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214406.9 (22)申请日 2016.04.0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74933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7.13 (73)专利权人 杭州吉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 路2636号1幢3层312室 (72)发明人 王志强 谭建雄 丁劲松 赵荣吉 李用琳 (51)Int.Cl. A61L 26/0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4587518 A,2015.05。
2、.06, CN 104667335 A,2015.06.03, CN 103191461 A,2013.07.10, 审查员 王田 (54)发明名称 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及其 制备方法, 其质量组成为透明质酸0.1-5%, 凡士 林5-20%, 卡波姆0.1-1%, 丙二醇0.1-0.5%, 甘油 0.01-1%, 尿囊素0.05-1%, D-泛醇0.05-1%, 氢醌 0.01-1%。 本发明的敷料使用不同分子量的透明 质酸复配, 并且在其中加入了氢醌, 它们的联合 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能够深入渗透皮肤内部, 促 进伤口愈合, 起消。
3、炎作用, 同时能够促进人体蛋 白质、 脂肪、 糖类的代谢, 刺激上皮细胞的生长, 特别适用于皮肤和粘膜的创伤修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05749333 B 2018.08.28 CN 105749333 B 1.一种透明质酸与氢醌联合使用的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以质量百分比, 由以下组成: 透 明质酸1%, 凡士林15%, 卡波姆0.8%,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泛醇0.5%, 和氢 醌0.2%, 其余为水; 在所述透明质酸中, 中分子量透明质酸和小分子量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 1: 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4、, 所述的卡波姆为卡波姆 980。 3.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质酸医用敷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按照配方称取各 物质的质量,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D-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 在搅拌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 品。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749333 B 2 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
5、技术 0002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天然的线性多糖, 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酞氨基葡萄糖的二 糖单位反复交替连接而成的直链均聚糖, 为阴离子型聚合物。 HA是皮肤组织的主要成分之 一, 全身所有的组织和体液中均含有透明质酸, 皮肤内含有足够量的HA可以防止皮肤的衰 老、 脱水, 抑制纤维化, HA在机体内主要在成纤维细胞或其他细胞的胞浆膜及表皮角朊细胞 等处合成, 是构成细胞间质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0003 人体皮肤及粘膜的创伤愈合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及其分泌产物对细胞外基质进 行重建和再生的过程。 皮肤创伤愈合包括3个关键阶段: 炎症、 增殖和重建期。 HA参与每一阶 段: 炎症期。
6、, 长链HA的合成增加, 其吸水性导致创面周围组织的膨胀, 产生适于细胞迁移至 受伤部位的多孔性构架, 并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迁移, 减轻炎症反应; 增殖期, 短链HA (含6 20个单糖) 可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至创伤组织, 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和糖胺聚糖 (GAG) , 构 建新的细胞外基质 (ECM) ; HA还可促进血管生成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重建期, HA 促进正常和病理性的瘢痕形成。 HA在创伤愈合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的理化性质, 如高分 子量、 高负电荷、 强吸水性、 黏弹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 使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慢 性创伤。 0004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透明质酸具有。
7、不同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效果。 高分子量透明质 酸具有较好的粘弹性、 保湿性、 抑制炎性反应、 润滑及药物缓释等功能;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 可以渗透至皮肤深层清除过多的自由基, 促进血管生成, 增加血液循环, 改善中间代谢, 实 现受损皮肤的愈合, 而且能够促进皮肤吸收营养; 中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优良的弹性、 保湿 性及吸水性, 可以保持受损皮肤及粘膜的湿润并加速伤口的愈合。 通过不同大小分子量的 透明质酸的复配, 使不同分子量大小的透明质酸发挥更好的作用效果透明质酸纳具有使肤 感柔滑丽富有弹性的效果, 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长效生物保护膜, 增加皮肤屏障功能, 具有 抑制炎症的发生, 促进血管生成, 。
8、促进创伤愈合, 抗肿瘤及易渗透到真皮中, 且是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的激活剂, 在伤口愈合的炎症阶段和血管生成阶段发挥作用。 0005 目前市场产品多由单一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制备, 从而它无法兼顾不同相对分子质 量的透明质酸对创伤愈合的多重效果, 并不能发挥透明质酸的最佳功效。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状的不足和缺点, 提供一种新型的透明质酸医用敷 料, 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的皮肤和粘膜的创伤修复的医用液体敷料, 其技术特点在于质量 组成为透明质酸0.1-5%, 凡士林5-20%, 卡波姆0.1-1%, 丙二醇0.1-0.5%, 甘油0.01-1%, 尿囊 素0.05-1%, 。
9、D-泛醇0.05-1%, 氢醌0.01-1%。 本发明的敷料创新性的使用不同分子量得透明 质酸进行复配, 并在其中加入了氢醌。 氢醌能够在不毁损黑色素细胞, 也不影响已合成了的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5749333 B 3 黑色素的情况下治疗色素性疾病。 它们的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抑制炎症的发生, 促进血 管生成, 促进创伤愈合, 特别适用于皮肤和粘膜的创伤修复。 0007 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9 1、 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成: 透明质酸0.1-5%, 凡士林 5-20%, 卡波姆0.1-1%, 丙二醇。
10、0.1-0.5%, 甘油0.01-1%, 尿囊素0.05-1%, D-泛醇0.05-1%, 氢 醌0.01-1%。 0010 2、 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成: 透明质酸0.5-2%, 凡士林 10-20%, 卡波姆0.4-0.8%, 丙二醇0.2-0.4%, 甘油0.05-0.5%, 尿囊素0.1-0.5%, D-泛醇0.1- 0.5%, 氢醌0.1-0.5%。 0011 3、 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成: 透明质酸2%, 凡士林15%, 卡波姆0.8%,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泛醇0.5%, 氢醌0.2%。 00。
11、12 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透明质酸 包括中分子透明质酸 (分子量范围1000 KDa1 800 KDa) 和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范围 400 KDa1 000 KDa)。 0013 5、 一种(特别是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其中分 子透明质酸和小分子透明质酸的质量比1:0.5-1:5。 0014 6、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卡波姆为 卡波姆980。 0015 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透明质酸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按照配方称取各 物质的质量, 将透明。
12、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 凡士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 搅拌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 品。 0016 有益效果 0017 与传统现有的创面敷料相比, 本发明提供给一种多功能的适用于皮肤和粘膜的创 伤修复医用液体敷料。 本发明的敷料创新性的使用不同分子质量的透明质酸, 小分子量透 明质酸促进血液循环修复伤口, 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使受损皮肤处于长期湿润状态, 促进血 液循环, 促进皮肤的愈合, 能发挥其对创伤愈合的多重效果, 同时在透明质。
13、酸中加入了D-泛 醇和氢醌。 D-泛醇为维生素B5的前体物质能够深入渗透的保湿剂, 刺激上皮细胞的生长, 促 进伤口愈合。 氢醌能够在不毁损黑色素细胞, 也不影响已合成了的黑色素的情况下治疗色 素性疾病。 它们的联合使用不仅扩增了敷料的应用范围, 而且能够发挥协同作用, 能够深入 渗透皮肤内部, 促进伤口愈合, 起消炎作用, 同时能够促进人体蛋白质、 脂肪、 糖类的代谢, 刺激上皮细胞的生长, 特别适用于皮肤和粘膜的创伤修复。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 限制, 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 均属于本发。
14、明的保护范围。 0020 实施例一: 0021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1%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5%,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为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5749333 B 4 0.5%) , 凡士林15%, 卡波姆0.8%,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泛醇0.5%, 氢醌 0.2%。 0022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15、 0023 实施例二: 0024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1%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75%,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为 0.25%) , 凡士林15%, 卡波姆0.8%,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泛醇0.5%, 氢醌 0.2%。 0025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26 实施例三: 0027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1% (其中中分子。
16、量透明质酸为0.6%,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为 0.4%) , 凡士林15%, 卡波姆0.8%,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泛醇0.5%, 氢醌 0.2%。 0028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29 实施例四: 0030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1%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4%,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为 0.6%) , 凡士林15%, 。
17、卡波姆0.8%,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泛醇0.5%, 氢醌 0.2%。 0031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32 实施例五: 0033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1%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25%,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为 0.75%) , 凡士林15%, 卡波姆0.8%,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
18、-泛醇0.5%, 氢醌 0.2%。 0034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35 对比实施例5-1, 在配方中不添加氢醌, 其他成分不变 0036 对比实施例5-2, 在配方中不添加透明质酸, 其他成分不变 0037 实施例六: 0038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1%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2%,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为 0.8%) , 凡士林15%, 卡波姆0.8。
19、%,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泛醇0.5%, 氢醌 0.2%。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5749333 B 5 0039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40 实施例七 0041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0.2%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25%,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 为0.75%) , 凡士林10%, 卡波姆0.4%, 丙。
20、二醇0.1%, 甘油0.05%, 尿囊素0.05%, D-泛醇0.05%, 氢 醌0.1%。 0042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43 实施例八 0044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0.8%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25%,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 为0.75%) , 凡士林10%, 卡波姆0.4%, 丙二醇0.1%, 甘油0.05%, 尿囊素0.05%, D-泛醇0。
21、.05%, 氢 醌0.1%。 0045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46 实施例九 0047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1.5%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25%,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 为0.75%) , 凡士林10%, 卡波姆0.4%, 丙二醇0.1%, 甘油0.05%, 尿囊素0.05%, D-泛醇0.05%, 氢 醌0.1%。 0048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
22、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49 实施例十 0050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2%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25%,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为 0.75%) , 凡士林10%, 卡波姆0.4%, 丙二醇0.1%, 甘油0.05%, 尿囊素0.05%, D-泛醇0.05%, 氢醌 0.1%。 0051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
23、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52 实施例十一 0053 按质量比称取透明质酸1% (其中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为0.25%,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为 0.75%) , 凡士林10%, 卡波姆0.4%, 丙二醇0.5%, 甘油0.5%, 尿囊素0.4%, D-泛醇0.5%, 氢醌 0.1%。 0054 将透明质酸、 卡波姆、 泛醇、 氢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适量的水中为A组分, 将凡士 林、 丙二醇、 甘油、 尿囊素在搅拌的情况下完全溶解混合均匀为B组分, 然后将B。
24、组分在搅拌 的情况下缓慢的加入A组分中, 继续搅拌混合均匀自动灌装分装, 检测合格后即成成品。 0055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的透明质酸敷料的增益效果, 结合临床试验数据对本发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5749333 B 6 明进一步的说明: 0056 1安全性动物实验 0057 取SD 大鼠(雌雄各半, 体重为150g左右)80只, 随机分成12组, 每组10只, 标记为1- 12组。 将实施例1 -11 制得的液体敷料和对比实施例5-1样品分别取10ml 对应的涂于相应 组的10 只SD 大鼠表面, 每只大鼠1mL, 连续观察一周, 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发现, 和未涂抹 正。
25、常皮肤比较, 涂抹本发明制得的液体敷料后, 患处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并且表面变得光滑 细腻。 0058 2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的配比创伤的修复效果 0059 本实验采用人工手术方法在SD 大鼠背部制作创伤性伤口。 将造膜成功的SD大鼠 随机分成6组, 每组5只; 在每组大鼠的创伤表面分别贴敷实施例1-6样品, 每日早晚各1 次。 观察统计伤口面积减小率及伤口愈合时间。 0060 表1 不同透明质酸比例的敷料创面的治疗效果 0061 0062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在复配时配比不同, 其愈合效果差异较大。 当中分子量透明质酸和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1: 3 时, 对伤口的修复效果。
26、最好, 愈 合速度快且愈合时间大大缩短。 0063 3抑制疤痕动物实验 0064 本实验采用人工手术方法在SD 大鼠背部制作创伤性疤痕模型。 将造膜成功的SD 大鼠随机分成4组, 每组5只; 在每组大鼠的创伤表面分别贴敷实施例1样品、 对比实施例5-1 样品、 对比实施例5-2样品及普通纱布, 供试品一周后, 观察表面疤痕平复情况, 评价产品对 疤痕的修复功效。 0065 一周后观察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背部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区别, 与对照组大鼠 相比, 治疗组大鼠背部的创面疤痕基本消失无瘤痕, 恢复效果良好, 而对照组有明显癫痕。 0066 4 激光手术后疗效评价 0067 我们知道激光反应、。
27、 光化学效应可导致皮肤表面的皮脂膜、 角质层、 皮肤 “砖墙结 构” 等损伤, 从而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 使人体面部由色素减少或增多, 而引起的皮肤颜色 呈现红、 黄、 棕及黑色等改变的一系列疾病。 0068 试验组: 本组30例患者术后, 即刻给予本发明的实施例5透明质酸液体敷料, 2次/ 天, 疗程2周。 并遵医使用防晒乳防晒。 0069 对照组1: 本组30例患者术后, 即刻给予本发明的透明质酸液体敷料对比实施例5-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5749333 B 7 1样品, 2次/天, 疗程2周。 并遵医使用防晒乳防晒。 0070 对照组2: 本组30例患者术后, 给予普通。
28、蒸馏水面膜外敷, 2次/天, 疗程2周。 并遵医 使用防晒乳防晒。 0071 对照组3: 本组30例患者术后, 即刻给予本发明的对比实施例5-2样品, 2次/天, 疗 程2周。 并遵医使用防晒乳防晒。 0072 疗效评价 (1)优秀: 自觉症状与客观症状基本缓解, 皮肤创面无明显不适感; (2) 良好: 自觉症状与客观症状有所好转, 皮肤创面存在一定不适感; (3)一般: 未见上述改变。 优良率 =(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0073 表2激光手术后疗效评价 0074 0075 四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预后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1 (66.7)、 对照组2 (50%) 。
29、、 对照组3(66.7)。 并且与对照组相比结疤时间、 痂疤初次脱落时 间、 痂疤全部脱落时问较短。 因为氢醌与透明质酸的共同的存在使优良比例从66.7%提升到 96.7%。 0076 5创面愈合 0077 本次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 随机、 阳性平行对照研究。 选择90 例以皮肤浅表损伤 (如切伤、 裂伤、 擦伤、 烧烫伤、 缝合伤口) 作为适应证的患者, 随机分成3组, 每组30例, 评价 液体伤口敷料治疗皮肤浅表损伤的有效性。 0078 试验组: 清洁伤口或患处, 待其干燥后, 取本发明实施例4、 5、 6所制备的透明质酸 液体敷料适量直接涂抹于伤口表面, 每隔6-8 h 涂抹一次。 每2。
30、 d 观察1 次, 记录影像资 料。 0079 对照组1: 清洁伤口或患处, 待其干燥后, 取本发明实施例5-1所制备的透明质酸液 体敷料适量直接涂抹于伤口表面, 每隔6-8 h 涂抹一次。 每2 d 观察1 次, 记录影像资料。 0080 对照组2: 采用常规湿法包扎。 每2 d 观察1 次, 记录影像资料。 0081 对照组3: 清洁伤口或患处, 待其干燥后, 取本发明实施例5-2所制备的透明质酸液 体敷料适量直接涂抹于伤口表面, 每隔6-8 h 涂抹一次。 每2 d 观察1 次, 记录影像资料。 0082 有效性指标: 创面面积 (cm2) : 治疗前创面面积, 治疗后创面面积。 治疗时。
31、间 (d) 。 0083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比较 (cm2)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5749333 B 8 0084 0085 表4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时间比较 (d) 0086 0087 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透明质酸医用辅料在治疗皮肤浅表损伤上与普通湿法包扎相 比治疗效果明显, 更具有防水、 易用易换、 不妨碍日常活动的优势。 对照组1 相对于试验组 仅在配方上缺少氢醌, 但治疗效果差别挺大, 说明氢醌的加入能促进透明质酸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3 相对于试验组仅在配方上缺少透明质酸, 但治疗效果差别挺大, 说明氢醌与透明 质酸协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0088 经实验证实本发明的透明质酸敷料具有很好的保湿, 氢醌的加入能够和透明质酸 发挥协同作用, 抑制炎症的发生, 促进血管生成, 促进创伤愈合, 特别适用于皮肤和粘膜的 创伤修复,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液体敷料。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5749333 B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