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pdf

  • 上传人:倪**
  • 文档编号:8516087
  • 上传时间:2020-08-01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42.8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267477.6

    申请日:

    20150429

    公开号:

    CN204619050U

    公开日:

    201509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75,A61M5/158

    主分类号:

    A61M5/175,A61M5/158

    申请人: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发明人:

    林燕群

    地址: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路48号

    优先权:

    CN201520267477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各慧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容置槽,在本体内设有自容置槽向前延伸且逐渐减小的楔形槽,在本体上设有与容置槽相通的卡入槽,卡入槽的宽度小于输液管的外径;在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自本体的上部向下延伸至楔形槽;在本体上设有与安装槽贯通的弹簧容置槽;在安装槽内安装有止挡栓,止挡栓的中部具有第一止挡部,在止挡栓上位于弹簧容置槽下表面与止挡部之间套有弹簧;在本体上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能抵挡止挡栓的止挡片。该结构的止水更加的可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容置槽,在本体内设有自容置槽向前延伸且逐渐减小的楔形槽,在本体上设有与容置槽相通的卡入槽,卡入槽的宽度小于输液管的外径;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自本体的上部向下延伸至楔形槽;在本体上设有与安装槽贯通的弹簧容置槽;在安装槽内安装有止挡栓,止挡栓的中部具有第一止挡部,在止挡栓上位于弹簧容置槽下表面与止挡部之间套有弹簧;在本体上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能抵挡止挡栓的止挡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其特征在于:止挡栓位于弹簧的下方呈楔形;止挡栓的上端具有止挡面,在止挡面上向上延伸有按压部,按压部向上伸出本体;止挡片的下表面具有斜面呈楔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其特征在于:在本体的两端设有抓持部,抓持部的中部向内凹陷使得抓持部呈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其特征在于:远离容置槽一端的抓持部高于靠近容置槽一端的抓持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输液通常采用一次性输液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输液,如果病人需要进行多次输液时,则病人每次都要承受穿刺的痛苦。为此,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以克服上述不足。

    如在申请号为201120018569.2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皮下留置针,由留置导管、穿刺针、输液管、止水夹等组成,穿刺针穿于留置导管内,输液管与留置导管相连,止水夹夹于输液管上;如果要进行输液,则解除止水夹对输液管的夹持,如果不需要输液,则利用止水夹夹持住输液管,防止血液回流。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止水夹的卡置槽为楔形,当输液管被夹持到卡置槽的小端后,经常会出现输液管向卡置槽的大端滑动,这样,就无法起到防止血液回流的作用,给病人造成了痛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容置槽,在本体内设有自容置槽向前延伸且逐渐减小的楔形槽,在本体上设有与容置槽相通的卡入槽,卡入槽的宽度小于输液管的外径;在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自本体的上部向下延伸至楔形槽;在本体上设有与安装槽贯通的弹簧容置槽;在安装槽内安装有止挡栓,止挡栓的中部具有第一止挡部,在止挡栓上位于弹簧容置槽下表面与止挡部之间套有弹簧;在本体上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能抵挡止挡栓的止挡片。

    上述结构,当不需要输液时,将输液管卡置到楔形槽的小端,然后,向下按止挡栓,止挡栓克服弹簧的弹力沿安装槽向下滑动,接着推动止挡片,让止挡片抵挡着止挡栓,让止挡栓的下端部抵挡住输液管,防止输液管向容置槽方向滑动,从而提高了防止血液回流的可靠性。当需要输液时,反向推动止挡片,止挡栓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解除止挡栓对输液管的限制,因此,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进一步的,止挡栓位于弹簧的下方呈楔形;止挡栓的上端具有止挡面,在止挡面上向上延伸有按压部,按压部向上伸出本体;止挡片的下表面具有斜面呈楔形。将止挡栓的下端设置成楔形,将止挡片设置成楔形,向止挡栓方向滑动止挡片过程中,止挡片对止挡面作用,使得止挡栓向下运动的距离增大,这样,止挡栓对输液管挤压力也增大,从而能提高止水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本体的两端设有抓持部,抓持部的中部向内凹陷使得抓持部呈弧形。该结构便于医生抓持止水夹。

    进一步的,远离容置槽一端的抓持部高于靠近容置槽一端的抓持部。该结构,在利用止水夹卡置输液管时,远离容置槽一端的抓持部与医生手指的作用面积大,便于夹持输液管。

    附图说明

    图1为静脉留置针的示意图。

    图2为止水夹的示意图。

    图3为止水夹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止水夹的俯视图。

    图5为止挡片的示意图。

    图6为止挡片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静脉留置针包括穿刺针200、留置导管300、输液管400、接头500和止水夹100。穿刺针200穿过留置导管200,输液管400的一端与留置导管300相连通,接头500连接在输液管400的另一端,止水夹100设在输液导管400上。

    如图2至图4所示,止水夹100包括本体11和设在本体11两端的抓持部18。

    本体11内设有容置槽111,容置槽111大于输液管400的截面;在本体11内设有自容置槽111向前延伸且逐渐减小的楔形槽112;在本体11上设有与容置槽111相通的卡入槽113,卡入槽113的宽度小于输液管400的外径。在本体11上设有安装槽114,安装槽114自本体11的上部向下延伸至楔形槽112;在本体11上设有与安装槽114贯通的横向延伸的弹簧容置槽115。在本体11的上表面设有滑槽116。

    在安装槽114内安装有止挡栓12,止挡栓12的中部具有第一止挡部121;止挡栓2的下端呈楔形,其中斜面靠近楔形槽的小端设置;在止挡栓12的上部具有止挡面122,在止挡栓12的上端具有向上延伸的按压部123,按压部123伸出本体11,在安装槽114内设有抵挡板14,这样,既可以安装止挡栓12,又能防止止挡栓12脱离本体。在止挡栓12上位于弹簧容置槽下表面与止挡部121之间套有弹簧13。

    滑槽116内设有能抵挡止挡栓12的止挡片15,如图5和图6所示,止挡片15包括止挡片本体151和拨块152,其中止挡片本体151呈楔形,拨块152设在止挡片本体151上。为了方便安装止挡片15,且又能防止止挡片15脱离本体,在滑槽内安装有压板16。

    抓持部18的中部向内凹陷使得抓持部呈弧形,远离容置槽一端的抓持部高于靠近容置槽一端的抓持部。在利用止水夹卡置输液管400时,远离容置槽一端的抓持部与医生手指的作用面积大,便于夹持输液管。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止水夹时,当不需要输液时,将输液管400卡置到楔形槽112的小端,然后,向下施加作用力到按压部123上,止挡栓12克服弹簧13的弹力沿安装槽114向下滑动,让止挡栓12的下端部伸入到楔形槽112内并抵挡住输液管400,接着向止挡栓12方向推动拨块152,止挡片本体151跟随滑动,让止挡片15抵挡着止挡栓12,防止输液管4000向容置槽111方向滑动,从而提高了防止血液回流的可靠性;在上述过程中,止挡栓12的下端为楔形,止挡片本体152为楔形,在向止挡栓12方向滑动止挡片15过程中,止挡片本体152对止挡面122作用,使得止挡栓12向下运动的距离增大,这样,止挡栓12对输液管400挤压力也增大,从而能提高止水的可靠性。当需要输液时,反向推动止挡片15,止挡栓12在弹簧13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解除止挡栓12对输液管400的限制,因此,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关 键  词:
    一种 静脉 留置 止水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静脉留置针用止水夹.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51608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