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处方及其制备工艺.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8451154
  • 上传时间:2020-07-05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326.3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98422.8

    申请日:

    20050908

    公开号:

    CN1759884A

    公开日:

    200604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6,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1/16,A61P31/20

    主分类号:

    A61K36/9066,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1/16,A61P31/20

    申请人:

    闫敬武

    发明人:

    陈菊梅,贺承山,韩晋,肖小河,袁海龙,闫敬武

    地址:

    255086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兰雁大道1号

    优先权:

    CN20051009842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复方——肝得宁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及其处方和制备工艺。处方为:五味子680-900份、女贞子500-700份、连翘300-450份、莪术190-300份、北败酱300-450份、灵芝孢子粉180-300份。制备工艺为:五味子、女贞子、连翘乙醇提取,提取液滤过浓缩,得浓缩液;北败酱水煎醇沉,上清液与浓缩液合并,浓缩得浸膏;莪术研成粗粉浸泡、蒸馏、收集挥发油,挥发油以β-环糊精包合;将浸膏和灵芝孢子粉混合,加入羟丙甲纤维素和磷酸氢钙,以65-70%乙醇制粒,颗粒干燥,以等量递增法将挥发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滋肾养肝、解毒清热、活血祛瘀,是针对乙肝肝脾肾不足、瘀热邪毒互结证候的有效中成药制剂。总有效率达82.00%。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中药复方——肝得宁,其特点是由五味子、女贞子、连翘、莪术、北败酱、灵芝孢子粉六味中药组成;所述的肝得宁有三种剂型: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所述的五味子、女贞子、连翘经乙醇提取,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北败酱水煎醇沉后的上清液与浓缩液合并浓缩成浸膏;浸膏和灵芝孢子粉混合,加入2-4%的羟丙甲纤维素和2-4%的磷酸氢钙,拌匀,制粒,干燥,以等量递增法将挥发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辅料制成相应的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肝得宁的剂型,其特征是: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三种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肝得宁的处方,其特征是:五味子680-900份、女贞子500-700份、连翘300-450份、莪术190-300份、北败酱300-450份、灵芝孢子粉180-300份(重量份数)。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得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1)浸膏的制备①五味子、女贞子、连翘研成粗粉,加80-90%乙醇回流提取,溶媒量5-8倍,时间2-4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密度为1.00-1.20(80℃),得浓缩液,备用;②北败酱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2-15倍量的水,第二次加8-12倍量的水,每次煎煮1-2小时,水煎液浓减压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2(80℃),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80%,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得浸膏;(2)莪术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莪术研成粗粉,加9-12倍量的水,浸泡10-12小时,蒸馏6-8小时,收集挥发油,挥发油以6-10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40℃干燥;(3)浸膏和灵芝孢子粉的混合,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灵芝孢子采用超微粉方法破壁,得破壁灵芝孢子粉,将灵芝孢子粉和浸膏混合,加入2-4%的羟丙甲纤维素和2-4%的磷酸氢钙,拌匀,以65-70%乙醇制粒,颗粒子60℃干燥,以等量递增法将挥发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辅料制成相应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肝得宁的三种 剂型及其处方和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用中药制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慢性乙型肝炎就其临床表现, 可见于中医“胁痛”、“黄疸”等病症范畴。病因与感受湿热邪毒有关。发病之初,湿热疫毒 之入侵肝胆,正气无力祛邪外出,湿热疫毒羁留体内,损伤肝胆,隐伏血分,一时难以清除, 导致脏器受损和气血失调性变化,逐渐形成湿热疫毒邪气亢盛而正气耗伤的病理状态。湿热 疫毒邪气入侵人体日久,耗伤正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日久累及于脾,导致肝脾 功能失调。脾病延久,运化失司,后天不能补养先天,加之湿热久蕴易于化燥伤阴,逐步耗 伤为肝肾阴份不足。湿热羁留体内日久,又可耗伤营血,导致血脉滞涩,淤血结滞不行。至 此阶段,阴伤、热毒、血瘀逐步演化为临床的主要病理特征,成为热毒未尽,肝肾阴伤,气 血失调,阴阳失衡、淤血阻络之证。由于热毒内扰,热灼胆汁外泻,渗之血络,导致身目俱 黄;浊热下注膀胱,则小便黄赤不利;肝胆受邪,气机不行,不通则痛,故胁肋隐痛不适; 淤血阻滞于肝,形成胁下痞块;热灼津伤,故口干苦而燥;肝肾阴伤有热,故手足心热,腰 酸无力,苔少或无苔,脉象细数;热扰心神,故烦躁易怒;而朱砂掌、蜘蛛痣,舌暗红有瘀 斑等皆为血瘀之象。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初始在肝,继而累及脾肾,久病而伤阴致虚、胁热夹瘀为 患。其中肝肾阴虚为主,热毒、血瘀为标,为本虚标实之证。根据中医理论,当以扶正祛邪 为治。肝肾阴虚为本,故首以滋阴养肝为先,使肝体得养,肾阴得济。

    我国近年来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缺少能够针对乙肝肝脾肾不足, 瘀热邪毒互结证候的有效中成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乙肝肝脾肾不足、瘀热邪毒互结证候的复方——肝得宁片 剂、胶囊剂、颗粒剂及其处方和制备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肝得宁的三种剂型滋肾养肝、解毒清热、活血化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 肾阴虚、瘀热邪毒未尽证。本中药制剂主治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胁肋隐痛或不适,痛处固定 不移,或见胁下痞块,身目俱黄或无黄,口干苦而燥,手足心热,腰酸无力,烦躁易怒,朱 砂掌或蜘蛛痣,小便黄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苔少或无苔,脉象细数。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

    研制一种中药复方,其特征是有三种剂型: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处方由下述重量份 数的原料组成的:

    五味子 680-900份    女贞子  500-700份    连翘    300-450份

    莪术   190-300份    北败酱  300-450份    灵芝孢子粉  180-300份

    肝得宁所治之证,表现以肝肾阴虚为本,故首当滋肾养肝,选五味子为君,以助其源。

    五味子在本方中为君,味酸、温,入肺、肾经。针对慢性肝炎肝肾阴虚,正气日耗之象, 以之酸敛生津、滋肾养肝。

    本方以女贞子为臣,味苦甘、平,归肝肾经。功善养阴益精,滋补肝肾。本方用之助君 药滋肾养肝,养阴益精。

    连翘、北败酱、灵芝孢子粉为佐药。连翘味苦、凉,入心、肝、胆经。功善清热解毒, 散结消肿。用之清肝经郁热,治留滞邪毒。北败酱性味苦平,入肝、胃、大肠经。功善清热 解毒,排脓破瘀。用之清热毒、破瘀结。连翘、北败酱共同助君臣药清肝解毒。灵芝孢子粉 为佐药,性味甘平。用之助君臣药扶正、益精、补虚。

    本方所述莪术味苦辛、温,入肝、脾经。功善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本方针对慢性 肝炎造成的肝脾肿大、血瘀气滞的病理状态,以之破血行气,为佐助;同时莪术专走肝经之 性,引诸药入肝,而为使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处方中的各味药材对慢性肝炎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五味子对慢 性肝损伤大鼠有保肝降酶作用;女贞子、连翘、北败酱中含有齐墩果酸等有效成分,有保肝、 利尿等作用;连翘、北败酱对多种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灵芝孢子粉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减轻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降酶,减轻肝小叶细胞浸润,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莪术是改 善微循环障碍最好的药物之一。

    上述中药处方的制备工艺是:

    1、浸膏的制备

    (1)五味子、女贞子、连翘研成粗粉,加80-90%乙醇回流提取,溶媒量5-8倍,时间2 -4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密度为1.00-1.20(80℃),得浓缩液,备用。

    (2)北败酱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的水,第二次加8-12倍量的水,每次煎煮 1-2小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2(80℃),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80%, 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1.30(80℃),得浸膏。

    2、莪术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

    莪术研成粗粉,加9-12倍量的水,浸泡10-12小时,蒸馏6-8小时,收集挥发油,挥 发油以6-10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40℃干燥。

    3、浸膏和灵芝孢子粉的混合,制成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

    灵芝孢子采用超微粉方法破壁,得破壁灵芝孢子粉,将灵芝孢子粉和浸膏混合。加入2 -4%的羟丙甲纤维素和2-4%的磷酸氢钙,拌匀,以65-70%乙醇制粒,颗粒于60℃干燥,以 等量递增法将挥发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滋肾养肝、解毒清热、活血祛瘀,是针对乙肝肝脾肾不足、瘀热 邪毒互结证候的有效中成药制剂。

    药效学对本发明的综合评价:有较好的护肝作用,增强机体免疫作用,抗疲劳作用,抗应 激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化有升高A/G比例,降低肝脏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减轻肝纤维化 程度的作用。经临床反复实践,治愈和改善了数百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总有效率达 82.00%(其中对慢性乙肝轻型、中型的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0.77%)。本品治疗慢性乙型 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取五味子700份、女贞子600份、连翘400份研成粗粉,加90%乙醇回流提取,溶媒量 7倍,时间3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密度为1.10-1.20(80℃),得浓缩液,备 用。北败酱400份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水,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每次煎煮1 小时,水煎液浓减压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2(80℃),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5%,静置12小 时,吸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1.30(80℃),得浸膏。莪术300份研成粗粉,加11倍量的水,浸泡10小时,蒸馏8小 时,收集挥发油,挥发油以9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40℃干燥,得挥发油包合物。灵芝孢子 250份采用超微粉碎方法破壁,得破壁灵芝孢子粉。取浸膏,加入灵芝孢子粉混匀,再加入 3%的羟丙甲纤维素和2%磷酸氢钙,拌匀,以70%乙醇制粒,颗粒于60℃干燥2小时。以等 量倍增法将挥发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少量的硬脂酸镁,压片,包衣,即得。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乙型肝炎 中药 处方 及其 制备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处方及其制备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5115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