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硬质聚氯乙 烯材料的聚氧乙烯树脂——粉煤灰体系 本发明属于改性的聚氯乙烯树脂复合材料。
近年来,美国专利4,122,062以及我国一些科研单位曾报导过[1-2]:使用CaCo3作为聚氯乙烯树脂的填充剂,这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该体系的热稳定性及抑制了增塑剂的析出。然而,CaCo3终究是有用的化工材料,大量的用于PVC树脂的填充剂(一般用量为2%左右)还是硬质聚氯乙烯材料造价太高的原因之一。
本发明使用极少量的钛酸酯偶联剂来处理无用的燃烧过的粉煤灰,以代替CaCo3作为树脂填充剂,其方法简述如下:先合成三种钛酸酯偶联剂(A、B、P)其结构式如下:
(当R=-C14H29时为A,当时为B)
A和B的合成方法为:
P的合成方法为:
然后把上述任一种偶联剂溶于溶剂内先与粉煤灰一起捏合,再与聚氯乙烯树脂、助剂一起捏合后,经辊压塑炼和压制成型,即制得硬质聚氯乙烯材料。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聚氯乙烯材料,由于使用了无用的粉煤灰作填充剂,所以降低了材料的造价,并且它比PVC-CaCo3体系具有更大的抗腐蚀性,这是由于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及少量未烧尽地碳化物。用本发明的PVC-粉煤灰——钛酸酯偶联剂体系制造的硬质聚氯乙烯树脂,其力学和机械性能与PVC-CaCo3体系比较,结果见表I,表II。
*表I,缺口冲击强度比较
*缺口冲击强度是按GB1043-79《塑料筒支梁冲击试验方法》测试的
表I中,O为用PVC-CaCo3体系(100份聚氯乙烯树脂,9.5份助剂,30份CaCo3)制成的硬质聚氯乙烯材科。
O1为用PVC-粉煤灰-钛酸酯体系(100份聚氯乙烯树脂,9.5份助剂,30份粉煤灰)制成的硬质聚氯乙烯材料。
A1为用PVC-粉煤灰-钛酸酯体系(100份聚氯乙烯树脂,9.5份助剂,30份粉煤灰及0.3份的钛酸酯偶联剂A)制成的硬质聚氯乙烯材科。
B1为用PVC-粉煤灰-钛酸体系(100份PVC树脂,9.5份助剂,30份煤灰,0.3份钛酸酯偶联剂B)制威的硬质聚氯乙烯材料。
P1为用PVC-粉煤灰-钛酸酯体系(100份PVC树脂,9.5份助剂,30份粉煤灰及0.3份钛酸酯偶联剂P)制成的硬质聚氯乙烯材料。
*表II,流变性能测试数据
*表II中的编号O,O1,A1,B1,P1的体系组份与表I中的相同,流变性能实验设备是使用西德Bralencler公司生产的PLE 330型Bralencler Plastic-Cocelec转矩流变仪测试的,其工艺条件为
夹套温度 180℃ 试样重 81g
负荷 5kg
转数 30rpm
从表I,表II可以看出,未用偶联剂处理的O1体系同PVC-CaCo3体系相比,缺口冲击强度降低了40%(从5.17降为3.14),而用偶联剂处理后的P1体系,其熔隔时间保持不变,平衡转矩略少于O体系,但其冲击强度与PVC-CaCo3体系相当。
为了说明PVC-粉煤灰体系的制造及使用方法,我们举出下列实施例子。
实例1,A1,B1及P1体系的配制
<1>偶联剂A及偶联剂B的合成
反应方程式
Ti[OCH(CH2)2]4+3HOR(或HO·COR)→(H2C)2HC·O·Ti(OR)3+3HOCH(CH3)2
当R=-C14H29时,为偶联剂A
当R=-COC13H27时,为偶联剂B
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反应瓶中,加入0.125mol的钛酸异丙酯0.375mol的十四醇(或十四酸),在搅拌下慢慢升温至1000℃,待反应瓶中有回馏液时,在100~200mmHg柱下蒸出异丙醇,在该压力下保持温度为120±2(℃)1小时,将异丙醇蒸除干净·剩余物为乳黄色固体(或白色固体),产率96%(或98%)
<2>偶联剂P的合成反应方程式
在装有电动搅拌、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反应瓶中,迅速地加入P2O317.6克(0.12mol)及88ml石油醚(沸程为90~100℃),在搅拌下加热使P2O3均匀地分散在石油醚中而成悬浊液,迅速加入庚醇28.89(0.25mol),搅拌,并加热回馏,直至固体全部消失,减压蒸出溶剂,得黄色粘稠液体为焦磷酸庚酯,产物重43.9g,产率为65.7%
在装有搅拌、回馏冷凝管、温度计的反应瓶中,加入Ti[OCH(CH2)2]4和癸酸在100±2(℃)的温度下,反应1小时,减压蒸除异丙醇,然后加入焦磷酸庚酯,再在100±2(℃)下反应1小时,再减压蒸除异丙醇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97.9%,产物分解点为230-240(℃)(Ti[OCH(CH2)2]4,癸酸和磷酸庚酯的克分子比为1∶2∶3)。
<3>A1体系的配制
PVC树脂 100份(71.1%)
粉煤灰 30份(21.4%)
助剂 9.5份(6.7%)
偶联剂A 0.3份(0.21%)
<4>B1体系的配制
PVC树脂 100份(71.1%)
粉煤灰 30份(21.4%)
*助剂 9.5份(6.7%)
偶联剂B 0.3份(0.21)
<5>P1体系的配制
PVC树脂 100份(71.1%)
粉煤灰 30份(21.4%)
*助剂 9.5份(6.7%)
偶联剂P 0.3份(0.21%)
*上述所有助剂均为5份三盐性硫酸铅、1.5份硬酯酸钡、0.5份硬酯酸铅和0.2份石腊混合而成。
实例2,用PVC树脂-粉煤灰体系(A1,B1,P1体系)制造硬质聚氯乙烯材料的实例:
先将0.21%的偶联剂(A,B或P)溶于适当的溶剂内(如:石油醚),然后同21.4%的粉煤灰一起在高速捏合机内捏合10分钟,再与71.1%的PVC树脂,6.76%的助剂一起捏合10分钟,把捏合好的A1、B1、P1体系在双辊炼机内进行辊压塑炼,其辊压时间为5分钟(拉片),前辊温度为180±3(℃),后辊温度为175±3(℃),辊压塑炼完成后,即可在压力成型机进行压制成型,其工艺条件是预热30分钟然后在176±3(℃)的温度下加压30分钟,所用压力为250-300kg/cm2。
参考文献
(1)钛酸酯偶联剂在PVC中的应用:《聚氯乙烯》83年第二期。
(2)加有偶联剂的碳酸钙填充PVC体系流变性能及形态的研究《塑料》8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