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38151.1 (22)申请日 2016.11.18 (73)专利权人 魏辉明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大观路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麻醉科 专利权人 贺焱峰 (72)发明人 魏辉明贺焱峰 (51)Int.Cl. A61M 16/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 伸缩式固定器, 包括面罩本体、 伸缩螺纹管、 连接 呼吸回路的弯接头、 气管导管及其接头; 所述面。
2、 罩本体上端安装有伸缩螺纹管; 所述接头安装在 气管导管的末端, 弯接头和气管导管通过气管导 管接头连接, 弯接头与伸缩螺纹管牢固连接; 面 罩本体上设置有两个侧孔, 且两个侧孔上均有可 拆卸的连接有与侧孔相配合的密封塞。 该用于伸 缩式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固定器既能在患者气 管插管期间防止导管扭折, 又能在非气管插管时 实现供氧、 辅助通气的功能, 同时在胃镜检查时 尚不干扰患者吸氧或通气, 利于避免缺氧、 二氧 化碳蓄积等, 有助于改善麻醉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621635 U 2017.11.10 CN 206621635 U 1.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
3、伸缩式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面罩本体(1)、 伸缩螺纹管 (5)、 呼吸回路弯接头(6)、 气管导管(7)和气管导管接头(8); 所述面罩本体(1)上设置有充 气口(3), 面罩本体(1)下端设置有充气垫(2), 面罩本体(1)上端安装有可伸缩螺纹管(5); 所述气管导管接头(8)安装在气管导管(7)的末端, 弯接头(6)和气管导管(7)通过气管导管 接头(8)连接, 弯接头(6)与伸缩螺纹管(5)连接; 面罩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侧孔(4), 且两 个侧孔(4)上均有可拆卸的连接有与侧孔(4)相匹配的密封塞, 所述气管导管(7)的前端设 置有套囊(10), 气管导管(7)上还设置有用于。
4、给套囊(10)充气的套囊充气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孔(4) 为椭圆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孔 (4)对称设置在面罩本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螺纹 管(5)采用塑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管导管 接头(8)为无侧翼气管导管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螺纹 管(5)为可拉伸0-5cm的。
5、伸缩螺纹管。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621635 U 2 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是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 气管插管术时, 气管导管前端经口腔或鼻腔进入患者气管内, 口外部分与人体成 垂直状, 末端连接供氧装置。 由于气管导管为软体材质, 手术过程中因无菌单等难免出现导 管扭折现象, 一旦出现, 氧气无法进入人体, 二氧化碳无法呼出, 患者将出现生命危险。 然而 临床中并没有专用的固定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装置, 围术期也全凭医护人员各显神通, 用 手术钳支撑、 或用绷带缠绕厚厚一层堆。
6、积成 “小山” 状防止扭折, 这些方式一方面会对患者 面部造成压迫导致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固定效果并不明确,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资 源的浪费。 0003 而现有的面罩主要用于供吸氧、 辅助通气, 并且在例如胃镜检查时, 插入胃管时便 无法进行供氧或通气, 需要医护人员随时观察患者反应, 交替使用胃镜和面罩, 存在医疗事 故隐患。 0004 因此本实用新型结合供氧面罩提供一种可支撑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固定器, 既能 在插管手术时防止导管扭折, 又能实现供吸氧、 辅助通气的功能, 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不 干扰患者吸氧或通气, 避免术中患者缺氧、 二氧化碳蓄积等现象发生, 有助于改善麻醉安全 性。
7、, 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 使用灵活方面, 临床效果显著。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包括面罩本体、 伸缩螺纹管、 弯接头、 气管 导管和气管导管接头; 所述面罩本体上设置有充气口, 面罩本体下端设置有充气垫, 面罩本 体上端安装有伸缩螺纹管; 所述气管导管接头安装在气管导管的末端, 且气管导管接头放 置在弯接头内部, 弯接头和气管导管通过气管导管接头连接, 弯接头与伸缩螺纹管连接; 面 罩本体上设置有两。
8、个侧孔, 且两个侧孔上均有可拆卸的连接有与侧孔相配合的密封塞, 所 述气管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套囊, 气管导管上还设置有用于给套囊充气的套囊充气口。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侧孔为椭圆形通孔。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侧孔对称设置在面罩本体上。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伸缩螺纹管采用塑料制成。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气管导管接头为无侧翼气管导管接头。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伸缩螺纹管为可拉伸0-5cm的伸缩螺纹管。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该用于伸。
9、缩式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固定器设计合理, 既能在气管插管期间防止导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6621635 U 3 管扭折, 又能实现供吸氧、 辅助通气的功能, 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不干扰患者吸氧或通 气, 避免术中患者缺氧、 二氧化碳蓄积等现象发生, 有助于改善麻醉安全性, 并且该装置结 构简单, 使用灵活方面, 临床效果显著; 另外, 该用于伸缩式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固定器还 具有安装方法简单、 使用方便、 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用于伸缩式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固定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用于伸缩式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固定器中弯接头、 气管导管和气管导管。
10、接 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 其中: 1-面罩本体; 2-充气垫; 3-充气口; 4-侧孔; 5-伸缩螺纹管; 6-弯接头; 7-气管 导管; 8-气管导管接头; 9-套囊充气口; 10-套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9 请参阅图1-2, 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包括面罩本体1、 伸缩螺纹管 5、 弯接头6、 气管导管7和气管导管接头8; 所述面罩本体1上设置有充气口3, 面罩本体1下端 设置有充气垫2, 面罩本体1上端安装有伸缩螺纹管5; 所述气管导管接头8安装在气管导管7 的末端, 且气管导管接头8放置在。
11、弯接头6内部, 弯接头6和气管导管7通过气管导管接头8连 接, 弯接头6与伸缩螺纹管5连接; 面罩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侧孔4, 且两个侧孔4对称设置在 面罩本体1上, 两个侧孔4上均可拆卸的连接有与侧孔4相配合的密封塞, 侧孔4的作用在于 操作者拇指与食指能伸进去, 捏住气管导管, 利于牢固地与接头8连接, 避免脱管、 缺氧及二 氧化碳蓄积、 危及到患者生命, 所述侧孔4为椭圆形通孔并且配有密封塞, 所述气管导管7的 前端设置有套囊10, 气管导管7上还设置有用于给套囊10充气的套囊充气口9; 所述伸缩螺 纹管5采用塑料制成; 所述气管导管接头8为无侧翼气管导管接头, 采用无侧翼的气管导管 接头。
12、8, 使得气管导管接头8更容易通过伸缩螺纹管5。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先将气管导管7 (已插好气管导管接头8) 插入患 者气管内, 调整好气管导管7在体内的长度, 然后让面罩本体1套在气管导管7外, 医师一手 的大拇指与食指通过侧孔4捏紧气管导管7与气管导管接头8稳固连接, 再将呼吸回路与弯 接头和接头8连接, 最后拉伸调整伸缩螺纹管5至可妥善保护导管不弯曲扭折的合适长度, 实现面罩本体1、 呼吸机、 气管导管7与大气隔绝、 密封的目的, 利于压力通气的实施。 利用侧 孔4上连接的密封塞将侧孔4封闭, 则可实现普通面罩的供氧或辅助通气功能。 开设侧孔4的 作用: 在于操作。
13、者拇指与食指能伸进去, 捏住气管导管, 利于牢固地与接头8连接, 避免脱 管、 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 危及到患者生命; 采用无侧翼的气管导管接头8, 旨在使得气管导 管接头8更易通过伸缩螺纹管5; 所述伸缩螺纹管5为可拉伸0-5cm的伸缩螺纹管。 0021 该用于伸缩式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固定器设计合理, 既能在气管插管时防止导管 弯折, 又能实现供吸氧、 辅助通气的功能, 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不干扰供氧或通气, 避免 缺氧、 二氧化碳蓄积等, 有助于改善麻醉安全性, 同时面罩也能单独使用, 并且该装置结构 简单, 使用灵活方面, 临床效果显著; 另外, 该用于伸缩式气管导管口外部分的固定器还具 有安装方法简单、 使用方便、 实用性强的优点。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6621635 U 4 0022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 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作出各种变化。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6621635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06621635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06621635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