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脉管进入装置气体排出.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8546304
  • 上传时间:2020-08-10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726.3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0697.3

    申请日:

    20071101

    公开号:

    CN101583390B

    公开日:

    201207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78

    主分类号:

    A61M5/178

    申请人: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发明人:

    W·F·哈丁,S·R·伊萨克森

    地址:

    美国新泽西州

    优先权:

    60/864,113,11/931,5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朱德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脉管进入装置可以包括容纳在本体与隔膜之间的气体腔室、和与气体腔室连通的容腔。一种排出在医疗器械中的气体的方法可以包括在脉管进入装置的气体腔室与容纳在脉管进入装置的容腔之间转移气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医疗器械,包括:脉管进入装置,其中所述脉管进入装置包括本体和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本体内的隔膜,气体腔室(34),容纳在所述本体与所述隔膜之间,以及容腔,在所述本体内,当所述隔膜被致动时,用来从所述气体腔室接纳气体,其中,所述脉管进入装置包括在所述隔膜下面的空腔,该空腔具有足够容积以接纳所述容腔,并且同时允许分立的进入装置与所述空腔互通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还包括将所述气体腔室连接到所述容腔上的通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其中,所述容腔是一个极接近所述气体腔室(34)的气体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中,所述隔膜包括底部盘,该底部盘薄得足以当所述隔膜被致动并且所述气体腔室的容积减小时,使所述底部盘胀大并形成所述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中,所述容腔由与所述气体腔室连通的弹性体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器械,其中,当所述气体腔室的容积减小时,所述弹性体扩展,并且所述容腔的容积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器械,其中,当所述弹性体收缩并且所述容腔的容积减小时,所述气体腔室的容积增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于脉管进入装置的输液疗法。输液疗法是 最普通的保健过程之一。住院、家庭护理、及其它病人经插入到脉管 系统中的脉管进入装置接纳流体、药物、及血液制品。输液疗法可以 用来治疗传染病,提供麻醉或止痛,提供营养支持,治疗癌生长,维 持血压和心脏节奏,或多种其它临床有意义用途。

    背景技术

    脉管进入装置有助于输液疗法的实施。脉管进入装置可以 进入病人的末梢脉管系统或主脉管系统。脉管进入装置可以短期(数 天)、中期(数周)、或长期(数月至数年)地置留。脉管进入装置可 以用于连续输液疗法或用于间断疗法。

    普通脉管进入装置是插入到病人静脉中的塑料导管。导管 长度可以从用于末梢进入的几个厘米变化到用于中枢进入的多个厘 米。导管可以经皮插入或通过手术植入病人的皮肤下。导管、或附加 到其上的任何其它脉管进入装置,可以具有单个孔腔、或同时用于多 种流体注入的多个孔腔。

    脉管进入装置通常包括Luer适配器,其它医疗器械可以 附加到该Luer适配器上。例如,给药器具可以在一端处附加到脉管 进入装置上,并且静脉注入(IV)袋可以附加在另一端处。给药器具 是用于流体和药品的连续注入的流体管道。通常,IV进入装置是可以 附加到另一个脉管进入装置上、封闭脉管进入装置、并允许流体和药 品的间断注入或注射的脉管进入装置。IV进入装置可以包括外壳和用 来封闭系统的隔膜。隔膜可以用钝套管或医疗器械的突出Luer装置 打开。

    当脉管进入装置的隔膜未能适当地操作时,可能发生某些 并发症。与输液疗法相关联的并发症会引起显著的发病和甚至死亡。 一种显著的并发症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在美国医院每年估计有250,000-400,000 个与中央静脉导管(CVC)相关的血流感染(BSI)的病例。对于每 次感染可造成的死亡率是大约12%-25%,并且对于卫生保健系统的成 本是每件$25,000-$56,000。

    当前脉管进入装置通过提供隔膜而防止并发症,如导致 CRBSI的感染,该隔膜在其它医疗器械附加和/或进入脉管进入装置 期间适当地起作用。适当起作用的隔膜在被其它医疗器械附加和/或进 入期间,将部分地起到在脉管进入装置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感染 屏障的作用。通过适当地起感染屏障的作用,隔膜使CRBSI和其它并 发症最小化。

    为了适当地起作用,隔膜需要在使用期间没有困难地打开 和封闭。经常地,当隔膜在使用期间被致动时,在与隔膜相邻的腔室 中的气体必须被通气或者排气。如果邻近的各气体腔室不被通气,则 如果没有显著的力就不能打开隔膜。一旦打开,由于邻近的各气体腔 室在真空压力下保持受压,隔膜将难以封闭。因而,需要能够使适当 隔膜功能性最大化的各种气体腔室通气和排气结构以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响应在现有技术中由当前可得到血管进入系统、 装置、及方法还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而研发的。因而,这些系统、 装置、及方法被开发,以通过提供气体腔室通气和排气结构和方法来 提供适当隔膜功能性。

    一种医疗器械可以包括:脉管进入装置,包括本体和至少 部分地容纳在本体内的隔膜;气体腔室,容纳在本体与隔膜之间;及 容腔,在本体内,当隔膜被致动时,用来从气体腔室接纳气体。医疗 器械也可以包括将气体腔室连接到容腔上的通气口。容腔可以是靠近 所述器械的所述气体腔室的一个相邻气体腔室。

    脉管进入装置可以包括在隔膜下面的空腔,该空腔具有足 够容积,以当容腔的容积扩展时接纳容腔,并且同时允许分立的进入 装置与装置的空腔互通流体。隔膜也可以包括底部盘,该底部盘薄得 足以当隔膜被致动并且气体腔室的容积减小时,使底部盘胀大并形成 容腔。

    容腔可以是与气体腔室连通的弹性体。当气体腔室的容积 减小时,弹性体可以扩展,并且容腔的容积可以增大。当弹性体收缩 并且容腔的容积减小时,气体腔室的容积可以相反地增大。

    一种排出在医疗器械内的气体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脉管 进入装置,该脉管进入装置包括本体、容纳在本体内的隔膜、及在本 体与隔膜之间的气体腔室;在本体内提供容腔;及在气体腔室与容腔 之间转移气体。在气体腔室与容腔之间转移气体也可以包括通过通气 口转移气体,该通气口将气体腔室连接到容腔。

    方法也可以包括通过将气体腔室设置成与容腔连通而增 大气体腔室的总有效容积,该容腔可以具有一定容积。而且,如果容 腔具有一定容积,则方法也可以包括通过将气体腔室设置成与容腔的 容积连通而减小压缩气体腔室所要求的压力,因而增大容腔和气体腔 室的整个组合容积。

    方法也可以包括胀大隔膜以提供容腔。方法还可以包括提 供空腔,该空腔能够接纳胀大的隔膜,并且同时允许分立的进入装置 与空腔互通流体。方法也可以包括在减小气体腔室的容积的同时使容 腔扩展、以及相反地在增大气体腔室的容积的同时使容腔收缩。

    一种医疗器械可以包括用来进入病人脉管系统的装置,该 装置包括本体、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本体内的隔膜、及在本体与隔膜一 部分之间的气体腔室。医疗器械也可以包括用来从气体腔室接纳气体 的装置,并且用来从气体腔室接纳气体的装置可以位于用来进入病人 脉管系统的装置内。用来从气体腔室接纳气体的装置可以增大气体腔 室的整个有效容积。隔膜也可以胀大,以形成用来从气体腔室接纳气 体的装置。而且,用来从气体腔室接纳气体的装置可以是与气体腔室 连通的弹性体。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可以结合到本发明的一定实施 方式中,并且由如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将变得更加显明,或者可以 通过下文叙述的本发明的实践了解。本发明不要求这里描述的所有便 利特征和所有优点都结合到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中。

    附图说明

    为了容易地理解得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的 方式,以上简短描述的本发明的更具体描述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 的其具体实施方式而提供。这些图仅描绘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 并因此不应视为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图1是连接到病人脉管系统上的脉管外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具有气体腔室、通气口、及容腔的脉管进入装置的 横截面图。

    图3是在一个分立的进入装置的插入之前具有胀大隔膜 的脉管进入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是具有胀大隔膜的脉管进入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5是具有一个静置的弹性体(resting elastomer)的脉 管进入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4的脉管进入装置的横截面图,该脉管进入装置 的弹性体是扩张的。

    图6A是脉管进入装置的部分横截面图,该脉管进入装置 在可选择位置中具有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前优选实施方式将通过参考附图最好地理解, 其中类似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素。容易理解的是,本发 明的元件,如在这里的图中一般描述和示出的那样,可在各种各样的 不同构造中布置和设计。因而,如下的详细描述,如在图中表示的那 样,并非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代表本发明 的目前优选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1,脉管进入装置(也称作血管外装置、静脉 内进入装置、进入端口、及/或附加到脉管外系统上或与其一起起作用 的任何装置)10,用来经穿过皮肤14和进入病人18的血管16中的导 管12引入物质。脉管进入装置10包括具有腔的本体20和在腔内设置 的隔膜22。隔膜22具有缝隙24,分离血管外装置26,如注射器,可 以通过该缝隙24而将物质引入到脉管进入装置10中。

    装置10和与其组合使用的所有结构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 脉管外系统28。作为系统28的部分,分立的装置26的末端30可以 通过隔膜22的缝隙24插入到装置10中。当装置10在使用中时,末 端30将用来通过装置10和导管12的端部32互通流体。在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末端30透入装置10时,隔膜22的两个相对缝隙 24表面将在相对横向方向上分离,并且将在轴向方向上伸展隔膜22 的缝隙24表面,因而增大隔膜22的整体高度。在这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当增大隔膜22的高度时,使在装置10与末端30之间的密封变得 更有效。

    现在参照图2,脉管进入装置10包括本体20、至少部分 地容纳在本体20内的隔膜22、容纳在本体20与隔膜22之间的至少 一个气体腔室34、及在本体20内的容腔36,当隔膜22被致动时,该 容腔36用来从气体腔室34接纳气体。也容纳在本体20内的通气口 38将气体腔室34连接到容腔36上。容腔36可以是极接近气体腔室 34的邻近气体腔室。容腔36的目的是,通过将气体腔室34设置成借 助于通气口38与容腔36连通而增大气体腔室34的总有效容积。通过 增大气体腔室34的总有效容积,隔膜22将能够适当地起作用。

    在没有通过装置10的本体20的通气口的传统脉管进入装 置中,当隔膜22通过分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的插入而被致动或 打开时,在装置10的气体腔室34内会产生压力。在参照图2描述的 当前实施方式中,气体腔室34、通气口38、及容腔36的增大整体组 合容积使得总体容积增大,这减小了当隔膜22被致动时被压缩的容积 的百分比。

    因而,当分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在图2中未示出) 被插入在隔膜22的缝隙24中时,气体腔室34的容积减小,将气体通 过通气口38送到容腔36中。尽管总组合容积在隔膜致动和进入期间 减小,但在被压缩的容积内的气体相对于总组合容积的百分比,比如 果气体腔室34不连接到任何其它邻近气体腔室时的压缩百分比,要小 得多。因而,在没有隔膜通气口的早先的脉管进入装置中,腔室34 会达到比百分之90至95大的压缩比,使得在隔膜22进入期间,腔室 34的总容积的仅仅留下百分之5至10。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下,因为气体腔室34、通气口38、 及容腔36的全部整个容积远大于常规气体腔室,所以当气体腔室34 接近完全压缩时,大量的容积,即约百分之40至70,保持未压缩。 邻近气体腔室或容腔36的容积可以增大,以便进一步增大整个容积, 并且减小当在隔膜22进入时气体腔室34叠并时压缩的容积的百分比。 容腔36可以位于装置10内的任何点处,只要容腔36与气体腔室34 连通。

    通过在装置的使用期间在气体腔室34、通气口38、及容 腔36内提供较高水平的空气压力,装置10的隔膜22和其它部分可以 保证在压力下,以便防止在装置内流体的泄漏或微生物从周围环境侵 入装置内。

    现在参照图3和4,脉管进入装置10包括本体20和至少 部分地容纳在本体20内的隔膜22。气体腔室34位于隔膜22与本体 20之间。隔膜22包括底部盘40,该底部盘40薄得足以在分立的进入 装置26的末端30插入时,当隔膜22被致动并且气体腔室34的容积 减小时,使底部盘40胀大(balloon)并形成容腔36。

    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在末端30被插入到装置10中之 前,气体腔室34处于丰满容积(full volume)状态。在分立的进入装 置26的末端30被插入到隔膜22中之后,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气 体腔室34的容积向下转移到隔膜22的底部盘40的胀大部分中。装置 10包括在隔膜22的底部盘40下面的空腔42。空腔42具有足够的容 积,以接纳容腔36并同时允许分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通过流体 转移通道44与空腔互通流体。

    隔膜22的底部盘40变薄和优化,以允许底部盘40胀大 到装置10的基座和腔室42中。只要腔室42的容积大得足以接纳容腔 36,隔膜22不必胀大以使气体腔室34的容积完全转移到容腔36中。 可以通过加长空腔42或在横向方向46上加宽围绕空腔42的本体20 的壁,来增大空腔的容积。隔膜22的底部盘40可以变薄,或者另外 用能够胀大到如下点的材料构造或代替,在该点处使用者通过用最小 的力插入分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就能够容易地进入隔膜22。然 而,胀大底部盘40应该是足够弹性的,以便在末端30从隔膜22退出 时提供使隔膜22返回到其原始位置所必需的力。因而,底部盘的弹性 将使容腔36的容积随气体腔室34的容积增大而减小,返回其原始气 体腔室34的位置。

    现在参照图5,脉管进入装置10包括本体20、至少部分 地容纳在本体20内的隔膜22、和容纳在隔膜22与本体20之间的至 少一个气体腔室34、及与气体腔室34连通的弹性体48。在图5中所 示的其静置状态下,气体腔室34位于最大容积处,并且弹性体48不 扩展。图6表明在分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插入到隔膜22中时弹 性体48的功能性。

    现在参照图6,该图6以横截面图表示图5的脉管进入装 置10,该脉管进入装置10的弹性体48扩展,引起在弹性体内的容积 增大。在弹性体内容积的增大位置是用来从气体腔室34接纳气体的容 腔50。当气体腔室34的容积减小时,弹性体48扩展,并且容腔50 的容积增大。相反,当从隔膜22除去分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 时,弹性体48的弹性本质使弹性体48收缩,因此当容腔50的容积减 小并且弹性体48返回到在图5中所示的其原始静置位置时,使气体腔 室34的容积增大。因而,在分立的进入装置26插入到隔膜22中期间, 或者在隔膜22的任何其它致动期间,空气可以被排出,或者否则从气 体腔室34转移到容腔50中,该容腔50与气体腔室34连通。

    弹性体48和容腔50可以布置在装置10的任何功能或非 功能区域处。例如,弹性体可以设置在本体20的肩部上,如图6A中 所示。

    本发明可以以其它特定形式实施而不脱离这里广义描述 的和下文要求保护的其结构、方法、或其它基本特征。所描述的实施 方式在所有方面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因此 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界定。进入权利要求书的 等效性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都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脉管 进入 装置 气体 排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脉管进入装置气体排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54630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