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526922.X (22)申请日 2017.06.30 (71)申请人 禹州市合同泰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452570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颍川办 滨河大道东侧19-21号 (药城南侧) (72)发明人 江红格 朱永喜 解克伟 (51)Int.Cl. A61K 36/804(2006.01) A61P 27/02(2006.01) A61P 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及其制备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
2、片配方 及其制备方法, 该中药饮片配方是由以下原料按 重量配比组成: 党参912份; 茯苓912份; 白术 912份; 炙甘草912份; 当归912份; 熟地黄 912份; 川芎912份; 白芍912份; 黄芪912 份; 鸡血藤912份; 桑葚912份; 桂圆912份; 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 用药安全、 效果显著、 无副 作用、 调病去根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7375519 A 2017.11.24 CN 107375519 A 1.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其特征在于: 该中药饮片配方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 配比组成: 党参912份; 茯苓912份; 白术912份。
3、; 炙甘草912份; 当归912份; 熟地黄 912份; 川芎912份; 白芍912份; 黄芪912份; 鸡血藤912份; 桑葚912份; 桂圆9 12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党参采用党 参块状干燥根茎, 它是由采摘的党参根茎经清洗、 切块、 干燥、 杀菌后得到的块状党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茯苓采用茯 苓块, 它是由新鲜采挖的茯苓经清洗、 切块、 晒干、 杀菌后得到的块状茯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桑葚采用干 燥桑葚果穗。 5.如权利。
4、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桂圆采用干 燥桂圆果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白术、 炙甘 草、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白芍、 黄芪、 鸡血藤分别采用片状干燥白术根茎、 片状炙甘草干燥根 茎、 片状当归干燥根茎、 片状熟地黄干燥块根、 片状川芎干燥根茎、 片状白芍干燥根、 片状黄 芪干燥根茎、 片状鸡血藤干燥藤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各组分按照 以下重量配比制成: 党参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当归10克; 熟地黄10克; 川 。
5、芎10克; 白芍10克; 黄芪10克; 鸡血藤10克; 桑葚10克; 桂圆10克。 8.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选材; 选取合格的各种药材原料; 步骤2: 制取原料; 将步骤1中选取的各种药材原料分别进行除杂处理, 并分别选取党参 根茎、 茯苓块茎、 白术根茎、 炙甘草根茎、 当归根茎、 熟地黄块根、 川芎根茎、 白芍根、 黄芪根 茎、 鸡血藤藤茎、 桑葚果穗、 桂圆果肉作为药用部位; 步骤3: 清洗; 将步骤2中选取的各药用部位进行清洗处理; 步骤4: 成型; 将步骤3中经清洗处理后的白术根茎、 炙甘草根茎、 当归根茎、 熟地。
6、黄块 根、 川芎根茎、 白芍根、 黄芪根茎及鸡血藤藤茎分别作切片处理; 将步骤3中经清洗处理后的 党参根茎、 茯苓块茎作切块处理; 步骤5: 干燥; 将步骤4中制得的块状党参根茎、 块状茯苓块茎、 片状白术根茎、 片状炙甘 草根茎、 片状当归根茎、 片状熟地黄块根、 片状川芎根茎、 片状白芍根、 片状黄芪根茎及片状 鸡血藤藤茎均进行干燥处理; 将步骤3清洗过的桑葚果穗、 桂圆果肉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6: 混合; 将步骤5中制得的干燥桑葚果穗、 干燥桂圆果肉、 干燥块状党参根茎、 干燥 块状茯苓块茎、 干燥片状白术根茎、 干燥片状炙甘草根茎、 干燥片状当归根茎、 干燥片状熟 地黄块根、 干燥片状。
7、川芎根茎、 干燥片状白芍根、 干燥片状黄芪根茎及干燥片状鸡血藤藤茎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进行均匀混合; 步骤7: 杀菌; 将步骤6中制得的药片混合物进行杀菌处理, 并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 量配比进行包装处理。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375519 A 2 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 眼睛常出现视疲劳、 视力下降、 眼睛干涩等症状, 视疲劳是由 于用眼过度引起的视物模糊、 眼胀、 眼睛干涩、 灼痛、 眼及眼眶酸。
8、痛, 以及头痛、 恶心、 乏力等 全身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中医认为, 本病多为肝血不足、 肝肾阴虚所为, 治当以养肝益肾为 主、 以养血补肝为治, 中药饮片是近年来常见的中药配取方式, 其具有方便快捷、 便于携带 等优点, 因此, 研制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患者在使用此种中药饮片后, 可改善眼 睛出现的多种不适症状, 通过调理, 起到养肝益肾、 益气养眼、 健脾化湿、 预防眼底出血疾病 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养肝益肾、 益气养眼、 健脾 化湿、 预防眼底出血疾病的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
9、实现的: 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该中药饮片配方是 由以下原料按重量配比组成: 党参912份; 茯苓912份; 白术912份; 炙甘草912份; 当 归912份; 熟地黄912份; 川芎912份; 白芍912份; 黄芪912份; 鸡血藤912份; 桑 葚912份; 桂圆912份。 0005 所述的党参采用党参块状干燥根茎, 它是由采摘的党参根茎经清洗、 切块、 干燥、 杀菌后得到的块状党参。 0006 所述的茯苓采用茯苓块, 它是由新鲜采挖的茯苓经清洗、 切块、 晒干、 杀菌后得到 的块状茯苓。 0007 所述的桑葚采用干燥桑葚果穗。 0008 所述的桂圆采用干燥桂圆果肉。 0009 所。
10、述的白术、 炙甘草、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白芍、 黄芪、 鸡血藤分别采用片状干燥白 术根茎、 片状炙甘草干燥根茎、 片状当归干燥根茎、 片状熟地黄干燥块根、 片状川芎干燥根 茎、 片状白芍干燥根、 片状黄芪干燥根茎、 片状鸡血藤干燥藤茎。 0010 它是由各组分按照以下重量配比制成: 党参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 克; 当归10克; 熟地黄10克; 川芎10克; 白芍10克; 黄芪10克; 鸡血藤10克; 桑葚10克; 桂圆10 克。 0011 该中药饮片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选材; 选取合格的各种药材原料; 步骤2: 制取原料; 将步骤1中选取。
11、的各种药材原料分别进行除杂处理, 并分别选取党参 根茎、 茯苓块茎、 白术根茎、 炙甘草根茎、 当归根茎、 熟地黄块根、 川芎根茎、 白芍根、 黄芪根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375519 A 3 茎、 鸡血藤藤茎、 桑葚果穗、 桂圆果肉作为药用部位; 步骤3: 清洗; 将步骤2中选取的各药用部位进行清洗处理; 步骤4: 成型; 将步骤3中经清洗处理后的白术根茎、 炙甘草根茎、 当归根茎、 熟地黄块 根、 川芎根茎、 白芍根、 黄芪根茎及鸡血藤藤茎分别作切片处理; 将步骤3中经清洗处理后的 党参根茎、 茯苓块茎作切块处理; 步骤5: 干燥; 将步骤4中制得的块状党参根茎、 块状。
12、茯苓块茎、 片状白术根茎、 片状炙甘 草根茎、 片状当归根茎、 片状熟地黄块根、 片状川芎根茎、 片状白芍根、 片状黄芪根茎及片状 鸡血藤藤茎均进行干燥处理; 将步骤3清洗过的桑葚果穗、 桂圆果肉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6: 混合; 将步骤5中制得的干燥桑葚果穗、 干燥桂圆果肉、 干燥块状党参根茎、 干燥 块状茯苓块茎、 干燥片状白术根茎、 干燥片状炙甘草根茎、 干燥片状当归根茎、 干燥片状熟 地黄块根、 干燥片状川芎根茎、 干燥片状白芍根、 干燥片状黄芪根茎及干燥片状鸡血藤藤茎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进行均匀混合; 步骤7: 杀菌; 将步骤6中制得的药片混合物进行杀菌处理, 并按照权利要求。
13、7所述的重 量配比进行包装处理。 0012 下面集合中医理论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配置原料中茯苓可起到利水渗湿、 健脾、 宁心、 泄热本的疗效, 党参的主要功效 是补气, 兼能养血, 白芍可养血柔肝, 缓中止痛, 护肝作用显著, 对心血管系统也具有养护作 用, 熟地黄和党参均具有补血滋润, 益精填髓的效果, 川穹活血行气、 行气开郁, 白术健脾燥 湿良, 燥湿利水, 具有镇定作用, 黄芪可起到补气的作用, 有益气固表、 利水消肿的效果, 鸡 血藤活血舒筋, 养血调经, 桑葚补肝、 益肾, 可补血滋阴、 治肝肾阴亏, 桂圆性温味甘、 益心 脾, 补气血, 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 炙甘草。
14、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 并在此功效基 础上调和诸药, 阴阳并调, 使各种药料功效齐下, 本中药饮片配伍合理, 功效显著, 本发明具 有原料丰富、 用药安全、 效果显著、 无副作用、 调病去根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 0013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4 实施例1 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该中药饮片配方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配比组成: 党参9 份; 茯苓9份; 白术9份; 炙甘草10份; 当归11份; 熟地黄11份; 川芎10份; 白芍10份; 黄芪9份; 鸡血藤12份; 桑葚11份; 桂圆12份, 所述的党参采用党参块状干燥根茎, 它是由采摘的党参 根茎经清洗、 切块、 干燥、 。
15、杀菌后得到的块状党参, 所述的茯苓采用茯苓块, 它是由新鲜采挖 的茯苓经清洗、 切块、 晒干、 杀菌后得到的块状茯苓, 所述的桑葚采用干燥桑葚果穗, 所述的 桂圆采用干燥桂圆果肉, 所述的白术、 炙甘草、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白芍、 黄芪、 鸡血藤分别 采用片状干燥白术根茎、 片状炙甘草干燥根茎、 片状当归干燥根茎、 片状熟地黄干燥块根、 片状川芎干燥根茎、 片状白芍干燥根、 片状黄芪干燥根茎、 片状鸡血藤干燥藤茎。 0015 本发明配置原料中茯苓可起到利水渗湿、 健脾、 宁心、 泄热本的疗效, 党参的主要 功效是补气, 兼能养血, 白芍可养血柔肝, 缓中止痛, 护肝作用显著, 对心血管。
16、系统也具有养 护作用, 熟地黄和党参均具有补血滋润, 益精填髓的效果, 川穹活血行气、 行气开郁, 白术健 脾燥湿良, 燥湿利水, 具有镇定作用, 黄芪可起到补气的作用, 有益气固表、 利水消肿的效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375519 A 4 果, 鸡血藤活血舒筋, 养血调经, 桑葚补肝、 益肾, 可补血滋阴、 治肝肾阴亏, 桂圆性温味甘、 益心脾, 补气血, 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 炙甘草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 并在此功 效基础上调和诸药, 阴阳并调, 使各种药料功效齐下, 本中药饮片配伍合理, 功效显著, 本发 明具有原料丰富、 用药安全、 效果显著、 无副作用、 。
17、调病去根的优点。 0016 实施例2 一种清肝明目的中药饮片配方, 该中药饮片配方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配比组成: 党参9 份; 茯苓10份; 白术11份; 炙甘草9份; 当归12份; 熟地黄12份; 川芎9份; 白芍9份; 黄芪10份; 鸡血藤11份; 桑葚9份; 桂圆11份, 该中药饮片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选材; 选取合格的各种药材原料; 步骤2: 制取原料; 将步骤1中选取的各种药材原料分别进行除杂 处理, 并分别选取党参根茎、 茯苓块茎、 白术根茎、 炙甘草根茎、 当归根茎、 熟地黄块根、 川芎 根茎、 白芍根、 黄芪根茎、 鸡血藤藤茎、 桑葚果穗、 桂圆果肉作为药用部。
18、位; 步骤3: 清洗; 将步 骤2中选取的各药用部位进行清洗处理; 步骤4: 成型; 将步骤3中经清洗处理后的白术根茎、 炙甘草根茎、 当归根茎、 熟地黄块根、 川芎根茎、 白芍根、 黄芪根茎及鸡血藤藤茎分别作切片 处理; 将步骤3中经清洗处理后的党参根茎、 茯苓块茎作切块处理; 步骤5: 干燥; 将步骤4中 制得的块状党参根茎、 块状茯苓块茎、 片状白术根茎、 片状炙甘草根茎、 片状当归根茎、 片状 熟地黄块根、 片状川芎根茎、 片状白芍根、 片状黄芪根茎及片状鸡血藤藤茎均进行干燥处 理; 将步骤3清洗过的桑葚果穗、 桂圆果肉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6: 混合; 将步骤5中制得的干 燥桑葚果穗、。
19、 干燥桂圆果肉、 干燥块状党参根茎、 干燥块状茯苓块茎、 干燥片状白术根茎、 干 燥片状炙甘草根茎、 干燥片状当归根茎、 干燥片状熟地黄块根、 干燥片状川芎根茎、 干燥片 状白芍根、 干燥片状黄芪根茎及干燥片状鸡血藤藤茎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进行 均匀混合; 步骤7: 杀菌; 将步骤6中制得的药片混合物进行杀菌处理, 并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 的重量配比进行包装处理。 0017 本发明配置原料中茯苓可起到利水渗湿、 健脾、 宁心、 泄热本的疗效, 党参的主要 功效是补气, 兼能养血, 白芍可养血柔肝, 缓中止痛, 护肝作用显著, 对心血管系统也具有养 护作用, 熟地黄和党参均具有补血滋润, 益精填髓的效果, 川穹活血行气、 行气开郁, 白术健 脾燥湿良, 燥湿利水, 具有镇定作用, 黄芪可起到补气的作用, 有益气固表、 利水消肿的效 果, 鸡血藤活血舒筋, 养血调经, 桑葚补肝、 益肾, 可补血滋阴、 治肝肾阴亏, 桂圆性温味甘、 益心脾, 补气血, 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 炙甘草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 并在此功 效基础上调和诸药, 阴阳并调, 使各种药料功效齐下, 本中药饮片配伍合理, 功效显著, 本发 明具有原料丰富、 用药安全、 效果显著、 无副作用、 调病去根的优点。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375519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