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溢尿导尿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溢尿导尿管.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1710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7 CN 204017105 U (21)申请号 201420336372.7 (22)申请日 2014.06.24 A61M 25/10(2013.01) (73)专利权人 浙江省荣军医院 地址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中山路 68 号 (72)发明人 俞晓频 张黎明 蒋凤美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33240 代理人 沈志良 (54) 实用新型名称 防溢尿导尿管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溢尿导尿管, 包括 引流管, 所述引流管上端的管体上设有导。
2、尿孔, 所 述导尿管的前端设有两个气囊, 前气囊和后气囊, 所述前气囊和后气囊的间距为 2.5 3.5cm ; 所 述导尿管的后端设有前气囊注气口和后气囊注气 口 ; 所述前气囊注气口经前气囊支管与前气囊相 连, 所述后气囊注气口经后气囊支管与后气囊相 连 ; 所述后气囊与测压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 供的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 1) 适用于男女病人 ; 2) 起到防止尿液溢出的效果 ; 3) 可避免尿道气压伤 的发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
3、)授权公告号 CN 204017105 U CN 204017105 U 1/1 页 2 1. 防溢尿导尿管, 包括引流管, 所述引流管上端的管体上设有导尿孔, 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尿管的前端设有两个气囊, 前气囊和后气囊, 所述前气囊和后气囊的间距为 2.5 3.5cm ; 所述导尿管的后端设有前气囊注气口和后气囊注气口 ; 所述前气囊注气口经前气 囊支管与前气囊相连, 所述后气囊注气口经后气囊支管与后气囊相连 ; 所述后气囊与测压 接口连接。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溢尿导尿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注气口处设有测压接口。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溢尿导尿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气。
4、囊为膀胱气囊, 所述的 后气囊为尿道气囊。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溢尿导尿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囊支管和后气囊支管附于 所述引流管的内壁。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溢尿导尿管, 其特征在于导尿管外壁或内壁上设有测压管, 测压管前端与后气囊连通, 后端设有测压接口。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17105 U 2 1/2 页 3 防溢尿导尿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尿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溢尿导尿管。 背景技术 0002 留置导尿临床用于解除尿潴留、 术前准备、 观察记录尿量、 保持昏迷和尿失禁患者 会阴部清洁、 预防压疮以及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随着高龄老人。
5、及各种意外伤害所致的瘫痪 患者增加,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 尿失禁需长期置管, 甚至终身置管的患者越来越多。 气囊导尿管的应用是护理用品的一次革新, 气囊的内固定避免了胶布外固定容易污染及固 定不牢的缺点, 已经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 尿失禁等患者。 但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会发生尿路 感染、 拔管困难、 膀胱挛缩、 溢尿等多种并发症, 并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 上升。 0003 有研究统计,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 10% 左右会引起溢尿。留置导尿溢尿是指安静、 膀 胱充盈状态下持续开放尿管, 尿液沿尿道口溢出。 因溢尿所带来的患者皮肤问题、 护士工作 量增加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患者、 家。
6、属及临床护理人员。 0004 溢尿的主要原因有尿道括约肌及盆底肌松弛、 膀胱痉挛以及导尿管堵塞等。而老 年患者、 各种瘫痪患者溢尿主要原因是尿道松弛 : 由于尿道括约肌纤维萎缩, 盆底和膀胱出 口外周围组织变薄, 尿道收缩性和压力降低, 肌肉松弛导致尿道内口与尿管不能紧贴。 老年 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均相应减退, 膀胱括约肌收缩无力, 膀胱容量减少, 50 岁后膀胱容量要比 20 岁时减少至 40左右, 60 岁以上老年人尿道括约肌萎缩, 收缩无力。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溢尿导尿管, 可以有效解决溢尿问题 ; 设有压力 感应器, 可用于测量尿道气压, 防止尿道气压伤。 。
7、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现有的导尿管存在的无法有效解决留置尿管发生溢尿, 尿路 感染、 拔管困难、 膀胱挛缩和男女不通用等问题。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防溢尿导尿管, 包括引流管, 所述引流管上端的管体上设有导尿孔, 所述导尿管的前端设有两个气囊, 前气囊和后气囊, 所述前气囊和后气囊的间距为 2.5 3.5cm ; 所述导尿管的后端设有前气囊注气口和后气 囊注气口 ; 所述前气囊注气口经前气囊支管与前气囊相连, 所述后气囊注气口经后气囊支 管与后气囊相连 ; 所述后气囊与测压接口连接。 0008 所述气囊注气口处设有测压接口 ; 或者是导尿管外壁或内。
8、壁上设有测压管, 测压 管后端与后气囊连通, 外端设有测压接口。所述的这二种测压接口后端均用于连接压力感 应器, 测定后气囊内的压力。 0009 所述的前气囊为膀胱气囊, 所述的后气囊为尿道气囊。 根据男女尿道的解剖结构, 设定两气囊的间距, 使尿道气囊位于尿道内口处, 使尿管紧贴尿道, 密闭空隙。 使用时, 向尿 道气囊内注入少量空气, 达到尿管与尿道的最小封闭, 起到防止尿液溢出的效果。 说 明 书 CN 204017105 U 3 2/2 页 4 0010 所述的前气囊支管和后气囊支管附于所述引流管的内壁。 0011 所述的后气囊内的压力范围为18.421.8 mmHg。 所述的压力感受。
9、器测定尿道气 囊内的压力, 可直接指示出气囊压迫尿道壁的压力情况 ; 保持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以避免尿 道气压伤的发生。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溢尿导尿管具 有以下几点优势 : 1) 两气囊的间距设计, 使该导尿管适用于男女病人 ; 2) 尿道气囊位于尿 道内口处, 注气后使尿管紧贴尿道, 密闭空隙, 起到防止尿液溢出的效果 ; 3) 压力感受器通 过测压管测定尿道气囊内的压力, 保持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以避免尿道气压伤的发生, 尿路 感染、 拔管困难。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
10、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实施例 1 0017 如图 1 所示, 一种防溢尿导尿管, 包括引流管 9, 所述引流管 9 上端的管体上设有 导尿孔 1, 所述导尿管的前端设有两个气囊, 前气囊 2 和后气囊 3, 所述的前气囊 2 为膀胱气 囊, 所述的后气囊 3 为尿道气囊。所述前气囊 2 和后气囊 3 的间距为 3cm ; 所述导尿管的后 端设有前气囊注气口 7 和后气囊注气口 5 ; 所述前气囊注气口 7 经前气囊支管 8 与前气囊 2 相连, 所述后气囊注气口 5 经后气囊支管 4 与后气囊 3 相连 ; 所述。
11、后气囊注气口 5 处设有 测压接口 6, 所述的测压接口 6 可与压力感应器相连, 用于测定所述后气囊 3 内的压力。所 述的后气囊 3 内的压力范围为 18.4 21.8 mmHg。所述的前气囊支管 8 和后气囊支管 4 附 于所述引流管 9 的内壁。 0018 实施例 2 0019 如图2所示, 一种防溢尿导尿管, 包括引流管10, 所述引流管10上端的管体上设有 导尿孔 1, 所述导尿管的前端设有两个气囊, 前气囊 2 和后气囊 3, 所述的前气囊 2 为膀胱气 囊, 所述的后气囊 3 为尿道气囊。所述前气囊 2 和后气囊 3 的间距为 3cm ; 所述导尿管的后 端设有前气囊注气口 8。
12、 和后气囊注气口 7 ; 所述前气囊注气口 8 经前气囊支管 9 与前气囊 2 相连, 所述后气囊注气口 7 经后气囊支管 4 与后气囊 3 相连 ; 所述的尿道气囊 3 上连有测 压管 5, 所述测压管 5 的后端设有测压接口 6, 所述的测压接口 6 可连接压力感受器, 用于测 定尿道气囊 3 内的压力。所述的后气囊 3 内的压力范围为 18.4 21.8 mmHg。所述的前气 囊支管 9 和后气囊支管 4 附于所述引流管 10 的内壁 ; 所述测压管 5 附于所述引流管 10 的 外壁或内壁。 说 明 书 CN 204017105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7105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