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及使用该加湿器的呼吸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湿器及使用该加湿器的呼吸装置.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6824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3.23 CN 201768243 U *CN201768243U* (21)申请号 201020521171.6 (22)申请日 2010.09.08 A61M 16/00(2006.01) A61M 16/16(2006.01) (73)专利权人 新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县湖口乡新竹工业区工 业五路 23 号 (72)发明人 池威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15 代理人 许志勇 (54) 实用新型名称 加湿器及使用该加湿器的呼吸装置 (57) 摘要 一。
2、种加湿器, 包括水杯、 进气管道、 出气管道 以及适于提供热能至水杯内的加热模块。水杯具 有储水空间与位于储水空间上方并连通储水空间 的气体流动空间, 且水杯设有连通气体流动空间 的进气口及出气口。进气管道设置于水杯的气体 流动空间内, 且绕着水杯的侧壁弯折。 进气管道具 有第一端与第二端, 第一端邻近进气口, 第二端位 于气体流动空间内。出气管道设置于水杯的气体 流动空间内, 且绕着水杯的侧壁弯折。 出气管道具 有第三端与第四端, 第三端位于气体流动空间内, 第四端邻近出气口。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使用 该加湿器的呼吸装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3、)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CN 201768243 U1/1 页 2 1. 一种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该加湿器包括一水杯、 一进气管道、 一出气管道及一加热 模块 ; 该水杯具有一储水空间与位于该储水空间上方并连通该储水空间的一气体流动空 间, 且该水杯设有连通该气体流动空间的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 ; 该进气管道设置于该水杯 的该气体流动空间内, 且绕着该水杯的一侧壁弯折, 该进气管道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 该第一端邻近该进气口, 该第二端位于该气体流动空间内 ; 该出气管道, 设置于该水杯的该 气体流动空间内, 且绕着该水杯的该侧壁弯折, 该出气管道。
4、具有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 该第 三端位于该气体流动空间内, 该第四端邻近该出气口 ; 该加热模块适于提供热能至该水杯 内。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 该出气管道位于该进气管道与该水杯的 一顶壁之间, 该出气口设于该水杯的该顶壁, 而该进气口设于该水杯的该侧壁。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 该进气管道位于该出气管道与该水杯的 一顶壁之间, 该进气口设于该水杯的该顶壁, 而该出气口设于该水杯的该侧壁。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 该进气管道位于该出气管道与该水杯的 该侧壁之间, 且该进气口与该出气口设于该水杯的一顶壁。。
5、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 该出气管道位于该进气管道与该水杯的 该侧壁之间, 且该进气口与该出气口设于该水杯的一顶壁。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 该加热模块包括一导热底盘以及一加热 件, 该水杯配置于该导热底盘上, 该加热件与该导热底盘接触。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 该加热模块包括一温度传感器。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 该出气管道及该进气管道沿圆形轨迹或 多边形轨迹弯折。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 该进气管道的该第一端经由该进气口而 延伸至该水杯外, 。
6、该出气管道的该第四端经由该出气口而延伸至该水杯外。 10. 一种呼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呼吸装置包括一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 加湿器、 一气体供应器及一面罩管道 ; 该气体供应器连通该加湿器的该进气管道的该第一 端 ; 该面罩管道连通该加湿器的该出气管道的该第四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768243 U1/4 页 3 加湿器及使用该加湿器的呼吸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加湿器, 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应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 以及使用该加湿器的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连续阳压呼吸器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
7、ay Pressure, CPAP) 所使用 的加湿器是针对倾倒时防止水倒灌回 CPAP 或从使用者面罩端流出提出的种种设计。传统 技术的防水设计多数针对水杯内部空间设计各种挡板, 并且配合预留的内部空间, 以便在 加湿器倾倒时阻止水流出造成 CPAP 损坏或使用者不适。但是, 这类方式必须预留较水体积 将近一倍的预留空间才能有效达成防溢流功能, 所以在空间设计问题上有先天性缺陷待克 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器, 以有效缩小体积。 0004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呼吸装置, 其加湿器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器, 包括水杯、 进气管道、 出。
8、气管道以及加热模块。水杯 具有储水空间与位于储水空间上方并连通储水空间的气体流动空间, 且水杯设有连通气体 流动空间的进气口及出气口。进气管道设置于水杯的气体流动空间内, 且绕着水杯的侧壁 弯折。进气管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 第一端邻近进气口, 第二端位于气体流动空间内。出 气管道设置于水杯的气体流动空间内, 且绕着水杯的侧壁弯折。出气管道具有第三端与第 四端, 第三端位于气体流动空间内, 第四端邻近出气口。加热模块适于提供热能至该水杯 内。 0006 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呼吸装置, 包括气体供应器、 面罩管道以及上述的加湿器。 气体供应器连通加湿器的进气管道的第一端, 而面罩管道连通加湿器的。
9、出气管道的第四 端。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的出气管道位于进气管道与水杯的顶壁之 间, 出气口设于水杯的顶壁, 而进气口设于水杯的侧壁。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的进气管道位于出气管道与水杯的顶壁之 间, 进气口设于水杯的顶壁, 而出气口设于水杯的侧壁。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的进气管道位于出气管道与水杯的侧壁之 间, 且进气口与出气口设于水杯的顶壁。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的出气管道位于进气管道与水杯的侧壁之 间, 且进气口与出气口设于水杯的顶壁。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的加热模块包括。
10、导热底盘及加热件。水杯配 置于导热底盘上, 而加热件与导热底盘接触。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的加热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 说 明 书 CN 201768243 U2/4 页 4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的出气管道及进气管道沿圆形轨迹或多边形 轨迹弯折。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的进气管道的第一端经由进气口而延伸至水 杯外, 出气管道的第四端经由出气口而延伸至水杯外。 0015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因采用设于水杯的储水空间上方并沿水杯侧壁弯折的进气 管道和出气管道连通水杯内部和外部, 所以在加湿器倾倒时, 水杯中的水仅有少部份会向 外部 。
11、( 如呼吸器或使用者面罩端 ) 溢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水溢流的进气管道与出 气管道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所以可有效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体积。 0016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 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呼吸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18 图 2 是图 1 中加湿器的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加湿器。
12、的侧视示意图。 0020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加湿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1 图 5 是图 4 中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加湿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3 图 7 是图 6 中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器及使用该加湿器的呼吸装置 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 0025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呼吸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而图 2 是图 。
13、1 中加湿 器的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照图1与图2, 本实施例的呼吸装置100可为 连续阳压呼吸装置, 但不以此为限。此呼吸装置 100 包括气体供应器 110、 面罩管道 120 与 加湿器 200。气体供应器 110 与面罩管道 120 分别连接至加湿器 200。面罩管道 120 的另 一端可连接至供使用者配戴的面罩。 0026 上述的加湿器 200 包括水杯 210、 进气管道 220、 出气管道 230 以及适于提供热能 至水杯 210 内的加热模块 240。水杯 210 具有储水空间 S1 与位于储水空间 S1 上方并连通 储水空间 S1 的气体流动空间 S2, 且水。
14、杯 210 设有连通气体流动空间 S2 的进气口 212 及出 气口214。 进气管道220设置于水杯210的气体流动空间S2内, 且绕着水杯210的侧壁216 弯折。进气管道 220 具有第一端 222 与第二端 224, 第一端 222 邻近进气口 212, 第二端 224 位于气体流动空间 S2 内。出气管道 230 也设置于水杯 210 的气体流动空间 S2 内, 且绕着 水杯 210 的侧壁 216 弯折。出气管道 230 具有第三端 232 与第四端 234, 第三端 232 位于气 体流动空间 S2 内, 第四端 234 邻近出气 214。此外, 上述的气体供应器 110 连通进。
15、气管道 220 的第一端 222, 而面罩管道 120 连通出气管道 230 的第四端 234。 说 明 书 CN 201768243 U3/4 页 5 0027 在本实施例中, 出气管道 230 例如是位于进气管道 220 与水杯 210 的顶壁 218 之 间, 出气口 214 例如是设于水杯 210 的顶壁 218, 而进气口 212 例如是设于水杯 210 的侧壁 216。进气管道 220 的第二端 224 例如是与出气管道 230 的第三端 232 相邻。此外, 出气管 道 230 及进气管道 220 可沿圆形轨迹或多边形轨迹弯折, 而图 2 是以圆形轨迹为例。出气 管道 230 及。
16、进气管道 220 的弯折轨迹可与水杯 210 的形状相配合。举例来说, 当水杯 210 为圆柱体时, 出气管道 230 及进气管道 220 可沿圆形轨迹弯折。另外, 进气管道 220 的第一 端 222 例如是经由进气口 212 而延伸至水杯 210 外, 出气管道 230 的第四端 234 例如是经 由出气口 214 而延伸至水杯 210 外。在其他实施例中, 进气管道 220 的第一端 222 可连接 至进气口 212 但不延伸至水杯 210 外, 而出气管道 230 的第四端 234 可连接至出气口 214 但不延伸至水杯 210 外。 0028 上述的加热模块 240 例如包括导热底盘。
17、 242 及加热件 244。水杯 210 配置于导热 底盘 242 上, 而加热件 244 与导热底盘 242 接触。加热件 244 可通过导热底盘 242 对水杯 210及水杯210内的水加热, 以使水杯210内的水变成水蒸气, 进而使气体流动空间S2内充 满水蒸气。此外, 加热模块 240 可包括温度传感器 ( 图未示 ), 以感测水杯 210 内的水温, 进而让加热件 244 可在水温到达默认温度后停止加热。当然, 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 者可以得知, 加热模块 240 会具有电性连接至加热件 244 及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单元 ( 图未 示 ), 以达到自动停止加热的功能。 0029 在。
18、本实施例的呼吸装置 100 中, 气体供应器 110 所提供的气体 ( 如阳压气体 ) 会 经由进气管道 220 的第一端 222 进入进气管道 220 内, 并从进气管道 220 的第二端 224 离 开进气管道 220, 以与水蒸气混合。接着, 经过加湿后的气体会经由出气管道 230 的第三端 232 进入出气管道 230 内, 并经由出气管道 230 的第四端 234 流至面罩管道 120 及面罩, 接 着再流入用户的呼吸系统内。 0030 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进气管道 220 与出气管道 230 均绕着水杯 210 的侧壁 216 弯 折, 所以当加湿器 200 倾倒时, 仅进气管道 。
19、220 与出气管道 230 中的少部份水会流出, 所以 可避免大量的水溢出至气体供应器110或经由面罩管道120及面罩而流入用户的呼吸系统 内。如此, 可防止气体供应器 110 因大量的水流入其内而损坏, 还可防止大量的水流入用户 的呼吸系统而造成用户的不适或危及使用者的安全。此外, 由于本实施例的防水溢流的进 气管道 220 与出气管道 230 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所以可有效减少加湿器 100 的体积, 而呼吸 装置 200 的体积也可随之缩减。 0031 需注意的是, 虽然上述实施例的出气管道 230 是位于进气管道 220 与水杯 210 的 顶壁 218 之间, 但进气管道 220 与。
20、出气管道 230 的位置可互换。也就是说, 如图 3 所示, 进 气管道 220 位于出气管道 230 与水杯 210 的顶壁 218 之间, 而进气口 212 设于水杯 210 的 顶壁 218, 且出气口 214 设于水杯 210 的侧壁 216。 0032 上述的进气管道 220 与出气管道 230 除了可如图 1 与图 3 所示的上下层设置外, 也可为内外层设置。如图 4 与图 5 所示, 出气管道 230 位于进气管道 220 与水杯 210 的侧 壁 216 之间, 且进气口 212 与出气口 214 设于水杯 210 的顶壁 218。当然, 图 4 与图 5 的出 气管道 230。
21、 与进气管道 220 的位置也可互换。即如图 6 与图 7 所示, 进气管道 220 位于出 气管道 230 与水杯 210 的侧壁 216 之间, 且进气口 212 与出气口 214 设于水杯 210 的顶壁 218。 说 明 书 CN 201768243 U4/4 页 6 0033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 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1768243 U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68243 U2/4 页 8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68243 U3/4 页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68243 U4/4 页 10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