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胃管.pdf

  • 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8517670
  • 上传时间:2020-08-01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93.5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111792.6

    申请日:

    20151228

    公开号:

    CN205339819U

    公开日:

    2016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5/10,A61M3/02,A61J15/00,A61M39/22

    主分类号:

    A61M25/10,A61M3/02,A61J15/00,A61M39/22

    申请人:

    王经纬

    发明人:

    王经纬

    地址: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91号(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儿科)

    优先权:

    CN201521111792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江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管,包括进液管、紧贴进液管设置的出液管和包裹于进液管和出液管外壁上的气囊;进液管插入端的头端为球冠形,进液管插入端的头端开有若干喷孔;出液管的插入端的顶端为斜截面,沿插入方向,进液管插入端的头端突出于出液管插入端的顶端;气囊的尾端设有开口,与开口连接设有气管,气管的尾端设有充气单元,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支管,支管上设有出气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冲洗液和排除液分别通过各自管道进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患者痛苦小,操作时间短;气囊既可固定进液管和出液管,又可阻止胃腔内容物向咽喉部反流;出液管设置控制阀,不用抽胃液时将出液管密闭,避免空气进入患者的胃部,减少患者痛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1)、紧贴所述进液管(1)设置的出液管(2)和包裹于所述进液管(1)和出液管(2)外壁上的气囊(3);所述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为球冠形,所述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开有若干喷孔(7);所述出液管(2)的插入端的顶端为斜截面,沿插入方向,所述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突出于所述出液管(2)插入端的顶端;所述气囊(3)的尾端设有开口,与所述开口连接设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尾端设有充气单元(4),所述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支管,所述支管上设有出气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2)上靠近尾端处设有控制阀(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2)尾端连接设有抽液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的外壁上设有深度标记(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管。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胃管是医院消化内科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一般用于食 物中毒的急救处理,应急性洗胃或者鼻饲,现在市售的普通胃管一般为单腔管 的结构形式,由于进液和排污都要通过同一个管道,尤其在对中毒患者进行洗 胃操作时,洗胃液充入到胃内后并不能主动排出,通常需要在胃腔充盈后,借 助呕吐反射排出,如此反复操作,无疑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同时延长了抢救 的时间,给患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危险性后果;而当用于鼻饲时,仅具有一个 单腔管的胃管,其管腔很容易发生堵塞,这样势必需要拔出后重新插入,而反 复的拔出和插入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不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也同时给 医护人员增加的工作的负担和劳动的强度。

    另外为了实现胃管在人体内的固定,目前通常采用在鼻翼处贴胶布进行胃 管的固定,该固定方法不牢固,易松动。

    然而对于现有的双管道胃管,其出液管直接插入胃部,不需要抽取胃液时 空气易进入患者的胃部,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胃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胃管,包括进液管1、紧贴所述进液管1设置的出液管2和包裹于所 述进液管1和出液管2外壁上的气囊3;

    所述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为球冠形,所述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开有若 干喷孔7;

    所述出液管2的插入端的顶端为斜截面,沿插入方向,所述进液管1插入 端的头端突出于所述出液管2插入端的顶端;

    所述气囊3的尾端设有开口,与所述开口连接设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尾端 设有充气单元4,所述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支管,所述支管上设有出气阀5。

    气囊3通过充气单元4充气膨胀后将进液管1和出液管2定位在胃窦中, 胃管通过出气阀5放掉气囊3中的气体后而被取出。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顶端和头端均是指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

    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优选球冠形,且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开有若干喷 孔,以增加冲洗液的冲洗范围,减轻冲洗液对胃粘膜的冲击力度。

    出液管2插入端的顶端优选斜截面,以减轻突出的出液管2对体内组织的 影响,便于胃管安全、快速地插入胃腔。

    而且双管道设计,冲洗液的注入和稀释后毒物的排出可根据情况同时进行 或间隔进行,患者痛苦小,操作时间短;冲洗液的注入和稀释后毒物的排出分 别通过各自管道进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气囊3可包括使用膨胀介质使锚定件膨胀,以将气囊3楔入胃的内表面之 间或定位在胃窦中的弹性物质。

    所述出液管2上靠近尾端处设有控制阀6。

    所述出液管2尾端连接设有抽液泵。

    出液管2设置控制阀6,不用抽胃液时将出液管2密闭,避免空气进入患 者的胃部,减少患者痛苦。

    所述锚定件3为气囊,所述锚定件3的尾端接充气单元4和出气阀5。

    由于膨胀的气囊3占去了进液管1、出液管2与食道管之间的空隙,使得 胃内的内容物无法通过食道,有效阻止胃腔内容物向咽喉部反流,进而有效避 免了呼吸道误吸胃内容物产生的种种威胁,更为安全可靠,相对于现有技术, 使用气囊3占去空隙的方式,将进液管1和出液管2固定,同时也减少了进液 管1和出液管2的移动空间,使得胃管不易上下移动,固定牢固,不易松动。

    所述进液管1的外壁上设有深度标记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双管道设计,冲洗液的注入和稀释后毒物的 排出可根据情况同时进行或间隔进行,患者痛苦小,操作时间短;冲洗液的注 入和稀释后毒物的排出分别通过各自管道进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2、锚定件 的设置使得胃管不易上下移动,固定牢固,不易松动,而且使得胃内的内容物 无法通过食道,有效阻止胃腔内容物向咽喉部反流,进而有效避免了呼吸道误 吸胃内容物产生的种种威胁;3、出液管设置控制阀,不用抽胃液时将出液管密 闭,避免空气进入患者的胃部,减少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液管;2、出液管;3、气囊;4、充气单元;5、出气阀;6、 控制阀;7、喷孔;8、深度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胃管,包括进液管1、紧贴所述进液 管1设置的出液管2和包裹于进液管1和出液管2外壁上的气囊3;进液管1 插入端的头端为球冠形,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开有若干喷孔7;出液管2的 插入端的顶端为斜截面,沿插入方向,进液管1插入端的头端突出于出液管2 插入端的顶端;气囊3的尾端设有开口,与开口连接设有气管,气管的尾端设 有充气单元4,所述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支管,支管上设有出气阀5。

    双管道设计,冲洗液的注入和稀释后毒物的排出可根据情况同时进行或间 隔进行,患者痛苦小,操作时间短;冲洗液的注入和稀释后毒物的排出分别通 过各自管道进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进液管1插入端的顶端采用球冠形,且 进液管插入端的顶端开有若干喷孔7,增加了冲洗液的冲洗范围,减轻冲洗液 对胃粘膜的冲击力度。出液管2插入端的顶端采用斜面,以减轻突出的出液管 2对体内组织的影响,便于胃管安全、快速地插入胃腔。而且气囊3通过充气 单元4充气膨胀后将进液管1和出液管2定位在胃窦中,胃管通过出气阀5放 掉气囊3中的气体后而被取出,由于膨胀的气囊占去了进液管1、出液管2与 食道管之间的空隙,使得胃内的内容物无法通过食道,可有效阻止胃腔内容物 向咽喉部反流,进而有效避免了呼吸道误吸胃内容物产生的种种威胁,更为安 全可靠。

    气囊3使得胃管不易上下移动,固定牢固,不易松动,其大小需与食道管 相适应,进液管1的管径大于出液管2的管径,不但可以有效节约原材料,而 且进液管1的管径略大,便于进液管1内的内容物的排出。

    为了避免空气进入患者的胃部,减少患者痛苦,在出液管2的尾端设置控 制阀6和抽液泵。

    为了便于防止胃管进入胃部过长,便于检测其进入深度,在所述进液管1 的外表面至少一部分设有深度标记8。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插管时摆好病人体位,清洁并润滑鼻腔,将病 人的头向后仰,将胃管与鼻孔呈60°角插入,继续插入至鼻咽部;将胃管插至 15cm(会咽部)时,沿着胃管外壁滴注l-2mL灭菌石蜡油,将患者头部托起, 使其下颌紧贴胸壁,以增加咽喉部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咽喉 部进入食管,此时嘱患者边吞咽边将胃管缓缓插至所需长度后固定,之后检查 胃管是否在胃内。

    按传统方法插管,从耳垂至鼻尖至剑突,插入长度为45-55cm,观察者从 鼻尖至耳垂加发迹至剑突,插入长度为55-68cm。人体解剖显示,食管长 25-30cm,咽部长度为12cm,鼻部长度为8cm,总长度为45-50cm,胃管远端 侧孑距顶端距离为2.5,传统插管长度,从解剖角度分析,胃管侧孔不能全进入 胃内,胃管顶端仅达贲门下,最多到达胃体部,胃内液体不能完伞引出,影响 胃肠减压效果。胃肠减,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的深度为55-60cm,要使导管侧 扎完全到达胃内,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55cm以上。将插管长 度增加13cm,达到55-68cm,胃管的顶端可达胃底部,胃管侧扎全部在胃内, 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说明胃肠减压插管深度至55-68cm, 引流效果优于传统插管深度,病人的临床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在插胃 管的时候可根据进液管上面的深度标记进行深度判定。

    胃管插入成功后,需将胃管妥善固定,方法为:通过充气球4向气囊3内 充气,直至膨胀的气囊占据进液管1、出液管2与食道管之间的空隙,固定好 之后,当需洗胃时,关闭出液管2的控制阀6,将冲洗液从进液管1内输入, 通过进液口1插入端顶端的喷口7可清洗胃的四壁,清洗完全后,打开出液管 2的控制阀6和抽液泵即可将毒物或胃液抽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 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 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胃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51767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