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pdf

  • 上传人:汲墨****o
  • 文档编号:8454971
  • 上传时间:2020-07-06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443.8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14785.6

    申请日:

    20120419

    公开号:

    CN102641423B

    公开日:

    2013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69,A61P17/00,A61K35/64,A61K33/12

    主分类号:

    A61K36/8969,A61P17/00,A61K35/64,A61K33/12

    申请人:

    渠淑敏

    发明人:

    渠淑敏,王莲芬,董娜,吴国敏

    地址:

    264010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11号烟台市牛皮癣研究所

    优先权:

    CN20121011478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属于荨麻疹的治疗药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白藓皮、丹皮、僵蚕、荆芥、防风、金银花、牛蒡子、生地、黄芩、薄荷、蝉蜕、当归、赤芍、苦参、豨莶草、黄柏、知母、苍术、地肤子、滑石粉、连翘、玉竹、生黄芪、炒枳壳、炒白芍、桑叶、生甘草。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提供了一种能消除患者的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具有治疗费用低、患者服药方便、疗效快、无副作用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疾病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白藓皮20-40份、丹皮5-20份、僵蚕5-20份、荆芥5-20份、防风5-20份、金银花20-40份、牛蒡子5-20份、生地20-40份、黄芩5-20份、薄荷3-15份、蝉蜕3-15份、当归3-15份、赤芍5-20份、苦参5-20份、豨莶草20-40份、黄柏5-20份、知母5-20份、苍术5-20份、地肤子5-20份、滑石粉20-40份、连翘3-15份、玉竹3-15份、生黄芪20-40份、炒枳壳20-40份、炒白芍5-20份、桑叶5-20份、生甘草 3-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白藓皮25-35份、丹皮10-15份、僵蚕10-15份、荆芥10-15份、防风10-15份、金银花25-35份、牛蒡子10-15份、生地25-35份、黄芩10-15份、薄荷6-12份、蝉蜕6-12份、当归6-12份、赤芍10-15份、苦参10-15份、豨莶草25-35份、黄柏10-15份、知母10-15份、苍术10-15份、地肤子10-15份、滑石粉25-35份、连翘6-12份、玉竹6-12份、生黄芪25-35份、炒枳壳25-35份、炒白芍10-15份、桑叶10-15份、生甘草6-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白藓皮30份、丹皮12份、僵蚕12份、荆芥12份、防风12份、金银花30份、牛蒡子12份、生地30份、黄芩12份、薄荷9份、蝉蜕9份、当归9份、赤芍12份、苦参12份、豨莶草30份、黄柏12份、知母12份、苍术12份、地肤子12份、滑石粉30份、连翘9份、玉竹9份、生黄芪30份、炒枳壳30份、炒白芍12份、桑叶12份、生甘草 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按照中药常规制备技术制成丸剂、丹剂、散剂、片剂、膏剂、汤剂、胶囊装粉剂的内服药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还含有药物赋形剂。 6.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用于作为治疗急性荨麻疹皮肤病的内服中成药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荨麻疹疾病的治疗药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此病的皮疹表现就像人接触了植物荨麻,所导致的皮肤损害相似,故称其为荨麻疹。此病特点是:全身泛发性风团型皮肤损害,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可伴有全身症状和内脏损害,如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常缠绵多年不愈;发病原因:某些食物、药物、感染、花粉及其他吸入物(屋尘、动物皮屑等),以及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遗传素质等也可成为荨麻诊发病的原因。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的和非免疫性的,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加剂;(2)药物;(3)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目前临床上多以组胺型和胆碱能型加以辨别诊治。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

    荨麻疹初起皮肤局部发生瘙痒,抓后皮肤潮红,迅即发生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鲜红或白色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一般皮疹泛发全身,粘膜部位亦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可伴有腹痛、腹泻,发生于喉头粘膜,则可引起喉头水肿产生呼吸困难,胸闷憋气,严重者可窒息死亡。反复发作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较严重的摧残,其疗效差、反复发作令患者不满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的痛苦,而且带来了较高的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种新的、能消除患者的疾患、具有服药方便、疗效快、无副作用的治疗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仍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消除患者的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具有治疗费用低、患者服药方便、疗效快、无副作用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其特殊之处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白藓皮20-40份、丹皮5-20份、僵蚕5-20份、荆芥5-20份、防风5-20份、金银花20-40份、牛蒡子5-20份、生地20-40份、黄芩5-20份、薄荷3-15份、蝉蜕3-15份、当归3-15份、赤芍5-20份、苦参5-20份、豨莶草20-40份、黄柏5-20份、知母5-20份、苍术5-20份、地肤子5-20份、滑石粉20-40份、连翘3-15份、玉竹3-15份、生黄芪20-40份、炒枳壳20-40份、炒白芍5-20份、桑叶5-20份、生甘草 3-15份。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由下列优选的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白藓皮25-35份、丹皮10-15份、僵蚕10-15份、荆芥10-15份、防风10-15份、金银花25-35份、牛蒡子10-15份、生地25-35份、黄芩10-15份、薄荷6-12份、蝉蜕6-12份、当归6-12份、赤芍10-15份、苦参10-15份、豨莶草25-35份、黄柏10-15份、知母10-15份、苍术10-15份、地肤子10-15份、滑石粉25-35份、连翘6-12份、玉竹6-12份、生黄芪25-35份、炒枳壳25-35份、炒白芍10-15份、桑叶10-15份、生甘草6-12份。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由下列最佳的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白藓皮30份、丹皮12份、僵蚕12份、荆芥12份、防风12份、金银花30份、牛蒡子12份、生地30份、黄芩12份、薄荷9份、蝉蜕9份、当归9份、赤芍12份、苦参12份、豨莶草30份、黄柏12份、知母12份、苍术12份、地肤子12份、滑石粉30份、连翘9份、玉竹9份、生黄芪30份、炒枳壳30份、炒白芍12份、桑叶12份、生甘草 9份。

    上述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按照中成药常规制备技术制成丸剂、丹剂、散剂、片剂、膏剂、汤剂、胶囊装粉剂的内服药剂型。

    上述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还含有药物赋形剂。

    上述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用于作为治疗急性荨麻疹皮肤病的内服中成药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的组方原则是:以调节血流循环,清心火、祛风利湿、益肾解毒、镇疼止痒、凉血化斑、增进毛细血管扩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具有药物配伍得当、组方合理,其所述各味药物的功效为:

    白藓皮:性寒、味苦,归脾、胃、膀胱、小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临床用于湿热疮毒、遍身脓窠、黄水淋漓,以及皮肤瘙痒、疮癣疥癞、阴部肿痛等症、白藓皮为祛风、除湿热的药品,并可渗湿热于下窍,适用于疮癣湿痒等症,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丹皮:味苦,性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症。      

    僵蚕: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等疾病。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疾病。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金银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 、金花、二宝花 ;性寒、味甘;归经: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牛蒡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症的治疗。

    生地: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干舌绛;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养阴生津功效 。还可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的功效;用于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薄荷:除去老茎及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本品多为5~8mm的短段,墨绿色、紫棕色或灰褐色;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之功效;主要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等症的治疗。

    蝉蜕: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本品无臭,味淡;性甘、味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症。

    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脾心经,有补血活血他、调经止痛之功效,本品与川穹配伍可以养血行滞、调经止痛等症。

    赤芍:味酸、苦,性凉。入肝、脾经。具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主 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等症。

    苦参: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性寒、味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豨莶草: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本品为菊科植物:取净豨莶草段,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味辛、苦,性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症。

    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黄柏与黄连同样含较多的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亦大体相似,参见黄连条。但含量较黄连低,并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异。

    知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其功效为: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苍术:味辛、苦,性温,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等症。

    地肤子:味甘苦、性寒,具有清湿热、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疗皮肤湿疮、小便淋沥、脚气水肿等疾病。滑石粉:为硅酸盐类矿物化石的粉碎物,味甘、淡,性寒,无毒,主治:膀胱湿热,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尿淋涩痛,湿疹,湿疮,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等症。

    滑石粉:为硅酸盐类矿物化石的粉碎物,味甘、淡,性寒,无毒,主治:膀胱湿热,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尿淋涩痛,湿疹,湿疮,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等症。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等症。

    玉竹:别名萎蕤、玉参、尾参、铃当菜、小笔管菜、甜草根、靠山竹;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主治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等症。

    生黄芪:性温,味甘;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用于主治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症。

    炒枳壳:味苦、辛,性凉、微寒,无毒。入肺、脾、大肠经。具有破气,行痰,消积的功效;用于主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味苦、性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主治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  

    桑叶:来源桑科植物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气微,味淡、微苦涩;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主治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

    生甘草: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中医学理论认为:急性荨麻疹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临床上多发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 易成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发作。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袭是本病发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因此,

    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全部成分来自于《中国药典》第五版收载的药物,诸药相和共具有温补肝脾,散风除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扶正驱邪,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皮肤微循环,达到治疗和预防荨麻疹、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各种中成药制剂服用方便。

    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临床使用效果表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选用的中药各组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之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荨麻疹疾病,对人体无毒无害。经小白鼠和大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性毒性试验表明被试验的动物未见任何毒性反应,经解剖观察血象、肝功能、各脏器组织形态学所见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证明其药物安全可靠。

    2、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制剂无须煎煮、无苦涩感,药品中富含蛋白质、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挥发油、果胶、果糖、有机酸、卵磷脂、维生素、氨基酸,还含皂甙、植物甾醇、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吸收,增强体质,且服用方便。

    3、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制剂不仅可有效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疾病,而且对荨麻疹疾病的预防作用也非常明显,特别是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协同,增强药物各自治疗特性,通过通经活络和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了患者身体内在的正气和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较好的达到治愈康复效果。

    下面通过临床应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对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效果。

    一、临床诊断标准: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在荨麻疹中,整个皮肤炎症系统被激活,因此,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除了已明确的组胺外,其他递质也起到协同作用。急性湿疹,发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急性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其标准有:

    1.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样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痕迹。 

    2.荨麻疹,风团损害反复发作,时间持续1~3个月以上。 

    3.实验室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查可查到阳性结果;血清水平增高。 

    鉴别诊断:

    1、与婴儿湿疹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可包括婴儿异位性皮炎、婴儿接触性皮炎、婴儿脂溢性和擦烂性皮炎,荨麻疹不能等同或取代。 

    2、与血管性水肿鉴别

      血管性水肿为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部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只是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而引起。 

    3、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1.风土疮:多见于小儿,常在春秋季发病,好发于躯干与四肢近端,表现为在生米大小纺棰形风团样皮疹,中心可出现水疱,甚或大疱、血疱,5~10天消退。 

      2.色素性瘾疹:风团消失后遗有黄褐色或棕色的色素斑,经搔抓或其他机械刺激后可再起。 

      3.猫眼疮:典型皮损呈环状或彩虹状,其色暗红或紫红。 

    急性荨麻疹检查化验:

      根据皮肤反复出现的风团,剧痒,退后不留痕迹,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等易于诊断。但应于下列疾病相鉴别。必要时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腹部B超等)及有关试验(如运动、热水、日光、冰块)、变应原检测等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如临床症状诊断有困难或进一步要寻找病因可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  

      1.疑为风湿病引起荨麻疹者可检查血沉、抗核抗体等,血清补体测定、皮肤活检对有补体活化参与所致荨麻疹的诊断有帮助。  

      2.对寒冷性荨麻疹应检查梅毒血清试验,测定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冷溶血素和冰块试验、抗核抗体等检查。  

      3.日光性荨麻疹应检查粪、尿卟啉等,应注意与SLE相区别。  

      4.疑与感染有关,或体检时肝大或病史存在肝炎史,可行血常规、乙肝抗原、抗体检查、大便虫卵、真菌、病灶部位X线等检查。 

      5.如怀疑有甲状腺疾病应作抗微粒体甲状腺抗体相关检查。  

      6.如怀疑吸入或食入过敏者,应行变应原检查,如为阳性可作脱敏治疗。  

      7.血清病性荨麻疹患者有发热和关节痛,应检查血沉,如血沉正常有重要诊断价值。  

      8.荨麻疹性血管炎发作时除有明显的低补体血症,血清Cl的亚单位Cla明显降低、C4、C2和Cg中度至重度降低、血清中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和低分子量Clq沉淀素。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皮肤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9.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可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常规抽血放入无菌试管凝结30min,离心,取血清100μl给患者行皮内试验,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如1h后局部出现风团直径大于9mm即为阳性。其他如组胺释放试验、免疫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均可选用。 

      二.病例的选择

    对于符合上述疾病的患者均可作为病例进行观察,尤其对体弱多病、中老年人、妇女、儿童更是作为首选病例进行观察;观察的方法则通过望、问、闻、切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而对于病情较重患者不分年龄、性别,一律作为观察治疗的直接受试对象。

    三.用药方法

    根据急性荨麻疹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患病时间的长短,采用内服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进行治疗,其服药方法为:一日三次,每次6-12克,温开水送服;饭前、饭后服用均可。初服期为30天,药量可增倍,此后按常规药量进行连续服药,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观察和疗效判断。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因为中药制剂、组方合理,经临床用药毒性试验证明无毒副作用,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较长时间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且在服药期间饮食方面无需忌口。用药治疗期间必须特别注意:

    1.要完全按照处方与剂量进行服药,不可以因为不痒就不吃,痒了又拿起来继续吃,这样不仅无法根治还会拖成慢性的荨麻疹;

    2.连续服药一段时间后,根据病人的情况予以调降剂量,并直至完全痊愈即可停药;

    3.在急性期用药最少1个月。在服药期间千万不可自行停药或是调降药剂,以免前功尽弃。 

    四.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无发作,慢性者半年以上无反复。 

      2.显效: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有轻度瘙痒;慢性者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小发作。 

      3.有效:慢性者经治疗,疹块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间隔时间略长,瘙庠减轻。 

      4.无效:急性者1周内、慢性者3日内疹块与瘙痒无改善。 

    五.临床治疗结果

    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经对2006一2010年四年内共收治的各类急性荨麻疹患者196例进行内服治疗,其中男性69例,女性127例,年龄为16-55岁;其临床治疗结果,按照上述国内统一疗效标准统计计算为:痊愈(停药观察三年以上未复发者)99例,痊愈率为50.51%;显效(停药观察一年以上未复发者)46例,显效率为23.47%;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皮屑大部分脱落,仍有少部分银屑未退者)39例,有效率为19.90%;无效(服药2个疗程不减轻者)12例,无效率6.12%;总有效率为93.88%,未见有任何毒副作用。

    典型病例介绍:

    1张亮,男,19岁,家住烟台市芝罘区南上坊村,2008年1月16日就诊于本申请人的门诊部,据患者自述患病已有半年,皮肤呈现红疹,特别痒,多次到医院就诊,均无明显效果至今未治愈。经诊断为急性荨麻疹后期,因治疗不及时,而转于慢性荨麻疹,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一个疗程后,病症明显有效,此后连续用药5个疗程即痊愈。治疗结束后2年以上追访未复发。

    2、郭燕梅,女,16岁,家住烟台市芝罘区三马路,学生, 2009年3月18日就诊于本申请人的门诊部,患者自述患病以来多次到医院就诊,时好时坏,至今未治愈。经诊断后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一个疗程后,病症未见明显效果,但感觉有效;患者此后连续用药3个疗程方见到明显疗效;继续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3个疗程即痊愈。治疗结束后至今已1年以上追访未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中药材:白藓皮20-40份、丹皮5-20份、僵蚕5份、荆芥5份、防风5份、金银花20份、牛蒡子5份、生地20份、黄芩5份、薄荷3份、蝉蜕3份、当归3份、赤芍5份、苦参5份、豨莶草20份、黄柏5份、知母5份、苍术5份、地肤子5份、滑石粉20份、连翘3份、玉竹3份、生黄芪20份、炒枳壳20份、炒白芍5份、桑叶5份、生甘草 3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作为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内服药物,其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丹剂的制药方法制成丹剂。

    实施例2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白藓皮40份、丹皮20份、僵蚕20份、荆芥20份、防风20份、金银花40份、牛蒡子20份、生地40份、黄芩20份、薄荷15份、蝉蜕15份、当归15份、赤芍20份、苦参20份、豨莶草40份、黄柏20份、知母20份、苍术20份、地肤子20份、滑石粉40份、连翘15份、玉竹15份、生黄芪40份、炒枳壳40份、炒白芍20份、桑叶20份、生甘草15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作为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内服药物,其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散剂的制药方法制成袋装散剂。

    实施例3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白藓皮25份、丹皮10份、僵蚕10份、荆芥10份、防风10份、金银花25份、牛蒡子10份、生地25份、黄芩10份、薄荷6份、蝉蜕6份、当归6份、赤芍10份、苦参10份、豨莶草25份、黄柏10份、知母10份、苍术10份、地肤子10份、滑石粉25份、连翘6份、玉竹6份、生黄芪25份、炒枳壳25份、炒白芍10份、桑叶10份、生甘草6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作为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内服药物,其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口服液制剂的制药方法制成常规口服液制剂。

    实施例4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白藓皮35份、丹皮15份、僵蚕15份、荆芥15份、防风15份、金银花35份、牛蒡子15份、生地35份、黄芩15份、薄荷12份、蝉蜕12份、当归12份、赤芍15份、苦参15份、豨莶草35份、黄柏15份、知母15份、苍术15份、地肤子15份、滑石粉35份、连翘12份、玉竹12份、生黄芪35份、炒枳壳35份、炒白芍15份、桑叶15份、生甘草12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作为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内服药物,其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片剂的制药方法制成片剂,(如普通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等),并赋予常规的药物赋形剂(如淀粉、蔗糖、乳糖、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

    实施例5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白藓皮30份、丹皮12份、僵蚕12份、荆芥12份、防风12份、金银花30份、牛蒡子12份、生地30份、黄芩12份、薄荷9份、蝉蜕9份、当归9份、赤芍12份、苦参12份、豨莶草30份、黄柏12份、知母12份、苍术12份、地肤子12份、滑石粉30份、连翘9份、玉竹9份、生黄芪30份、炒枳壳30份、炒白芍12份、桑叶12份、生甘草 9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作为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内服药物,其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丸剂的制药方法制成丸剂,并赋予常规的药物赋形剂。

    实施例6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白藓皮40份、丹皮12份、僵蚕12份、荆芥12份、防风12份、金银花40份、牛蒡子12份、生地40份、黄芩12份、薄荷12份、蝉蜕12份、当归12份、赤芍12份、苦参12份、豨莶草40份、黄柏12份、知母12份、苍术12份、地肤子12份、滑石粉40份、连翘9份、玉竹9份、生黄芪40份、炒枳壳40份、炒白芍12份、桑叶12份、生甘草 9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成药组合物是作为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内服药物,其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膏剂的制药方法制成膏剂。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急性 荨麻疹 中成药 组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5497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