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疗仪及其鼻管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氧疗仪及其鼻管道.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26922.2 (22)申请日 2017.06.08 (71)申请人 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麓 景路8号巨星创业基地北1楼101 (72)发明人 戴征 丁锦 李伟利 刘炜 徐勤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罗满 (51)Int.Cl. A61M 16/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氧疗仪及其鼻管道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氧疗仪的鼻管道, 。
2、包括 送气管和两个入鼻管; 还包括设置于入鼻管外周 的出气回型管, 出气回型管与入鼻管之间具有上 下贯通的出气通道, 吸气时氧气从入鼻管内进入 鼻孔, 呼气时气体从出气回型管与入鼻管之间的 通道中排出; 在入鼻管和出气回型管之间的出气 通道内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气体经过的主传感 器; 主传感器信号连接于处理器, 主传感器检测 到气体经过时向处理器发送信号, 处理器控制相 应的部件减少气体流量。 当向外呼气时气体只能 从出气通道中排出, 主传感器检测到气流, 认为 处于呼气状, 降低供氧的混合气体流量, 起到节 能的效果, 提高纯氧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 一种包含上述鼻导管的氧疗仪, 可以实现。
3、相同的 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7096104 A 2017.08.29 CN 107096104 A 1.一种鼻管道, 用于氧疗仪, 包括送气管(1)和两个入鼻管(2),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 置于所述入鼻管(2)外周的出气回型管(3), 所述出气回型管(3)与所述入鼻管(2)之间具有 上下贯通的出气通道; 所述入鼻管(2)和所述出气回型管(3)之间的出气通道内设置用于检 测是否有气体经过的主传感器(4); 所述主传感器(4)信号连接于处理器, 处理器接收所述 主传感器(4)检测到气体经过的信号时减少气体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管道, 其特征在。
4、于, 所述主传感器(4)为压力传感器或流量 传感器, 所述主传感器(4)设置于两个所述出气回型管(3)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回型管(3)的侧壁呈圆弧形, 紧 贴于鼻孔内侧; 所述出气回型管(3)的顶端低于或等于所述入鼻管(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鼻管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入鼻 管(2)之间的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 流经所述出气回型管(3)的气体经 过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5), 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所述第二辅助传感器(6)的类型相 同; 所述第二辅助传感器(6)设置在所述送气管(1)上,。
5、 并与所述入鼻管(2)相背的外表面 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所述第二辅 助传感器(6)为温度传感器、 或氧浓度传感器、 或湿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所述第二辅 助传感器(6)的连线穿过所述送气管(1)的中轴线, 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所述第二辅 助传感器(6)与两个所述入鼻管(2)之间的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管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送气管(1)上的辅助 鼻瓣膜(7), 两个所述辅助鼻瓣膜(7)呈弧形面, 位于两个所述入鼻管(2)的两侧, 用于夹。
6、紧 鼻翼。 8.一种氧疗仪,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鼻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氧疗仪,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和氧气流量传感 器; 处理器根据所述空气传感器的检测值调节涡轮的转速, 根据所述氧气流量传感器的检 测值调节氧气调节阀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氧疗仪,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送气管(1)入口端的 湿化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096104 A 2 一种氧疗仪及其鼻管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鼻管道。 此外, 本申请还提供一 种包含上述鼻管道的氧疗仪。 背。
7、景技术 0002 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器是指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导管直接将一定氧浓度的高流量空 氧混合气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式, 用于治疗多种呼吸类疾病, 可改善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氧合情况, 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上气道梗阻情况, 降低急 性脑卒中伴有呼吸障碍患者的呼吸机紊乱指数; 作为伸入治疗、 支气管镜检查的氧疗等。 0003 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器使用鼻导管给患者提供湿化、 加温的高浓度氧气。 当前的高 流量湿化氧疗仪器采用持续通气的方式不间断给患者输送混合气体, 无论患者吸气或是呼 气均保持同样的供气量,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氧气的浪费, 提高了设备的功耗, 降低了湿化 能。
8、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鼻管道, 能够检测患者的呼气与吸气状态, 处理器根据不同的状 态控制气体的供给, 起到节能节约的效果, 具体方案如下: 0005 一种鼻管道, 用于氧疗仪, 包括送气管和两个入鼻管,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鼻管外 周的出气回型管, 所述出气回型管与所述入鼻管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出气通道; 所述入鼻 管和所述出气回型管之间的出气通道内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气体经过的主传感器; 所述主 传感器信号连接于处理器, 处理器接收所述主传感器检测到气体经过的信号时减少气体流 量。 0006 可选地, 所述主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 所述主传感器设置于两个所 述出气回型。
9、管的内壁上。 0007 可选地, 所述出气回型管的侧壁呈圆弧形, 紧贴于鼻孔内侧; 所述出气回型管的顶 端低于或等于所述入鼻管。 0008 可选地, 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入鼻管之间的第一辅助传感器和第二辅助传感 器, 流经所述出气回型管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 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和所述第 二辅助传感器的类型相同; 所述第二辅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送气管上, 并与所述入鼻管相 背的外表面上。 0009 可选地, 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辅助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 或氧浓度传 感器、 或湿度传感器。 0010 可选地, 所述第一辅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辅助传感器的连线穿过所述送气管的中 轴线, 所。
10、述第一辅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辅助传感器与两个所述入鼻管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1 可选地,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送气管上的辅助鼻瓣膜, 两个所述辅助鼻瓣膜呈弧形 面, 位于两个所述入鼻管的两侧, 用于夹紧鼻翼。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7096104 A 3 0012 此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氧疗仪, 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鼻管道。 0013 可选地, 还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和氧气流量传感器; 处理器根据所述空气传感器 的检测值调节涡轮的转速, 根据所述氧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测值调节氧气调节阀的开度。 0014 可选地, 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送气管入口端的湿化器。 00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氧。
11、疗仪的鼻管道, 其包括送气管和两个入鼻管, 两个入鼻 管同侧设置于送气管上, 用于插入鼻孔内送氧; 还包括设置于入鼻管外周的出气回型管, 出 气回型管与入鼻管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出气通道, 吸气时氧气从入鼻管内进入鼻孔, 呼气 时气体从出气回型管与入鼻管之间的通道中排出; 在入鼻管和出气回型管之间的出气通道 内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气体经过的主传感器; 主传感器信号连接于处理器, 主传感器检测 到气体经过时向处理器发送信号, 处理器控制相应的部件减少气体流量。 0016 本申请在入鼻管与出气回型管之间设置主传感器, 用于检测是否有气体经过, 送 气管内的气压较高, 只能向外送气, 呼气的气压无法进到。
12、入鼻管内, 因此在吸气时氧气从入 鼻管进入鼻腔, 此时出气回型管与入鼻管之间没有气流, 主传感器未检测到信号, 认为是吸 气状态, 此时正常供给氧气; 当向外呼气时气体无法进入入鼻管, 只能从入鼻管与出气回型 管之间的通道中排出, 此时主传感器检测到气流, 将信号发送给处理器, 此时认为处于呼气 状, 不需要大量的氧气供给, 可以降低供氧的混合气体流量, 起到节能的效果, 提高纯氧的 使用效率。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鼻导管的氧疗仪, 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13、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鼻管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氧疗仪的部分结构框图。 0021 其中包括: 0022 送气管1、 入鼻管2、 出气回型管3、 主传感器4、 第一辅助传感器5、 第二辅助传感器 6、 辅助鼻瓣膜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鼻管道, 能够检测患者的呼气与吸气状态, 处理器根 据不同的状态控制气体的供给, 起到节能节约的效果。 0024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
14、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 的实施方式, 对本申请的氧疗仪及其鼻管道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00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氧疗仪的鼻管道, 如图1所示, 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鼻管道的 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动。 其中包括送气管1和两个入鼻管2, 入鼻管2与进 气管1相互垂直设置, 入鼻管2用于插入鼻腔内, 送气管1的一端用于进气, 并从入鼻管2流出 进入鼻腔中以供呼吸。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7096104 A 4 0026 还包括设置于入鼻管2外周的出气回型管3, 出气回型管3与入鼻管2出气通道, 出 气通道的上下均贯通设置, 从鼻腔中呼出的气体。
15、从出气回型管3与入鼻管2之间的出气通道 中排出。 送气管1与气源接通, 内部的气压较高, 吸气时氧气从入鼻管2进入鼻腔中; 呼气时 的气压低于送气管1中的气压, 呼出的气体无法进入入鼻管2中, 经过出气回型管3与入鼻管 2之间的出气通道呼出。 0027 入鼻管2和出气回型管3之间的出气通道内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气体经过的主传 感器4; 主传感器4信号连接于处理器, 当主传感器4检测到气体经过时认为患者处于呼气状 态, 处理器接收呼气信号时控制相应的部件, 以减少氧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流量, 氧气的含 量并不发生变化, 空气的供应量与纯氧的供应量同步减小, 使混合气体的流量降低而氧含 量不变, 不影。
16、响患者的使用体验。 当主传感器4未检测到气体经过时认为处于吸气状态, 此 时保持正常的供氧量, 以供患者正常使用。 0028 本申请通过设置相应的传感器来检测患者呼气与吸气的不同状态, 并根据呼吸的 不同状态改变供氧流量, 动态调节输送气体的参数, 相对于传统的持续输送气体的方式, 可 降低设备的功耗, 减少氧气浪费, 气体不一直冲击鼻腔, 有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0029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 本申请所提供的主传感器4为压力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 主 传感器距离鼻腔很近, 此处的气体流速很高, 因此通过主传感器4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动态 指标, 得到的结构更加准确可靠; 具体地, 主传感器4设。
17、置于两个出气回型管3的内壁上, 当 然, 也可设置于入鼻管2的外壁上或者入鼻管2与出气回型管3的连接结构上, 只要能够直接 接受到呼出气体的吹动的位置都是可以的。 0030 以主传感器4采用压力传感器为例, 当患者呼气时, 由于患者呼气与鼻导管输出的 流量冲突, 造成鼻内气压增大, 而吸气时, 鼻内气压减小, 以此判定呼吸状态。 如果主传感器 4是流量传感器, 根据患者呼吸气流变化方向, 判定患者呼吸状态。 0031 优选地, 本申请中出气回型管3的侧壁呈圆弧形, 其为软质材料, 可紧贴于鼻孔内 侧, 呼出的气体仅可通过出气回型管3和入鼻管2之间排出, 全部作用于主传感器4上, 使主 传感器4。
18、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另外, 出气回型管3的顶端与入鼻管2的高度齐平或低于 入鼻管2的高度, 以对呼出的气体起到导向的作用。 003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该鼻导管还包括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 感器6, 两者均设置于两个入鼻管2之间位置, 优选地设置在送气管1的外壁上, 当然, 也可将 第一辅助传感器5设置在入鼻管2的底端, 只要使流经出气回型管3的气体经过第一辅助传 感器5即可, 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 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的类型相同, 将两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通过两者的差值判断呼吸状态。 第二辅助传感器6设置在送气管。
19、1上, 并与入鼻管2相背的外 表面上, 呼出的气体无法直接吹到第二辅助传感器6上, 也即通过第二辅助传感器6检测周 围环境的参量, 由第一辅助传感器5检测呼出气体的参量, 两者的差值为呼出气体所引起的 变化量。 当然, 本申请设置一组两个传感器进行比对, 两个传感器的类型相同, 也可设置多 组相应的传感器, 每组两个或多个传感器的类型相同, 从而起到辅助的判断作用, 与主传感 器4的检测值进行同步比较分析, 得到更加精准的结构。 0034 本申请中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为温度传感器、 或氧浓度传感器、 或湿度传感器, 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可为三者当中任意一种, 也可为。
20、其他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7096104 A 5 可检测气体参数的传感器。 流经第一辅助传感器5时气体流速较慢, 可以用于分析气体中的 组分及相应的各项指标, 主要用于检测其中的含量, 与主传感器4检测的物理动态参数进行 互补。 0035 优选地, 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的连线穿过送气管1的中轴线, 送气 管1一般呈圆筒形, 中轴线是送气管1的中心线; 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与两 个入鼻管2之间的间距相等, 使第一辅助传感器5均匀地接受从两个出气回型管3中呼出的 气体。 当然, 也可在靠近两个入鼻管2的位置分别各自设置一个第一辅助传感器5, 分别与第 。
21、二辅助传感器6的检测值进行比较。 0036 以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均为温度传感器, 当患者吸气时, 第一辅 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检测鼻周围环境温度基本相同; 随着患者开始呼气, 高温湿 的气体改变第一辅助传感器5的温度值, 相对于第二辅助传感器6的温度, 两者的温度反馈 差量不断增大; 同理, 当患者开始吸气时, 第一辅助传感器5和第二辅助传感器6的反馈差量 不断减小; 以此判定患者是呼气状态还是吸气状态。 0037 更进一步, 该鼻导管还包括设置于送气管1上的辅助鼻瓣膜7, 两个辅助鼻瓣膜7呈 弧形面, 位于两个入鼻管2的两侧, 与鼻翼的形状贴合, 用于夹紧鼻翼, 起到。
22、固定的作用。 0038 此外,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氧疗仪, 包括上述所述的鼻管道, 可以起到相同的技术效 果。 0039 更进一步, 该氧疗机还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和氧气流量传感器; 如图2所示, 为氧 疗仪的部分结构框图, 其中黑色箭头表示信号传递, 空心管表示空气流动管路。 空气流量传 感器和氧气流量传感器信号传输向处理器, 处理器根据空气传感器的检测值调节涡轮的转 速, 根据氧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测值调节氧气调节阀的开度。 涡轮用于输送空气, 氧气调节阀 用于控制纯氧的供给, 当吸气时保持正常的供给量, 当呼气时对应降低涡轮的转速、 减小氧 气调节阀的开度, 降低混合气体的流量, 保持氧含量不变。
23、, 与吸气时的氧含量相同。 0040 此外, 该氧疗仪还包括连接于送气管1入口端的湿化器, 供患者使用前先进行加 湿, 提高使用舒适度。 图2中的鼻导管传感器即本申请在鼻导管上设置的各个传感器。 0041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 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 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 本发 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 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7096104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7096104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