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腔喉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管腔喉罩.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85603.4 (22)申请日 2015.11.09 A61M 1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汤立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蛤地御花苑 (72)发明人 汤立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44228 代理人 李银惠 (54) 实用新型名称 多管腔喉罩 (57) 摘要 多管腔喉罩, 除包括普通喉罩所具备的通气 管和与之相连接的充气罩以外, 还设置有与所述 通气管相邻但独立的并通向所述充气罩背部的 通咽管 ; 聚集在充气罩外周与咽喉部的口咽分泌 液、 血液或者胃返流液, 可以。
2、经由通咽管远端的多 个通咽孔吸入通咽管而被吸走排出, 避免产生误 吸或者喉痉挛。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CN 205215883 U 2016.05.11 CN 205215883 U 1.多管腔喉罩, 包括充气罩 (1) 和通气管 (A) , 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通咽管 (S) , 所述通 咽管 (S) 的远端段设置在所述充气罩 (1) 的背部, 并开设有通咽孔 (1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咽管 (S) 在所述。
3、充气罩 (1) 的背部分 为二支通咽管 (S1、 S2) , 其 (S1、 S2) 分别位于所述充气罩 (1) 的背部两侧的罩背 (14) 和罩沿 (15) 之间的浅沟中, 并继续延伸直至所述充气罩 (1) 的远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支通咽管 (S1、 S2) 陷入于所述充气 罩 (1) 内, 从外部看仅露出所述通咽孔 (12)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咽管 (S) 的近端段贴附于所述通气 管 (A) , 所述通咽管 (S) 的近端段长于所述通气管 (A) 的部分呈游离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4、通咽管 (S) 的近端段游离于所述通气 管 (A)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视频管 (V) , 所述视频管 (V) 全程 紧贴于通气管 (A) 的一侧, 紧靠所述通咽管 (S) , 于所述通气管 (A) 的远端渐渐转向所述喉罩 的中线并嵌入所述充气罩 (1) 的罩背 (14) , 形成用于容纳和保护视频元件的透明盲端, 所述 透明盲端位于所述罩背 (14) 的中背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通胃管 (G) , 所述通胃管 (G) 紧贴 于所述通气管 (A) 的一侧并沿所述充气罩 (1) 的背右侧继续延伸, 于所述充气罩 (1) 。
5、的罩背 (14) 的远端逐渐转向所述喉罩的中线, 于所述充气罩 (1) 的远端的尖端形成通胃孔 (11)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 (A) 分近端段 (A1) 和远端段 (A2) ,所述远端段 (A2) 由柔软或半柔软材料制作而具有可塑性, 所述近端段 (A1) 由硬质材 料制成而形成强化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支撑臂 (2) , 所述支撑臂 (2) 的近 端设置有环抱形的两个弹性夹 (21) , 远端设置有燕尾 (22) 形成的沟槽 (23) ; 所述弹性夹 (21) 夹在所述通气管 (A) 近端的强化环, 所述沟槽 (。
6、23) 卡在所述通气管 (A) 与所述充气罩 (1) 的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咽管 (S) 的近端段设置有三通 (S3) , 该三通 (S3) 的第一端连接通咽管 (S) , 第二端与负压吸液设备相连接, 第三端空置。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215883 U 2 多管腔喉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喉罩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多管腔喉罩。 背景技术 0002 喉罩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 已经广泛用于各种不同临床情况下包括手术麻醉时的 气道管理工作, 与面罩、 气管插管并称为三大呼吸道工具。 如果放置适当, 喉罩的充气罩会 罩盖于喉。
7、头上并将喉头密封, 其顶端正好落在食管上端开口, 而其通气管的管腔正对着声 门。 0003 喉罩具有很多优点, 既可以作为通气装置, 也可以作为气管插管的引导管, 还可以 作为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拨管的补救工具。 然而, 在手术过程中, 口腔分泌液、 胃返流液或者 气道出血可能聚集而滞留在口咽和咽喉部, 很难被临床工作人员发现, 虽然这些体液位于 患者口腔内并隔绝于患者的呼吸道, 但由于喉罩的充气罩与咽喉部的密封并非是100%的, 稍有疏忽时, 这些体液就会进入呼吸道, 从而引起致命性的误吸或者喉痉挛。 0004 尽管喉罩和其他声门上气道可以引导气管插管, 但一次性的声门上气道无一个能 提供声门可。
8、视。 因此经喉罩或其他声门上气道的气管插管实际上是盲插, 或者要借助于软 支气管镜。 前一种方法成功率低并有喉周损伤的危险, 尤其是需要重复操作的情况下; 后一 种方法通常都需要额外的人员进行帮助。 在日常应用中时, 喉罩顺利放置后但无法通气的 情况时常发生, 事实上首次尝试后无法达到有效通气的几率高达30%。 即使是在正确插入之 后的使用过程中, 喉罩和其他声门上气道也可能出现故障, 诸如异常声音、 漏气、 气道阻力 增加、 通气量降低等。 由于不具备可视化, 因此没有可靠的方法来判断或者鉴别故障的原 因。 这种情况在困难气道或者困难体位的病例时尤其令人焦急。 0005 此外, 预成形的喉罩。
9、容易放置但是不具备可塑性, 因此不便用于鼻腔、 鼻窦或者头 颈部手术。 同时对于异常气道或者小下颌的病人, 这种喉罩往往不能形成很好的喉部密封 条件。 与此相反, 可弯曲喉罩又不容易放置, 也不具备胃排放机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随时将聚集在喉罩附近的体液吸出从而避 免泄露而导致的误吸或者喉痉挛的多管腔喉罩。 0007 为达此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多管腔喉罩, 包括充气罩和通气管, 还设置有通咽管, 所述通咽管的远端段设置在 所述充气罩的背部, 并开设有通咽孔。 0009 所述通咽管在所述充气罩的背部分为二支通咽管, 其分别位于所。
10、述充气罩的背部 两侧的罩背和罩沿之间的浅沟中, 并继续延伸直至所述充气罩的远端。 0010 所述二支通咽管陷入于所述充气罩内, 从外部看仅露出所述通咽孔。 0011 所述通咽管的近端段贴附于所述通气管; 所述通咽管的近端段长于所述通气管的 部分呈游离状态。 说明书 1/4 页 3 CN 205215883 U 3 0012 所述通咽管的近端段游离于所述通气管。 0013 优选的, 还设置有视频管, 所述视频管全程紧贴于通气管的一侧, 紧靠所述通咽 管, 于所述通气管的远端渐渐转向所述喉罩的中线并嵌入所述充气罩的罩背, 形成用于容 纳和保护视频元件的透明盲端, 所述透明盲端位于所述罩背的中背部。。
11、 0014 优选的, 还设置有通胃管, 所述通胃管紧贴于所述通气管的一侧并沿所述充气罩 的背右侧继续延伸, 于所述充气罩的罩背的远端逐渐转向所述喉罩的中线, 于所述充气罩 的远端的尖端形成通胃孔。 0015 所述通气管分近端段和远端段,所述远端段由柔软或半柔软材料制作而具有一定 的可塑性, 所述近端段由硬质材料制成而形成强化环。 0016 优选的, 还设置有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的近端设置有环抱形的两个弹性夹, 远端设 置有燕尾形成的沟槽; 所述弹性夹夹在所述通气管近端的强化环, 所述沟槽卡在所述通气 管与所述充气罩的连接处。 0017 所述通咽管的近端段设置有三通, 该三通的第一端连接通咽管,。
12、 第二端与负压吸 液设备相连接, 第三端空置。 0018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管腔喉罩, 聚集在充气罩外周与咽喉部的口腔分泌液、 血液 或者胃返流液, 经由通咽孔和通咽管被吸走, 避免发生泄漏时产生误吸或者喉痉挛。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通咽管为贴附型, 设置通胃管。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近似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近似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近似左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通咽管为贴附型, 设置 通胃管和视频管。 00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近似背面结构示意图, 。
13、通咽管为游离型, 设置通胃 管和视频管。 0024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近似背面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近似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其中: 通气管A, 近端段A1, 远端段A2, 充气管B, 通胃管G, 通咽管S、 S1、 S2, 三通S3, 视频管V, 充气罩1, 通胃孔11, 通咽孔12, 罩背14, 罩沿15, 支撑臂2, 弹性夹21, 燕尾22, 沟槽 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9 参照图1, 接。
14、近充气罩1的方向为远端, 接近通气管A的方向为近端, 这是相对于操 作者来说的, 充气罩1远离操作者, 通气管A接近操作者。 0030 正面、 背面、 左侧和右侧均以喉罩插入口腔时而论, 人的左侧为喉罩左侧, 人的右 侧为喉罩右侧, 人的正面为喉罩正面, 人的背面为喉罩背面, 以图1为准, 即是垂直纸面向外 为右侧, 垂直纸面向内为左侧; 通气管A为弯曲的, 弯曲的外部为背部, 弯曲的内部为正面或 说明书 2/4 页 4 CN 205215883 U 4 者前面。 0031 实施例1 0032 参照图1、 图2和图3, 本实施例的多管腔喉罩, 除包括普通喉罩所具备的充气罩1和 通气管A, 还设。
15、置有通咽管S, 所述通咽管S的远端段设置在所述充气罩1的背部, 并开设有通 咽孔12。 0033 所述通咽管S在所述充气罩1的背部分为二支通咽管S1和S2, 分别位于所述充气罩 1的背部两侧的罩背14和罩沿15之间的浅沟中, 并继续延伸直至所述充气罩1的远端, 在喉 罩外周咽喉部最低处产生足够的吸引面积。 充气罩1的形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完全符合常 规人体喉部的结构特征, 不能轻易改变。 因此, 通咽管S1和S2设置于浅沟中, 不会突出于充 气罩1的表面, 整体上完全不改变充气罩1的外部形状 (从背部看, 只能看到几个通咽孔12) , 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避免因为通咽管S的存在而影响充。
16、气罩1的插入。 0034 所述左右两侧的通咽管S1和S2于充气罩1的近端汇总为一条通咽管S。 通咽管S近 端段贴附于所述通气管A的左侧, 通咽管S长度超过所述通气管A的部分的近端设置游离的 三通S3, 该三通S3的第一端连接通咽管S, 第二端与负压吸液设备相连接, 第三端空置。 负压 吸液设备持续运行, 当用手堵住三通S3的第三端时, 即开始吸液; 当用手松开三通S3的第三 端时, 则吸液设备只能抽取环境空气, 不会吸取口腔内液体, 从而可以非常灵活地控制吸咽 管S的运行。 常规情况下, 第一端与第二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第三端垂直于第一端和第二 端。 0035 聚集在充气罩1外周与咽喉部的口。
17、腔分泌液、 血液或者胃返流液, 经由通咽孔12和 通咽管S被吸走, 避免发生泄漏时产生误吸或者喉痉挛。 通咽管S内径为33.5mm, 其不需 要太粗的直径, 定时或者不定时启动吸液设备即可以将聚集的液体吸走。 0036 通咽管S的近端段整个贴附于所述通气管A, 使整个喉罩的的各种管路集中在一 起, 有利于管腔管理。 0037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通胃管G, 所述通胃管G紧贴于所述通气管A的右侧并沿所述充 气罩1的背右侧继续延伸, 于所述充气罩1的罩背14的远端逐渐转向所述喉罩的中线, 于所 述充气罩1的远端的尖端形成通胃孔11。 安装正确的喉罩的通胃孔11正对准食道上端, 通胃 管G的直径为4.5。
18、mm。 通胃管G可以随时排放喉罩的泄漏气体, 同时经由通胃管G可以将外周 长12F至14F的吸引管或者胃管导入胃内以及时排放胃内气体和残留胃液。 对于喉罩来说, 12F-14F指的是外周长为12mm-14mm。 0038 所述通气管A分近端段A1和远端段A2,所述远端段A2由柔软或半柔软材料制作而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所述近端段A1由硬质材料制成而形成强化环。 0039 可塑性的通气管A, 能够在喉罩插入口腔后, 灵活调整通气管A露在嘴外的位置, 从 而避免了对口腔或者面部手术时, 硬质的通气管A阻碍医生操作的问题。 0040 参照图1和图8,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支撑臂2, 所述支撑臂2的近端设。
19、置有环抱形的 两个弹性夹21, 远端设置有燕尾22形成的沟槽23; 所述弹性夹21夹在所述通气管A近端的强 化环, 所述沟槽23卡在所述通气管A与所述充气罩1的连接处。 0041 插入喉罩时, 通气管A和支撑臂2共同成为插入喉罩时的把手, 按照通气管A为硬质 的预成形的喉罩的插入方式进行安装, 手持支撑臂2就可以调整喉罩的位置和方向, 从而方 便地插入喉罩。 喉罩安装到位后, 弹性夹21位于近端, 位于嘴部附近, 沟槽23位于远端, 位于 说明书 3/4 页 5 CN 205215883 U 5 口内, 用手触碰不到。 需要拆卸掉支撑臂2时, 只需要将弹性夹21取下, 沟槽23就自然脱落, 操。
20、作非常方便。 安装稳固之后移除支撑臂2, 调整可塑形或可弯曲喉罩的通气管A的位置, 将 之固定在不影响手术的位置, 例如用胶带固定在患者的脸部, 就可以进行口鼻腔或者面部 手术了。 0042 所述通气管A为最大内径达1415mm的半圆形气道管腔, 可以引导#8.0的气管导 管通过。 0043 实施例2 0044 参照图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不仅设置通胃管G,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视频管V, 所 述视频管V全程紧贴于通气管A的一侧, 紧靠所述通咽管S, 于所述通气管A的远端渐渐转向 所述喉罩的中线并嵌入所述充气罩1的罩背14, 形成用于容纳和保护视频元件的透明盲端, 所述透明盲端位于所述罩背1。
21、4的中背部。 0045 视频管V的内径为3.5mm, 配备直径为2.8-3.2mm的数码显像探头或者软支气管镜 便可以提供喉部和声门的视频影像, 有助于正确放置喉罩以提高喉罩成功率, 也有助于随 时诊断喉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或者异常情况。 同时, 喉罩也可以用作困难气道的气管 插管的辅助工具, 安装喉罩之后, 再利用视频元件提供准确图像, 能够确保气管插管的成功 率。 0046 由于视频管V由通气管A的近端贯穿到通气罩1, 视频元件从患者的口外通过视频 管V进入到充气罩1内的透明盲端里, 因此视频元件能够全程不与人体组织和体液接触, 所 以视频元件可以重复使用, 节省成本。 如果仅仅在充气罩。
22、1内开设透明盲端, 而没有视频管V 的话, 视频元件插入透明盲端时必须经过患者口腔, 依然会与患者组织和体液相互污染, 使 视频元件的无法重复使用, 成本很高。 0047 视频元件可以在任意需要的时刻插入视频管V内, 平时则大部分时间都是不需要 使用的, 不用一直开启视频; 只有在出现紧急情况或者气管插管的时候, 才需要使用视频 管。 视频管V的成本很低, 在制造喉罩时一起成型, 几乎不增加成本, 成本高的是视频元件和 显示系统, 而在本实施例中, 这些设备可以重复使用, 所以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视频管V很 细, 不影响喉罩使用, 最小的视频装备直径在2.8mm。 0048 实施例3 0049。
23、 参照图5、 图6和图7, 本实施例中, 设置有通咽管S、 视频管V和通胃管G; 所述视频管 V位于所述通气管A的左侧, 所述通胃管G位于所述通气管A的右侧, 所述通咽管S的近端段完 全游离于所述通气管A, 从而形成自由端。 0050 游离型的通咽管S有利于喉罩外形设计对称, 通气管A的左侧为一根视频管V, 右侧 为一根通胃管G, 对称美观而且方便操作。 005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 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 用新型的原理, 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基于此处的解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
24、方式, 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05215883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8 页 7 CN 205215883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8 页 8 CN 205215883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8 页 9 CN 205215883 U 9 图4 说明书附图 4/8 页 10 CN 205215883 U 10 图5 说明书附图 5/8 页 11 CN 205215883 U 11 图6 说明书附图 6/8 页 12 CN 205215883 U 12 图7 说明书附图 7/8 页 13 CN 205215883 U 13 图8 说明书附图 8/8 页 14 CN 205215883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