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吸氧管收纳装置.pdf

  • 上传人:v****
  • 文档编号:8519614
  • 上传时间:2020-08-02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26.9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533879.5

    申请日:

    20170515

    公开号:

    CN207856041U

    公开日:

    201809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6/00

    主分类号:

    A61M16/00

    申请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发明人:

    陈建琴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

    优先权:

    CN201720533879U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安霞;李晓英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氧管收纳装置,包括壳体和中空转轴,所述壳体内有收纳腔室,所述中空转轴贯通收纳腔室并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中空转轴的两端伸出壳体,所述壳体外壁设有与收纳腔室连通的第一入口A,所述中空转轴上设有与中空转轴内部相通的第二入口B,所述第二入口B与收纳腔室相通,所述壳体为透明材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临时收纳吸氧管。

    权利要求书

    1.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中空转轴(2),所述壳体(1)内有收纳腔室,所述中空转轴(2)贯通收纳腔室并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中空转轴(2)的两端伸出壳体(1),所述壳体(1)外壁设有与收纳腔室连通的第一入口A(4),所述中空转轴(2)上设有与中空转轴(2)内部相通的第二入口B,所述第二入口B与收纳腔室相通,所述壳体(1)为透明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B上设有支管(5),所述支管(5)与中空转轴(2)固接,所述支管(5)朝向第一入口A(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B位于中空转轴(2)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有拱形的遮檐(7),所述第一入口A(4)位于遮檐(7)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壁上部设有挂钩(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转轴(2)的两端均设有按压部件(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3)为圆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球形或椭球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转轴(2)与壳体(1)同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径为7cm-10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吸氧管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管是一次性商品,一次性是指只能给同一个人重复使用,但使用时间不能超过七天,建议最长七天更换一次,每天臭氧消毒。目前,临床中的吸氧管用后,患者都随意放置在床上或者床头柜上,使吸氧管易污染,也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造成治疗环境不整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吸氧管收纳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临时收纳吸氧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吸氧管收纳装置,包括壳体和中空转轴,所述壳体内有收纳腔室,所述中空转轴贯通收纳腔室并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中空转轴的两端伸出壳体,所述壳体外壁设有与收纳腔室连通的第一入口A,所述中空转轴上设有与中空转轴内部相通的第二入口B,所述第二入口B与收纳腔室相通,所述壳体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入口B上设有支管,所述支管与中空转轴固接,所述支管朝向第一入口A。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口B位于中空转轴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拱形的遮檐,所述第一入口A位于遮檐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上部设有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转轴的两端均设有按压部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按压部件为圆板状。

    其中,所述壳体为球形或椭球形;中空转轴与壳体同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径为7cm-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临时收纳吸氧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吸氧管开始放进实施例1时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吸氧管开始放进实施例3时的示意图;

    图7是吸氧管被收纳在实施例3中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中空转轴、3-按压部件、4-第一入口A、5-支管、6-挂钩、7-遮檐、8-吸氧管、9-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吸氧管收纳装置,包括壳体1和中空转轴2,壳体1内有收纳腔室,中空转轴2贯通收纳腔室并与壳体1转动连接,中空转轴2的两端伸出壳体1。如图2所示,壳体1上有供中空转轴2穿出的通孔,该通孔的内径稍大于中空转轴2的外径。壳体1外壁设有与收纳腔室连通的第一入口A4,中空转轴2上设有与中空转轴2内部相通的第二入口B,第二入口B与收纳腔室相通,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入口B位于中空转轴2上部。壳体1为透明材质,方便观察和将吸氧管从第一入口A4穿入第二入口B。

    为方便将吸氧管收纳装置悬挂,壳体1外壁上部设有挂钩6。为方便握持中空转轴2,中空转轴2的两端均设有按压部件3。进一步优选地,按压部件3为圆板状,按压部件3的直径大于中空转轴2的外径。

    其中,壳体1为球形或椭球形;中空转轴2与壳体1同轴。进一步的,壳体1的内径为7cm-10cm,作为优选,壳体1的内径为8cm。

    使用时,将吸氧管8的进气端依次经第一入口A4和第二入口B穿入中空转轴2中,吸氧管8的进气端可以从中空转轴2的一端穿出也可以没于中空转轴2中;然后一只手固定住中空转轴2,另一只手转动壳体1,壳体1围绕中空转轴2转动,从而使吸氧管8缠绕在中空转轴2上,从而使吸氧管8收纳在收纳腔室中。

    需要取用,吸氧管8时,一只手握住壳体1,另一只手向外拉动吸氧管8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为方便将吸氧管8的进气端从第一入口A4穿入第二入口B,第二入口B上设有支管5,支管5与中空转轴2固接,支管5朝向第一入口A4。

    使用时,将吸氧管8的进气端依次经第一入口A4和支管5穿入中空转轴2中,吸氧管8的进气端可以从中空转轴2的一端穿出也可以没于中空转轴2中;然后一只手固定住中空转轴2,另一只手转动壳体1,壳体1围绕中空转轴2转动,从而使吸氧管8缠绕在中空转轴2上,从而使吸氧管8收纳在收纳腔室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为方便归置吸氧管8上的鼻管9,如图5所示,壳体1外壁上设有拱形的遮檐7,第一入口A4位于遮檐7内侧。

    如图6所示,使用时,将吸氧管8的进气端依次经第一入口A4和支管5穿入中空转轴2中,吸氧管8的进气端可以从中空转轴2的一端穿出也可以没于中空转轴2中;然后一只手固定住中空转轴2,另一只手转动壳体1,壳体1围绕中空转轴2转动,如图7所示,吸氧管8缠绕在中空转轴2上,从而使吸氧管8收纳在收纳腔室中,而鼻管9被归置在遮檐7中。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吸氧 收纳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吸氧管收纳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51961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