1998可允许单单气道元件1234正确地在上构件231内设 置或定位。

    如上所述,圆柱形外壁1244a可通过螺旋形肋1994接合到中心递 送管1250的外侧,其还在吸气过程中引导进入的空气进入室210。在 图56中,圆柱形外壁1244a已被切去(即,从图中移除)以便能够看 到肋1994。肋1994将进入的空气流分为两个分开的气流,一个肋的底 部1900与下一肋的顶部1904之间所形成的每一螺旋形入口通道1992 各一个气流。每一螺旋形入口通道的基本上整个长度均可为螺旋形的。 已发现这一螺旋形空气入口结构能够为非常紧凑的空间中的室210提 供有利的空气模式。此实施例还具有这样的区别特性:向下至下构件 228内的点,至可穿刺覆盖物284水平面以下进入容器280中,两个分 开的空气入口通道一直保持物理上分离。这种分离允许两个进入的空 气流的有利分层。

    在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可包括螺旋形入口通道,其节 距在其整个宽度上变化,即,节距取决于距室的中心轴线的半径。这 样的节距可被设置为在每一螺旋形入口通道的外侧较陡,以提供这样 的空气入口角度,该角度随着距室的纵向轴线的半径的变化小于其他 情况下的变化。

    图57-59示出干粉吸入器的另一实施例。根据此实施例的干粉吸 入器2225包括下组件2228、上构件2231以及具有上气道元件2236和 下气道元件2237的空气流组件2234。

    下组件2228包括封盖构件2494、基座构件2496以及设置于它们 之间的弹簧构件2498,例如金属压缩卷簧。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 此之外),弹簧构件2498还可包括其他结构,例如金属片簧、金属扭 转弹簧或整体模制的塑料弹簧。基座构件249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夹片 构件2495,其可夹到封盖构件2494(孔2490)和上构件2231(孔2491) 中所包括的孔中和/或穿过其夹住,从而将上构件2231和干粉吸入器 2225的基座构件2496耦合在一起以用于组装干粉吸入器2225。基座 构件2496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定位柱2497(示出凹形定位柱)以用于 将封盖构件2494相对于基座构件2496定位。基座构件2496中还可包 括中心结构2493,当干粉吸入器2225被组装并准备好使用时药物容器 的下部可驻留其中(图58)。

    下组件2228的封盖构件249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夹片孔2490以用 于以可操作方式耦合基座构件2496上的夹片2495。每一孔2490可位 于凹陷部2480内,该凹陷部允许嵌套上构件2231上所包括的具有孔 2491的孔构件2235。封盖构件2494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定位柱2482 (示出凸形定位柱),用于将封盖构件2494相对于基座构件2496定 位;一个或多个定位孔2483,用于结合封盖构件2494上所包括的定位 柱2232(示出凸形定位柱)将上构件2231相对于封盖构件2494定位。

    弹簧2498用于将封盖构件2494(因此,容器2280)推向下气道 元件2237,继而将下气道元件2237推向上气道元件2236,并且还趋 于将上气道元件2236推向上构件2231。这种弹簧加载用于消除或减少 室2210、空气流组件2234和接口管2233之间的不希望的空气泄漏。

    下组件2228的封盖构件2494还包括容器2280,该容器包括室 2210。参照图58-59,室2210具有内环形肩部2211,其将所述室分成 下端和上端,所述下端和上端的内部形式均为大致截头锥形。封盖构 件2494还包括限定于其顶面2485上的凹陷部2484,该凹陷部具有入 口凹陷2486,其允许嵌套下气道元件2237上的空气入口通道2992的 下部。

    上构件2231包括接口管2233和夹片孔2491以用于以可操作方式 耦合基座构件2496上的夹片2495。如上所述,孔构件2235可嵌套在 凹陷部2480内,并且定位柱2482(示出凸形定位柱)结合定位柱2497 使用时可用于将封盖构件2494相对于基座构件2496定位。

    如上所述,空气流组件2234包括上气道元件2236和下气道元件 2237。空气流组件2234还包括中心递送管2250,其形成从室2210通 向组装的干粉吸入器2225的接口管2233的出口。参照图58-59,当组 装时,中心递送管2250的上端2251可延伸到接口管2233的末端边缘, 从而防止中心递送管2250内的干粉颗粒的气雾与经由凹陷部2996所 形成的旁路进入接口管2233的旁路空气混合。

    中心递送管2250具有位于下气道元件2237上的入口下部2250b, 该部分2250b具有覆盖物穿刺元件2246,该覆盖物穿刺元件带有相关 的顶端2254。覆盖物穿刺元件2246可通过四个隔离壁2066附接到中 心递送管2250的下气道元件部分的内壁。中心递送管2250的入口下 部2250b具有入口下端2252。中心递送管2250还具有位于上气道元件 2236上的第二上部2250a,其与入口部分2250b结合形成从室2210到 接口管2233的出口。

    参照图58-59,上气道元件2236还包括围绕中心递送管2250的上 部2250a形成的外环2948。外环2948的上表面2950可邻接接口管2233 的内壁2233a的下端。上气道元件2236还包括在上构件2231的内壁 2233的下端中的四个凹陷部2996,以允许干净空气经由中心递送管 2250的上部2250a与接口管2233的内壁2233a之间所形成的环形旁路 通道2988进入接口管2233。该干净空气绕过粉末容纳室2210,并且 使得与没有旁路的情况相比,干粉吸入器的总流动阻力能够被调至较 低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截头锥形外壁2244a围绕中心递送管2250的入口下部2250b。凸 缘2990从壁2244a径向向外突出,当将下组件2228相对于上构件2231 向上推以便于使用时,该凸缘可邻接容器2280的顶部。

    上气道元件2236和下气道元件2237各具有两组壁(每组两个), 每一组限定空气入口通道2992的一部分。上气道元件2236提供每一 空气入口通道2992的外侧壁和顶部,下气道元件2237提供每一空气 入口通道2992的内侧壁和底部。形成的两个空气入口通道2992可大 致类似于图34-35所示并在对应说明中描述的空气入口通道,即,每一 空气入口通道2992具有初始向下倾斜的笔直段(具有大致矩形横截 面),通向向下倾斜的螺旋形部分。在图57-59所示实施例中,每一空 气入口通道的下部(例如,图58-59中示出为2992的部分)在遇到另 一空气入口通道之前向下伸到室2210中,所述下部还形成于截头锥形 壁2244a和2250之间。这与图35-35的构型形成对比,其中两个空气 入口通道在进入室210(即,经过可穿刺覆盖物284水平以下)时不再 通过壁来分离,并且其中其形成在圆柱形壁之间。另外,如上所述, 封盖构件2494包括限定于其顶面2485上的凹陷部2484,该凹陷部具 有入口凹陷2486,其允许嵌套下气道元件2237上的空气入口通道2992 的下部。

    上气道元件2236和下气道元件2237各可包括定位构件(下气道 元件2237上的2880,上气道元件2236上的2882)以用于将上气道元 件2236和下气道元件2237相对于干粉吸入器2225的其他元件对齐。 上气道元件还可包括多个定位孔2884以用于在干粉吸入器2225组装 时,与下气道元件2237上的定位构件2880对齐。上气道元件2236上 的定位构件2882以可操作方式与上构件2231的下侧上可包括的凹定 位构件2886耦合(图58)。

    图60示出图57-59所示干粉吸入器的实施例的变型。图60所示 实施例的上构件2231、基座构件2496、封盖构件2494和弹簧构件2498 可与图57-59的实施例的对应部件相同或基本上类似。在图60所示实 施例中,空气流组件的上气道元件3236包括带有其相关的顶端3254 的覆盖物穿刺元件3246(而非下气道元件3237)。在这种情况下,覆 盖物穿刺元件3246具有配合在中心递送管3250内的四个隔离壁3066。

    图61-65示出干粉吸入器的另一实施例。图61-62所示的干粉吸入 器4225包括下构件228、下气道元件4100和上气道元件4000。图63 示出下构件228和下气道元件4100二者,而图64-65单独地示出下气 道元件4100。

    在此实施例中,下构件228可与本文中干粉吸入器的其他实施例 的图示中相同标号所指代的元件相同,例如图53-54中所示那些。

    在此实施例中,上气道元件4000包括中心递送管4250作为从室 210通向接口管4233的出口。另外,中心递送管4250中有带有相关的 顶端4254的覆盖物穿刺元件4246。覆盖物穿刺元件4246通过四个隔 离壁4066附接到中心递送管4250的内壁。

    空气入口通道4992形成于下气道元件4100中,并包括上游水平 空气入口部分4986,其朝着室的顶部变窄。这可从图65看出,图65 示出4984处的涡旋形空气入口,其中空气被输送至下气道元件4100 的圆柱形部分4982中。在圆柱形部分4982下面是锥形部分4978,其 圆柱形外壁4244a与下构件228的容器280的上部配合,从而与其室 210形成连续的锥形壁,如可从图63看出的。

    图61-62所示该实施例的上气道元件4000与下气道元件4100接 合,并提供中心递送管4250还有环形开口4988,多个旁路空气入口(未 示出)开向该环形开口。

    图66-68示出干粉吸入器的另一实施例。图66示出干粉吸入器的 下构件228和下气道元件5100,图67-68单独地示出下气道元件5100。 下构件228可与本文中干粉吸入器的其他实施例的图示中相同标号所 指代的元件相同,例如图53-54中所示那些。另外,此实施例可使用例 如图61-62所示的上气道元件。

    图66-68的下气道元件5100提供空气入口通道5992,其包括上游 水平空气入口部分5986,该部分朝着室的顶部变窄。可从图68最佳看 出,此实施例的空气入口将空气切向输送至下气道元件5100的圆柱形 部分5982中。在圆柱形部分5982下面是锥形部分5978,其圆柱形外 壁5244a与下构件228的容器280的上部配合,从而与其室210形成连 续的锥形壁,如可从图66看出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实施例可具有与本 文图中所示不同数量的空气入口通道。具体地讲,仅作为例子,图61-65 和图66-68中所示的干粉吸入器实施例各被示出和描述为具有单个空 气入口通道。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具有两个 这样的空气入口通道,其围绕室的纵向轴线彼此相对地设置(即,间 隔开180度)。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提供其他数量的空气入口,例 如三个或更多个。这些空气入口可以均匀方式间隔开,即,三个空气 入口按照120度分开,四个空气入口按照90度分开,等等。

    在干粉吸入器中使用反流旋流在WO2006/061637中有所描述,其 中每一旋流器具有粉末储存空气进入室,其形成为旋流器中的侧面特 征。在使用中,空气入口穿刺件将覆盖空气进入室的箔区域刺穿,而 空气出口穿刺件(“溢流口”)将覆盖旋流器中心的箔区域刺穿。然 后,患者吸气以使得空气穿过空气入口被抽吸到旋流器中,形成反旋 流,然后穿过溢流口和患者接口管抽出。该空气流夹带一定剂量的粉 末,其中高气旋剪力使得制剂中的小药物颗粒从较大的“载体”乳糖 颗粒脱落。所需目的是为了将药物颗粒送入患者肺中,而乳糖载体颗 粒留在旋流器内。

    本发明公开了在干粉吸入器中使用反流气旋技术的改进的结构和 技术。例如,每一气旋使用单个空气入口会对患者感觉舒适的阻力水 平所可能的空气流速率强加限制。另外,粉末储存空气进入室的设置 意味着穿刺时以及吸气开始时粉末的位置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 控性)。另外,这样的空气进入室还需要吸入器的X-Y平面中的显著 空间(气旋轴线限定Z轴)。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的反旋干粉吸入器构型。在一个具体的方面, 空气入口的数量从一升至二,从而对于给定的空气入口尺寸和操作压 降,允许穿过气旋的更大的空气流速率。在第二方面,空气入口为面 向下的通道的形式,位于箔密封层上方,直到箔被刺穿为止,而非位 于箔密封层下方作为旋流器的侧臂的通道的形式。在第三方面,空气 入口是这样一种形式的通道,其使得进入旋流器的空气流的方向呈现 螺旋形,从而趋向于提升气旋旋转速度和效率,并且还趋向于将乳糖 粉末保持下落在旋流室的底部。

    合在一起,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实现更有效的空气流模式, 减少乳糖载体粉末颗粒的不希望的损失,提高初始粉末位置确定性并 因此潜在地使气旋性能更一致,利用吸入器装置中的可更换药物容器 能够重复使用一对空气入口通道,减小吸入器中旋流室/入口系统的 X-Y“占有面积”。这些和其他有益效果和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 言将通过仔细阅读本公开而明显。

    本发明的双空气入口的图示实施例包括下气道元件和上气道元 件。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图示仅是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的一些 可能实施例,因此干粉吸入器和容器的许多其他构造方式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例如,双空气入口可包括单个元件来起到 本文所述上和下气道元件的组合功能。这样的单个元件可通过立体光 刻“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来形成。

    上气道元件主要起到为两个空气入口的每一个提供顶部的功能。 其可经由下气道元件上的夹片被夹到下气道元件上,或者其可通过过 盈配合连接,或者其可为松散的而未附接。例如,如果下气道元件被 夹到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的接口管的元件上,则上气道元件 可仅困在下气道元件和接口管元件之间,而未附接至其任一者。可以 看到上气道元件具有底切凹陷特征,其接纳吸入器的接口管元件的夹 片。

    下气道元件提供每一空气入口通道的基座和侧壁。与上气道元件 所提供的空气入口顶部特征结合,相应限定两个空气入口通道的每一 个。适当地,上和下气道元件可通过合适的聚合物(如,聚丙烯)的 注模来形成。由于以这样的材料制成的侧壁会相对柔性,可能有利的 是提供特征(如,肋)以确保侧壁不会在模制之后或在组装过程中趋 于向内扭曲。因此,这样的肋提供了一种手段来确保两个空气入口通 道保持打开而无阻挡,两者间具有所需的间距。

    下气道元件还提供空气出口通道和穿刺器。穿刺器用于刺穿容纳 一定剂量的药物粉末的旋流器元件的箔封盖的中心以便于患者吸入。 所述粉末通常一开始落在从旋流器元件的旋流器部分的底部中心向上 突出的基座特征周围。

    除了位于旋流器中心处的基座特征之外,旋流器元件还包括密封 到其顶面的箔封盖。另外,较宽的边缘特征(即,“花盆”边缘)设 置在旋流器的上端周围。该“花盆”边缘对应于图4-7所示容器80的 第三部分118及其相关的环形肩部119。尽管本文中所示的容器均示出 此“花盆”边缘相对于室轴线在径向段为大致圆形,容器的该部分可 呈现其他构型,例如正方形(或者甚至为不对称构型)。这样可供选 择的构型(以及适当成形和布置的空气入口通道)可允许附加空间(即, 邻近正方形的四个角)以用于在覆盖物破裂之后接纳移位的覆盖物翼 片。

    环形裙边围绕下气道元件上的穿刺器和出口管设置,该裙边的下 端被设计为当完整的吸入器准备好使用时,与旋流器内壁紧密对齐。 简言之,为了准备完全一次性的吸入器来使用(例如图30-38C所示的 吸入器组件),患者将旋流器元件向上推,促使其向上朝着包括接口 管的组件,朝着上气道和下气道元件前进。这种相对运动使得穿刺器 利用其尖端穿透(刺穿)旋流器元件的箔封盖。随着这种相对运动继 续,被刺穿的箔封盖被出口通道(“溢流口”)的外壁向下、向外推。 该外壁的下端带有圆齿,其波浪状下边缘的四个冠部与溢流口的壁内 所形成的四个出口通道旋转对齐地对应。这四个出口通道限定于从穿 刺器到溢流口的四个成十字形状(横截面)的径向直壁之间。应当理 解,这四个壁起到将穿刺器支撑于下气道元件内的作用。尽管这四个 支撑壁向外延伸至溢流口,但其无需沿其整个长度这样做。相反,所 述壁被限制为在其下端处横截面成较小的“十字”形状。除了为穿刺 件提供上述支撑/附接之外,这种结构还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用作对 出口空气和粉末混合物的“旋拧抑制器”。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形成 携带粉末的空气的旋拧涡旋,其经由出口通道离开旋流器。通过提供 四个这样的出口通道(其之间具有纵向壁),可有效地大大减少围绕 穿刺器的中心轴线的旋拧空气的旋转。这具有减小空气/粉末气雾相对 于溢流口的静止壁的速度(因此减少摩擦能量损失)的有益效果。结 果,旋流器系统的总能量损失(以及因此,患者得到穿过干粉吸入器 的给定空气流速率所必须提供的压降)减小。然而,应该指出的是, 过于靠近旋流器中的旋转空气的过多“旋拧抑制”将减小旋流器中的 涡旋的强度。由于此涡旋负责使粉末制剂中的小药物颗粒从大许多的 乳糖“载体”颗粒脱离,减弱的涡旋将导致这种脱离减少,从而降低 医药性能(就对患者的药物递送而言-可吸入的药物颗粒减少;更多不 可吸入的药物于乳糖上的团聚物)。四个支撑壁在其下端(穿刺器顶 端)处的较小“十字”起到降低靠近旋流器元件的旋流器部分中的涡 旋的“旋拧抑制”程度的作用。

    如先前提及的,溢流口的外壁的带圆齿下边缘上的四个冠部与四 个出口通道对齐(即,其冠部的中心距四个支撑壁45度(就旋转对齐 而言))。当穿刺器顶端刺穿旋流器元件的箔封盖时,这四个支撑壁 趋向于推动箔封盖中进行的撕裂。尽管这些撕裂口的数量、位置和形 式可变化,常见的是可到四个撕裂口,每一撕裂口各与一个支撑壁相 关。然后,四个冠部的旋转对齐使得每一冠部趋向于向下推压这些撕 领口之间所形成的箔翼片中的一个。无论是形成四个翼片或是不同数 量的翼片,在任何情况下,溢流口的外壁的下边缘将趋向于向下、向 外推压撕裂的箔的翼片,这一过程受到下气道元件的环形裙边的下边 缘的推动。当该裙边的下边缘接近旋流器元件的“花盆”边缘的下表 面时,箔翼片将趋向于被限制在所述裙边和边缘之间的的环形空间中, 从而防止它们阻碍裙边内的气道。

    以类似方式准备可再填充的干粉吸入器(例如,图8-29所示的吸 入器组件)以使用,不同的是旋流器元件具有不同的外部形式并且能 够在使用之后移除和更换。

    在本发明的干粉吸入器现在准备好使用的情况下,旋流器元件的 箔封盖现在已被刺穿并限制到上述环形空间中,并且下气道元件的外 裙边现在与旋流器元件的旋流器部分的内壁的顶部大致对齐。实际上, 六个空气通道现在连接至旋流器元件的旋流器部分:其中四个是围绕 中心穿刺器的出口通道,通过下气道元件的“旋拧抑制”壁彼此隔开。 另外两个(直径更靠外,通过溢流口外壁与四个出口通道隔开)是由 上和下气道元件形成的双螺旋形空气入口。由于这些气道元件的几何 形状,螺旋形入口形成将空气切向地向下递送至气旋室中的空气入口 通道。如此形成的双螺旋形空气通道的螺旋角度被选择为使得两个进 入空气流中的每一个在进入时仅经过另一空气流的顶部上方,而没有 直接的碰撞。这减少了系统中不希望的紊流,从而减少了能量损失和 压降。另外,空气入口的尺寸使得其进入旋流器的周边开口尺寸尽可 能大(表示每一开口的180度,减去它们之间的壁厚度)。

    本发明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选择本发明的各种干粉吸入器实施 例的室的顶部和底部以及中间直径,以优化与不同的药物粉末制剂一 起使用时室的技术性能和粉末保持容量。因此,室的壁角度也可改变, 具体地讲,可能没有图中所示那么陡。

    尽管已经参照若干实施例描述了本文所公开的干粉吸入器组件和 容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干粉吸入器组件和容器公 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关 键  词:
    干粉 吸入 组件 容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干粉吸入器组件和容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55568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