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灌流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血液灌流系统.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17185.8 (22)申请日 2017.03.01 (71)申请人 王贵霞 地址 276400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健康路 17号 (72)发明人 王贵霞 李振翮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16 代理人 滑春生 赵永伟 (51)Int.Cl. A61M 1/3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血液灌流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灌流系统, 包括血液 灌流器、 血泵、 入口捕气器、 出口捕气器和抽血装 。
2、置; 所述血泵与入口捕气器的一端连接, 入口捕 气器的另一端与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连接, 并 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的另一端与出口捕气器连 接, 人体血液通过血泵抽压到入口捕气器, 经并 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净化后, 通过出口捕气器返 回人体, 在每个血液灌流器上均设置抽血装置。 本发明设置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 对人体的血 液排毒更彻底, 另外可以检测到每个血液灌流器 下的血液含量, 便于清楚准确的确定净化效率, 净化效率高; 抽血装置可以在治疗的同时完成血 液采集, 非常方便实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6860933 A 2017.06.20 CN 106860933。
3、 A 1.一种血液灌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血液灌流器 (1) 、 血泵 (3) 、 入口捕气器 (4) 、 出 口捕气器 (5) 和抽血装置 (6) ; 所述血泵 (3) 与入口捕气器 (4) 的一端连接, 入口捕气器 (4) 的 另一端与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 (1) 连接, 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 (1) 的另一端与出口捕气 器 (5) 连接, 人体血液通过血泵 (3) 抽压到入口捕气器 (4) , 经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 (1) 净 化后, 通过出口捕气器 (5) 返回人体, 在每个血液灌流器 (1) 上均设置抽血装置 (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
4、所述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 (1) 的个数为2-3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血装置 (6) 包括底衬卡 (7) 、 加样区 (8) 、 反应区 (9) 、 连接管 (11) 、 连接架 (12) , 所述底衬卡 (7) 通过连接架 (12) 与血 液灌流器 (1) 的外壁连接, 所述底衬卡 (7) 上设置有加样区 (8) 和反应区 (9) , 所述加样区 (8) 与反应区 (9) 连通, 所述反应区 (9) 内设置有反应试剂和溶胞试剂, 所述连接管 (11) 的一端 与血液灌流器 (1) 的底部连通, 所述连接管 (11) 的另一端与加样区 (8) 接触。。
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灌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管 (11) 上设置滴速调 节器 (1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灌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架 (12) 设置为多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860933 A 2 一种血液灌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血液灌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血液灌流是一种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通过吸附剂清除内源性和外源性 毒物, 达到净化血液的治疗方法。 0003 现有的血液灌流系统一般包括1个血液灌流器、 血泵、 入口捕气器、 出口捕气器; 使 用时通过。
6、吸附剂将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吸附, 净化后的血液再次进入人体中完成操作; 使用 中发现, 1个血液灌流器的净化时间长, 净化效率非常底, 而且市面上的血液灌流器作用较 为单一, 而医务人员在患者治疗时需要抽样进行化验时则需要从人体抽出血液进行化验, 非常麻烦, 并且化验效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灌流系统, 本发明设置并联连接的 血液灌流器, 对人体的血液排毒更彻底, 另外可以检测到每个血液灌流器下的血液含量, 便 于清楚准确的确定净化效率, 净化效率高; 可以在治疗的同时通过滴速调节器控制将净化 后的血液自连接管引入加样区, 从而完成血液采集, 之。
7、后将底衬卡拿走即可进行化验, 非常 方便实用。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灌流系统, 包括血液灌流器、 血泵、 入口捕气器、 出口捕气器和抽血装置; 所述 血泵与入口捕气器的一端连接, 入口捕气器的另一端与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连接, 并联 连接的血液灌流器的另一端与出口捕气器连接, 人体血液通过血泵抽压到入口捕气器, 经 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净化后, 通过出口捕气器返回人体, 在每个血液灌流器上均设置抽 血装置。 0006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的个数为2-3个。 0007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抽血装置包括底衬卡、 加样区、 反应区、 连。
8、接管、 连接架, 所述 底衬卡通过连接架与血液灌流器的外壁连接, 所述底衬卡上设置有加样区和反应区, 所述 加样区与反应区连通, 所述反应区内设置有反应试剂和溶胞试剂,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血 液灌流器的底部连通, 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加样区接触。 0008 进一步优选的, 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滴速调节器。 0009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连接架设置为多组。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发明设置2-3个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 对人体的血液排毒更彻底, 另外可以检 测到每个血液灌流器下的血液含量, 便于清楚准确的确定净化效率, 净化效率高。 0011 (2) 本发明可以在治疗的同时通过滴。
9、速调节器控制将净化后的血液自连接管引入 加样区, 从而完成血液采集, 之后将底衬卡拿走即可进行化验, 非常方便实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860933 A 3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血液灌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血液灌流器和抽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为血液灌流器; 2为输液处; 3为血泵; 4为入口捕气器; 5为出口捕气器; 6为抽血 装置; 7为底衬卡; 8为加样区; 9为反应区; 10为滴速调节器; 11为连接管; 12为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 进。
10、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15 实施例1, 如图1, 一种血液灌流系统, 包括血液灌流器1、 血泵3、 入口捕气器4、 出口 捕气器5和抽血装置6; 所述血泵3与入口捕气器4的一端连接, 入口捕气器4的另一端与并联 连接的血液灌流器1连接, 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1的另一端与出口捕气器5连接, 人体血液 通过血泵3抽压到入口捕气器4, 经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1净化后, 通过出口捕气器5返回 人体, 在每个血液灌流器1上均设置抽血装置6。 0016 进一。
11、步优选的, 所述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1的个数为2个。 0017 进一步优选的, 如图2, 所述抽血装置6包括底衬卡7、 加样区8、 反应区9、 连接管11、 连接架12, 所述底衬卡7通过连接架12与血液灌流器1的外壁连接, 所述底衬卡7上设置有加 样区8和反应区9, 所述加样区8与反应区9连通, 所述反应区9内设置有反应试剂和溶胞试 剂, 所述连接管11的一端与血液灌流器1的底部连通, 所述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加样区8接 触。 0018 进一步优选的, 在所述连接管11上设置滴速调节器10。 0019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连接架12设置为多组。 0020 实施例2, 如图1, 一种血液灌流系。
12、统, 包括血液灌流器1、 血泵3、 入口捕气器4、 出口 捕气器5和抽血装置6; 所述血泵3与入口捕气器4的一端连接, 入口捕气器4的另一端与并联 连接的血液灌流器1连接, 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1的另一端与出口捕气器5连接, 人体血液 通过血泵3抽压到入口捕气器4, 经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1净化后, 通过出口捕气器5返回 人体, 在每个血液灌流器1上均设置抽血装置6。 0021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1的个数为3个。 0022 进一步优选的, 如图2, 所述抽血装置6包括底衬卡7、 加样区8、 反应区9、 连接管11、 连接架12, 所述底衬卡7通过连接架12与血液灌流器1的。
13、外壁连接, 所述底衬卡7上设置有加 样区8和反应区9, 所述加样区8与反应区9连通, 所述反应区9内设置有反应试剂和溶胞试 剂, 所述连接管11的一端与血液灌流器1的底部连通, 所述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加样区8接 触。 0023 进一步优选的, 在所述连接管11上设置滴速调节器10。 0024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连接架12设置为多组。 0025 本发明设置2-3个并联连接的血液灌流器, 对人体的血液排毒更彻底, 另外可以检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860933 A 4 测到每个血液灌流器下的血液含量, 便于清楚准确的确定净化效率, 净化效率高。 0026 本发明可以在治疗的同时通过滴速调节器控制将净化后的血液自连接管引入加 样区, 从而完成血液采集, 之后将底衬卡拿走即可进行化验, 非常方便实用。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 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860933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686093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