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防回血输液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pdf

  • 上传人:徐敬
  • 文档编号:8502537
  • 上传时间:2020-07-28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1.13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093414.4

    申请日:

    20130228

    公开号:

    CN203196060U

    公开日:

    201309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4

    主分类号:

    A61M5/14

    申请人:

    黄陵娥

    发明人:

    黄陵娥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118号1012房

    优先权:

    CN201320093414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马丽丽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医用输液器上的防回血输液装置,以及带有防回血输液装置的医用输液器。该防回血输液装置包括壳体、进液管、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部的排液管,排液管开设有第一排液孔与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第二排液孔位于壳体内部的底端上方;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正常输液时,壳体内药液可通过第一排液孔、第二排液孔流出壳体;接近输液完成时,药液从第二排液孔流出壳体。本实用新型防回血的时间可以通过改变壳体下部的尺寸,第二排液孔的孔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来调节,防回血性能可靠;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回血输液装置,包括壳体,与壳体上部连通的进液管,与壳体下部连通的排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部,排液管开设有第一排液孔与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第二排液孔位于壳体内部的底端上方;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一排液孔内壁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排液孔正上方,并可将第一排液孔完全堵住的浮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部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下端紧密覆盖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7.一种防回血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并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的隔板,位于隔板两侧并与壳体相连通的进液管、排液管;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排液孔、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二排液孔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所述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与排液管位于隔板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进液管位于隔板的同一侧,所述排气孔下端紧密覆盖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10.一种医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静脉输液针、将瓶塞穿刺器与静脉输液针连接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安装于瓶塞穿刺器与静脉输液针之间的输液管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用于医用输液器上的防回血输液装置,以及带有防回血输液装置的医用输液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医用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器内的药液一直流下去,直至人体的静脉压与输液器中药物的重力平衡时药液才停止。在药液停止后,由于液体的扩散作用,人体里的血液会回流到输液器的导管中,这种现象不但会引起病人的惊恐,需要护士花时间驱使血液流回人体,而且还存在形成血栓的可能,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已有相关防回血输液装置,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为:采用浮球或浮标等结构,在输液过程中,浮球浮起,药液顺着浮球或浮标与输液管的缝隙流下;停止输液时,浮球下沉,将其与输液管之间的缝隙堵住,使输液管中的药液处于失重状态,以此来达到防回血功能。如申请号为“200720186093.7”、“201120565710.0 ”等中国专利。但是,当药液处于失重后,由于人体静脉压的作用及液体具有相互扩散的作用,导致血液会倒流回来,所以这一方案并不能达到防回血的作用,误导使用者。

    另一种方案为:接近输液完成时,存在一组件部分堵住排液管前端,或使用缓流装置来减缓药液的流速,药液在一定的时间内,缓慢流入血液,达到一个对血管正向的作用,从而可达到防回血的效果。如申请号为“201210103462.7”、“201210189228.0”等中国专利。目前的实施方式中,排液管均只设有一进液口,药液的流速由部分堵住排液管前端的组件或者缓流装置的结构来控制,由于药液流速与压力、孔径有关,使用少量残留液无法控制药液流速,且药液难以均匀流动,同时产品生产过程难以控制,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难以达到预期的防回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防回血输液装置,该防回血输液装置结构简单,防回血时间可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带有防回血输液装置的医用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回血输液装置,包括壳体,与壳体上部连通的进液管,与壳体下部连通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部,排液管开设有第一排液孔与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第二排液孔位于壳体内部的底端上方;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正常输液时,药液在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中积累,直至液位超过第一排液孔,此后,药液通过第一排液孔及第二排液孔流出防回血装置;接近输液完成时,防回血输液装置内药液的液位低于第一排液孔,药液通过第二排液孔流出防回血装置。由于第二排液孔内壁紧密密合着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药液流通的速度减慢,可维持一个缓慢的输液状态,从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防回血的功能,而且,通过改变壳体下部的尺寸,第二排液孔的孔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即可改变该装置防回血的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一排液孔内壁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排液管上端,第一排液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液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

    所述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均为亲水膜。接近输液完成时,由于毛细作用,药液会通过第二排液孔导引至排液管上部;由于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上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可防止药液从第一排液孔回流至壳体。在输液的过程中,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与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可以防止气泡或气体通过第一排液孔、第二排液孔进入排液管,从而降低患体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气栓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对药液进行过滤。

    作为优选,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排液孔正上方,并可将第一排液孔完全堵住的浮标,所述浮标与第一排液孔形成一单向阀。接近输液完成时,浮标将第一排液孔完全堵住,可防止药液从第一排液孔回流至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还包括一端与浮标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排液管直接或间接相连的牵引线。所述牵引线可保证在接近输液完成时,浮标准确地下落于第一排液孔。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上部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部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下端紧密覆盖透气疏水性阻水膜。所述透气疏水性阻水膜允许气体通过,而防止液体通过。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发明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回血输液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并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的隔板,位于隔板两侧并与壳体相连通的进液管、排液管;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排液孔、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孔位于第二排液孔上方;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二排液孔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所述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与排液管位于隔板的同一侧。

    所述隔板将壳体空间分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其中进液管与第一空间相通,排液管与第二空间相通。正常输液时,药液在第一空间内积累,直至液位超过第一排液孔,此后,药液通过第一排液孔、第二排液孔及排液管流出防回血装置;接近输液完成时,第一空间内药液的液位低于第一排液孔后,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止液,低于第一排液孔且位于第一空间的药液通过第二排液孔缓慢流出防回血装置,从而达到防回血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排液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液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进液管位于隔板的同一侧,所述排气孔下端紧密覆盖透气疏水性阻水膜。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静脉输液针、将瓶塞穿刺器与静脉输液针连接的输液管,还包括上述防回血输液装置,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安装于瓶塞穿刺器与静脉输液针之间的输液管上。使用时所述医用输液器进行输液时,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内部药液的液压高于人体静脉压,从而保证防回血输液装置的防回血功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防回血的时间可以通过改变壳体下部的尺寸,第二排液孔的孔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的孔径来调节,防回血性能可靠。

    2、所述防回血装置设置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后,可大大降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气栓的机率,同时也可以对药液进行过滤。

    3、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回血输液装置,2-壳体,3-进液管,4-排液管,6-第一排液孔,7-第二排液孔,8-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11-排气孔,12-透气疏水性阻水膜,13-浮球,14-牵引线,16-隔板,17-瓶塞穿刺器,18-流量调节器,19-药液过滤器,20-墨菲氏管,21-静脉输液针,22-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1包括圆柱状壳体2,位于壳体2顶部并与壳体2相连通的进液管3,位于壳体2下部并与壳体2相连通的排液管4;所述排液管4部分位于壳体2内,且排液管4上部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所述排液开设有第一排液孔6、第二排液孔7,所述第一排液孔6位于排液管4上端,所述第二排液孔7位于第一排液孔6与壳体2底部之间。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1还包括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6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7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所述壳体2顶端开设有排气孔11,所述排气孔11下端被透气疏水性阻水膜12紧密覆盖。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1包括圆柱状壳体2,位于壳体2顶部并与壳体2相连通的进液管3,位于壳体2下部并与壳体2相连通的排液管4;所述排液管4部分位于壳体2内。所述排液管4开设有第一排液孔6、第二排液孔7,所述第一排液孔6位于第二排液孔7上方,所述第二排液孔7位于壳体2内部的底端上方。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1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一排液孔6内壁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7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的孔径。所述壳体2顶端开设有排气孔11,所述排气孔11下端被透气疏水性阻水膜12紧密覆盖。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1包括壳体2,位于壳体2顶部并与壳体2相连通的进液管3,位于壳体2下部并与壳体2相连通的排液管4;所述排液管4部分位于壳体2内。所述排液开设有第一排液孔6、第二排液孔7,所述第一排液孔6位于排液管4上端,所述第二排液孔7位于第一排液孔6与壳体2底部之间。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1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7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位于第一排液孔6正上方的浮球13,一端与浮球13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进液管3内侧固定相连的牵引线14。所述壳体2顶端开设有排气孔11,所述排气孔11下端被透气疏水性阻水膜12紧密覆盖。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该防回血输液装置1包括壳体2,与壳体2内部的上壁、下壁、侧壁均紧密贴合的隔板16,分别位于隔板16两侧的进液管3、排液管4。所述隔板16将壳体2内的空间分隔为位于隔板16左侧的第一空间,位于隔板16右侧的第二空间。所述进液管3位于壳体2上端并与第一空间相连通,所述排液管4位于壳体2上部并与第二空间相连通。所述隔板16上开设有第一排液孔6、第二排液孔7,所述第一排液孔6位于第二排液孔7上方,并且第一排液孔6的孔径比第二排液孔7的孔径大。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1还包括分别紧密覆盖于第一排液孔6、第二排液孔7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均位于隔板16右侧,即与排液管4位于隔板16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的孔径。所述壳体2顶端开设有排气孔11,所述排气孔11与第一空间相连通,所述排气孔11下端被透气疏水性阻水膜12紧密覆盖。应该理解,所述壳体2还可以分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嵌套形成壳体2;所述隔板16夹套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一实施例。

    该医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17、墨菲氏管20、流量调节器18、静脉输液针21。所述瓶塞穿刺器17、防回血输液装置1、流量调节器18、静脉输液针21通过输液管22依次相连接。所述墨菲氏管20设有部分位于墨菲氏管20壳体内部的排液管4,所述排液管4设有第一排液孔6、第二排液孔7,所述第一排液孔6位于第二排液孔7上方,所述第二排液孔7位于壳体2内部的底端上方。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1还包括紧密密合于第一排液孔6内壁的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紧密密合于第二排液孔7内壁的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所述第二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8的孔径大于第一亲水性止液药液过滤膜9的孔径。本实施例中的墨菲氏管20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普通墨菲氏管合为一体后的结构。所述墨菲氏管20具有过滤、防回血、自动排气的功能。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二实施例。

    该医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17、墨菲氏管20、防回血输液装置1、流量调节器18、药液过滤器19、静脉输液针21。所述瓶塞穿刺器17、墨菲氏管20、防回血输液装置1、流量调节器18、药液过滤器19、静脉输液针21通过输液管22依次相连接。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1与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医用输液器的第三实施例。

    该医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17、墨菲氏管20、防回血输液装置1、流量调节器18、静脉输液针21。所述瓶塞穿刺器17、墨菲氏管20、防回血输液装置1、流量调节器18、静脉输液针21通过输液管22依次相连接。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1与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输液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所述防回血输液装置1具有过滤、防回血、自动排气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关 键  词:
    防回血 输液 装置 及其 医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防回血输液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50253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