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麻醉导管.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87126.8 (22)申请日 2017.03.15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 附属医院 地址 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正街183 号 申请人 重庆源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洪 (51)Int.Cl. A61M 16/01(2006.01) A61M 25/10(2013.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麻醉导管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麻醉导管, 具体公开一种可 保留自主呼吸的吸入麻醉导管, 包括鼻腔插入端 和设备连接。
2、端, 麻醉导管中设置有进气管、 负压 吸引管、 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管、 气囊和 气囊导管。 使用本发明进行呼吸麻醉时可以达到 以下效果: 能够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和保持上呼吸 道通畅; 不会占据口腔、 颅脑等手术部位; 不经过 声门便于患者发音, 不会造成吸入麻醉剂泄漏; 能够方便准确地监测呼气末CO2和麻醉气体的浓 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06880897 A 2017.06.23 CN 106880897 A 1.一种麻醉导管, 包括鼻腔插入端和设备连接端, 所述麻醉导管设置有进气管, 其特征 在于所述麻醉导管还设置有负压吸引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
3、导管, 其特征在于: 负压吸引管的开孔设置在麻醉导管靠 近鼻腔插入端端口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设置在负压吸引管的管腔 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吸引管设置在进气管的外壁 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麻醉导管中还设置有呼气末气体 浓度监测器连接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麻醉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管设 置在负压吸引管的管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麻醉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管设 置在进气管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
4、17所述的任一麻醉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麻醉导管上还设置有气 囊和气囊导管, 所述气囊设置在麻醉导管靠近鼻腔插入端端口的外壁上, 所述气囊导管连 接在气囊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麻醉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为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麻醉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导管设置在负压吸引管的 内壁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880897 A 2 一种麻醉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麻醉导管, 具体涉及一种可保留自主呼 吸的吸入麻醉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吸入麻醉药经肺通气进入体内和排除, 其麻醉深度的调节较。
5、其他静脉麻醉药更为 容易。 吸入麻醉剂如七氟烷, 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麻醉作用, 且对呼吸抑制轻, 能在保留自主 呼吸的情况下完成体表和四肢的手术, 如前列腺电切术、 子宫锥形切除术等; 在辅助椎管内 麻醉和神经阻滞时, 可以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 肠道肿瘤切除术等的麻醉。 0003 目前常用的吸入麻醉工具主要有: 面罩、 喉罩和气管插管。 当行颅脑手术的唤醒麻 醉时, 采用面罩实施吸入麻醉会因舌后坠等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而采用喉罩或气管插管则 会占用患者声门使其无法说话, 无法实现患者在手术中与手术医生对话的要求; 此外, 在行 口腔小手术时, 若用面罩或喉罩实施吸入麻醉就会占用手术部位, 若用气。
6、管插管则会用到 肌肉松弛药而无法保留患者自主呼吸; 目前经鼻非气管插管的气道工具只有鼻咽通气道, 但若直接采用鼻咽通气道来实施吸入麻醉, 则会患者口鼻未封闭, 致使患者呼出的麻醉气 体会经口鼻泄漏到手术室, 造成污染, 而且也无法方便准确地监测呼气末CO2和麻醉气体的 浓度。 因此目前临床上需要一种可保留自主呼吸且能防止麻醉废气泄漏和保持上呼吸道通 畅、 方便准确监测呼气末CO2和麻醉气体浓度的吸入麻醉导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醉导管, 具体提供一种可保留自主呼吸且能保持上呼 吸道通畅和防止麻醉废气泄漏的吸入麻醉导管。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
7、现的: 一种麻醉导管, 包括鼻腔插入 端和设备连接端, 所述麻醉导管设置有进气管和负压吸引管。 使用所述麻醉导管时, 将设备 连接端的呼吸机连接口和负压吸引器连接口分别连接到相应设备上, 将麻醉导管鼻腔插入 端经患者鼻腔插入到咽喉部(声门上1-2公分处), 不会占用口腔或颅脑等部位, 且麻醉导管 的鼻腔插入端端口位于声门上而不经过声门, 能让患者在麻醉减浅后说话。 进行吸入麻醉 的过程中, 患者可以保留自主呼吸, 吸入由麻醉机导入的麻醉气体和氧气, 呼出的CO2和麻 醉废气经负压吸引管抽走, 这样麻醉气体就不会泄漏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此外口腔分泌物 或血液也可以被负压吸引管抽走而不会堵塞麻醉导。
8、管口或防止其进入气管。 作为优选技术 方案, 负压吸引管的开孔位置设置在麻醉导管靠近插入端端口的外壁上; 所述进气管设置 在负压吸引管的管腔中, 或者负压吸引管设置在进气管的外壁上。 0006 所述麻醉导管中还设置有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管, 优选地所述呼气末气体 浓度监测器连接管设置在负压吸引管的管腔中, 更优选地所述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 管设置在负压吸引管管腔中进气管的外壁上。 使用所述麻醉导管进行吸入麻醉时, 患者呼 出的CO2和麻醉气体就会经过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管到达监测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880897 A 3 0007 所述麻醉导管上还设置有气囊。
9、和气囊导管, 气囊设置在麻醉导管靠近插入端端口 的外壁上, 气囊导管连接在气囊上。 优选地气囊为环形, 所述气囊导管设置在负压吸引管的 内壁上。 气囊的作用主要是起支撑作用, 通过气囊导管向气囊打气和排气, 可以调节气囊的 大小以适应不同的患者, 防止下坠的舌头等咽部组织阻塞进气管开口和负压吸引管上的开 孔, 另外还可以阻挡口腔分泌物或血液等流入气管。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1、 使用该工具 实施吸入麻醉时, 能够保留患者自主呼吸而无需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 2、 行口腔或颅脑等 部位的手术时, 使用该工具实施吸入麻醉不会占用手术部位; 3、。
10、 使用该工具实施唤醒麻醉 时不经过声门, 能让患者在麻醉减浅后说话; 4、 使用该工具实施吸入麻醉时不会造成吸入 麻醉剂废气向手术环境泄漏; 5、 使用该工具实施吸入麻醉时能够方便准确地监测呼气末 CO2和麻醉气体的浓度; 6、 使用该工具实施吸入麻醉时能够保持上呼吸道通畅, 无需置入口 咽或鼻咽通气道。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 图3和图4是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1 图中: 1、 进气管, 11、 呼吸机连接口, 2、 负压吸引管, 21、 负压吸引器连接口, 22、 负 压吸引管开孔, 3、 气囊, 31、 气囊导管, 4、 呼气末气体浓度。
11、监测器连接管, 41、 呼气末气体浓 度监测器连接口, 5、 鼻腔插入端, 6、 设备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 实施例1 0014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麻醉导管, 包括鼻腔插入端5和设备连接端6, 麻醉导管设置有 进气管1、 负压吸引管2、 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管4、 气囊3和气囊导管31。 气囊3是环形 的, 设置在麻醉导管靠近插入端5端口的外壁上。 进气管1设置在负压吸引管2的管腔中。 负 压吸引管2的开孔22设置在麻醉导管靠近插入端端口的外壁上。 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 接管4设置在负压吸引管2管腔中进气管1的外壁上。 。
12、气囊导管31设置在负压吸引管2的内壁 上。 使用所述麻醉导管时, 将设备连接端6的呼吸机连接口11、 负压吸引器连接口21、 呼气末 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口41和气囊导管31口分别连接到相应的设备上, 将麻醉导管的鼻腔插 入端5经患者鼻腔插入到咽喉部(声门上1-2公分处)。 0015 实施例2 0016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麻醉导管, 包括鼻腔插入端5和设备连接端6, 麻醉导管设置有 进气管1、 负压吸引管2、 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管4、 气囊3和气囊导管31。 气囊3是环形 的, 设置在麻醉导管靠近插入端5端口的外壁上。 负压吸引管2设置在进气管1两侧的外壁 上。 负压吸引管2的开孔22设置。
13、在麻醉导管靠近插入端端口的外壁上。 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 器连接管4设置在负压吸引管2管腔中进气管1的外壁上。 气囊导管31设置在负压吸引管2的 内壁上。 使用所述麻醉导管时, 将设备连接端6的呼吸机连接口11、 负压吸引器连接口21、 呼 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口41和气囊导管31口分别连接到相应的设备上, 将麻醉导管的鼻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880897 A 4 腔插入端5经患者鼻腔插入到咽喉部(声门上1-2公分处)。 0017 实施例3 0018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麻醉导管, 包括鼻腔插入端5和设备连接端6, 麻醉导管设置有 进气管1、 负压吸引管2、 呼气末气体浓度监。
14、测器连接管4、 气囊3和气囊导管31。 气囊3是环形 的, 设置在麻醉导管靠近插入端5端口的外壁上。 负压吸引管2设置在进气管1一侧的外壁 上。 负压吸引管2的开孔22设置在麻醉导管靠近插入端端口的外壁上。 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 器连接管4设置在负压吸引管2管腔中进气管1的外壁上。 气囊导管31设置在负压吸引管2的 内壁上。 使用所述麻醉导管时, 将设备连接端6的呼吸机连接口11、 负压吸引器连接口21、 呼 气末气体浓度监测器连接口41和气囊导管31口分别连接到相应的设备上, 将麻醉导管的鼻 腔插入端5经患者鼻腔插入到咽喉部(声门上1-2公分处)。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880897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106880897 A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106880897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