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及其输液器.pdf

  • 上传人:梁腾
  • 文档编号:8504759
  • 上传时间:2020-07-28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1.14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383533.9

    申请日:

    20120803

    公开号:

    CN202822283U

    公开日:

    2013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4,A61M5/36

    主分类号:

    A61M5/14,A61M5/36

    申请人:

    肖芳

    发明人:

    肖芳

    地址: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28号之二802房

    优先权:

    CN201220383533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海波;侯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接口,上接口即为滴管的上端口,在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过滤器具有封闭腔室,在所述封闭腔室内水平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膜,所述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进液管,进液管的入口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缓流入的开孔结构,所述封闭腔室的底面具有作为所述下接口的出液口,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渗漏孔;还公开了使用上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输液器。本实用新型当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面与进液管入口之间的残留液通过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功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所述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接口,上接口即为所述滴管的上端口,在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具有封闭腔室,在所述封闭腔室内水平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膜,所述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缓流入的开孔结构,所述封闭腔室的底面具有作为所述下接口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渗漏孔,以使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面与进液管入口之间的残留液通过所述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竖向的金属短管,所述渗漏孔开设在该金属短管的管壁上,所述渗漏孔的孔缘底部与所述腔室顶面相接触而将残留液完全排出管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封闭腔室由上盖及下盖上下扣合而成,所述下盖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下部空间相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管口即为所述出液口,所述金属短管与进液管均位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上,所述进液管的顶端封闭且其管壁上设有开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短管向上盖的下表面伸出形成位于上盖上表面的上管段与位于上盖下表面的下管段,所述下管段向下呈渐缩状,所述下管段的管口作为残留液的出液孔贴近所述过滤膜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结构为沿进液管的管壁上部圆周所开设的至少一个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上孔沿位于所述进液管的顶端面上;所述管身上开有用于将管体内的空气排出外界的排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由管身、设于管身两端的上接头及下接头组成,所述上、下接口分别位于所述上、下接头上,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周缘具有环形凸台,所述进液管与金属短管均设于该环形凸台内,所述凸台卡合在所述管身的下部中,所述凸台的底边圆周具有凸缘,所述管体的下端紧套于所述凸缘的圆周上。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输液器,包括由输液管连接的鲁尔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鲁尔接头以上管路任何位置的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所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所述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接口,上接口即为所述滴管的上端口,在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具有封闭腔室,在所述封闭腔室内水平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膜,所述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缓流入的开孔结构,所述封闭腔室的底面具有作为所述下接口的出液口,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渗漏孔,以使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面与进液管入口之间的残留液通过所述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包括从上至下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墨菲氏管、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其中,所述鲁尔接头位于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之间,所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墨菲氏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包括从上至下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墨菲氏管、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其中,所述鲁尔接头位于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之间,所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位于所述墨菲氏管与所述流速调节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包括从上至下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墨菲氏管、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其中,所述鲁尔接头位于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之间,所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位于所述流速调节器与所述鲁尔接头之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菲氏管,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 管,还涉及使用该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医用输液器(即指静脉输液器)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用于向人体静脉输送药 液的医用耗材,它一般由瓶塞穿刺器、输液管(包括上导管与下导管)、空气过滤 器、墨菲氏管、过滤器、流速调节器、鲁尔接头及静脉头皮针组成。其中,墨菲 氏管的主要作用是在输液过程中判断输液的流速并产生虹吸作用来减缓输液压 力。

    现有的静脉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管及墨菲氏管内储存有空气,加 上墨菲氏管虹吸作用的存在,使得在静脉穿刺前必须排空上述管体内的气体,这 种操作程序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使用不便的缺陷,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另外,静脉输液器中的药液流完以后,如果不及时更换药液瓶或者卸除输液 器,药液会一直流动,直至人体的静脉压与输液器中药液的重力平衡时才会停止, 由于药液的扩散作用,使得人体血液回流到输液器的输液管中,这种回血现象不 仅会引起病患的惊恐,而且护理人员要花相当长时间重新排气,更甚者,易于形 成血栓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国内外该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了多种具有自动止液功 能的输液器,其工作原理是:当墨菲氏管内的药液滴完后,自动封闭下导管入水 口以防止回血,然而,其无法有效实现防回血的目的。另外,中国授权实用新型 专利(专利号201020580924.0)公开了一种无气泡引流防回血输液器,它采用引 流条将墨菲氏管内少量的残留液通过虹吸引流的方式引入头皮针的前端以达到防 回血的效果,但是引流条的结构设计比较复杂,制作工艺十分繁琐,生产成本较 高,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成型、制作工艺简单、使用方便、 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能够规模化生产、有效实现止回血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 血墨菲氏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 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智能型自动止液 防回血墨菲氏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所述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 接口,上接口即为所述滴管的上端口,在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 器具有封闭腔室,在所述封闭腔室内水平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 膜,所述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进液管,所述进液 管的入口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缓流入的开孔结构,所述封闭腔室 的底面具有作为所述下接口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连通所述 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渗漏孔,以使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面与进液 管入口之间的残留液通过所述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功能。

    本实用新型当没有药液流入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时,在腔室顶面和进液 孔入口之间会留有一定量的残留液体,该残留液体无法在短时间内流入过滤膜, 而是通过渗漏孔缓慢流入过滤膜,并排入下导管内直至静脉头皮针从而排出输液 器,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的功能;另外,当药液流入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 管体内,由于进液管上的开孔结构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药液不能在短时间内浸湿 过滤膜,以便管体内的空气可通过过滤膜排入下导管内直至静脉头皮针从而排出 输液器,以实现自动排气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可省去护理人员手工排气的操作环 节,减少工作量,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制作 工艺简单,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竖向的金属短管,所述 渗漏孔开设在该金属短管的管壁上,所述渗漏孔的孔缘底部与所述腔室顶面相接 触而将残留液完全排出管体。制作具有渗漏孔的金属短管在工艺上容易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过滤器的封闭腔室由上盖及下盖上下 扣合而成,所述下盖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下部空间相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 端管口即为所述出液口,所述金属短管与进液管均位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上,所 述进液管的顶端封闭且其管壁上设有开孔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短管向上盖的下表面伸出形成位于 上盖上表面的上管段与位于上盖下表面的下管段,所述下管段向下呈渐缩状,所 述下管段的管口作为残留液的出液孔贴近所述过滤膜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以下实施方式,所述开孔结构为沿进液管的管壁上部圆周 所开设的至少一个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上孔沿位于所述进液管的顶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管体由管身、设于管身两端的上接头及下接头组成,所述上、 下接口分别位于所述上、下接头上,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周缘具有环形凸台,所述 进液管与金属短管均设于该环形凸台内,所述凸台卡合在所述管身的下部中,所 述凸台的底边圆周具有凸缘,所述管体的下端紧套于所述凸缘的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可以做以下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身上开有用于将管体内的空气排 出外界的排气孔。在自动止液过程中,管体内的残留空气可以从排气孔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金属短管由钢材料制成,作为其它的实施 方式,金属短管的材质也可以选用铁镀金、铁镀银等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使用上述自动止 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输液器,包括由输液管连接的鲁尔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鲁尔接头以上管路任何位置的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所述自动止液防 回血墨菲氏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所述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接口, 上接口即为所述滴管的上端口,在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具有 封闭腔室,在所述封闭腔室内水平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膜,所 述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入 口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缓流入的开孔结构,所述封闭腔室的底面 具有作为所述下接口的出液口,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 体的渗漏孔,以使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面与进液管入口之间的残留 液通过所述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液器包括从上至下通过输液管依次 连接的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墨菲氏管、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其中, 所述鲁尔接头位于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之间,所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 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墨菲氏管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液器包括从上至下通过输液管依 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墨菲氏管、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其中, 所述鲁尔接头位于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之间,所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 位于所述墨菲氏管与所述流速调节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所述输液器包括从上至下通过输液管依次 连接的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墨菲氏管、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其中, 所述鲁尔接头位于流速调节器及静脉头皮针之间,所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 位于所述流速调节器与所述鲁尔接头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⑴当药液瓶中的药液流完时,即没有药液流入本实用新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 菲氏管,在过滤器顶面和进液管入口之间会留有一定量的残留液体,该残留液体 无法在短时间内流入过滤膜,而是通过渗漏孔缓慢流入过滤膜,并排入下导管内 直至静脉头皮针从而排出输液器,实现在一定时间内自动止液防回血功能,避免 了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更换输液瓶或者卸除输液器而出现的回血现象,省去护理人 员手工排气的操作环节,减少工作量,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⑵当药液流入本实用新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由于进液管上的开孔结 构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药液不能在短时间内浸湿过滤膜,以便管体内的空气可通 过过滤膜排入下导管内直至静脉头皮针从而排出输液器,实现自动排气的功能, 省去护理人员手工排气的操作环节,减少工作量,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⑶当更换药液瓶时,挤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后,由于产生的负压作用 使得药液通过进液管进入过滤器内,过滤器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排气孔排出,因此 避免了在更换第二瓶药液瓶时液体停滴的现象。

    ⑷本实用新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一次成型,制作工艺简单,能够大大 降低成本,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⑸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可广泛适用于诊所、医院等医疗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环形凸台的高度降低);

    图4是下盖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1,包括 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5,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接口,上接口即为滴管5的 上端口,在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6,过滤器6具有封闭腔室,在封闭腔室内水平 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膜9,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腔室上部空 间与管体的进液管11,进液管11的入口12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 缓流入的开孔结构,封闭腔室的底面具有作为下接口的出液口82,腔室顶面上设 有连通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渗漏孔20,以使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 面与进液管入口之间的残留液,通过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 血的功能。

    在腔室顶面上设有竖向的金属短管30,金属短管30由钢材料制成,渗漏孔 20开设在该金属短管30的管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渗漏孔20沿金属短管30的管 口向下直行后形成圆形孔缘。渗漏孔20的孔缘底部与腔室顶面相接触而将残留液 完全排出管体;过滤器6的封闭腔室由上盖7及下盖8上下扣合而成,下盖8的 底部设有与过滤器6的下部空间相通的连接管81,连接管81的下端管口即为出液 口82,金属短管30与进液管11均位于上盖7的上表面上,进液管11的顶端封闭 且其管壁上设有开孔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管11的顶端封闭且开孔结构位于 其管壁上,开孔结构为沿进液管11的管壁上部圆周所开设的三个进液孔(图中未 画出),进液孔的上孔沿位于进液管11的顶端面上。

    金属短管30向上盖7的下表面伸出形成位于上盖7上表面的上管段与位于上 盖下表面的下管段,下管段向下呈渐缩状,近似于圆锥体,下管段的管口作为残 留液的出液孔73贴近过滤膜9的上表面。

    管体由管身、设于管身两端的上接头及下接头组成,上、下接口分别位于上、 下接头上,如图3所示,上盖7的上表面周缘具有环形凸台,进液管11与金属短 管30均设于该环形凸台内,凸台卡合在管身的下部中,凸台的底边圆周具有凸缘 72,管体的下端紧套于凸缘72的圆周上。管身上开有用于将管体内的空气排出外 界的排气孔50。在自动排气过程中,管体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外界。

    如图1所示,一种使用上述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输液器,包括由输液 管连接的鲁尔接头16,还包括设置在鲁尔接头16以上管路任何位置的自动止液防 回血墨菲氏管1(具有过滤器),在本实施例中,输液器包括从上至下通过输液管 (包括连接导管10、上导管2及下导管15)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3、空气过滤 器4、墨菲氏管40(无过滤器的墨菲氏管)、流速调节器14及静脉头皮针17,鲁 尔接头16位于流速调节器14及静脉头皮针17之间,其中,墨菲氏管40包括管 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51,在管体的管壁上部开有加药孔18;自动止液防回 血墨菲氏管1位于墨菲氏管40与流速调节器14之间。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1 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5,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接口,上接口即为滴管 5的上端口,在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6,过滤器6具有封闭腔室,在封闭腔室内 水平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膜9,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腔室上 部空间与管体的进液管11,进液管11的入口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 缓流入的开孔结构,封闭腔室的底面具有作为下接口的出液口,腔室顶面上设有 连通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渗漏孔20,以使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面 与进液管入口之间的残留液,通过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 的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图中没有画出)与实施例1中输液器不同之处在于:自动止液防 回血墨菲氏管(具有过滤器)位于空气过滤器与墨菲氏管(无过滤器的墨菲氏管) 之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图中没有画出)与实施例1中输液器不同之处在于:自动止液防 回血墨菲氏管(具有过滤器)位于流速调节器与鲁尔接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止液防回血原理是: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中的残留液 (位于进液管的入口与过滤器的上盖之间)通过渗漏孔微量缓慢地流到过滤膜上, 从而起到止液和防回血作用;当更换药液瓶时,挤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后, 由于产生的负压作用使得药液通过进液管进入过滤器内,继续输液,过滤器内的 空气可以通过排气孔排出,因此避免了在更换第二瓶药液瓶时液体停滴的现象; 另外,当不能及时更换药液瓶时,由于残留在进液管的入口下方少量药液的重力 引流作用,即该药液通过渗漏孔微量流到过滤膜上并直至流到静脉头皮针,因此 会对人体血管内的血液产生一个正压,从而实现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地防回血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止液及防回血过程是:当药液瓶中的药液流完至自动止液 防回血墨菲氏管内后,如果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换瓶输液或者卸除输液器,由于过 滤膜的表面张力跟药液的重力达到平衡,导致下导管内的药液不能流动,同时, 进液管的入口与过滤器上盖的上表面之间残存的少量残留液仍通过渗漏孔微量流 到过滤膜上,并通过过滤膜再经过下导管流入静脉头皮针进入人体中,从而起到 一定时间内的防回血作用,直至过滤膜的表面张力再次跟药液的重力达成新的平 衡,实现相对自动止液防回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 实用新型的开孔结构的具体形式、进液孔的数量、过滤器的结构还具有其它的实 施方式,另外,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在输液器管路上的设置位置具有多种实 施方式,只需设置在鲁尔接头以上的管路上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因此本实 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 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智能型 自动 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 及其 输液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及其输液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50475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