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回血输液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回血输液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9606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9.18 CN 203196060 U *CN203196060U* (21)申请号 201320093414.4 (22)申请日 2013.02.28 A61M 5/14(2006.01) (73)专利权人 黄陵娥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 118 号 1012 房 (72)发明人 黄陵娥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 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95 代理人 马丽丽 (54) 实用新型名称 防回血输液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医用输液器上。
2、的防回血 输液装置, 以及带有防回血输液装置的医用输液 器。该防回血输液装置包括壳体、 进液管、 至少部 分位于壳体内部的排液管, 排液管开设有第一排 液孔与第二排液孔, 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 液孔上方, 第二排液孔位于壳体内部的底端上方 ; 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内壁的第一亲水性 止液药液过滤膜。 正常输液时, 壳体内药液可通过 第一排液孔、 第二排液孔流出壳体 ; 接近输液完 成时, 药液从第二排液孔流出壳体。 本实用新型防 回血的时间可以通过改变壳体下部的尺寸, 第二 排液孔的孔径, 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 径来调节, 防回血性能可靠 ; 而且结构简单, 生产 成本低。 (。
3、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96060 U CN 203196060 U *CN203196060U* 1/1 页 2 1. 一种防回血输液装置, 包括壳体, 与壳体上部连通的进液管, 与壳体下部连通的排液 管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排液管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部, 排液管开设有第一排液孔与第二排 液孔, 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 第二排液孔位于壳体内部的底端上方 ; 。
4、还包括 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一排液 孔内壁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 孔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 液过滤膜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位于第一排液孔正上 方, 并可将第一排液孔完全堵住的浮标。 6. 根据权利。
5、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5 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壳体上部 开设有排气孔, 所述排气孔下端紧密覆盖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7. 一种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壳体, 位于壳体内部并将壳体内部空间分 隔成两部分的隔板, 位于隔板两侧并与壳体相连通的进液管、 排液管 ; 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 排液孔、 第二排液孔, 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 ; 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二排液孔 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所 述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与排液管位于隔板的同一侧。 8. 根据权利要求 。
6、8 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 滤膜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壳体开设有排气孔, 所述排气孔与进液管位于隔板的同一侧, 所述排气孔下端紧密覆盖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10. 一种医用输液器, 包括瓶塞穿刺器、 静脉输液针、 将瓶塞穿刺器与静脉输液针连接 的输液管,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 所述防回血输 液装置安装于瓶塞穿刺器与静脉输液针之间的输液管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196060 U 2 1/5 页 3 防回。
7、血输液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用于医用输液器上的防回血输液装置, 以 及带有防回血输液装置的医用输液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大部分医用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 输液器内的药液一直流下去, 直至人体 的静脉压与输液器中药物的重力平衡时药液才停止。 在药液停止后, 由于液体的扩散作用, 人体里的血液会回流到输液器的导管中, 这种现象不但会引起病人的惊恐, 需要护士花时 间驱使血液流回人体, 而且还存在形成血栓的可能, 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这些 问题, 国内外已有相关防回血输液装置, 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 0003 其中一种方。
8、案为 : 采用浮球或浮标等结构, 在输液过程中, 浮球浮起, 药液顺着浮 球或浮标与输液管的缝隙流下 ; 停止输液时, 浮球下沉, 将其与输液管之间的缝隙堵住, 使 输液管中的药液处于失重状态, 以此来达到防回血功能。如申请号为 “200720186093.7” 、 “201120565710.0 ” 等中国专利。但是, 当药液处于失重后, 由于人体静脉压的作用及液体 具有相互扩散的作用, 导致血液会倒流回来, 所以这一方案并不能达到防回血的作用, 误导 使用者。 0004 另一种方案为 : 接近输液完成时, 存在一组件部分堵住排液管前端, 或使用缓流装 置来减缓药液的流速, 药液在一定的时间。
9、内, 缓慢流入血液, 达到一个对血管正向的作用, 从而可达到防回血的效果。如申请号为 “201210103462.7” 、“201210189228.0” 等中国专 利。 目前的实施方式中, 排液管均只设有一进液口, 药液的流速由部分堵住排液管前端的组 件或者缓流装置的结构来控制, 由于药液流速与压力、 孔径有关, 使用少量残留液无法控制 药液流速, 且药液难以均匀流动, 同时产品生产过程难以控制, 工艺复杂, 生产成本高, 难以 达到预期的防回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 提供防回血输液装置,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结构简 单, 防回血时间可控。 0006 本实用。
10、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 提供带有防回血输液装置的医用输液器。 0007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08 一种防回血输液装置, 包括壳体, 与壳体上部连通的进液管, 与壳体下部连通的排 液管 ; 所述排液管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部, 排液管开设有第一排液孔与第二排液孔, 所述第 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 第二排液孔位于壳体内部的底端上方 ; 还包括紧密密合于 第二排液孔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0009 正常输液时, 药液在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中积累, 直至液位超过第一排液孔, 此 后, 药液通过第一排液孔及第二排液孔流出防回血装置 ; 接近输液完成时, 防回血输液。
11、装置 内药液的液位低于第一排液孔, 药液通过第二排液孔流出防回血装置。由于第二排液孔内 说 明 书 CN 203196060 U 3 2/5 页 4 壁紧密密合着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药液流通的速度减慢, 可维持一个缓慢的输液 状态, 从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防回血的功能, 而且, 通过改变壳体下部的尺寸, 第二排液 孔的孔径, 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 即可改变该装置防回血的时间。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一排液孔内壁的第二亲水性 止液药液过滤膜。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排液管上端, 第一排液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液孔 的孔径。 0。
12、012 作为优选, 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的第二亲水性止液 药液过滤膜。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 膜的孔径。 0014 所述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均为亲水膜。接近 输液完成时, 由于毛细作用, 药液会通过第二排液孔导引至排液管上部 ; 由于所述第二亲水 性止液药液过滤膜上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可防止药液从第一排液孔回流至壳体。在输液 的过程中, 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与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可以防止气泡或气 体通过第一排液孔、 第二排液孔进入排液管, 从而降低患体在输液过程中。
13、, 发生气栓的可能 性, 而且还能对药液进行过滤。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排液孔正上方, 并可将第一排液 孔完全堵住的浮标, 所述浮标与第一排液孔形成一单向阀。 接近输液完成时, 浮标将第一排 液孔完全堵住, 可防止药液从第一排液孔回流至壳体。 0016 作为优选, 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还包括一端与浮标固定相连, 另一端与排液管直 接或间接相连的牵引线。所述牵引线可保证在接近输液完成时, 浮标准确地下落于第一排 液孔。 0017 作为优选, 所述进液管上部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 0018 作为优选, 所述壳体上部开设有排气孔, 所述排气孔下端紧密覆盖透气疏水性阻。
14、 水膜。所述透气疏水性阻水膜允许气体通过, 而防止液体通过。 0019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发明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20 一种防回血输液装置, 包括壳体, 位于壳体内部并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 的隔板, 位于隔板两侧并与壳体相连通的进液管、 排液管 ; 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排液孔、 第 二排液孔, 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 ; 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二排液孔的第一亲 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所述第一亲 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与排液管位于隔板的同一侧。 0021 所述隔板将壳体空间分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
15、, 其中进液管与第一空间相通, 排 液管与第二空间相通。正常输液时, 药液在第一空间内积累, 直至液位超过第一排液孔, 此 后, 药液通过第一排液孔、 第二排液孔及排液管流出防回血装置 ; 接近输液完成时, 第一空 间内药液的液位低于第一排液孔后, 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止液, 低于第一排液孔且 位于第一空间的药液通过第二排液孔缓慢流出防回血装置, 从而达到防回血的作用。 0022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排液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液孔的孔径。 0023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 说 明 书 CN 203196060 U 4 3/5 页 5 膜的孔径。。
16、 0024 作为优选, 所述壳体开设有排气孔, 所述排气孔与进液管位于隔板的同一侧, 所述 排气孔下端紧密覆盖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0025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26 一种医用输液器, 包括瓶塞穿刺器、 静脉输液针、 将瓶塞穿刺器与静脉输液针连接 的输液管, 还包括上述防回血输液装置, 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安装于瓶塞穿刺器与静脉输 液针之间的输液管上。使用时所述医用输液器进行输液时, 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内部药液 的液压高于人体静脉压, 从而保证防回血输液装置的防回血功能。 0027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 0028 1、 防回血的时间可以通过。
17、改变壳体下部的尺寸, 第二排液孔的孔径, 第一亲水性 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来调节, 防回血性能可靠。 0029 2、 所述防回血装置设置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后, 可大大降低患者在输液过 程中, 发生气栓的机率, 同时也可以对药液进行过滤。 0030 3、 结构简单, 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31 图 1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2 图 2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3 图 3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4 图 4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5。
18、 图 5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 6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 7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中 : 1 防回血输液装置, 2 壳体, 3 进液管, 4 排液管, 6 第一排液孔, 7第二排液孔, 8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9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11排 气孔, 12 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13 浮球, 14 牵引线, 16 隔板, 17 瓶塞穿刺器, 18 流量调节器, 19 药液过滤器, 20 墨菲氏管, 21 静脉输液针, 22 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
19、式 0039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进一步描述。 0040 图 1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0041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 1 包括圆柱状壳体 2, 位于壳体 2 顶部并与壳体 2 相连通的进 液管 3, 位于壳体 2 下部并与壳体 2 相连通的排液管 4 ; 所述排液管 4 部分位于壳体 2 内, 且 排液管 4 上部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所述排液开设有第一排液孔 6、 第二排液孔 7, 所 述第一排液孔 6 位于排液管 4 上端, 所述第二排液孔 7 位于第一排液孔 6 与壳体 2 底部之 间。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 1 。
20、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 6 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8, 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 7 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9。所述壳体 2 顶端开设有 排气孔 11, 所述排气孔 11 下端被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12 紧密覆盖。 说 明 书 CN 203196060 U 5 4/5 页 6 0042 图 2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0043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1包括圆柱状壳体2, 位于壳体2顶部并与壳体2相连通的进液 管 3, 位于壳体 2 下部并与壳体 2 相连通的排液管 4 ; 所述排液管 4 部分位于壳体 2 内。所 述排液管 4 开设有第一排液孔 6、 第二排液孔。
21、 7, 所述第一排液孔 6 位于第二排液孔 7 上方, 所述第二排液孔 7 位于壳体 2 内部的底端上方。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 1 还包括紧密密合于 第一排液孔6内壁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 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7内壁的第一亲 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9。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8 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 液过滤膜 9 的孔径。所述壳体 2 顶端开设有排气孔 11, 所述排气孔 11 下端被透气疏水性阻 水膜 12 紧密覆盖。 0044 图 3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0045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 1 包括壳体 2, 位于壳体 2 顶部并与壳体 2 相连通的进液。
22、管 3, 位于壳体 2 下部并与壳体 2 相连通的排液管 4 ; 所述排液管 4 部分位于壳体 2 内。所述排 液开设有第一排液孔 6、 第二排液孔 7, 所述第一排液孔 6 位于排液管 4 上端, 所述第二排液 孔 7 位于第一排液孔 6 与壳体 2 底部之间。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 1 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二 排液孔 7 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9, 位于第一排液孔 6 正上方的浮球 13, 一端与 浮球 13 固定相连, 另一端与进液管 3 内侧固定相连的牵引线 14。所述壳体 2 顶端开设有排 气孔 11, 所述排气孔 11 下端被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12 紧密覆盖。 0046 图 4。
23、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0047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1包括壳体2, 与壳体2内部的上壁、 下壁、 侧壁均紧密贴合的隔 板 16, 分别位于隔板 16 两侧的进液管 3、 排液管 4。所述隔板 16 将壳体 2 内的空间分隔为 位于隔板 16 左侧的第一空间, 位于隔板 16 右侧的第二空间。所述进液管 3 位于壳体 2 上 端并与第一空间相连通, 所述排液管 4 位于壳体 2 上部并与第二空间相连通。所述隔板 16 上开设有第一排液孔 6、 第二排液孔 7, 所述第一排液孔 6 位于第二排液孔 7 上方, 并且第一 排液孔 6 的孔径比第二排液孔 7 的孔径大。所述防回。
24、血输液装置 1 还包括分别紧密覆盖于 第一排液孔 6、 第二排液孔 7 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8、 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9 ; 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8、 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9 均位于隔板 16 右侧, 即与排液管 4 位于隔板 16 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8 的孔径大于第一 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9 的孔径。所述壳体 2 顶端开设有排气孔 11, 所述排气孔 11 与第一 空间相连通, 所述排气孔 11 下端被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12 紧密覆盖。应该理解, 所述壳体 2 还可以分为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嵌套形成壳体 2 。
25、; 所述隔板 16 夹套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0048 图 5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一实施例。 0049 该医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17、 墨菲氏管20、 流量调节器18、 静脉输液针21。 所 述瓶塞穿刺器 17、 防回血输液装置 1、 流量调节器 18、 静脉输液针 21 通过输液管 22 依次相 连接。所述墨菲氏管 20 设有部分位于墨菲氏管 20 壳体内部的排液管 4, 所述排液管 4 设有 第一排液孔 6、 第二排液孔 7, 所述第一排液孔 6 位于第二排液孔 7 上方, 所述第二排液孔 7 位于壳体 2 内部的底端上方。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 1 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一。
26、排液孔 6 内壁 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8, 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 7 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 滤膜 9。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8 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9 的孔 说 明 书 CN 203196060 U 6 5/5 页 7 径。本实施例中的墨菲氏管 20 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普通墨菲 氏管合为一体后的结构。所述墨菲氏管 20 具有过滤、 防回血、 自动排气的功能。 0050 图 6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二实施例。 0051 该医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 17、 墨菲氏管 20、 防回血输液装置 1、 流量调节器 18、 药液过滤。
27、器19、 静脉输液针21。 所述瓶塞穿刺器17、 墨菲氏管20、 防回血输液装置1、 流 量调节器 18、 药液过滤器 19、 静脉输液针 21 通过输液管 22 依次相连接。所述防回血输液 装置 1 与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完全相同, 在此就不再详细描 述。 0052 图 7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三实施例。 0053 该医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 17、 墨菲氏管 20、 防回血输液装置 1、 流量调节器 18、 静脉输液针21。 所述瓶塞穿刺器17、 墨菲氏管20、 防回血输液装置1、 流量调节器18、 静 脉输液针 21 通过输液管 22 依次相连接。所述。
28、防回血输液装置 1 与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 液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完全相同, 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 1 具有 过滤、 防回血、 自动排气的功能。 005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203196060 U 7 1/3 页 8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96060 U 8 2/3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96060 U 9 3/3 页 10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96060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