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进预装式加药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进预装式加药仪.pdf(1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1652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12.04 CN 102716522 B *CN102716522B* (21)申请号 201210224555.5 (22)申请日 2012.07.02 201210099091.X 2012.04.06 CN A61M 5/14(2006.01) A61J 1/20(2006.01) (73)专利权人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月季路 8 号 (72)发明人 邱宇 李科 袁媛 李鸿宇 黄叶莉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0212 代理人 穆祥维 CN 。
2、202478177 U,2012.10.10, 权利要求 1-6,8. US 4936841 ,1990.06.26, 说明书第 3 栏第 25 行 - 第 7 栏第 3 行, 图 1-16. US 4936841 ,1990.06.26, 说明书第 3 栏第 25 行 - 第 7 栏第 3 行, 图 1-16. US 4576211 ,1986.03.18, 说明书第 3 栏第 23 行 - 第 7 栏第 2 行, 图 1-6. WO 2009014955 A2,2009.01.29, 全文 . CN 201346311 Y,2009.11.18, 全文 . CN 200954294 Y,2。
3、007.10.03, 全文 . CN 201996844 U,2011.10.05,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包括 加药筒、 加药双针、 导向套、 旋转套和推杆 ; 加 药双针设在加药筒内, 导向套设置在加药筒和 旋转套之间, 旋转套的一端与加药筒的一端形成 密封连接, 导向套与旋转套轴向固定配合 ; 推 杆沿导向套的轴向设置并由旋转套驱动沿导向 套的轴向移动。 使用时, 通过隔膜和端部密封的 旋转套使药物容器和加药双针处于密封状态, 可 达到运输和储存绝对的无菌。转动旋转套驱动推 杆沿导向螺旋槽迅速下移, 推动药物容。
4、器, 加药双 针的上针尖刺穿药物容器上的密封塞, 下针尖刺 破接口内的隔膜, 使药物容器与输液容器内瞬间 连通, 整个过程均处于无菌对接, 因此, 可实现运 输、 储存、 对接、 混药及输液的全过程无菌密闭。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石艳丽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16522 B CN 102716522 B *CN102716522B* 1/1 页 2 1. 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包括加药。
5、筒 (1) 和加药双针 (2) , 所述加药双针 (2) 设在加药筒 (1) 内,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导向套 (3) 、 旋转套 (4) 和推杆 (5) ; 所述导向套 (3) 设置在 加药筒 (1) 和旋转套 (4) 之间, 所述旋转套 (4) 的一端与加药筒 (1) 的一端之间形成密封连 接, 所述导向套 (3) 与旋转套 (4) 形成轴向固定配合 ; 所述推杆 (5) 沿导向套 (3) 的轴 向设置并由旋转套 (4) 驱动沿导向套 (3) 的轴向移动 ; 所述导向套 (3) 的侧壁上沿轴向 设有导向槽 (8) ; 还包括导向套 (24) , 所述导向套 (24) 上设置导向螺旋槽 (。
6、7) ; 所述推 杆 (5) 的外壁设有导向块 (9) , 所述导向套 (3) 、 导向套 (24) 和推杆 (5) 按如下方式组 合 : 所述导向套 (3) 位于导向套 (24) 内, 导向块 (9) 穿过导向槽 (8) 并插入导向螺旋 槽 (7) 内 ; 或者, 所述导向套 (24) 位于导向套 (3) 内, 所述导向块 (9) 穿过导向螺旋槽 (7) 并 插入导向槽 (8) 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向套 (24) 的一端 与加药筒 (1) 的一端密封对接 ; 所述导向套 (3) 与旋转套 (4) 一体成型 ; 所述旋转套 (4) 与导。
7、向套 (24) 形成轴向固定、 径向可转动配合, 且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24) 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向套 (3) 的一端与 加药筒 (1) 密封对接 ; 所述导向套 (24) 与旋转套 (4) 一体成型, 所述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3) 形成轴向固定、 径向可转动配合, 且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3) 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旋转套 (4) 的另一端为 封闭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向槽 (8) 的两端在导 向套 (3) 。
8、的圆周上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出一段距离, 所述导向槽 (8) 的底端在导向套 (3) 的圆周上延伸的方向与推动时旋转套 (4) 的旋转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药筒 (1) 的另一端为 接口连接端 (6) , 所述接口连接端 (6) 的底部设有用于将输液容器 (14) 的接口和接口连接 端 (6) 连接的卡接组件 (25) 。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药筒 (1) 的内壁上、 且靠近接口连接端 (6) 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状的防滑扣 (16) 。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中任一项权利要求。
9、所述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推杆 (5) 为上端开口、 下端密封的中空结构, 且推杆 (5) 形成上部内孔直径大、 下部内孔 直径小的中空结构, 在上部内孔的底部壁上均布有沿轴向设置的通气孔 (21)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16522 B 2 1/5 页 3 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混药时使用的加药仪。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将药物容器内的药物加入输液容器 (即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 内的溶液中, 然 后将混合溶液输入诸如医院的临床机构中的病人。现有技术中, 常采用加药仪将药物容器 与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连接。
10、。 0003 现有技术中的加药仪主要包括加药筒和加药双针, 加药筒形成杯状结构, 加药双 针通过双针支撑座卡在加药筒内, 为了对混药通道进行密封, 在加药筒的底部内壁横截面 上设有隔膜, 在加药筒的顶端设有密封膜, 加药双针的一针尖与隔膜对应, 加药双针的另一 针尖与上方的密封膜对应。 使用时, 将该加药筒与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的接口对接, 撕开加 药筒顶端上的密封膜, 再将药物容器卡入加药筒内, 药物容器卡入的同时也推动加药双针 下移, 加药双针的上针尖刺穿药物容器上的密封塞, 加药双针的下针刺破隔膜并刺穿输液 软袋或输液软瓶上的接口上的密封塞, 挤压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便可实现混药。 0004。
11、 采用上述结构的加药仪, 在混药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 在药物容器卡入加药 筒内时, 必须先撕开加药筒顶端上的密封膜, 而且卡入时加药筒会与外界接触, 进而造成污 染。 而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所有的密闭式加药仪, 均只能实现在混药过程的密闭, 而不能实现 西林瓶与加药仪的对接、 混药及输液时的 “全过程无菌密闭” 。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完全无菌状态下对接、 混药及输液全过程密闭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 0007 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包括加药筒、 加药双针、 导向套、 旋转套和推杆 。
12、; 所述加药双 针设在加药筒内, 所述导向套设置在加药筒和旋转套之间, 所述旋转套的一端与加药筒 的一端形成密封连接, 所述导向套与旋转套形成轴向固定配合 ; 所述推杆沿导向套的 轴向设置并由旋转套驱动沿导向套的轴向移动。 0008 进一步, 所述导向套的侧壁上沿轴向设有导向槽。 0009 进一步, 还包括导向套, 所述导向套上设置导向螺旋槽 ; 所述推杆的外壁设有 导向块, 所述导向套位于导向套内, 导向块穿过导向槽并插入导向螺旋槽内。 0010 进一步, 还包括导向套, 所述导向套上设置导向螺旋槽 ; 所述推杆的外壁设有 导向块, 所述导向套位于导向套内, 所述导向块穿过导向螺旋槽并插入导。
13、向槽内。 0011 进一步, 所述导向套的一端与加药筒的一端密封对接 ; 所述导向套与旋转套 一体成型 ; 所述旋转套与导向套形成轴向固定、 径向可转动配合, 且旋转套与导向套密 封配合。 0012 进一步, 所述导向套的一端与加药筒密封对接 ; 所述导向套与旋转套一体成 说 明 书 CN 102716522 B 3 2/5 页 4 型, 所述旋转套与导向套形成轴向固定、 径向可转动配合, 且旋转套与导向套密封配 合。 0013 进一步, 所述旋转套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0014 进一步, 所述导向槽的两端在导向套的圆周上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出一段距离, 所述导向槽的底端在导向套的圆周上延伸的方向与。
14、推动时旋转套的旋转方向一致。 0015 进一步, 所述加药筒的另一端为接口连接端, 所述接口连接端的底部设有用于将 输液容器的接口和接口连接端连接的卡接组件。 0016 再进一步, 所述加药筒的内壁上、 且靠近接口连接端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 状的防滑扣。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使用该旋进预装式加药仪时, 先将加药筒与输液软袋或输 液软瓶上的接口对接, 将药物容器预装入加药筒内, 再将导向套与加药筒密封对接。 通过 接口内的隔膜和端部密封的旋转套可使药物容器和加药双针处于密封状态, 因此, 可达到 运输和储存绝对的无菌。混药时, 转动旋转套驱动推杆沿导向套上的导向螺旋槽迅速下 移。
15、, 施压在药物容器上, 进而推动加药双针下移, 加药双针的上针尖刺穿药物容器上的密封 塞, 加药双针的下针尖刺破接口内的隔膜, 使药物容器与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内瞬间连通, 整个过程均处于无菌对接, 因此, 该旋进预装式加药仪可实现运输、 储存、 对接、 混药及输液 的全过程无菌密闭。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旋进预装式加药仪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2 为加药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3 为导向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4 为旋转套和导向套一体成型的主视图 ; 0022 图 5 为图 4 中沿 AA 方向的剖面视图 ; 0023 图 6 为推杆的剖面。
16、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7 为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25 图 8 为旋转套和导向套一体成型的主视图 ; 0026 图 9 为图 8 中沿 BB 方向的剖面视图 ; 0027 图 10 为导向套在实施例二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28 图 11 为旋进预装式加药仪连接在输液容器上、 且处于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 0029 图 12 为旋进预装式加药仪连接在输液容器上、 且处于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中 : 1加药筒 ; 2加药双针 ; 3导向套 ; 4旋转套 ; 5推杆 ; 6接口连接端 ; 7导向螺旋槽 ; 8导向槽 ; 9导向块 ; 10压环 ; 11密封圈 ; 。
17、12环形胶垫 ; 13吊环 ; 14输液容器 ; 15双针支撑座 ; 16防滑扣 ; 17药物 容器 ; 18环形卡 ; 19环形凹槽 ; 20环形卡槽 ; 21通气孔 ; 22接口 ; 23隔 膜 ; 24导向套 ; 25卡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说 明 书 CN 102716522 B 4 3/5 页 5 0032 如图 1 所示, 旋进预装式加药仪, 包括加药筒 1、 加药双针 2、 导向套 3、 旋转套 4 和推杆 5。加药双针 2 设在加药筒 1 内, 导向套 3 设置在加药筒 1 和旋转套 4 之间, 旋转 套4的底。
18、端与加药筒1的顶端形成密封连接, 导向套3与旋转套4形成轴向固定配合。 推 杆 5 沿导向套 3 的轴向设置并由旋转套 4 驱动沿导向套 3 的轴向移动, 导向套 3 的 侧壁上沿轴向设有导向槽 8。 0033 旋进预装式加药仪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 请参见图 1 至图 7 : 0034 在旋进预装式加药仪的组成部件中, 加药筒的结构如图2所示, 加药筒1的底端为 接口连接端 6, 接口连接端 6 的内壁为一缩口结构, 这样更利于与输液容器 14(即输液软袋 或输液软瓶) 的接口尺寸匹配。加药筒 1 的内壁、 且靠近接口连接端 6 设有环形胶垫 12, 加 药双针 2(本实施例的加药双针 2 采。
19、用十字针, 即加药双针 2 的上针、 下针和双针支撑座 15 一体成型) 设在加药筒 1 内, 加药双针 2 的下针尖穿过环形胶垫 12 并卡在环形胶垫 12 上, 加药双针 2 的双针支撑座 15 位于环形胶垫 12 的上方。在加药筒 1 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 少两个呈倒钩状的防滑扣 16(本实施例中, 在加药筒 1 的内壁上设有四个防滑扣) , 在药物 容器 17 装入加药筒 1 内后, 在药物容器 17 与输液容器 14 混药时 (如图 12 所示) , 药物容器 17 的瓶盖被卡在防滑扣 16 的下方, 该防滑扣 16 可有效地阻止药物容器 17 后退, 保障混药 顺利进行。 0035。
20、 该旋进预装式加药仪还包括导向套 24, 导向套 24 的结构如图 3 所示, 导向套 24 的底端与加药筒 1 的顶端密封对接 (可采用焊合的方式) , 导向套 24 的内壁设置导 向螺旋槽7, 本实施例中, 导向套24的内壁上对称设置两条导向螺旋槽7。 在导向套24 的内壁顶部沿周向设有环形卡18, 在导向套24的顶端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环形凹槽19。 0036 旋转套 4 和导向套 3 配合的结构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导向套 3 位于旋转套 4 的下方, 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3 一体成型, 导向套 3 位于导向套 24 内, 旋转套 4 与导向 套 24 形成轴向固定、 径向可转动。
21、配合, 且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24 密封配合, 旋转套 4 的 顶端为密封端。本实施例中, 在旋转套 4 的外壁沿周向设有压环 10, 在压环 10 的下方沿周 向设有环形卡槽 20。当旋转套 4 安装在导向套 24 上后, 环形卡 18 位于环形卡槽 20 内, 在环形凹槽 19 内安装有密封圈 11, 压环 10 通过密封圈 11 压在导向套 24 的顶端上并与 其密封配合。在转动旋转套 4 时, 环形卡 18 在环形卡槽 20 内转动, 因密封圈 11 的密封作 用, 使旋转套 4 在导向套 24 上既可转动, 又能实现旋转套 4 的外壁与导向套 24 的顶部 密封。导向套 3 的侧壁。
22、上沿轴向设有导向槽 8 (本实施例中, 导向套 3 的侧壁上对称设 有两条沿轴向设置的导向槽8) 。 导向槽8的两端在导向套3的圆周上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出一段距离, 形成 “z” 字形的导向槽 8, 导向槽 8 的底端在导向套 3 的圆周上延伸的方向 与推动时旋转套 4 的旋转方向一致。在药物容器 17 与输液容器 14 进行混药之前 (如图 11 所示) , 推杆 5 上的导向块 9 位于导向槽 8 顶端圆周方向的槽内, 有效地阻止了推杆 5 沿其 轴向从下移动, 从而避免了推杆5在混药之前推动药物容器17下移 ; 在药物容器17与输液 容器 14 混药时 (如图 12 所示) , 推杆 5。
23、 上的导向块 9 位于导向槽 8 底端圆周方向的槽内, 有 效地阻止了推杆 5 沿其轴向从上移动, 从而有效地阻止药物容器 17 后退, 进一步保障混药 顺利进行。 0037 推杆 5 的结构如图 6 和图 7 所示, 推杆 5 沿导向套 3 的轴向设置在导向套 3 内, 推杆5为上端开口、 下端密封的中空结构, 且推杆5形成上部内孔直径大、 下部内孔直径 说 明 书 CN 102716522 B 5 4/5 页 6 小的中空结构。在上部内孔的底部壁上均布有沿轴向设置的通气孔 21, 在推杆 5 向下移动 过程时, 该通气孔21有利于下部空间内的气体流向上部空间, 降低推杆5下移的空气阻力。 。
24、在推杆5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块9, 其中一个导向块9穿过一导向槽8并伸入一导向 螺旋槽 7 内, 另一个导向块 9 穿过另一导向槽 8 并伸入另一导向螺旋槽 7 内。推杆 5 沿导 向套 3 的轴线设置在导向套 3 内, 加药双针 2 的上针尖与推杆 5 对应, 在药物容器 17 放置在加药筒 1 内后, 推杆 5 的底部与药物容器 17 的顶部正中对应, 加药双针 2 的上针尖 与药物容器 17 的瓶盖对应。 0038 接口连接端 6 的底部设有用于将输液容器 14 的接口和接口连接端 6 连接的卡接 组件 25。加药筒 1 的接口连接端 6 与输液容器 14 上的接口 22 只需通过卡。
25、接组件 25 便可 实现密封连接。在旋转套 4 的密封端上 (即旋转套 4 的顶部) 设有一吊环 13, 通过该吊环 13 可将该加药仪以及与加药仪连接的输液容器 14(如图 11 所示) 一起悬挂在输液所用的支 撑架上。 0039 该旋进预装式加药仪与输液容器组装时 (如图 11 所示) , 首先将加药筒 1 的接口连 接端 6 与输液容器 14 上的接口 22 通过卡接组件 25 密封连接, 再将药物容器 17 放置在加 药筒 1 内, 然后将导向套 24 焊合在加药筒 1 的顶端上 ; 再将推杆 5 安装在导向套 3 内, 并使推杆 5 上的导向块 9 穿过导向套 3 上的导向槽 8, 。
26、最后将推杆 5 上的导向块 9 与导向 套 24 上的导向螺旋槽 7 对应, 将旋转套 4 安装在导向套 24 上, 导向块 9 伸入导向螺旋 槽 7 内。 0040 旋进预装式加药仪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 请参见图 8 至图 10 : 0041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 : 导向套 3 的底端与加药筒 1 的顶端密封对 接, 导向套 24 位于导向套 3 内, 导向套 24 与旋转套 4 一体成型。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3 形成轴向固定、 径向可转动配合, 且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3 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 在导 向套 3 的内壁顶部沿周向设有环形卡 18, 在导向套 3 的顶端面上沿。
27、圆周方向设有环形 凹槽 19, 旋转套 4 安装在导向套 3 上后, 环形卡 18 位于环形卡槽 20 内, 在环形凹槽 19 内 安装有密封圈 11, 压环 10 通过密封圈 11 压在导向套 3 的顶端上并与其密封配合) 。推杆 5 的外壁设置的导向块 9 穿过导向螺旋槽 7 并插入导向槽 8 内。 0042 组装实施例二中的旋进预装式加药仪时, 首先将加药筒 1 的接口连接端 6 与输液 容器 14 上的接口 22 通过卡接组件 25 密封连接, 再将药物容器 17 放置在加药筒 1 内, 然后 将导向套 3 焊合在加药筒 1 的顶端上 ; 再将推杆 5 安装在导向套 24 内, 并使推。
28、杆 5 上 的导向块 9 穿过导向套 24 上的导向螺旋槽 7, 最后将推杆 5 上的导向块 9 与导向套 3 上的导向槽 8 对应, 将旋转套 4 安装在导向套 3 上, 导向块 9 伸入导向槽 8 内。 0043 针对加药筒 1、 导向套 3、 旋转套 4 和导向套 24 之间的配合关系, 除了采用上 述两种实施例外, 还可采用如下两种结构配合方式 : 第一种是导向套 3 位于导向套 24 内, 将导向套3的底端与加药筒1的一端密封对接, 导向套24与旋转套4一体成型。 旋 转套 4 与导向套 3 形成轴向固定、 径向可转动配合, 且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3 密封配合。 第二种是导向套 2。
29、4 位于导向套 3 内, 将导向套 24 的底端与加药筒 1 密封对接, 导向 套 3 与旋转套 4 一体成型, 旋转套 4 与导向套 24 形成轴向固定、 径向可转动配合, 且旋 转套 4 与导向套 24 密封配合。 0044 使用该旋进预装式加药仪时, 先将加药筒 1 的接口连接端 6 与输液容器 14 上的 说 明 书 CN 102716522 B 6 5/5 页 7 接口 22 通过卡接组件 25 密封连接 (也可采用焊合的方式和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密封连 接) , 本实施例中, 输液容器 14 采用输液软袋, 如图 11 所示, 将药物容器 17 在无菌条件下预 装入加药筒 1 内,。
30、 通过接口 22 内的隔膜 23 和顶端密封的旋转套 4 使药物容器 17 和加药双 针 2 处于密封状态, 因此, 可达到运输和储存绝对的无菌。混药时, 转动旋转套 4, 旋转套 4 驱动推杆 5 沿导向套 24 上的导向螺旋槽 7 迅速下移, 直接施压在药物容器 17 上, 进而推 动加药双针 2 下移, 加药双针 2 的上针尖刺穿药物容器 17 上的密封塞, 加药双针 2 的下针 尖刺破接口22内的隔膜23, 使药物容器17与输液软袋内瞬间连通, 如图12所示, 整个过程 均处于无菌对接, 且整个过程均通过转动旋转套 4 驱动推杆 5 向下移动实现。而推杆 5 下 移需依靠旋转套 4 转。
31、动才能实现, 所以可以防止在运输和储存中, 推杆 5 压迫输液容器。推 杆 5 上的导向块 9 下移到导向槽 8 底端圆周方向的槽内时, 药物容器 17 被推动到瓶盖位于 防滑扣 16 的下方时, 有效地阻止药物容器 17 后退, 保障混药顺利进行。由于该旋进预装式 加药仪自预装入药物容器后直至输液完成, 所涉及的药物容器和与药物直接接触的部件均 处于无菌状态, 因此, 可实现药品在运输、 储存、 对接、 混药及输液的全过程无菌密闭。在混 药之前和混药时, 药物容器 17 均处在加药筒 1 内, 因加药筒 1 由透明材料制成, 操作人员只 需通过透明的加药筒1便可观察药物容器17上的所配药物的。
32、信息, 有利于操作者及时掌握 所配的药物信息, 避免药物错配。 0045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2716522 B 7 1/11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8 2/11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9 3/11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
33、N 102716522 B 10 4/11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11 5/11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12 6/11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13 7/11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14 8/11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15 9/11 页 16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16 10/11 页 17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17 11/11 页 18 图 11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22 B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