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4949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8.31 CN 201949493 U *CN201949493U* (21)申请号 201020579232.4 (22)申请日 2010.10.27 A61M 3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刘新峰 地址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 305 号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 (72)发明人 刘新峰 姜永军 徐格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218 代理人 夏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鼻腔持续经。
2、鼻给药 装置, 包括渗透泵 (3) 、 PE 管 (2) 、 药物释放头 (1) 、 保护套 (4) 和三通管 (5) , 渗透泵 (3) 通过三通管 (5)和两个 PE 管 (2)连通, 两个 PE 管 (2)三通 管 (5) 相对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药物释放头 (1) 连通, 药物释放头 (1) 呈正锥形, 且其内有一通道 (6) 与 PE 管 (2) 相通 ; 保护套 (4) 为独立体, 并为 与药物释放头 (1) 相对应的正锥台体, 其内腔通 道 (7) 的最小内径略大于药物释放头 (1) 的最大 外径, 便于药物释放头 (1) 在其内腔通道 (7) 内滑 动, 保护套 (4) 用于封闭。
3、人体鼻腔的下鼻道。该装 置可以实现持续给药、 双鼻腔给药并且防止药物 释放器进入咽部, 使用方法简便。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CN 201949495 U1/1 页 2 1. 一种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包括渗透泵 (3) 、 PE 管 (2) 、 药物释放头 (1) 、 保护套 (4) 和三通管 (5) , 所述的渗透泵 (3) 通过三通管 (5) 和两个 PE 管 (2) 连通, 所述的两个 PE 管 (2) , 其与三通管 (5) 。
4、相对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药物释放头 (1) 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药物释放头 (1) 呈正锥形, 且在该药物释放头 (1) 内有一通道 (6) 与 PE 管 (2) 相通 ; 所述的 保护套 (4) 为独立体, 并为与药物释放头 (1) 相对应的正锥台体, 其内腔通道 (7) 的最小内 径略大于药物释放头 (1) 的最大外径, 便于药物释放头 (1) 在其内腔通道 (7) 内滑动, 所述 的保护套 (4) 用于封闭人体鼻腔的下鼻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套 (4) 内 腔通道 (7) 为圆柱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鼻腔持续。
5、经鼻给药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 (6) 与 PE 管 (2) 相对应的一端呈漏斗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949493 U CN 201949495 U1/3 页 3 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血脑屏障等的存在, 药物经外周给药 (口服, 静脉等) 不能有效到达中枢神经 系统 ; 侧脑室给药虽然可以直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但是由于其创伤性, 在临床应用受到极 大限制。如图 1 的鼻腔内结构图, 经鼻给药可绕过血脑屏障, 并通过上鼻腔 3 的嗅神经 1 直 接到达中枢神。
6、经系统 4 的给药方法, 同时具有无创的特点, 因而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的给药方法。 0003 目前传统的经鼻给药方法具有很大的不足, 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传统的滴 鼻法也是最经典的方法, 其缺陷是 :(1) 要求患者具有特殊的体位, 如麦加体位, 使得患者 配合治疗的意愿降低, 对于昏迷患者的治疗更是难以进行 ;(2) 难以有效到达鼻腔的顶部, 药物吸收率比较低, 不到 1% 左右的药物可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浪费较大 ;(3) 大部分药 物经鼻腔丰富的血管吸收进入到外周循环, 从而具有产生潜在副作用的可能 ;(4) 每次滴 100l 药物大部分随着呼吸气流进入上呼吸道, 对于吞咽反射。
7、消失的患者具有上呼吸道阻 塞的可能 ;(5) 只能交替给一个鼻孔, 不能同时给药,(6) 不能持续给药, 一般给药时间只能 持续 20-30min。 0004 细管滴鼻法, 该法应用极细的 PE 管, 连接注射器后将药物直接送入鼻腔顶端, 有 效改善了传统滴鼻法不能有效通过鼻腔瓣的缺陷, 但该法具有的缺陷是 :(1) 如图 1 极细的 管子很容易通过下鼻道 3 进入咽部, 特别是咽反射消失的患者比较危险 ; 而且一旦 PE 管误 进入下鼻道 3 给药, 会使药物被呼出或进入肺部, 或者大部分药物经鼻腔丰富的血管吸收 进入到外周循环, 非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还会具有产生潜在副作用的可能 ;(2。
8、) 极细的 PE 与鼻腔不吻合, 对鼻腔作用 ;(3) 注射器每次注入大量的药物, 大量药物不能通过嗅束进入 中枢, 而是进入上呼吸道 ;(4) 只能交替给药, 不能同时给药,(5) 不能持续给药。 0005 喷鼻剂, 该发利用机械喷雾原理, 将大约 100l 药物一次喷出, 可有效进入鼻腔 顶端, 另外该法还避免了细管给药法耐受性较差的缺点, 但其仍具有相当的缺陷 :(1) 每次 注入的药物, 大量药物不能通过嗅束进入中枢, 进入上呼吸道, 效率较低 ;(2) 只能交替给 药, 不能同时给药,(3) 不能持续给药。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0。
9、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08 一种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包括渗透泵、 PE 管、 药物释放头、 保护套和三通管, 所述的渗透泵通过三通管和两个PE管连通, 所述的两个PE管, 其与三通管相对的另一端分 别与一个药物释放头连通, 所述的药物释放头呈正锥形, 且在该药物释放头内有一通道与 PE 管相通 ; 所述的保护套为独立体, 并为与药物释放头相对应的正锥台体, 其内腔通道的 说 明 书 CN 201949493 U CN 201949495 U2/3 页 4 最小内径略大于药物释放头的最大外径, 便于药物释放头在其内腔通道内滑动, 所述的保 护套用于封闭人。
10、体鼻腔的下鼻道。 0009 上述的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其在于所述的保护套内腔通道可以为圆柱形。 0010 上述的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 其在于所述的药物释放头的通道与 PE 管相对 应的一端呈漏斗状, 可以扩大药物与上鼻腔的接触面积, 提高药物有效吸收率。 0011 药物释放头正锥形顶端设计为光滑弧形, 可以避免损伤或刺激鼻腔。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0013 1、 采用渗透泵作为持续输送装置, 可以调节药物输送量和药物输送速度, 并可定 量持续给药两周之久。 0014 2、 药物释放头的形状设计与上鼻腔结构相吻合, 既可以避免对鼻腔的刺激作用又 可以使药物释放头最大限度。
11、的接近嗅神经给药, 使药物集中在嗅神经上, 而不是分散在鼻 腔中, 既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率, 又可以使给药过程不受呼吸的影响, 避免呼吸时将药 物呼出或吸入气管, 从而实现双鼻腔给药。 0015 3、 通过保护套可以使药物释放头顺利到达上鼻腔正确位置, 防止药物释放头通过 下鼻道进入咽部, 或防止药物释放头误进入下鼻道给药以至于大部分药物经鼻腔丰富的血 管吸收进入到外周循环, 非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还会具有产生潜在副作用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鼻腔结构图。 0017 其中 : 1嗅神经 2下鼻道 3上鼻腔 4中枢神经 0018 图 2 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局部剖面结构示意。
12、图。 0019 图 3 药物释放头的优选方案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为双鼻腔持续经鼻给药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包括渗透泵3、 PE管2、 药物释放头 1、 保护套 4 和三通管 5, 渗透泵 3 通过三通管 5 和两个 PE 管 2 连通, 两个 PE 管 2 与三通管 5 相对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药物释放头 1 连通, 药物释放头 1 呈正锥形, 且在该 药物释放头 1 内有一通道 6 与 PE 管 2 相通 ; 保护套 4 为独立体, 并为与药物释放头 1 相对 应的正锥台体, 其内腔通道7的最小内径略大于药物释放头1的最大外径, 便于药物释放头 1 在其内腔通道。
13、 7 内滑动, 保护套 4 用于封闭人体鼻腔的下鼻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内腔 通道 7 为圆柱状, 其直径略大于药物释放头 1 的最大外径, 药物释放头 1 的正锥形顶端设计 为光滑弧形, 可以避免损伤或刺激鼻腔。 0021 如图 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通道 6 与 PE 管 5 相对应的另一端呈漏斗状, 该结构可 以扩大通道 6 中渗出的药物与上鼻腔的接触面积, 提高药物有效吸收率。 0022 使用时, 先将保护套 4 置于一侧鼻腔中, 药物释放头 1 通过保护套 4 的内腔通道 7 进入鼻腔到达上鼻腔, 然后后撤保护套 4, 按照同样方法在另一侧鼻腔中置入另一个保护 套 4, 另一个药。
14、物释放头 1 通过保护套 4 的通道 7 进入另一侧鼻腔到达上鼻腔, 然后后撤 保护套 4, 根据需要调整渗透泵的输送速度, 保渗透泵为 ALZET 公司生产的 ALZET Osmotic pumps, 该泵可以调节输送的速度, 并可持续给药两周之久, 进入临床使用多年, 性能较为稳 说 明 书 CN 201949493 U CN 201949495 U3/3 页 5 定。保护套 4 置入鼻腔时, 可以将药物释放头 1 与鼻腔中的下鼻道隔离开, 避免药物释放头 1 有下鼻道进入咽部, 或避免药物释放头 1 误进入下鼻道给药以至于大部分药物经鼻腔丰 富的血管吸收进入到外周循环, 非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还会具有产生潜在副作用的可能, 药物释放头 1 顺利进入鼻腔到达上鼻腔时, 后撤保护套 4, 保持呼吸通畅。 0023 保护套 4 和药物释放头 1 可采用常规的光滑、 强度稍高的医用橡胶材料制成。 说 明 书 CN 201949493 U CN 201949495 U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49493 U CN 201949495 U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49493 U CN 201949495 U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49493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