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笔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很多糖尿患者依靠注射胰岛素进行降糖,由于对胰岛素的依赖,患者注射 胰岛素的频率逐渐频繁,这样,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选择在家自行注射胰岛素。
申请号为20092010114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胰岛素注射器,该专利达到进针 与注药自动快速准确、无疼痛感等目的。
但上述注射器有存在以下缺陷:
一、该注射器无换药装置,使用一次之后就需要更换注射器,这样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无注射调节装置。不同程度的糖尿患者每次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均不相同,该注射器 通用性较差。又因胰岛素较贵重,无法调节剂量可能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能重复利用、调节注射量,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笔式 注射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笔式注射器,包括:药瓶安装部,其第一端 可拆卸地连接有针头,药瓶安装部的第二端具有用于安装药瓶的安装孔;固定塞组件,第一 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药瓶安装部的第二端,固定塞组件具有轴向通孔,轴向通孔的内壁上设置 有推杆止转部;计量及注射组件,与固定塞组件的第二端连接,计量及注射组件包括:转筒 支架,其第一端与固定塞组件的第二端连接,转筒支架呈筒状并且内壁上具有螺纹状滑槽; 推杆转筒,沿转筒支架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转筒支架内,推杆转筒的外壁上具有与螺纹状 滑槽相配合的螺旋卡条,推杆转筒的第一端端面具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限位台阶,推杆 转筒的第二端突出于转筒支架的第二端并连接有转动操作部;连筒,设置在推杆转筒内,连 筒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台阶抵接,连筒的第二端连接有按压操作部;套筒螺柱,设置在连筒 内并与连筒同步转动,套筒螺柱相对转筒支架沿轴向位置不变,套筒螺柱具有螺纹通孔;推 杆,沿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螺柱内,并且推杆的第一端穿过固定塞组件的轴向通孔,推 杆外表面具有与螺纹通孔配合的外螺纹,推杆的外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并与推杆止转部相 配合的止转滑槽,推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用于推动药瓶开口端内的活塞的推杆头。
进一步地,固定塞组件包括:固定塞本体,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药瓶安装部的第二端, 固定塞本体的内壁具有第二限位台阶;药室顶,沿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塞本体内,药室 顶的内壁上具有第三限位台阶,第三限位台阶的内壁上具有第一轴向凸筋以形成推杆止转部, 药室顶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受限部,药室顶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受限部;双面齿轮,限位在固定 塞本体的第二端,药室顶的第二受限部限位在双面齿轮和第二限位台阶之间,双面齿轮的第 一表面具有与第一受限部配合的药室顶止转部,双面齿轮的第二表面具有第一计数齿;第一 弹簧,设置在药室顶的第三限位台阶和双面齿轮的第一表面之间,其中,固定塞组件的轴向 通孔由药室顶的内孔和双面齿轮的内孔形成。在固定塞组件中,第一受限部形成在药室顶的 第二端,并通过双面齿轮同时啮合固定塞组件和计量和注射组件,在减少零件数量的同时, 可提高本实用新型注射器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受限部和药室顶止转部为相互配合的第一轴向齿和第二轴向齿。
进一步地,药瓶安装部的第二端外壁上具有条状卡扣,固定塞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条状 卡扣配合的第一卡口。
进一步地,固定塞本体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卡接部,双面齿轮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一卡接部 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双面齿轮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配合限位在固定塞本体的第二 端。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弹性卡片,弹性卡片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楔形卡 扣,双面齿轮的第二卡接部为第一楔形卡块,第一卡接部的内壁上对应第一楔形卡块的两侧 还设有双面齿轮止转块。
进一步地,两个弹性卡片之间还设置有转筒支架连接件,转筒支架连接件外表面具有第 二楔形卡块,转筒支架的第一端具有与第二楔形卡块配合的第二卡口。
进一步地,转筒支架靠近第一端的内壁上具有第四限位台阶,转筒支架的第四限位台阶 至转筒支架的第二端之间的内壁上具有螺纹状滑槽,转筒支架的第二端具有第三卡接部。
进一步地,计量及注射组件还包括:锁定架,与转筒支架的第三卡接部配合连接在转筒 支架的第二端,锁定架将推杆转筒的螺旋卡条限位在转筒支架内。
进一步地,第三卡接部包括转筒支架第二端的侧壁上的卡接开口和第三卡口,锁定架具 有与卡接开口配合的卡柱和与第三卡口配合的第四楔形卡块。
进一步地,套筒螺柱第一端与双面齿轮的第二表面抵接,套筒螺柱外侧壁上具有第五限 位台阶,第五限位台阶位于双面齿轮和转筒支架的第四限位台阶之间并与第四限位台阶抵接, 套筒螺柱受到双面齿轮和第四限位台阶限位以实现相对转筒支架沿轴向位置不变。
进一步地,连筒的内壁上具有第一传动部,套筒螺柱的外壁上设有位于第五限位台阶两 侧的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第二传动部与第一传动部配合。
进一步地,计量及注射组件还包括:注射跳动齿,设置在双面齿轮和转筒支架的套筒螺 柱的第五限位台阶之间并且套设在套筒螺柱外,注射跳动齿的内壁上具有与套筒螺柱的第三 传动部配合的第四传动部,注射跳动齿的第一表面上具有与双面齿轮的第一计数齿配合的第 二计数齿;第二弹簧,设置在注射跳动齿的第二表面和转筒支架的第四限位台阶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计数齿、第二计数齿均为防反转棘齿。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和第四传动部均为第二轴向凸筋,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均为 轴向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计数齿、第二计数齿均为轴向齿,第一计数齿的相邻两个齿之间具有第 一轴向切槽,第二计数齿的相邻两个齿之间具有第二轴向切槽。进一步地,连筒呈阶梯筒状, 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连筒部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二连筒部,第一连筒部的内径大于第二连筒 部的内径,第一连筒部的内壁具有第一传动部,连筒的阶梯端面上具有第三计数齿。
进一步地,转动操作部包括:计量筒,套设在转筒支架外并且计量筒的中部与推杆转筒 的第二端卡接,计量筒的内壁上具有加数作用齿止转卡块;包胶环,套设在计量筒外并与计 量筒同步转动,包胶环的内壁上具有沿径向突出于计量筒的端面的第六限位台阶。
进一步地,按压操作部为尾柄,尾柄包括盘状按压部和与盘状按压部连接的多个连接部, 连接部与包胶环的第六限位台阶配合将尾柄的连接部限位在包胶环内。
进一步地,计量筒靠近包胶环的外表面上沿周向设有计量刻度。
进一步地,计量及注射组件还包括:加数作用齿,具有与加数作用齿止转卡块配合的卡 槽,加数作用齿朝向推杆转筒的表面具有第四计数齿,加数作用齿具有避让通孔;加减数跳 动齿轮,设置在计量筒内,加减数跳动齿轮呈阶梯筒状,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三连筒部和位 于第二端的第四连筒部,第三连筒部的内径大于第四连筒部的内径,第四连筒部穿出避让通 孔,第三连筒部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三计数齿配合的第五计数齿,加减数跳动齿轮的阶梯端面 上具有与第四计数齿配合的第六计数齿;第三弹簧,设置在加数作用齿和尾柄的盘状按压部 之间。
进一步地,第三计数齿、第四计数齿、第五计数齿和第六计数齿均为轴向齿,第四计数 齿、第五计数齿和第六计数齿的相邻两个齿之间具有第三轴向切槽。
本实用新型的笔式注射器的使用过程如下:
调节剂量时,患者转动转动操作部,进而带动推杆转筒转动,推杆转筒通过螺旋卡条和 螺纹状滑槽的配合,推杆转筒转动逐渐退出转筒支架,推杆转筒后退时通过第一限位台阶带 动连筒后退进而带动按压操作部后退,连筒后退时仅有轴向上的位移没有转动。可以在转动 操作部或推杆转筒上设置有计量刻度从而方便患者查看剂量。如果调节过量,患者可以反方 向转动操作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调节过程中连筒没有发生转动,进而不会带动套筒螺柱转动,这样, 推杆也就不会前进推动药瓶的开口端内的活塞。
调节剂量结束后进行注射,患者按动按压操作部,将力从按压操作部传递至连筒上,使 得连筒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台阶压紧,推杆转筒受力后通过螺旋卡条和螺纹状滑槽的配合逐 渐进入转筒支架,由于连筒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台阶之间受力相互压紧,所以在推杆转筒转 动的过程中会通过连筒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台阶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连筒转动。当连筒转动时, 套筒螺柱随连筒同步转动,由于固定塞组件的轴向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推杆止转部,该推杆 止转部与推杆的外表面的止转滑槽配合,使得推杆仅能够沿轴向进行直线运动而不能转动。 这样,套筒螺柱的转动会带动推杆向前运动从而推动药瓶的开口端内的活塞前进,减少活塞 前进的阻力,进而完成注射,方便患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笔式注射器具有以下优点:
1)装置可以重复利用,为患者节约。本实用新型装置只需更换胰岛素等药物的药瓶,而 不必完成一次注射后就把笔扔掉。从而可以为患者节约买笔的费用,同时也节约社会资源。
2)患者本人可以很精确地完成注射。
3)如果患者在注射时,把注射量调多或者调少了,本装置可以实现递增递减而且操作时 也不必取下药瓶,患者也不必担心在回调时会产生漏液,及药水浪费现象。
4)本装置操作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笔式注射器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笔式注射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笔式注射器的固定塞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固定塞组件的固定塞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图3的固定塞组件的药室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图5a的药室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的固定塞组件的双面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双面齿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笔式注射器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转筒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推杆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锁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连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套筒螺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注射跳动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计量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尾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加数作用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8的注射及计量组件的加减数跳动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的笔式注射器的药瓶安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1的笔式注射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2示出了图16的计量筒的计量刻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其中,对于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整体结构及每个组件来说,以下所述第一端是指向笔尖方 向的一端,第二端是指向笔尾方向的一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笔式注射器包括:药瓶安装部2、固定塞组件和计量及注射组件。 如图2所示,药瓶安装部2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针头1,药瓶安装部2的第二端具有用于安 装药瓶的安装孔。固定塞组件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药瓶安装部2的第二端,固定塞组件 具有轴向通孔,轴向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推杆止转部。
计量及注射组件与固定塞组件的第二端连接,如图8所示,计量及注射组件包括:转筒 支架11、推杆转筒12、连筒15、套筒螺柱14和推杆4。转筒支架11的第一端与固定塞组件 的第二端连接,转筒支架11呈筒状并且内壁上具有螺纹状滑槽1102;推杆转筒12沿转筒支 架11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转筒支架11内,如图10所示,推杆转筒12的外壁上具有与螺纹 状滑槽1102相配合的螺旋卡条1201,该螺纹状滑槽1102优选设置在推杆转筒12朝向固定塞 组件的第一端,推杆转筒12的第一端端面具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限位台阶1202,推杆转 筒12的第二端1203突出于转筒支架11的第二端并连接有转动操作部;连筒15设置在推杆转 筒12内,连筒15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台阶1202抵接,连筒15的第二端连接有按压操作部; 套筒螺柱14设置在连筒15内并与连筒15同步转动,套筒螺柱14相对转筒支架11沿轴向位 置不变,如图13所示,套筒螺柱14具有螺纹通孔1401;推杆4沿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 螺柱14内,并且推杆4的第一端穿过固定塞组件的轴向通孔,如图15所示,推杆4外表面 具有与螺纹通孔1401配合的外螺纹401,推杆4的外表面还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并与固定塞组 件的推杆止转部相配合的止转滑槽402,推杆4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用于推动药瓶3开口 端内的活塞的推杆头403。
本实施例的笔式注射器的使用过程如下:
调节剂量时,患者转动转动操作部,进而带动推杆转筒12转动,推杆转筒12通过螺旋 卡条1201和螺纹状滑槽1102的配合,推杆转筒12转动逐渐退出转筒支架11,推杆转筒12 后退时通过第一限位台阶1202带动连筒15后退进而带动按压操作部后退,连筒15后退时仅 有轴向上的位移没有转动。可以在转动操作部上设置有计量刻度从而方便患者查看剂量。如 果调节过量,患者可以反方向转动操作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调节过程中连筒15没有发生转动,进而不会带动套筒螺柱14转动, 这样,推杆4也就不会前进推动药瓶3的开口端内的活塞。
调节剂量结束后进行注射,患者按动按压操作部,将力从按压操作部传递至连筒15上, 使得连筒15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台阶1202压紧,推杆转筒12受力后通过螺旋卡条1201和 螺纹状滑槽1102的配合逐渐进入转筒支架11,由于连筒15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台阶1202之 间受力相互压紧,所以在推杆转筒12转动的过程中会通过连筒15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台阶 1202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连筒15转动。当连筒15转动时,套筒螺柱14随连筒15同步转动, 由于固定塞组件的轴向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推杆止转部,该推杆止转部与推杆4的外表面的 止转滑槽402配合,使得推杆4仅能够沿轴向进行直线运动而不能转动。这样,套筒螺柱14 的转动会带动推杆4向前运动从而推动药瓶3的开口端内的活塞前进,进而完成注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的笔式注射器可以适用于多种药物的注射,并不 局限于胰岛素的注射。
优选地,如图3至图7所示,固定塞组件包括:固定塞本体10、药室顶5、双面齿轮7 和第一弹簧6。固定塞本体10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药瓶安装部2的第二端,固定塞本体 10的内壁具有第二限位台阶101;药室顶5沿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塞本体10内,药室顶 5的内壁上具有第三限位台阶501,第三限位台阶501的内壁上具有第一轴向凸筋502以形成 推杆止转部,药室顶5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受限部503,药室顶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受限部504; 双面齿轮7限位在固定塞本体10的第二端,药室顶5的第二受限部504限位在双面齿轮7和 第二限位台阶101之间,双面齿轮7的第一表面702具有与第一受限部503配合的药室顶止 转部703,双面齿轮7的第二表面704具有第一计数齿705;第一弹簧6设置在药室顶5的第 三限位台阶501和双面齿轮7的第一表面702之间,其中,固定塞组件的轴向通孔由药室顶5 的内孔和双面齿轮7的内孔形成。
需要换药瓶3时,将新的药瓶3装入药瓶安装部2内,将药瓶3的开口端顶住药室顶5, 此时第一弹簧6压缩,药室顶5被药瓶3顶入固定塞本体10内,并且,药室顶5的第二端具 有第一受限部503与双面齿轮7的第一表面702的药室顶止转部703接触配合,使得药室顶5 固定。
当卸掉药瓶安装部2和药瓶3时,药室顶5在第一弹簧6回复力的作用下,与双面齿轮7 中药室顶止转部703脱离。推动推杆4,使得推杆4在套筒螺柱14内转动,进而带动药室顶 5转动,直到不能推动为止。
如图4所示,优选地,固定塞本体10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卡接部102,双面齿轮7的侧壁 上具有与第一卡接部102配合的第二卡接部701,双面齿轮7通过第一卡接部102和第二卡接 部701的配合限位在固定塞本体10的第二端。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102 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弹性卡片,弹性卡片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楔形卡扣,双面齿轮7的第二卡接 部701为第一楔形卡块,第一卡接部102的内壁上对应第一楔形卡块的两侧还设有双面齿轮 止转块102a。双面齿轮止转块102a用于固定双面齿轮7,使其不能转动。
如图4和图9所示,两个弹性卡片之间还设置有转筒支架连接件104,转筒支架连接件 104外表面具有第二楔形卡块104a,转筒支架11的第一端具有与第二楔形卡块104a配合的第 二卡口1104。
优选地,第一受限部503和药室顶止转部703为相互配合的第一轴向齿和第二轴向齿。 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实施方式,第一受限部503和药室顶止转部703也可以为 相互配合的卡块。
如图8和图9所示,转筒支架11靠近第一端的内壁上具有第四限位台阶1101,转筒支架 11的第四限位台阶1101至转筒支架11的第二端之间的内壁上具有螺纹状滑槽1102,转筒支 架11的第二端具有第三卡接部1103。
如图8和图11所示,计量及注射组件还包括:锁定架13,与转筒支架11的第三卡接部 配合连接在转筒支架11的第二端,锁定架13将推杆转筒12的螺旋卡条1201限位在转筒支架 11内。
优选地,第三卡接部1103包括转筒支架11第二端的侧壁上的卡接开口和第三卡口,如图 11所示,锁定架13具有与卡接开口配合的卡柱1301和与第三卡口配合的第四楔形卡块1302。
如图2、图3、图8和图13所示,套筒螺柱14第一端与双面齿轮7的第二表面704抵接, 套筒螺柱14外侧壁上具有第五限位台阶1402,第五限位台阶1402位于双面齿轮7和转筒支 架11的第四限位台阶1101之间并与第四限位台阶1101抵接,套筒螺柱14受到双面齿轮7 和第四限位台阶1101限位以实现相对转筒支架11沿轴向位置不变。
如图12所示,连筒15的内壁上具有第一传动部1501,套筒螺柱14的外壁上设有位于第 五限位台阶1402两侧的第二传动部1403和第三传动部1404,第二传动部1403与第一传动部 1501配合。连筒15和套筒螺柱14之间的同步运动通过第二传动部1403与第一传动部1501 配合实现。第一传动部1501优选为第二轴向凸筋,第二传动部1403优选为轴向凹槽,上述 结构的优势在于第一传动部1501轴向移动时不会施力于套筒螺柱14。
如图2、图8和图14所示,为了使得注射时产生计数声音,计量及注射组件还包括:注 射跳动齿8,设置在双面齿轮7和转筒支架11的第四限位台阶1101之间并且套设在套筒螺柱 14外,注射跳动齿8的内壁上具有与套筒螺柱14的第三传动部1404配合的第四传动部801, 注射跳动齿8的第一表面上具有与双面齿轮7的第一计数齿705配合的第二计数齿802;第二 弹簧9设置在注射跳动齿8的第二表面和转筒支架11的第四限位台阶1101之间。第四传动部 801优选为第二轴向凸筋,第三传动部1404优选为轴向凹槽。
患者在注射时,套筒螺柱14随连筒15同步转动,套筒螺柱14的第三传动部1404与第 四传动部801配合,使得注射跳动齿8产生转动,这样,在第二弹簧9的作用下,注射跳动 齿8第一表面上的第二计数齿802与双面齿轮7的第一计数齿705产生计数声。
优选地,第一计数齿705、第二计数齿802均为防反转棘齿。注射跳动齿8在第二弹簧9 的张力下,保持与双面齿轮7的第一计数齿705啮合,同时注射跳动齿8只能顺时针跳动。
如图7和图14所示,第一计数齿705、第二计数齿802均为轴向齿,第一计数齿705的 相邻两个齿之间具有第一轴向切槽,第二计数齿802的相邻两个齿之间具有第二轴向切槽。
如图12所示,连筒15呈阶梯筒状,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连筒部15a和位于第二端的第 二连筒部15b,第一连筒部15a的内径大于第二连筒部15b的内径,第一连筒部15a的内壁具 有第一传动部1501,连筒15的阶梯端面上具有第三计数齿1503。
优选地,如图8、图16、图19和图22所示,转动操作部包括:计量筒16和包胶环17。 计量筒16套设在转筒支架11外并且计量筒16的中部与推杆转筒12的第二端卡接,计量筒 16的内壁上具有加数作用齿止转卡块1601;包胶环17套设在计量筒16外并与计量筒16同 步转动,包胶环17的内壁上具有沿径向突出于计量筒16的端面的第六限位台阶1701。优选 地,计量筒16靠近包胶环17的外表面上沿周向设有计量刻度。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也可 以将计量筒16和包胶环17设计为一体结构。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计量筒16 通过卡柱1602和楔形块1603与推杆转筒12的第二端的凹形缺口1203和卡口1204相配合来 完成计量筒16的中部与推杆转筒12的第二端卡接。通过计量筒16外壁上的卡块1604实现 计量筒16与包胶环17的连接,进而实现两者的同步运动。
如图8和图17所示,按压操作部为尾柄21,尾柄21包括盘状按压部2101和与盘状按压 部2101连接的多个连接部2102,连接部2102与包胶环17的第六限位台阶1701配合将尾柄 21的连接部2102限位在包胶环17内。
如图8、图18至图19所示,为了使得调节剂量时产生计数声音,计量及注射组件还包括: 加数作用齿19、加减数跳动齿轮18和第三弹簧20。如图18所示,加数作用齿19具有与加 数作用齿止转卡块1601配合的卡槽1901,加数作用齿19朝向推杆转筒12的表面具有第四计 数齿1902,具有避让通孔;如图19所示,加减数跳动齿轮18设置在计量筒16内,加减数跳 动齿轮18呈阶梯筒状,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三连筒部18a和位于第二端的第四连筒部18b, 第三连筒部18a的内径大于第四连筒部18b的内径,第四连筒部18b穿出加数作用齿19的避 让通孔,第三连筒部18a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三计数齿1503配合的第五计数齿1801,加减数跳 动齿轮18的阶梯端面上具有与第四计数齿1902配合的第六计数齿1802;如图8所示,第三 弹簧20设置在加数作用齿19和尾柄21的盘状按压部2101之间。如图19所示,第五计数齿 1801和第六计数齿1802均为防反转棘齿,并且第五计数齿1801和第六计数齿1802的齿均为 斜齿,并且斜齿的斜面方向相反。
调节剂量时,当加数时,顺时针转动转动操作部(转动包胶环17进而带动计量筒16转 动),从而带动推杆转筒12转动,推杆转筒12通过螺旋卡条1201和螺纹状滑槽1102的配合, 推杆转筒12转动逐渐退出转筒支架11,推杆转筒12后退时通过第一限位台阶1202带动连筒 15后退进而带动按压操作部后退,连筒15后退时仅有轴向上的位移没有转动。加数作用齿 19由于卡槽1901受到加数作用齿止转卡块1601的限位使得加数作用齿19与计量筒16同步 转动,加数作用齿19会通过第四计数齿1902和第六计数齿1802的配合带动加减数跳动齿轮 18转动,加减数跳动齿轮18的转动以及第三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会使第五计数齿1801在 第三计数齿1503上打滑进而产生计数声。
当减数时,操作与加数时相反,逆时针转动包胶环17,加数作用齿19无法带动加减数跳 动齿轮18转动,在加数作用齿19的转动以及第三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会使第四计数齿1902 在第六计数齿1802上打滑进而产生计数声。
透过如图21中的计量视窗23观察数值变化。第三弹簧20在计数时利用弹力抵顶加数作 用齿19或者抵顶加数作用齿19和加减数跳动齿轮18,再一方面,第三弹簧20的另一端抵顶 尾柄21的盘状按压部2101,这样可以增强患者的手感。
如图12、图18和图19所示,第三计数齿1503、第四计数齿1902、第五计数齿1801和 第六计数齿1802均为轴向齿,第四计数齿1902、第五计数齿1801和第六计数齿1802的相邻 两个齿之间具有第三轴向切槽。
在可以实现计数声音的实施例中,患者可以按动尾柄21,尾柄21施力在加减数跳动齿轮 18上进而可以将力传递至连筒15上。
如图1和图21所示,笔式注射器还包括上外壳22、计数视窗23、下外壳24、笔夹25等 结构。
如图20所示,药瓶安装部2的第二端外壁上具有条状卡扣201,如图4所示,固定塞本 体10的侧壁上具有与条状卡扣201配合的第一卡口103。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装置可以重复利用,为患者节约。本实用新型装置只需更换胰岛素等药物的药瓶,而 不必完成一次注射后就把笔扔掉。从而可以为患者节约买笔的费用,同时也节约社会资源。
2)患者本人可以很精确地完成注射。本装置设有视窗计数区,患者通过视窗能清楚的知 道每次注射胰岛素等药物时的注射量。
3)如果患者在注射时,把注射量调多或者调少了,本装置可以实现递增递减而且操作时 也不必取下药瓶,患者也不必担心在回调时会产生漏液,及药水浪费现象。
4)本装置操作简单,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