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059304.3 (22)申请日 2018.01.22 (71)申请人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园开 发区标准厂房A3楼三层302 (72)发明人 高宏 张雷波 汪昊星 王志萍 王军 秦钟 (51)Int.Cl. A61M 16/04(2006.01) A61M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导管, 尤其是一种 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
2、切开导管, 属于 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 案, 所述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 管, 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 气管切开导管本体外壁上的通气管以及能向所 述通气管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制装置, 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内后, 通过通气管能在声门处形成讲话所需的气流。 本 发明结构紧凑, 在气管切开插管后, 在清醒状态 下能满足讲话的需求, 有效实现气管切开患者与 医务人员的语言交流, 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8310571 A 2018.07.24 CN 108310571 A 1.一。
3、种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 其特征 是: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外壁上的通气管(5)以及能向所述通气管(5) 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制装置, 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5)内, 通 过通气管(5)排出后能流经声门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特征是: 气管切 开导管本体(1)上还设置气囊(2)以及用于对所述气囊(2)进行充气的气囊充气管(3), 所述 气囊充气管(3)上设置充气控制阀(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
4、特征是: 在所述 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尾端设置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以及通气管(5)适配的连接 接头(10); 所述连接接头(10)上设置能伸入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内的导管连接定位管 (11)、 能与通气管(5)适配连接的通气连接定位管(8)、 用于与呼吸机适配的呼吸机连接管 (9)以及用于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连接的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 呼吸机连接管(9)与导 管连接定位管(11)连通, 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与通气连接定位管(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特征是: 所述气 流输送控制装置与通气管(5)间采用可分离连接, 且。
5、通气管(5)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分离 后, 能在通气管(5)上安装用于吸痰的负压吸引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特征是: 所述气 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按压的囊体(14)以及与所述囊体(14)连通的囊体输气管(13), 囊体 (14)通过囊体输气管(13)与通气管(5)连通, 按压囊体(14)后能通过囊体输气管(13)向通 气管(5)内输送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特征是: 还包括 用于控制气体流动方向的第一气体单向阀(15)以及第二气体单向阀(16), 第二气体单向阀 (16)位于囊体(14)与囊体输气。
6、管(13)的结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特征是: 所述气 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抽吸气体的抽气机(19), 所述抽气机(19)的进气口设置过滤网 (20), 抽气机(19)的出气口通过抽气送气管(17)能与通气管(5)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特征是: 所述抽 气送气管(17)上设置能收纳湿化液体的湿化瓶(18), 所述湿化瓶(18)与抽气送气管(17)连 接并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特征是: 所述湿 化瓶(18)与抽气送气管(17)采用可分离连接。 。
7、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310571 A 2 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导管, 尤其是一种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 导管, 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气管切开术用于危重病人急救, 保持呼吸道通畅, 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 目前, 在利用气管切开导管术后, 由于无法实现声门气流的流通, 因此, 气管切开病人清醒 后仍然无法进行语言交流, 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纸笔写字交流, 部分患者只能通过手势交流。 这些交流方式极为不便, 患者不能及时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 无法有效地与医护人员或 家属实。
8、现有效的沟通, 给病情的早期发现与处理带来不便。 0003 同时, 患者口腔痰液会积聚在患者声门和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之间, 会形成良好的 细菌培养基, 不仅造成患者不适, 还容易导致患者上呼吸道感染, 给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 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 型气管切开导管, 其结构紧凑, 在气管切开插管后, 在清醒状态下能满足讲话的需求, 有效 实现气管切开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语言交流, 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 0005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所述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包 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
9、气管切开导管本体外壁上的通气管以及能向所述 通气管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制装置, 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 内, 通过通气管排出后能流经声门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 0006 气管切开导管本体上还设置气囊以及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的气囊充气管, 所 述气囊充气管上设置充气控制阀。 0007 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的尾端设置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以及通气管适配 的连接接头; 所述连接接头上设置能伸入气管切开导管本体内的导管连接定位管、 能与通 气管适配连接的通气连接定位管、 用于与呼吸机适配的呼吸机连接管以及用于与气流输送 控制装置连接的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 呼吸机连接管与导管连。
10、接定位管连通, 气流输送控 制连接管与通气连接定位管连通。 0008 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与通气管间采用可分离连接, 且通气管与气流输送控制装 置分离后, 能在通气管上安装用于吸痰的负压吸引装置。 0009 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按压的囊体以及与所述囊体连通的囊体输气管, 囊 体通过囊体输气管与通气管连通, 按压囊体后能通过囊体输气管向通气管内输送气体。 0010 还包括用于控制气体流动方向的第一气体单向阀以及第二气体单向阀, 第二气体 单向阀位于囊体与囊体输气管的结合部。 0011 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抽吸气体的抽气机, 所述抽气机的进气口设置过滤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1、 108310571 A 3 网, 抽气机的出气口通过抽气送气管能与通气管连通。 0012 所述抽气送气管上设置能收纳湿化液体的湿化瓶, 所述湿化瓶与抽气送气管连接 并连通。 0013 所述湿化瓶与抽气送气管采用可分离连接。 0014 本发明的优点: 通气管位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的外壁, 利用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能 向通气管内通入所需的气体, 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插管后, 通过通气管排出后能流经声门 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 在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清醒状态下能满足讲话的需求, 有效实现 气管切开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语言交流; 气流输送控制装置与通气管采用可分离连接, 在分 离后, 将通气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
12、, 能实现吸痰操作, 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 1-气管切开导管本体、 2-气囊、 3-气囊充气管、 4-充气控制阀、 5-通 气管、 6-通气管出气口、 7-接口、 8-通气连接定位管、 9-呼吸机连接管、 10-连接接头、 11-导 管连接定位管、 12-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 13-囊体输气管、 14-囊体、 15-第一气体单向阀、 16-第二气体单向阀、 17-抽气送气管、 18-湿化瓶、 19-抽气机以及2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
13、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 为了在气管切开插管后, 在清醒状态下能满足讲话的需求, 有效实现气管切开患 者与医务人员的语言交流, 本发明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 其特征是: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 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外壁上的通气管5以及能向所述通气管5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 制装置, 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5内, 通过通气管5排出后能流经声门形 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 0020 具体地, 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结构, 其中, 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 上还设置气囊2以及用于对所述气囊2进行充气的气囊充气管3, 所述气囊充气管3上设置充 气控制阀4。 气囊2。
14、包裹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头部, 利用气囊充气管3以及充气控制阀4能 对气囊2进行充气, 在充气后, 能利用充气控制阀4密封气囊2, 气囊2、 气囊充气管3以及充气 控制阀4之间的具体连接配合过程与现有相一致, 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 此处不再 赘述。 0021 通气管5设置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外壁上, 通气管5与切管切开导管本体1处于 非连通状态, 且通气管5的长度小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长度。 通气管5的头端形成通气管 出气口6, 通气管出气口6位于气囊2的后方, 通过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能向通气管5进行气流 输送与控制。 当将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插入气管导管内时, 通气管5的通气管出气。
15、口6位于声 门的下方。 由发声原理可知, 当气流输送控制装置通过通气管5在声门处形成声带振动所需 的气流时, 在清醒状态下的切管切开插管患者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从而能有效解决现 有切管切开插管患者的语言交流问题。 当切管切开插管患者能与医务人员进行语言交流 后, 能及时有效地向医务人员说明一些不易检查的早期病情, 以便医务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310571 A 4 0022 进一步地, 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尾端设置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以及 通气管5适配的连接接头10; 所述连接接头10上设置能伸入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内的导管连 接定位管11、 。
16、能与通气管5适配连接的通气连接定位管8、 用于与呼吸机适配的呼吸机连接 管9以及用于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连接的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 呼吸机连接管9与导管连 接定位管11连通, 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与通气连接定位管8连通。 0023 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利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进行呼吸支持时, 需要将气管切开导 管本体1与呼吸机等设备连接, 为了提高连接的便捷性与可靠性, 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 尾端设置连接接头10, 以通过连接接头10同时满足与呼吸机以及气流输送控制装置的连接 配合。 此外, 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头端设置接口7, 连接接头10安装于接口7上。 0024 连接接头10能安装。
17、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尾端, 导管连接定位管11的外径与气 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内径适配, 导管连接定位管11能伸入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内, 通气连接 定位管8套在通气管5上, 以达到同时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以及通气管5的连接配合。 连接 接头10上设置呼吸机连接管9, 通过呼吸机连接管9与呼吸机连接, 通过气流输送控制连接 管12能将通气管5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连通。 在通过连接接头10连接后, 不会影响气管切开 导管本体1的正常使用, 也不会影响通气管5的正常通气状态。 0025 进一步地, 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与通气管5间采用可分离连接, 且通气管5与气 流输送控制装置分离后, 能在通气管5上。
18、安装用于吸痰的负压吸引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 当通气管5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分离后, 且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 通过通气管5与负压吸 引装置的连接配合, 能满足声门下吸痰的需求。 负压吸引装置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负压装 置, 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此处不再赘述。 0026 如图1所示, 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按压的囊体14以及与所述囊体14连通 的囊体输气管13, 囊体14通过囊体输气管13与通气管5连通, 按压囊体14后能通过囊体输气 管13向通气管5内输送气体。 0027 本发明实施例中, 还包括用于控制气体流动方向的第一气体单向阀15以及第二气 体单向阀16, 第二气体单向阀16。
19、位于囊体14与囊体输气管13的结合部。 囊体14按压后产生 形变, 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气体单向阀15进入囊体14内, 进入囊体14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气 体单向阀16进入囊体输气管13内。 囊体输气管13的长度可以较长的长度, 从而能将囊体14 置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的手中, 便于切管切开插管患者手动按压气囊14, 从而在需要说话 时按动气囊14, 实现通气管5内输入气流的可控性。 通过第一气体单向阀15、 第二气体单向 阀16能实现气流方向的控制, 即外部的气体只能通过囊体14进入囊体输气管13内, 囊体输 气管13内的气体无法回流到囊体14内。 0028 如图2所示, 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
20、抽吸气体的抽气机19, 所述抽气机19的 进气口设置过滤网20, 抽气机19的出气口通过抽气送气管17能与通气管5连通。 0029 本发明实施例中, 抽气机19可以采用风扇等形式, 通过过滤网20能对抽取的气体 进行过滤, 抽取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抽气送气管17送入通气管5内。 通过控制抽气机19的工作 状态, 能实现对送入通气管5内的气流进行控制。 0030 此外, 所述抽气送气管17上设置能收纳湿化液体的湿化瓶18, 所述湿化瓶18与抽 气送气管17连接并连通。 通过湿化瓶18能对进入通气管5内的气体湿化。 所述湿化瓶18与抽 气送气管17采用可分离连接, 便于更换不同的湿化瓶18。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310571 A 5 0031 当然, 在具体实施时, 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施结构, 只要能满足 向通气管5内送入所需的气流即可, 此处不再赘述。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310571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8310571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