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负压引流管.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16155.X (22)申请日 2016.07.08 (73)专利权人 吉林市中心医院 地址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南京街4 号 (72)发明人 杨兵 王岩 郭志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代理人 陈传林 臧广维 (51)Int.Cl. A61M 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负压引流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负压引流管, 它包括引流 袋、 下端引流管、 上端引流管, 所述引流袋与下端 引流管。
2、的一端连接, 其特点是: 还包括负压体, 所 述负压体置于上端引流管和下端引流管之间, 负 压体的上端件与上端引流管连接, 负压体的下端 件与下端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 使用时, 引流时, 患者的体腔液体通过上端引流管、 负压体的过流 通道、 下端引流管和引流袋构成的引流通道流入 引流袋, 当引流管因有血块堵塞导致引流不畅 时, 先拉开气囊, 再松开气囊, 活塞的下端下移, 由于密封环的密封作用形成负压, 体内液体被负 压吸引向下流出, 当气囊恢复自然状态, 吸引流 出的体液将堵塞处冲开, 引流管通道重新通畅进 入引流状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6063469 U 2。
3、017.04.05 CN 206063469 U 1.一种负压引流管, 它包括引流袋、 下端引流管、 上端引流管, 所述引流袋与下端引流 管的一端连接, 其特征是: 还包括负压体, 所述负压体置于上端引流管和下端引流管之间, 负压体的上端件与上端引流管连接, 负压体的下端件与下端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 上端引 流管、 负压体、 下端引流管和引流袋构成引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管, 其特征是: 所述负压体的结构是: 它包括上端 件、 下端件、 气囊、 活塞和密封环, 所述上端件和下端件均为管状体, 下端件内壁的下部轴向 设置若干个用于流过液体的体液过流孔、 且与下端引流管连通,。
4、 所述气囊置于上端件和下 端件之间, 气囊的两端分别与上端件和下端件连接, 所述活塞为两端粗、 中间细的变径柱状 体, 活塞的上端设置轴向过流孔, 活塞的中间变径处设置若干个径向过流孔, 轴向过流孔与 若干个径向过流孔同时连通以流过液体, 活塞同时置于上端件、 气囊和下端件内, 活塞的上 端与上端件内壁固连, 活塞的下端与下端件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密封环置于活塞的下端与 下端件内壁之间、 套接在活塞下端的柱面上, 负压体活塞的轴向过流孔和径向过流孔、 负压 体下端件的体液过流孔构成负压体的过流通道, 负压体的过流通道与上端引流管、 下端引 流管和引流袋构成引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5、负压引流管, 其特征是: 所述活塞与上端件的固连方式为粘 接固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管, 其特征是: 所述活塞下端柱面的厚度小于下端 件内壁下部设置的体液过流孔的长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063469 U 2 一种负压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是一种负压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 患者胸、 腹腔手术后, 经常会有渗出, 所以术后通常要放置引流管, 利于渗出液及 血液流出现有技术的引流管通常因有血块堵塞、 液体少或引流管的位置改变等原因导致引 流不畅, 不能将体腔液体全部引出。 以往发生这种情况, 临床常给予生理盐水冲。
6、洗或挤压引 流管使其产生少量负压, 利于引流液引出。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非常麻烦, 反复通管增加病人 痛苦而且增加体腔感染的可能性, 挤压引流管的作用非常有限, 其原因是因为引流管一般 弹性差, 硬度高, 负压产生少。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提供一种负压引流管, 能够在引流管通常因有血块堵塞或引流管的位置改变等原因导致引流不畅时, 通过引流管 中间安装了富有弹性的负压装置, 疏通引流管, 将体腔液体全部引出。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负压引流管, 它包括引流袋、 下端引流 管、 上端引流管, 所述引流袋与下端引流管的一。
7、端连接, 其特征是: 还包括负压体, 所述负压 体置于上端引流管和下端引流管之间, 负压体的上端件与上端引流管连接, 负压体的下端 件与下端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 上端引流管、 负压体、 下端引流管和引流袋构成引流通道。 0005 所述负压体的结构是: 它包括上端件、 下端件、 气囊、 活塞和密封环, 所述上端件和 下端件均为管状体, 下端件内壁的下部轴向设置若干个用于流过液体的体液过流孔、 且与 下端引流管连通, 所述气囊置于上端件和下端件之间, 气囊的两端分别与上端件和下端件 连接, 所述活塞为两端粗、 中间细的变径柱状体, 活塞的上端设置轴向过流孔, 活塞的中间 变径处设置若干个径向过流孔。
8、, 轴向过流孔与若干个径向过流孔同时连通以流过液体, 活 塞同时置于上端件、 气囊和下端件内, 活塞的上端与上端件内壁固连, 活塞的下端与下端件 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密封环置于活塞的下端与下端件内壁之间、 套接在活塞下端的柱面上, 负压体活塞的轴向过流孔和径向过流孔、 负压体下端件的体液过流孔构成负压体的过流通 道, 负压体的过流通道与上端引流管、 下端引流管和引流袋构成引流通道。 0006 所述活塞与上端件的固连方式为粘接固连。 0007 所述活塞下端柱面的厚度小于下端件内壁下部设置的体液过流孔的长度。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正常引流时, 患者的体腔液体通过上端引流管、 负压体。
9、 的过流通道、 下端引流管和引流袋构成的引流通道流入引流袋, 当引流管因有血块堵塞、 液 体少、 压力低的原因导致引流不畅时, 先拉开气囊, 活塞的下端上移至下端件的上部, 由于 密封环的密封作用, 负压体活塞的轴向过流孔和径向过流孔与负压体下端件的体液过流孔 被阻断, 负压体的过流通道关闭, 再松开气囊, 活塞的下端下移, 由于密封环的密封作用形 成负压, 体腔液体被负压吸引向下流出, 当气囊恢复自然状态, 吸引流出的体腔液体将堵塞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063469 U 3 处冲开, 沿上端引流管、 负压体的过流通道、 下端引流管和引流袋构成的引流通道流入引流 袋, 引流。
10、管通道重新通畅进入引流状态。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负压体的过流通道与上端引流管、 下端引流管和引 流袋构成的引流通道能够在平时进行引流, 当引流管因有血块堵塞、 液体少、 压力低的原因 导致引流不畅时, 通过拉开气囊和松开气囊的简单操作, 将堵塞处冲开, 疏通引流管。 具有 减少患者痛苦、 防止术后感染、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成本低廉、 效果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0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体自由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 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0013 图4为图2的B-B剖面示意图; 0014 。
11、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体的拉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 上端引流管, 2 负压体, 3 下端引流管, 4 引流袋, 2-1 上端件, 2-2 活塞, 2-3 气囊, 2-4 密封环, 2-5 下端件, 2-6 体液过流孔, 2-7 径向过流孔, 2-8 轴向过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 参照图1-图5, 本实施例一种负压引流管, 它包括引流袋4、 下端引流管3、 上端引 流管1, 所述引流袋4与下端引流管3的一端连接, 还包括负压体2, 所述负压体2置于上端引 流管1和下端引流管3之间, 负压体2的上端件2-1与上端。
12、引流管1连接, 负压体2的下端件2-5 与下端引流管3的另一端连接, 上端引流管1、 负压体2、 下端引流管3和引流袋4构成引流通 道。 0018 所述负压体2的结构是: 它包括上端件2-1、 下端件2-5、 气囊2-3、 活塞2-2和密封环 2-4, 所述上端件2-1和下端件2-5均为管状体, 下端件2-5内壁的下部轴向设置若干个用于 流过液体的体液过流孔2-6、 且与下端引流管3连通, 所述气囊2-3置于上端件2-1和下端件 2-5之间, 气囊2-3的两端分别与上端件2-1和下端件2-5连接, 其连接的方式为粘接固连, 所 述活塞2-2为两端粗、 中间细的变径柱状体, 活塞2-2的上端设置。
13、轴向过流孔2-8, 活塞2-2的 中间变径处设置一个径向过流孔2-7, 轴向过流孔2-8与径向过流孔2-7连通以流过液体, 活 塞2-2同时置于上端件2-1、 气囊2-3和下端件2-5内, 活塞2-2的上端与上端件2-1内壁固连, 其固连方式为粘接固连, 活塞2-2下端柱面的厚度小于下端件2-5内壁下部设置的体液过流 孔2-6的长度, 活塞2-2的下端与下端件2-5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密封环2-4置于活塞2-2的下 端与下端件2-5内壁之间、 套接在活塞2-2下端的柱面上, 负压体2活塞2-2的轴向过流孔2-8 和径向过流孔2-7、 负压体2下端件2-5的体液过流孔2-6构成负压体2的过流通道。
14、, 负压体2 的过流通道与上端引流管1、 下端引流管3和引流袋4构成引流通道。 本实施例采用现有技术 制造。 0019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是: 正常引流时, 患者的体腔液体通过上端引流管1、 负压体2 的过流通道、 下端引流管3和引流袋4构成的引流通道流入引流袋4, 当引流管因有血块堵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063469 U 4 塞、 液体少、 压力低的原因导致引流不畅时, 先施加力F1拉开气囊2-3, 活塞2-2的下端上移 至下端件2-5的上部, 由于密封环2-4的密封作用, 负压体2活塞2-2的轴向过流孔2-8和径向 过流孔2-7与负压体2下端件2-5的体液过流孔2-6被。
15、阻断, 负压体2的过流通道关闭, 然后再 施加力F2压回气囊2-3, 活塞2-2的下端下移, 由于密封环2-4的密封作用形成负压, 体腔液 体被负压吸引向下流出, 当气囊2-3恢复自然状态, 吸引流出的体腔液体将堵塞处冲开, 沿 上端引流管1、 负压体2的过流通道、 下端引流管3和引流袋4构成的引流通道流入引流袋4, 引流管通道重新通畅进入引流状态。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063469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063469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063469 U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063469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