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说是一种可调式流体动力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针对多种手术后的患者,常用负压引流将伤口创面的渗出液体引出体外或者通过负压缩小伤口创面腔隙,有利于创口组织的愈合。这种负压引流要求负压持续时间长、压力稳定可控。现有负压引流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动力来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人力驱动的负压引流球或者类似注射器的活塞管式负压发生器,另一种是采用电机驱动的压力泵式负压发生器。人力驱动的负压发生器持续时间短、压力不稳定,可靠性差,并且由于负压腔与储液腔采用同一容器,无法连续使用且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压力泵式负压发生器持续时间长,负压腔与储液腔分别采用两个不同的容器,杜绝了交叉感染的危险,但仍存在压力不稳定,可靠性差的问题,一旦压力泵发生故障就会影响引流器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持续时间长、压力稳定、可靠性高的可调式流体动力负压引流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调式流体动力负压引流器包括储液罐、安装在储液罐上的引流管和负压管,所述负压管连接负压发生器,所述负压发生器包括同轴设置的转鼓、可旋转地套装在转鼓上的滑环,所述滑环上轴心对称设置有上水箱和下水箱,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均由固定连接在滑环外环面上的背板和扣合在背板正面的壳体构成,所述转鼓中设置负压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负压通道连通负压管,所述负压通道设有位于转鼓外环面的负压通道接口,所述排气通道设有位于转鼓外环面的排气通道接口,所述负压通道接口和排气通道接口以转鼓的轴心对称设置、并且在转鼓的轴线方向交错设置;所述滑环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环面的负压贯穿孔以及连通内外环面排气贯穿孔,所述负压贯穿孔的内端口对应转鼓上的负压通道接口,所述排气贯穿孔的内端口对应转鼓上的排气通道接口,所述背板中设置有背板负压通道和背板排气通道,所述背板负压通道沿转鼓的径向分布、内端口对应负压贯穿孔外端口连通到上水箱或者下水箱的远端,所述背板排气通道的内端口对应排气贯穿孔、外端口连通上水箱或者下水箱的近端;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的近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所述流量调节阀是旋转阀。
所述连接管是软管,所述流量调节阀是夹持在连接管上的夹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负压引流器采用液体重力驱动,无需电能,负压持续时间长、压力稳定、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负压发生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可调式流体动力负压引流器包括储液罐1、安装在储液罐1上的引流管2和负压管3,储液罐1用于存放引流液体,为方便使用,还可以在储液罐1的底部设置带有阀门的排放管11。所述负压管3连接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产生负压通过负压管3和引流管2作用于连接在引流管2前端的穿刺针,将渗出液体引出到储液罐1中。
所述负压发生器包括同轴设置的转鼓4、可旋转地套装在转鼓4上的滑环5,所述转鼓4具有圆柱状的外环面并通过该外环面与滑环5的内环面紧密配合,滑环5可以在转鼓4上转动。所述滑环5上轴心对称设置有上水箱6和下水箱7,所述上水箱6和下水箱7均由固定连接在滑环5外环面上的背板61、71和扣合在背板61、71正面的壳体构成,上水箱6和下水箱7都是沿转鼓4径向分布的条形结构或者纺锤形结构,其高度远大于宽度。
所述转鼓4中设置负压通道41和排气通道42,所述负压通道41连通负压管3,所述负压通道41设有位于转鼓4外环面的负压通道接口,所述排气通道42设有位于转鼓4外环面的排气通道接口,在转鼓4上还设置有连通排气通道42的开放接口,与大气连通。所述负压通道接口和排气通道接口以转鼓4的轴心对称设置、并且在转鼓4的轴线方向交错设置,转鼓4固定状态下,负压通道接口向上开口、排气通道接口向下开口;所述滑环5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环面的负压贯穿孔51以及连通内外环面排气贯穿孔52,所述负压贯穿孔51的内端口对应转鼓4上的负压通道接口,所述排气贯穿孔52的内端口对应转鼓4上的排气通道接口,由于负压通道接口和排气通道接口以转鼓4的轴心对称设置,在滑环5上、以转鼓4的轴心对称位置各设置一组负压贯穿孔51和排气贯穿孔52。当滑环5旋转使上端的负压贯穿孔51正对负压通道接口的时候,下端的排气贯穿孔52也正好接通排气通道接口。
所述背板61、71中设置有背板负压通道62、72和背板排气通道73,所述背板负压通道62、72沿转鼓4的径向分布、内端口对应负压贯穿孔51外端口连通到上水箱6或者下水箱7的远端,所述背板排气通道73的内端口对应排气贯穿孔52、外端口连通上水箱6或者下水箱7的近端;背板负压通道62、72和背板排气通道73在两个背板中的设置也是以转鼓4的轴心对称设置。当上水箱6随滑环5旋转到上方的时候,上水箱6上的背板负压通道62通过滑环5上端的负压贯穿孔51连通负压通道接口和负压通道41,上水箱6上的背板排气通道73被转鼓4的外环面封闭;与此同时,下水箱7位于转鼓4的下方,下水箱7上的背板负压通道72被转鼓4的外环面封闭,下水箱7上的背板排气通道通过滑环5下端的负压贯穿孔52连通通排气通道接口和排气通道42。将滑环5旋转180度,则可以将上水箱6和下水箱7的位置互换。
所述上水箱6和下水箱7的近端通过连接管8连通。
为了通过调节液体流动的速度即可调节负压的压强大小,所述连接管8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81。通过流量调节阀81即可调节液体流动的速度。
所述流量调节阀81是可以采用旋转阀。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管8是软管,所述流量调节阀81是夹持在连接管8上的夹板。调节夹板的夹持力量,使连接管8变形,即可改变液体流动的速度。
上水箱6和下水箱7形成两个连通的液体容器,上水箱6装满水等液体的时候,水等液体会通过连接管8逐渐流到下水箱7中,下水箱7中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42排出,上水箱6中的液体减少以后,在负压通道41中产生负压,通过负压管3作用于储液罐1;上水箱6中的液体排空以后,只要将滑环5旋转180度,上水箱6和下水箱7的互换位置,即可继续产生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